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作文托物言志手法写作策略[1]

一、托物言志作文的写法: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 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 感情等。为了更巧妙地表达某种愿望某种感 情—赞美或者谴责,歌颂或者批判,认可或者 否定,常常会在动笔之际先来一番极认真极 仔细的“选择”,以便选择一个足以寄托其情 其理的极生动极具体的“物”,然后再紧扣此 “物”,或描写,或议论,或抒情。 它是通过咏物 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 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 情表达出来。此种写法,就是我们常说的的 “托物言志”。如于谦的《石灰吟》 ,诗人借物 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 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 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又如《爱莲说》 《白 杨礼赞》 《松树的风格》等都是出色运用托 物言志手法的例子。又如《白杨礼赞》,为了 言“志”—歌颂团结一致、坚韧不拔的北方抗 日军民,选择了“物”——大西北最常见的白

杨树,这才“托物言志”,极出色地表达了作品 的主题。 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要注意: 1.找准托物言志的“相托点”。相托点即所咏 之物与要表达的思想意义之间相通相似之 处。即“物”与“志”,“物”与“情”之间的内在联 系。描述时,自己的“志”要以“物”的特点为核 心。“物”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 2.抓住事物的特征状物。抓住物的特征才 能体现文章的立意。精彩传神的状物才能使 言志有所依托。 3.托物言志的文章重头戏在描写,这就要求 作者善于细心观察,角度新,表现手法要新 颖多变,语言要生动形象传神。 4. 寄情于物,塑造托物言志的艺术形象。在 状写事物时倾注作者的深情厚意,字里行间 都洋溢着这份真情。这样的物就有了思想、 有了灵性,而且具备了典型意义,这样就可 以顺理成章地完成言志的使命。 二、学生托物言志作文练习: 请你仔细观察生活中喜欢的一种事物,发挥

联想和想象,写一段托物言志的文字。 【例文一】 苔藓 苔藓,竟是这样一种很不起眼的绿色小生 命:它没有云杉的挺拔高大,也没有花儿那 样的阵阵清香。它只是一片矮矮的小生命, 成千上万挤挤挨挨地生长在一起,默默无闻 地点缀着大地。它在阴暗潮湿的角落,甚至 在人迹稀少的冰雪极地,也照样顽强地生 长。 苔藓是那么微小,甚至难以区分它们的茎 和叶呢!这种植物,虽然没有可以炫耀的花 朵和果实,但是它们那种坚忍不拔的生命力 却是值得赞扬的。 我爱苔藓,因为它有着坚忍不拔的生命力。 【例文二】 青苔青苔不会开花,哪怕一 朵小小的花;青苔不会

结果,哪怕一颗小小 的果。它们几乎被人们忘却了,但它们并未 轻视自己的力量。它们默默地、执著地奋斗 着,用自己整个绿色的生命渲染着块块岩 石。有沃土和阳光,可以长出奇花异草,但 在一块块岩石之上,除了青苔,又有谁能留 下生命的颜色,开拓出茵茵的“绿洲”?!

【例文三】 火柴 火柴,细细的身子,绿色的头,它们平常 而又渺小。近百根火柴睡在一个小小的盒子 里,虽然挤挤拥拥,但是它们还是排列得整 整齐齐,默不作声。等待着,等待着人们用 上它们的那一瞬。 它们为人类做出的贡献看上去简直微不足 道,可是,如果没有火柴,能烹出香甜可口 的饭菜吗?当火柴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一 瞬,也就是它们生命的最后一刻。它们牺牲 了自己,燃起了一团熊熊的火。它们不像蜡 烛,用紫红光焰和洁白如玉的外衣打扮自 己;更不会在燃烧的时候像蜡烛那样淌下伤 心的眼泪,怜惜自己。它们毫不犹豫,“嚓” 地一声,转眼就成了灰烬。这短暂的生命, 竟给人类带来了光和热,所以,我说它们是 伟大而崇高的!【例文四】 珍珠与蚌 珍珠以圆润、光亮为美,所制的饰品往往得 到人们惊羡的目光。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 蚌,想过拿自己的生命来换一颗珍珠的蚌? 其实,蚌是伟大的,它一直在用自己的血肉 含着一粒沙子,直至孕育出一颗珍珠,它牺

牲了自己。而一颗珍珠又可以为我们带来多 少惊喜。 蚌在付出着,却没有得到什么。大概,这就 是它所追求的吧。 【例文五】 绿叶 喜欢上绿叶或许不只因为绿色,更重要的是 它的平和而不张扬的个性 。默默地,孕育着它 的生命,一年就是一生,不必有漫长的等待,春 天,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没有惊喜,也不需要 关怀,在风雨,顽强地挺过这短暂而美丽的一 生,当秋天到来的时候,一切又是那么顺理成 章,顺着风轻轻的飞舞,悠悠地打着旋,转着圈, 在空中划下一道美丽的弧线,最后恋恋不舍 地回归大地母亲的怀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 作春泥更护花.那么绿叶对根的情谊想必了 就是如此吧! 三、托物言志满分作文: 梧桐细语(话题:把握) 秋,梧桐叶落的季节。站在街道中央, 看两旁一片片飘落的梧桐树叶,倾听它们的 细语:“虽然凋零的命运我们无法摆脱,但在 落下的一刹那我们是自由的,我们会跳出美

丽的舞蹈,这是我们所能掌握的。” 是吗?我走到梧桐树下,仰望,一片叶子 打着旋儿,像在跳芭蕾,随风飘摇,像天鹅 的羽毛,那是四小天鹅吗?这变幻的舞姿让 我惊叹,这软弱的、枯黄的、易碎的生命演 出了最美的一场舞蹈。 (描写)那柔情中也 蕴含着刚强,像是在极

力让我相信,这样的 优美,它是办得到的,这种辉煌是掌握在自 己手中的。这一叶叶、一声声,终于让我不 再怀疑:即使失去再多,但有一点是我们可 以掌握的,那就是自己的价值。 每每诵读唐诗宋词都有一种大彻大悟的 感觉,但每当读到李清照,婉约派的代表人 物,那位著名的女词人,就别是一番滋味在 心头了。生命中,她失去了很多,丈夫、亲 人、朋友……她背负着国亡的痛与一些本不 该受到的谴责默默地走着,她无法改变苦 难,于是,她开始创造辉煌。她相信,人格、 精神是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于是有了“生 , 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领悟,有了“帘卷 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感叹,有了“凄凄惨惨 戚戚”的凄美……她用自己掌握的 展示了自 ,

己的人格和才情,添进了自己的柔情与刚 直,装饰了宋词,也如梧桐叶一般在失落时 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这一瞬间的联想让我陷入了沉思。生活是 多彩的,种种诱惑常常会让我们失去了尊 严、人格,而这些本来对我们来说,却是相 当重要的,出身有卑微、娇贵,但人格是可 以由自己掌握的,若这些失去了,那么手上 将会空空如也,人与一般动物又有何差异?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表 现的又岂止是一种英雄的豪情,简直是人与 命运抗争的一曲壮歌!(议论) 不知何时,手心多了一片梧桐树叶,我 凝视着它,它不再是单薄的、弱小的、脆弱 的叶子了,那枯黄早已闪烁出夺目的光芒。 瞬间,我又听到了它的细语:“跳出最美的舞 蹈,这是我们所能掌握的……” 手上突然觉得好重好重。 释怀·超越(05 常州 话题: 拥有好心情) 植物的生生死死常给我许多感动,虽然我无 法看尽人世沧桑,却能看尽植物的春发·夏 荣·秋实·冬凋。

一次考试的失利常让我好几日都无法释 怀。偶然路过一所古旧的房子,发现上面爬 满了古藤,房子已多年未有人居住,可是暮 秋之时,那金黄的叶子在残日的照耀下,散 发出惊人的美丽。 (描写) 我看得有些入神,可秋风吹来,叶子却开始 簌簌的掉落。我甚至想阻止这场残忍的秋 风。 最美的叶子是在暮秋,不舍,不舍,却还是 落下。好像泰戈尔的诗。 也许人生难的不是学会追寻,而是学会放 弃。学会去留随意,任天空云卷云舒;学会 宠辱不惊,看窗外花开花落。 (议论) 这时才俨然发现,掉落在地下的叶子也依然 如此美丽。 原来这就是美丽的心情。释然。 “如果你依然这样不温不火,就别想胜人一 筹。”老师的话灼伤了我的心。 依然是那片藤,只是半年不去,已物是人 非。房子已经被拆,古藤也无处寻踪了。

我 也有些失落地看着这亘古常新的太阳,看它 一程一程奔波,我却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未

来。 低下头,也许生命就是惊喜与失落汇成地 吧。我看到那株藤在破瓦的压迫下,依然, 傲然地抬起头来。即使叶子已经掉光,但那 粗壮有力地枝干震撼了我。 (描写) 原以为它早已自生自灭,只企盼来生,可是 生命的力量如此伟大!连它都不知道今生 不努力何以期盼来生,我又凭什么这样脆 弱。 当眼前与身后都是黑暗,能做的只有“看脚 下。” 一株藤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情。 前者让我懂得了每个人只是生命的过客,淡 然地看潮起潮落;后者让我学会了苦难中绽 放自己的美丽。 (议论) 也许好的心情就是永远用平常心体会世 界 若做不到“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做个 “览 , , , 物思事,淡泊明志”的人也好。 (议论) 带着微笑出发(06 南通 话题:带着微笑出 发) 当夜悄无声息地从屋檐滑落时,我透过茶

水袅袅而起的烟气,看到了自己的——恬淡 的微笑。 也许夜给人的感觉是孤单寂寞的,我总是 一个人孤独地梳理着自己的愁思,可越梳理 越乱的愁思霸占了我的内心,怎么笑得起 来? 一、仰望银杏 突然忆起一个夏日,我迈着沉重的步伐漫 无目的地徘徊在那条小路。我止步抬头仰 望,眼前是一棵高大粗壮的银杏。翠绿的叶 儿像一片片小小的扇子,在枝头上颤动。叶 片上还闪着丝丝亮光。一阵微风从我耳边掠 过 ,我仿佛还能听到树叶在枝头窃窃私语的 声音。只是,这株银杏,若不是他的干粗壮 虬曲,若不是他的枝苍劲有力,我怎么也不 敢相信,它竟是一株已逾百年的古树。 (描 写) 透过树叶间的缝隙,我仿佛看到,在无数 个狂风暴雨的夜晚,风是怎样肆虐地扯着他 的枝干,雨又是怎样无情地溅打着他的叶 片。 (联想)然而古老的银杏始终面带着微 笑 挺了过来 成为我眼前的这棵参天大树 , , 。

缝隙将阳光班驳成点点光斑洒在地上。我 退后一步,阳光把我的影子挤得很短很短, 树影却将我的思绪拉得很长很长…… 我仿佛听到古银杏意味深长的言语,带着 微笑出发吧,孩子…… 二、昙花吐香 还是一个夜晚,是在门前的花坛里,我看 到了昙花的美丽。那莹洁的花瓣,像是少女 的纱裙,在月光下在晚风里翩翩起舞。那 花,玲珑剔透,那香,如同凉凉的夜色一般 向四周扩散,沁人心脾,那美,让你惊羡得 说不出一句话来。然而,昙花还未等你说一 句惊羡的话,她就要萎谢了。 (描写) 曾经以为,昙花是懦弱的,是悲观的,她 只是在无人察觉的夜晚悄悄绽放。是没有面 对阳光的信心与勇气吧。然而她的绽放

足以 证明,她是不需要舞台,不需要喝彩的,她 将自己一生积蓄的美丽拼尽一刻绽放,那般 从容,那般美丽,——只因她带着微笑出 发,有微笑支撑她的信念,有微笑鼓足她的 勇气,即使生命旅途短暂,但漫长也有短 暂,有挫折也有收获。无论别人如何怀疑你

的梦想,无论遭受怎样的困难与不幸,请像 古银杏与昙花一样,带着微笑出发。 (议 论 感悟)

一、托物言志作文的写法: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 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 感情等。为了更巧妙地表达某种愿望某种感 情—赞美或者谴责,歌颂或者批判,认可或者 否定,常常会在动笔之际先来一番极认真极 仔细的“选择”,以便选择一个足以寄托其情 其理的极生动极具体的“物”,然后再紧扣此 “物”,或描写,或议论,或抒情。 它是通过咏物 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 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 情表达出来。此种写法,就是我们常说的的 “托物言志”。如于谦的《石灰吟》 ,诗人借物 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 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 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又如《爱莲说》 《白 杨礼赞》 《松树的风格》等都是出色运用托 物言志手法的例子。又如《白杨礼赞》,为了 言“志”—歌颂团结一致、坚韧不拔的北方抗 日军民,选择了“物”——大西北最常见的白

杨树,这才“托物言志”,极出色地表达了作品 的主题。 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要注意: 1.找准托物言志的“相托点”。相托点即所咏 之物与要表达的思想意义之间相通相似之 处。即“物”与“志”,“物”与“情”之间的内在联 系。描述时,自己的“志”要以“物”的特点为核 心。“物”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 2.抓住事物的特征状物。抓住物的特征才 能体现文章的立意。精彩传神的状物才能使 言志有所依托。 3.托物言志的文章重头戏在描写,这就要求 作者善于细心观察,角度新,表现手法要新 颖多变,语言要生动形象传神。 4. 寄情于物,塑造托物言志的艺术形象。在 状写事物时倾注作者的深情厚意,字里行间 都洋溢着这份真情。这样的物就有了思想、 有了灵性,而且具备了典型意义,这样就可 以顺理成章地完成言志的使命。 二、学生托物言志作文练习: 请你仔细观察生活中喜欢的一种事物,发挥

联想和想象,写一段托物言志的文字。 【例文一】 苔藓 苔藓,竟是这样一种很不起眼的绿色小生 命:它没有云杉的挺拔高大,也没有花儿那 样的阵阵清香。它只是一片矮矮的小生命, 成千上万挤挤挨挨地生长在一起,默默无闻 地点缀着大地。它在阴暗潮湿的角落,甚至 在人迹稀少的冰雪极地,也照样顽强地生 长。 苔藓是那么微小,甚至难以区分它们的茎 和叶呢!这种植物,虽然没有可以炫耀的花 朵和果实,但是它们那种坚忍不拔的生命力 却是值得赞扬的。 我爱苔藓,因为它有着坚忍不拔的生命力。 【例文二】 青苔青苔不会开花,哪怕一 朵小小的花;青苔不会

结果,哪怕一颗小小 的果。它们几乎被人们忘却了,但它们并未 轻视自己的力量。它们默默地、执著地奋斗 着,用自己整个绿色的生命渲染着块块岩 石。有沃土和阳光,可以长出奇花异草,但 在一块块岩石之上,除了青苔,又有谁能留 下生命的颜色,开拓出茵茵的“绿洲”?!

【例文三】 火柴 火柴,细细的身子,绿色的头,它们平常 而又渺小。近百根火柴睡在一个小小的盒子 里,虽然挤挤拥拥,但是它们还是排列得整 整齐齐,默不作声。等待着,等待着人们用 上它们的那一瞬。 它们为人类做出的贡献看上去简直微不足 道,可是,如果没有火柴,能烹出香甜可口 的饭菜吗?当火柴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一 瞬,也就是它们生命的最后一刻。它们牺牲 了自己,燃起了一团熊熊的火。它们不像蜡 烛,用紫红光焰和洁白如玉的外衣打扮自 己;更不会在燃烧的时候像蜡烛那样淌下伤 心的眼泪,怜惜自己。它们毫不犹豫,“嚓” 地一声,转眼就成了灰烬。这短暂的生命, 竟给人类带来了光和热,所以,我说它们是 伟大而崇高的!【例文四】 珍珠与蚌 珍珠以圆润、光亮为美,所制的饰品往往得 到人们惊羡的目光。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 蚌,想过拿自己的生命来换一颗珍珠的蚌? 其实,蚌是伟大的,它一直在用自己的血肉 含着一粒沙子,直至孕育出一颗珍珠,它牺

牲了自己。而一颗珍珠又可以为我们带来多 少惊喜。 蚌在付出着,却没有得到什么。大概,这就 是它所追求的吧。 【例文五】 绿叶 喜欢上绿叶或许不只因为绿色,更重要的是 它的平和而不张扬的个性 。默默地,孕育着它 的生命,一年就是一生,不必有漫长的等待,春 天,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没有惊喜,也不需要 关怀,在风雨,顽强地挺过这短暂而美丽的一 生,当秋天到来的时候,一切又是那么顺理成 章,顺着风轻轻的飞舞,悠悠地打着旋,转着圈, 在空中划下一道美丽的弧线,最后恋恋不舍 地回归大地母亲的怀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 作春泥更护花.那么绿叶对根的情谊想必了 就是如此吧! 三、托物言志满分作文: 梧桐细语(话题:把握) 秋,梧桐叶落的季节。站在街道中央, 看两旁一片片飘落的梧桐树叶,倾听它们的 细语:“虽然凋零的命运我们无法摆脱,但在 落下的一刹那我们是自由的,我们会跳出美

丽的舞蹈,这是我们所能掌握的。” 是吗?我走到梧桐树下,仰望,一片叶子 打着旋儿,像在跳芭蕾,随风飘摇,像天鹅 的羽毛,那是四小天鹅吗?这变幻的舞姿让 我惊叹,这软弱的、枯黄的、易碎的生命演 出了最美的一场舞蹈。 (描写)那柔情中也 蕴含着刚强,像是在极

力让我相信,这样的 优美,它是办得到的,这种辉煌是掌握在自 己手中的。这一叶叶、一声声,终于让我不 再怀疑:即使失去再多,但有一点是我们可 以掌握的,那就是自己的价值。 每每诵读唐诗宋词都有一种大彻大悟的 感觉,但每当读到李清照,婉约派的代表人 物,那位著名的女词人,就别是一番滋味在 心头了。生命中,她失去了很多,丈夫、亲 人、朋友……她背负着国亡的痛与一些本不 该受到的谴责默默地走着,她无法改变苦 难,于是,她开始创造辉煌。她相信,人格、 精神是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于是有了“生 , 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领悟,有了“帘卷 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感叹,有了“凄凄惨惨 戚戚”的凄美……她用自己掌握的 展示了自 ,

己的人格和才情,添进了自己的柔情与刚 直,装饰了宋词,也如梧桐叶一般在失落时 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这一瞬间的联想让我陷入了沉思。生活是 多彩的,种种诱惑常常会让我们失去了尊 严、人格,而这些本来对我们来说,却是相 当重要的,出身有卑微、娇贵,但人格是可 以由自己掌握的,若这些失去了,那么手上 将会空空如也,人与一般动物又有何差异?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表 现的又岂止是一种英雄的豪情,简直是人与 命运抗争的一曲壮歌!(议论) 不知何时,手心多了一片梧桐树叶,我 凝视着它,它不再是单薄的、弱小的、脆弱 的叶子了,那枯黄早已闪烁出夺目的光芒。 瞬间,我又听到了它的细语:“跳出最美的舞 蹈,这是我们所能掌握的……” 手上突然觉得好重好重。 释怀·超越(05 常州 话题: 拥有好心情) 植物的生生死死常给我许多感动,虽然我无 法看尽人世沧桑,却能看尽植物的春发·夏 荣·秋实·冬凋。

一次考试的失利常让我好几日都无法释 怀。偶然路过一所古旧的房子,发现上面爬 满了古藤,房子已多年未有人居住,可是暮 秋之时,那金黄的叶子在残日的照耀下,散 发出惊人的美丽。 (描写) 我看得有些入神,可秋风吹来,叶子却开始 簌簌的掉落。我甚至想阻止这场残忍的秋 风。 最美的叶子是在暮秋,不舍,不舍,却还是 落下。好像泰戈尔的诗。 也许人生难的不是学会追寻,而是学会放 弃。学会去留随意,任天空云卷云舒;学会 宠辱不惊,看窗外花开花落。 (议论) 这时才俨然发现,掉落在地下的叶子也依然 如此美丽。 原来这就是美丽的心情。释然。 “如果你依然这样不温不火,就别想胜人一 筹。”老师的话灼伤了我的心。 依然是那片藤,只是半年不去,已物是人 非。房子已经被拆,古藤也无处寻踪了。

我 也有些失落地看着这亘古常新的太阳,看它 一程一程奔波,我却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未

来。 低下头,也许生命就是惊喜与失落汇成地 吧。我看到那株藤在破瓦的压迫下,依然, 傲然地抬起头来。即使叶子已经掉光,但那 粗壮有力地枝干震撼了我。 (描写) 原以为它早已自生自灭,只企盼来生,可是 生命的力量如此伟大!连它都不知道今生 不努力何以期盼来生,我又凭什么这样脆 弱。 当眼前与身后都是黑暗,能做的只有“看脚 下。” 一株藤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情。 前者让我懂得了每个人只是生命的过客,淡 然地看潮起潮落;后者让我学会了苦难中绽 放自己的美丽。 (议论) 也许好的心情就是永远用平常心体会世 界 若做不到“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做个 “览 , , , 物思事,淡泊明志”的人也好。 (议论) 带着微笑出发(06 南通 话题:带着微笑出 发) 当夜悄无声息地从屋檐滑落时,我透过茶

水袅袅而起的烟气,看到了自己的——恬淡 的微笑。 也许夜给人的感觉是孤单寂寞的,我总是 一个人孤独地梳理着自己的愁思,可越梳理 越乱的愁思霸占了我的内心,怎么笑得起 来? 一、仰望银杏 突然忆起一个夏日,我迈着沉重的步伐漫 无目的地徘徊在那条小路。我止步抬头仰 望,眼前是一棵高大粗壮的银杏。翠绿的叶 儿像一片片小小的扇子,在枝头上颤动。叶 片上还闪着丝丝亮光。一阵微风从我耳边掠 过 ,我仿佛还能听到树叶在枝头窃窃私语的 声音。只是,这株银杏,若不是他的干粗壮 虬曲,若不是他的枝苍劲有力,我怎么也不 敢相信,它竟是一株已逾百年的古树。 (描 写) 透过树叶间的缝隙,我仿佛看到,在无数 个狂风暴雨的夜晚,风是怎样肆虐地扯着他 的枝干,雨又是怎样无情地溅打着他的叶 片。 (联想)然而古老的银杏始终面带着微 笑 挺了过来 成为我眼前的这棵参天大树 , , 。

缝隙将阳光班驳成点点光斑洒在地上。我 退后一步,阳光把我的影子挤得很短很短, 树影却将我的思绪拉得很长很长…… 我仿佛听到古银杏意味深长的言语,带着 微笑出发吧,孩子…… 二、昙花吐香 还是一个夜晚,是在门前的花坛里,我看 到了昙花的美丽。那莹洁的花瓣,像是少女 的纱裙,在月光下在晚风里翩翩起舞。那 花,玲珑剔透,那香,如同凉凉的夜色一般 向四周扩散,沁人心脾,那美,让你惊羡得 说不出一句话来。然而,昙花还未等你说一 句惊羡的话,她就要萎谢了。 (描写) 曾经以为,昙花是懦弱的,是悲观的,她 只是在无人察觉的夜晚悄悄绽放。是没有面 对阳光的信心与勇气吧。然而她的绽放

足以 证明,她是不需要舞台,不需要喝彩的,她 将自己一生积蓄的美丽拼尽一刻绽放,那般 从容,那般美丽,——只因她带着微笑出 发,有微笑支撑她的信念,有微笑鼓足她的 勇气,即使生命旅途短暂,但漫长也有短 暂,有挫折也有收获。无论别人如何怀疑你

的梦想,无论遭受怎样的困难与不幸,请像 古银杏与昙花一样,带着微笑出发。 (议 论 感悟)


相关文章

  • 语文考试注意事项
  • 三.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解题原则是:"以文解题":看分值答题(如果多分值最好标出1.2,怕丢分不妨n+1,但有字数限制的概括题除外):尽量用原句,不能用原句的,答题线索一定在附近:审题要细,别看错,别遗漏. ( ...查看


  • 高考语文黄金答题模式
  • 高考语文黄金答题模式 (一)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 ...查看


  • 大约在冬季 1
  • 大约在冬季 眼前总是出现你的影子,在秋风中长发飘飘,孑然而立. 秋风是因为分离的萧瑟,长发是因为长久的思念. 也许每一个离开的人,在无数岁月的沉淀之后,都在心底留下了这个形象. 但即使心底有无数这样的形象,还是觉得你是与众不同的那一个. 长 ...查看


  • 高考语文答题模板答题得分有技巧
  • 高考语文答题模板 答题得分有技巧 (一)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金牌备考:高考语文130分夺分方案 三.说明文分类: 1.实 ...查看


  • 2014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考纲解读及指导策略
  • 2014年安徽省中考考纲(语文)解读及指导策略 一.2014年安徽省中考考纲(语文)解读(课标引路,吃透考纲,关注变化) 2014年<考纲>[语文],由六个部分组成:编写说明:考试性质:考试内容和要求:例证性试题:考试形式和试卷 ...查看


  • 高考语文的答题模板
  • 常见问法: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或者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鉴赏该诗歌?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二步,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清等.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 ...查看


  • 分析提高的三层台阶
  • 分析提高的三层台阶 在自考的学习过程中,经常听到同学们抱怨,说别人的经验或学习方法,用到自己身上,似乎并不适用,而且有时候甚至有相反的效果.其实这就像一个组织的学习过程,应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没有相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与之相配,也是收效甚微. ...查看


  • 八年级语文教材分析
  • 八年级语文教材分析 一中 郭晓光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原因是它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在所有的新教材,本册教材是新教材中唯一涉及说明文的教材, ...查看


  • 自然环境描写
  •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