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卫的诗歌《写给父亲》有感
我想,冥冥中肯定有一种缘分牵引着,让诗人们能淋漓尽致的发挥了天才的想象,唱响了他心中独特的情歌。所以,当诗人大卫说出朴素是最大的神圣,朴拙中有大美的时候,一个骨子里流淌着滚烫、纯粹诗句的诗人形象就跃然纸上了。这个时候,诗人是绝对的诗人,诗歌是绝对的诗歌,诗人对诗歌的理解与热爱达到了大爱无痕、返璞归真的高度。
诗人大卫这一句朴拙中有大美对诗歌的理解是相当透彻的,是和书法家追求的秃笔孤锋竟能演绎出一纸刚劲质朴之书风相通相融的,也是和一个人情到深处喜极而泣的绝美是一致的。
我曾独自思考生活为什么有的人过得那么真实,能以自己擅长的一面旗帜鲜明的独立于尘世中。这大抵和一个人真性情的自然流露有关,是天赋,也是底蕴。
在坎坷的人生路上,我刻意性的找到了远离烦躁、喧嚣、归于平静的诗人们乐此不疲的追求和信仰。这让我在一个时期里对诗人们带点固执的率真性情肃然起敬。所以,当我在一个夜里寂静的读到大卫的诗《写给父亲》的时候,禁不住热泪盈眶。我按耐不住热情对大卫说,2011年冬父亲去世时我也一口气写过组诗《父亲去远行》(16首)纪念我的父亲,并在以后补写的《泪葬之书》时写下了半支烟草似水流年,一轮父爱两地相思的对子掩泪深切的缅怀父亲。大卫在北京那一边深有同感的回复我说:我们都要好好的活着。
好一句我们都要好好的活着。当我知道大卫七岁亡父的时候,我可以断定大卫流淌过的眼泪肯定不比我少。七岁的小孩就没有了父爱,像我那位可怜的朋友前年夏天丧夫,儿子才五岁一样。现实太残酷了,我甚至生出这样的想法,没有父亲的孩子做错什么事情都是可以原谅的。今夜,我就这么想做错事,说出一句这样毒的话:亲情是最大的毒药。
亲情是诗人最大的毒药? 很多人以为我是在胡言乱语了。那么朴实无华的亲情,怎么就成了害人不浅的毒药呢? 我想个中根源,还是得从品读大卫这首《写给父亲》的亲情诗逐一展开,说说每个人心目中看似不同实质殊途同归的亲情有多迥异。
一、亲情的根是诗人最大的毒药。
我在给某企业做国学易经文化演讲时讲到,人不但要做圣洁的莲花,更要培养好自己这朵莲花之下的脚底淤泥,看清自己身上的缺点、负能量,原来是一直供给我们身体需要的物质营养基础。但是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忽略了这些脚底淤泥。爱美之心、远丑之心、攀比之心让我们缺少了自我观照的能力,看不到自己身上的缺点。
这点盲目很可怕。一个不能包容自己和不能包容别人缺点的人,永远都难做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
而诗人大卫做到了,他是纯粹之人,经常喝父亲留下的毒药,写出纯粹之诗。 大卫在《写给父亲》的诗里把父亲往死里写:
父亲是个敌人,你绝望得更像
一个敌人
怕我一个人太冷
你把整个夏天留下
把你的女人留下,把绵羊留下
山羊也留下
我们来看看百度是怎样解释毒药这个词的。毒药,就是能通过各种途径使人中毒甚至死
亡的药物。
可以这么理解,人从一出生起,父母老师都教育我们,要远离毒药。而《黄帝内经》在《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却说: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这里的毒药倒成了治病的良药,有点以毒攻毒的味道。
王冰说:药,谓金玉土石草木菜果虫鱼鸟兽之类,皆可以祛邪养正者也。然辟邪安正,惟毒乃能,以其能然,故通谓之毒药。《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更是说道:毒药苦于口利于病,忠言逆于耳利于行。
毒药能治内病,能辟邪安正,诗人大卫的大知大觉是深知自己的内病是源于父爱的,父爱本身就是一种无法割舍的毒药。
正因为缺少父爱,诗人在痛失父爱的回忆中才把父亲写成是一个绝望的敌人。这个敌人很可怕,怕我冷,把夏天、敌人的女人、羊群等整个世界一一都留下,近乎于绝情。其实这个敌人一点都不绝情,最绝情的是这个敌人放开一切,绝情地奔赴了另一个世界。 敌人这种丧父之痛的深刻描写,比毒药何止厉害千倍万倍呢?
我的理解是,一个人的毒药分量可以把自己活活的毒死,而一首诗的语言力量的毒性,是足可把一辈子与诗为伍的阅读者彻底的毒害死。
所以,我理解并知道了诗人的感情之毒了。大卫是在自己丧父后长期缺少父爱的毒药里逃避性的找到了诗歌的营养,并从毒液里提纯出绝美诗句,反复在人生路上吟唱抒情的一位。 你会发现,一首好诗就这样诞生了。它来源于苦难,更来源于一种刻骨铭心的痛苦与缺失。这苦难成就诗人,和毒药加以适度升提变成良药的道理是一样的。可见毒药的残缺,其实是具有祛邪养正通气疗伤功效的。这样想来,就不难理解诗人大卫有多爱他父亲给他留下的毒药了。
这毒药,其实是通过诗歌的形式自然的接了地气找到了祖先根气寻到了源头。这种毒药让大卫的诗歌散发出一种朴拙、凝聚、矛盾、冲击、震撼、缺失之美,纵横出无穷的魅力,是人生一剂非凡的补药。
毒药变补药,这是我们所向往和追求的。驾驭它需要有非凡的功力,诗人大卫游刃有余。
二、云上赋诗是花、是果。
平常,我们看到天上漂浮而过的云彩就会生出倾慕之情羡慕之心,很想也像浮云一样飘逸自由。其实是我们生活得太紧凑太忙太枯燥,很少停下来好好倾听一下属于自己行云流水的声音。
而现实一点都不孤躁,一声叹息,一句诗,一纸书法,一次无声的面对,都能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天籁之约。在这美妙的自我体现自我欣赏之中,再大的苦难都是浮云,都经不住时间的流淌。
如果说人生苦难成毒药,那么又可以这样理解,苦难善于利用的话就能开出花,结出果来。
大卫在他的父爱毒药里没有沉溺,而是让这种爱与痛变成了诗,开出了丰硕的花与果。 不管一滴泪还是整个世界
凡是热的,我都得忍住
诗人大卫的诗在《写给父亲》里淋漓尽致的让人读到了疼痛之热。
痛是很辛苦的,犹如一口一口喝下毒药,是一件艰辛又难于坚持的事情。而为其难却能苦尽甘来,所以诗人很乐意去尝试、挖掘。这和贾平凹说的读书经验火而能热的独到体味是一样的。贾平凹的这一句有火而能热’,很能突出诗人大卫眼中之火的不同凡响,是很有热度的,像我理解的火一样有了深意,能照耀,能取暖。
2014年,是我个人人生的转折年。我从写诗歌到研究国学易经,到用书法来演绎平凡生活,思想境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在参加完张况、雁西兄诗坛四公子举办的文人书画研讨
会时,见到诗人们在醉意中写下了汉书下酒几个字,随即想到有汉书下酒还不够,一定要添加上云上赋诗,才能更好的表达出诗人们的诗书情怀。如今有幸读到《写给父亲》这首好诗时,立时觉得云上赋诗这几个字很适合诗人大卫拥有。你看,大卫这样写他对父亲的感觉: 每一片云,都是花的一次深呼吸。
如果说父亲的爱是毒药,是根,那么抒情到这里,诗人的爱就上升为云为诗了。
我们可以这样品读人生,只看到云的飘逸之美而不见其根系的是一种可惜;只看到事物的优点而不闻其缺点的,也是一种缺失。
而诗人大卫是能看能写之人,他把爱和泪张弛有度的融入到诗歌的泥土根部,让他的爱父情结淋漓尽致的飘荡在云与水、云与诗之间,借太阳之热力,得以升腾,雾化成雨、成云,开出诗歌的花和果来。
这样,诗人通过毒药、云上赋诗,又一次完成了对父亲的隔世的对话,接了地气再接天气,让寂寞的人生在云端开出了绚丽的花朵。
三、大爱无痕是朴拙。
很多人错误的认为,朴拙的境界是很容易做到的。特别是作为普通人的诗人,骨子里天生有种不服输的傲气和偏执,是好事,也是坏事。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清高的人难于相处,是因为他们不是真正的清高,而是自命清高。所以你会发现这些所谓的清高之人,有很多俗气流在里头。说白了,是底蕴不对称。
当诗人大卫说到返璞归真的诗书写时,我就没有生出任何异样的感觉。因为我知道,诗人此刻的心是淳朴的,是纯粹的,是实至名归的。
而正是在这种对父亲的纯粹之书的率性书写之中,谁也不曾想到若干年后儿子会在一首诗中,将纯粹推向另一种更高更远的博大。诗人这样对已故的父亲说:
和你相比,你更需要一个父亲
对,诗人对父亲的细节书写是相当独特的,独特到让读者生出莫名的妒忌。
本来父亲的故亡是件难于释怀的事,丧父之痛痛彻心扉。但作为诗人的儿子很能理解父亲,懂得父亲的无奈和担心。而从另一个层面去理解,诗人是真正读懂了自己以及读懂了父亲,生出了大爱。以父亲比儿子更需要一个父亲的爱来淡化父亲离去之时的担心,这些金子般的诗句就跌荡而出了,染满了整个深情的天空。
说真的,我读大卫的诗作并不多,读他的《写给父亲》这首诗也迟了将近十年。但我知道,我们之间的父亲情结是相通的,是不与时间单位来计量揣度深浅的。我们是那种用不着太多的语言,就能凭对方一个神色聊到一块喝到一起的性情中人。所以,当大卫对已故父亲说出那句和我相比,你更需要一个父亲的时候,我为大卫的阔达与释怀而概叹不已,也深痛不已。
但我的深痛在大卫朴拙的诗书中又是多余的。诗人自身有消解丧父之痛的功能。诗人在《写给父亲》中又说到:
昨夜雨水,有的渗入地下
有的流向远方
这一句自然纯粹之诗用得很精妙,能留能远。诗人以雨水能拒绝能包容的自然流动之势化解了人世间的诸多痛苦与不平,达到了自我释怀的作用。
此时你会发现,爱本身一直就在,不曾增,也不曾减。
人到无求品自高,爱也是,一直在自然中默默的流淌。
当一个书写者积累了无限的生活能量,放开所有的形式、技巧、章法去书写的时候,其实是真正的渐入佳境了。
大爱小爱也一样,朴拙中见到了最自然的心性流淌,故能有爱而暖。
写到此,还是觉得意犹未尽。总结起来,大卫《写给父亲》的诗是隔世之书,是拿捏有
度的绝美抒情,是血脉继续生活继续的传承和无限的延伸。
正如诗人自己说的一切艺术其实是相通的,一切技巧皆是小道,朴拙之美,乃艺之大道也!这更能体现出大卫的诗观到了一个朴实无华的高境。
读大卫的诗歌《写给父亲》有感
我想,冥冥中肯定有一种缘分牵引着,让诗人们能淋漓尽致的发挥了天才的想象,唱响了他心中独特的情歌。所以,当诗人大卫说出朴素是最大的神圣,朴拙中有大美的时候,一个骨子里流淌着滚烫、纯粹诗句的诗人形象就跃然纸上了。这个时候,诗人是绝对的诗人,诗歌是绝对的诗歌,诗人对诗歌的理解与热爱达到了大爱无痕、返璞归真的高度。
诗人大卫这一句朴拙中有大美对诗歌的理解是相当透彻的,是和书法家追求的秃笔孤锋竟能演绎出一纸刚劲质朴之书风相通相融的,也是和一个人情到深处喜极而泣的绝美是一致的。
我曾独自思考生活为什么有的人过得那么真实,能以自己擅长的一面旗帜鲜明的独立于尘世中。这大抵和一个人真性情的自然流露有关,是天赋,也是底蕴。
在坎坷的人生路上,我刻意性的找到了远离烦躁、喧嚣、归于平静的诗人们乐此不疲的追求和信仰。这让我在一个时期里对诗人们带点固执的率真性情肃然起敬。所以,当我在一个夜里寂静的读到大卫的诗《写给父亲》的时候,禁不住热泪盈眶。我按耐不住热情对大卫说,2011年冬父亲去世时我也一口气写过组诗《父亲去远行》(16首)纪念我的父亲,并在以后补写的《泪葬之书》时写下了半支烟草似水流年,一轮父爱两地相思的对子掩泪深切的缅怀父亲。大卫在北京那一边深有同感的回复我说:我们都要好好的活着。
好一句我们都要好好的活着。当我知道大卫七岁亡父的时候,我可以断定大卫流淌过的眼泪肯定不比我少。七岁的小孩就没有了父爱,像我那位可怜的朋友前年夏天丧夫,儿子才五岁一样。现实太残酷了,我甚至生出这样的想法,没有父亲的孩子做错什么事情都是可以原谅的。今夜,我就这么想做错事,说出一句这样毒的话:亲情是最大的毒药。
亲情是诗人最大的毒药? 很多人以为我是在胡言乱语了。那么朴实无华的亲情,怎么就成了害人不浅的毒药呢? 我想个中根源,还是得从品读大卫这首《写给父亲》的亲情诗逐一展开,说说每个人心目中看似不同实质殊途同归的亲情有多迥异。
一、亲情的根是诗人最大的毒药。
我在给某企业做国学易经文化演讲时讲到,人不但要做圣洁的莲花,更要培养好自己这朵莲花之下的脚底淤泥,看清自己身上的缺点、负能量,原来是一直供给我们身体需要的物质营养基础。但是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忽略了这些脚底淤泥。爱美之心、远丑之心、攀比之心让我们缺少了自我观照的能力,看不到自己身上的缺点。
这点盲目很可怕。一个不能包容自己和不能包容别人缺点的人,永远都难做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
而诗人大卫做到了,他是纯粹之人,经常喝父亲留下的毒药,写出纯粹之诗。 大卫在《写给父亲》的诗里把父亲往死里写:
父亲是个敌人,你绝望得更像
一个敌人
怕我一个人太冷
你把整个夏天留下
把你的女人留下,把绵羊留下
山羊也留下
我们来看看百度是怎样解释毒药这个词的。毒药,就是能通过各种途径使人中毒甚至死
亡的药物。
可以这么理解,人从一出生起,父母老师都教育我们,要远离毒药。而《黄帝内经》在《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却说: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这里的毒药倒成了治病的良药,有点以毒攻毒的味道。
王冰说:药,谓金玉土石草木菜果虫鱼鸟兽之类,皆可以祛邪养正者也。然辟邪安正,惟毒乃能,以其能然,故通谓之毒药。《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更是说道:毒药苦于口利于病,忠言逆于耳利于行。
毒药能治内病,能辟邪安正,诗人大卫的大知大觉是深知自己的内病是源于父爱的,父爱本身就是一种无法割舍的毒药。
正因为缺少父爱,诗人在痛失父爱的回忆中才把父亲写成是一个绝望的敌人。这个敌人很可怕,怕我冷,把夏天、敌人的女人、羊群等整个世界一一都留下,近乎于绝情。其实这个敌人一点都不绝情,最绝情的是这个敌人放开一切,绝情地奔赴了另一个世界。 敌人这种丧父之痛的深刻描写,比毒药何止厉害千倍万倍呢?
我的理解是,一个人的毒药分量可以把自己活活的毒死,而一首诗的语言力量的毒性,是足可把一辈子与诗为伍的阅读者彻底的毒害死。
所以,我理解并知道了诗人的感情之毒了。大卫是在自己丧父后长期缺少父爱的毒药里逃避性的找到了诗歌的营养,并从毒液里提纯出绝美诗句,反复在人生路上吟唱抒情的一位。 你会发现,一首好诗就这样诞生了。它来源于苦难,更来源于一种刻骨铭心的痛苦与缺失。这苦难成就诗人,和毒药加以适度升提变成良药的道理是一样的。可见毒药的残缺,其实是具有祛邪养正通气疗伤功效的。这样想来,就不难理解诗人大卫有多爱他父亲给他留下的毒药了。
这毒药,其实是通过诗歌的形式自然的接了地气找到了祖先根气寻到了源头。这种毒药让大卫的诗歌散发出一种朴拙、凝聚、矛盾、冲击、震撼、缺失之美,纵横出无穷的魅力,是人生一剂非凡的补药。
毒药变补药,这是我们所向往和追求的。驾驭它需要有非凡的功力,诗人大卫游刃有余。
二、云上赋诗是花、是果。
平常,我们看到天上漂浮而过的云彩就会生出倾慕之情羡慕之心,很想也像浮云一样飘逸自由。其实是我们生活得太紧凑太忙太枯燥,很少停下来好好倾听一下属于自己行云流水的声音。
而现实一点都不孤躁,一声叹息,一句诗,一纸书法,一次无声的面对,都能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天籁之约。在这美妙的自我体现自我欣赏之中,再大的苦难都是浮云,都经不住时间的流淌。
如果说人生苦难成毒药,那么又可以这样理解,苦难善于利用的话就能开出花,结出果来。
大卫在他的父爱毒药里没有沉溺,而是让这种爱与痛变成了诗,开出了丰硕的花与果。 不管一滴泪还是整个世界
凡是热的,我都得忍住
诗人大卫的诗在《写给父亲》里淋漓尽致的让人读到了疼痛之热。
痛是很辛苦的,犹如一口一口喝下毒药,是一件艰辛又难于坚持的事情。而为其难却能苦尽甘来,所以诗人很乐意去尝试、挖掘。这和贾平凹说的读书经验火而能热的独到体味是一样的。贾平凹的这一句有火而能热’,很能突出诗人大卫眼中之火的不同凡响,是很有热度的,像我理解的火一样有了深意,能照耀,能取暖。
2014年,是我个人人生的转折年。我从写诗歌到研究国学易经,到用书法来演绎平凡生活,思想境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在参加完张况、雁西兄诗坛四公子举办的文人书画研讨
会时,见到诗人们在醉意中写下了汉书下酒几个字,随即想到有汉书下酒还不够,一定要添加上云上赋诗,才能更好的表达出诗人们的诗书情怀。如今有幸读到《写给父亲》这首好诗时,立时觉得云上赋诗这几个字很适合诗人大卫拥有。你看,大卫这样写他对父亲的感觉: 每一片云,都是花的一次深呼吸。
如果说父亲的爱是毒药,是根,那么抒情到这里,诗人的爱就上升为云为诗了。
我们可以这样品读人生,只看到云的飘逸之美而不见其根系的是一种可惜;只看到事物的优点而不闻其缺点的,也是一种缺失。
而诗人大卫是能看能写之人,他把爱和泪张弛有度的融入到诗歌的泥土根部,让他的爱父情结淋漓尽致的飘荡在云与水、云与诗之间,借太阳之热力,得以升腾,雾化成雨、成云,开出诗歌的花和果来。
这样,诗人通过毒药、云上赋诗,又一次完成了对父亲的隔世的对话,接了地气再接天气,让寂寞的人生在云端开出了绚丽的花朵。
三、大爱无痕是朴拙。
很多人错误的认为,朴拙的境界是很容易做到的。特别是作为普通人的诗人,骨子里天生有种不服输的傲气和偏执,是好事,也是坏事。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清高的人难于相处,是因为他们不是真正的清高,而是自命清高。所以你会发现这些所谓的清高之人,有很多俗气流在里头。说白了,是底蕴不对称。
当诗人大卫说到返璞归真的诗书写时,我就没有生出任何异样的感觉。因为我知道,诗人此刻的心是淳朴的,是纯粹的,是实至名归的。
而正是在这种对父亲的纯粹之书的率性书写之中,谁也不曾想到若干年后儿子会在一首诗中,将纯粹推向另一种更高更远的博大。诗人这样对已故的父亲说:
和你相比,你更需要一个父亲
对,诗人对父亲的细节书写是相当独特的,独特到让读者生出莫名的妒忌。
本来父亲的故亡是件难于释怀的事,丧父之痛痛彻心扉。但作为诗人的儿子很能理解父亲,懂得父亲的无奈和担心。而从另一个层面去理解,诗人是真正读懂了自己以及读懂了父亲,生出了大爱。以父亲比儿子更需要一个父亲的爱来淡化父亲离去之时的担心,这些金子般的诗句就跌荡而出了,染满了整个深情的天空。
说真的,我读大卫的诗作并不多,读他的《写给父亲》这首诗也迟了将近十年。但我知道,我们之间的父亲情结是相通的,是不与时间单位来计量揣度深浅的。我们是那种用不着太多的语言,就能凭对方一个神色聊到一块喝到一起的性情中人。所以,当大卫对已故父亲说出那句和我相比,你更需要一个父亲的时候,我为大卫的阔达与释怀而概叹不已,也深痛不已。
但我的深痛在大卫朴拙的诗书中又是多余的。诗人自身有消解丧父之痛的功能。诗人在《写给父亲》中又说到:
昨夜雨水,有的渗入地下
有的流向远方
这一句自然纯粹之诗用得很精妙,能留能远。诗人以雨水能拒绝能包容的自然流动之势化解了人世间的诸多痛苦与不平,达到了自我释怀的作用。
此时你会发现,爱本身一直就在,不曾增,也不曾减。
人到无求品自高,爱也是,一直在自然中默默的流淌。
当一个书写者积累了无限的生活能量,放开所有的形式、技巧、章法去书写的时候,其实是真正的渐入佳境了。
大爱小爱也一样,朴拙中见到了最自然的心性流淌,故能有爱而暖。
写到此,还是觉得意犹未尽。总结起来,大卫《写给父亲》的诗是隔世之书,是拿捏有
度的绝美抒情,是血脉继续生活继续的传承和无限的延伸。
正如诗人自己说的一切艺术其实是相通的,一切技巧皆是小道,朴拙之美,乃艺之大道也!这更能体现出大卫的诗观到了一个朴实无华的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