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人员管理办法分析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国民经济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企业的全球参与度不断提高。随之后来我国经过多次申请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总体来说,这对我国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我国能够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雄厚的资金,增多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公司与公司之间交流合作的机会,在这种形势背景下,会计工作是各国贸易工作共同遵循的工作准则,这就要求各国协商一致商讨成立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的产生规范了全球经济活动中的会计行为,推进了全球经济发展的规范化与合理化。同时就要求我国必须改善或变更国内现行的会计准则,加强和国际会计准则共同交流的方面,早日和国际标准接轨,扫除我国的公司参与全球贸易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不断强化对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概念的区分刻不容缓,也容不得半点马虎。在这种强化概念的过程中,能找到贸易工作过程中的利益攸关方和利益平衡点,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快速运行。

1.2 研究方法

本论文综合来讲运用了文献阅读法与比较研究法。对文献资料的搜集借助书本、网络、电子书等方式来全面进行,全面把握我国的会计准则理论知识的发展历程和相关经验教训,并同国际上的相关案例进行对比,对会计工作有一个全局上的了解。比较研究法主要是分别展开对国际和国内会计准则的差异性研究和综合性分析,利用二者之间的不同,提出最优化的处理办法。

2会计准则性质与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

2.1会计准则的性质

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它具备有以下几个性质:

规范性:由于不同企业所属不同的行业范畴,就会面临市场环境中的不同竞争,会计原则在这种形势背景下应运而生,财务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财务审核预算工作必须要有一个参考依据,各个行业由此来区别划分对待。有关部门应该要求财务部门工作人员认真履行工作要求,按照相关的工作标准开展财务审核预算的工作的进行。通过标准制定工作,来切实加强

业务人员的工作水平。

权威性:由于需要相关立法部门或机构才有权利制定约束性、制约性的会计准则,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并加强了会计工作的纪律性,意味着会计准则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发展性: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贸易的大发展趋势下,会计准则应运而生,这期间经过了许多专家和学者对会计理论工作的不懈努力研究和充实。会计准则本身的理论内容是寄托在文字上的,它的理论发展也会伴随着经济形势的得改变不断地改善、充实、变革和完善。

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性:会计准则具有强烈的实践化特点,同时又依托在浓厚的理论内容下,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学会将原理性的知识体系构架综合运用的身边的现实工作当中,灵活的改善、处理加以运用。因为要想检验理论内容的正确性与局限性必须通过实战,而实践工作的进行又必须依托原理性内容体系,二者必须相互搭配,相得益彰。

2.2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

由于我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时间较晚,各方面的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同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多体制上的差异,在一定程度意义上讲,我国的会计工作行为准则还无法和国外发达国家实现全方位、多领域的无狭缝对接。

(1)会计制度的发展时期(1949年——1978年)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由于我国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很多设备、体制方面的建立健全都要都要以苏联老大哥为学习的模板。因为当时的我们都处在社会主义阵营,相关的制度模式建设存在高度的一致性。财务会计工作制度更是如此,这方面的制度建设,必须有计划、有方向、有步骤的进行,急于求成是没有用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的级阶段,会计制度建立工作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历程,才逐步完善的。从一定程度上保证我国成功进入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阶段。

(2)局部借鉴国际惯例时期(1978年——1992年)

我国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该项法律的实施意味着我国的会计工作可以朝着一个稳定的方向前进。后来,我国立法部门又对应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从此我国的会计工作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转折,与国外的贸易工作实现了全面的对接。

(3)会计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时期(1992年——2006年)

在二十一世纪前后,为了迎合历史发展机遇,并且受得了公司股份制改革与产权重组调整的影响,我国的会计制度适时的进行了变更。明晰、实用的会计制度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在市场交易中的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并且使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监督费用得到一定的减少,而且有助于经济群体之间分配所有权、有利于合作意向的达成。

(4)完善我国会计制度时期(2006年——2013年)

2006年2月15日公布准则,这使得会计准则在实践工作中的位置和作用得到了更大的晋升。在趋势统一中既充沛思索我国主观环境特点,又注重学习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而且希冀建立起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互相配套的经济形式、制度规定、事项守则,以此能够和国外会计工作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对接。

(5)新会计准则发布(2014年至今)

在新的经济形势背景下,我国的财务工作标准需要和国外进行全面的对接,为此国家有关经济工作部门充分的了解大众的看法和建议,并且经过了多次的修改、增添,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其中最新的财务工作指导进行了透彻的介绍和分析。

3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3.1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动因分析

参与WTO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愈加大一步,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不能短少的一部分。随着我国对世界经济的参与程度加深,我国各大贸易性企业要逐步增强国际经济意识和全球化的发展眼光,而且,全球经济复杂多变的形势背景也要求企业管理层、领导层和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具备国际化的意识。

首先,例如国内公司在外国公司融资。因为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原则之间存在差别,对方往往不认可依照我国会计工作制定的标准,如果需要国外的财务工作人员来帮忙,就要产生巨大支出,增加相关生产成本。国外有关公司刚开始打算开发国内市场时,就常常会遇到这种规章制度差异性的问题。

另外,我国的会计准则也常常会受到国外有关部门的排斥,面临相关贸易损失。我国相关的出口型企业常常会面临反倾销调查的困扰,遭受巨额的赔款支付损失。会计准则标准不同也是直接引起我国企业败诉的重要因素。

为了协助中国企业更好地登上世界的大舞台,我国进行了一系列会计准则改革,为了减少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3.2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内容架构趋同

我国现有的会计准则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

则》。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分不同的组成层次,但都是以基本准则作为一切规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借鉴和参考了国际会计原则理事会颁布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与美国财务会计原则委员会颁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我国参照国外的相关做法,创造性的建立了指导会计业务工作的参考标准。

目前该具体准则逐步的完善和健全,增添了很多与会计业务相关的工作内容,应用指南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意味着诠释性的说明报告,用它来指导各项财务工作报告和会计工作业务。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已经可以同国际组织制定的工作规定进行配套和对接。

3.3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趋同

我国大陆的公司都要遵守会计准则,相关领导层要及时进行财务工作会议,全方面动态了解公司的资金去向和动向和各部门的运行状态以及潜在的发展危机。公司有关领导部门要本着对公司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危机意识,为公司出谋划策。我国会计准则对会计实际运用核算的普通原则进行了增补,调节和改善。

而且,现有的准则架构包含的会计详细准则,应该一直维持以前的重要性准绳、慎重性准绳、本性重于模式准绳等原则,及时的对原有的内容进行的推陈出新,明确权力与义务之间的对等关系,全面客观地考虑历史资本计价因素。

3.4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具体准则内容趋同

会计计量模式:我国效仿国际会计准则并规定在会计计量上明确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和现值等多种方式。并且,我国坚持将公允价值的标准同国外的相关原则接轨。

新会计准则体系纳入了公允价值,国外相关公司普遍应用公允价值到财务报告准则中。我国早期不提倡在会计原则中使用公允价值,可是,在新的形势背景下,新会计准则涉及到建筑行业、证券市场、股权筹划、产权并购、电子商务等内容,无一例外的运用了公允价值。有鉴于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新会计准则没有对公允价值的进行政策性的提倡。

合并财务报表做出来实质控制的有关规定,具体内容包括明确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及其依照评定。企业如果可以影响其他企业的运营发展,代表着施加控制作用。这些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都强调了实质控制。

财务报表的制定要求严格统一:准则必须规定的细致、全面,都忽略了关于详细原则的内容。我国的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与国外略有不同,但理论性的内容都一样,并无二致。但是其他方面已经达到了完全趋同。

4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分析

4.1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项目比较

本论文有必要详细阐明我国企业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不同,通过对当前我国已经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进行综合考查分析,并对照国外的会计准则,得出以下表格:

4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分析

4.1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项目比较

本论文有必要详细阐明我国企业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不同,通过对当前我国已经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进行综合考查分析,并对照国外的会计准则,得出以下表格:

通过对比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相关内容,不难清楚地发现,我国会计准则存在的不足和我国会计准则中值得肯定的部分,有助于我国有关部门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及时纠正前进和发展的方向,更好地同国外的会计准则接轨。

4.2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内容上的差异

为了规范会计行业,到现在为止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已经制定了众多的关于会计的准则以及各种公告。除此之外,为了使会计拥有完善的参考依据,明确财务报表的目标,对财务报表的质量特征有一个清晰认识;对财务报表做了一份框架,名曰《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其中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制订框架的目的做了详细介绍;也明确指出财务报表的框架适用范围,对使用者及其所要求的信息的做了明确规定;;框架中对财务报表的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和基础假设也明确标出;框架中还包括其他几个部分如资本和资本保全概念等。

中国的企业会计制度是由中国自己制定的,符合中国自己的发展过程,有自己的特点,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制定的有些不同,其中一般规定有会计的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计量这四项基本假设;在其中明确了财务会计报告的基础要求,并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做了明确规定,包括明确界定及确认与计量的会计要素如资产、负债、收入、成本等有多项,尤其对所有者权益、费用和利润有了规范标准;对会计信息质量尤其重视,有了绝对要求;对中国货币交易及外币业务以外的其它类型的交易和交易时的关联方关系,以及交易具体业务,突发有关事项的处理也有了明确指示,加起来一共规定了十三项之多。这只是其中一方面。国际会计准则是对全球通用的,所以其包括的东西也是中国会计制度远远不能比的,在中国的企业会计制度中第二部分中,虽然对一级会计科目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等85个科目进行了具体规范,对会计的业务操作做了详细规范,对业务流程的规范也面面俱到,尤其对会计报表做了明确要求,但仍旧比不上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全面。

4.3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计量属性上差异

有了以上对于准则计量方式在中国和国际会计准则上的不同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会计准则很少使用如公允值等国际会计准则常用的计量方式,而是采用历史成本计算的传统方式,可以看出在资产计价以及折旧和摊销上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巨大差异。

公允价值,在基本的方面应用非常方便,在国际会计准则中确实写明了将其作为基本的计量基础,2006年的中国会计准则是由国家财政部颁布的,虽然在特殊行业如金融和工、农行业出现的三十八个具体准则中有无形资产、生物资产、投资性房地等其中十七个具体准则使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由于各种原因,中国会计还是大多使用历史成本计算的传统方式,从而对公允价值的使用比较少。新世纪以来中国发展极为迅速,广大市场由混乱趋于正规化,尤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与外界的交流越来越多,会计行业不可避免的要与国际上的各大企业交流与合作,在会计计量上与国际互通势在必行。能够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地方非常多,实际应用却很少。

使用历史成本作为计量方法在价格较为平稳的阶段,具有比较大的优势,但是一旦价格发生波动,那么历史成本无法证实的反应出实际状况,造成计量方面的失真。同时全世界的金融工具在不断发展与出现,其自身并不带有任何的历史成本,这就造成了无法计量的尴尬局面。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则以历史成本进行计量的地方很少,而大多使用的是公允值方式。

4.4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主要确认原则的差异

收入的确认原则在利润表(收益表)中占的比重很大,处于主导地位,在各种会计处理事项中也十分重要。

中国企业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准则有着很多异同,在有些方面如商品销售及劳务上,两者的确认原则大多相同。其它方面中国会计准则以严谨小心为原则,经济利益流入企业之后真实收到款项了才能确认,而国际会计准则则不同这方面差别不小。但在或有事项引起的资产和负债的确认上,中国则采用了事项已经达成的标准。

中国传承数千年,历史悠久,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中国制订会计准则更加小心,以财务信息真实有效为基本目的,防止作假成为目标之一。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和政治氛围影响下,在有关收入和费用确认上,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别很大。

4.5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会计报表格式及编制方法的差异

中国会计准则十分重视会计报表,准则中明确了九种报表格式,有基本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三种,除此之外还明确了六种附表。资产负债表、收益表、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在发布的文件《国际会计准则在第1号——财务报表的列报》之中有了要求。并分别列示了前3种报表中所应包括的内容的最低要求,而对于具体的格式,

远不如企业会计制度中来得详细。

会计报表中的现金流量表,仅仅出现在《国际会计准则第7号——现金流量表》中的附录中,只是在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企业报表上有不一样的编制方式,这一要求远远不能当做准则之一。在国际会计准则中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没有明确指出要用直接法和间接法之中的哪一个,作为编制要求。会计可以随意选用。但是在中国会计准则中有《企业会计制度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这一文件,其中写明会计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补充资料中可以用间接法编制,但是正表中必须使用直接法。

5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

中国加入WTO,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与国际企业交流越来越多,众多的跨国公司相继出现。为保证运营流动持续良好运转,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势在必行。由中国会计准则必须依托于中国经济发展,不能拖后腿,要随经济的进步而变化。通过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互通,使中国经济迈向世界时,有强力保证没有后顾之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会计制度变革也进入了高潮阶段。因而, 咱们要抓住良好的机遇, 在符合中国国情的情况下,兼容并蓄,充分吸收世界各国会计准则的优势,将当今只具备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进行改变,建立与世界接轨,又符合中国的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因而,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5.1正确认识我国会计国际化渐进过程

会计国际化是一个经历时间久的进程,上文我们已经提到,会计国际化需要不断地协调,只有协调到位才能真正的促进国际间的贸易往来更加健康的发展,而协调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只有不断地摸索,尝试才能找到最为合适的方式,完善会计国际化的相关准则。

我国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尝试会计国际化进程的推动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我们应当正确分析中国会计准则在向国标准靠近的过程中已经得到的成绩,对其中所产生的问题和不足也要明确认知。明确正确发展方向,实时改进不足要同时进行。

5.2完善相关法规制度

当今我国市场虽然完善很多,但是还有很多无序混乱的成分。会计准则与国际标准靠近时必须依托法律来进行。中国法律法规对会计监管体系还不是特别好,对运行机制没有相关制度规定。会计准则与相关法律规定相辅相成,以相关法规体系为支柱。与各种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务必要面面俱到,条条分清,才能将国际化的中国会计准则进行修订。

欧美有关发达国家对世界会计准则有巨大影响,我国有关部门可以向他们学习,从他们

的经历中找到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对我国企业治理当局也应该充分分析各国行为,来制定相应制度法律。加快我国会计准则的与国际互通的速度。

5.3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和道德

会计准则是对使用它的会计人员的规范,可以说是会计行业的行为准则,两者不可分离。由此有必要将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纳入进去,进行相应规范。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不大完善,处于不断变更的时候。这就须要会计人员实时关注市场动态,关注最新的会计准则内容,良好的在平时工作中运用。有了相关规范只是一个方面,会计自身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也不行。所以会计工作者学会会计准则的同时,也有必要对自身素质进行提升,不但能熟练进行会计工作,还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此外,加快会计人员的培养速度,使现有的会计从业人员开始逐步的接触会计国际化的相关理论知识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作为后续工作开展的理论指导,一点一点的渗透国际化会计准则的相关标准和规定,必然能够促进会计国际化进程的推动,使我国在会计国际化过程中更加顺畅。

5.4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

会计无论在哪一个行业都是十分重要的一员,又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会计行业对信息的时效性有很大要求,实时信息对高层领导的决策有很大影响。提高信息化水平有助于整体行业的前进。一定要重视起来。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步发展和完善,会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传统的会计方式已经逐渐的被淘汰,越来越正规的操作方式,越来越先进的软件都使得会计工作变得更加顺畅。会计信息化水平不断地提高同样是应对市场需求的必然选择,在信息化时代的当下,只有紧跟市场,能够将信息化技术逐步的应用到会计行业中来,才能使会计行业得到更好地发展,进而在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更加顺畅。

5.5建立诠释委员会机构和会计准则监督机构

当前我国成立了一些组织机构,像会计准则委员会和中外专家顾问组等来规范会计行业。但是由于相应的法律规范,规章制度并不完善。由他们改变中国会计准则,不能完全适应中国会计行业现状,必须要有会计职业界的加入,共同根据中国国情和现在正在运行的准则来改变。单方面的作用不可能全面,也不公平。保障会计行业参与进入准则制定,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业运用最新制定的会计准则来产生利润。

建立了新的中国会计准则不是就高枕无忧了,准则成立之初不可能完全适应所有行业,有必要成立专门机构,来回答不同行业在准则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根据各行各业所反馈的问题对准则进行修正。

新的中国会计准则建立之后,不能放任自由,必须有专门的会计准则的监督机构对其进行监督,国际上是由证监会监督的。会计准则委员会不属于任何部门,自成一体,但不代表可以任其发展。像其他部门一样,会计准则委员会也需要监督才能安全运行。

结语

中国同国际上其它国家的交流日益加快,越来越多的市场进入国际化发展潮流。中国会计准则一定要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但在靠拢过程中,一定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在符合中国发展的前提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制成属于中国的国际化标准。通过比较发现我国会计准则在定义、内容以及计量方式方面有着较大的局限性,落后于国际会计准则。这种落后阻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也阻碍了我国于世界的接轨脚步。

在对于两者之间的趋同与差异的认识之后,本文对在趋同下的选择进行了阐述。我国会计准则要进行相关调整,通过各方面共同作用,全面开花,从体系、制定模式以及计量方式上进行多方向改变,不但符合中国实际,而且世界其他国家都能够接受的会计准则,才是真正修改成功的会计准则。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国民经济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企业的全球参与度不断提高。随之后来我国经过多次申请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总体来说,这对我国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我国能够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雄厚的资金,增多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公司与公司之间交流合作的机会,在这种形势背景下,会计工作是各国贸易工作共同遵循的工作准则,这就要求各国协商一致商讨成立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的产生规范了全球经济活动中的会计行为,推进了全球经济发展的规范化与合理化。同时就要求我国必须改善或变更国内现行的会计准则,加强和国际会计准则共同交流的方面,早日和国际标准接轨,扫除我国的公司参与全球贸易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不断强化对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概念的区分刻不容缓,也容不得半点马虎。在这种强化概念的过程中,能找到贸易工作过程中的利益攸关方和利益平衡点,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快速运行。

1.2 研究方法

本论文综合来讲运用了文献阅读法与比较研究法。对文献资料的搜集借助书本、网络、电子书等方式来全面进行,全面把握我国的会计准则理论知识的发展历程和相关经验教训,并同国际上的相关案例进行对比,对会计工作有一个全局上的了解。比较研究法主要是分别展开对国际和国内会计准则的差异性研究和综合性分析,利用二者之间的不同,提出最优化的处理办法。

2会计准则性质与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

2.1会计准则的性质

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它具备有以下几个性质:

规范性:由于不同企业所属不同的行业范畴,就会面临市场环境中的不同竞争,会计原则在这种形势背景下应运而生,财务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财务审核预算工作必须要有一个参考依据,各个行业由此来区别划分对待。有关部门应该要求财务部门工作人员认真履行工作要求,按照相关的工作标准开展财务审核预算的工作的进行。通过标准制定工作,来切实加强

业务人员的工作水平。

权威性:由于需要相关立法部门或机构才有权利制定约束性、制约性的会计准则,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并加强了会计工作的纪律性,意味着会计准则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发展性: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贸易的大发展趋势下,会计准则应运而生,这期间经过了许多专家和学者对会计理论工作的不懈努力研究和充实。会计准则本身的理论内容是寄托在文字上的,它的理论发展也会伴随着经济形势的得改变不断地改善、充实、变革和完善。

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性:会计准则具有强烈的实践化特点,同时又依托在浓厚的理论内容下,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学会将原理性的知识体系构架综合运用的身边的现实工作当中,灵活的改善、处理加以运用。因为要想检验理论内容的正确性与局限性必须通过实战,而实践工作的进行又必须依托原理性内容体系,二者必须相互搭配,相得益彰。

2.2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

由于我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时间较晚,各方面的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同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多体制上的差异,在一定程度意义上讲,我国的会计工作行为准则还无法和国外发达国家实现全方位、多领域的无狭缝对接。

(1)会计制度的发展时期(1949年——1978年)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由于我国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很多设备、体制方面的建立健全都要都要以苏联老大哥为学习的模板。因为当时的我们都处在社会主义阵营,相关的制度模式建设存在高度的一致性。财务会计工作制度更是如此,这方面的制度建设,必须有计划、有方向、有步骤的进行,急于求成是没有用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的级阶段,会计制度建立工作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历程,才逐步完善的。从一定程度上保证我国成功进入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阶段。

(2)局部借鉴国际惯例时期(1978年——1992年)

我国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该项法律的实施意味着我国的会计工作可以朝着一个稳定的方向前进。后来,我国立法部门又对应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从此我国的会计工作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转折,与国外的贸易工作实现了全面的对接。

(3)会计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时期(1992年——2006年)

在二十一世纪前后,为了迎合历史发展机遇,并且受得了公司股份制改革与产权重组调整的影响,我国的会计制度适时的进行了变更。明晰、实用的会计制度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在市场交易中的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并且使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监督费用得到一定的减少,而且有助于经济群体之间分配所有权、有利于合作意向的达成。

(4)完善我国会计制度时期(2006年——2013年)

2006年2月15日公布准则,这使得会计准则在实践工作中的位置和作用得到了更大的晋升。在趋势统一中既充沛思索我国主观环境特点,又注重学习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而且希冀建立起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互相配套的经济形式、制度规定、事项守则,以此能够和国外会计工作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对接。

(5)新会计准则发布(2014年至今)

在新的经济形势背景下,我国的财务工作标准需要和国外进行全面的对接,为此国家有关经济工作部门充分的了解大众的看法和建议,并且经过了多次的修改、增添,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其中最新的财务工作指导进行了透彻的介绍和分析。

3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3.1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动因分析

参与WTO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愈加大一步,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不能短少的一部分。随着我国对世界经济的参与程度加深,我国各大贸易性企业要逐步增强国际经济意识和全球化的发展眼光,而且,全球经济复杂多变的形势背景也要求企业管理层、领导层和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具备国际化的意识。

首先,例如国内公司在外国公司融资。因为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原则之间存在差别,对方往往不认可依照我国会计工作制定的标准,如果需要国外的财务工作人员来帮忙,就要产生巨大支出,增加相关生产成本。国外有关公司刚开始打算开发国内市场时,就常常会遇到这种规章制度差异性的问题。

另外,我国的会计准则也常常会受到国外有关部门的排斥,面临相关贸易损失。我国相关的出口型企业常常会面临反倾销调查的困扰,遭受巨额的赔款支付损失。会计准则标准不同也是直接引起我国企业败诉的重要因素。

为了协助中国企业更好地登上世界的大舞台,我国进行了一系列会计准则改革,为了减少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3.2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内容架构趋同

我国现有的会计准则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

则》。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分不同的组成层次,但都是以基本准则作为一切规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借鉴和参考了国际会计原则理事会颁布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与美国财务会计原则委员会颁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我国参照国外的相关做法,创造性的建立了指导会计业务工作的参考标准。

目前该具体准则逐步的完善和健全,增添了很多与会计业务相关的工作内容,应用指南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意味着诠释性的说明报告,用它来指导各项财务工作报告和会计工作业务。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已经可以同国际组织制定的工作规定进行配套和对接。

3.3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趋同

我国大陆的公司都要遵守会计准则,相关领导层要及时进行财务工作会议,全方面动态了解公司的资金去向和动向和各部门的运行状态以及潜在的发展危机。公司有关领导部门要本着对公司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危机意识,为公司出谋划策。我国会计准则对会计实际运用核算的普通原则进行了增补,调节和改善。

而且,现有的准则架构包含的会计详细准则,应该一直维持以前的重要性准绳、慎重性准绳、本性重于模式准绳等原则,及时的对原有的内容进行的推陈出新,明确权力与义务之间的对等关系,全面客观地考虑历史资本计价因素。

3.4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具体准则内容趋同

会计计量模式:我国效仿国际会计准则并规定在会计计量上明确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和现值等多种方式。并且,我国坚持将公允价值的标准同国外的相关原则接轨。

新会计准则体系纳入了公允价值,国外相关公司普遍应用公允价值到财务报告准则中。我国早期不提倡在会计原则中使用公允价值,可是,在新的形势背景下,新会计准则涉及到建筑行业、证券市场、股权筹划、产权并购、电子商务等内容,无一例外的运用了公允价值。有鉴于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新会计准则没有对公允价值的进行政策性的提倡。

合并财务报表做出来实质控制的有关规定,具体内容包括明确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及其依照评定。企业如果可以影响其他企业的运营发展,代表着施加控制作用。这些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都强调了实质控制。

财务报表的制定要求严格统一:准则必须规定的细致、全面,都忽略了关于详细原则的内容。我国的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与国外略有不同,但理论性的内容都一样,并无二致。但是其他方面已经达到了完全趋同。

4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分析

4.1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项目比较

本论文有必要详细阐明我国企业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不同,通过对当前我国已经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进行综合考查分析,并对照国外的会计准则,得出以下表格:

4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分析

4.1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项目比较

本论文有必要详细阐明我国企业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不同,通过对当前我国已经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进行综合考查分析,并对照国外的会计准则,得出以下表格:

通过对比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相关内容,不难清楚地发现,我国会计准则存在的不足和我国会计准则中值得肯定的部分,有助于我国有关部门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及时纠正前进和发展的方向,更好地同国外的会计准则接轨。

4.2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内容上的差异

为了规范会计行业,到现在为止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已经制定了众多的关于会计的准则以及各种公告。除此之外,为了使会计拥有完善的参考依据,明确财务报表的目标,对财务报表的质量特征有一个清晰认识;对财务报表做了一份框架,名曰《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其中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制订框架的目的做了详细介绍;也明确指出财务报表的框架适用范围,对使用者及其所要求的信息的做了明确规定;;框架中对财务报表的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和基础假设也明确标出;框架中还包括其他几个部分如资本和资本保全概念等。

中国的企业会计制度是由中国自己制定的,符合中国自己的发展过程,有自己的特点,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制定的有些不同,其中一般规定有会计的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计量这四项基本假设;在其中明确了财务会计报告的基础要求,并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做了明确规定,包括明确界定及确认与计量的会计要素如资产、负债、收入、成本等有多项,尤其对所有者权益、费用和利润有了规范标准;对会计信息质量尤其重视,有了绝对要求;对中国货币交易及外币业务以外的其它类型的交易和交易时的关联方关系,以及交易具体业务,突发有关事项的处理也有了明确指示,加起来一共规定了十三项之多。这只是其中一方面。国际会计准则是对全球通用的,所以其包括的东西也是中国会计制度远远不能比的,在中国的企业会计制度中第二部分中,虽然对一级会计科目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等85个科目进行了具体规范,对会计的业务操作做了详细规范,对业务流程的规范也面面俱到,尤其对会计报表做了明确要求,但仍旧比不上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全面。

4.3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计量属性上差异

有了以上对于准则计量方式在中国和国际会计准则上的不同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会计准则很少使用如公允值等国际会计准则常用的计量方式,而是采用历史成本计算的传统方式,可以看出在资产计价以及折旧和摊销上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巨大差异。

公允价值,在基本的方面应用非常方便,在国际会计准则中确实写明了将其作为基本的计量基础,2006年的中国会计准则是由国家财政部颁布的,虽然在特殊行业如金融和工、农行业出现的三十八个具体准则中有无形资产、生物资产、投资性房地等其中十七个具体准则使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由于各种原因,中国会计还是大多使用历史成本计算的传统方式,从而对公允价值的使用比较少。新世纪以来中国发展极为迅速,广大市场由混乱趋于正规化,尤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与外界的交流越来越多,会计行业不可避免的要与国际上的各大企业交流与合作,在会计计量上与国际互通势在必行。能够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地方非常多,实际应用却很少。

使用历史成本作为计量方法在价格较为平稳的阶段,具有比较大的优势,但是一旦价格发生波动,那么历史成本无法证实的反应出实际状况,造成计量方面的失真。同时全世界的金融工具在不断发展与出现,其自身并不带有任何的历史成本,这就造成了无法计量的尴尬局面。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则以历史成本进行计量的地方很少,而大多使用的是公允值方式。

4.4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主要确认原则的差异

收入的确认原则在利润表(收益表)中占的比重很大,处于主导地位,在各种会计处理事项中也十分重要。

中国企业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准则有着很多异同,在有些方面如商品销售及劳务上,两者的确认原则大多相同。其它方面中国会计准则以严谨小心为原则,经济利益流入企业之后真实收到款项了才能确认,而国际会计准则则不同这方面差别不小。但在或有事项引起的资产和负债的确认上,中国则采用了事项已经达成的标准。

中国传承数千年,历史悠久,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中国制订会计准则更加小心,以财务信息真实有效为基本目的,防止作假成为目标之一。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和政治氛围影响下,在有关收入和费用确认上,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别很大。

4.5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会计报表格式及编制方法的差异

中国会计准则十分重视会计报表,准则中明确了九种报表格式,有基本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三种,除此之外还明确了六种附表。资产负债表、收益表、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在发布的文件《国际会计准则在第1号——财务报表的列报》之中有了要求。并分别列示了前3种报表中所应包括的内容的最低要求,而对于具体的格式,

远不如企业会计制度中来得详细。

会计报表中的现金流量表,仅仅出现在《国际会计准则第7号——现金流量表》中的附录中,只是在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企业报表上有不一样的编制方式,这一要求远远不能当做准则之一。在国际会计准则中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没有明确指出要用直接法和间接法之中的哪一个,作为编制要求。会计可以随意选用。但是在中国会计准则中有《企业会计制度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这一文件,其中写明会计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补充资料中可以用间接法编制,但是正表中必须使用直接法。

5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

中国加入WTO,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与国际企业交流越来越多,众多的跨国公司相继出现。为保证运营流动持续良好运转,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势在必行。由中国会计准则必须依托于中国经济发展,不能拖后腿,要随经济的进步而变化。通过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互通,使中国经济迈向世界时,有强力保证没有后顾之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会计制度变革也进入了高潮阶段。因而, 咱们要抓住良好的机遇, 在符合中国国情的情况下,兼容并蓄,充分吸收世界各国会计准则的优势,将当今只具备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进行改变,建立与世界接轨,又符合中国的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因而,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5.1正确认识我国会计国际化渐进过程

会计国际化是一个经历时间久的进程,上文我们已经提到,会计国际化需要不断地协调,只有协调到位才能真正的促进国际间的贸易往来更加健康的发展,而协调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只有不断地摸索,尝试才能找到最为合适的方式,完善会计国际化的相关准则。

我国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尝试会计国际化进程的推动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我们应当正确分析中国会计准则在向国标准靠近的过程中已经得到的成绩,对其中所产生的问题和不足也要明确认知。明确正确发展方向,实时改进不足要同时进行。

5.2完善相关法规制度

当今我国市场虽然完善很多,但是还有很多无序混乱的成分。会计准则与国际标准靠近时必须依托法律来进行。中国法律法规对会计监管体系还不是特别好,对运行机制没有相关制度规定。会计准则与相关法律规定相辅相成,以相关法规体系为支柱。与各种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务必要面面俱到,条条分清,才能将国际化的中国会计准则进行修订。

欧美有关发达国家对世界会计准则有巨大影响,我国有关部门可以向他们学习,从他们

的经历中找到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对我国企业治理当局也应该充分分析各国行为,来制定相应制度法律。加快我国会计准则的与国际互通的速度。

5.3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和道德

会计准则是对使用它的会计人员的规范,可以说是会计行业的行为准则,两者不可分离。由此有必要将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纳入进去,进行相应规范。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不大完善,处于不断变更的时候。这就须要会计人员实时关注市场动态,关注最新的会计准则内容,良好的在平时工作中运用。有了相关规范只是一个方面,会计自身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也不行。所以会计工作者学会会计准则的同时,也有必要对自身素质进行提升,不但能熟练进行会计工作,还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此外,加快会计人员的培养速度,使现有的会计从业人员开始逐步的接触会计国际化的相关理论知识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作为后续工作开展的理论指导,一点一点的渗透国际化会计准则的相关标准和规定,必然能够促进会计国际化进程的推动,使我国在会计国际化过程中更加顺畅。

5.4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

会计无论在哪一个行业都是十分重要的一员,又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会计行业对信息的时效性有很大要求,实时信息对高层领导的决策有很大影响。提高信息化水平有助于整体行业的前进。一定要重视起来。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步发展和完善,会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传统的会计方式已经逐渐的被淘汰,越来越正规的操作方式,越来越先进的软件都使得会计工作变得更加顺畅。会计信息化水平不断地提高同样是应对市场需求的必然选择,在信息化时代的当下,只有紧跟市场,能够将信息化技术逐步的应用到会计行业中来,才能使会计行业得到更好地发展,进而在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更加顺畅。

5.5建立诠释委员会机构和会计准则监督机构

当前我国成立了一些组织机构,像会计准则委员会和中外专家顾问组等来规范会计行业。但是由于相应的法律规范,规章制度并不完善。由他们改变中国会计准则,不能完全适应中国会计行业现状,必须要有会计职业界的加入,共同根据中国国情和现在正在运行的准则来改变。单方面的作用不可能全面,也不公平。保障会计行业参与进入准则制定,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业运用最新制定的会计准则来产生利润。

建立了新的中国会计准则不是就高枕无忧了,准则成立之初不可能完全适应所有行业,有必要成立专门机构,来回答不同行业在准则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根据各行各业所反馈的问题对准则进行修正。

新的中国会计准则建立之后,不能放任自由,必须有专门的会计准则的监督机构对其进行监督,国际上是由证监会监督的。会计准则委员会不属于任何部门,自成一体,但不代表可以任其发展。像其他部门一样,会计准则委员会也需要监督才能安全运行。

结语

中国同国际上其它国家的交流日益加快,越来越多的市场进入国际化发展潮流。中国会计准则一定要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但在靠拢过程中,一定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在符合中国发展的前提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制成属于中国的国际化标准。通过比较发现我国会计准则在定义、内容以及计量方式方面有着较大的局限性,落后于国际会计准则。这种落后阻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也阻碍了我国于世界的接轨脚步。

在对于两者之间的趋同与差异的认识之后,本文对在趋同下的选择进行了阐述。我国会计准则要进行相关调整,通过各方面共同作用,全面开花,从体系、制定模式以及计量方式上进行多方向改变,不但符合中国实际,而且世界其他国家都能够接受的会计准则,才是真正修改成功的会计准则。


相关文章

  • 如何提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财务分析质量
  • 摘要:财务分析是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为政策决策.基金预算管理.收支计划管理.基金运行风险监测.政策和管理效率评估提供支持,目前,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财务分析水平不高,存在着一些制约财务分析质量提升的因素,文章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分 ...查看


  • 浅谈企业财务分析的意义
  • 现代经济信息 浅谈企业财务分析的意义 严霓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f : 气 ●-'●-------------.-------------------------------------------.●● 摘要:一个企业经营 ...查看


  • 目前公立医院财务核算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目前公立医院财务核算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 杜彦扉 摘要:我国公立医院既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同时还要注重自身的经营效益,以确保维持自身运转和发展的需要.财务核算是医院内部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在公立医院的改 ...查看


  • 会计人员工作总结和下月计划
  • 篇一:财务人员-工作总结及计划 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财务部这半年来,在公司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在其他部门的有效配合下,以企业效益为中心,围绕部门年度工作目标和重要任务,全体财务人员共同努力,力求做到及时准确完成核算工作,为公司经营发展做好监 ...查看


  • 财务分析的五个有效步骤
  • 有效的财务分析无论对企业的财务会计还是整个企业管理都十分重要,如何增强财务分析的有效性?这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我的看法是:财务分析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它涉及面广.不确定性大.需要的知识多(如会计.财务.经济学.战略管理.证券市 ...查看


  • 财务人员深入业务部门的重要性和策略分析
  •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意义上财务人员只是管理账目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财务人员需要深入业务部门才能真正地核算出真实的财务使用状况,从而有效地预防.控制企业的财税风险.本文将对财务人员深入业务 ...查看


  • 财务部各岗位职责描述
  • 财务部各岗位职责描述 一.财务总监岗位职责描述 财务总监岗位职责描述如下: (1)正确审核企业的重要财务报表和报告,并上报总经理与董事会. (2)起草并制订企业的各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并履行监督检查义务. (3)与总经理共同审批规定限额范围 ...查看


  • 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用的问题以及其解决的对策
  • 论会计电算化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来源:www.001lunwen.com 摘要:经济社会中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应用,为企业提供了及时.准确和完整的财务信息,从而不断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提升了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但由于财会 ...查看


  • 基于绩效管理视角的财务人员绩效考核分析
  • [摘要]绩效管理是企业运营管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绩效考核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绩效考核是企业聘任人员.岗位变动.人员培训.奖惩决策的主要依据,是提高财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动力源泉.企业要避免进入财务人员绩效管理的认知误区,具体 ...查看


  • 财务管理能力开发
  • 财务管理能力开发-从知识到绩效 财务管理的本质就是用财务知识和技能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不同阶段的企业面临不同的问题,需要财务人员因地制宜加以解决. 因为不同的企业的管理要求差异,企业财务管理的重心也不同,财务人员的技能要求也不一样.所以财务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