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信息传播、电磁波及其传播》说课稿
武进区马杭初级中学 马旦宏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这一章的第一节和第二节,与生活息息相关,是基于生活和社会开展的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有具体的教学情境,学生易于进入学习状态并了解和理解教学内容。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有利于此基础上开展本节课的阅读分析活动。
学生的抽象分析能力建模能力不是很高,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波,学生要了解其基本特征,有一定难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形象展示波,并利用演绎等方法使学生了解电磁波及其特性。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预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知道信息传播经历的五次巨大变革; 知道波的基本特征,知道波长、频率与波速的关系;
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了解电磁屏蔽;
通过对资料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体验信息传播的每一次变革,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 通过实验体验电磁波的存在,体验电磁屏蔽;
经历从波的基本特征到得出电磁波特点的过程,体验演绎过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信息与信息传播的变革对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
了解电磁波及其对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的影响;
能用辩证的思想看待事物发展和技术的革新。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分别是:
重点:信息和信息传播的五次巨大变革;了解电磁波及其特性。
难点:信息和信息传播的五次巨大变革;波的基本特征,波长、频率与波速的关系。
解决本节课重点、难点的措施:
基于生活和社会,创设教学情境;
倡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使抽象的物体形象化;
运用电子白板,为学生提供合理学习资源,加强课堂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有四个教学环节,
1、新课引入:
最近天气变化多端,冷暖交替,我们要及时了解天气变化。 学生举例获得天气变化信息的渠道和方法。
2、信息与信息传播
(1)通过对获得天气变化信息的渠道和方法进行分析,了解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语言、符号和图像。
(2)学生阅读信息和信息传播经历的五次巨大变革资料,了解五次变革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3)学生阅读了解信息的传播与存储工具并讨论对信息的传播与存储工具进行分类。
3、电磁波及其传播
(1)波的基本特征
学生观察视频:水波、绳波等横波和弹簧波、声波等纵波,归纳出波的基本特点:波都是在传播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态;
教师讲述与波的特征有关的物理量,并引导学生进行辨析;
学生在组内讨论由速度公式演绎推导出波速公式,了解波速与波长、周期的关系,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
(2)了解电磁波
学生阅读了解:麦克斯韦建立电磁场理论并预言电磁波的存在;赫兹最早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
(3)验证电磁波的存在
教师演示运用电池、导线和收音机等器材验证电磁波的存在; 教师用视频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电磁波存在的例子。
(4)电磁波的特性
学生运用波速计算公式计算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的电磁波波速,并将电磁波波速与光速进行比较,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电磁波波速与光速近似相等,得出光波属于电磁波的结论;
学生举例说明电磁波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
教师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电磁屏蔽;
学生运用电磁屏蔽相关知识解释为何在电梯内手机信号不好。
(5)电磁波谱及电磁波的应用
学生观察电磁波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发现电磁波波长与频率之间的定性关系;
学生观察电磁波谱,结合以前了解过的各种电磁波,举例说明电磁波在生活和生产、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4、课堂小结
学生归纳梳理本节课涉及的知识与方法,谈基于三维目标的收获。
《信息与信息传播、电磁波及其传播》说课稿
武进区马杭初级中学 马旦宏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这一章的第一节和第二节,与生活息息相关,是基于生活和社会开展的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有具体的教学情境,学生易于进入学习状态并了解和理解教学内容。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有利于此基础上开展本节课的阅读分析活动。
学生的抽象分析能力建模能力不是很高,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波,学生要了解其基本特征,有一定难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形象展示波,并利用演绎等方法使学生了解电磁波及其特性。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预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知道信息传播经历的五次巨大变革; 知道波的基本特征,知道波长、频率与波速的关系;
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了解电磁屏蔽;
通过对资料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体验信息传播的每一次变革,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 通过实验体验电磁波的存在,体验电磁屏蔽;
经历从波的基本特征到得出电磁波特点的过程,体验演绎过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信息与信息传播的变革对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
了解电磁波及其对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的影响;
能用辩证的思想看待事物发展和技术的革新。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分别是:
重点:信息和信息传播的五次巨大变革;了解电磁波及其特性。
难点:信息和信息传播的五次巨大变革;波的基本特征,波长、频率与波速的关系。
解决本节课重点、难点的措施:
基于生活和社会,创设教学情境;
倡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使抽象的物体形象化;
运用电子白板,为学生提供合理学习资源,加强课堂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有四个教学环节,
1、新课引入:
最近天气变化多端,冷暖交替,我们要及时了解天气变化。 学生举例获得天气变化信息的渠道和方法。
2、信息与信息传播
(1)通过对获得天气变化信息的渠道和方法进行分析,了解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语言、符号和图像。
(2)学生阅读信息和信息传播经历的五次巨大变革资料,了解五次变革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3)学生阅读了解信息的传播与存储工具并讨论对信息的传播与存储工具进行分类。
3、电磁波及其传播
(1)波的基本特征
学生观察视频:水波、绳波等横波和弹簧波、声波等纵波,归纳出波的基本特点:波都是在传播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态;
教师讲述与波的特征有关的物理量,并引导学生进行辨析;
学生在组内讨论由速度公式演绎推导出波速公式,了解波速与波长、周期的关系,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
(2)了解电磁波
学生阅读了解:麦克斯韦建立电磁场理论并预言电磁波的存在;赫兹最早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
(3)验证电磁波的存在
教师演示运用电池、导线和收音机等器材验证电磁波的存在; 教师用视频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电磁波存在的例子。
(4)电磁波的特性
学生运用波速计算公式计算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的电磁波波速,并将电磁波波速与光速进行比较,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电磁波波速与光速近似相等,得出光波属于电磁波的结论;
学生举例说明电磁波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
教师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电磁屏蔽;
学生运用电磁屏蔽相关知识解释为何在电梯内手机信号不好。
(5)电磁波谱及电磁波的应用
学生观察电磁波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发现电磁波波长与频率之间的定性关系;
学生观察电磁波谱,结合以前了解过的各种电磁波,举例说明电磁波在生活和生产、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4、课堂小结
学生归纳梳理本节课涉及的知识与方法,谈基于三维目标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