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范
目 录
一、组织网络建设与管理
二、各级健康教育机构职责范围
(一)省级健康教育机构职责范围
(二)市(州)级健康教育机构业务工作职责范围
(三)县(市、区)级健康教育机构业务工作职责范围
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
(一)经常性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
(二)应急性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
(三)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四)农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五)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六)控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四、传播材料制作与发放
五、培训与指导
六、调查研究
七、考核评价
八、资料收集与档案管理
湖北省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范
健康教育,是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大卫生工作的先导和基础。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基本任务是:动员和协调社会各个部门,借助各种有效传播途径,普及卫生保健知识,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死亡率,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全民族的健康素质。
一、组织网络建设与管理
健康教育工作在各级爱卫会和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由各级爱卫办负责管理和协调。各级健康教育机构负责技术指导和考核评价,各单位负责组织实施。
(一)省、市(州)、县(市、区)应在同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健康教育所。专业人员配备:省级不少于10人,市(州)级不少于4人,县(市、区)级不少于1人;专业人员中应有50%以上的人
员具有中级及以上卫生专业技术职称和大专及以上公共卫生专业学历。专业设备:省级健康教育所应配备交通工具、摄录和非线性编辑系统、计算机平面设计系统、多媒体、数码专业照相机、工作电脑等必需设备;市(州)级健康教育所应配备摄录系统、计算机平面设计系统、多媒体、数码专业照相机、工作电脑等设备;县(市、区)级健康教育所应配备工作电脑、多媒体、数码专业照相机等设备。各地应落实必要的健康教育经费。各级健康教育所应有适应工作需要的办公场所。
(二)乡(镇、街道)、村卫生机构及居委会、驻街单位有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乡(镇)卫生院要保证必要的专业经费,配备电视机、VCD 机、照相机、工作电脑等设备。
(三)县级及其以上医疗卫生单位应设健康教育科(可与保健科、宣传科等相关科室合署办公)。专(兼)职人员配备:200人以上的单位不少于2人;200人以下的单位不少于1人。各医疗卫生单位保证必要的专业经费,配备多媒体、工作电脑、数码照相机,有条件的医院要配备闭路电视和低音广播系统等设备。
(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将健康教育融入预防、保健、计划生育和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治疗和康复之中,形成“六位一体”,全科医生或护士必须参与健康教育日常工作;要保证必要的专业经费,配备电视机、VCD 机、工作电脑等设备。
(五)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应明确1名校医或老师兼管健康教育日常工作;要保证必要的专业经费,配备电视机、VCD 机,有条件的应配备电化教育设备。
(六)大型企业应在疾病控制机构中设健康教育科(可与相关科室合署办公),配备1-2名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负责日常工作;要保证必要的专业经费,配备工作电脑、多媒体、数码照相机等设备。
(七)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应明确1个职能部门负责健康教育工作,在本媒体上设置卫生栏目,开展经常性、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二、各级健康教育机构职责范围
(一)省级健康教育机构职责范围
——协助主管部门制定全省健康教育工作规划、计划及考核标准;
——负责全省健康教育专业骨干人员的业务培训、信息交流、工作经验总结等,每年全省专业培训不少于2次;
—— 组织开展对本省主要控制的急(慢)性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应急事件的健康教育;
——开展科研立项、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及对各种传播活动的监测评估等;
——编发专业培训及知识传播材料;
——参与省主管部门组织和各种涉及健康教育专业的检查评比;
——对市以下健康教育机构及社会行业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业务指导,每年每个市不少于1次;
——承担卫生部、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国际组织及非政府组织的合作项目,负责计划设计、实施和效果评价;
——协调社会有关部门及大众传播媒介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知识宣传活动;
(二)市(州)级健康教育机构业务工作职责范围
—— 落实省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协助主管部门制定本市健康教育工作规划和计划;
—— 组织开展对本地区主要急(慢)性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公共卫生的健康教育;
——开展调查研究、效果评价、科研立项、理论研讨等工作; ——负责下发上级业务部门编发的各种宣传资料,并结合本地实际编制各种培训及宣传资料;
——参加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各项专业培训,并负责对所辖地区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
——对县(区)专业机构工作进行考核和指导,每年每县(区)不少于1次;
——及时向上级业务部门反馈、交流本市工作进度,并接受上级专业考核指导;
——配合中心工作及紧急事件,协调社会有关部门及各种大众传媒广泛开展卫生知识传播活动。
(三)县(市、区)级健康教育机构业务工作职责范围
——贯彻落实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工作计划;
——参加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各项专业培训,并对所辖社区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积极参加和配合各项专业调查研究、信息传播、效果评价、学术探讨等;
——配合主管部门的中心工作,协调社会各部门,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广泛开展宣传活动;
——收集和积累各种专业工作资料,建立业务工作档案。
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
(一)经常性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
1、内容
—— 国家及省有关卫生法规宣传;
—— 各项卫生宣传活动日(周、月) 的宣传教育活动;
—— 利用法定节假日及民俗节日,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活动; —— 围绕主管部门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实施宣传教育; ——针对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
2、方法
——制订活动计划及实施方案;
——开展健康促进,争取政府的支持和广泛的社会合作;
——制作健康教育资料发放;
——利用传媒传播卫生保健信息;
——对健康教育活动进行效果评价和过程评价。
(二)应急性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
——灾害、疾病暴发期:
采用多种形式宣传有关知识,制作必要的宣传资料,及时分发给群众;有针对性地宣传普及救护常识、传染病预防及饮食、饮水、环境卫生知识和消毒、杀虫方法。
——灾害、疫情持续期:
针对当时当地出现的灾情、疫情,将切合实际的有关自救互救、卫生防病知识反复向群众宣传;指导群众做好饮水、饮食、环境卫生,管理好人、畜粪便,控制蚊、蝇孽生和杀灭病媒昆虫。
——灾后恢复期或疫情控制期:
普及环境卫生知识,宣传预防疾病的长期性、全面彻底地治理环境、修建公共卫生设施的重要性,针对可能暴发流行的传染病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等;在灾区倡导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树立健康信念,提高群众抗灾防病的意识和能力。
(三)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内容
——开展社区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
——防止意外伤害及安全性行为的教育;
——开展以合理膳食与营养、饮水饮食卫生、家庭常用消毒知识、家庭急救与护理、居室环境卫生、生殖健康、家庭心理、体育健身等为主要内容的家庭健康教育;
——创建文明卫生社区的宣传教育;
——社会卫生公德及卫生法规的宣传教育;
——积极作好“相约健康进社区”活动。
2、方法
——开展健康促进,开发社区行政管理和各有关部门,争取他们的支持及合作;
——做好社区诊断,在此基础上,制定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做好社区动员,争取社区群众的广泛参与;
——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开展对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等;
——收集和制作社区健康教育资料,充分利用社区组织形式,传播健康信息;
——通过创建健康教育示范小区及示范家庭活动,结合创建文明卫生城市(社区、单位)等活动,推动社区健康教育。
(四)农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内容
——制定“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的规划和年度计划,结合每年的“核心信息”开展农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农村常见病和多发疾病防治的宣传教育;
——农业劳动中特有的职业危害(如:高温、农药中毒、虫及鼠害)等知识的宣传与教育;
——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健康教育(如住宅建设、改水改厕与环境卫生整治等);
——宣传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改变不良习俗;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行为习惯。
2、方法
——开展健康促进,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及合作;
——做好社区诊断,在此基础上,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做好社会动员,争取群众的广泛参与;
——充分利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开展对传染病、腹泻病、性病、艾滋病、血吸虫病、慢性病等疾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等;
——制作健康教育资料,充分利用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传播健康信息;
——通过开展创建“亿万农民健康促进示范社区”活动,推动农村健康教育。
(五)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内容
——医护人员健康教育基本理论与技巧培训;
——向患者宣传医学科普知识,了解患者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及有关疾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提出干预方法与措施,培养个人健康技能等;
——积极参与医院管辖社区的健康教育工作,并提供技术援助及指导;
——利用医院卫生资源的优势,参与社会健康教育活动,结合各种卫生宣传日活动,开展广泛的宣传、咨询活动。
2、方法
——建立医院健康教育领导机构和网络;
——建立医院内部固定宣传阵地,如橱窗、电视、宣传手册和网络等;
——把对住院病人的健康教育纳入到医院的整体护理中,提高病人的健康意识;
——开设健康咨询门诊,举办科普讲座,召开患者座谈会,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卫生知识;
——与大众传媒合作,开展社会健康教育;
——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及健康教育资料。
(六)控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内容
——促进和指导学校、公共场所、社区等开展预防吸烟的健康教育;
——组织开展创建“无烟草广告城市”、“无烟学校”、“无烟单位”的工作和活动;
——利用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开展相关活动。
2、方法:社区和公共场所以社会动员和大众传播为主;学校以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为主。
四、健康教育传播材料制作与发放
(一)内容
——健康教育传播材料要根据目标人群需求,按照本地工作计划,结合当地当年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重大卫生事件,确定传播内容和形式;
——配合主管部门的中心任务及健康教育活动项目的内容制作有关材料;
——根据经常性及应急性工作和各类单项健康教育活动,编写培训教材及其它种类的健康教育传播材料。
(二)方法
按照健康教育材料制作的程序和方法,科学有效的制作传播材料。即:
——收集有关资料和素材,并根据群众和目标人群的需求,确定资料制作的内容和形式;
——拟定初稿和小样,多方征求意见;
——进行预试验,以达到最佳传播效果;
——修改、审定、交付印刷或制作、发放。
(三)要求
——省级健康教育机构应有1-2种定期出版的卫生科普报刊或健康信息简报,并结合重点人群和相关内容,有计划地编写培训教材、传单、折页、宣传画、小册子、录音带、录像片、照片、光碟等资料,每年不少于5种,发行覆盖率占全省人口的1%;
——市级健康教育机构,要根据全省的计划、规划内容及当地卫生中心工作的需要,及时制作传单、小册子、图片、录像带、录像片等宣传品,每年不少于4种;同时,也应及时向基层转发省里编发的宣传资料,宣传品覆盖率不低于全市城乡人口的1-3%;
——县(区)级健康教育机构每年向居民发放卫生宣传资料不少于5种,覆盖率达到辖区人口的2-5%。
五、培训与指导
(一)业务培训
1、内容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健康教育相关学科,如行为医学、心理学、传播学等; ——健康教育的计划制订、实施与评价;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课题设计、项目计划书的书写;
——健康教育的新理论、新信息;
——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和艾滋病、血吸虫病等疾病的防治理论与知识。
2、方法与数量:讲座、短期培训班、以会带训等,每年不少于2期。
(二)业务技术指导
——指导和帮助基层机构,根据中心工作和本地区不同人群的健康教育需求,制订健康教育规划,活动计划,确定健康教育的目标人群及内容,选择最佳的健康教育方法和途径;
——发现典型经验,并以信息通报、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方式及时推广;
——组织和指导基层机构完成健康教育的协作项目和调研课题; ——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基层,对上级单位下达的工作做出客观的考核与评价。县级机构对基层的指导至少每季度1次。市级对县级的指导至少半年1次,省对市级的指导至少每年1次。
六、调查研究
(一)内容
——健康教育基本情况(机构、人员结构、设备、阵地、经费) 的调查;
——各类人群卫生知识水平、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卫生、健康状况和传播渠道、效果的调查研究;
——各类人群对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研究;
——依据工作需要进行基线调查和相关问题研究;
——不同教育方法、传播渠道对人们知识变化、行为改变的效果调查。
(二)方法
按照调查设计的内容和程序,拟订调查提纲和方案,培训调查人员,完成调查任务。
(三)要求
——各级机构每年至少进行1种与健康教育工作直接相关的基线调查,同时注意收集健康教育有关的基础资料和背景材料;
——省级机构制订调查方案,并对市、县级机构在制订计划、处理数据、统计分析和效果评价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
七、考核评价
(一)内容:根据工作规范和年度计划及市、县级考核目标的内容进行考核。
(二)方法
——由业务主管部门按年度工作计划对城乡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综合性业务考核。省对市(州)、市(州)对县(市、区) 、县(市、区)对乡镇考核每年不少于一次;
——考核以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和现场考核、调查等方法;对考核成绩优秀者进行表彰。
八、资料收集与档案管理
——基本资料:本地区的总人口数和年龄组人口数;社会的经济、文化教育水平及风俗习惯;疾病谱资料、死因谱资料;人群的卫生知识水平及行为危险因素;卫生服务资料、机构、网络设备等;
——健康教育规划,年度工作计划、总结;
——调查研究、科研设计、效果评价的原始资料、总结、报告、论著;
——自行编制和外地交流的各种文字、声像、摄影宣传资料; ——基层社区健康教育达标典型单位的活动计划、总结、工作简报;
——健康教育橱窗版面档案资料;
——各种健康教育宣传日活动的计划、影视照片和工作小结; ——卫生影视片、广播、报刊的播映、刊发记录;
——各种专业工作会议、培训、交流的业务资料;
——各种与健康教育有关的项目计划、实施及评价资料; ——重点人群健康教育情况资料。各类资料齐全,及时装订、编目、归挡,查阅方便,达到规范化要求。
附:湖北省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考核评价表(市、州级)(试行)
湖北省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范
目 录
一、组织网络建设与管理
二、各级健康教育机构职责范围
(一)省级健康教育机构职责范围
(二)市(州)级健康教育机构业务工作职责范围
(三)县(市、区)级健康教育机构业务工作职责范围
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
(一)经常性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
(二)应急性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
(三)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四)农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五)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六)控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四、传播材料制作与发放
五、培训与指导
六、调查研究
七、考核评价
八、资料收集与档案管理
湖北省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范
健康教育,是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大卫生工作的先导和基础。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基本任务是:动员和协调社会各个部门,借助各种有效传播途径,普及卫生保健知识,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死亡率,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全民族的健康素质。
一、组织网络建设与管理
健康教育工作在各级爱卫会和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由各级爱卫办负责管理和协调。各级健康教育机构负责技术指导和考核评价,各单位负责组织实施。
(一)省、市(州)、县(市、区)应在同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健康教育所。专业人员配备:省级不少于10人,市(州)级不少于4人,县(市、区)级不少于1人;专业人员中应有50%以上的人
员具有中级及以上卫生专业技术职称和大专及以上公共卫生专业学历。专业设备:省级健康教育所应配备交通工具、摄录和非线性编辑系统、计算机平面设计系统、多媒体、数码专业照相机、工作电脑等必需设备;市(州)级健康教育所应配备摄录系统、计算机平面设计系统、多媒体、数码专业照相机、工作电脑等设备;县(市、区)级健康教育所应配备工作电脑、多媒体、数码专业照相机等设备。各地应落实必要的健康教育经费。各级健康教育所应有适应工作需要的办公场所。
(二)乡(镇、街道)、村卫生机构及居委会、驻街单位有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乡(镇)卫生院要保证必要的专业经费,配备电视机、VCD 机、照相机、工作电脑等设备。
(三)县级及其以上医疗卫生单位应设健康教育科(可与保健科、宣传科等相关科室合署办公)。专(兼)职人员配备:200人以上的单位不少于2人;200人以下的单位不少于1人。各医疗卫生单位保证必要的专业经费,配备多媒体、工作电脑、数码照相机,有条件的医院要配备闭路电视和低音广播系统等设备。
(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将健康教育融入预防、保健、计划生育和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治疗和康复之中,形成“六位一体”,全科医生或护士必须参与健康教育日常工作;要保证必要的专业经费,配备电视机、VCD 机、工作电脑等设备。
(五)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应明确1名校医或老师兼管健康教育日常工作;要保证必要的专业经费,配备电视机、VCD 机,有条件的应配备电化教育设备。
(六)大型企业应在疾病控制机构中设健康教育科(可与相关科室合署办公),配备1-2名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负责日常工作;要保证必要的专业经费,配备工作电脑、多媒体、数码照相机等设备。
(七)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应明确1个职能部门负责健康教育工作,在本媒体上设置卫生栏目,开展经常性、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二、各级健康教育机构职责范围
(一)省级健康教育机构职责范围
——协助主管部门制定全省健康教育工作规划、计划及考核标准;
——负责全省健康教育专业骨干人员的业务培训、信息交流、工作经验总结等,每年全省专业培训不少于2次;
—— 组织开展对本省主要控制的急(慢)性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应急事件的健康教育;
——开展科研立项、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及对各种传播活动的监测评估等;
——编发专业培训及知识传播材料;
——参与省主管部门组织和各种涉及健康教育专业的检查评比;
——对市以下健康教育机构及社会行业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业务指导,每年每个市不少于1次;
——承担卫生部、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国际组织及非政府组织的合作项目,负责计划设计、实施和效果评价;
——协调社会有关部门及大众传播媒介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知识宣传活动;
(二)市(州)级健康教育机构业务工作职责范围
—— 落实省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协助主管部门制定本市健康教育工作规划和计划;
—— 组织开展对本地区主要急(慢)性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公共卫生的健康教育;
——开展调查研究、效果评价、科研立项、理论研讨等工作; ——负责下发上级业务部门编发的各种宣传资料,并结合本地实际编制各种培训及宣传资料;
——参加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各项专业培训,并负责对所辖地区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
——对县(区)专业机构工作进行考核和指导,每年每县(区)不少于1次;
——及时向上级业务部门反馈、交流本市工作进度,并接受上级专业考核指导;
——配合中心工作及紧急事件,协调社会有关部门及各种大众传媒广泛开展卫生知识传播活动。
(三)县(市、区)级健康教育机构业务工作职责范围
——贯彻落实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工作计划;
——参加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各项专业培训,并对所辖社区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积极参加和配合各项专业调查研究、信息传播、效果评价、学术探讨等;
——配合主管部门的中心工作,协调社会各部门,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广泛开展宣传活动;
——收集和积累各种专业工作资料,建立业务工作档案。
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
(一)经常性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
1、内容
—— 国家及省有关卫生法规宣传;
—— 各项卫生宣传活动日(周、月) 的宣传教育活动;
—— 利用法定节假日及民俗节日,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活动; —— 围绕主管部门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实施宣传教育; ——针对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
2、方法
——制订活动计划及实施方案;
——开展健康促进,争取政府的支持和广泛的社会合作;
——制作健康教育资料发放;
——利用传媒传播卫生保健信息;
——对健康教育活动进行效果评价和过程评价。
(二)应急性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
——灾害、疾病暴发期:
采用多种形式宣传有关知识,制作必要的宣传资料,及时分发给群众;有针对性地宣传普及救护常识、传染病预防及饮食、饮水、环境卫生知识和消毒、杀虫方法。
——灾害、疫情持续期:
针对当时当地出现的灾情、疫情,将切合实际的有关自救互救、卫生防病知识反复向群众宣传;指导群众做好饮水、饮食、环境卫生,管理好人、畜粪便,控制蚊、蝇孽生和杀灭病媒昆虫。
——灾后恢复期或疫情控制期:
普及环境卫生知识,宣传预防疾病的长期性、全面彻底地治理环境、修建公共卫生设施的重要性,针对可能暴发流行的传染病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等;在灾区倡导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树立健康信念,提高群众抗灾防病的意识和能力。
(三)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内容
——开展社区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
——防止意外伤害及安全性行为的教育;
——开展以合理膳食与营养、饮水饮食卫生、家庭常用消毒知识、家庭急救与护理、居室环境卫生、生殖健康、家庭心理、体育健身等为主要内容的家庭健康教育;
——创建文明卫生社区的宣传教育;
——社会卫生公德及卫生法规的宣传教育;
——积极作好“相约健康进社区”活动。
2、方法
——开展健康促进,开发社区行政管理和各有关部门,争取他们的支持及合作;
——做好社区诊断,在此基础上,制定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做好社区动员,争取社区群众的广泛参与;
——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开展对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等;
——收集和制作社区健康教育资料,充分利用社区组织形式,传播健康信息;
——通过创建健康教育示范小区及示范家庭活动,结合创建文明卫生城市(社区、单位)等活动,推动社区健康教育。
(四)农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内容
——制定“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的规划和年度计划,结合每年的“核心信息”开展农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农村常见病和多发疾病防治的宣传教育;
——农业劳动中特有的职业危害(如:高温、农药中毒、虫及鼠害)等知识的宣传与教育;
——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健康教育(如住宅建设、改水改厕与环境卫生整治等);
——宣传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改变不良习俗;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行为习惯。
2、方法
——开展健康促进,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及合作;
——做好社区诊断,在此基础上,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做好社会动员,争取群众的广泛参与;
——充分利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开展对传染病、腹泻病、性病、艾滋病、血吸虫病、慢性病等疾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等;
——制作健康教育资料,充分利用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传播健康信息;
——通过开展创建“亿万农民健康促进示范社区”活动,推动农村健康教育。
(五)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内容
——医护人员健康教育基本理论与技巧培训;
——向患者宣传医学科普知识,了解患者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及有关疾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提出干预方法与措施,培养个人健康技能等;
——积极参与医院管辖社区的健康教育工作,并提供技术援助及指导;
——利用医院卫生资源的优势,参与社会健康教育活动,结合各种卫生宣传日活动,开展广泛的宣传、咨询活动。
2、方法
——建立医院健康教育领导机构和网络;
——建立医院内部固定宣传阵地,如橱窗、电视、宣传手册和网络等;
——把对住院病人的健康教育纳入到医院的整体护理中,提高病人的健康意识;
——开设健康咨询门诊,举办科普讲座,召开患者座谈会,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卫生知识;
——与大众传媒合作,开展社会健康教育;
——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及健康教育资料。
(六)控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内容
——促进和指导学校、公共场所、社区等开展预防吸烟的健康教育;
——组织开展创建“无烟草广告城市”、“无烟学校”、“无烟单位”的工作和活动;
——利用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开展相关活动。
2、方法:社区和公共场所以社会动员和大众传播为主;学校以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为主。
四、健康教育传播材料制作与发放
(一)内容
——健康教育传播材料要根据目标人群需求,按照本地工作计划,结合当地当年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重大卫生事件,确定传播内容和形式;
——配合主管部门的中心任务及健康教育活动项目的内容制作有关材料;
——根据经常性及应急性工作和各类单项健康教育活动,编写培训教材及其它种类的健康教育传播材料。
(二)方法
按照健康教育材料制作的程序和方法,科学有效的制作传播材料。即:
——收集有关资料和素材,并根据群众和目标人群的需求,确定资料制作的内容和形式;
——拟定初稿和小样,多方征求意见;
——进行预试验,以达到最佳传播效果;
——修改、审定、交付印刷或制作、发放。
(三)要求
——省级健康教育机构应有1-2种定期出版的卫生科普报刊或健康信息简报,并结合重点人群和相关内容,有计划地编写培训教材、传单、折页、宣传画、小册子、录音带、录像片、照片、光碟等资料,每年不少于5种,发行覆盖率占全省人口的1%;
——市级健康教育机构,要根据全省的计划、规划内容及当地卫生中心工作的需要,及时制作传单、小册子、图片、录像带、录像片等宣传品,每年不少于4种;同时,也应及时向基层转发省里编发的宣传资料,宣传品覆盖率不低于全市城乡人口的1-3%;
——县(区)级健康教育机构每年向居民发放卫生宣传资料不少于5种,覆盖率达到辖区人口的2-5%。
五、培训与指导
(一)业务培训
1、内容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健康教育相关学科,如行为医学、心理学、传播学等; ——健康教育的计划制订、实施与评价;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课题设计、项目计划书的书写;
——健康教育的新理论、新信息;
——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和艾滋病、血吸虫病等疾病的防治理论与知识。
2、方法与数量:讲座、短期培训班、以会带训等,每年不少于2期。
(二)业务技术指导
——指导和帮助基层机构,根据中心工作和本地区不同人群的健康教育需求,制订健康教育规划,活动计划,确定健康教育的目标人群及内容,选择最佳的健康教育方法和途径;
——发现典型经验,并以信息通报、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方式及时推广;
——组织和指导基层机构完成健康教育的协作项目和调研课题; ——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基层,对上级单位下达的工作做出客观的考核与评价。县级机构对基层的指导至少每季度1次。市级对县级的指导至少半年1次,省对市级的指导至少每年1次。
六、调查研究
(一)内容
——健康教育基本情况(机构、人员结构、设备、阵地、经费) 的调查;
——各类人群卫生知识水平、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卫生、健康状况和传播渠道、效果的调查研究;
——各类人群对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研究;
——依据工作需要进行基线调查和相关问题研究;
——不同教育方法、传播渠道对人们知识变化、行为改变的效果调查。
(二)方法
按照调查设计的内容和程序,拟订调查提纲和方案,培训调查人员,完成调查任务。
(三)要求
——各级机构每年至少进行1种与健康教育工作直接相关的基线调查,同时注意收集健康教育有关的基础资料和背景材料;
——省级机构制订调查方案,并对市、县级机构在制订计划、处理数据、统计分析和效果评价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
七、考核评价
(一)内容:根据工作规范和年度计划及市、县级考核目标的内容进行考核。
(二)方法
——由业务主管部门按年度工作计划对城乡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综合性业务考核。省对市(州)、市(州)对县(市、区) 、县(市、区)对乡镇考核每年不少于一次;
——考核以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和现场考核、调查等方法;对考核成绩优秀者进行表彰。
八、资料收集与档案管理
——基本资料:本地区的总人口数和年龄组人口数;社会的经济、文化教育水平及风俗习惯;疾病谱资料、死因谱资料;人群的卫生知识水平及行为危险因素;卫生服务资料、机构、网络设备等;
——健康教育规划,年度工作计划、总结;
——调查研究、科研设计、效果评价的原始资料、总结、报告、论著;
——自行编制和外地交流的各种文字、声像、摄影宣传资料; ——基层社区健康教育达标典型单位的活动计划、总结、工作简报;
——健康教育橱窗版面档案资料;
——各种健康教育宣传日活动的计划、影视照片和工作小结; ——卫生影视片、广播、报刊的播映、刊发记录;
——各种专业工作会议、培训、交流的业务资料;
——各种与健康教育有关的项目计划、实施及评价资料; ——重点人群健康教育情况资料。各类资料齐全,及时装订、编目、归挡,查阅方便,达到规范化要求。
附:湖北省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考核评价表(市、州级)(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