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经济学试题

土地经济学_0505B

南京农业大学试题

课程 土地经济学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名词解释(10×3'=30')

1. land

2. land demand

3. intensive management

4. economics of scale

5. land use

6. monopoly rent

7. population supporting capacity of land resource

8. land market

9. land taxation

10.land price

二、简答题(5×6'=30')

1. 土地有哪些特性?

2. 马克思主义人地关系与人口经济原理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3. 简述土地报酬规律的内容,并画图表示土地报酬规律的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三条曲线以及三个阶段的分界线。

4. 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

5. 地价的特点有哪些?

三、计算题(10')

有三宗地,A为劣等地,B为中等地,C为优等地,对每宗土地的投资额均为200元,平均利润为50元,三宗土地的产量、个别生产价格和社会生产价格如下表所示。根据级差地租原理计算B、C两宗土地的级差地租(需写出计算过程),并填充表格的空格。

土地等级

所耗资本(元)

平均利润(元)

产量

(百千克)

个别生产价格(元)

社会生产价格(元)

级差

地租(元)

每百千克

全部产品

每百千克

全部产品

A

200

50

5

50

250

50

250

B

200

50

8

31.25

250

50

C

200

50

10

25

250

50

四、案例分析题(15')

2001年,武冈市邓家铺镇被湖南省邵阳市列入“十五”期间重点小城镇开发的示范镇。根据这个决定,武冈市政府在邓家铺镇着手进行小城镇建设,兴办开发区。这对居住在邓家铺镇的农民来说,本来应该是个好消息。可是,2年时间过去,他们没有住进美好的小城镇,反倒连原有的土地和住房也失去了。2001年11月12日,居委会7个村民小组与武冈市国土局签订了征地协议书,武冈市国土局以每亩15000元的价格,征用54.705亩农田。而后,邓家铺镇小城镇开发指挥部又与村民签订了拆迁协议,并确定了建筑物拆迁补偿方法。为解决新房建成前的住宿问题,这份协议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以户口本为准,补助6个月的租房费。2002年6月,征地和拆迁工作完成,但是麻烦也随之而来。当村民们没了土地,又自己动手拆掉房屋后,突然发现拿到手的钱,最多的也只有两万多元,而且住房成了大问题。就在住房条件不理想,农民为向有关部门再多要一些补偿费四处上诉时,突然发现武冈市国土局此次征用土地,事实上是在没有经过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进行的。在《经济半小时》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多次向武冈市国土局询问,当初邓家铺镇居委会村小城镇的具

体规划是什么,并要求看可行性分析报告。他们表示,具体规划等文件是有的。但是记者在武冈市5天的采访,直到离开时,也没有看见这些文件,也没有人能说得出邓家铺镇在未来的时间里将要如何发展。土地没有了,房子拆掉了,留给村民的是阵阵酸楚„„

根据上述材料,试分析我国当前土地征用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讨论改进的对策建议。

五、论述题(15')

我国当前土地市场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如何进行改革?

土地经济学试卷(B)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土地:土地系指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和水文等因素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同时还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生产活动的成果。

2. 土地需求: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包含农业用地需求和非农业用地需求两大类。

3. 集约经营: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高比率的变量投入。

4. 规模经济:指扩大生产规模引起经济效益的增加,它反映生产要素的集中程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5. 土地利用:根据土地资源的特性、功能和一定的经济目的,对土地的使用、保护和改造。

6. 垄断地租:是在特有的优越自然条件下所生产的珍稀产品或稀却资源的利用,按照高于它的价值的垄断价格出售,从而获得超额利润转化来的。

7.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在未来不同时间尺度上,以预期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及与此相适应的物质生活水准为依据,一个国家或地区利用其自身的土地资源能够持续稳定供养的人口数量。

8. 土地市场:土地产权交易流通中发生的供求双方关系以及整个交易领域。

9.土地税收:国家以土地不动产为征税对象,从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手中无偿、强制地取得部分土地收益的一种税收。

10. 土地价格:购买土地所有权的价格,是指出让土地所有权所应获得的报酬或购买土地所有权应付出的代价。

二、简答题

1. 答:1)自然特性:(1)原始性;(2)数量有限性;(3)位置固定性;(4)量的差异性;

(5)生产潜力的无限性;(6)利用的多宜性;(7)利用的可持续性。

2)经济与社会特性:(1)经济供给的稀缺性;(2)土地权利的垄断性;(3)土地利用的适度规模经济性;(4)土地报酬增减的规律性;(5)土地集约经营性;(6)土地市场的特殊性;

(7)土地投资的安全性;(8)土地用途的管制性;(9)土地利用的社会性。

2. 答:1)首先提出了“两种生产”、“两种关系”、“两个基础”的原理。

2)揭示了人口经济的发展规律,即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相适应的规律,也就是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相适应、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3)指出了社会生产方式对人口发展和人口经济的决定作用。指出资本主义相对人口过剩,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积累规律所决定的。

4)认为人口发展只有相对的人口过剩,不存在人口绝对过剩。

5)预见到社会主义制度下人口发展必须与物质生产相适应,所以要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

3. 答:土地报酬规律的内容:从土地利用的全过程来看,土地报酬是随着单位面积土地上劳动和资本的追加投入,先递增然后递减,如果出现科技与社会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使土地利用在生产资源组合上进一步趋于合理,则又会转向递增。而一俟技术与管理水平稳定下来,将会再度趋于递减。

4.答:1)关于运输成本定向工业区位的分析

工业区位应选择在原料和成品二者的总运费最小的地方,而运费大小取决于运输距离和货物重量。

原料指数K1 ,工厂应设在原材料产区,如钢铁厂、食品加工厂等。

2)劳工成本影响工业区位趋向的分析

劳动成本指数大的企业选址应偏向劳动成本较低的地区,劳动成本减少的数额要大于运输成本增加的数额。

3)集聚与分散因素影响工业区位的分析

一个企业如果因集聚所节省的费用大于因离开运费最小或劳动力费用最小的位置需追加的费用,则其区位由集聚因素决定。

5. (1)是土地权益的价格

(2)是一种时点价格

(3)趋升性

(4)地域性

(5)主要由土地需求决定。

三、计算题

B地块的级差地租=50*8-250=150(元)

C地块的级差地租=50*10-250=250(元)

四、案例分析题

答案要点:1)现行农村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问题

(1)农村征地范围过宽

(2)征地补偿标准过低

(3)征地收益分配机制不健全

(4)被征地农民的安置途径有待创新

(5)侵害农民利益,征地纠纷严重

2)我国征地制度改革的建议

(1)明确界定被征地的范围

(2)因地制宜,公平、按价补偿

(3)合理分配和管理征地补偿费及购地款

(4)妥善安置被征地区域的农民生产和生活

(5)建立简便、严格、高效的征地程序

五、论述题

答案要点:

答:1、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存在的问题:

1)缺乏明确的相关法律支持,市场管理无法可依

2)土地产权主体与权能设置模糊

3)土地利用类型复杂,用途变更频繁

4)土地收益分配机制不完善

5)冲击城镇国有土地市场

2、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建设的对策:

1)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集体土地产权制度

2)健全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价格运行机制

3)合理分配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收益

4)尽快修订和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政策

5)加强政府市场管理,规范市场交易行为

3、我国城市土地市场问题

1)有偿供地范围小、方式缺乏制度化

2)建设用地供应总量控制不够法制化

3)市场交易管理没有规范化

4)市场服务信息化程度不高

5)中介服务市场化有待健全

4、城市土地市场建设对策建议

1)有偿供地范围扩大,方式规范

2)市场公平程度提高,竞争更加平等

3)政府调控市场手段日趋市场化

4)土地交易不断规范

5)中介组织不断壮大

6)房屋市场与土地市场关系更加密切

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地经济学_0505A

本试卷适用范围土管41、42、强化31、强化41

南京农业大学试题

课程 土地经济学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名词解释(10×3'=30')

1. highest and best use of land

2. intensive management

3. land capacity

4. economics of scale

5. population supporting capacity of land resource

6. rent

7. land use

8. land market

9. land taxation

10.land finance

二、简答题(5×6'=30')

1. 土地的功能有哪些?

2. 简述土地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

3. 简述土地报酬规律的内容,并画图表示土地报酬规律的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三条曲线以及三个阶段的分界线。

4. 简述屠能农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

5. 地价的特点有哪些?

三、计算题(10')

有三宗地,A为劣等地,B为中等地,C为优等地,对每宗土地的投资额均为200元,平均利润为50元,三宗土地的产量、个别生产价格和社会生产价格如下表所示。根据级差地租原理计算B、C两宗土地的级差地租(需写出计算过程),并填充表格的空格。

土地等级

所耗资本(元)

平均利润(元)

产量

(百千克)

个别生产价格(元)

社会生产价格(元)

级差

地租(元)

每百千克

全部产品

每百千克

全部产品

A

200

50

5

50

250

50

250

B

200

50

8

31.25

250

50

C

200

50

10

25

250

50

四、案例分析题(15')

2001年,武冈市邓家铺镇被湖南省邵阳市列入“十五”期间重点小城镇开发的示范镇。根

据这个决定,武冈市政府在邓家铺镇着手进行小城镇建设,兴办开发区。这对居住在邓家铺镇的农民来说,本来应该是个好消息。可是,2年时间过去,他们没有住进美好的小城镇,反倒连原有的土地和住房也失去了。2001年11月12日,居委会7个村民小组与武冈市国土局签订了征地协议书,武冈市国土局以每亩15000元的价格,征用54.705亩农田。而后,邓家铺镇小城镇开发指挥部又与村民签订了拆迁协议,并确定了建筑物拆迁补偿方法。为解决新房建成前的住宿问题,这份协议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以户口本为准,补助6个月的租房费。2002年6月,征地和拆迁工作完成,但是麻烦也随之而来。当村民们没了土地,又自己动手拆掉房屋后,突然发现拿到手的钱,最多的也只有两万多元,而且住房成了大问题。就在住房条件不理想,农民为向有关部门再多要一些补偿费四处上诉时,突然发现武冈市国土局此次征用土地,事实上是在没有经过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进行的。在《经济半小时》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多次向武冈市国土局询问,当初邓家铺镇居委会村小城镇的具体规划是什么,并要求看可行性分析报告。他们表示,具体规划等文件是有的。但是记者在武冈市5天的采访,直到离开时,也没有看见这些文件,也没有人能说得出邓家铺镇在未来的时间里将要如何发展。土地没有了,房子拆掉了,留给村民的是阵阵酸楚„„

根据上述材料,试分析我国当前土地征用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讨论改进的对策建议。

五、论述题(15')

我国自2006年1月1日废除农业税,请结合地租理论谈谈你的看法。

土地经济学_0505A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土地最高最佳利用:当土地资源的利用能为经营者或社会产生最佳报酬时,即为土地资源的最高最佳利用。

2. 集约经营: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高比率的变量投入。

3. 土地受容力: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土地资源与其它生产资源最佳配合比例所能受容其它变量资源的数量。

4. 规模经济:指扩大生产规模引起经济效益的增加,它反映生产要素的集中程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5.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在未来不同时间尺度上,以预期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及与此相适应的物质生活水准为依据,一个国家或地区利用其自身的土地资源能够持续稳定供养的人口数量。

6. 地租:泛指物主把他所有的土地、房屋或任何财物租给他人利用所获得的报酬。

7. 土地利用:根据土地资源的特性、功能和一定的经济目的,对土地的使用、保护和改造。

8. 土地市场:土地产权交易流通中发生的供求双方关系以及整个交易领域。

9.土地税收:国家以土地不动产为征税对象,从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手中无偿、强制地取得部分土地收益的一种税收。

10.土地金融:以利用土地作为获取信用的保证从而获得资金融通。

二、简答题

1. 答:(1)生产功能(养育功能)

(2)承载功能

(3)蓄积和增殖资产功能

(4)可耕功能

(5)社会保障功能

(6)生态功能

2. 答:(1)成本与收益

2)利用者之间的竞争

(3)土地利用用途之间的竞争

(4)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

(5)技术因素

(6)制度因素

3. 答:土地报酬规律的内容:从土地利用的全过程来看,土地报酬是随着单位面积土地上劳动和资本的追加投入,先递增然后递减,如果出现科技与社会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使土地利用在生产资源组合上进一步趋于合理,则又会转向递增。而一俟技术与管理水平稳定下来,将会再度趋于递减。

4.答:1)屠能区位理论的基本经济分析

假定某经营者单位面积土地获取利润 为P,农业生产成本为E,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为V,农产品运输成本为T,则P=V-(E+T)即P+T=V-E=K。孤立国中农产品市场价格和农产品成本是固定的,故K是一个常数,即利润加运费是一个常数。因此,农业区位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合理布局使农业生产达到节约运费,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利润。

2)屠能圈:根据区位经济分析,屠能提出六种耕作制度,形成六个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成同心圆分布,即为屠能圈:

(1)自由农作区:生产易腐难运的农产品

(2)林业区:生产木材供城市居民薪材、建筑、家具之需

(3)谷物轮作区:生产粮食

(4)草田轮作区:生产谷物与畜产品

(5)三圃农作制区:1/3种黑麦,1/3燕麦,其余休闲

(6)放牧区

3)主要结论

(1)易腐保鲜农产品、单位产品体积或重量大而价值低的产品,其产地应放在离中心市场较近的地方。

(2)对因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所限制或市场畅销的农产品,必须迁就特定产区而又远离中心市场的,应对这些产品进行加工转型(如果品、乳类加工产品),以降低成本。

(2)农业土地利用的合理集约度由土地区位(即距离中心市场远近)决定。

5. (1) 是土地权益的价格

(2)是一种时点价格

(3)趋升

(4)地域性

(5)主要由土地需求决定。

三、计算题

B地块的级差地租=50*8-250=150(元)

C地块的级差地租=50*10-250=250(元)

四、案例分析题

答案要点:1)现行农村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问题

(1)农村征地范围过宽

(2)征地补偿标准过低

(3)征地收益分配机制不健全

(4)被征地农民的安置途径有待创新

(5)侵害农民利益,征地纠纷严重

2)我国征地制度改革的建议

(1)明确界定被征地的范围

(2)因地制宜,公平、按价补偿

(3)合理分配和管理征地补偿费及购地款

(4)妥善安置被征地区域的农民生产和生活

(5)建立简便、严格、高效的征地程序

五、论述题

答案要点:

1、我国现行农业税制中存在的问题:

(1)计税耕地面积与实际耕地面积不符。

(2)计税常年产量与实际产量的差距增大

(3)税制设立不合理。

(4)税费混杂,农民负担沉重。

(5)农业税征管困难、征收成本很高。

2、取消农业税的好处:对减轻农民负担,理顺和规范农村分配关系,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好处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减轻了农民负担,保护了农业生产力。②初步规范了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③带动了农村基层政权职能转变,改善了干群关系,税费改革推动了机构改革。

3、我国现阶段还存在着土地的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即实际的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存在着土地所有权与经营使用权的分离,而且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各经营使用单位还有自己的局部利益。因而,土地所有权仍需在经济上得到实现,土地使用权的取得与转移都应该是有偿的,而实现土地有偿使用的实质就是收取地租。所以,在我国农村具有各种地租产生的客观条件,实际上也存在着多种地租形式,即存在着级差地租、绝对地租,也有类似垄断地租的形式。

4、社会主义地租所反映的经济关系和土地关系及其性质作用,与资本主义地租是有本质区别的。

首先,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全民和集体对土地拥有最终所有权,它代表着整个社会的根本利益。我国社会主义地租最终都应用之于社会和人民,体现国家和集体与农民的关系。在目前普遍推行的集体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制中,向承包户的提留部分用于公共积累,则体现了集体经济与集体农户的关系。农民是作为土地所有者的一员承包土地的,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并不等于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的分离,更不存在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社会主义地租是由直接

生产者的劳动所创造的超额收入,它以地租的形式转交给国家、集体及社会。从而由过去作为超额利润为土地私有者攫取的剥削关系,转变为国家、集体、个人之间超额收入的再分配,并主要用于公有公用和公益事业。

其次,由于发展生产的目的不同和土地制度所体现的人与人的关系上的差别,在地租量的规定性上也有所不同。资本主义生产以追求超额利润为目的,因而劣等地的利用也必须提供超额利润或平均利润的扣除—绝对地租,否则就不能投入利用,而社会主义生产追求的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要,在农产品相对不足时,为了完成计划需求量,即使不能提供剩余产品超额收入的低产土地,国家宁可实行免税或进行必须的补贴,也要使之投入生产。

再就是,集体农民作为土地的使用者承包集体土地,他同时体现了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双重性,因而对其追加投资所创造的级差地租II有权参加分配。而资本主义农业中的级差地租II和其他形式的地租,都只有归土地所有者或资本家所有。所有这些差别,就表明了地租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其经济意义和作用与资本主义地租是根本不同的。

5、我国废除农业税,可以加快农村地区的积极发展,从而刺激农民和农村的消费,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导致工业、商业、第三产业等领域的地租收入增加,能增加国家的财政实力,又可以带动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我国缩小城乡差距,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经济学_0405B

一、名词解释(2分×8=16分)

1. 人地关系

2. 土地供给

3. 土地受容

4. 土地产权

5. 沃度地租

6. 土地用途管制

7. 土地制度

8.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二、简答题(8分×6=48分)

1. 土地的特性与功能。

2. 土地所有权与地租的关系原理的主要内容。

3. 土地报酬规律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生产的指导意义。

4. 如何理解土地制度的激励功能?

5. 土地金融的特征与功能。

6. 我国土地税制改革方向及其设想。

三、论述题(12分×3=36分)

1. 谈谈生产的三个阶段资源的配置情况。

2. 屠能农业区位论的内容及其主要结论。

3. 运用产权理论的相关原理论述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过程及其发展方向。

土地经济学_0405B答案

一、名词解释(2分×8=16分)

1. 人地关系:人地关系主要是表明土地能够给人类提供多少生活所必需的产品。影响人地关系的基本因素是土地的供给与需求,人口数量以及人们利用土地的技术与技能。

2. 土地供给:在一定的技术经济环境条件下,对人类有用的各种土地资源的数量,包括已利用的和未利用的后备储量的总和。

3. 土地受容力: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土地资源与其他生产资源最佳配合比例所能受容其他变量资源的数量。

4. 土地产权:是以土地作为客体的各种权利的总和,是一束权利,它由土地所有权、土地占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收益权、土地处分权等组成。

5. 沃度地租:因土地肥沃有别,所形成的差额地租。一般多指农林种植业用地的级差地租,为李嘉图首创故又称“李嘉图级差地租”。

6. 土地用途管制:狭义的土地用途管制是指国家为了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依法划定土地用途分区,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实行用途变更许可的一项强制性管理。广义的土地用途管制还包括运用产权制度安排手段,通过采用治安权、征用权、公共土地开发投资权、独占权和征税权等方式对土地用途进行限制。

7. 土地制度:广义土地制度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土地问题上发生的生产关系及相应的地权关系的总和。狭义的土地制度指经济上的土地所有制及法律上的土地所有权制。具体包括土地的国有制、土地的私有制和土地的集体(合作)所有制等。

8.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承载能力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时期 内,利用本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以及智力、技术等,在保证与其社会文化准则相符合的物质生活条件下能够持续稳定供养的人口数量。数学函数式为:LPC=ƒ[R(t),P(t),c(t)],其中,LPC—土地资源承载量 R(t)—农业自然资源条件 P(t)—农业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 c(t)—人口消费水平 t­—时间

二、简答题(8分×6=48分)

1. 土地的特性与功能。

答:土地资源资产的特性

①土地的自然特性

a. 土地的原始性。使土地具有其他任何资源都不具有的不可替代性。

b土地面积自然总量的有限性。

c土地的不动性。即土地的不可位移性,不可大规模移动,这是土地成为不动产的基础。 d土地质量的差异性。

e土地耐用性和生产潜力的无限性

f土地利用的整体生态性,多宜性和动态性,即土地利用的综合性,有利于发挥土地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②土地的经济特性

a农业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均有一定的合理利用的集约度,超过合理利用的界限,就会出现报酬递减现象,从而限制最优、较优土地的利用。

b土地经济供给的稀缺性

c土地利用中土地用途和地价变动的滞缓性。

③土地的社会与法律特性

a.土地利用的社会性

b. 储蓄银行的特性,具有保值增值功能

c. 土地产权的社会性和法律性

土地资源资产的功能

①生产功能

②承载功能,即支持、支撑功能

③可耕功能

④蓄积和增殖资产的功能

2. 土地所有权与地租的关系原理的主要内容。

答:马克思在研究地租时,认为“一切地租都是剩余价值,是剩余劳动的产物”,一切形态的地租都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即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出租他的土地每年获得的超额收入。“这是各种不同地租形式的共同性”。同时又十分强调,地租是以土地所有权的存在为前提的,一切地租都是与一定的土地所有权相联系的,指出这种特殊性才是分析地租时应该特别注意的。

地租与土地所有权是两个相互联系的不同的概念。土地所有权是对一定土地的垄断,是自人地关系中出现土地占有分配问题后,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基础上产生的,国家在法律上对土地占有的法制范畴。地租则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其土地所有权,分享土地经营使用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产品的一部分非劳动收入,亦即马克思所说的“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借以实现即增殖价值的形式。”地租是一个经济范畴,体现着构成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的生产关系和土地关系。

3. 土地报酬规律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生产的指导意义。

答:土地报酬规律的内容:从土地利用的全过程来看,土地报酬的运动规律在一般条件下,是随着单位土地面积上劳动和资本的追加投入,由先是递增然后趋向递减,在递减后,如果出现科学技术或社会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使土地利用在生产资源组合上进一步趋于合理,则又会转向递增;而一俟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稳定下来,将会再度趋于递减。至于土地肥力及土地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趋势,在土地合理利用条件下总的趋势则是递增的,但利用不当也会趋于下降和衰退,关键在于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主导作用。应该肯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在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上的广泛应用,土地的增产潜力是无限的。

土地报酬规律对生产实践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为对土地集约经营的制约作用。实行集约经营,就是要增加对单位土地面积上变量资源的投入,以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度。因而,人们通常把单位土地面积上使用高比率的变量投入(的经营劳力、资本)称为集约经营,而把使单位土地面积上使用高比率的变量投入的经营称为粗放经营。土地集约度须适应当时的土地产品的社会需要量、农业技术水平、农业投资能力;同时,也要看土地资源本身的生产力(肥力),包括土地的质量、人地比例、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条件和利用土地所得收益的大小等。这些因素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就土地生产力对其利用集约度的制约作用来说,土地生产力决定于土地自身的受容力(capacity)与生产效率(production efficiency)。土地报酬规律显示土地利用的集约经营应有一定的限度,逾越限度总是不利的,因此土地利用的集约边际(intensive margin)是客观存在的。所谓用地的集约边际,是指某块(幅)土地在利用中所达到的临界点,该点所用的资本和劳动的变量投入成本与其收益相等。即“在边际成

本超过边际收益之前,最后一个连续变量投入单位所达到之点正是集约边际”。集约边际能适用于土地的一切生产性利用,它代表各级土地的经济点,超过这一点新增的变量投入得不到补偿。

4. 如何理解土地制度的激励功能?

答:土地制度的激励机制是指对土地关系的利益相关者激发动机、鼓励行为、调动积极性的形成动力的机制和作用,也就是引导人们实现外部性内在化的机制。土地制度的激励功能依靠两方面的激励手段,物质与非物质的。

5. 土地金融的特征与功能。

答 :土地金融的特征:安全性、长期性、政策性和风险性。

土地金融的功能

a.土地作为抵押品,以融通资金、发展农业生产的功能

b.作为国家推行农业政策与土地政策的功能

c.为城市建设筹集资金,促进城市的发展与升级的功能

d.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解决居民住房资金的功能

6. 我国土地税制改革方向及其设想。

答:我国的土地税制改应该从完善现有税种和增加税种两方面进行。设想我国土地税类设置包括土地取得税类、土地保有税类、土地经营税类和土地利用不当行为税类。具体设置如下: 土地取得税类:土地取得税、土地增值税

土地保有税类:土地财产税、土地增值税

土地经营税类:营业税、所得税

不当行为税类:农用地占用税、土地闲置税、土地荒芜费

三、论述题(12分×3=36分)

1. APP

N

T

D

M

TPP

第三阶段

APP

MPP

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

X

P

M

D

Q

R

I

N

T

I’

图3-1 土地报酬三阶段曲线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O

I

Q

R

X

Y

TPP

MPP

谈谈生产的三个阶段资源的配置情况。

答:

通过以上对土地报酬(收益)三个阶段的分析,可见报酬、生产力的递增、递减,从投入产出关系(生产函数)看,主要在于投入的变量资源与固定资源(土地)的比例关系是否配合得当;二者之间在配合比例上协调与否和协调程度的大小,决定着土地报酬(收益)和生产力,即土地利用和各项变量资源利用效果的大小。以此作为投入生产资源的适合与否的尺度。

第一阶段由于投入变量资源不足,变量资源与固定资源(土地)的配合比例,在数量上前者

少而后者多,不够均衡协调,产出效果反映在报酬上虽有利可图,生产力上升也很快,但资源利用和生产潜力的发挥很不充分,因而其报酬收益并不高,故不能视为合理的资源利用和生产阶段。而相反,第三阶段的资源配合比例,在数量上投入的变量资源过多,超出了土地的受容力,产出效果反映在报酬上就出现负值或全面下降,因而也不能认为是合理的资源利用和生产阶段。而只有在第二阶段,投入的变量与固定资源的配合比例,在数量上较为接近而适应,投入的变量与固定资源的配合比例,在数量上较为接近而适应,且每次增加的投入资源都带来了总产量(总报酬)的增加。因此,合理利用土地和投入变量的适应范围,必当落在第二阶段之内。但资源利用和配合的最适度点,究竟定在第二阶段的哪一点上,还要由多种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和生产资源与产品的价格比率等因素来决定。

2. 屠能农业区位论的内容及其主要结论。

答:农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及其主要结论:

1.对易腐保鲜农产品、单位产品体积或重量大而价值低的产品以及单位产品产量占地少的产品,为节省运输和土地或缩短运输的时间,产品生产应该在离消费中心不远的土地上生产。

2.对应气候、土壤等条件必须迁离特定产区的农产品而由远离消费中心市场的,就必须对这些产品进行加工、转型,以利销售和降低成本。

3.按照土地区位地租高低,距离市场远近,确定农业土地利用合理的集约度。

4.屠能还研究了降低运费后,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5.将城市消费中心作为影响其周围农业用地的主导因素,以距离城市中心的远近及农产品运输费用的大小衡量地租额的高低和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大小。

3. 运用产权理论的相关原理论述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过程及其发展方向。

答:土地产权是一种财产权,是“对土地获得的最广泛和最完全的财产权”,而这种财产权不是“单一的权利”,而是“若干独立权利的集合体”,其中一些独立权利“可以在不丧失所有权的情况下予以让与”。

市场经济下对产权有明确的要求,包括:

(一)产权必须明晰,避免产生不确定性。

(二)产权必须是排他的或专一的。

(三)产权必须是安全的。

(四)产权必须是可转让的。

(五)权能责任利益必须是对称的。

(六)产权必须是可实行的。

(七)产权的行使必须受到最必要的限定。

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进程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对传统的土地使用制度进行了改革。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征收土地使用费(税)

2、开展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和转让试点

3、制定地方性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转让规定

4、修改宪法和土地管理法

5、制定全国性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法规,全面开放土地市场

目前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状况:在土地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城市土地使用权与所有权相分离,并采取诸如拍卖、招标、挂牌、协议等方式将土地使用权有偿有限期地出让给土地使用者;土地使用者的土地使用权在使用年限内可以转让、出租、抵押或用于其他经济活动,其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土地使用权期满,土地连同地上建筑物由政府无偿收回;需要继续使用的,经批准,期限可以延长,同时根据届时的市场情况补交地价。通过这一过程,国家城市土地的所有权在经济上得到了实现。

土地经济学_0405A

点击数:36 发布时间:2006-9-10 13:56:09

字体 〖 大 中 小 〗

一、名词解释(2分×8=16分)

1.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2. 挂牌土地价格

3. 集约度

4. 市地金融

5. 土地增值税

6. 土地用途分区

7. 城市土地使用权出让

8. 沃度地租

二、简答题(8分×6=48分)

1. 土地经济供给与自然供给的区别联系。

2.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主要内容。

3. 土地价格的变动规律。

4. 如何理解土地制度的激励功能?

5. 土地市场的特征与功能。

6. 我国土地税制改革方向及其设想。

三、论述题(12分×3=36分)

1. 谈谈土地报酬规律对土地集约经营的制约作用。

2. 屠能农业区位论的内容及其主要结论。

3. 运用产权理论的相关原理论述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及其创新。

土地经济学_0405A答案

点击数:31 发布时间:2006-9-10 13:55:40

字体 〖 大 中 小 〗

一、名词解释(2分×8=16分)

1.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承载能力是指在可能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的资源以及智力、技术等。在保证与其社会文化准则相符合的物质生活条件下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其数学函数式如下:

LPC=f[R(t),P(t),C(t)]

式中:LPC ——土地承载力;

R(t) ——农业自然资源条件;

P(t) ——农业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

C(t) ——人口消费水平;

t —— 时间。

2.挂牌土地价格:是出让人发布挂牌公告,按公告规定的期将拟出让宗地的交易条件在指定的土地交易所挂牌公布,接受竞买人的报价申请,并不断更新的价格。

3.集约度:每单位土地上所投劳动和资本的多少称为集约度。以公式表示为:

I=(A+K+Z)/F

式中:I——经营集约度:

A——工资费用;

K——资本消耗;

Z——经营资本所需支付的利息;

F—用地面积。

4.市地金融:以城市土地为抵押品而取得的资金融通。

5.土地增值税:又称土地增值税,是指按土地价格增加数额征税。土地增值税的计征办法又分两种:一是土地所有权未转移条件下,按一定时期内土地价格增加部分征税;二是在土地所有权转移时,按土地所有者出卖土地的价格高于其购入价格部分征税。

6.土地用途分区:土地用途分区就是指按照土地基本用途的不同对土地利用在空间上的划分,是在土地适宜性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今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划分的用地区域。

7.城市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8.沃度地租:因土地肥沃有别,所形成的差额地租。一般多指农林种植业用地的级差地租,为李嘉图首创故又称“李嘉图级差地租”。

二、简答题(8分×6=48分)

1. 土地经济供给与自然供给的区别联系。

答:土地以其自然固有的属性供给人类利用,以满足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称为土地的自然供给。

特点:它是无弹性的供给。

影响土地自然供给的主要因素是:

① 气候条件。②地貌条件。③土地有用性和合乎经济开发条件。④交通运输条件。

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土地在自然供给及自然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在一定的时间和地区因用

途利益与价格变化而形成的土地供给数量。

特点: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有弹性的。

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因素有多种,主要因素是:

①各种土地的自然供给量。②人们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术水平。③交通运输条件。④⑤需求的改变。

二者的联系:土地的经济供给以土地自然供给为基础。

2.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关于地租的本质属性及地租与土地所有权的相互关系原理原;

关于超额利润转化为级差地租的原理;

关于级差超额利润是“虚假的社会价值”的原理;

关于级差地租的形成条件和产生源泉的原理

关于级差地租不同形态计量的原理

关于绝对地租的形成及其计量的原理

关于非农业地租的原理

对土地公有制社会地租问题的科学预见

3. 土地价格的变动规律。

答:土地价格呈现总体上升趋势;土地价格变动呈现周期性特征;土地价格变动具明显的地区差异性

4. 如何理解土地制度的激励功能?

答:土地制度的激励机制是指对土地关系的利益相关者激发动机、鼓励行为、调动积极性的形成动力的机制和作用,也就是引导人们实现外部性内在化的机制。

土地制度的激励功能依靠两方面的激励手段,物质与非物质的。

5. 土地市场的特征与功能。

答:土地市场的特征:地域性、垄断性、层次性、双重性、衍生性

土地市场的功能:

(1) 通过土地市场机制对土地资源进行高效配置

(2)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3) 健全和完善市场体系,促进市场经济发展

6. 我国土地税制改革方向及其设想。

答:我国的土地税制改应该从完善现有税种和增加税种两方面进行。设想我国土地税类设置包括土地取得税类、土地保有税类、土地经营税类和土地利用不当行为税类。具体设置如下:

土地取得税类:土地取得税、土地增值税

土地保有税类:土地财产税、土地增值税

土地经营税类:营业税、所得税

不当行为税类:农用地占用税、土地闲置税、土地荒芜费

三、论述题(12分×3=36分)

1. 谈谈土地报酬规律对土地集约经营的制约作用。

答:土地报酬规律的主要内容是:从土地利用的全过程来看,土地报酬的运动规律在一般条件下,是随着单位土地面积上劳动和资本的追加投入,由先是递增然后趋向递减,在递减后,如果出现科学技术或社会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使土地利用在生产资源组合上进一步趋于合理,则又会转向递增;而一俟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稳定下来,将会再度趋于递减。至于土地肥力及土地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趋势,在土地合理利用条件下总的趋势则是递增的,但利用不当也会趋于下降和衰退,关键在于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主导作用。应该肯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在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上的广泛应用,土地的增产潜力是无限的。

实行集约经营,就是要增加对单位土地面积上变量资源的投入,以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度。因而,人们通常把单位土地面积上使用高比率的变量投入(的经营劳力、资本)称为集约经营,而把使单位土地面积上使用高比率的变量投入的经营称为粗放经营。

土地集约度须适应当时的土地产品的社会需要量、农业技术水平、农业投资能力;同时,也要看土地资源本身的生产力(肥力),包括土地的质量、人地比例、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条件和利用土地所得收益的大小等。这些因素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就土地生产力对其利用集约度的制约作用来说,土地生产力决定于土地自身的受容力(capacity)与生产效率(production efficiency)。

土地的受容力,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土地资源与其他生产资源最佳配合比例所能受容其他变量资源的数量。土地生产效率,是指土地资源与其他生产资源配合至最佳(最有利)点时所获报酬与所费成本的比例。土地报酬规律显示土地利用的集约经营应有一定的限度,逾越限度总是不利的,因此土地利用的集约边际(intensive margin)是客观存在的。所谓用地的集约边际,是指某块(幅)土地在利用中所达到的临界点,该点所用的资本和劳动的变量投入成本与其收益相等。即“在边际成本超过边际收益之前,最后一个连续变量投入单位所达到之点正是集约边际”。集约边际能适用于土地的一切生产性利用,它代表各级土地的经济点,超过这一点新增的变量投入得不到补偿。

2. 屠能农业区位论的内容及其主要结论。

答:农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及其主要结论:

1.对易腐保鲜农产品、单位产品体积或重量大而价值低的产品以及单位产品产量占地少的产品,为节省运输和土地或缩短运输的时间,产品生产应该在离消费中心不远的土地上生产。

2.对应气候、土壤等条件必须迁离特定产区的农产品而由远离消费中心市场的,就必须对这些产品进行加工、转型,以利销售和降低成本。

3.按照土地区位地租高低,距离市场远近,确定农业土地利用合理的集约度。

4.屠能还研究了降低运费后,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5.将城市消费中心作为影响其周围农业用地的主导因素,以距离城市中心的远近及农产品运输费用的大小衡量地租额的高低和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大小。

3. 运用产权理论的相关原理论述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及其创新。

答:土地产权是一种财产权,是“对土地获得的最广泛和最完全的财产权”,而这种财产权不是“单一的权利”,而是“若干独立权利的集合体”,其中一些独立权利“可以在不丧失所有权的情况下予以让与”。

市场经济下对产权有明确的要求,包括:

(一)产权必须明晰,避免产生不确定性。

(二)产权必须是排他的或专一的。

(三)产权必须是安全的。

(四)产权必须是可转让的。

(五)权能责任利益必须是对称的。

(六)产权必须是可实行的。

(七)产权的行使必须受到最必要的限定。

目前我国农地承包营权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农地承包经营权缺乏明晰性

(1)由于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必须通过签订承包合同由双方约定才可取得,这就使土地承包经营权具有一定的约定性和不确定性。

(2)现行法律使得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可以是农民集体、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乡(镇)政府,导致实际操作的困难,也难以保证承包经营权具有明晰的产权内涵。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缺乏排他性

(三)农地承包经营权缺乏安全性

(四)农地承包经营权缺乏可转让性

(1)农地资源仍承负较为沉重的社会福利保障功能有关

(2)现行政策法规对农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的不当限制有关。

(五)农地承包经营权权能责任利益缺乏对称性

(六)农地承包经营权可实行性受到限制

土地必须随着人口的变化而进行周期性的调整。

(七)农地承包经营权的国家管理不够规范

(1)国家的征用行为不规范;

(2)尽管国家极为重视耕地保护工作,但耕地保护机制并未得到有效的建立;

(3)土地规划体系不健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镇建设规划与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等相互间缺乏协调;

(4)土地立法和执法缺乏规范,对农地产权主体、农地产权取得方式、程序、农地产权交易等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创新

(一)明晰农地承包经营权并通过法律给予保障。

(1)兼顾公平与效率,按物权理论规范农地承包经营权制度;

(2)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化。不仅要使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化,而且要使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能够固化到具体的地块上。

(二)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1)在政策法律规定上为农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

(2)对土地转让加以最必要的限制,如适当规定农民拥有土地的数量上限和下限,实行土地用途管制,防止土地转让损害第三方或社会的利益;

(3)建立健全严格的土地登记制度;

(4)建立健全包括咨询、代理、仲裁、地价评估等在内的中介服务体系。

(三)拓展农地承包经营权内含

现阶段农地承包经营权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容:法定承包权;占有权;土地经营权;土地收益权;土地转包、转让权;土地入股权;土地抵押权;优先承包经营权;继承权。

(四) 弱化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强化农地国家管理权

土地经济学_0505B

南京农业大学试题

课程 土地经济学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名词解释(10×3'=30')

1. land

2. land demand

3. intensive management

4. economics of scale

5. land use

6. monopoly rent

7. population supporting capacity of land resource

8. land market

9. land taxation

10.land price

二、简答题(5×6'=30')

1. 土地有哪些特性?

2. 马克思主义人地关系与人口经济原理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3. 简述土地报酬规律的内容,并画图表示土地报酬规律的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三条曲线以及三个阶段的分界线。

4. 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

5. 地价的特点有哪些?

三、计算题(10')

有三宗地,A为劣等地,B为中等地,C为优等地,对每宗土地的投资额均为200元,平均利润为50元,三宗土地的产量、个别生产价格和社会生产价格如下表所示。根据级差地租原理计算B、C两宗土地的级差地租(需写出计算过程),并填充表格的空格。

土地等级

所耗资本(元)

平均利润(元)

产量

(百千克)

个别生产价格(元)

社会生产价格(元)

级差

地租(元)

每百千克

全部产品

每百千克

全部产品

A

200

50

5

50

250

50

250

B

200

50

8

31.25

250

50

C

200

50

10

25

250

50

四、案例分析题(15')

2001年,武冈市邓家铺镇被湖南省邵阳市列入“十五”期间重点小城镇开发的示范镇。根据这个决定,武冈市政府在邓家铺镇着手进行小城镇建设,兴办开发区。这对居住在邓家铺镇的农民来说,本来应该是个好消息。可是,2年时间过去,他们没有住进美好的小城镇,反倒连原有的土地和住房也失去了。2001年11月12日,居委会7个村民小组与武冈市国土局签订了征地协议书,武冈市国土局以每亩15000元的价格,征用54.705亩农田。而后,邓家铺镇小城镇开发指挥部又与村民签订了拆迁协议,并确定了建筑物拆迁补偿方法。为解决新房建成前的住宿问题,这份协议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以户口本为准,补助6个月的租房费。2002年6月,征地和拆迁工作完成,但是麻烦也随之而来。当村民们没了土地,又自己动手拆掉房屋后,突然发现拿到手的钱,最多的也只有两万多元,而且住房成了大问题。就在住房条件不理想,农民为向有关部门再多要一些补偿费四处上诉时,突然发现武冈市国土局此次征用土地,事实上是在没有经过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进行的。在《经济半小时》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多次向武冈市国土局询问,当初邓家铺镇居委会村小城镇的具

体规划是什么,并要求看可行性分析报告。他们表示,具体规划等文件是有的。但是记者在武冈市5天的采访,直到离开时,也没有看见这些文件,也没有人能说得出邓家铺镇在未来的时间里将要如何发展。土地没有了,房子拆掉了,留给村民的是阵阵酸楚„„

根据上述材料,试分析我国当前土地征用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讨论改进的对策建议。

五、论述题(15')

我国当前土地市场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如何进行改革?

土地经济学试卷(B)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土地:土地系指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和水文等因素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同时还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生产活动的成果。

2. 土地需求: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包含农业用地需求和非农业用地需求两大类。

3. 集约经营: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高比率的变量投入。

4. 规模经济:指扩大生产规模引起经济效益的增加,它反映生产要素的集中程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5. 土地利用:根据土地资源的特性、功能和一定的经济目的,对土地的使用、保护和改造。

6. 垄断地租:是在特有的优越自然条件下所生产的珍稀产品或稀却资源的利用,按照高于它的价值的垄断价格出售,从而获得超额利润转化来的。

7.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在未来不同时间尺度上,以预期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及与此相适应的物质生活水准为依据,一个国家或地区利用其自身的土地资源能够持续稳定供养的人口数量。

8. 土地市场:土地产权交易流通中发生的供求双方关系以及整个交易领域。

9.土地税收:国家以土地不动产为征税对象,从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手中无偿、强制地取得部分土地收益的一种税收。

10. 土地价格:购买土地所有权的价格,是指出让土地所有权所应获得的报酬或购买土地所有权应付出的代价。

二、简答题

1. 答:1)自然特性:(1)原始性;(2)数量有限性;(3)位置固定性;(4)量的差异性;

(5)生产潜力的无限性;(6)利用的多宜性;(7)利用的可持续性。

2)经济与社会特性:(1)经济供给的稀缺性;(2)土地权利的垄断性;(3)土地利用的适度规模经济性;(4)土地报酬增减的规律性;(5)土地集约经营性;(6)土地市场的特殊性;

(7)土地投资的安全性;(8)土地用途的管制性;(9)土地利用的社会性。

2. 答:1)首先提出了“两种生产”、“两种关系”、“两个基础”的原理。

2)揭示了人口经济的发展规律,即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相适应的规律,也就是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相适应、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3)指出了社会生产方式对人口发展和人口经济的决定作用。指出资本主义相对人口过剩,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积累规律所决定的。

4)认为人口发展只有相对的人口过剩,不存在人口绝对过剩。

5)预见到社会主义制度下人口发展必须与物质生产相适应,所以要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

3. 答:土地报酬规律的内容:从土地利用的全过程来看,土地报酬是随着单位面积土地上劳动和资本的追加投入,先递增然后递减,如果出现科技与社会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使土地利用在生产资源组合上进一步趋于合理,则又会转向递增。而一俟技术与管理水平稳定下来,将会再度趋于递减。

4.答:1)关于运输成本定向工业区位的分析

工业区位应选择在原料和成品二者的总运费最小的地方,而运费大小取决于运输距离和货物重量。

原料指数K1 ,工厂应设在原材料产区,如钢铁厂、食品加工厂等。

2)劳工成本影响工业区位趋向的分析

劳动成本指数大的企业选址应偏向劳动成本较低的地区,劳动成本减少的数额要大于运输成本增加的数额。

3)集聚与分散因素影响工业区位的分析

一个企业如果因集聚所节省的费用大于因离开运费最小或劳动力费用最小的位置需追加的费用,则其区位由集聚因素决定。

5. (1)是土地权益的价格

(2)是一种时点价格

(3)趋升性

(4)地域性

(5)主要由土地需求决定。

三、计算题

B地块的级差地租=50*8-250=150(元)

C地块的级差地租=50*10-250=250(元)

四、案例分析题

答案要点:1)现行农村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问题

(1)农村征地范围过宽

(2)征地补偿标准过低

(3)征地收益分配机制不健全

(4)被征地农民的安置途径有待创新

(5)侵害农民利益,征地纠纷严重

2)我国征地制度改革的建议

(1)明确界定被征地的范围

(2)因地制宜,公平、按价补偿

(3)合理分配和管理征地补偿费及购地款

(4)妥善安置被征地区域的农民生产和生活

(5)建立简便、严格、高效的征地程序

五、论述题

答案要点:

答:1、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存在的问题:

1)缺乏明确的相关法律支持,市场管理无法可依

2)土地产权主体与权能设置模糊

3)土地利用类型复杂,用途变更频繁

4)土地收益分配机制不完善

5)冲击城镇国有土地市场

2、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建设的对策:

1)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集体土地产权制度

2)健全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价格运行机制

3)合理分配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收益

4)尽快修订和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政策

5)加强政府市场管理,规范市场交易行为

3、我国城市土地市场问题

1)有偿供地范围小、方式缺乏制度化

2)建设用地供应总量控制不够法制化

3)市场交易管理没有规范化

4)市场服务信息化程度不高

5)中介服务市场化有待健全

4、城市土地市场建设对策建议

1)有偿供地范围扩大,方式规范

2)市场公平程度提高,竞争更加平等

3)政府调控市场手段日趋市场化

4)土地交易不断规范

5)中介组织不断壮大

6)房屋市场与土地市场关系更加密切

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地经济学_0505A

本试卷适用范围土管41、42、强化31、强化41

南京农业大学试题

课程 土地经济学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名词解释(10×3'=30')

1. highest and best use of land

2. intensive management

3. land capacity

4. economics of scale

5. population supporting capacity of land resource

6. rent

7. land use

8. land market

9. land taxation

10.land finance

二、简答题(5×6'=30')

1. 土地的功能有哪些?

2. 简述土地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

3. 简述土地报酬规律的内容,并画图表示土地报酬规律的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三条曲线以及三个阶段的分界线。

4. 简述屠能农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

5. 地价的特点有哪些?

三、计算题(10')

有三宗地,A为劣等地,B为中等地,C为优等地,对每宗土地的投资额均为200元,平均利润为50元,三宗土地的产量、个别生产价格和社会生产价格如下表所示。根据级差地租原理计算B、C两宗土地的级差地租(需写出计算过程),并填充表格的空格。

土地等级

所耗资本(元)

平均利润(元)

产量

(百千克)

个别生产价格(元)

社会生产价格(元)

级差

地租(元)

每百千克

全部产品

每百千克

全部产品

A

200

50

5

50

250

50

250

B

200

50

8

31.25

250

50

C

200

50

10

25

250

50

四、案例分析题(15')

2001年,武冈市邓家铺镇被湖南省邵阳市列入“十五”期间重点小城镇开发的示范镇。根

据这个决定,武冈市政府在邓家铺镇着手进行小城镇建设,兴办开发区。这对居住在邓家铺镇的农民来说,本来应该是个好消息。可是,2年时间过去,他们没有住进美好的小城镇,反倒连原有的土地和住房也失去了。2001年11月12日,居委会7个村民小组与武冈市国土局签订了征地协议书,武冈市国土局以每亩15000元的价格,征用54.705亩农田。而后,邓家铺镇小城镇开发指挥部又与村民签订了拆迁协议,并确定了建筑物拆迁补偿方法。为解决新房建成前的住宿问题,这份协议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以户口本为准,补助6个月的租房费。2002年6月,征地和拆迁工作完成,但是麻烦也随之而来。当村民们没了土地,又自己动手拆掉房屋后,突然发现拿到手的钱,最多的也只有两万多元,而且住房成了大问题。就在住房条件不理想,农民为向有关部门再多要一些补偿费四处上诉时,突然发现武冈市国土局此次征用土地,事实上是在没有经过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进行的。在《经济半小时》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多次向武冈市国土局询问,当初邓家铺镇居委会村小城镇的具体规划是什么,并要求看可行性分析报告。他们表示,具体规划等文件是有的。但是记者在武冈市5天的采访,直到离开时,也没有看见这些文件,也没有人能说得出邓家铺镇在未来的时间里将要如何发展。土地没有了,房子拆掉了,留给村民的是阵阵酸楚„„

根据上述材料,试分析我国当前土地征用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讨论改进的对策建议。

五、论述题(15')

我国自2006年1月1日废除农业税,请结合地租理论谈谈你的看法。

土地经济学_0505A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土地最高最佳利用:当土地资源的利用能为经营者或社会产生最佳报酬时,即为土地资源的最高最佳利用。

2. 集约经营: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高比率的变量投入。

3. 土地受容力: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土地资源与其它生产资源最佳配合比例所能受容其它变量资源的数量。

4. 规模经济:指扩大生产规模引起经济效益的增加,它反映生产要素的集中程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5.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在未来不同时间尺度上,以预期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及与此相适应的物质生活水准为依据,一个国家或地区利用其自身的土地资源能够持续稳定供养的人口数量。

6. 地租:泛指物主把他所有的土地、房屋或任何财物租给他人利用所获得的报酬。

7. 土地利用:根据土地资源的特性、功能和一定的经济目的,对土地的使用、保护和改造。

8. 土地市场:土地产权交易流通中发生的供求双方关系以及整个交易领域。

9.土地税收:国家以土地不动产为征税对象,从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手中无偿、强制地取得部分土地收益的一种税收。

10.土地金融:以利用土地作为获取信用的保证从而获得资金融通。

二、简答题

1. 答:(1)生产功能(养育功能)

(2)承载功能

(3)蓄积和增殖资产功能

(4)可耕功能

(5)社会保障功能

(6)生态功能

2. 答:(1)成本与收益

2)利用者之间的竞争

(3)土地利用用途之间的竞争

(4)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

(5)技术因素

(6)制度因素

3. 答:土地报酬规律的内容:从土地利用的全过程来看,土地报酬是随着单位面积土地上劳动和资本的追加投入,先递增然后递减,如果出现科技与社会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使土地利用在生产资源组合上进一步趋于合理,则又会转向递增。而一俟技术与管理水平稳定下来,将会再度趋于递减。

4.答:1)屠能区位理论的基本经济分析

假定某经营者单位面积土地获取利润 为P,农业生产成本为E,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为V,农产品运输成本为T,则P=V-(E+T)即P+T=V-E=K。孤立国中农产品市场价格和农产品成本是固定的,故K是一个常数,即利润加运费是一个常数。因此,农业区位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合理布局使农业生产达到节约运费,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利润。

2)屠能圈:根据区位经济分析,屠能提出六种耕作制度,形成六个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成同心圆分布,即为屠能圈:

(1)自由农作区:生产易腐难运的农产品

(2)林业区:生产木材供城市居民薪材、建筑、家具之需

(3)谷物轮作区:生产粮食

(4)草田轮作区:生产谷物与畜产品

(5)三圃农作制区:1/3种黑麦,1/3燕麦,其余休闲

(6)放牧区

3)主要结论

(1)易腐保鲜农产品、单位产品体积或重量大而价值低的产品,其产地应放在离中心市场较近的地方。

(2)对因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所限制或市场畅销的农产品,必须迁就特定产区而又远离中心市场的,应对这些产品进行加工转型(如果品、乳类加工产品),以降低成本。

(2)农业土地利用的合理集约度由土地区位(即距离中心市场远近)决定。

5. (1) 是土地权益的价格

(2)是一种时点价格

(3)趋升

(4)地域性

(5)主要由土地需求决定。

三、计算题

B地块的级差地租=50*8-250=150(元)

C地块的级差地租=50*10-250=250(元)

四、案例分析题

答案要点:1)现行农村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问题

(1)农村征地范围过宽

(2)征地补偿标准过低

(3)征地收益分配机制不健全

(4)被征地农民的安置途径有待创新

(5)侵害农民利益,征地纠纷严重

2)我国征地制度改革的建议

(1)明确界定被征地的范围

(2)因地制宜,公平、按价补偿

(3)合理分配和管理征地补偿费及购地款

(4)妥善安置被征地区域的农民生产和生活

(5)建立简便、严格、高效的征地程序

五、论述题

答案要点:

1、我国现行农业税制中存在的问题:

(1)计税耕地面积与实际耕地面积不符。

(2)计税常年产量与实际产量的差距增大

(3)税制设立不合理。

(4)税费混杂,农民负担沉重。

(5)农业税征管困难、征收成本很高。

2、取消农业税的好处:对减轻农民负担,理顺和规范农村分配关系,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好处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减轻了农民负担,保护了农业生产力。②初步规范了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③带动了农村基层政权职能转变,改善了干群关系,税费改革推动了机构改革。

3、我国现阶段还存在着土地的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即实际的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存在着土地所有权与经营使用权的分离,而且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各经营使用单位还有自己的局部利益。因而,土地所有权仍需在经济上得到实现,土地使用权的取得与转移都应该是有偿的,而实现土地有偿使用的实质就是收取地租。所以,在我国农村具有各种地租产生的客观条件,实际上也存在着多种地租形式,即存在着级差地租、绝对地租,也有类似垄断地租的形式。

4、社会主义地租所反映的经济关系和土地关系及其性质作用,与资本主义地租是有本质区别的。

首先,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全民和集体对土地拥有最终所有权,它代表着整个社会的根本利益。我国社会主义地租最终都应用之于社会和人民,体现国家和集体与农民的关系。在目前普遍推行的集体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制中,向承包户的提留部分用于公共积累,则体现了集体经济与集体农户的关系。农民是作为土地所有者的一员承包土地的,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并不等于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的分离,更不存在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社会主义地租是由直接

生产者的劳动所创造的超额收入,它以地租的形式转交给国家、集体及社会。从而由过去作为超额利润为土地私有者攫取的剥削关系,转变为国家、集体、个人之间超额收入的再分配,并主要用于公有公用和公益事业。

其次,由于发展生产的目的不同和土地制度所体现的人与人的关系上的差别,在地租量的规定性上也有所不同。资本主义生产以追求超额利润为目的,因而劣等地的利用也必须提供超额利润或平均利润的扣除—绝对地租,否则就不能投入利用,而社会主义生产追求的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要,在农产品相对不足时,为了完成计划需求量,即使不能提供剩余产品超额收入的低产土地,国家宁可实行免税或进行必须的补贴,也要使之投入生产。

再就是,集体农民作为土地的使用者承包集体土地,他同时体现了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双重性,因而对其追加投资所创造的级差地租II有权参加分配。而资本主义农业中的级差地租II和其他形式的地租,都只有归土地所有者或资本家所有。所有这些差别,就表明了地租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其经济意义和作用与资本主义地租是根本不同的。

5、我国废除农业税,可以加快农村地区的积极发展,从而刺激农民和农村的消费,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导致工业、商业、第三产业等领域的地租收入增加,能增加国家的财政实力,又可以带动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我国缩小城乡差距,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经济学_0405B

一、名词解释(2分×8=16分)

1. 人地关系

2. 土地供给

3. 土地受容

4. 土地产权

5. 沃度地租

6. 土地用途管制

7. 土地制度

8.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二、简答题(8分×6=48分)

1. 土地的特性与功能。

2. 土地所有权与地租的关系原理的主要内容。

3. 土地报酬规律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生产的指导意义。

4. 如何理解土地制度的激励功能?

5. 土地金融的特征与功能。

6. 我国土地税制改革方向及其设想。

三、论述题(12分×3=36分)

1. 谈谈生产的三个阶段资源的配置情况。

2. 屠能农业区位论的内容及其主要结论。

3. 运用产权理论的相关原理论述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过程及其发展方向。

土地经济学_0405B答案

一、名词解释(2分×8=16分)

1. 人地关系:人地关系主要是表明土地能够给人类提供多少生活所必需的产品。影响人地关系的基本因素是土地的供给与需求,人口数量以及人们利用土地的技术与技能。

2. 土地供给:在一定的技术经济环境条件下,对人类有用的各种土地资源的数量,包括已利用的和未利用的后备储量的总和。

3. 土地受容力: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土地资源与其他生产资源最佳配合比例所能受容其他变量资源的数量。

4. 土地产权:是以土地作为客体的各种权利的总和,是一束权利,它由土地所有权、土地占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收益权、土地处分权等组成。

5. 沃度地租:因土地肥沃有别,所形成的差额地租。一般多指农林种植业用地的级差地租,为李嘉图首创故又称“李嘉图级差地租”。

6. 土地用途管制:狭义的土地用途管制是指国家为了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依法划定土地用途分区,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实行用途变更许可的一项强制性管理。广义的土地用途管制还包括运用产权制度安排手段,通过采用治安权、征用权、公共土地开发投资权、独占权和征税权等方式对土地用途进行限制。

7. 土地制度:广义土地制度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土地问题上发生的生产关系及相应的地权关系的总和。狭义的土地制度指经济上的土地所有制及法律上的土地所有权制。具体包括土地的国有制、土地的私有制和土地的集体(合作)所有制等。

8.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承载能力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时期 内,利用本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以及智力、技术等,在保证与其社会文化准则相符合的物质生活条件下能够持续稳定供养的人口数量。数学函数式为:LPC=ƒ[R(t),P(t),c(t)],其中,LPC—土地资源承载量 R(t)—农业自然资源条件 P(t)—农业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 c(t)—人口消费水平 t­—时间

二、简答题(8分×6=48分)

1. 土地的特性与功能。

答:土地资源资产的特性

①土地的自然特性

a. 土地的原始性。使土地具有其他任何资源都不具有的不可替代性。

b土地面积自然总量的有限性。

c土地的不动性。即土地的不可位移性,不可大规模移动,这是土地成为不动产的基础。 d土地质量的差异性。

e土地耐用性和生产潜力的无限性

f土地利用的整体生态性,多宜性和动态性,即土地利用的综合性,有利于发挥土地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②土地的经济特性

a农业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均有一定的合理利用的集约度,超过合理利用的界限,就会出现报酬递减现象,从而限制最优、较优土地的利用。

b土地经济供给的稀缺性

c土地利用中土地用途和地价变动的滞缓性。

③土地的社会与法律特性

a.土地利用的社会性

b. 储蓄银行的特性,具有保值增值功能

c. 土地产权的社会性和法律性

土地资源资产的功能

①生产功能

②承载功能,即支持、支撑功能

③可耕功能

④蓄积和增殖资产的功能

2. 土地所有权与地租的关系原理的主要内容。

答:马克思在研究地租时,认为“一切地租都是剩余价值,是剩余劳动的产物”,一切形态的地租都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即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出租他的土地每年获得的超额收入。“这是各种不同地租形式的共同性”。同时又十分强调,地租是以土地所有权的存在为前提的,一切地租都是与一定的土地所有权相联系的,指出这种特殊性才是分析地租时应该特别注意的。

地租与土地所有权是两个相互联系的不同的概念。土地所有权是对一定土地的垄断,是自人地关系中出现土地占有分配问题后,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基础上产生的,国家在法律上对土地占有的法制范畴。地租则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其土地所有权,分享土地经营使用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产品的一部分非劳动收入,亦即马克思所说的“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借以实现即增殖价值的形式。”地租是一个经济范畴,体现着构成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的生产关系和土地关系。

3. 土地报酬规律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生产的指导意义。

答:土地报酬规律的内容:从土地利用的全过程来看,土地报酬的运动规律在一般条件下,是随着单位土地面积上劳动和资本的追加投入,由先是递增然后趋向递减,在递减后,如果出现科学技术或社会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使土地利用在生产资源组合上进一步趋于合理,则又会转向递增;而一俟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稳定下来,将会再度趋于递减。至于土地肥力及土地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趋势,在土地合理利用条件下总的趋势则是递增的,但利用不当也会趋于下降和衰退,关键在于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主导作用。应该肯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在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上的广泛应用,土地的增产潜力是无限的。

土地报酬规律对生产实践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为对土地集约经营的制约作用。实行集约经营,就是要增加对单位土地面积上变量资源的投入,以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度。因而,人们通常把单位土地面积上使用高比率的变量投入(的经营劳力、资本)称为集约经营,而把使单位土地面积上使用高比率的变量投入的经营称为粗放经营。土地集约度须适应当时的土地产品的社会需要量、农业技术水平、农业投资能力;同时,也要看土地资源本身的生产力(肥力),包括土地的质量、人地比例、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条件和利用土地所得收益的大小等。这些因素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就土地生产力对其利用集约度的制约作用来说,土地生产力决定于土地自身的受容力(capacity)与生产效率(production efficiency)。土地报酬规律显示土地利用的集约经营应有一定的限度,逾越限度总是不利的,因此土地利用的集约边际(intensive margin)是客观存在的。所谓用地的集约边际,是指某块(幅)土地在利用中所达到的临界点,该点所用的资本和劳动的变量投入成本与其收益相等。即“在边际成

本超过边际收益之前,最后一个连续变量投入单位所达到之点正是集约边际”。集约边际能适用于土地的一切生产性利用,它代表各级土地的经济点,超过这一点新增的变量投入得不到补偿。

4. 如何理解土地制度的激励功能?

答:土地制度的激励机制是指对土地关系的利益相关者激发动机、鼓励行为、调动积极性的形成动力的机制和作用,也就是引导人们实现外部性内在化的机制。土地制度的激励功能依靠两方面的激励手段,物质与非物质的。

5. 土地金融的特征与功能。

答 :土地金融的特征:安全性、长期性、政策性和风险性。

土地金融的功能

a.土地作为抵押品,以融通资金、发展农业生产的功能

b.作为国家推行农业政策与土地政策的功能

c.为城市建设筹集资金,促进城市的发展与升级的功能

d.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解决居民住房资金的功能

6. 我国土地税制改革方向及其设想。

答:我国的土地税制改应该从完善现有税种和增加税种两方面进行。设想我国土地税类设置包括土地取得税类、土地保有税类、土地经营税类和土地利用不当行为税类。具体设置如下: 土地取得税类:土地取得税、土地增值税

土地保有税类:土地财产税、土地增值税

土地经营税类:营业税、所得税

不当行为税类:农用地占用税、土地闲置税、土地荒芜费

三、论述题(12分×3=36分)

1. APP

N

T

D

M

TPP

第三阶段

APP

MPP

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

X

P

M

D

Q

R

I

N

T

I’

图3-1 土地报酬三阶段曲线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O

I

Q

R

X

Y

TPP

MPP

谈谈生产的三个阶段资源的配置情况。

答:

通过以上对土地报酬(收益)三个阶段的分析,可见报酬、生产力的递增、递减,从投入产出关系(生产函数)看,主要在于投入的变量资源与固定资源(土地)的比例关系是否配合得当;二者之间在配合比例上协调与否和协调程度的大小,决定着土地报酬(收益)和生产力,即土地利用和各项变量资源利用效果的大小。以此作为投入生产资源的适合与否的尺度。

第一阶段由于投入变量资源不足,变量资源与固定资源(土地)的配合比例,在数量上前者

少而后者多,不够均衡协调,产出效果反映在报酬上虽有利可图,生产力上升也很快,但资源利用和生产潜力的发挥很不充分,因而其报酬收益并不高,故不能视为合理的资源利用和生产阶段。而相反,第三阶段的资源配合比例,在数量上投入的变量资源过多,超出了土地的受容力,产出效果反映在报酬上就出现负值或全面下降,因而也不能认为是合理的资源利用和生产阶段。而只有在第二阶段,投入的变量与固定资源的配合比例,在数量上较为接近而适应,投入的变量与固定资源的配合比例,在数量上较为接近而适应,且每次增加的投入资源都带来了总产量(总报酬)的增加。因此,合理利用土地和投入变量的适应范围,必当落在第二阶段之内。但资源利用和配合的最适度点,究竟定在第二阶段的哪一点上,还要由多种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和生产资源与产品的价格比率等因素来决定。

2. 屠能农业区位论的内容及其主要结论。

答:农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及其主要结论:

1.对易腐保鲜农产品、单位产品体积或重量大而价值低的产品以及单位产品产量占地少的产品,为节省运输和土地或缩短运输的时间,产品生产应该在离消费中心不远的土地上生产。

2.对应气候、土壤等条件必须迁离特定产区的农产品而由远离消费中心市场的,就必须对这些产品进行加工、转型,以利销售和降低成本。

3.按照土地区位地租高低,距离市场远近,确定农业土地利用合理的集约度。

4.屠能还研究了降低运费后,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5.将城市消费中心作为影响其周围农业用地的主导因素,以距离城市中心的远近及农产品运输费用的大小衡量地租额的高低和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大小。

3. 运用产权理论的相关原理论述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过程及其发展方向。

答:土地产权是一种财产权,是“对土地获得的最广泛和最完全的财产权”,而这种财产权不是“单一的权利”,而是“若干独立权利的集合体”,其中一些独立权利“可以在不丧失所有权的情况下予以让与”。

市场经济下对产权有明确的要求,包括:

(一)产权必须明晰,避免产生不确定性。

(二)产权必须是排他的或专一的。

(三)产权必须是安全的。

(四)产权必须是可转让的。

(五)权能责任利益必须是对称的。

(六)产权必须是可实行的。

(七)产权的行使必须受到最必要的限定。

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进程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对传统的土地使用制度进行了改革。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征收土地使用费(税)

2、开展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和转让试点

3、制定地方性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转让规定

4、修改宪法和土地管理法

5、制定全国性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法规,全面开放土地市场

目前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状况:在土地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城市土地使用权与所有权相分离,并采取诸如拍卖、招标、挂牌、协议等方式将土地使用权有偿有限期地出让给土地使用者;土地使用者的土地使用权在使用年限内可以转让、出租、抵押或用于其他经济活动,其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土地使用权期满,土地连同地上建筑物由政府无偿收回;需要继续使用的,经批准,期限可以延长,同时根据届时的市场情况补交地价。通过这一过程,国家城市土地的所有权在经济上得到了实现。

土地经济学_0405A

点击数:36 发布时间:2006-9-10 13:56:09

字体 〖 大 中 小 〗

一、名词解释(2分×8=16分)

1.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2. 挂牌土地价格

3. 集约度

4. 市地金融

5. 土地增值税

6. 土地用途分区

7. 城市土地使用权出让

8. 沃度地租

二、简答题(8分×6=48分)

1. 土地经济供给与自然供给的区别联系。

2.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主要内容。

3. 土地价格的变动规律。

4. 如何理解土地制度的激励功能?

5. 土地市场的特征与功能。

6. 我国土地税制改革方向及其设想。

三、论述题(12分×3=36分)

1. 谈谈土地报酬规律对土地集约经营的制约作用。

2. 屠能农业区位论的内容及其主要结论。

3. 运用产权理论的相关原理论述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及其创新。

土地经济学_0405A答案

点击数:31 发布时间:2006-9-10 13:55:40

字体 〖 大 中 小 〗

一、名词解释(2分×8=16分)

1.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承载能力是指在可能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的资源以及智力、技术等。在保证与其社会文化准则相符合的物质生活条件下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其数学函数式如下:

LPC=f[R(t),P(t),C(t)]

式中:LPC ——土地承载力;

R(t) ——农业自然资源条件;

P(t) ——农业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

C(t) ——人口消费水平;

t —— 时间。

2.挂牌土地价格:是出让人发布挂牌公告,按公告规定的期将拟出让宗地的交易条件在指定的土地交易所挂牌公布,接受竞买人的报价申请,并不断更新的价格。

3.集约度:每单位土地上所投劳动和资本的多少称为集约度。以公式表示为:

I=(A+K+Z)/F

式中:I——经营集约度:

A——工资费用;

K——资本消耗;

Z——经营资本所需支付的利息;

F—用地面积。

4.市地金融:以城市土地为抵押品而取得的资金融通。

5.土地增值税:又称土地增值税,是指按土地价格增加数额征税。土地增值税的计征办法又分两种:一是土地所有权未转移条件下,按一定时期内土地价格增加部分征税;二是在土地所有权转移时,按土地所有者出卖土地的价格高于其购入价格部分征税。

6.土地用途分区:土地用途分区就是指按照土地基本用途的不同对土地利用在空间上的划分,是在土地适宜性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今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划分的用地区域。

7.城市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8.沃度地租:因土地肥沃有别,所形成的差额地租。一般多指农林种植业用地的级差地租,为李嘉图首创故又称“李嘉图级差地租”。

二、简答题(8分×6=48分)

1. 土地经济供给与自然供给的区别联系。

答:土地以其自然固有的属性供给人类利用,以满足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称为土地的自然供给。

特点:它是无弹性的供给。

影响土地自然供给的主要因素是:

① 气候条件。②地貌条件。③土地有用性和合乎经济开发条件。④交通运输条件。

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土地在自然供给及自然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在一定的时间和地区因用

途利益与价格变化而形成的土地供给数量。

特点: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有弹性的。

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因素有多种,主要因素是:

①各种土地的自然供给量。②人们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术水平。③交通运输条件。④⑤需求的改变。

二者的联系:土地的经济供给以土地自然供给为基础。

2.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关于地租的本质属性及地租与土地所有权的相互关系原理原;

关于超额利润转化为级差地租的原理;

关于级差超额利润是“虚假的社会价值”的原理;

关于级差地租的形成条件和产生源泉的原理

关于级差地租不同形态计量的原理

关于绝对地租的形成及其计量的原理

关于非农业地租的原理

对土地公有制社会地租问题的科学预见

3. 土地价格的变动规律。

答:土地价格呈现总体上升趋势;土地价格变动呈现周期性特征;土地价格变动具明显的地区差异性

4. 如何理解土地制度的激励功能?

答:土地制度的激励机制是指对土地关系的利益相关者激发动机、鼓励行为、调动积极性的形成动力的机制和作用,也就是引导人们实现外部性内在化的机制。

土地制度的激励功能依靠两方面的激励手段,物质与非物质的。

5. 土地市场的特征与功能。

答:土地市场的特征:地域性、垄断性、层次性、双重性、衍生性

土地市场的功能:

(1) 通过土地市场机制对土地资源进行高效配置

(2)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3) 健全和完善市场体系,促进市场经济发展

6. 我国土地税制改革方向及其设想。

答:我国的土地税制改应该从完善现有税种和增加税种两方面进行。设想我国土地税类设置包括土地取得税类、土地保有税类、土地经营税类和土地利用不当行为税类。具体设置如下:

土地取得税类:土地取得税、土地增值税

土地保有税类:土地财产税、土地增值税

土地经营税类:营业税、所得税

不当行为税类:农用地占用税、土地闲置税、土地荒芜费

三、论述题(12分×3=36分)

1. 谈谈土地报酬规律对土地集约经营的制约作用。

答:土地报酬规律的主要内容是:从土地利用的全过程来看,土地报酬的运动规律在一般条件下,是随着单位土地面积上劳动和资本的追加投入,由先是递增然后趋向递减,在递减后,如果出现科学技术或社会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使土地利用在生产资源组合上进一步趋于合理,则又会转向递增;而一俟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稳定下来,将会再度趋于递减。至于土地肥力及土地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趋势,在土地合理利用条件下总的趋势则是递增的,但利用不当也会趋于下降和衰退,关键在于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主导作用。应该肯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在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上的广泛应用,土地的增产潜力是无限的。

实行集约经营,就是要增加对单位土地面积上变量资源的投入,以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度。因而,人们通常把单位土地面积上使用高比率的变量投入(的经营劳力、资本)称为集约经营,而把使单位土地面积上使用高比率的变量投入的经营称为粗放经营。

土地集约度须适应当时的土地产品的社会需要量、农业技术水平、农业投资能力;同时,也要看土地资源本身的生产力(肥力),包括土地的质量、人地比例、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条件和利用土地所得收益的大小等。这些因素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就土地生产力对其利用集约度的制约作用来说,土地生产力决定于土地自身的受容力(capacity)与生产效率(production efficiency)。

土地的受容力,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土地资源与其他生产资源最佳配合比例所能受容其他变量资源的数量。土地生产效率,是指土地资源与其他生产资源配合至最佳(最有利)点时所获报酬与所费成本的比例。土地报酬规律显示土地利用的集约经营应有一定的限度,逾越限度总是不利的,因此土地利用的集约边际(intensive margin)是客观存在的。所谓用地的集约边际,是指某块(幅)土地在利用中所达到的临界点,该点所用的资本和劳动的变量投入成本与其收益相等。即“在边际成本超过边际收益之前,最后一个连续变量投入单位所达到之点正是集约边际”。集约边际能适用于土地的一切生产性利用,它代表各级土地的经济点,超过这一点新增的变量投入得不到补偿。

2. 屠能农业区位论的内容及其主要结论。

答:农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及其主要结论:

1.对易腐保鲜农产品、单位产品体积或重量大而价值低的产品以及单位产品产量占地少的产品,为节省运输和土地或缩短运输的时间,产品生产应该在离消费中心不远的土地上生产。

2.对应气候、土壤等条件必须迁离特定产区的农产品而由远离消费中心市场的,就必须对这些产品进行加工、转型,以利销售和降低成本。

3.按照土地区位地租高低,距离市场远近,确定农业土地利用合理的集约度。

4.屠能还研究了降低运费后,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5.将城市消费中心作为影响其周围农业用地的主导因素,以距离城市中心的远近及农产品运输费用的大小衡量地租额的高低和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大小。

3. 运用产权理论的相关原理论述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及其创新。

答:土地产权是一种财产权,是“对土地获得的最广泛和最完全的财产权”,而这种财产权不是“单一的权利”,而是“若干独立权利的集合体”,其中一些独立权利“可以在不丧失所有权的情况下予以让与”。

市场经济下对产权有明确的要求,包括:

(一)产权必须明晰,避免产生不确定性。

(二)产权必须是排他的或专一的。

(三)产权必须是安全的。

(四)产权必须是可转让的。

(五)权能责任利益必须是对称的。

(六)产权必须是可实行的。

(七)产权的行使必须受到最必要的限定。

目前我国农地承包营权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农地承包经营权缺乏明晰性

(1)由于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必须通过签订承包合同由双方约定才可取得,这就使土地承包经营权具有一定的约定性和不确定性。

(2)现行法律使得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可以是农民集体、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乡(镇)政府,导致实际操作的困难,也难以保证承包经营权具有明晰的产权内涵。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缺乏排他性

(三)农地承包经营权缺乏安全性

(四)农地承包经营权缺乏可转让性

(1)农地资源仍承负较为沉重的社会福利保障功能有关

(2)现行政策法规对农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的不当限制有关。

(五)农地承包经营权权能责任利益缺乏对称性

(六)农地承包经营权可实行性受到限制

土地必须随着人口的变化而进行周期性的调整。

(七)农地承包经营权的国家管理不够规范

(1)国家的征用行为不规范;

(2)尽管国家极为重视耕地保护工作,但耕地保护机制并未得到有效的建立;

(3)土地规划体系不健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镇建设规划与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等相互间缺乏协调;

(4)土地立法和执法缺乏规范,对农地产权主体、农地产权取得方式、程序、农地产权交易等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创新

(一)明晰农地承包经营权并通过法律给予保障。

(1)兼顾公平与效率,按物权理论规范农地承包经营权制度;

(2)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化。不仅要使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化,而且要使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能够固化到具体的地块上。

(二)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1)在政策法律规定上为农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

(2)对土地转让加以最必要的限制,如适当规定农民拥有土地的数量上限和下限,实行土地用途管制,防止土地转让损害第三方或社会的利益;

(3)建立健全严格的土地登记制度;

(4)建立健全包括咨询、代理、仲裁、地价评估等在内的中介服务体系。

(三)拓展农地承包经营权内含

现阶段农地承包经营权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容:法定承包权;占有权;土地经营权;土地收益权;土地转包、转让权;土地入股权;土地抵押权;优先承包经营权;继承权。

(四) 弱化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强化农地国家管理权


相关文章

  • 2009江西省村官考试试题之农业基本法律制度
  • 2009江西省村官考试试题之农业基本法律制度(2009-05-15 23:55:55) 标签:杂谈 说明:本专题为09年江西省村官招考部分复习热点,仅供参加南大龙腾教育中心举办的相关辅导班学员复习参考.本专题将在考前不定时更新,请相关学员定 ...查看


  • 08--09农村经济管理考试题及答案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一.填空题 1.农村经济管理方法是指管理者执行管理职能和实现管理任务,运用各种旨在保证经济活动朝着预定的方向发展的手段和途径的总和.我国农村经济管理方 ...查看


  • 中科院各所自然地理考研真题(1).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自然地理学 一.分析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 二.分析植被对水循环影响的主要途径. 三.根据蓄库不同,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主要可以分为几种主要类型?每种类型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查看


  • 城市管理学
  • 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 1.城市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有().A系统分析方法B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C综合分析方法D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参考答案:A,B,C,D:考生答案:A,B,C,D: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2.与传统的公共管 ...查看


  • 高二上期文科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2
  • 高二上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60分) 1.下列关于区域主要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B .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 C .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 ...查看


  • 高一地理必修二期中考试模拟试题(二)
  •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二) 中牟一高 一.单选题 第十三届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于2012年4月20日在山东寿光开幕.寿光种植的反季节蔬菜每年冬天都供不应求,市场面向全国的大小城市甚至世界其他地区.据此回答第1题. 1.寿光反季节蔬菜大棚主要是改善 ...查看


  • 历史八年级下册期中测试题16
  • 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入下面对应方框内,每题1分,共25分) 1.每周一我们都要举行升旗仪式.把五星红旗定为新中国国旗是在(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开国大典 D.第一届全 ...查看


  • 吉林省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1]
  • 吉林省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一条款出自 ( ) A.<瑷珲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 ...查看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考试试题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考试试题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按照国际惯例,最高的礼节是21响礼炮.然而在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却由54门礼炮齐鸣了28响.联想一下,28具有深刻的含义,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查看


  • 中央有关"三农"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试题
  • 中央有关"三农"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试题.txt昨天是作废的支票:明天是尚未兑现的期票:只有今天才是现金,才能随时兑现一切.人总爱欺骗自己,因为那比欺骗别人更容易. 一.<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真题一:我国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