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14岁,他的母亲带他到我家里来玩,一进门就对男孩说:“快喊阿姨,见人要主动打招呼才有礼貌。”
“阿姨好。”男孩腼腆地冲我说,嗓音透着变声期的沙哑,他的眼睛看着脚下。
“儿子,你喊阿姨就看着阿姨。”他的母亲摸着他的头说。然后笑着冲我说,我这个儿子啊,跟他爹一样,太内向了。
我忙着把他们让到客厅沙发上坐下。男孩坐在他母亲的身边,依然是腼腆地微笑,但是不说话。他的妈妈则在不停地说话,当然也包括努力地让自己的儿子说话。
“儿子,你告诉阿姨刚才我们一路上都看到了些什么?”
这话更像是带着学语的幼儿的妈妈对孩子说的话,启发孩子学会表达,而这个男孩14岁,读初二了。
他不吭声。他的母亲自己倒是一五一十地讲起一路上看到的大学校园里的各种学生社团活动,顺带对儿子进行了一番高瞻远瞩的教育:“儿子,到了大学就是为将来进入社会做准备的,一定要参加各种活动……”
我笑着,说:“你这真的是无时无刻不在教育儿子啊。还有,你什么都帮儿子说了,儿子乐得不开口了。”
“我着急啊,”她说,“我儿子就是不爱说话,上课不发言,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谈话,他也不吭声,跟他爹一个样。”
她的语气里透着的是对丈夫的不满,而儿子却用相似于父亲的表现站在了他的父亲那边。
我问男孩:“你们老师问你话的时候你不回答,把老师弄得很着急时,你的心里是特别得意,是不是想着,哼,我就是不说话,看你们能把我怎么办。”
男孩笑着点点头。
我对他的母亲说:“你看,不说话其实也是一种策略,也在表明态度。你越是要他说,他越是用沉默对抗。急的是你,不是他。”
她一脸苦笑,说:“拿他们没办法。”
然后,她指着我女儿画的画对儿子说:“你看姐姐画的画,你觉得怎么样啊。哪里画得好?”她又在诱导儿子说话。
男孩看着画,不吭声。她说:“儿子,你看姐姐有这个爱好,你现在找到自己的爱好没有?”
男孩摇摇头。其实我知道他有一个爱好,拆装各种电子元器件,可是他的母亲对此极力反对,“我可不想他将来和他爹一样当个电脑工程师。”她说,再次否定丈夫。男孩看着自己的母亲,沉默。
“对了,我以前听你妈妈讲过,说你的口哨吹得不错,要不,吹给阿姨听听。”我自作聪明地在一边说。我想引导这孩子说话,不知不觉感染了朋友的沉默恐惧症,站在了她的阵营里。
“对啊对啊。我儿子口哨吹得不错,经常在家里吹着口哨东晃晃西晃晃,来,吹给阿姨听听。”
男孩撮起了嘴,但是,发不出声来。
“阿姨好想吹口哨,小姐姐也想学,但是没有老师,你可以当老师哦。”我说。
我的女儿倒是真的想学会吹口哨,她下载了最近的一首叫《口哨》的英文歌,里面有一段行云流水般的口哨深深吸引了她。
这时,我的女儿从书房走过来,把手机里的那首歌放了出来,欢快的歌唱之后,一段口哨独奏出来了,十分悦耳。
男孩吹了几下,却没有发出声音,然后就放弃了。
他的母亲一直看着自己的儿子,看他吹不出来,便自己撮着嘴开始吹,发出来的却是嘘尿一样的声音,我们都笑了。
“儿子,快点,吹一段口哨给我们听听嘛。”她近乎带着哀求。
男孩无奈地看着她,说:“我吹不出来。”
我们只好放弃了努力——他的母亲想让儿子吹出口哨来证明他擅长吹口哨的努力,我诱导男孩吹口哨证明我可以调动这个孩子的努力。
后来,我们又七七八八地聊了一会儿,他的母亲带着他告辞了。
就在我关上门的一秒钟之后,我听到楼道里传来了一声清脆的口哨声。我以为是错觉,但是女儿说,她也听到了。
男孩胜利了。
(桃之妖妖摘自《莫愁·智慧女性》)
男孩14岁,他的母亲带他到我家里来玩,一进门就对男孩说:“快喊阿姨,见人要主动打招呼才有礼貌。”
“阿姨好。”男孩腼腆地冲我说,嗓音透着变声期的沙哑,他的眼睛看着脚下。
“儿子,你喊阿姨就看着阿姨。”他的母亲摸着他的头说。然后笑着冲我说,我这个儿子啊,跟他爹一样,太内向了。
我忙着把他们让到客厅沙发上坐下。男孩坐在他母亲的身边,依然是腼腆地微笑,但是不说话。他的妈妈则在不停地说话,当然也包括努力地让自己的儿子说话。
“儿子,你告诉阿姨刚才我们一路上都看到了些什么?”
这话更像是带着学语的幼儿的妈妈对孩子说的话,启发孩子学会表达,而这个男孩14岁,读初二了。
他不吭声。他的母亲自己倒是一五一十地讲起一路上看到的大学校园里的各种学生社团活动,顺带对儿子进行了一番高瞻远瞩的教育:“儿子,到了大学就是为将来进入社会做准备的,一定要参加各种活动……”
我笑着,说:“你这真的是无时无刻不在教育儿子啊。还有,你什么都帮儿子说了,儿子乐得不开口了。”
“我着急啊,”她说,“我儿子就是不爱说话,上课不发言,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谈话,他也不吭声,跟他爹一个样。”
她的语气里透着的是对丈夫的不满,而儿子却用相似于父亲的表现站在了他的父亲那边。
我问男孩:“你们老师问你话的时候你不回答,把老师弄得很着急时,你的心里是特别得意,是不是想着,哼,我就是不说话,看你们能把我怎么办。”
男孩笑着点点头。
我对他的母亲说:“你看,不说话其实也是一种策略,也在表明态度。你越是要他说,他越是用沉默对抗。急的是你,不是他。”
她一脸苦笑,说:“拿他们没办法。”
然后,她指着我女儿画的画对儿子说:“你看姐姐画的画,你觉得怎么样啊。哪里画得好?”她又在诱导儿子说话。
男孩看着画,不吭声。她说:“儿子,你看姐姐有这个爱好,你现在找到自己的爱好没有?”
男孩摇摇头。其实我知道他有一个爱好,拆装各种电子元器件,可是他的母亲对此极力反对,“我可不想他将来和他爹一样当个电脑工程师。”她说,再次否定丈夫。男孩看着自己的母亲,沉默。
“对了,我以前听你妈妈讲过,说你的口哨吹得不错,要不,吹给阿姨听听。”我自作聪明地在一边说。我想引导这孩子说话,不知不觉感染了朋友的沉默恐惧症,站在了她的阵营里。
“对啊对啊。我儿子口哨吹得不错,经常在家里吹着口哨东晃晃西晃晃,来,吹给阿姨听听。”
男孩撮起了嘴,但是,发不出声来。
“阿姨好想吹口哨,小姐姐也想学,但是没有老师,你可以当老师哦。”我说。
我的女儿倒是真的想学会吹口哨,她下载了最近的一首叫《口哨》的英文歌,里面有一段行云流水般的口哨深深吸引了她。
这时,我的女儿从书房走过来,把手机里的那首歌放了出来,欢快的歌唱之后,一段口哨独奏出来了,十分悦耳。
男孩吹了几下,却没有发出声音,然后就放弃了。
他的母亲一直看着自己的儿子,看他吹不出来,便自己撮着嘴开始吹,发出来的却是嘘尿一样的声音,我们都笑了。
“儿子,快点,吹一段口哨给我们听听嘛。”她近乎带着哀求。
男孩无奈地看着她,说:“我吹不出来。”
我们只好放弃了努力——他的母亲想让儿子吹出口哨来证明他擅长吹口哨的努力,我诱导男孩吹口哨证明我可以调动这个孩子的努力。
后来,我们又七七八八地聊了一会儿,他的母亲带着他告辞了。
就在我关上门的一秒钟之后,我听到楼道里传来了一声清脆的口哨声。我以为是错觉,但是女儿说,她也听到了。
男孩胜利了。
(桃之妖妖摘自《莫愁·智慧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