9物理中考浮力压强一类拔高题

浮力公式一览表

①、F 浮 = G 排 ----------------------(阿基米德原理)

②、F 浮 = ρ液g v排 -----------------(F 浮 = G排 的具体表达式 )

③、F 浮 = F↑- F ↓ ---------------- (浮力的实质)

④、F 浮 =(P ↑- P ↓)S ------------(柱状体)

⑤、F 浮 =︱F 前- F 后︱ ------------(直筒型容器)

⑥、F 浮 =︱P 前- P 后︱S ------------(直筒型容器)

⑦、F 浮 = G 物 ± F 拉 -----------------(在实验时,常用来测量浮力大小)

⑧、F 浮 = G 物 -------------------------(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

F 支 =(ρ物-ρ液)g v ---------(浸没) F 拉 =︱ρ物-ρ液︱g v ---------(浸没)

ΔF 拉 = ΔF 支 = ΔF 浮 = ΔF 压 = ΔP ·S =“第三力”---------(直筒型容器)

物体沉浮条件:

G 物 < F 浮 或 ρ物 < ρ液 ---------------(物体上浮或漂浮)

G 物 = F 浮 或 ρ物 = ρ液 ---------------(物体悬浮在液体中)

G 物 > F 浮 或 ρ物 > ρ液 ---------------(物体下沉)

∵ G 物

浮 = ρ物g v物 ρ物 = ------------(浸没) 液排浮

G 物 ρ ρ∴ ρ物 = F 浮 液 液 = F 浮ρ物 G 物

1. 液体对圆筒形容器底部的压力的公式:F 压=G液+F浮

s s2. 物体在露出液面后上提的过程中,ΔF 浮= ρ液g 12h 1-2

(其中“h ”为物体露出液面后物体上升的高度)

考题训练

1.一个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某种液体。将金属块A 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浸没在该液

体中(A 与容器底未接触)。金属块A 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将木块B 放入该液体中,静止后木块

B 露出液面的体积与其总体积之比为7:12,把金属块A 放在木块B 上面,木块B 刚好没入液体中(如图1所示)。

若已知液体密度为ρ,金属块A 的体积与木块B 的体积之比为13:24,则金属块A 的体积为____________。

2.一个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某种液体。将体积为V 的金属块A 挂在弹簧测力计下

并浸没在该液体中(A 与容器底未接触)。金属块A 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将木块B 放入该液体

中,静止后木块B 露出液面的体积与其总体积之比为7:12,把金属块A 放在木块B 上面,木块B 刚好没入

液体中(如图2所示)。若已知金属块A 的体积与木块B 的体积之比为13:24,则金属块A 的密度为

____________。

323.如图3所示,柱形容器中装有密度为ρ1=1.2g/cm的某种液体,将一金属块放入底面积为S=100cm的长

方体塑料盒中,塑料盒竖直漂浮在液面上,且液体不会溢出容器,其浸入液体的深度为h 1=20cm。若把金

属块从塑料盒中取出,用细线系在塑料盒的下方,放入该液体中,塑料盒竖直漂浮在液面上,且金属块不

接触容器底,塑料盒浸入液体的深度为h 2=15cm。剪断细线,金属块沉到容器底部,塑料盒仍竖直漂浮在

3液面上,其浸入液体的深度为h 3=10cm。则金属块的密度ρ2= g/cm。 2.4

4.如图4甲所示,底面积为80cm 2的圆筒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底面积为60cm

2

1

的圆柱形物体A 悬挂在细绳的下端静止时,细绳对物体A 的拉力为F 1。将物体A 浸没在圆筒形容器内的

液体中,静止时,容器内的液面升高了7.5cm ,如图4乙所示,此时细绳对物体A 的拉力为F 2,物体A 上

表面到液面的距离为h 1。然后,将物体A 竖直向上移动h 2,物体A 静止时,细绳对物体A 的拉力为F 3。

已知F 1与F 2之差为7.2N ,F 2与F 3之比为5:8,h 1为3cm ,h 2为5cm 。不计绳重,g 取10N/kg。则物体A

的密度是 kg/m3。 2.8×103

图3 图2 图1

5.一个底面积为50 cm2的烧杯装有某种液体,将一个木块放入烧杯的液体中,木块静止时液体深h 1=10cm,

如图5甲所示;把一个小石块放在木块上,液体深h 2=16cm,如图5乙所示;若将小石块放入液体中,液

体深h 3=12 cm,如图14丙所示,石块对杯底的压力F=1. 6N 。则小石块的密度ρ石为3。

(g 取10N/kg)2. 4×103

6.图6中的物体A 的质量是400g ,物体B 的体积是8cm 3。用细绳将两物体通过定滑轮连接,放手后,A

恰能沿着水平桌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将B 始终浸没在水中,并使A 沿着水平桌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

动时,需要施加1.12N 水平向左的拉力。则物体B 的密度为_______ g/cm3。(g 取10N/kg)

7.如图7所示,小型牵引车通过滑轮组匀速打捞起深井中的物体,在被打捞的物体没有露出水面之前,

牵引车以2m/s的速度匀速行驶,对绳的拉力为F 1,F 1的功率为P 1;当被打捞的物体完全露出水面后,牵

引车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对绳的拉力为F 2,F 2的功率为P 2,且P 1=P 2。已知动滑轮重100N ,滑轮

组的最大机械效率为90%(若不计摩擦、绳重及水的阻力,g 取10N/kg)。则被打捞的物体的密度为 kg/m3。 3.6×103

图8 6 图

228. 如图8甲所示,底面积为50cm 的圆柱形玻璃筒中装有一定量的水,放在水平台面上,底面积为10cm

的圆柱形物体B 浸没在水中。如图8乙所示,对物体B 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F 为3.2N ,物体B 有2的体积5

露出水面,筒中水的深度比甲中水的深度下降了0.4m ;此时,物体B 所受的浮力为F 浮。g 取10N/kg,细

绳的质量均忽略不计。求:(1)物体B 的体积; (2)物体B 的重力。

图8 图9

9.质量为1kg 的平底空水桶,底面积为600cm 2。水桶内装有30cm

6甲

2

所示,水对水桶底的压强比水桶对地面的压强小1000Pa 。当小明用竖直向上的力F 提水桶,但没有提起来

时,如图6乙所示,水桶对地面的压强为1500Pa 。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g 取10N/ kg)

A .水桶内水的质量为23kg B .水桶内水的质量为24kg

C .F 的大小为154N D .F 的大小为150N

210. 质量为1kg 的平底空水桶,底面积为700cm 。水桶内装有30cm 深的水,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10甲

所示,水对水桶底的压强比水桶对地面的压强小1000Pa 。当小明用竖直向上的力F 提水桶,但没有提起来

时,如图10乙所示,水桶对地面的压强为1800Pa 。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g 取10N/ kg)

A .水桶内水的质量为28kg B.水桶内水的质量为27kg

C .F 的大小为154N D.F 的大小为126N

11.如图11所示,一个半径为r ,质量为m 的半球,放在容器内,半球的底面与容器底部接触(但不密合) ,

容器内装有密度为的液体,液面高为H 。已知球体的体积公式是

圆面积公式是

,球表面积公式是,,则由于液体重力产生的对半球表面向下的压力为多大? 图11 图12

12.如图12甲所示,底面积为50cm 的圆柱形玻璃筒中装有一定量的水,放在水平台面上,底面积为10c

m 的圆柱形物体B 浸没在水中,杠杆CD 可绕支点O 在竖直平面内转动,CO =2DO ,物体A 是质量为100g 的

配重。如图12乙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作用在物体A 上的竖直向下的拉力F 为0.6 N,物体B 有2

/5的体积露出水面,筒中水的深度比图甲中水的深度下降了0.4 cm;此时,物体B 所受的浮力为F 浮,水

在物体B 底面处产生的压强为p 。g 取10N/kg,杠杆、悬挂物体的细绳的质量均忽略不计,则下列选项正

确的是

A .p 的大小为500 Pa B.F 浮的大小为0.2N

C .物体B 的密度为7g/cm3 D.物体B 的体积为100cm3

13.如图13所示,利用此杠杆装置可将浸没在水中的物体B 提出水面。已知OC ∶OD =1∶2,物体A 的质量

为200g 。烧杯的底面积为75cm ,物体B 的质量是320g ,体积是40cm 。当物体B 浸没在水中时,水对杯

底的压强为p 1。当用力拉A ,将物体B 从容器底提出水面一部分以后,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

竖直向下拉A 的力为F ,杯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p 2。若p 1与p 2之差为40Pa 。则拉力F 是_____________N

(g 取10N/kg,杠杆的质量、悬挂物体A 和物体B 的细绳的质量均忽略不计)。

14.如图14所示,柱形容器中分别装有体积相同的A 、B 两种液体,它们的密度分别为ρA 和ρB 。若将甲、

乙两物块分别放入A 、B 两种液体中(液体均没有溢出),甲在A 液体中悬浮,乙在B 液体中沉底,此时,

A 液体对容器底部增加的压强是B 液体对容器底部增加压强的4倍,已知甲物块所受重力是乙物块所受浮

力的2倍,甲物块的体积是乙物块体积的4倍,则没有放入甲、乙两物块前, A 和B 两种不同液体对容

3

2322

器底部的压强之比为_______。1:1

图14

图16

图15

图17

15.如图15所示,将一块重为3N 的石块用细线系着浸没在装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容器中水的深度由10cm

上升到12cm 。 若将石块在水中缓慢提升3cm ,石块仍然处于浸没状态,拉力做功0.03J ,(容器的重力和容

器壁的厚度忽略不计,g =10N/kg)。 松开细线,石块沉到容器底静止后,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是

___________Pa。1.3×103

16. 底面积为50cm 2的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水,用轻质细绳相连的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球悬浮在水中,如图

16所示;将细绳剪断后,甲球漂浮且有2的体积露出水面,乙球沉入水底;若细绳剪断前、后,水对容器5

底部的压强变化了40Pa ,g 取10N/kg,则乙球的质量为 g 。70

17.如图17所示,底面积为100cm 2的容器中装有水,水面浮着一木块。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为1960Pa ,

若取走木块,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为1470Pa ,则木块重为 N 。

18.如图18所示,是一个水位高度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当水位到达高度H 时,水恰好顶起塞子A 从出水

孔流出,水位下降后,塞子A 又把出水孔堵住。塞子A 底部是一个半径为r 的半球状,半球恰好塞入出水

4πr 3口中。已知球的体积公式是V =S 球=4πr 2,圆面积公式是S 圆=πr 2,水的密度为ρ,3

为满足水位高度自动控制的要求,塞子的质量应为 。

乙 甲

图21 图20

19.用密度为ρ的金属制成质量相等的金属盒和实心金属球各一个,若把球放在盒内密封后,可悬浮在水

中,如图19甲所示;若把球和盒用细线相连,放在水里静止后,盒有1/4的体积露出水面,此时细线对球

的拉力是2N ,如图19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43 A .ρ:ρ水=3:1 B.金属盒的体积为6×10m

-43C .金属球的质量为0.4kg D .金属盒空心部分体积是5×10m

20.图20所示装置中,物体A 重20N ,B 重10N ,C 重6N 。滑轮甲重3N ,乙重2N 。装置平衡时,A 对

地的压强跟B 对A 的压强之比为p A ∶p B =1∶1。当物体C 有100cm 3的体积浸入在水中后,A 对地的压强

4

跟B 对A 的压强之比p A '∶p B '=⎽⎽⎽⎽⎽⎽⎽⎽。(g =10N/kg) 26:25

21.用同种金属制成质量为6N 的金属盒和实心金属球各一个, 若把球放在盒内密封后, 可悬浮在水中. 如图21甲所示。若把球和盒用细线相连, 放在水里静止后, 盒有1/6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12乙所示。则若要盒与球在水中悬浮,应向盒中注入水的质量为 kg。(取g=10N/kg) 1.6

22.边长为1dm 的正立方体木块, 漂浮在酒精液面上, 有一半的体积露出液面, 如图22甲所示, 将木块从底部去掉一部分, 粘上体积相同的玻璃

后, 投入某种液体中, 它仍漂浮, 如图22乙所示, 此

时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压强为980Pa, 酒精和玻

璃的密度分别为ρ酒精=0.8×103kg/m3 ρ玻璃=

2.4×103kg/m3, 胶的质量和体积忽略不计,则玻 乙 甲 图22 璃的质量是 kg 。 0.72

23.一个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圆柱形容器,内装密度为ρ的液体。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块A 浸没在该液体中(A 与容器底未接触),金属块A 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1;将木块B 放入该液体中,静止后木块B 露出液面的体积与其总体积之比为7:10;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块A 放在B 上面,使木块B 刚好浸没入液体中,如图23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2。若已知金属块A 的体积与木块B 的体积之比为13:20,则金属块A 的体积为。13(F 1-F 2) ρg

24.如图24所示,在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内,体积为100cm 3实心物块甲放在实心木块乙上,木块乙漂浮在水面上,木块受的浮力为F 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 1;现将甲取下并浸没水中,静止时,容器对甲的支持力为N ,木块静止时受的浮力为F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 2,水面深度变化5cm 。已知木块乙的质量为400g ,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200cm 2(g 取10N/k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p 1

C .甲的密度为2.1×103kg/m3 D .F 1与F 2的差值为11N

25.如图25所示,将甲、乙两个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甲、乙两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S 甲和S 乙。甲容器 中盛有密度为ρ1的液体,乙容器中盛有密度为ρ2的液体。现将体积相等的A 、B 两个物体分别放入甲、乙 两容器后,物体A 悬浮,物体B 漂浮且有一半体积露出液面,此时两容器中液面相平。液体对甲容器底 部的压强为p 1、压力为F 1,液体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 2、压力为F 2。已知物体A 与物体B 的密度之比 为2:3,S 乙等于4S 甲。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p 1=p 2,F 1>F 2 B .p 1<p 2,12F 1=F 2 C .3p 1=p 2,6F 1=F 2 D .p 1>p 2,F 1= 4F 2

甲 乙

图25 图24

图所示,在底面积为23 26. 如图26S 的圆柱形水池底部有一个金属球(没有密合)

,圆柱型的水槽漂浮在池内

5

的水面上,此时水槽受到的浮力为F 1。若把金属球从水中捞出并放在水槽中漂浮在水池中,此时水槽受到的浮力为F 2,捞起金属球前、后水池底受到水的压强变化量为p ,水的密度为ρ水。根据上述条件可以求出

( )

A .金属球所受的重力为F 2 –F 1–pS

B .金属球被捞起前所受的浮力等于F 2 –F 1

C .金属球被捞起前、后水槽底所受水的压力减小了pS F -F 1D .金属球被捞起前、后水槽所排开水的体积增大了 2

ρ水g

27. 如图27所示,装有金属球的小盆漂浮在圆柱形水槽的水面上。此时小盆受浮力F 1。若把金属球从盆中拿出并投入水槽中,球沉到水槽的底部。此时小盆受浮力F 2,水槽底对金属球的支持力为N 。那么(

A .小盆受重力的大小为F 1 B.金属球受重力的大小为F 1-F 2

C .小盆排水体积减小了F 1-F 2

ρg D .水对水槽底部的压力减小了N

6 )

浮力公式一览表

①、F 浮 = G 排 ----------------------(阿基米德原理)

②、F 浮 = ρ液g v排 -----------------(F 浮 = G排 的具体表达式 )

③、F 浮 = F↑- F ↓ ---------------- (浮力的实质)

④、F 浮 =(P ↑- P ↓)S ------------(柱状体)

⑤、F 浮 =︱F 前- F 后︱ ------------(直筒型容器)

⑥、F 浮 =︱P 前- P 后︱S ------------(直筒型容器)

⑦、F 浮 = G 物 ± F 拉 -----------------(在实验时,常用来测量浮力大小)

⑧、F 浮 = G 物 -------------------------(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

F 支 =(ρ物-ρ液)g v ---------(浸没) F 拉 =︱ρ物-ρ液︱g v ---------(浸没)

ΔF 拉 = ΔF 支 = ΔF 浮 = ΔF 压 = ΔP ·S =“第三力”---------(直筒型容器)

物体沉浮条件:

G 物 < F 浮 或 ρ物 < ρ液 ---------------(物体上浮或漂浮)

G 物 = F 浮 或 ρ物 = ρ液 ---------------(物体悬浮在液体中)

G 物 > F 浮 或 ρ物 > ρ液 ---------------(物体下沉)

∵ G 物

浮 = ρ物g v物 ρ物 = ------------(浸没) 液排浮

G 物 ρ ρ∴ ρ物 = F 浮 液 液 = F 浮ρ物 G 物

1. 液体对圆筒形容器底部的压力的公式:F 压=G液+F浮

s s2. 物体在露出液面后上提的过程中,ΔF 浮= ρ液g 12h 1-2

(其中“h ”为物体露出液面后物体上升的高度)

考题训练

1.一个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某种液体。将金属块A 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浸没在该液

体中(A 与容器底未接触)。金属块A 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将木块B 放入该液体中,静止后木块

B 露出液面的体积与其总体积之比为7:12,把金属块A 放在木块B 上面,木块B 刚好没入液体中(如图1所示)。

若已知液体密度为ρ,金属块A 的体积与木块B 的体积之比为13:24,则金属块A 的体积为____________。

2.一个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某种液体。将体积为V 的金属块A 挂在弹簧测力计下

并浸没在该液体中(A 与容器底未接触)。金属块A 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将木块B 放入该液体

中,静止后木块B 露出液面的体积与其总体积之比为7:12,把金属块A 放在木块B 上面,木块B 刚好没入

液体中(如图2所示)。若已知金属块A 的体积与木块B 的体积之比为13:24,则金属块A 的密度为

____________。

323.如图3所示,柱形容器中装有密度为ρ1=1.2g/cm的某种液体,将一金属块放入底面积为S=100cm的长

方体塑料盒中,塑料盒竖直漂浮在液面上,且液体不会溢出容器,其浸入液体的深度为h 1=20cm。若把金

属块从塑料盒中取出,用细线系在塑料盒的下方,放入该液体中,塑料盒竖直漂浮在液面上,且金属块不

接触容器底,塑料盒浸入液体的深度为h 2=15cm。剪断细线,金属块沉到容器底部,塑料盒仍竖直漂浮在

3液面上,其浸入液体的深度为h 3=10cm。则金属块的密度ρ2= g/cm。 2.4

4.如图4甲所示,底面积为80cm 2的圆筒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底面积为60cm

2

1

的圆柱形物体A 悬挂在细绳的下端静止时,细绳对物体A 的拉力为F 1。将物体A 浸没在圆筒形容器内的

液体中,静止时,容器内的液面升高了7.5cm ,如图4乙所示,此时细绳对物体A 的拉力为F 2,物体A 上

表面到液面的距离为h 1。然后,将物体A 竖直向上移动h 2,物体A 静止时,细绳对物体A 的拉力为F 3。

已知F 1与F 2之差为7.2N ,F 2与F 3之比为5:8,h 1为3cm ,h 2为5cm 。不计绳重,g 取10N/kg。则物体A

的密度是 kg/m3。 2.8×103

图3 图2 图1

5.一个底面积为50 cm2的烧杯装有某种液体,将一个木块放入烧杯的液体中,木块静止时液体深h 1=10cm,

如图5甲所示;把一个小石块放在木块上,液体深h 2=16cm,如图5乙所示;若将小石块放入液体中,液

体深h 3=12 cm,如图14丙所示,石块对杯底的压力F=1. 6N 。则小石块的密度ρ石为3。

(g 取10N/kg)2. 4×103

6.图6中的物体A 的质量是400g ,物体B 的体积是8cm 3。用细绳将两物体通过定滑轮连接,放手后,A

恰能沿着水平桌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将B 始终浸没在水中,并使A 沿着水平桌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

动时,需要施加1.12N 水平向左的拉力。则物体B 的密度为_______ g/cm3。(g 取10N/kg)

7.如图7所示,小型牵引车通过滑轮组匀速打捞起深井中的物体,在被打捞的物体没有露出水面之前,

牵引车以2m/s的速度匀速行驶,对绳的拉力为F 1,F 1的功率为P 1;当被打捞的物体完全露出水面后,牵

引车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对绳的拉力为F 2,F 2的功率为P 2,且P 1=P 2。已知动滑轮重100N ,滑轮

组的最大机械效率为90%(若不计摩擦、绳重及水的阻力,g 取10N/kg)。则被打捞的物体的密度为 kg/m3。 3.6×103

图8 6 图

228. 如图8甲所示,底面积为50cm 的圆柱形玻璃筒中装有一定量的水,放在水平台面上,底面积为10cm

的圆柱形物体B 浸没在水中。如图8乙所示,对物体B 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F 为3.2N ,物体B 有2的体积5

露出水面,筒中水的深度比甲中水的深度下降了0.4m ;此时,物体B 所受的浮力为F 浮。g 取10N/kg,细

绳的质量均忽略不计。求:(1)物体B 的体积; (2)物体B 的重力。

图8 图9

9.质量为1kg 的平底空水桶,底面积为600cm 2。水桶内装有30cm

6甲

2

所示,水对水桶底的压强比水桶对地面的压强小1000Pa 。当小明用竖直向上的力F 提水桶,但没有提起来

时,如图6乙所示,水桶对地面的压强为1500Pa 。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g 取10N/ kg)

A .水桶内水的质量为23kg B .水桶内水的质量为24kg

C .F 的大小为154N D .F 的大小为150N

210. 质量为1kg 的平底空水桶,底面积为700cm 。水桶内装有30cm 深的水,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10甲

所示,水对水桶底的压强比水桶对地面的压强小1000Pa 。当小明用竖直向上的力F 提水桶,但没有提起来

时,如图10乙所示,水桶对地面的压强为1800Pa 。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g 取10N/ kg)

A .水桶内水的质量为28kg B.水桶内水的质量为27kg

C .F 的大小为154N D.F 的大小为126N

11.如图11所示,一个半径为r ,质量为m 的半球,放在容器内,半球的底面与容器底部接触(但不密合) ,

容器内装有密度为的液体,液面高为H 。已知球体的体积公式是

圆面积公式是

,球表面积公式是,,则由于液体重力产生的对半球表面向下的压力为多大? 图11 图12

12.如图12甲所示,底面积为50cm 的圆柱形玻璃筒中装有一定量的水,放在水平台面上,底面积为10c

m 的圆柱形物体B 浸没在水中,杠杆CD 可绕支点O 在竖直平面内转动,CO =2DO ,物体A 是质量为100g 的

配重。如图12乙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作用在物体A 上的竖直向下的拉力F 为0.6 N,物体B 有2

/5的体积露出水面,筒中水的深度比图甲中水的深度下降了0.4 cm;此时,物体B 所受的浮力为F 浮,水

在物体B 底面处产生的压强为p 。g 取10N/kg,杠杆、悬挂物体的细绳的质量均忽略不计,则下列选项正

确的是

A .p 的大小为500 Pa B.F 浮的大小为0.2N

C .物体B 的密度为7g/cm3 D.物体B 的体积为100cm3

13.如图13所示,利用此杠杆装置可将浸没在水中的物体B 提出水面。已知OC ∶OD =1∶2,物体A 的质量

为200g 。烧杯的底面积为75cm ,物体B 的质量是320g ,体积是40cm 。当物体B 浸没在水中时,水对杯

底的压强为p 1。当用力拉A ,将物体B 从容器底提出水面一部分以后,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

竖直向下拉A 的力为F ,杯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p 2。若p 1与p 2之差为40Pa 。则拉力F 是_____________N

(g 取10N/kg,杠杆的质量、悬挂物体A 和物体B 的细绳的质量均忽略不计)。

14.如图14所示,柱形容器中分别装有体积相同的A 、B 两种液体,它们的密度分别为ρA 和ρB 。若将甲、

乙两物块分别放入A 、B 两种液体中(液体均没有溢出),甲在A 液体中悬浮,乙在B 液体中沉底,此时,

A 液体对容器底部增加的压强是B 液体对容器底部增加压强的4倍,已知甲物块所受重力是乙物块所受浮

力的2倍,甲物块的体积是乙物块体积的4倍,则没有放入甲、乙两物块前, A 和B 两种不同液体对容

3

2322

器底部的压强之比为_______。1:1

图14

图16

图15

图17

15.如图15所示,将一块重为3N 的石块用细线系着浸没在装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容器中水的深度由10cm

上升到12cm 。 若将石块在水中缓慢提升3cm ,石块仍然处于浸没状态,拉力做功0.03J ,(容器的重力和容

器壁的厚度忽略不计,g =10N/kg)。 松开细线,石块沉到容器底静止后,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是

___________Pa。1.3×103

16. 底面积为50cm 2的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水,用轻质细绳相连的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球悬浮在水中,如图

16所示;将细绳剪断后,甲球漂浮且有2的体积露出水面,乙球沉入水底;若细绳剪断前、后,水对容器5

底部的压强变化了40Pa ,g 取10N/kg,则乙球的质量为 g 。70

17.如图17所示,底面积为100cm 2的容器中装有水,水面浮着一木块。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为1960Pa ,

若取走木块,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为1470Pa ,则木块重为 N 。

18.如图18所示,是一个水位高度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当水位到达高度H 时,水恰好顶起塞子A 从出水

孔流出,水位下降后,塞子A 又把出水孔堵住。塞子A 底部是一个半径为r 的半球状,半球恰好塞入出水

4πr 3口中。已知球的体积公式是V =S 球=4πr 2,圆面积公式是S 圆=πr 2,水的密度为ρ,3

为满足水位高度自动控制的要求,塞子的质量应为 。

乙 甲

图21 图20

19.用密度为ρ的金属制成质量相等的金属盒和实心金属球各一个,若把球放在盒内密封后,可悬浮在水

中,如图19甲所示;若把球和盒用细线相连,放在水里静止后,盒有1/4的体积露出水面,此时细线对球

的拉力是2N ,如图19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43 A .ρ:ρ水=3:1 B.金属盒的体积为6×10m

-43C .金属球的质量为0.4kg D .金属盒空心部分体积是5×10m

20.图20所示装置中,物体A 重20N ,B 重10N ,C 重6N 。滑轮甲重3N ,乙重2N 。装置平衡时,A 对

地的压强跟B 对A 的压强之比为p A ∶p B =1∶1。当物体C 有100cm 3的体积浸入在水中后,A 对地的压强

4

跟B 对A 的压强之比p A '∶p B '=⎽⎽⎽⎽⎽⎽⎽⎽。(g =10N/kg) 26:25

21.用同种金属制成质量为6N 的金属盒和实心金属球各一个, 若把球放在盒内密封后, 可悬浮在水中. 如图21甲所示。若把球和盒用细线相连, 放在水里静止后, 盒有1/6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12乙所示。则若要盒与球在水中悬浮,应向盒中注入水的质量为 kg。(取g=10N/kg) 1.6

22.边长为1dm 的正立方体木块, 漂浮在酒精液面上, 有一半的体积露出液面, 如图22甲所示, 将木块从底部去掉一部分, 粘上体积相同的玻璃

后, 投入某种液体中, 它仍漂浮, 如图22乙所示, 此

时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压强为980Pa, 酒精和玻

璃的密度分别为ρ酒精=0.8×103kg/m3 ρ玻璃=

2.4×103kg/m3, 胶的质量和体积忽略不计,则玻 乙 甲 图22 璃的质量是 kg 。 0.72

23.一个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圆柱形容器,内装密度为ρ的液体。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块A 浸没在该液体中(A 与容器底未接触),金属块A 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1;将木块B 放入该液体中,静止后木块B 露出液面的体积与其总体积之比为7:10;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块A 放在B 上面,使木块B 刚好浸没入液体中,如图23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2。若已知金属块A 的体积与木块B 的体积之比为13:20,则金属块A 的体积为。13(F 1-F 2) ρg

24.如图24所示,在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内,体积为100cm 3实心物块甲放在实心木块乙上,木块乙漂浮在水面上,木块受的浮力为F 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 1;现将甲取下并浸没水中,静止时,容器对甲的支持力为N ,木块静止时受的浮力为F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 2,水面深度变化5cm 。已知木块乙的质量为400g ,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200cm 2(g 取10N/k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p 1

C .甲的密度为2.1×103kg/m3 D .F 1与F 2的差值为11N

25.如图25所示,将甲、乙两个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甲、乙两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S 甲和S 乙。甲容器 中盛有密度为ρ1的液体,乙容器中盛有密度为ρ2的液体。现将体积相等的A 、B 两个物体分别放入甲、乙 两容器后,物体A 悬浮,物体B 漂浮且有一半体积露出液面,此时两容器中液面相平。液体对甲容器底 部的压强为p 1、压力为F 1,液体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 2、压力为F 2。已知物体A 与物体B 的密度之比 为2:3,S 乙等于4S 甲。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p 1=p 2,F 1>F 2 B .p 1<p 2,12F 1=F 2 C .3p 1=p 2,6F 1=F 2 D .p 1>p 2,F 1= 4F 2

甲 乙

图25 图24

图所示,在底面积为23 26. 如图26S 的圆柱形水池底部有一个金属球(没有密合)

,圆柱型的水槽漂浮在池内

5

的水面上,此时水槽受到的浮力为F 1。若把金属球从水中捞出并放在水槽中漂浮在水池中,此时水槽受到的浮力为F 2,捞起金属球前、后水池底受到水的压强变化量为p ,水的密度为ρ水。根据上述条件可以求出

( )

A .金属球所受的重力为F 2 –F 1–pS

B .金属球被捞起前所受的浮力等于F 2 –F 1

C .金属球被捞起前、后水槽底所受水的压力减小了pS F -F 1D .金属球被捞起前、后水槽所排开水的体积增大了 2

ρ水g

27. 如图27所示,装有金属球的小盆漂浮在圆柱形水槽的水面上。此时小盆受浮力F 1。若把金属球从盆中拿出并投入水槽中,球沉到水槽的底部。此时小盆受浮力F 2,水槽底对金属球的支持力为N 。那么(

A .小盆受重力的大小为F 1 B.金属球受重力的大小为F 1-F 2

C .小盆排水体积减小了F 1-F 2

ρg D .水对水槽底部的压力减小了N

6 )


相关文章

  • TA的图书馆-----初中物理:电学(115)初中物理:力学(51)
  • 共 51 篇文章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初中力学知识超全总结,附易错题集锦,赶快收藏! 初中力学知识超全总结,附易错题集锦,赶快收藏!知识总结.易错题集.好文推荐.知识点:学习法: 阅8  转6  评0  公众公开  17-11-11 19 ...查看


  • 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 物理教学计划 复习目的是帮助学生对已学过的.零碎的物理知识进行归类.使之规律化.网络化,对知识点总结.处理,从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更为系统: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学期复习计划: 一.基本情况: 从以往的物理考试成 ...查看


  • 九年级2014-2015下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 2014-2015学年度九年级下学期 物理教学计划 复习目的是帮助学生对已学过的.零碎的物理知识进行归类.使之规律化.网络化,对知识点总结.处理,从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更为系统: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学期复习计划 ...查看


  • 2016年中考物理试题分析研究
  • 2016年中考试题分析研究 近五年毕节市物理压强.浮力板块中考题情况分析 2015年 15.关于压强和浮力知识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3分 A .潜入水中的潜水艇,潜水越深,所受浮力和压强越大 B .轮船从江河驶入大海,排水量减少 ...查看


  • 2015陕西中考物理试题评析
  • 2015试题特点评析.解读2016命题趋势 2015年陕西中考物理试题紧密联系生活和学生的学习,以自然现象或生产生活场景为依托,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较好地兼顾了水平考试与选拔考试两项功 ...查看


  • 初三中考物理重难点复习
  • 中考物理重难点复习 1.(2011年中考·内蒙古包头卷)如图所示,在容器中放一个上.下底面积均为10 cm2.高为5 cm,体积为80 cm3的均匀对称石鼓,其下底表面与容器底部完全紧密接触,石鼓全部浸没于水中且其上表面与水面齐平,则石鼓受 ...查看


  • 中考数学物理化学知识点分值_考点总结_纯手工
  • 中考物理 初二初三 共7章,只有15章是考的. 简单题:中档题:压轴题=7:2:1 去年的难题比重比较大,难题占了15%,其中力学难度加大,预计今年总体难度会下降. 考点: 1力学47%-54%, 机械能,大气压强,固体压强,受力分析,功和 ...查看


  • 初二物理力学题集(附答案)
  • 单元评价检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 每小题5分, 共40分) 1. 如图所示,体积相同的A .B .C 三个球,则它们所受浮力最大的是 ( ) A.A 球 B.B球 C.C球 D.B球和C 球 14 浸入水中并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 ...查看


  • 初中物理天津历年试题分析T
  • 2016中考时间 6月18日 6月19日 上午 9:00-11:00 (120分钟) 下午 2:00-3:40 (100分钟) 单选题 多选题6分钟 8分钟 8分钟语文 物理+化学 120分 100分+100分 数学 英语 分 120分 综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