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八册内容。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会利用公式求梯形的面积,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推理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投影片,学生准备剪刀,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老师家一面梯形(等腰梯形)镜子不小心打破了,我想重新配一块,同学们帮我想想,我得了解哪些情况才能配一块合适的镜子。

生:要知道它是什么样的梯形?

生:要知道这面镜子有多大?

生:要知道它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

……

哪些事儿我们已经能够利用工具解决?

哪些事儿目前我们还不能解决?

要知道镜面的大小,也就是梯形的面积,这是我们目前还没掌握的。这样吧,咱们先来解决梯形的面积计算这个问题,再去配备镜子。板书:梯形面积的计算。

二、 联想猜测,探求方案。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想知道哪些知识?

生: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生:怎样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

请同学们猜猜看,梯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联系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想想用什么方法可以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⒈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自行选择一种方案进行探究。利用手中的工具、学具动手操作。

⒉各小组推选1人向全班汇报过程与结果。

方案⑴自己在方格纸上剪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图中可以看出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梯形的高,把数据填入书上表中,比较梯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有什么关系?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追问:⑴(上底+下底)表示什么意思?⑵为什么要除以2?

方案⑵:连接对角线,把一个梯形划分为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底就是梯形上底,高就是梯形的高,另一个三解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下底,高也是梯形的高。

推导:两个三角形面积分别为:"上底×高÷2"及"下底×高÷2";而三角形面积和=上底×高÷2+下底×高÷2=(上底+下底)×高÷2=梯形的面积;

结论: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方案⑶:用割补法,把一个梯形割补成一个角三形。三角形的底相当于梯形上底加上下底的和,三角形高相当于梯形的高。三角形的面积相当于梯形的面积。

因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

⒊师生小结:同学们用各种方法,把手中的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根据梯形与其他图形的关系,都推导出了这样一个公式:即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四:实验验证,确定结论。

⒈出示钉子板,用红色皮圈围成一个梯形(每个方格1平方厘米),它的:上底5厘米,下底9厘米,高4厘米

⒉利用公式计算面积:(5+9)×4÷2=14×4÷2=28(平方厘米)

⒊验证公式:数一数梯形面积占了多少个方格(每个方格1平方厘米)。

⒋验证结果:梯形的面积用(上底+下底)×高÷2计算梯形面积是正确的。

⒌用字母表示公式:用字母a表示上底,字母b表示下底,字母h表示高,则s=(a+b) ×h÷2

五、 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⒈学习例题:

一个零件,横截面是梯形(如图),上底是14厘米,下底是26厘米,高是8厘米,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八册内容。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会利用公式求梯形的面积,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推理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投影片,学生准备剪刀,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老师家一面梯形(等腰梯形)镜子不小心打破了,我想重新配一块,同学们帮我想想,我得了解哪些情况才能配一块合适的镜子。

生:要知道它是什么样的梯形?

生:要知道这面镜子有多大?

生:要知道它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

……

哪些事儿我们已经能够利用工具解决?

哪些事儿目前我们还不能解决?

要知道镜面的大小,也就是梯形的面积,这是我们目前还没掌握的。这样吧,咱们先来解决梯形的面积计算这个问题,再去配备镜子。板书:梯形面积的计算。

二、 联想猜测,探求方案。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想知道哪些知识?

生: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生:怎样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

请同学们猜猜看,梯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联系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想想用什么方法可以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⒈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自行选择一种方案进行探究。利用手中的工具、学具动手操作。

⒉各小组推选1人向全班汇报过程与结果。

方案⑴自己在方格纸上剪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图中可以看出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梯形的高,把数据填入书上表中,比较梯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有什么关系?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追问:⑴(上底+下底)表示什么意思?⑵为什么要除以2?

方案⑵:连接对角线,把一个梯形划分为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底就是梯形上底,高就是梯形的高,另一个三解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下底,高也是梯形的高。

推导:两个三角形面积分别为:"上底×高÷2"及"下底×高÷2";而三角形面积和=上底×高÷2+下底×高÷2=(上底+下底)×高÷2=梯形的面积;

结论: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方案⑶:用割补法,把一个梯形割补成一个角三形。三角形的底相当于梯形上底加上下底的和,三角形高相当于梯形的高。三角形的面积相当于梯形的面积。

因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

⒊师生小结:同学们用各种方法,把手中的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根据梯形与其他图形的关系,都推导出了这样一个公式:即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四:实验验证,确定结论。

⒈出示钉子板,用红色皮圈围成一个梯形(每个方格1平方厘米),它的:上底5厘米,下底9厘米,高4厘米

⒉利用公式计算面积:(5+9)×4÷2=14×4÷2=28(平方厘米)

⒊验证公式:数一数梯形面积占了多少个方格(每个方格1平方厘米)。

⒋验证结果:梯形的面积用(上底+下底)×高÷2计算梯形面积是正确的。

⒌用字母表示公式:用字母a表示上底,字母b表示下底,字母h表示高,则s=(a+b) ×h÷2

五、 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⒈学习例题:

一个零件,横截面是梯形(如图),上底是14厘米,下底是26厘米,高是8厘米,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相关文章

  • [梯形面积计算]说课稿
  • <梯形面积计算>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9册<梯形面积的计算>. 梯形面积的计算是多边形面积计算中的一部分,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梯形的特征,掌握了面积的概念.单位, ...查看


  • 梯形的面积计算
  • "梯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梯形面积的计算",下面我将从说 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作业布置这七个方面展开我今天的说课. ...查看


  • 6[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 内容:梯形面积的计算. 2. 知识联系点:这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的解决数学问题打基础. 教学目标: 1. 理解 ...查看


  • [梯形的面积]说课稿
  • <梯形的面积>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十九页到二十一页的梯形的面积.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是将来进一步学习组 ...查看


  • 20.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内容: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目标: 1. 运用"转化"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 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查看


  • 梯形的面积教案
  •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林城镇天平中心小学 应儿 教学目标: 1.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推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概括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2.会正确.较熟练的运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 ...查看


  • 梯形的面积教学案例分析
  • 梯形的面积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 "梯形的面积"是在学生认识了梯形特征,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并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教材直接给出一个梯形,引导学生仿照探究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转化为 ...查看


  •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官家嘴镇中心小学 管金娥 一.教学目标 1.运用知识迁移类比规律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运用公式解答有关问题.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以及利用已有 ...查看


  • 2014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多边形的面积]教案
  • 第四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比较图形的面积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 2.通过交流,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3.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面积大小比较的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