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日常管理
一、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设备运行中的维护和操作成为设备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防止和减少非正常磨损和突发故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
1、 设备日常维护的内容
1.1、每天开机前根据《设备点检标准》,对设备进行点检,并记录点检情况。
1.2、按《设备操作规程》,进行开机,开机前保证设备是空载,使设备能正常启动。
1.3、每天记录设备运行情况,并将设备运行信息提交到设备管理部。
1.4、当设备要停止前,先将设备内所有产品做完成后,根据《设备操作规程》进行停机。
1.5、每天根据《设备保养规程》对设备进行保养,保证设备在下次运行时正常。
1.6、每天对设备进行巡查,根据《设备点检标准》、《设备操作规程》、《设备操作规程》的标准进行检查,并通报。
1.7、每天检查定期保养记录及内容,根据《设备定期保养规程》,做好设备定期保养。
2、设备日常维护的程序化
2.1、定人:是指经过培训和具有一定实际经验的操作员或者专职的设备维护人员负责设备管理的日常保养和维护;
2.2、定点:是指根据设备的结构和运行特点,对重点部位、常见故障点确定检查部位和内容;定量对设备发生磨损、腐蚀、变形和减薄处,按照维修技术标准进行劣化倾向的测定,以决定维修与否;定时按照设备的运行状况、变化特点及生产要求,确定操作员的检查维护时间;
2.3、定路线:以生产流程和设备的布置,规定检查维护的路线;定标准是指根据不同的运行时间段,规定判别设备劣化的标准、并制定相应的检查维护的方法、手段和操作流程;
2.4、定记录:为检查维护制定统一的简单明了的表格,操作员或专职的维护人员将检查维护的结果如实地填写在表格内,尤其是设备的异常现象,应全面准确记录,同时相关操作人员应签名确认。
3、建立设备自主管理体系
七个步骤形成企业的自主管理体系:
3.1、初始点检(清洁、点检);
3.2、对设备问题根源攻关;
3.3、标准规范的初步编制;
3.4、点检实习;
3.5、自主点检;
3.6、整理整顿规范化;
3.7、自主管理的不断完善。
4、制订设备点检制度
4.1、点检制的系统功能:
设备点检制度是以设备点检为中心的设备管理体制,也是TPM的基础。对于自动化流水线设备,采用点检制度,可以有效地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维修效率,提高生产品质,降低维修费用,从而给企业带来显著地经济效益。
4.2、专职点检人员负责设备的点检,又负责设备管理,是操作和维修之间的桥梁与核心。点检员对其管理区内的设备负有全权责任,严格
遵守标准进行点检,制定维修标准、编制点检计划、检修计划、管理检修工程、编制材料计划及维修费用的预算。
4.3、点检体系由五个方面组成:岗位操作人员的日常点检;专业点检人员的定期点检;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密点检;专家的技术诊断和倾向性诊断;技术专家的精度测试检查等。
4.4、设备点检由操作人员、专业点检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维修技术人员等,在不同专业和不同阶段协调于同一目标下,使这些各类专业技术的各个层次的人相互配合、协调,形成完善有效的设备管理体系。
5、点检制的业务
设备点检按照设备区域划分、检查路线图、规定的业务流程进行。企业应当根据自身设备的特点编制相应的点检计划,点检标准,并对点检工作结果进行跟踪考核。具体来说就是“八定”。
5.1、定人员:点检作业的核心是专职点检员的点检,它不是巡回检查,而是固定点检区的人员,做到定地点、定人员、定项目等,不轻易变动人员。
5.2、定地点:预先设定好设备的点检计划表,包括明确设备的点检部位、项目和内容,以使点检人员能够心中有数,做到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点检。
5.3、定方法:对不同的点,采用不同的点检方法,常常称“五感”,即听、看、闻、摸、尝。
5.4、定周期:对于故障点的部位、项目、内容均有明确预先设定的周期,并通过点检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经验的积累,进行不断的修改、完善,摸索出最佳的点检周期。
5.5、定标准:点检标准是衡量或判别点检部位是否正常的依据,也是判断此部位是否劣化的尺度。
5.6、定表式:点检计划表(或点检作业卡)是点检员实施点检作业的指南,也是点检员心中的一份自主管理蓝图。
5.7、定记录:点检实绩记录有固定格式,包括作业记录、异常记录、故障记录和倾向记录等。这些完整的记录为点检业务的信息传递提供了有价值的原始数据。
5.8、定点检业务流程。
6、专业点检员
对专业点检员的要求很高,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掌握各种技术和管理标准,制定维修计划、材料计划、资金预算,分析故障及处理意见,提出改善设备的对策等。
7、点检计划和作业卡
制定点检作业卡、周点检计划卡、长期点检计划表等,使点检成为标准作业。
8、设备的故障管理
设备故障管理工作是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 目前故障分析有三种形式:
8.1、综合统计方式:这是针对工厂设备总体发生的故障概率分析。如各类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按故障发生的现象或原因分类的故障概率;某类大量使用的设备所发生故障类型的分类概率。针对概率发生高的设备故障,制定技术的或管理的措施,找出降低改种设备故障的方法,加以实施。
8.2、典型失效分析方式:对某些重要设备或部位发生缺陷和失效,或者经常发生的失效模式,就要找出其内在的原因。
8.3、故障诊断分析:采用监测诊断仪器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监测和诊断,从而找出故障发生和发展变化的状态及趋势。
二、设备操作维护人员和专业点检人员的培训
1、设备的操作维护人员和专业点检人员要成为合格员工,除了经过操作培训外,还必须经过设备日常维护或点检操作的专业培训教育,使所有员工建立“自主”维护地观念。一方面要了解设备的性能结构,掌握设备保养维护技术,能诊断设备的一般故障或常见故障,并懂得排除故障的方法或是应急处理方法,才能建立起企业员工地“自主维护”体系,也是推行TPM的基础工作之一。
2、要做好设备操作维护人员、专业点检人员的培训,就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明确培训目的,根据实际目标制定长期和短期相结合的培训计划,以及相应地培训内容,分类、分层次地组织员工参加培训;对员工的培训结果进行考核,对培训结果和员工培训考核情况
进行总结,并结合企业设备运行情况和故障情况的变化、设备的更新等不断研究完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务求通过培训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提高员工的技术技能素质的目的。
设备日常管理
一、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设备运行中的维护和操作成为设备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防止和减少非正常磨损和突发故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
1、 设备日常维护的内容
1.1、每天开机前根据《设备点检标准》,对设备进行点检,并记录点检情况。
1.2、按《设备操作规程》,进行开机,开机前保证设备是空载,使设备能正常启动。
1.3、每天记录设备运行情况,并将设备运行信息提交到设备管理部。
1.4、当设备要停止前,先将设备内所有产品做完成后,根据《设备操作规程》进行停机。
1.5、每天根据《设备保养规程》对设备进行保养,保证设备在下次运行时正常。
1.6、每天对设备进行巡查,根据《设备点检标准》、《设备操作规程》、《设备操作规程》的标准进行检查,并通报。
1.7、每天检查定期保养记录及内容,根据《设备定期保养规程》,做好设备定期保养。
2、设备日常维护的程序化
2.1、定人:是指经过培训和具有一定实际经验的操作员或者专职的设备维护人员负责设备管理的日常保养和维护;
2.2、定点:是指根据设备的结构和运行特点,对重点部位、常见故障点确定检查部位和内容;定量对设备发生磨损、腐蚀、变形和减薄处,按照维修技术标准进行劣化倾向的测定,以决定维修与否;定时按照设备的运行状况、变化特点及生产要求,确定操作员的检查维护时间;
2.3、定路线:以生产流程和设备的布置,规定检查维护的路线;定标准是指根据不同的运行时间段,规定判别设备劣化的标准、并制定相应的检查维护的方法、手段和操作流程;
2.4、定记录:为检查维护制定统一的简单明了的表格,操作员或专职的维护人员将检查维护的结果如实地填写在表格内,尤其是设备的异常现象,应全面准确记录,同时相关操作人员应签名确认。
3、建立设备自主管理体系
七个步骤形成企业的自主管理体系:
3.1、初始点检(清洁、点检);
3.2、对设备问题根源攻关;
3.3、标准规范的初步编制;
3.4、点检实习;
3.5、自主点检;
3.6、整理整顿规范化;
3.7、自主管理的不断完善。
4、制订设备点检制度
4.1、点检制的系统功能:
设备点检制度是以设备点检为中心的设备管理体制,也是TPM的基础。对于自动化流水线设备,采用点检制度,可以有效地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维修效率,提高生产品质,降低维修费用,从而给企业带来显著地经济效益。
4.2、专职点检人员负责设备的点检,又负责设备管理,是操作和维修之间的桥梁与核心。点检员对其管理区内的设备负有全权责任,严格
遵守标准进行点检,制定维修标准、编制点检计划、检修计划、管理检修工程、编制材料计划及维修费用的预算。
4.3、点检体系由五个方面组成:岗位操作人员的日常点检;专业点检人员的定期点检;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密点检;专家的技术诊断和倾向性诊断;技术专家的精度测试检查等。
4.4、设备点检由操作人员、专业点检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维修技术人员等,在不同专业和不同阶段协调于同一目标下,使这些各类专业技术的各个层次的人相互配合、协调,形成完善有效的设备管理体系。
5、点检制的业务
设备点检按照设备区域划分、检查路线图、规定的业务流程进行。企业应当根据自身设备的特点编制相应的点检计划,点检标准,并对点检工作结果进行跟踪考核。具体来说就是“八定”。
5.1、定人员:点检作业的核心是专职点检员的点检,它不是巡回检查,而是固定点检区的人员,做到定地点、定人员、定项目等,不轻易变动人员。
5.2、定地点:预先设定好设备的点检计划表,包括明确设备的点检部位、项目和内容,以使点检人员能够心中有数,做到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点检。
5.3、定方法:对不同的点,采用不同的点检方法,常常称“五感”,即听、看、闻、摸、尝。
5.4、定周期:对于故障点的部位、项目、内容均有明确预先设定的周期,并通过点检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经验的积累,进行不断的修改、完善,摸索出最佳的点检周期。
5.5、定标准:点检标准是衡量或判别点检部位是否正常的依据,也是判断此部位是否劣化的尺度。
5.6、定表式:点检计划表(或点检作业卡)是点检员实施点检作业的指南,也是点检员心中的一份自主管理蓝图。
5.7、定记录:点检实绩记录有固定格式,包括作业记录、异常记录、故障记录和倾向记录等。这些完整的记录为点检业务的信息传递提供了有价值的原始数据。
5.8、定点检业务流程。
6、专业点检员
对专业点检员的要求很高,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掌握各种技术和管理标准,制定维修计划、材料计划、资金预算,分析故障及处理意见,提出改善设备的对策等。
7、点检计划和作业卡
制定点检作业卡、周点检计划卡、长期点检计划表等,使点检成为标准作业。
8、设备的故障管理
设备故障管理工作是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 目前故障分析有三种形式:
8.1、综合统计方式:这是针对工厂设备总体发生的故障概率分析。如各类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按故障发生的现象或原因分类的故障概率;某类大量使用的设备所发生故障类型的分类概率。针对概率发生高的设备故障,制定技术的或管理的措施,找出降低改种设备故障的方法,加以实施。
8.2、典型失效分析方式:对某些重要设备或部位发生缺陷和失效,或者经常发生的失效模式,就要找出其内在的原因。
8.3、故障诊断分析:采用监测诊断仪器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监测和诊断,从而找出故障发生和发展变化的状态及趋势。
二、设备操作维护人员和专业点检人员的培训
1、设备的操作维护人员和专业点检人员要成为合格员工,除了经过操作培训外,还必须经过设备日常维护或点检操作的专业培训教育,使所有员工建立“自主”维护地观念。一方面要了解设备的性能结构,掌握设备保养维护技术,能诊断设备的一般故障或常见故障,并懂得排除故障的方法或是应急处理方法,才能建立起企业员工地“自主维护”体系,也是推行TPM的基础工作之一。
2、要做好设备操作维护人员、专业点检人员的培训,就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明确培训目的,根据实际目标制定长期和短期相结合的培训计划,以及相应地培训内容,分类、分层次地组织员工参加培训;对员工的培训结果进行考核,对培训结果和员工培训考核情况
进行总结,并结合企业设备运行情况和故障情况的变化、设备的更新等不断研究完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务求通过培训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提高员工的技术技能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