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教案(7)

三顾茅庐

教学目标:1、能分辨课文的详略,并认识到这样详略处理能突出刘备礼贤下士的精神。

2、学会6个生字,理解18个词语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的语句,体会句子表达的诚心诚意尊重人才的思想情感。

4、能给课文分段,说说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能分辨课文的详略,并认识到这样详略处理能突出刘备礼贤下士的精神。

一、揭题:《三顾茅庐》

理解:顾:拜访; 庐:房舍

二、检查生字词语预习情况:

1、正音:怏怏 数(shǚ)九寒天 谒见 草舍 ....

2、理解:

仰慕:敬慕。

大业:伟业,伟大的事业。

大贤:非常有才能且品德高尚的人。

怏怏: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怏怏不乐,怏怏而回。

谒见:晋见,见地位或辈分高的人。

辅佐:辅助,协助;指大臣协助君主办理国事。

三、导入课文学习

1、读题:《三顾茅庐》

2、质疑:谁三顾茅庐?为什么要三顾茅庐?

3、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上述问题。

4、交流,教师提示课文背景:

1)“三顾茅庐”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即《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作者罗贯中。

2)故事主要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军阀割据、群雄纷争,战乱不休,政治局势动荡。

3)刘备当时是个皇叔,而诸葛亮这时还只是个书生。他们的地位悬殊很大。刘备三顾茅庐,一为对诸葛亮才干的仰慕(理解“仰慕”);二为自己的雄心壮志: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理解“大业”)。 ——“三顾茅庐”可见刘备求贤心之诚。

四、重点学习课文第三段:

1、课文写刘备三顾茅庐,写得最详细的是哪一次?

2、默读第三次,用 ̄ ̄ ̄ ̄划出三顾茅庐时,刘备诚心相请的句子,读一读,加以体会。

3、读一读,划一划:

1)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

2)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

3)刘备赶紧下拜„„ ....

4、交流:

读读上面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特别是从加点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朗读。

小结:通过直接描写(正面描写)刘备这个人物来表现心诚。

5、除了直接描写之外,课文对哪个人物也花费了不少笔墨?

找出描写张飞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1)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

2)张飞气极了,对关羽说:“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 体会张飞形象与刘备形象所形成的对比,反衬刘备心诚。

五、自学课文一二两段:

1、通过抓重点词句的方法,自由品读,领会刘备求贤若渴的心情。

2、交流,教师点拨:

“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这天气描写对于表现刘备的诚心起什么作用?

六、比较三顾茅庐,领会详略处理的妙处。

1、回顾三次拜访,有什么异同?

2、为什么要说略不同?三次都写得很详细,行吗?为什么?

3、为什么选择第三次详写?

三顾茅庐

教学目标:1、能分辨课文的详略,并认识到这样详略处理能突出刘备礼贤下士的精神。

2、学会6个生字,理解18个词语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的语句,体会句子表达的诚心诚意尊重人才的思想情感。

4、能给课文分段,说说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能分辨课文的详略,并认识到这样详略处理能突出刘备礼贤下士的精神。

一、揭题:《三顾茅庐》

理解:顾:拜访; 庐:房舍

二、检查生字词语预习情况:

1、正音:怏怏 数(shǚ)九寒天 谒见 草舍 ....

2、理解:

仰慕:敬慕。

大业:伟业,伟大的事业。

大贤:非常有才能且品德高尚的人。

怏怏: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怏怏不乐,怏怏而回。

谒见:晋见,见地位或辈分高的人。

辅佐:辅助,协助;指大臣协助君主办理国事。

三、导入课文学习

1、读题:《三顾茅庐》

2、质疑:谁三顾茅庐?为什么要三顾茅庐?

3、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上述问题。

4、交流,教师提示课文背景:

1)“三顾茅庐”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即《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作者罗贯中。

2)故事主要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军阀割据、群雄纷争,战乱不休,政治局势动荡。

3)刘备当时是个皇叔,而诸葛亮这时还只是个书生。他们的地位悬殊很大。刘备三顾茅庐,一为对诸葛亮才干的仰慕(理解“仰慕”);二为自己的雄心壮志: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理解“大业”)。 ——“三顾茅庐”可见刘备求贤心之诚。

四、重点学习课文第三段:

1、课文写刘备三顾茅庐,写得最详细的是哪一次?

2、默读第三次,用 ̄ ̄ ̄ ̄划出三顾茅庐时,刘备诚心相请的句子,读一读,加以体会。

3、读一读,划一划:

1)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

2)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

3)刘备赶紧下拜„„ ....

4、交流:

读读上面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特别是从加点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朗读。

小结:通过直接描写(正面描写)刘备这个人物来表现心诚。

5、除了直接描写之外,课文对哪个人物也花费了不少笔墨?

找出描写张飞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1)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

2)张飞气极了,对关羽说:“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 体会张飞形象与刘备形象所形成的对比,反衬刘备心诚。

五、自学课文一二两段:

1、通过抓重点词句的方法,自由品读,领会刘备求贤若渴的心情。

2、交流,教师点拨:

“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这天气描写对于表现刘备的诚心起什么作用?

六、比较三顾茅庐,领会详略处理的妙处。

1、回顾三次拜访,有什么异同?

2、为什么要说略不同?三次都写得很详细,行吗?为什么?

3、为什么选择第三次详写?


相关文章

  • [三顾茅庐]教案 1
  • <三顾茅庐>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查看


  • 8.三顾茅庐教案
  • 三亚市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电子备课教案 主备人 课题:第一单元 马素华 复备人 复备时间 8.三顾茅庐 备 课 内 容 个人修改意见 导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 9 个生字,理解 ...查看


  • [三顾茅庐]教案(5)
  •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斥责""谒见""恭恭敬敬"等词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读刘备三顾茅庐时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语句,体会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 ...查看


  • 2013年上学期初中语文教案上交时间安排表
  • 2013年春季初中语文教案上交时间.篇目安排 周次 七下 八下 九下 上交时间 1 -- -- -- 开学第一周 2 第一单元 1 长江 第一单元 1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 1 范进中举 2 孔乙己 比较·探究 我的叔叔于勒乞丐 3月6 3 ...查看


  • [三顾茅庐]教案
  •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国演义>中一个经典故事,下面请同学们拿出默写本,老师要来检查一下大家上一课的学习情况. 1.请写出故事的名字.(<三顾茅庐>) 2.请写出故事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刘备 诸葛亮 ...查看


  • 隆中对教案22
  • 隆中对教案 一.教学目标 掌握文言实词. 把握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理解隆中对策的影响 学习古人说理叙事的方式. 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二.教学重点 掌握文言实词. 把握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 理解隆中对策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理 ...查看


  • 面试教案材料之初中语文
  • 面试教案材料之初中语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选场>的矛盾冲突. 2.学习剧作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二)过程与方法 1.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剧本,尝试进行舞台表演. 2.采用自主.合作. ...查看


  •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探析教案
  • 2011--2012学年研究性学习指导教案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探析 指导教师:王智峰 教学目的:1.理清<三国演义>全书脉络, 2.熟悉其中重点情节, 3.了解主要人物性格 教学重点:1.概括其中的主要情节, 2. ...查看


  • 九年级语文上册24[出师表]教案设计新人教版(新)
  • <出师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表"这种文言文体的一般知识. 2. 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 3. 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二) 能力目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