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北方高寒地区冰雪道路交通管理应对措施

探析北方高寒地区冰雪道路交通管理

问题的若干思考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公安局党委委员、交警支队长 乔维

【摘要】本文介绍了呼伦贝尔地区的地理位置,道路交通概况和冰雪气候特征;分析了高寒地区的道路交通特点,冰雪路面的行车危害性,以及交通事故对社会经济的危害性,文章最后阐述了应对高寒冰雪道路条件下应采取的交通管理措施。

【关键词】冰雪道路 附着系数 事故预防 管理措施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内蒙古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中、俄、蒙边境贸易的日益繁荣,呼伦贝尔的道路运输事业、公路里程、机动车和客货运输量急剧增长。素有绿色净土和草原明珠之称的呼伦贝尔,迎来了继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之后的又一历史发展机遇。“十一五”期间,呼伦贝尔经济建设进入了蓄势突破的发展阶段,道路交通事业突飞猛进,公路里程逐年增长,机动车快速递增,交通运输业蓬勃发展,为呼伦贝尔在科学发展中崛起、经济建设中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先行的保障和条件。但是,由于发展中交通量增多,事故隐患较为突出,管理难度加大,道路交通的“人、车、路、环境”四者相互矛盾,特别是由于地处北方高纬度严寒地区,长达近7个月的冰雪路面,冬季零下三、四十度的气温、频发的暴风雪天气,导致能见度低,道路大面积积雪,在春暖冰雪融化受温差影响午为水、晚结

冰。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道路运输受到不利影响,给行车安全带来很大隐患,对道路交通事故预防造成巨大压力,群众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何破解因冬季恶劣天气给经济建设、交通运输和人民群众出行安全带来的困扰,这是摆在我们管理者面前不容回避、必须解决的最现实、最紧迫、最首要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呼伦贝尔高寒地区冬季气候特征和道路交通的特点、规律,分析研判冰雪天气对道路交通的不利影响,并结合多年来我们交警部门的做法和经验,积极探索应对冰雪道路交通的管制措施,从而确保交通安全与通畅,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2.呼伦贝尔道路交通概况和冰雪气候特征

2.1呼伦贝尔地形地貌

呼伦贝尔属亚洲中部蒙古高原的组成部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全市土地总面积为25.3万平方公里,西南部与蒙古国交界,西部、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相望。境内大兴安岭呈南北向纵贯,形成三大地形:山岭、低山丘陵、河谷平原。呼伦贝尔大兴安岭山地为林区,海拔700—1700米;岭西为呼伦贝尔大草原,是草原畜牧经济区,海拔500—1000米;东部为低山丘陵与河谷平原地貌,海拔高度为200米—650米,301国道横贯大兴安岭东西,以大兴安岭301国道最高点博克图为分水岭,向西下坡至牙克石为127公里,向东下坡至扎兰屯为126公里,坡陡线长,海拔高度差1500米,一年中7个月的冰雪路面,顺坡而下、逆

坡而爬是事故预防的难点和重点。

2.2呼伦贝尔市道路概况

呼伦贝尔市现辖13个旗市区,其中1区、5市、7旗,全市总人口271.7万人。“十一五”期间,全市公路建设累计投资193.7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54倍,不仅公路里程大幅增加,公路等级、标准也在不断提高。目前,呼伦贝尔以海拉尔区为中心,公路交通主要以301、111国道为主干线,以201、202、203三条省道为辅连接各旗市区形成双环形公路网。东部阿荣旗与黑龙江省交界,南部新左旗与兴安盟交界,西部沿边境线有满洲里、黑山头、阿日哈沙特等8个国家一、二类口岸,是亚欧大陆重要的国际通道。边境线总长1724公里,全市道路总里程19266公里,其中一级公路401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2.1%;二级公路1074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5.6%;三级公路1412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7.4%。截止2010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45万辆,每年以25%左右的速度递增;机动车驾驶人48万人,每年以28%的速度递增。正在施工建设的牙克石至阿荣旗295公里高速公路和满洲里至海拉尔190公里高速公路及海拉尔经新左旗至杜拉尔322公里一级公路,将在一至两年竣工。

2.3呼伦贝尔地区冬季气候特征

呼伦贝尔是我国纬度最高地区之一,寒温带大陆气候特点显著,年平均气温为-5C —2C ,冬季最寒冷时气温可达-40

0000左右,北部极端最低温度可达-55。冬季多表现为寒冷多风,

一年无霜期只有5个月。在温室气体过量排放导致全球气候

变暖、季节性温差振幅加大的大背景下,近年来,呼伦贝尔每年冬季都会出现暴风雪和冰冻灾害,近两年冬季平均普降中到大雪30多场,尤其是“白毛风”天气对牧区和林区交通安全影响尤为严重,导致能见度下降,引起公路积雪,阻碍公路正常通行,给经济社会带来不利影响。

2.4呼伦贝尔市公安交通管理机构设臵

呼伦贝尔市设交警支队1个,全市现有交(巡)警大队15个(其中1个区、5个市和7个旗大队;还包括1个自然保护区大队和1个铁路大队),公路交警中队89个。全市共有交警716名(另有交通协管员522名),交警占全市总人口比例为4.59/万人;交警与机动车辆比例为27.5人/万车。每一名外勤交警平均管辖公路里程为15.56公里。寒冷漫长的冬季和特殊的自然环境,交警上路执勤尤为辛苦,人员少,管辖公路里程长,有时顾了市区管不了公路,顾此失彼。

3. 冰雪期对道路行车的危害分析

当道路遭遇风雪冰冻灾害天气时,将会对道路安全行车造成严重危害。

3.1冰雪期路面状态定义

冰雪期是指在冬季从第一次下雪到最后一次下雪之间

的时期, 地表冰雪根据其密度和含水率的不同, 可分为以下几种状态:

(1)自然积雪。正在降雪或者降雪后不久, 积雪密度较

小,在0.25~0.5g/cm之间,路面附着系数在0.2~0.4之间。

(2)压实积雪。自然积雪被车轮反复碾压, 密度开始增大3

时的积雪状态,密度在0.5~0.6g/cm之间,路面附着系数在0.2~0.25 之间。

(3)融冻冰雪。融冻冰雪指和路面结合力非常强的一种冰膜。该冰膜的密度达到1.0g/cm,路面附着系数在0.1~0.2之间。当车辆在覆有融冻冰雪的路面上行驶时,车轮容易空转;如果转弯半径较小且速度较大,在转弯时则很容易摇摆;刹车时很容易打滑。

(4)融化冰雪。当地表温度在0℃或0℃以上时,降雪接触到地面就开始融化,当降雪量较大时,会出现冰雪水混合物,即为融化冰雪。

3.2降雪对道路交通流的影响

其一, 降雪使能见度降低,影响驾驶人视线; 其二, 路面积雪,道路附着系数小,影响车辆行驶的稳定性。研究表明交通流量会因冬季不同降雪的情况而减少7% —56% ;冬季雪天交通流量的减少率与总降雪量、最小风速以及最大阵风风速平方成正比。恶劣天气时饱和流率降低20%、平均速度降低30%和起动损失时间增加23% 。另外,快速路冰雪路面上的平均车速比非冰雪路

面降低了20%,冰雪路面上的自由流速度要比非冰雪路面小10km/h;冰雪路面车速随着流量的增大而下降的速度要比非冰雪路面快。

3.3道路结冰导致路面摩擦系数下降的机理分析

车辆在冰雪路面上行驶,轮胎滑过冰雪路面,摩擦面温度的升高使滑过的冰雪路面性能产生变化,如雪面被压实、33

冰面被磨光,甚至在摩擦界面处产生水膜。这是由于轮胎的摩擦热把雪或冰的表面熔化而形成了一层薄薄的水膜,附着在路面上,并逐渐覆盖路面的表面纹理,最终形成光滑表面。水膜润滑了摩擦表面,因而冰雪路面上的摩擦系数比其它路面低,附着力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汽车驱动轮很容易打滑或空转,尤其是在上坡、起步、停车时还会出现后溜车的现象。车辆在行驶中如果突然加速或减速,很容易造成侧滑及方向跑偏现象,增加车辆碰撞、刮擦的概率;遇情况紧急制动时,会大大延长制动距离,是一般干燥路面的2—4 倍。在冰雪道路行驶时,驾驶人加大行车间距,一般为干燥路面时的2—3 倍以上。滑溜的路面会严重影响车轮作用力(制动时的制动力、加速时的驱动力以及转向时的侧向力),容易破坏轮胎与路面的附着状态,使轮胎失去抵抗侧向力的能力,影响车辆的制动、转向,操纵性难以保证,从而导致车辆侧滑、甩尾,失去控制而发生事故。

3.4桥梁路面较土基路面更易结冰且难于融化

在初春或初冬季节,由于气温通常在-15C —-5C 之间,在白天阳光照射下,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一般土基路面没有冰冻,而在桥梁路面却仍被冰冻覆盖。其原因是:①桥梁是为钢筋泥土结构物,比热容较小,吸热快,散热也快;②桥梁为一种悬空结构,一般位于风口,空气的快速流动加剧了路面水、大气降水的结冰速度。而在一般土基路面,由于地温的存在,较桥梁更难冻透。因此会出现桥梁比一般土基路面更容易结冰且最难融化的现象。由于桥梁路面与土基00

路面的路面情况的突然变化,特别是夜间,汽车灯光的照射难以及时发现,导致驾驶人不能有效控制车速,遇到结冰路面采取措施不当,极易发生交通事故,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3.5“白毛风”恶劣天气

“白毛风”恶劣天气导致能见度降低和公路积雪,归纳为“三个特点”:①天气变化“瞬息万变”。早晨晴空万里、中午雪花飘扬、下午“白毛风”刮起、夜间可能转变成暴风雪;②昼夜温差“千里之外”。近入初春季节,受冷暖空气影响,白天道路积雪融化,夜间又结成了冰,一些积雪少的路面短期内已融化,但一些积雪多的路面一时难以化干,周而复始形成了间歇性的冰雪路面,使驾驶人很难掌握车速;③道路通行“变化无常”。由于牧区草原开阔、风力大,在受起伏地形影响的一些道路低洼窝风地段,路政养护人员刚疏通清理过的路面,随后又被大风卷起的积雪所覆盖,使道路通行时刻受到严重影响,这是公路清雪疏通道路的最大困惑。

3.6超低温天气对车辆的影响

冬季连续降雪,气温持续下降产生极低温度。首先,机动车润滑油凝固对汽车行驶产生阻力,润滑油管、柴油管、汽油管由于受温差的影响产生油管堵塞,极低气温也会对机动车各种钢铁部件及轮胎橡胶直接产生影响。……

3.7冰雪天气对驾驶人的影响

冰雪天气行车时, 驾驶人心理和生理都将影响行车安全。由于驾驶人面对的情况更加复杂, 车辆行车速度差较大,

车辆制动减速的次数增加; 其次, 寒冷的天气将会使司机动作僵硬, 反应延长, 动视力和静视力也随之下降。冰雪天气下行车, 驾驶人视线受雪花的影响, 降低可视距离; 雪后天晴, 阳光照雪反光强烈, 驾驶人的视力下降。由于长时间的强光线反射刺激, 容易使驾驶人双目疼痛、流泪、视线模糊; 较厚的积雪易覆盖道路, 使其难以判断道路轮廓和方向。

低龄驾驶人、中原和南方驾驶人在冰雪路面驾驶经验不足,加之对路况不熟,在冰雪路面行驶时,由于操作失误和措施不到位,易导致交通事故。如:驾驶人急刹车、急打舵、加减油门、超速行驶造成车辆产生侧滑或车辆离心失控,以及跟车距离过近发生追尾事故。因此,冰雪路面对公路行车安全有诸多影响。近年来,冬春季节外地进入我市驾驶人因操作不当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占有很大比例。

呼伦贝尔每年12月至第二年2月份为全年最寒冷的季节,由于气压低,公路重型货车排出的尾气形成冰雾一时难散,实有迷雾遮路之势,后车卷入冰雾中视距为零。因此,由于对向会车、盲目超车已引发多起对面相撞重大事故的发生。

驾驶人在冰雪道路上超速行驶也是发生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件规定,冰雪道路上行驶时最高行驶速度不得超过每小时30公里。由于呼伦贝尔冬季相对比夏季旅游季节车流小,公路行驶车辆超速行驶严重,由于冰雪路滑,超速行驶,随时都有侧滑失控的危险性。

4. 道路遭遇风雪灾害天气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今年,内蒙古公路基础建设重点为推进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路网改造建设,总规模达6608公里。在重点公路建设的27个项目中,涉及到呼伦贝尔包括绥芬河至满洲里国家高速公路、阿荣旗(黑蒙界)至博克图、博克图至牙克石高速公路、海拉尔至新左旗至兴安盟杜拉尔等一级公路项目。随着呼伦贝尔道路建设的迅速发展,高等级公路网将日趋完善,由于高速公路具备各种优越的通行条件,必将成为呼伦贝尔道路交通运输的主动脉。但是,冬季受寒冷低温气候影响,气压低形成白雾,能见度低,冰雪路面,极易引发多车连环追尾相撞的恶性交通事故,高等级公路全面开通,潜在诸多隐患,如不及时制定落实各种防范措施,加强管理,将会造成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4.1交通事故频发

通过分析风雪天气对道路行车安全产生的危害因素表明,道路一旦遭遇风雪天气极有可能出现交通事故高发,如2009年,301国道兴安岭路段就发生一起因下坡冰雪路滑,驾驶人操作不当而导致的客车滑下公路翻车死亡7人的特大交通事故。仅2010年全年我市因道路积雪结冰,滑下公路车辆达500余辆,事故发生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天气情况。

呼伦贝尔近五年来交通事故发生情况:.0.

4.2交通拥堵

交通拥堵,特别是公路交通拥堵对经济社会造成严重影响。风雪天气所引发的交通堵塞形式有:一是发生交通事故容易造成交通堵塞;二是大雪封路,车辆无法行进造成交通堵塞;三是交管部门在大雪天气为了确保安全,进行交通管制而形成的交通停运。由于交通中断,给社会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例如:受强冷空气影响,今年3月12日夜间,呼伦贝尔地区出现风雪天气,道路结冰,气温下降6—8度。13日,全市普降大雪,部分地区出现暴雪,风力达到6—7级,能见度不足10米,积雪深度达30—50公分,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极大影响,导致38条客运班线和216个班次全部停运,客运候车室人满为患;301国道、201、202、203等主干线出现部分路段交通拥堵,交通运输受到严重影响,同时发生了车辆和群众被风雪围困的情况。后经当地交警部门迅速组织人力、车辆全力营救,公路部门破雪开道,使受困群众全部脱险。

另外,由于呼伦贝尔风雪灾害天气多集中在元旦春节前后,而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年春节前后正值全市跨省客运、货运交通的高峰期,这种独一无二的,被称为“春运”的超大规模的人流和物流过程,本来就使现有的道路交通运输条件和客货周转量以及社会各项管理处于极限状态,如果再遭遇大雪天气甚至是暴风雪灾害,公路封闭,交通运输动脉被阻断,势必会引起更大的人流、物流的停滞,将严重影响群众出行和物资运输。

5. 应对风雪道路交通管理措施

针对风雪天气对道路行车与经济社会带来的危害,如何充分发挥公安交管部门研究探索抗风雪、保安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高寒地区风雪天气带来的交通影响,成为公安交管部门的重要课题,笔者在总结呼伦贝尔近年来公安交管、公路管理、安监农机、交通运管、医疗救急、气象教育等部门联手应对冬季冰雪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归纳了以下预防应对措施。

5.1 工程对策

主要是通过化学、物理方法或智能融冰技术除冰、融雪, 加快路面冰雪的融化, 提高路面的摩擦系数。智能融冰技术指通过在路面下埋设传感器收集路表冰、雪、水膜厚度及冰凝固温度, 这些数据连接到路边的远程处理单元, 通过光纤等传输方式将数据传至道路天气信息系统中, 系统将自

动对路表状态进行判断。当冰雪厚度达到系统设臵的阈值时, 除冰系统将自动启动, 自动向路面喷洒除冰剂。

5.2 交通管理措施

5.2.1部门联动,提前预防

(1)首先应做到提前预报天气情况,气象部门要根据呼伦贝尔冬季普降大雪的气象历史规律,科学分析、观测天气形势过程,超前预报,及时通知各有关部门做好应对风雪天气的各项准备。公路管理、交通运管、公安交警要及时掌握风雪天气公路通行状况,做到早准备,早预防,遇有大雪封路,为确保客运车辆的绝对安全,随时通知客运班车停运,部分积雪严重的道路可采取交通管制和封路措施,并向社会

公告。

(2)各相关部门要深入研究,及时掌握气候寒冷,冰雪路滑,易发生事故和交通堵塞的规律和特点,不断总结工作经验,采取相应对策,加强领导,制定预案,相关部门之间通力协作,统一指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一旦发生风雪天气影响交通的紧急情况,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各相关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责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确保公路交通畅通与安全。

(3)公安交警要经常对危险路段和冬季窝风路段进行排查,及时掌握陡坡、弯道、桥涵、窄路、冬季窝风容易造成大面积积雪的危险路段及时提供给公路部门,公路部门在冬季来临前及时储备各种防滑料,建立公路风口挡雪墙。

(4)交警部门要积极做好风雪天气预防交通事故的宣传工作,遇有风雪天气,提前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平台提醒广大群众和从业人员避开风雪天气,合理选择出行时间,注意交通安全。要发挥本地驾驶人安联组的作用,号召全体机动车驾驶人在风雪来临前超前做好应对准备,使安联组成为区域性的防范体系。同时,要充分发挥省际交通服务站的作用,向进入我市的外埠驾驶人发放交通导图,进行冬季行车安全教育,避免因路况不熟发生交通事故。

(5)针对公路大面积积雪,公路路政部门应全力组织人员进行清雪作业。在初春或冬初温差变化大、中午积雪融化、夜晚又结成冰,形成间断的结冰路面,应科学选择使用融雪剂,提前在路肩储沙,关键时组织人员在结冰处铺撒炉灰渣

或撒砂,增加轮胎与路面的摩擦系数。在积雪较大时还应及时破雪开路,路政人员作业时,公安交管部门应在作业车前后安排警力,指挥疏导过往车辆单侧通行,防止发生碰撞事故。在实行道路临时管制时,要分批放行,防止由于放行的车辆过多,堵塞交通造成救援困难。此外,医疗急救部门时刻准备救助被困群众。

5.2.2 抗击风雪,确保畅通。

遇有风雪天气,交通受阻,公安交警首当其冲是抗击风雪、保障群众安全的主力军。因此,遇有大雪封路要提前布臵,周密安排,责任到人,分工明确,措施到位,落实迅速。

(1)公安交警部门接到风雪预警后,各级交警部门应立即启动风雪天气交通管理应急预案,全警动员,组织足够的警力充实一线,采取各种措施疏导交通,必要时可以采取异地用警或多警联动,发挥区域协作的作用,把主要警力调往受灾严重的地域。进一步建立起警务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工作效能,确保风雪灾害群众的交通安全。

(2)交警部门要为冬季行车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提前制作各种冬季行车移动警示标志、太阳能信号灯等交通诱导设施,在风雪天气来临前及时放臵在危险和易发生交通堵塞的路段,起到警示驾驶人风雪天气注意行车安全的作用。

(3)风雪天气交警上路执勤,可采取多样灵活的管理措施,如:利用优先通行法、分段放行法和重车碾压法:①为防止上坡车轮胎打滑,利用指示标志和隔离桩将坡路封闭成单行车道,先放行下坡重车,以此强制多台重车碾压作用路

面,破坏雪层,为上坡车开出一条防滑路辙,通过优先放行为上坡车防滑起到作用。②由于二、三级公路路面狭窄,遇有风雪道路半幅堵塞,应选择分段放行的办法,防止公路拥堵。③当积雪严重伴有堵塞交通时,应先放行货运重车,起到冲撞碾压破雪开道的作用,为其它车辆顺利通过奠定了基础。

(4)风雪路面行车,摩擦系数下降,能见度也将受到影响。因此要从刹车距离、交通标志和对前方车辆等情况的视距综合考虑控制车辆的行驶速度。此外,遇有风雪天气,为了确保安全往往一律采取关闭公路的办法,出于谨慎而造成直接和间接损失。因此,在拟定管理对策时要兼顾经济发展和安全畅通的关系。

5.3对驾驶人的要求

冬季天冷路滑,虽然行车危险性很大,如果驾驶人重视安全,谨慎驾驶,具备较高的安全意识和良好的交通素养,很多交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因此,高寒地区冰雪路面驾驶人自我构筑交通安全防线,十分重要。

(1)冬季来临前应主动检查,发现轮胎花纹磨损应及时更换符合胎速级别的新轮胎或雪地轮胎,行驶中且保持轮胎气压相同,为防止侧滑甩尾,并将前、后轮调整为同步制动。在冰雪路面行驶时要携带防滑链,必要时及时安装使用,起到防滑的作用。

(2)受高寒低温气压影响,冬季行车产生冰雾,危及交通安全,要求大车驾驶人在冬季来临前自觉将车辆左排气管

改为右排气或上排气,避免低温天气产生冰雾,遮挡视线,发生意外事故。

(3)冬季行车气候寒冷,行驶车辆要求风挡暖风装臵完好,避免风挡玻璃结冰,造成视线不清,雪天需佩戴有色防护镜,防止雪天眩目雪盲。

(4)在积雪较深的路面应主动让路,防止会车堵塞公路。通过弯道、陡坡等危险路段应按规定车速行驶,遇有危险路段应判明情况后再通过,不可冒险。

(5)冰雪道路行车容易产生侧滑,防止起步过猛,运行途中避免紧急制动,急加油、收油、急转方向盘,防止产生侧滑、横甩,造成车辆离心,下路翻车。

(6)由于冰雪路面轮胎附着力减少,制动非安全区增大,若跟车过近,当前车制动时,后车很难在短距离内停车而造成追尾。因此,驾驶人应根据地形、路况,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防止追尾相撞。

(7)行驶冰雪路面时应集中精力,随时瞭望前方路面情况,尽量采取有预见性的制动和利用低速挡的阻力作用减速,多用点踩制动和利用手制动功能制动,以免采取紧急制动措施造成轮胎侧滑。

(8)在冰雪路上行车一定要控制车速,特别是转弯或下坡时必须将车速控制在能随时停车为好;需要加速或减速时,油门应缓缓踏下或松开,以防驱动轮因突然加速而打滑

6. 结束语

客观因素决定着北方寒带地区冬季行车危险性大,危及

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我们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研究对策,以确保行车安全为前提,科学分析风雪天气对交通的影响,加强交通基础建设和交通科技管理设备,落实预防交通事故各项措施,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正确处理好冰雪道路人、车、路、环境之间的矛盾。运用科学的目光审视交通安全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树立“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发展经济,平安和谐”的理念,为确保道路畅通,一方平安做出努力。

探析北方高寒地区冰雪道路交通管理

问题的若干思考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公安局党委委员、交警支队长 乔维

【摘要】本文介绍了呼伦贝尔地区的地理位置,道路交通概况和冰雪气候特征;分析了高寒地区的道路交通特点,冰雪路面的行车危害性,以及交通事故对社会经济的危害性,文章最后阐述了应对高寒冰雪道路条件下应采取的交通管理措施。

【关键词】冰雪道路 附着系数 事故预防 管理措施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内蒙古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中、俄、蒙边境贸易的日益繁荣,呼伦贝尔的道路运输事业、公路里程、机动车和客货运输量急剧增长。素有绿色净土和草原明珠之称的呼伦贝尔,迎来了继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之后的又一历史发展机遇。“十一五”期间,呼伦贝尔经济建设进入了蓄势突破的发展阶段,道路交通事业突飞猛进,公路里程逐年增长,机动车快速递增,交通运输业蓬勃发展,为呼伦贝尔在科学发展中崛起、经济建设中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先行的保障和条件。但是,由于发展中交通量增多,事故隐患较为突出,管理难度加大,道路交通的“人、车、路、环境”四者相互矛盾,特别是由于地处北方高纬度严寒地区,长达近7个月的冰雪路面,冬季零下三、四十度的气温、频发的暴风雪天气,导致能见度低,道路大面积积雪,在春暖冰雪融化受温差影响午为水、晚结

冰。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道路运输受到不利影响,给行车安全带来很大隐患,对道路交通事故预防造成巨大压力,群众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何破解因冬季恶劣天气给经济建设、交通运输和人民群众出行安全带来的困扰,这是摆在我们管理者面前不容回避、必须解决的最现实、最紧迫、最首要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呼伦贝尔高寒地区冬季气候特征和道路交通的特点、规律,分析研判冰雪天气对道路交通的不利影响,并结合多年来我们交警部门的做法和经验,积极探索应对冰雪道路交通的管制措施,从而确保交通安全与通畅,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2.呼伦贝尔道路交通概况和冰雪气候特征

2.1呼伦贝尔地形地貌

呼伦贝尔属亚洲中部蒙古高原的组成部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全市土地总面积为25.3万平方公里,西南部与蒙古国交界,西部、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相望。境内大兴安岭呈南北向纵贯,形成三大地形:山岭、低山丘陵、河谷平原。呼伦贝尔大兴安岭山地为林区,海拔700—1700米;岭西为呼伦贝尔大草原,是草原畜牧经济区,海拔500—1000米;东部为低山丘陵与河谷平原地貌,海拔高度为200米—650米,301国道横贯大兴安岭东西,以大兴安岭301国道最高点博克图为分水岭,向西下坡至牙克石为127公里,向东下坡至扎兰屯为126公里,坡陡线长,海拔高度差1500米,一年中7个月的冰雪路面,顺坡而下、逆

坡而爬是事故预防的难点和重点。

2.2呼伦贝尔市道路概况

呼伦贝尔市现辖13个旗市区,其中1区、5市、7旗,全市总人口271.7万人。“十一五”期间,全市公路建设累计投资193.7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54倍,不仅公路里程大幅增加,公路等级、标准也在不断提高。目前,呼伦贝尔以海拉尔区为中心,公路交通主要以301、111国道为主干线,以201、202、203三条省道为辅连接各旗市区形成双环形公路网。东部阿荣旗与黑龙江省交界,南部新左旗与兴安盟交界,西部沿边境线有满洲里、黑山头、阿日哈沙特等8个国家一、二类口岸,是亚欧大陆重要的国际通道。边境线总长1724公里,全市道路总里程19266公里,其中一级公路401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2.1%;二级公路1074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5.6%;三级公路1412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7.4%。截止2010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45万辆,每年以25%左右的速度递增;机动车驾驶人48万人,每年以28%的速度递增。正在施工建设的牙克石至阿荣旗295公里高速公路和满洲里至海拉尔190公里高速公路及海拉尔经新左旗至杜拉尔322公里一级公路,将在一至两年竣工。

2.3呼伦贝尔地区冬季气候特征

呼伦贝尔是我国纬度最高地区之一,寒温带大陆气候特点显著,年平均气温为-5C —2C ,冬季最寒冷时气温可达-40

0000左右,北部极端最低温度可达-55。冬季多表现为寒冷多风,

一年无霜期只有5个月。在温室气体过量排放导致全球气候

变暖、季节性温差振幅加大的大背景下,近年来,呼伦贝尔每年冬季都会出现暴风雪和冰冻灾害,近两年冬季平均普降中到大雪30多场,尤其是“白毛风”天气对牧区和林区交通安全影响尤为严重,导致能见度下降,引起公路积雪,阻碍公路正常通行,给经济社会带来不利影响。

2.4呼伦贝尔市公安交通管理机构设臵

呼伦贝尔市设交警支队1个,全市现有交(巡)警大队15个(其中1个区、5个市和7个旗大队;还包括1个自然保护区大队和1个铁路大队),公路交警中队89个。全市共有交警716名(另有交通协管员522名),交警占全市总人口比例为4.59/万人;交警与机动车辆比例为27.5人/万车。每一名外勤交警平均管辖公路里程为15.56公里。寒冷漫长的冬季和特殊的自然环境,交警上路执勤尤为辛苦,人员少,管辖公路里程长,有时顾了市区管不了公路,顾此失彼。

3. 冰雪期对道路行车的危害分析

当道路遭遇风雪冰冻灾害天气时,将会对道路安全行车造成严重危害。

3.1冰雪期路面状态定义

冰雪期是指在冬季从第一次下雪到最后一次下雪之间

的时期, 地表冰雪根据其密度和含水率的不同, 可分为以下几种状态:

(1)自然积雪。正在降雪或者降雪后不久, 积雪密度较

小,在0.25~0.5g/cm之间,路面附着系数在0.2~0.4之间。

(2)压实积雪。自然积雪被车轮反复碾压, 密度开始增大3

时的积雪状态,密度在0.5~0.6g/cm之间,路面附着系数在0.2~0.25 之间。

(3)融冻冰雪。融冻冰雪指和路面结合力非常强的一种冰膜。该冰膜的密度达到1.0g/cm,路面附着系数在0.1~0.2之间。当车辆在覆有融冻冰雪的路面上行驶时,车轮容易空转;如果转弯半径较小且速度较大,在转弯时则很容易摇摆;刹车时很容易打滑。

(4)融化冰雪。当地表温度在0℃或0℃以上时,降雪接触到地面就开始融化,当降雪量较大时,会出现冰雪水混合物,即为融化冰雪。

3.2降雪对道路交通流的影响

其一, 降雪使能见度降低,影响驾驶人视线; 其二, 路面积雪,道路附着系数小,影响车辆行驶的稳定性。研究表明交通流量会因冬季不同降雪的情况而减少7% —56% ;冬季雪天交通流量的减少率与总降雪量、最小风速以及最大阵风风速平方成正比。恶劣天气时饱和流率降低20%、平均速度降低30%和起动损失时间增加23% 。另外,快速路冰雪路面上的平均车速比非冰雪路

面降低了20%,冰雪路面上的自由流速度要比非冰雪路面小10km/h;冰雪路面车速随着流量的增大而下降的速度要比非冰雪路面快。

3.3道路结冰导致路面摩擦系数下降的机理分析

车辆在冰雪路面上行驶,轮胎滑过冰雪路面,摩擦面温度的升高使滑过的冰雪路面性能产生变化,如雪面被压实、33

冰面被磨光,甚至在摩擦界面处产生水膜。这是由于轮胎的摩擦热把雪或冰的表面熔化而形成了一层薄薄的水膜,附着在路面上,并逐渐覆盖路面的表面纹理,最终形成光滑表面。水膜润滑了摩擦表面,因而冰雪路面上的摩擦系数比其它路面低,附着力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汽车驱动轮很容易打滑或空转,尤其是在上坡、起步、停车时还会出现后溜车的现象。车辆在行驶中如果突然加速或减速,很容易造成侧滑及方向跑偏现象,增加车辆碰撞、刮擦的概率;遇情况紧急制动时,会大大延长制动距离,是一般干燥路面的2—4 倍。在冰雪道路行驶时,驾驶人加大行车间距,一般为干燥路面时的2—3 倍以上。滑溜的路面会严重影响车轮作用力(制动时的制动力、加速时的驱动力以及转向时的侧向力),容易破坏轮胎与路面的附着状态,使轮胎失去抵抗侧向力的能力,影响车辆的制动、转向,操纵性难以保证,从而导致车辆侧滑、甩尾,失去控制而发生事故。

3.4桥梁路面较土基路面更易结冰且难于融化

在初春或初冬季节,由于气温通常在-15C —-5C 之间,在白天阳光照射下,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一般土基路面没有冰冻,而在桥梁路面却仍被冰冻覆盖。其原因是:①桥梁是为钢筋泥土结构物,比热容较小,吸热快,散热也快;②桥梁为一种悬空结构,一般位于风口,空气的快速流动加剧了路面水、大气降水的结冰速度。而在一般土基路面,由于地温的存在,较桥梁更难冻透。因此会出现桥梁比一般土基路面更容易结冰且最难融化的现象。由于桥梁路面与土基00

路面的路面情况的突然变化,特别是夜间,汽车灯光的照射难以及时发现,导致驾驶人不能有效控制车速,遇到结冰路面采取措施不当,极易发生交通事故,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3.5“白毛风”恶劣天气

“白毛风”恶劣天气导致能见度降低和公路积雪,归纳为“三个特点”:①天气变化“瞬息万变”。早晨晴空万里、中午雪花飘扬、下午“白毛风”刮起、夜间可能转变成暴风雪;②昼夜温差“千里之外”。近入初春季节,受冷暖空气影响,白天道路积雪融化,夜间又结成了冰,一些积雪少的路面短期内已融化,但一些积雪多的路面一时难以化干,周而复始形成了间歇性的冰雪路面,使驾驶人很难掌握车速;③道路通行“变化无常”。由于牧区草原开阔、风力大,在受起伏地形影响的一些道路低洼窝风地段,路政养护人员刚疏通清理过的路面,随后又被大风卷起的积雪所覆盖,使道路通行时刻受到严重影响,这是公路清雪疏通道路的最大困惑。

3.6超低温天气对车辆的影响

冬季连续降雪,气温持续下降产生极低温度。首先,机动车润滑油凝固对汽车行驶产生阻力,润滑油管、柴油管、汽油管由于受温差的影响产生油管堵塞,极低气温也会对机动车各种钢铁部件及轮胎橡胶直接产生影响。……

3.7冰雪天气对驾驶人的影响

冰雪天气行车时, 驾驶人心理和生理都将影响行车安全。由于驾驶人面对的情况更加复杂, 车辆行车速度差较大,

车辆制动减速的次数增加; 其次, 寒冷的天气将会使司机动作僵硬, 反应延长, 动视力和静视力也随之下降。冰雪天气下行车, 驾驶人视线受雪花的影响, 降低可视距离; 雪后天晴, 阳光照雪反光强烈, 驾驶人的视力下降。由于长时间的强光线反射刺激, 容易使驾驶人双目疼痛、流泪、视线模糊; 较厚的积雪易覆盖道路, 使其难以判断道路轮廓和方向。

低龄驾驶人、中原和南方驾驶人在冰雪路面驾驶经验不足,加之对路况不熟,在冰雪路面行驶时,由于操作失误和措施不到位,易导致交通事故。如:驾驶人急刹车、急打舵、加减油门、超速行驶造成车辆产生侧滑或车辆离心失控,以及跟车距离过近发生追尾事故。因此,冰雪路面对公路行车安全有诸多影响。近年来,冬春季节外地进入我市驾驶人因操作不当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占有很大比例。

呼伦贝尔每年12月至第二年2月份为全年最寒冷的季节,由于气压低,公路重型货车排出的尾气形成冰雾一时难散,实有迷雾遮路之势,后车卷入冰雾中视距为零。因此,由于对向会车、盲目超车已引发多起对面相撞重大事故的发生。

驾驶人在冰雪道路上超速行驶也是发生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件规定,冰雪道路上行驶时最高行驶速度不得超过每小时30公里。由于呼伦贝尔冬季相对比夏季旅游季节车流小,公路行驶车辆超速行驶严重,由于冰雪路滑,超速行驶,随时都有侧滑失控的危险性。

4. 道路遭遇风雪灾害天气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今年,内蒙古公路基础建设重点为推进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路网改造建设,总规模达6608公里。在重点公路建设的27个项目中,涉及到呼伦贝尔包括绥芬河至满洲里国家高速公路、阿荣旗(黑蒙界)至博克图、博克图至牙克石高速公路、海拉尔至新左旗至兴安盟杜拉尔等一级公路项目。随着呼伦贝尔道路建设的迅速发展,高等级公路网将日趋完善,由于高速公路具备各种优越的通行条件,必将成为呼伦贝尔道路交通运输的主动脉。但是,冬季受寒冷低温气候影响,气压低形成白雾,能见度低,冰雪路面,极易引发多车连环追尾相撞的恶性交通事故,高等级公路全面开通,潜在诸多隐患,如不及时制定落实各种防范措施,加强管理,将会造成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4.1交通事故频发

通过分析风雪天气对道路行车安全产生的危害因素表明,道路一旦遭遇风雪天气极有可能出现交通事故高发,如2009年,301国道兴安岭路段就发生一起因下坡冰雪路滑,驾驶人操作不当而导致的客车滑下公路翻车死亡7人的特大交通事故。仅2010年全年我市因道路积雪结冰,滑下公路车辆达500余辆,事故发生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天气情况。

呼伦贝尔近五年来交通事故发生情况:.0.

4.2交通拥堵

交通拥堵,特别是公路交通拥堵对经济社会造成严重影响。风雪天气所引发的交通堵塞形式有:一是发生交通事故容易造成交通堵塞;二是大雪封路,车辆无法行进造成交通堵塞;三是交管部门在大雪天气为了确保安全,进行交通管制而形成的交通停运。由于交通中断,给社会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例如:受强冷空气影响,今年3月12日夜间,呼伦贝尔地区出现风雪天气,道路结冰,气温下降6—8度。13日,全市普降大雪,部分地区出现暴雪,风力达到6—7级,能见度不足10米,积雪深度达30—50公分,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极大影响,导致38条客运班线和216个班次全部停运,客运候车室人满为患;301国道、201、202、203等主干线出现部分路段交通拥堵,交通运输受到严重影响,同时发生了车辆和群众被风雪围困的情况。后经当地交警部门迅速组织人力、车辆全力营救,公路部门破雪开道,使受困群众全部脱险。

另外,由于呼伦贝尔风雪灾害天气多集中在元旦春节前后,而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年春节前后正值全市跨省客运、货运交通的高峰期,这种独一无二的,被称为“春运”的超大规模的人流和物流过程,本来就使现有的道路交通运输条件和客货周转量以及社会各项管理处于极限状态,如果再遭遇大雪天气甚至是暴风雪灾害,公路封闭,交通运输动脉被阻断,势必会引起更大的人流、物流的停滞,将严重影响群众出行和物资运输。

5. 应对风雪道路交通管理措施

针对风雪天气对道路行车与经济社会带来的危害,如何充分发挥公安交管部门研究探索抗风雪、保安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高寒地区风雪天气带来的交通影响,成为公安交管部门的重要课题,笔者在总结呼伦贝尔近年来公安交管、公路管理、安监农机、交通运管、医疗救急、气象教育等部门联手应对冬季冰雪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归纳了以下预防应对措施。

5.1 工程对策

主要是通过化学、物理方法或智能融冰技术除冰、融雪, 加快路面冰雪的融化, 提高路面的摩擦系数。智能融冰技术指通过在路面下埋设传感器收集路表冰、雪、水膜厚度及冰凝固温度, 这些数据连接到路边的远程处理单元, 通过光纤等传输方式将数据传至道路天气信息系统中, 系统将自

动对路表状态进行判断。当冰雪厚度达到系统设臵的阈值时, 除冰系统将自动启动, 自动向路面喷洒除冰剂。

5.2 交通管理措施

5.2.1部门联动,提前预防

(1)首先应做到提前预报天气情况,气象部门要根据呼伦贝尔冬季普降大雪的气象历史规律,科学分析、观测天气形势过程,超前预报,及时通知各有关部门做好应对风雪天气的各项准备。公路管理、交通运管、公安交警要及时掌握风雪天气公路通行状况,做到早准备,早预防,遇有大雪封路,为确保客运车辆的绝对安全,随时通知客运班车停运,部分积雪严重的道路可采取交通管制和封路措施,并向社会

公告。

(2)各相关部门要深入研究,及时掌握气候寒冷,冰雪路滑,易发生事故和交通堵塞的规律和特点,不断总结工作经验,采取相应对策,加强领导,制定预案,相关部门之间通力协作,统一指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一旦发生风雪天气影响交通的紧急情况,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各相关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责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确保公路交通畅通与安全。

(3)公安交警要经常对危险路段和冬季窝风路段进行排查,及时掌握陡坡、弯道、桥涵、窄路、冬季窝风容易造成大面积积雪的危险路段及时提供给公路部门,公路部门在冬季来临前及时储备各种防滑料,建立公路风口挡雪墙。

(4)交警部门要积极做好风雪天气预防交通事故的宣传工作,遇有风雪天气,提前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平台提醒广大群众和从业人员避开风雪天气,合理选择出行时间,注意交通安全。要发挥本地驾驶人安联组的作用,号召全体机动车驾驶人在风雪来临前超前做好应对准备,使安联组成为区域性的防范体系。同时,要充分发挥省际交通服务站的作用,向进入我市的外埠驾驶人发放交通导图,进行冬季行车安全教育,避免因路况不熟发生交通事故。

(5)针对公路大面积积雪,公路路政部门应全力组织人员进行清雪作业。在初春或冬初温差变化大、中午积雪融化、夜晚又结成冰,形成间断的结冰路面,应科学选择使用融雪剂,提前在路肩储沙,关键时组织人员在结冰处铺撒炉灰渣

或撒砂,增加轮胎与路面的摩擦系数。在积雪较大时还应及时破雪开路,路政人员作业时,公安交管部门应在作业车前后安排警力,指挥疏导过往车辆单侧通行,防止发生碰撞事故。在实行道路临时管制时,要分批放行,防止由于放行的车辆过多,堵塞交通造成救援困难。此外,医疗急救部门时刻准备救助被困群众。

5.2.2 抗击风雪,确保畅通。

遇有风雪天气,交通受阻,公安交警首当其冲是抗击风雪、保障群众安全的主力军。因此,遇有大雪封路要提前布臵,周密安排,责任到人,分工明确,措施到位,落实迅速。

(1)公安交警部门接到风雪预警后,各级交警部门应立即启动风雪天气交通管理应急预案,全警动员,组织足够的警力充实一线,采取各种措施疏导交通,必要时可以采取异地用警或多警联动,发挥区域协作的作用,把主要警力调往受灾严重的地域。进一步建立起警务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工作效能,确保风雪灾害群众的交通安全。

(2)交警部门要为冬季行车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提前制作各种冬季行车移动警示标志、太阳能信号灯等交通诱导设施,在风雪天气来临前及时放臵在危险和易发生交通堵塞的路段,起到警示驾驶人风雪天气注意行车安全的作用。

(3)风雪天气交警上路执勤,可采取多样灵活的管理措施,如:利用优先通行法、分段放行法和重车碾压法:①为防止上坡车轮胎打滑,利用指示标志和隔离桩将坡路封闭成单行车道,先放行下坡重车,以此强制多台重车碾压作用路

面,破坏雪层,为上坡车开出一条防滑路辙,通过优先放行为上坡车防滑起到作用。②由于二、三级公路路面狭窄,遇有风雪道路半幅堵塞,应选择分段放行的办法,防止公路拥堵。③当积雪严重伴有堵塞交通时,应先放行货运重车,起到冲撞碾压破雪开道的作用,为其它车辆顺利通过奠定了基础。

(4)风雪路面行车,摩擦系数下降,能见度也将受到影响。因此要从刹车距离、交通标志和对前方车辆等情况的视距综合考虑控制车辆的行驶速度。此外,遇有风雪天气,为了确保安全往往一律采取关闭公路的办法,出于谨慎而造成直接和间接损失。因此,在拟定管理对策时要兼顾经济发展和安全畅通的关系。

5.3对驾驶人的要求

冬季天冷路滑,虽然行车危险性很大,如果驾驶人重视安全,谨慎驾驶,具备较高的安全意识和良好的交通素养,很多交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因此,高寒地区冰雪路面驾驶人自我构筑交通安全防线,十分重要。

(1)冬季来临前应主动检查,发现轮胎花纹磨损应及时更换符合胎速级别的新轮胎或雪地轮胎,行驶中且保持轮胎气压相同,为防止侧滑甩尾,并将前、后轮调整为同步制动。在冰雪路面行驶时要携带防滑链,必要时及时安装使用,起到防滑的作用。

(2)受高寒低温气压影响,冬季行车产生冰雾,危及交通安全,要求大车驾驶人在冬季来临前自觉将车辆左排气管

改为右排气或上排气,避免低温天气产生冰雾,遮挡视线,发生意外事故。

(3)冬季行车气候寒冷,行驶车辆要求风挡暖风装臵完好,避免风挡玻璃结冰,造成视线不清,雪天需佩戴有色防护镜,防止雪天眩目雪盲。

(4)在积雪较深的路面应主动让路,防止会车堵塞公路。通过弯道、陡坡等危险路段应按规定车速行驶,遇有危险路段应判明情况后再通过,不可冒险。

(5)冰雪道路行车容易产生侧滑,防止起步过猛,运行途中避免紧急制动,急加油、收油、急转方向盘,防止产生侧滑、横甩,造成车辆离心,下路翻车。

(6)由于冰雪路面轮胎附着力减少,制动非安全区增大,若跟车过近,当前车制动时,后车很难在短距离内停车而造成追尾。因此,驾驶人应根据地形、路况,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防止追尾相撞。

(7)行驶冰雪路面时应集中精力,随时瞭望前方路面情况,尽量采取有预见性的制动和利用低速挡的阻力作用减速,多用点踩制动和利用手制动功能制动,以免采取紧急制动措施造成轮胎侧滑。

(8)在冰雪路上行车一定要控制车速,特别是转弯或下坡时必须将车速控制在能随时停车为好;需要加速或减速时,油门应缓缓踏下或松开,以防驱动轮因突然加速而打滑

6. 结束语

客观因素决定着北方寒带地区冬季行车危险性大,危及

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我们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研究对策,以确保行车安全为前提,科学分析风雪天气对交通的影响,加强交通基础建设和交通科技管理设备,落实预防交通事故各项措施,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正确处理好冰雪道路人、车、路、环境之间的矛盾。运用科学的目光审视交通安全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树立“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发展经济,平安和谐”的理念,为确保道路畅通,一方平安做出努力。


相关文章

  • 中国的区域差异 2
  • 第五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 .四大区域的划分及界线: ①西北地区 区域 ②青藏地区 ③南方地区 ④北方地区 A:秦岭---淮河线: 界线 B:青藏高原边缘线. C: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兴安岭-长城) 2.秦岭- ...查看


  •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2]
  • 第五章: 1.地理区域有许多不同的类型,有的是自然区域,如珠江三角洲:有的是经济区域,如工业区:有的是行政区域,如西藏自治区.同一个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 2.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查看


  • 中国地理复习四大地理区域及港澳台地区
  • 中国地理复习 四大地理区域及港澳台地区 形成四大区域景观差异的原因: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点不同. 一.北方地区 复习要点:黑土地和黄土地(东北高原.黄土高原):稠密的铁路网:重要的工业区(环渤海工业带辽中南.京津唐):北方人民的生活 ...查看


  • [中国地理]作业及参考答案
  • <中国地理>作业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1. 我国三列东西向山地分别为 天山-阴山-燕山 , 昆仑山-秦岭-大别山 , 南岭 .2. 我国的成煤期主要是古生代的 石炭纪 和 二叠纪 ,中生代的 侏罗纪 .3. 西北干旱区河流绝大部分 ...查看


  • 初二地理下册
  • 本文由litailang2011贡献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八年级下册复习课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第八章 认识跨省区域 美丽的家乡--广州 美丽的家乡--广 ...查看


  • 八年级地理(下)复习提纲 1
  • 八年级地理(下)复习提纲(本资料在人教网上收集整理)秦岭 --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主: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查看


  • 八下地理知识点
  •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1.我国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2.在自 ...查看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填空题
  •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1. 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 境差异很大.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 季风区 ...查看


  • 地理结业复习提纲
  • 1区域划分的原因: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划分,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2区域的类型:自然区域(热带.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区域(工业区等).行政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