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当代先锋诗歌的访谈

  受访者:柯雷(Maghiel Van Crevel),荷兰莱顿大学汉学系主任、教授

  时 间:2007年3月30日

  地 点:北京老故事酒吧

  张:柯雷教授好,很高兴又见面了,今天想请您来谈谈关于“先锋诗歌”的看法,这几乎是您的研究专业了。

  柯:是呵,非常高兴。这个问题当然还是要从历史谈起。在“十七年”,也包括“文革”时候的地下诗坛,大概谈不上什么“先锋”。到了1978年,出现了民刊《今天》、还有《启蒙》,黄翔、哑默,他们是思想解放者,是很严肃的诗人,也是和政治有密切关系的反抗者,意识形态化特别强。到1983年,南京的韩东开始策划《他们》,但是到1985年才出来,80年代不断有民刊在编。还有更早的兰州的《同代》,可以看得出一些新的倾向,比如说再也不要崇高。但到底反对什么支持什么也并不清楚。简单地理一个路径就是:先有了“朦胧诗”那么一个思想解放者、一个严肃的英雄形象——写给遇罗克的诗;再以后又有了“第三代”,先是提倡口语化的、日常生活的一批,后来又干脆是破坏者,打破诗歌崇拜;再以后又是“90年代”的“圣者”,诗圣。从诗人的身份来看,即使是尊重日常生活的口语化诗歌,也不得不承认作为诗人也有属于日常生活之外的一个身份。西川、海子、陈东东、欧阳江河、王家新、老木等人,基本上变成了圣者,或说传教者,甚至是宗教性的,于是出现了某种类似诗歌崇拜的现象。

  张:这个在90年代初期比较明显,是因为特殊的政治与文化环境。

  柯:和特定的政治事件及海子之死有关系。海子之死有这么大的影响,和政治环境也有很大关系。

  张:两者是不期而遇的,海子死于3月26日,和之后的政治事件并没有什么关系。

  柯:在我的论文和书里写到海子,只有在你知道他死前死后的政治文化环境时,你才明白那些评论家为什么这样去说海子。其实这是一个transplant,是移植。到了90年代,主要是个人写作,凡是什么主义都解体了,再也不标语、再也不主义了。80年代的那种集体性消失了。诗人的身份也有了一些效果。商业化发生了,其他的消遣出现了,诗歌再也不像80年代那样是一个特有的、显著的现象,这让很多诗人有很大的挫折感,对此他们又得去处理,所以后来的论争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对诗人来说,这肯定会有挫折感,以前我是站在台上,所有的灯都打在我身上,但现在不是这样了。80年代的摇滚乐是一个特例,是不正常的。正常的是按照什么标准呢,只有一个要求,自己能演一个广大社会中的教育角色,这才是正常的。凡是比较边缘、先锋的,凡是不属于最规范的,凡是和政治意识形态拉开距离的诗歌,都不会有这样的要求。看电视的人为什么比看诗的人多,现在已经不会有人觉得奇怪。

  张:身份的变化是考察当代诗歌变化的一个很重要、或者说是很根本性的标准。80年代末朱大可写过一篇很好的文章,其中有一个很好的段落和说法,叫做“从‘绞架’到‘秋千’”。

  柯:绞架?

  张:也就是西方人杀人时用的那个绞架。至少在人们的想象里,从“文革”期间的地下诗人到北岛他们都是准备上绞架的英雄,事实上朦胧诗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影响,也得益于他们的这样一种“身份”,我记得80年代初期人们读朦胧诗时,满怀着一种隐秘的背叛感带来的激动,心中充满了对诗人的英雄想象。但1985年之后,这个绞架突然没了,变成了“秋千”,变成很多人在一起玩的游戏,因为中国的政治环境突然变了。很奇怪,环境的改良不是为诗人提供了更好的写作条件,而是使他们失去了头上的光环。绞架和秋千,这两个东西很相像,都有绳子,上面有架子,但是性质完全不同。朱大可以此考察80年代的诗歌,认为先锋诗歌从此迷失了,是因为环境导致了诗人身份的改变,这是很好的角度。

  柯:是啊,玩命的诗歌、玩命诗学也是有的。很多人还是希望有绞架的。

  张:回头看,这个风险成就了一批当代的诗人,但也造就了他们的先天局限,在我看,朦胧诗的成就和局限都与这个环境有关。90年代初也经历了类似的情况,因为类似的悲情,“知识分子”再次变成了失败的英雄。海子之死增加了这些人失败和死亡的气息——尽管他们并不都与海子有什么关系。北京的一帮诗人也被神化了。这为后来诗坛的分裂、论争埋下了伏笔。

  柯:但90年代他们写的与80年代确实不一样了。

  张:请谈谈您认为比较重要的诗人。

  柯:西川在1990、1991年好像没有写什么东西,因为他可能意识到,如果继续写80年代的那种东西很无聊。他是比较明显地意识到转变的一个,从《致敬》开始,他的创作完全不一样了。包括《致敬》《噩梦》《鹰的话语》,这三部我觉得是了不起的作品。

  张:你觉得欧阳江河重要吗?

  柯:重要,当然重要。他写诗,也写评论,他在90年代有一些比较有分量的作品。我觉得他的胆子比较大。他会突然间有一个动作,这个动作会启发其他人。我不敢说他的全部诗作都是第一流的,但至少会让某一个读者有感受,他动作的突然性和绝对性对其他人会有启发作用。他肯定是一个很敏锐的“诗脑”。我觉得重要。

  张:你曾经很重视多多。

  柯:我觉得多多非常重要。不过你现在这样问这个问题,我的回答还不能包括早期的北岛。我认为晚期的北岛,特别是1986、1987年后,《白日梦》之后的北岛,我觉得非常好。我个人不太喜欢顾城,也不太喜欢舒婷。

  张:杨炼呢?

  柯:杨炼诗歌的“观念化”比较重,作为个人来说,我觉得他的短诗比长诗要好。我现在写的一本书中提到“流亡”,写到北岛、杨炼、王家新三个人,当然这个问题应该是:谁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之下算是流亡者。并不是说我列举了这三个就说他们就是流亡者。他们三个人谁是流亡者,谁不是流亡者,这是相对不同的回答,包括他们诗歌中的流亡因素。我喜欢杨炼的短诗,我在书中也主要提到他的短诗,特别是他的一首《流亡的死者》。

  张:我特别想了解你对于食指的看法。

  柯:对于食指,从西语的视角,我想要提到inspiration,这个词有两种可能性的译法,一是灵感,一是启发。我觉得他谈不上灵感但肯定有启发,后来者和食指有很大的关系。在1974年以前他是老郭,郭路生,后来叫食指。我跟他见过多次面,我叫他郭路生,因为我研究的是他以前的诗歌。他的诗歌在老《今天》第一期是一个异体。北岛早期受他的影响很深,最有名的也最不应该的是《回答》。

  受访者:柯雷(Maghiel Van Crevel),荷兰莱顿大学汉学系主任、教授

  时 间:2007年3月30日

  地 点:北京老故事酒吧

  张:柯雷教授好,很高兴又见面了,今天想请您来谈谈关于“先锋诗歌”的看法,这几乎是您的研究专业了。

  柯:是呵,非常高兴。这个问题当然还是要从历史谈起。在“十七年”,也包括“文革”时候的地下诗坛,大概谈不上什么“先锋”。到了1978年,出现了民刊《今天》、还有《启蒙》,黄翔、哑默,他们是思想解放者,是很严肃的诗人,也是和政治有密切关系的反抗者,意识形态化特别强。到1983年,南京的韩东开始策划《他们》,但是到1985年才出来,80年代不断有民刊在编。还有更早的兰州的《同代》,可以看得出一些新的倾向,比如说再也不要崇高。但到底反对什么支持什么也并不清楚。简单地理一个路径就是:先有了“朦胧诗”那么一个思想解放者、一个严肃的英雄形象——写给遇罗克的诗;再以后又有了“第三代”,先是提倡口语化的、日常生活的一批,后来又干脆是破坏者,打破诗歌崇拜;再以后又是“90年代”的“圣者”,诗圣。从诗人的身份来看,即使是尊重日常生活的口语化诗歌,也不得不承认作为诗人也有属于日常生活之外的一个身份。西川、海子、陈东东、欧阳江河、王家新、老木等人,基本上变成了圣者,或说传教者,甚至是宗教性的,于是出现了某种类似诗歌崇拜的现象。

  张:这个在90年代初期比较明显,是因为特殊的政治与文化环境。

  柯:和特定的政治事件及海子之死有关系。海子之死有这么大的影响,和政治环境也有很大关系。

  张:两者是不期而遇的,海子死于3月26日,和之后的政治事件并没有什么关系。

  柯:在我的论文和书里写到海子,只有在你知道他死前死后的政治文化环境时,你才明白那些评论家为什么这样去说海子。其实这是一个transplant,是移植。到了90年代,主要是个人写作,凡是什么主义都解体了,再也不标语、再也不主义了。80年代的那种集体性消失了。诗人的身份也有了一些效果。商业化发生了,其他的消遣出现了,诗歌再也不像80年代那样是一个特有的、显著的现象,这让很多诗人有很大的挫折感,对此他们又得去处理,所以后来的论争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对诗人来说,这肯定会有挫折感,以前我是站在台上,所有的灯都打在我身上,但现在不是这样了。80年代的摇滚乐是一个特例,是不正常的。正常的是按照什么标准呢,只有一个要求,自己能演一个广大社会中的教育角色,这才是正常的。凡是比较边缘、先锋的,凡是不属于最规范的,凡是和政治意识形态拉开距离的诗歌,都不会有这样的要求。看电视的人为什么比看诗的人多,现在已经不会有人觉得奇怪。

  张:身份的变化是考察当代诗歌变化的一个很重要、或者说是很根本性的标准。80年代末朱大可写过一篇很好的文章,其中有一个很好的段落和说法,叫做“从‘绞架’到‘秋千’”。

  柯:绞架?

  张:也就是西方人杀人时用的那个绞架。至少在人们的想象里,从“文革”期间的地下诗人到北岛他们都是准备上绞架的英雄,事实上朦胧诗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影响,也得益于他们的这样一种“身份”,我记得80年代初期人们读朦胧诗时,满怀着一种隐秘的背叛感带来的激动,心中充满了对诗人的英雄想象。但1985年之后,这个绞架突然没了,变成了“秋千”,变成很多人在一起玩的游戏,因为中国的政治环境突然变了。很奇怪,环境的改良不是为诗人提供了更好的写作条件,而是使他们失去了头上的光环。绞架和秋千,这两个东西很相像,都有绳子,上面有架子,但是性质完全不同。朱大可以此考察80年代的诗歌,认为先锋诗歌从此迷失了,是因为环境导致了诗人身份的改变,这是很好的角度。

  柯:是啊,玩命的诗歌、玩命诗学也是有的。很多人还是希望有绞架的。

  张:回头看,这个风险成就了一批当代的诗人,但也造就了他们的先天局限,在我看,朦胧诗的成就和局限都与这个环境有关。90年代初也经历了类似的情况,因为类似的悲情,“知识分子”再次变成了失败的英雄。海子之死增加了这些人失败和死亡的气息——尽管他们并不都与海子有什么关系。北京的一帮诗人也被神化了。这为后来诗坛的分裂、论争埋下了伏笔。

  柯:但90年代他们写的与80年代确实不一样了。

  张:请谈谈您认为比较重要的诗人。

  柯:西川在1990、1991年好像没有写什么东西,因为他可能意识到,如果继续写80年代的那种东西很无聊。他是比较明显地意识到转变的一个,从《致敬》开始,他的创作完全不一样了。包括《致敬》《噩梦》《鹰的话语》,这三部我觉得是了不起的作品。

  张:你觉得欧阳江河重要吗?

  柯:重要,当然重要。他写诗,也写评论,他在90年代有一些比较有分量的作品。我觉得他的胆子比较大。他会突然间有一个动作,这个动作会启发其他人。我不敢说他的全部诗作都是第一流的,但至少会让某一个读者有感受,他动作的突然性和绝对性对其他人会有启发作用。他肯定是一个很敏锐的“诗脑”。我觉得重要。

  张:你曾经很重视多多。

  柯:我觉得多多非常重要。不过你现在这样问这个问题,我的回答还不能包括早期的北岛。我认为晚期的北岛,特别是1986、1987年后,《白日梦》之后的北岛,我觉得非常好。我个人不太喜欢顾城,也不太喜欢舒婷。

  张:杨炼呢?

  柯:杨炼诗歌的“观念化”比较重,作为个人来说,我觉得他的短诗比长诗要好。我现在写的一本书中提到“流亡”,写到北岛、杨炼、王家新三个人,当然这个问题应该是:谁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之下算是流亡者。并不是说我列举了这三个就说他们就是流亡者。他们三个人谁是流亡者,谁不是流亡者,这是相对不同的回答,包括他们诗歌中的流亡因素。我喜欢杨炼的短诗,我在书中也主要提到他的短诗,特别是他的一首《流亡的死者》。

  张:我特别想了解你对于食指的看法。

  柯:对于食指,从西语的视角,我想要提到inspiration,这个词有两种可能性的译法,一是灵感,一是启发。我觉得他谈不上灵感但肯定有启发,后来者和食指有很大的关系。在1974年以前他是老郭,郭路生,后来叫食指。我跟他见过多次面,我叫他郭路生,因为我研究的是他以前的诗歌。他的诗歌在老《今天》第一期是一个异体。北岛早期受他的影响很深,最有名的也最不应该的是《回答》。


相关文章

  • 现当代文学论文选读
  • 现当代文学论文选读(一) 文 章 标 题 名 称 著 者 批判声浪强烈冲击文学批评现状 贺绍俊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需要真正的学理批评 --为炮制悼词者出示红牌:致葛红兵 红孩 爱国.性压抑......与文学 --致葛红......兵先生的公开 ...查看


  • 诗人们的诗人
  • 作者:吴昊 汉语言文字研究 2016年04期 歌德在1827年1月31日的谈话中讲道:"我愈来愈深信,诗是人类的共同财产."同时,歌德还提出"世界文学"的概念.②的确,文学从来不是一个封闭圈子里的产物 ...查看


  • 中学诗歌教学研究综述
  • 中学诗歌教学研究综述 摘要:近年来,中学诗歌教学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诗歌教学的概念有了明确界定,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以教师为主导的诗歌教学也逐渐开始关注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诸多教学方法各具特色.但总体看来,诗歌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在具体教学中存 ...查看


  • 关于诗,你该知道的白知识
  • 对于不读诗(我这里谈论的是当代诗歌)的人来说,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诗在今天的生活中已经消失了,诗人也许也并不存在了.可是正如一位诗写得相当好但至今无名的诗人所说:"诗歌继续存在,有时在一群特殊的隐蔽者手中."是的,无论是 ...查看


  • [访谈]在艺术世界中,观念是大于形式的--王端廷访谈录
  • 作者     刘淳  王端廷 刘淳:由你翻译的<当代艺术>这本书是对'当代艺术'最清晰的解释,深入浅出,简单明晰.无论是谁,阅读之后都会对'当代艺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在我看来,无论是译著还是专著,对于一些问题,作者或译者 ...查看


  • 学年论文题目
  • 学年论文题目 转载自: 张玲 转载于:2010-12-08 15:14 | 分类:个人日记 阅读:(1) 评论:(0) 文学类(现当代文学方向)学年论文选题 1.王安忆都市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表征. 2.当代"女性诗歌&quo ...查看


  •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_海子的诗歌解读
  • 第8卷第3期2006年9月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OFANSHUNTEACHERSCOLLEGE Vol18 No13Sep12006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海子的诗歌解读 张素芬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安顺分校,贵州 安 ...查看


  • 关于中国诗的意象
  • 关于中国诗的意象 意象是中国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古代,没有确定的含义,也没有一致的用法. <周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 ...查看


  •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
  •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 1."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坛上涌动着一股崭新的诗潮,因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而得名.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芒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