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2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辨识多音字“削”,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 “气喘吁吁、望而却步、炯炯有神”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根据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见、所闻、所感分段,理清课文的思路,并试着用合并段意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天游峰的“高”和“险”。

3.精读感悟,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天游峰“高”和“险”的特点。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天游峰扫路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感悟天游峰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领悟作者对天游峰扫路人的敬佩之情。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列数据和侧面衬托来表现事物特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摘抄文中描写人物外貌的语句,仿照课文的写法,观察自己熟悉的人,抓住他(她)的外貌特点,用准确生动的词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难点:

1.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天游峰“高”和“险”的特点。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天游峰扫路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感悟天游峰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领悟作者对天游峰扫路人的敬佩之情。

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列数据和侧面衬托来表现事物特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能抓住人物特征,用自己的语言给“天游峰的扫路人”写感动词。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多音字和重点字的读音、书写、辨析以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以学定教。

2.在整体感知环节,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根据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见、所闻、所感分段,理清课文的思路,并试着用合并段意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旨在提升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能力 。

3.在精读感悟环节,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圈画,交流探讨,有感情的朗读等方式读懂课文。

在反复的读中理解感悟,感受天游峰“高”和“险”的特点。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感悟天游峰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体会作者对天游峰扫路人的敬佩之情。

4.利用课文留白处,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

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学生的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时效性。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入

1.在以前学习过的课文中,我们认识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哪些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今天我们随着作者章武去认识一位普通的老人,这个普通的老人有一份非常普通的工作——扫路。

(板书课题,齐读)

扫路人也就是清洁工人,他们为了人们能有一个清洁的环境,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

(1)指名读,及时请其他同学纠正读错的地方。 重点指导“褪色(shǎi)”见《现代汉语词典》 1283页 “扫(sào)帚”“瘦削(xuē)”等多音字的读音。以及“颇” “黝”“吁”等字的读音。

(2)齐读。

(3)这些词语里有些字比较容易写错,你认为有哪些要提醒大家的?引导学生注意“黝”“褪”“炯”“豁”等字的写法。

(4)通过预习,你理解了这里面的哪些词语的意思?

重点交流:

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的样子。吁吁,象声词,形容出气的声音。

望而却步:看到了危险或力不能及的事而往后退缩。课文形容山势险峻,让人害怕。 炯炯有神:形容眼睛明亮,精神饱满。炯炯,形容明亮。(多用于目光)

瘦削:形容身体或脸很瘦,像是被削过一样。

豁达:性格开朗,气量大。

(5)再读读这五组词语,想想每一组词让你想到了什么?

交流:

第一组:天游峰的特点

第二组:天游峰的老人正在打扫

第三组:老人的外貌特点

第四组:老人是个爽朗的人

第五组:游人登山时的样子

(6)再次齐读。

2.检查读书情况

(1)指导读好长句。

①你认为自己在预习的过程中,哪些句子读得比较好的,可以读给大家听听。一个同学读好后,如果其他同学认为自己能读得更好,也可以挑战。

②指名读,指名评价。

重点指导:

a)九百多级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b)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c)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d)借着淡淡的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2)指名逐节读课文。

指名逐节读课文,及时纠正,提醒文中破折号和省略号的停顿时间。

4.点评预习情况,并过渡。

(三)理清课文脉胳。

①引导学生根据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见、所闻、所感分段。

②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2节):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上山顶时的喜悦。

第二段(第3节):“我”下山在小溪边散步时发现了天游峰的扫路人。

第三段(第4—12节):“我”在与扫路老人的交谈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 ③试着用合并段意的方法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6.浏览课文,谈谈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讨论,交流:高、险)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精读感悟,感受天游峰的“高”与“险”

1.交流资料:对于天游峰,你了解多少?把你搜集到的资料给大家分享一下。

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充介绍。

课件出示:

2.那么在作者笔下,天游峰是什么样子的呢?哪些语句写出了天游峰的“高”与“险”?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用“——”划出描写天游峰的语句并做好批注。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2)指名交流。

((预设一)课件出示

① 指名读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出天游峰的“高”与“险”?

汇报交流:

作者用数字“九百多级”写出天游峰的“高”。

作者用比喻:

将石梯比作了一根银丝,写出了石梯的狭窄和蜿蜒向上、直入云端的特点从而突出了天游峰的“险“。

作者又用一个“抛”字极言天游峰之险。

作者用“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的夸张手法,突出了天游峰的高不可攀。

② 指导朗读:试着读出你的感受。(朗读时语速稍慢,语气由重至轻,体现节奏的变化,

读出望而生畏之感)

(预设二)课件出示:

用了列数据的方法写出了天游峰“高”的特点。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词语“顶天立地”,想象九百多级台阶大体上有多高。 ①指名读句子,试着运用刚才的方法学习这两句。

②汇报交流:

作者用数字“上山九百多级”“ 下山九百多级”“ 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写出天游峰的“高”。

作者通过游人的表现,从侧面写出了登天游峰时的不易,从而衬托出天游峰“高”和“险”的特点。

③指导生反复朗读,注意重点词语,读出天游峰的特点。

(3)在反复地朗读体会中,我们感受到了天游峰的“高”和“险”,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天游峰,亲眼目睹一下它的风采。

课件出示:

(4)欣赏完了图片,再让我们声情并茂地读读这几个描写天游峰的句子,读出天游峰的“高”和“险”。

4.归纳写法:

(1)这些句子在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讨论交流:这些句子运用了比喻、列数据、侧面衬托的方法来突出天游峰的特点。

(2)我们平常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像这样,把事物的特点用多种方法来描写。

(二)总结,设疑

在又高又险的天游峰面前,许多游客是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却每天扫一个来回,还说“不累”。这是怎样的一位老人呢?下节课我们再仔细探讨。

板书设计:

天游峰的扫路人

高 比喻

天游峰列数据

险 侧面衬托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颇有节奏、褪色、扫帚、瘦削”等生字词,并对照检查。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相信天游峰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谁能用两个字来概括(高、险)。过渡:就是这样高、险的天游峰,成了武夷山很重要的旅游胜地。可吸引作者章武的并不是它的美丽独特的风景,而是一位扫路人,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天游峰的扫路人呢?他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值得章武先生放弃美景的欣赏,与他近距离的接触?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探讨!

(二)品读课文,交流感悟,近距离接触老人。

 品味外貌描写,感受老人的质朴、慈善、有精气神。

过渡: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位老人的呢?外貌是留给人的第一印象,我们就从外貌入手,逐步地走近这位老人。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画出老人外貌的句子。自己读一读,并思考老人的外貌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所画外貌的语句。

课件出示:

(1)请一位同学读读这两句话,其他同学思考:从作者对老人的这段外貌描写中,你觉得这是怎样一位老人?

(2)汇报交流:

从“精瘦”“瘦削”“面色黝黑”“炯炯有神”,可以看出这是一位身体健康、精神矍铄的老人。

从老人的衣着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位质朴的老人。

从老人的眼睛中让我们读出了这是一位慈善的老人。

相机板书:身体健康、精神矍铄、质朴、慈善„„

(3)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这位老人。

课件出示:

齐读,由外貌感受老人的形象。

(4)看了这两段外貌描写,老师心中产生了一个疑问:同样都是外貌描写,作者一处放在第三小节,一处放在第八小节呢,放在一块儿写,不是更省事吗?

教师引路:

①联系上下文看看作者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描写老人的外貌的?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读第3小节描写外貌之前的句子,是什么让作者留意了这位老人?(第一次作者是无意中听见“哗哗”的扫路声,扫得很有劲,“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被扫路声吸引过去的,看到的是一个普通的天游峰扫路人,因此,作者在观察时只是粗看而已。)

②那么作者在观察了一次老人的外貌之后为什么还进行再次观察呢,这次还是粗看吗?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又仔细打量这位老人呢?(第二次外貌描写是在作者与老人攀谈之后,老人的话在作者的内心产生了震撼,令作者心生敬意,故仔细地端详了老人。)

小结:两段外貌描写作者观察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可见作者描写的精准。我们知道,经过双方进一步的交谈,作者不由自主地又一次仔细打量起这位老人来。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话让作者忍不住又一次观察起老人呢?我们一起来看这句话。

 揣摩人物语言,感受老人的自强不息、自信、豁达开朗。

1.课件出示:

(1)指名读。

(2)同学们,你们觉得老人到底累吗?下面咱们就来个小小辩论会,分组探讨老人到底累不累。

【观点一:累】(预设理由:游客多,垃圾多,老人年龄大,还要扫地)

“游客的表现”说明老人累。

课件出示:

①指名学生朗读。

②游客们登天游峰时个个是有备而来,轻装上阵,然而攀登了一阵后,个个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有的望而却步,半途而返。而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山高,台阶多,工作量大,而且一丝不苟)你说他的工作辛苦吗?(体会侧面烘托的好处:通过游客登山的艰难与老人的轻松悠闲形成对比,反衬老人的乐观坚强。) ③你知道这里省略号省去了什么?

省略号省去了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十年、几十年„„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地扫着天游峰的高耸入云的石阶。他太了不起了!他究竟扫了多少个石阶,扫帚知道;他究竟扫了多少个来回,石阶清楚。

请大家捧起书,再来读读这一节,相信你会读出新的感受。

④如此高险的天游峰,不少游客会半途而返,他们为何“半途而返”呢?而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却每天扫上山,每天扫下山,他容易吗?但他没有放弃,没有半途而返,他具有一种怎样的精神呢?板书:自强不息

这或许就是他吸引作者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⑤拓宽思维:还有什么原因让你觉得老人的工作累吗?(看看书中的描写,如今游客多) 过渡:看来,老人的工作真是累啊,对吗?而老人却说——引读

【观点二:不累】

 老人的语言和说话神态,让我们感受到他不累。

课件出示:

①从哪里看出他不累?为何觉得不累呢?学生交流.(说话神态: 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②他把这样的工作看作是什么呀?明明已经很累很辛苦了,他却这样轻轻松松,自在悠闲,像游山玩水一样。这说明了什么?(讨论交流:他很爱这份工作,很快乐,很乐观,以苦为乐。)

板书:乐观 热爱工作 以苦为乐

③请大家读读这一节,读出老人的乐观。

2.课件出示:

(1)“我能舍得走吗?”这句话换种说法就是(生:我舍不得走。)

(2)你真是老人的知音,那你能帮老人回答,老人舍不得的是什么吗?(他热爱大自然,享受自己的生活,对生活非常热爱)板书:热爱生活

(3)我们来读读老人的话,体会老人对大山、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

小结:同学们,你们看,就是这位老人,多少年了,他忘情于山水,热爱生活,热爱这样一份看似简单却又并不容易的工作,他不觉得累,反而享受于他的工作、生活,这叫以苦为乐。他把扫路当成了欣赏风景,累在身上,乐在心里。多么乐观的老人,多么乐观的生活态度!所以他才说(齐读)

课件出示:

过渡:学到这里,我们的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生:崇敬之情)作者也是如此,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紧紧抓住老人的双手说:“

30年后,我再来看您!”老人也欣喜若狂地说:

3.课件出示:

(1)同学们,30年后老人多大了?(100岁)我们常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可见活到70岁已经不容易了,更何况100岁,你觉得老人能活到100岁吗?老人觉得自己能到100岁吗?可见老人充满——板书:自信 豁达开朗

(2)我们再来合作读读对话,感受老人的乐观自信

过渡: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出示引读最后一句话:“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1)“笑声”能持续这么长时间,伴随我回到住地吗?那陪伴我回到住地的是什么?

(2)“我”回到住地以后,“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就没有了吗?会陪着我一辈子,我会珍藏一辈子,我们每位同学也应永远记在心里,珍藏一辈子。

三、回归整体——扩展积累,读写训练

(三)总结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看似普通却又不平凡的老人,他——(对照板书说),

他和天游峰一样顶天立地。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这位扫路的老人身上得到启发,做一个对生活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人!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课文学到这,你收获了什么?

2.写法总结:

①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即对人物的容貌、身材、体形、衣着服饰和神情姿态等外部特征进行的描写。好的肖像描写不仅能写出“形”,更能写出人物的“神”。本文就运用这一方法对老人进行了描写。

出示句子:

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这两处描写,寥寥数笔,准确生动,使我们对老人的形象有了清晰、深刻的印象。可见,运用肖像描写,可以使我们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更生动、真实可信。

②题为“天游峰的扫路人”,作者却用大量的笔墨来描写天游峰的“高”与“险”用意何在? (讨论交流:作者用意在于用天游峰的“高”与“险”反衬出扫路老人自强不息、自信豁达的人生态度。这种用另一种事物做一个很鲜明的对比,对主体起到烘托作用的写作手法,叫做侧面烘托。)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习作中,尝试着使用这些写法。

3.摘抄文中描写人物外貌的语句,仿照课文的写法,观察自己熟悉的人,抓住他(她)的外貌特点,用准确生动的词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天游峰 的 扫路人

高 身体健康 精神矍铄 质朴 慈善 外貌

自强不息 语言

热爱生活 热爱工作 以苦为乐 神态

险 乐观自信 豁达开朗 侧面烘托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在整体感知环节,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默读课文,根据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见、所闻、所感分段,理清课文的思路,并试着用合并段意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旨在提升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初步感知天游峰“高”和“险”的特点,为下文的精读感悟做好铺垫。

2.在精读感悟环节,我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圈画,交流探讨,有感情的朗读等方式读懂课文。 在反复的朗读中理解感悟,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天游峰“高”和“险”的特点。并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感悟天游峰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体会作者对天游峰扫路人的敬佩之情。

①“武夷山第一险峰的险峻”的教学,我先让学生读读这一段,用笔画出有关语句。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九百多级”“抛”“像一根银丝”、“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等词句边朗读,边想象一根银丝在云雾中飘飘悠悠的险。最后练习朗读,读出巍峨险峻的天游峰的陡峭美,为后面理解老人扫山路的艰辛作好铺垫。

②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感悟天游峰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我让学生走进对文本的研读,认真自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并在有感受的地方写上批注,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老人朴素的外貌、话语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找出描写老人外貌、语言的相关段落。主要围绕“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老人扫路到底累不累?”这些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从课文描述的语句中去寻找事实依据。

3.教学过程中,注意到了写作技巧方面的指导。作者在描写天游峰时,利用了比喻、列数据、侧面烘托等手法来突出天游峰的“高”和“险”;在描写老人时,抓住老人的外貌、语言、神态传神地刻画出一位质朴、健康、自强不息、自信、豁达、开朗的扫路人形象,天游峰的“高”和“险”更加反衬出老人的这些品质。

4.借助“小练笔”:摘抄文中描写人物外貌的语句,仿照课文的写法,观察自己熟悉的人,抓住他(她)的外貌特点,用准确生动的词写一段话,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不足之处:

1.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对扫路人动作的感悟,致使扫路人的形象不丰满。

2.在备课中重视了读,要以读为本。但在教学中对读下的功夫不到。这样的问题,越是在有

人听课的时候,表现得越突出。

教学建议:

在品读描写天游峰的句子和感悟扫路人的形象时,要抓住具体的语言材料,另外,要以此为例,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用好课文这个例子。

天游峰 第一险峰 银丝 飘飘悠悠

颇有节奏 由远而近 扫帚 石阶

精瘦 褪色 瘦削 面色黝黑 炯炯有神

轻轻松松 自在悠闲 悠然 自信 朗声大笑 豁达开朗

气喘吁吁 大汗淋漓 望而却步 半途而返

二、我会写

1.完成课后描红。

2.把易错难写的字写下来。

3.抄写下列词语。

武夷山 颇有节奏 褪 色 扫 帚 瘦 削 说 罢 三、我理解

褪色 气喘吁吁 望而却步 半途而返 大汗淋漓 炯炯有神 瘦削 豁达

四、我梳理

根据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见、所闻、所感,用“‖”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五、我品读

1、圈画出描写武夷山天游峰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写出了天游峰的什么特点。

2、圈画出描写天游峰的扫路人的句子,并作批注。

六、我质疑

天游峰的扫路人到底累不累?

七、我会做

走进网络,走进书籍,查找有关天游峰的资料。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辨识多音字“削”,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 “气喘吁吁、望而却步、炯炯有神”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根据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见、所闻、所感分段,理清课文的思路,并试着用合并段意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天游峰的“高”和“险”。

3.精读感悟,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天游峰“高”和“险”的特点。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天游峰扫路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感悟天游峰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领悟作者对天游峰扫路人的敬佩之情。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列数据和侧面衬托来表现事物特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摘抄文中描写人物外貌的语句,仿照课文的写法,观察自己熟悉的人,抓住他(她)的外貌特点,用准确生动的词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难点:

1.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天游峰“高”和“险”的特点。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天游峰扫路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感悟天游峰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领悟作者对天游峰扫路人的敬佩之情。

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列数据和侧面衬托来表现事物特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能抓住人物特征,用自己的语言给“天游峰的扫路人”写感动词。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多音字和重点字的读音、书写、辨析以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以学定教。

2.在整体感知环节,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根据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见、所闻、所感分段,理清课文的思路,并试着用合并段意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旨在提升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能力 。

3.在精读感悟环节,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圈画,交流探讨,有感情的朗读等方式读懂课文。

在反复的读中理解感悟,感受天游峰“高”和“险”的特点。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感悟天游峰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体会作者对天游峰扫路人的敬佩之情。

4.利用课文留白处,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

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学生的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时效性。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入

1.在以前学习过的课文中,我们认识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哪些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今天我们随着作者章武去认识一位普通的老人,这个普通的老人有一份非常普通的工作——扫路。

(板书课题,齐读)

扫路人也就是清洁工人,他们为了人们能有一个清洁的环境,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

(1)指名读,及时请其他同学纠正读错的地方。 重点指导“褪色(shǎi)”见《现代汉语词典》 1283页 “扫(sào)帚”“瘦削(xuē)”等多音字的读音。以及“颇” “黝”“吁”等字的读音。

(2)齐读。

(3)这些词语里有些字比较容易写错,你认为有哪些要提醒大家的?引导学生注意“黝”“褪”“炯”“豁”等字的写法。

(4)通过预习,你理解了这里面的哪些词语的意思?

重点交流:

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的样子。吁吁,象声词,形容出气的声音。

望而却步:看到了危险或力不能及的事而往后退缩。课文形容山势险峻,让人害怕。 炯炯有神:形容眼睛明亮,精神饱满。炯炯,形容明亮。(多用于目光)

瘦削:形容身体或脸很瘦,像是被削过一样。

豁达:性格开朗,气量大。

(5)再读读这五组词语,想想每一组词让你想到了什么?

交流:

第一组:天游峰的特点

第二组:天游峰的老人正在打扫

第三组:老人的外貌特点

第四组:老人是个爽朗的人

第五组:游人登山时的样子

(6)再次齐读。

2.检查读书情况

(1)指导读好长句。

①你认为自己在预习的过程中,哪些句子读得比较好的,可以读给大家听听。一个同学读好后,如果其他同学认为自己能读得更好,也可以挑战。

②指名读,指名评价。

重点指导:

a)九百多级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b)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c)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d)借着淡淡的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2)指名逐节读课文。

指名逐节读课文,及时纠正,提醒文中破折号和省略号的停顿时间。

4.点评预习情况,并过渡。

(三)理清课文脉胳。

①引导学生根据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见、所闻、所感分段。

②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2节):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上山顶时的喜悦。

第二段(第3节):“我”下山在小溪边散步时发现了天游峰的扫路人。

第三段(第4—12节):“我”在与扫路老人的交谈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 ③试着用合并段意的方法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6.浏览课文,谈谈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讨论,交流:高、险)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精读感悟,感受天游峰的“高”与“险”

1.交流资料:对于天游峰,你了解多少?把你搜集到的资料给大家分享一下。

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充介绍。

课件出示:

2.那么在作者笔下,天游峰是什么样子的呢?哪些语句写出了天游峰的“高”与“险”?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用“——”划出描写天游峰的语句并做好批注。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2)指名交流。

((预设一)课件出示

① 指名读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出天游峰的“高”与“险”?

汇报交流:

作者用数字“九百多级”写出天游峰的“高”。

作者用比喻:

将石梯比作了一根银丝,写出了石梯的狭窄和蜿蜒向上、直入云端的特点从而突出了天游峰的“险“。

作者又用一个“抛”字极言天游峰之险。

作者用“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的夸张手法,突出了天游峰的高不可攀。

② 指导朗读:试着读出你的感受。(朗读时语速稍慢,语气由重至轻,体现节奏的变化,

读出望而生畏之感)

(预设二)课件出示:

用了列数据的方法写出了天游峰“高”的特点。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词语“顶天立地”,想象九百多级台阶大体上有多高。 ①指名读句子,试着运用刚才的方法学习这两句。

②汇报交流:

作者用数字“上山九百多级”“ 下山九百多级”“ 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写出天游峰的“高”。

作者通过游人的表现,从侧面写出了登天游峰时的不易,从而衬托出天游峰“高”和“险”的特点。

③指导生反复朗读,注意重点词语,读出天游峰的特点。

(3)在反复地朗读体会中,我们感受到了天游峰的“高”和“险”,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天游峰,亲眼目睹一下它的风采。

课件出示:

(4)欣赏完了图片,再让我们声情并茂地读读这几个描写天游峰的句子,读出天游峰的“高”和“险”。

4.归纳写法:

(1)这些句子在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讨论交流:这些句子运用了比喻、列数据、侧面衬托的方法来突出天游峰的特点。

(2)我们平常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像这样,把事物的特点用多种方法来描写。

(二)总结,设疑

在又高又险的天游峰面前,许多游客是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却每天扫一个来回,还说“不累”。这是怎样的一位老人呢?下节课我们再仔细探讨。

板书设计:

天游峰的扫路人

高 比喻

天游峰列数据

险 侧面衬托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颇有节奏、褪色、扫帚、瘦削”等生字词,并对照检查。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相信天游峰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谁能用两个字来概括(高、险)。过渡:就是这样高、险的天游峰,成了武夷山很重要的旅游胜地。可吸引作者章武的并不是它的美丽独特的风景,而是一位扫路人,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天游峰的扫路人呢?他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值得章武先生放弃美景的欣赏,与他近距离的接触?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探讨!

(二)品读课文,交流感悟,近距离接触老人。

 品味外貌描写,感受老人的质朴、慈善、有精气神。

过渡: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位老人的呢?外貌是留给人的第一印象,我们就从外貌入手,逐步地走近这位老人。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画出老人外貌的句子。自己读一读,并思考老人的外貌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所画外貌的语句。

课件出示:

(1)请一位同学读读这两句话,其他同学思考:从作者对老人的这段外貌描写中,你觉得这是怎样一位老人?

(2)汇报交流:

从“精瘦”“瘦削”“面色黝黑”“炯炯有神”,可以看出这是一位身体健康、精神矍铄的老人。

从老人的衣着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位质朴的老人。

从老人的眼睛中让我们读出了这是一位慈善的老人。

相机板书:身体健康、精神矍铄、质朴、慈善„„

(3)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这位老人。

课件出示:

齐读,由外貌感受老人的形象。

(4)看了这两段外貌描写,老师心中产生了一个疑问:同样都是外貌描写,作者一处放在第三小节,一处放在第八小节呢,放在一块儿写,不是更省事吗?

教师引路:

①联系上下文看看作者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描写老人的外貌的?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读第3小节描写外貌之前的句子,是什么让作者留意了这位老人?(第一次作者是无意中听见“哗哗”的扫路声,扫得很有劲,“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被扫路声吸引过去的,看到的是一个普通的天游峰扫路人,因此,作者在观察时只是粗看而已。)

②那么作者在观察了一次老人的外貌之后为什么还进行再次观察呢,这次还是粗看吗?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又仔细打量这位老人呢?(第二次外貌描写是在作者与老人攀谈之后,老人的话在作者的内心产生了震撼,令作者心生敬意,故仔细地端详了老人。)

小结:两段外貌描写作者观察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可见作者描写的精准。我们知道,经过双方进一步的交谈,作者不由自主地又一次仔细打量起这位老人来。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话让作者忍不住又一次观察起老人呢?我们一起来看这句话。

 揣摩人物语言,感受老人的自强不息、自信、豁达开朗。

1.课件出示:

(1)指名读。

(2)同学们,你们觉得老人到底累吗?下面咱们就来个小小辩论会,分组探讨老人到底累不累。

【观点一:累】(预设理由:游客多,垃圾多,老人年龄大,还要扫地)

“游客的表现”说明老人累。

课件出示:

①指名学生朗读。

②游客们登天游峰时个个是有备而来,轻装上阵,然而攀登了一阵后,个个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有的望而却步,半途而返。而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山高,台阶多,工作量大,而且一丝不苟)你说他的工作辛苦吗?(体会侧面烘托的好处:通过游客登山的艰难与老人的轻松悠闲形成对比,反衬老人的乐观坚强。) ③你知道这里省略号省去了什么?

省略号省去了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十年、几十年„„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地扫着天游峰的高耸入云的石阶。他太了不起了!他究竟扫了多少个石阶,扫帚知道;他究竟扫了多少个来回,石阶清楚。

请大家捧起书,再来读读这一节,相信你会读出新的感受。

④如此高险的天游峰,不少游客会半途而返,他们为何“半途而返”呢?而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却每天扫上山,每天扫下山,他容易吗?但他没有放弃,没有半途而返,他具有一种怎样的精神呢?板书:自强不息

这或许就是他吸引作者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⑤拓宽思维:还有什么原因让你觉得老人的工作累吗?(看看书中的描写,如今游客多) 过渡:看来,老人的工作真是累啊,对吗?而老人却说——引读

【观点二:不累】

 老人的语言和说话神态,让我们感受到他不累。

课件出示:

①从哪里看出他不累?为何觉得不累呢?学生交流.(说话神态: 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②他把这样的工作看作是什么呀?明明已经很累很辛苦了,他却这样轻轻松松,自在悠闲,像游山玩水一样。这说明了什么?(讨论交流:他很爱这份工作,很快乐,很乐观,以苦为乐。)

板书:乐观 热爱工作 以苦为乐

③请大家读读这一节,读出老人的乐观。

2.课件出示:

(1)“我能舍得走吗?”这句话换种说法就是(生:我舍不得走。)

(2)你真是老人的知音,那你能帮老人回答,老人舍不得的是什么吗?(他热爱大自然,享受自己的生活,对生活非常热爱)板书:热爱生活

(3)我们来读读老人的话,体会老人对大山、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

小结:同学们,你们看,就是这位老人,多少年了,他忘情于山水,热爱生活,热爱这样一份看似简单却又并不容易的工作,他不觉得累,反而享受于他的工作、生活,这叫以苦为乐。他把扫路当成了欣赏风景,累在身上,乐在心里。多么乐观的老人,多么乐观的生活态度!所以他才说(齐读)

课件出示:

过渡:学到这里,我们的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生:崇敬之情)作者也是如此,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紧紧抓住老人的双手说:“

30年后,我再来看您!”老人也欣喜若狂地说:

3.课件出示:

(1)同学们,30年后老人多大了?(100岁)我们常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可见活到70岁已经不容易了,更何况100岁,你觉得老人能活到100岁吗?老人觉得自己能到100岁吗?可见老人充满——板书:自信 豁达开朗

(2)我们再来合作读读对话,感受老人的乐观自信

过渡: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出示引读最后一句话:“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1)“笑声”能持续这么长时间,伴随我回到住地吗?那陪伴我回到住地的是什么?

(2)“我”回到住地以后,“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就没有了吗?会陪着我一辈子,我会珍藏一辈子,我们每位同学也应永远记在心里,珍藏一辈子。

三、回归整体——扩展积累,读写训练

(三)总结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看似普通却又不平凡的老人,他——(对照板书说),

他和天游峰一样顶天立地。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这位扫路的老人身上得到启发,做一个对生活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人!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课文学到这,你收获了什么?

2.写法总结:

①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即对人物的容貌、身材、体形、衣着服饰和神情姿态等外部特征进行的描写。好的肖像描写不仅能写出“形”,更能写出人物的“神”。本文就运用这一方法对老人进行了描写。

出示句子:

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这两处描写,寥寥数笔,准确生动,使我们对老人的形象有了清晰、深刻的印象。可见,运用肖像描写,可以使我们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更生动、真实可信。

②题为“天游峰的扫路人”,作者却用大量的笔墨来描写天游峰的“高”与“险”用意何在? (讨论交流:作者用意在于用天游峰的“高”与“险”反衬出扫路老人自强不息、自信豁达的人生态度。这种用另一种事物做一个很鲜明的对比,对主体起到烘托作用的写作手法,叫做侧面烘托。)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习作中,尝试着使用这些写法。

3.摘抄文中描写人物外貌的语句,仿照课文的写法,观察自己熟悉的人,抓住他(她)的外貌特点,用准确生动的词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天游峰 的 扫路人

高 身体健康 精神矍铄 质朴 慈善 外貌

自强不息 语言

热爱生活 热爱工作 以苦为乐 神态

险 乐观自信 豁达开朗 侧面烘托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在整体感知环节,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默读课文,根据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见、所闻、所感分段,理清课文的思路,并试着用合并段意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旨在提升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初步感知天游峰“高”和“险”的特点,为下文的精读感悟做好铺垫。

2.在精读感悟环节,我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圈画,交流探讨,有感情的朗读等方式读懂课文。 在反复的朗读中理解感悟,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天游峰“高”和“险”的特点。并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感悟天游峰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体会作者对天游峰扫路人的敬佩之情。

①“武夷山第一险峰的险峻”的教学,我先让学生读读这一段,用笔画出有关语句。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九百多级”“抛”“像一根银丝”、“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等词句边朗读,边想象一根银丝在云雾中飘飘悠悠的险。最后练习朗读,读出巍峨险峻的天游峰的陡峭美,为后面理解老人扫山路的艰辛作好铺垫。

②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感悟天游峰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我让学生走进对文本的研读,认真自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并在有感受的地方写上批注,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老人朴素的外貌、话语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找出描写老人外貌、语言的相关段落。主要围绕“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老人扫路到底累不累?”这些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从课文描述的语句中去寻找事实依据。

3.教学过程中,注意到了写作技巧方面的指导。作者在描写天游峰时,利用了比喻、列数据、侧面烘托等手法来突出天游峰的“高”和“险”;在描写老人时,抓住老人的外貌、语言、神态传神地刻画出一位质朴、健康、自强不息、自信、豁达、开朗的扫路人形象,天游峰的“高”和“险”更加反衬出老人的这些品质。

4.借助“小练笔”:摘抄文中描写人物外貌的语句,仿照课文的写法,观察自己熟悉的人,抓住他(她)的外貌特点,用准确生动的词写一段话,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不足之处:

1.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对扫路人动作的感悟,致使扫路人的形象不丰满。

2.在备课中重视了读,要以读为本。但在教学中对读下的功夫不到。这样的问题,越是在有

人听课的时候,表现得越突出。

教学建议:

在品读描写天游峰的句子和感悟扫路人的形象时,要抓住具体的语言材料,另外,要以此为例,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用好课文这个例子。

天游峰 第一险峰 银丝 飘飘悠悠

颇有节奏 由远而近 扫帚 石阶

精瘦 褪色 瘦削 面色黝黑 炯炯有神

轻轻松松 自在悠闲 悠然 自信 朗声大笑 豁达开朗

气喘吁吁 大汗淋漓 望而却步 半途而返

二、我会写

1.完成课后描红。

2.把易错难写的字写下来。

3.抄写下列词语。

武夷山 颇有节奏 褪 色 扫 帚 瘦 削 说 罢 三、我理解

褪色 气喘吁吁 望而却步 半途而返 大汗淋漓 炯炯有神 瘦削 豁达

四、我梳理

根据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见、所闻、所感,用“‖”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五、我品读

1、圈画出描写武夷山天游峰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写出了天游峰的什么特点。

2、圈画出描写天游峰的扫路人的句子,并作批注。

六、我质疑

天游峰的扫路人到底累不累?

七、我会做

走进网络,走进书籍,查找有关天游峰的资料。


相关文章

  • 五年级下册语文预习单
  •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语文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语文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语文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语文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语文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语文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语文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语文下册 ...查看


  • 小学一年级语文优质课视频简介
  • 小学一年级语文优质课视频简介体育作文 __写游戏活动 小学语文优质课观摩课展示 课执教: 年级:三年级 科目:体育与健康 星级: 课程简介:体育作文__ 写游戏活动 小学语文优质课观摩课展示课课堂实录 体育作文__ 写游戏活动 小学语文优质 ...查看


  •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语文
  •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 本册综合 · 单元综合 · 月考复习 · 期末复习 · 期中复习 · 七律·长征 · 长征组歌两首 · 老山界 · <草> · <长征>节选 · 枣核 · 最后一课 · 始终眷恋着祖国 ...查看


  • 广东省梅州市用什么版本的教材?(手机版)
  •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人民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沪科版 鲁科版 城市列表 电子课本网 > 切换城市 > 广东省梅州市教材版本 广 ...查看


  • 1-12册古诗归类整理
  • 1-12册古诗归类整理 一.描写春天的古诗 1.春 晓 (唐.孟浩然) (北师大一年级语文下册)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绝句 (唐•杜甫) (北师大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用书)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泥融飞 ...查看


  • 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 南仁学区 一 年级 语文 科下册导学案 1 南仁学区 一 年级 语文 科下册导学案 2 3 南仁学区 一 年级 语文 科下册导学案 4 5 南仁学区 一 年级 语文 科下册导学案 6 7 8 南仁学区 一 年级 语文 科下册导学案 9 10 ...查看


  •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5-28课电子备课
  • 安驾庄镇小学 一 年级语文下册电子备课 第 七 单元 第 识字7 课 第 1课 时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安驾庄镇小学 一 年级语文下册电子备课 第 七 单元 第 识字7课 第 2课 时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安驾庄镇小 ...查看


  • 初中语文最新全册备课资源专题
  • 通用版小学语文整套资料 3321 2821 1915 1305 0 376 2072 1073 1039 565 1135 483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666 0 8902 1942 1331 1297 1120 1604 932 8 ...查看


  • 五年级语文(下册)多音字组词 词语盘点 成语与成语注释[考试必用]
  • 五年级语文(下册)多音字组词·词语盘点及成语 陡岗镇中心小学 五年级语文(下册) 多音字及多音字组词 第一组课文中的多音字 勒--(l â)勾勒 (lēi) 勒紧 蒙--(m ěng )蒙古 (m ãng )蒙蔽 (m ēng )蒙骗好-- ...查看


  • 初中语文课件音频朗读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音频朗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音频朗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音频朗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音频朗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音频朗读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音频朗读 人教版八年级<传统文化> 人教版八年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