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话孝心,两段孝敬父母名言竟出自武则天 慈禧俩女强人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实际掌过权的女皇帝,而慈禧虽为大清太后,实际掌控大清近半个世纪,对于这两位女人的功过是非,争论一直在继续,但具体到感情,她们是父母的女儿、兄妹的姊姊、丈夫的妻子、子女的母亲,人世间基于血缘的亲情她们都曾经历过、拥有过。

俗话说的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或许是因为女孩对待父母的用心比男孩更加细腻,武则天与慈禧,她们都曾一度成为雄视天下的女人,但对待父母的那份孝心与华夏所有孝敬父母的女人一样,足以令后世之人敬仰,鉴于篇幅所限,武则天与慈禧具体如何孝敬父母在此不一一列举,巧合的是,两个女人都曾写过与父母有关的诗,值此母亲节之际,让我们共同品评欣赏,藉此感悟她们对父母敬爱以及对离世父母的追思之情!

武则天的名句:风枝不可静,泣血竟何追

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出身关陇地区的望族,系隋朝宰相杨达之女。她是在武士彟的原配相里氏去世后,由李渊作主、桂阳公主撮合,以近40岁的年龄嫁到武家。武则天是杨氏所生三个女儿中的老二。则天立为皇后,追赠杨氏为太原王妃、魏王妃,杨氏活到92岁。

我们非常熟悉的名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出自《韩诗外传》卷九,武则天用此意写出过著名诗句:“风枝不可静,泣血竟何追。”表达了感伤父母亡故而不及孝养的思想感情。

683年的正月,武则天陪同高宗李治游幸少林寺时,看见其母旧营之所还没有完工,倍感凄凉,便写下了《从驾幸少林寺》一诗。诗序记述,“睹先妃(其母亲)营建之所,倍切茕衿,逾凄远慕,聊题即事,用述悲怀”。

“风枝不可静,泣血竟何为”是整首诗的末句,睹物思人,瞬间唤醒武则天对母亲的追思之情。以武则天的情商与才华,以及对父母尤其是对母亲的深厚感情,让她能够更深切地理会“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所表达的感情意境,我们有理由相信,此时此刻内心极度伤感的武则天是怀着“泣血”之情写下这首诗,是真切的感情流露,而非武则天的附庸风雅。

慈禧的名句: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掌权后的慈禧,对待家人的态度,不同于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雉极力培植娘家人的实力、也不同于武则天对已故父母的不断追封,相对于以上两位女人,慈禧对父母的孝心与感情,在我们常人来看更加接地气!

慈禧的后人叶赫那拉·根正在《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中讲过一件小事,颇能体现这个政治强人柔软的一面。光绪二年(1876年),慈禧母亲过七十大寿,按照常理,慈禧应该是必到的。

但那天正赶上有国外使节到宫里拜会,实在是离不开,于是慈禧就筹备了一些过寿的礼品,并亲笔写了一幅书法,裱好后送去了。

慈禧写了一个大“寿”字,还在“寿”字的下方,用满、汉双语写了四句诗。

诗的内容是: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融入儿女身。

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触动了无数人深藏心底的感受,所以跨越了一百多年的时空,我们仍然觉得它所表达的意蕴恰如其分,仍然能够接受它。

这一年的慈禧四十一岁,自己也养育过孩子,对为人父母之含辛茹苦应该感同身受。她在用诗句向老母亲表达敬意的同时,可能也传递着自己作为一个母亲——一个失去儿子的母亲的心酸。

以现代人的眼光,武则天、慈禧是历史的必然将她们推向女强人的舞台,但立足舞台中的她们为父母付出的那份孝心一如世俗中子子女女,曾经的她们或许凭借手中的权势尽到常人无可企及的物质给予,但这种给予是发乎本心、发乎孝心、发乎羊羔跪乳的天性!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今天是母亲节,祝天下所有母亲快乐!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实际掌过权的女皇帝,而慈禧虽为大清太后,实际掌控大清近半个世纪,对于这两位女人的功过是非,争论一直在继续,但具体到感情,她们是父母的女儿、兄妹的姊姊、丈夫的妻子、子女的母亲,人世间基于血缘的亲情她们都曾经历过、拥有过。

俗话说的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或许是因为女孩对待父母的用心比男孩更加细腻,武则天与慈禧,她们都曾一度成为雄视天下的女人,但对待父母的那份孝心与华夏所有孝敬父母的女人一样,足以令后世之人敬仰,鉴于篇幅所限,武则天与慈禧具体如何孝敬父母在此不一一列举,巧合的是,两个女人都曾写过与父母有关的诗,值此母亲节之际,让我们共同品评欣赏,藉此感悟她们对父母敬爱以及对离世父母的追思之情!

武则天的名句:风枝不可静,泣血竟何追

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出身关陇地区的望族,系隋朝宰相杨达之女。她是在武士彟的原配相里氏去世后,由李渊作主、桂阳公主撮合,以近40岁的年龄嫁到武家。武则天是杨氏所生三个女儿中的老二。则天立为皇后,追赠杨氏为太原王妃、魏王妃,杨氏活到92岁。

我们非常熟悉的名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出自《韩诗外传》卷九,武则天用此意写出过著名诗句:“风枝不可静,泣血竟何追。”表达了感伤父母亡故而不及孝养的思想感情。

683年的正月,武则天陪同高宗李治游幸少林寺时,看见其母旧营之所还没有完工,倍感凄凉,便写下了《从驾幸少林寺》一诗。诗序记述,“睹先妃(其母亲)营建之所,倍切茕衿,逾凄远慕,聊题即事,用述悲怀”。

“风枝不可静,泣血竟何为”是整首诗的末句,睹物思人,瞬间唤醒武则天对母亲的追思之情。以武则天的情商与才华,以及对父母尤其是对母亲的深厚感情,让她能够更深切地理会“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所表达的感情意境,我们有理由相信,此时此刻内心极度伤感的武则天是怀着“泣血”之情写下这首诗,是真切的感情流露,而非武则天的附庸风雅。

慈禧的名句: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掌权后的慈禧,对待家人的态度,不同于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雉极力培植娘家人的实力、也不同于武则天对已故父母的不断追封,相对于以上两位女人,慈禧对父母的孝心与感情,在我们常人来看更加接地气!

慈禧的后人叶赫那拉·根正在《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中讲过一件小事,颇能体现这个政治强人柔软的一面。光绪二年(1876年),慈禧母亲过七十大寿,按照常理,慈禧应该是必到的。

但那天正赶上有国外使节到宫里拜会,实在是离不开,于是慈禧就筹备了一些过寿的礼品,并亲笔写了一幅书法,裱好后送去了。

慈禧写了一个大“寿”字,还在“寿”字的下方,用满、汉双语写了四句诗。

诗的内容是: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融入儿女身。

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触动了无数人深藏心底的感受,所以跨越了一百多年的时空,我们仍然觉得它所表达的意蕴恰如其分,仍然能够接受它。

这一年的慈禧四十一岁,自己也养育过孩子,对为人父母之含辛茹苦应该感同身受。她在用诗句向老母亲表达敬意的同时,可能也传递着自己作为一个母亲——一个失去儿子的母亲的心酸。

以现代人的眼光,武则天、慈禧是历史的必然将她们推向女强人的舞台,但立足舞台中的她们为父母付出的那份孝心一如世俗中子子女女,曾经的她们或许凭借手中的权势尽到常人无可企及的物质给予,但这种给予是发乎本心、发乎孝心、发乎羊羔跪乳的天性!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今天是母亲节,祝天下所有母亲快乐!


相关文章

  • 关于孝心的名言
  • 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注释: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2.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出自(春秋)< ...查看


  • 感恩的名言:有孝心懂得感恩的名言
  • 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注释: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2.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出自(春秋)< ...查看


  • 孝敬父母(4)
  • 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设计--<孝敬父母> 活动目标: 1.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就其心智来说,缺少的太多了,普遍患有"情感冷漠症",认为亲人和父母所做都是应该的,必然的,不懂得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只知道汲取 ...查看


  • 孝敬父母的名言 1
  • 孝敬父母的名言 2012年2月28日读书摘要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 ...查看


  • 拥抱亲情感恩父母
  • "拥抱亲情 感恩父母"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班会目的] 1.通过主题班会,使学生了解亲情,感悟亲情,理解亲情,学会感恩: 2.通过主题班会,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积累,激发学生的亲情意识,由己及人,培养对亲人,对他人,进而对 ...查看


  • 孝敬父母名言
  • 孝敬父母名言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母亲是孩子未来命运的创造者(欧洲) ●摇动摇篮之手,就是支配世界之手(美国) ●没有比巴格达城更美丽,没有比母亲更可信赖(伊拉克) ●人们听到的最美的声音来自母亲 ...查看


  • 重阳节手抄报:孝敬父母名人名言
  • 1.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2.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 ...查看


  • 感恩的名言:孝敬父母的名言
  •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在父 ...查看


  • 从芈月到慈禧:盘点中国历史上的"垂帘听政"
  • 编者按近日,古装剧<芈月传>在全国播出,可谓刷遍了朋友圈的屏.与<甄嬛传>等清宫剧不同,这次故事发生的背景是战国时期.而女主角芈月,即宣太后,是我国正史上第一个临朝听政的女主,"太后"这个称谓,便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