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文意识的觉醒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是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现在的学校推进素质教育,造就符合将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时代的需要和形势的要求。但是,目前在中学阶段,学生的考试成绩仍然是决定学生能否升入高中的唯一标准,致使一些家长、学生、学校、教师片面追求学生的学习,忽视学生德、智、体、美的发展。学校节假日补课之风屡禁不止,社会上各种提高学习成绩的辅导班越来越多;一些学生只顾自己的学习,不关心班集体,不参加有益的活动,甚至不参加体育锻炼、卫生扫除等,这些现象的出现原因在于评价目标单一、方式简单,“一张试卷定乾坤”,导向人们只注重学生的学习,严重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势在必行。
一、做好动员工作,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开好学生会、任课教师会、家长会,宣传我市开展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关政策。人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十分重视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作用,积极倡导成立本班的家长委员会,由家长选举产生,通过家长会及家长委员会,有利于引导家长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笔者积极和任课教师沟通,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健康地发展。在家长、教师的统一教育引导下,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向评价的方向发展。
二、落实好平时评价
在担任班主任期间,为了管理好这个班,笔者对班级做了长远规划,就是希望每一位学生都在德、智、体、美、劳这几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初一开始,笔者给学生建立了一个“班级管理小档案”,这个档案袋记录每个学生三年的各种信息。笔者的“班级管理小档案”中收集三年来学生的成长信息,如个人信息,三年中十二次考试成绩,每学期两次考试(期中、期末)单科、总分成绩,与上次比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六次体检表,每学年二次体检表,从身高、体重、视力等方面,比较全面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情况;三次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我只要求家长写孩子的优点,每年一次);六次学生的自我反思,要求每学期学生对自己进行一次反思,反思一学期的得与失(有学习成绩,思想品德,集体活动中为班级争得的荣誉等);笔者对学生的六次评语,有表扬有希望也有不足,切合实际还不失幽默。另外,笔者还收集了学生的获奖情况、给灾区捐钱、捐物,一些课内外实践活动记录情况,做好人好事、拾金不昧等,所有这些我都是利用每周一次班会做。笔者还从初一开始写班级日记,初二建立学生日志,初三建立班主任日志。记录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主要是结合每周班会有十分钟的“说说心里话”,可以写自己、其他同学、班级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进入青春期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等。
细节决定成败,平时笔者把学生的成绩制作成统计图,学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自己成绩的变化情况,也可把各科的成绩进行对比,看到不足和优势,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为初三学生填报志愿提供参考。
每学期放假前,笔者都会把各自的档案袋发到学生手里,让学生了解自己一学期来在校各方面的表现情况,目的是让学生利用假期反思自己的不足,确定下学期的努力方向。利用“班级管理小档案和三年来所写的班级日记、学生日志、班主任日志,使笔者在班级管理上显得得心应手,这些材料在初三的综合素质评价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为学生创设条件,通过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向评价方向努力
要提高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必须使其真正读懂“感恩,回报”,真正懂得爱。笔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比如班会时给他们讲一些感恩小故事,读一些感人的文章,让学生写出最让他们感动的一件事,视频播放一些歌曲的背景、一些感恩、回报的图片,特别是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大地震后,把笔者看到、听到救人、捐款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大爱无私,真爱无价。组织一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达到综合评价的目的,真正成为学生成长为自主管理和实践创造的地方。因此,评价只是一个方向,需要教师通过组织开展的教育活动不断向此方向、引导,逐步达到自主全面发展的目的。
四、实施效果及评价结果
有了指导思想、评价标准和评价资料,为了鼓励学生向好的方向全面发展,每学期都对每一位学生进行一次评价,有家长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班委评价、任课教师评价和班主任评价,从这六个方面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公正评价。三年中综合六次评价得出结果,最后上交给学校评价小组。正因为有了努力的目标和方向(综合素质评价)。三年来,笔者的学生不断完善自己最终达到满意效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文意识的觉醒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是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现在的学校推进素质教育,造就符合将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时代的需要和形势的要求。但是,目前在中学阶段,学生的考试成绩仍然是决定学生能否升入高中的唯一标准,致使一些家长、学生、学校、教师片面追求学生的学习,忽视学生德、智、体、美的发展。学校节假日补课之风屡禁不止,社会上各种提高学习成绩的辅导班越来越多;一些学生只顾自己的学习,不关心班集体,不参加有益的活动,甚至不参加体育锻炼、卫生扫除等,这些现象的出现原因在于评价目标单一、方式简单,“一张试卷定乾坤”,导向人们只注重学生的学习,严重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势在必行。
一、做好动员工作,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开好学生会、任课教师会、家长会,宣传我市开展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关政策。人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十分重视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作用,积极倡导成立本班的家长委员会,由家长选举产生,通过家长会及家长委员会,有利于引导家长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笔者积极和任课教师沟通,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健康地发展。在家长、教师的统一教育引导下,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向评价的方向发展。
二、落实好平时评价
在担任班主任期间,为了管理好这个班,笔者对班级做了长远规划,就是希望每一位学生都在德、智、体、美、劳这几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初一开始,笔者给学生建立了一个“班级管理小档案”,这个档案袋记录每个学生三年的各种信息。笔者的“班级管理小档案”中收集三年来学生的成长信息,如个人信息,三年中十二次考试成绩,每学期两次考试(期中、期末)单科、总分成绩,与上次比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六次体检表,每学年二次体检表,从身高、体重、视力等方面,比较全面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情况;三次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我只要求家长写孩子的优点,每年一次);六次学生的自我反思,要求每学期学生对自己进行一次反思,反思一学期的得与失(有学习成绩,思想品德,集体活动中为班级争得的荣誉等);笔者对学生的六次评语,有表扬有希望也有不足,切合实际还不失幽默。另外,笔者还收集了学生的获奖情况、给灾区捐钱、捐物,一些课内外实践活动记录情况,做好人好事、拾金不昧等,所有这些我都是利用每周一次班会做。笔者还从初一开始写班级日记,初二建立学生日志,初三建立班主任日志。记录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主要是结合每周班会有十分钟的“说说心里话”,可以写自己、其他同学、班级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进入青春期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等。
细节决定成败,平时笔者把学生的成绩制作成统计图,学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自己成绩的变化情况,也可把各科的成绩进行对比,看到不足和优势,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为初三学生填报志愿提供参考。
每学期放假前,笔者都会把各自的档案袋发到学生手里,让学生了解自己一学期来在校各方面的表现情况,目的是让学生利用假期反思自己的不足,确定下学期的努力方向。利用“班级管理小档案和三年来所写的班级日记、学生日志、班主任日志,使笔者在班级管理上显得得心应手,这些材料在初三的综合素质评价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为学生创设条件,通过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向评价方向努力
要提高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必须使其真正读懂“感恩,回报”,真正懂得爱。笔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比如班会时给他们讲一些感恩小故事,读一些感人的文章,让学生写出最让他们感动的一件事,视频播放一些歌曲的背景、一些感恩、回报的图片,特别是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大地震后,把笔者看到、听到救人、捐款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大爱无私,真爱无价。组织一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达到综合评价的目的,真正成为学生成长为自主管理和实践创造的地方。因此,评价只是一个方向,需要教师通过组织开展的教育活动不断向此方向、引导,逐步达到自主全面发展的目的。
四、实施效果及评价结果
有了指导思想、评价标准和评价资料,为了鼓励学生向好的方向全面发展,每学期都对每一位学生进行一次评价,有家长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班委评价、任课教师评价和班主任评价,从这六个方面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公正评价。三年中综合六次评价得出结果,最后上交给学校评价小组。正因为有了努力的目标和方向(综合素质评价)。三年来,笔者的学生不断完善自己最终达到满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