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制作陀螺
实验目的
学会制作变色陀螺。
实验方法提示
本实验为操作实验,根据实验步骤、实验原理,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
实验器材
白纸板、彩笔、铅笔、剪刀。
实验注意事项
1.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以免伤到手。
2.为了便于研究光的色散现象,可以选择顺畅、鲜艳的彩笔上色。
【制作答疑】
实验步骤提示
1.检查制作用品是否齐全。
2.把白纸板剪成一个直径为10厘米的圆盘,用彩笔按太阳光谱画出鲜艳的色彩。
3.把圆盘贴在用纸板做的半截线轴上,中间插入半截铅笔,让它旋转。
4.这时你会发现,陀螺像中了魔法一样,所有的色彩均消失不见了,整个圆盘变成了灰白色。
5.整理制作器材。
实验现象与结论
创新实验设计
同学们我们刚制作了一个彩色的陀螺,喜欢么?下面我们来尝试制作彩色的蜡烛,你们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然后大胆尝试一下吧!
实验器材
白色蜡烛、蜡笔、自制模具(用于为蜡烛塑型,一次性纸杯或牙膏的纸包装都是不错的材料,也可根据喜好自制各种形状的模具)、蜡烛引线(涂过蜡的棉线或蜡烛中的棉芯)、不锈钢小锅、牙签若干、香水 实验步骤 1. 把白色蜡烛切成段(注意不要切断棉芯),抽出棉芯待用,将蜡烛段弄碎。准备少许彩色蜡笔屑。
2. 将蜡烛碎块放在锅中加热,使蜡熔化。在熔化的蜡中加入蜡笔屑进行调色,可根据喜欢的颜色深浅决定碎屑的多少,一般来说淡淡的颜色效果更好。稍稍摇晃锅子使蜡笔颜色熔化并融入蜡液,洒几滴香水到蜡液中。
3. 将调好色的蜡液倒进准备好的模具,高度可以自定。如果是自制的模具注意不要留有缝隙,以防蜡液流出。
4. 事先将棉芯的一头打结套在牙签上(用牙签可防止被蜡液烫着,还可调整棉芯的位置),将另一头置于调好色的蜡液中,等待蜡液凝固。
5. 如果想做几种颜色的蜡烛,可一层层地往模子里倒。待第一层凝固后,再倒第二层,依此类推。
6. 彩色蜡烛完全凝固后,把模具撕开,将多余的烛芯剪短,一个香味彩色蜡烛就做好了
我的实验设计
我的收获
随堂练习
1、 将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时,会形成一种新的( )。
2、将绿光和红光混合在一起会产生( )
3、将红光、绿光和蓝光混合在一起会产生( )。
4、将蓝光和绿光混合在一起会产生( )。 博览园地
彩虹的秘密
彩虹(雨后光学现象)
彩虹,又称天虹,简称为“虹”,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当太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水滴时,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雨后常见。
形状弯曲,通常为半圆状。色彩艳丽。东亚、
中国对于七色光的最普遍说法(按波长从大
至小排序):红、橙、黄、绿、蓝、靛、紫。
名称释义
“彩”是“多种颜色”的意思
。“虹”字中的“工”表示“人工”,引申指“规整”;“虫”指“龙”;“虫”与“工”结合起来表示“龙吸水”。彩虹在民间俗称“杠吃水”“龙吸水”,以前的人们认为彩虹会吸干当处的水,所以人们在彩虹来临的时候敲击锅、碗等来“吓走”彩虹。
科学解释
彩虹(rainbow)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当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雨点,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的光谱。
彩虹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由于阳光射
到空气的水滴里,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造
成的。
形状
通常肉眼所见为拱曲形,似桥状,民
间常有“彩虹桥”的说法。
色彩
色彩一般为七彩色,从外至内分别为:红、橙、黄、绿、蓝、靛、
紫。按基础颜色排序为:红、黄、绿、青、蓝、品。在中国,也常有“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说法。 毛泽东曾于1933年夏所作《菩萨蛮·大柏地》一词描绘了彩虹的色彩:“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特殊现象
双彩虹
很多时候会见到两条彩虹同时出现,在平常的彩虹外边
旋转星空似彩虹
出现同心,但较暗的副虹(又称“称
霓”)。副虹是阳光在水滴中经两次反射而成。当阳光经过水滴时,它会被折射、反射后再折射出来。在水滴内经过一次反射的光缐,便形成人们常见的彩虹(主虹)。若光线在水滴内进行了两次反射,便会产生第二道彩虹(霓)。
霓的颜色排列次序跟主虹是相反的。由于每次反射均会损失一些光能量,因此霓的光亮度亦较弱。两次反射最强烈的反射角出现在50°至53°,所以副虹位置在主虹之外。因为有两次的反射,副虹的颜色次序跟主虹反转,外侧为蓝色,内侧为红色。副虹其实一定跟随主虹存在,只是因为它的光线强度较低,所以有时不被肉眼察觉而已。
晚虹
晚虹是一种罕见的现象,在月光强烈的晚上可能出现。由于人类视觉在晚间低光线的情况下难以分辨颜色,故此晚虹看起来好像是全白色的。
自然原理
七色光原因
彩虹是因为阳光射到空中接近圆形的小水滴,造成光的色散及反射而成的。阳光射入水滴时会同时以不同角度入射,在水滴内也是以不同的角度反射。当中以40-42度的反射最为强烈,形成人们所见到的彩虹。
其实只要空气中有水滴,而阳光正在观察者的背后以低角度照射,便可能产生可以观察到的彩虹现象。彩虹最常在下午,雨后刚转天晴时出现。这时空气内尘埃少而充满小水滴,天空的一边因为仍有雨云而较暗。而观察者头上或背后已没有云的遮挡而可见阳光,这样彩虹便会较容易被看到。虹的出现与当时天气变化相联系,一般人们从虹出现在天空中的位置可以推测当时将出现晴天或雨天。东方出现虹时,本地是不大容易下雨的,而西方出现虹时,本地下雨的可能性却很大。
彩虹的明显程度,取决于空气中小水滴的大小,小水滴体积越大,形成的彩
虹越鲜亮,小水滴体积越小,形成的彩虹就不明显。一般冬天的气温较低,在空
中不容易存在小水滴,下雨的机会也少,所以冬天一般不会有彩虹出现。
弯曲原因
事实上如果条件合适的话,可以看到整圈圆形的彩虹(例如峨眉山的佛光)。形成这种反射时,阳光进入水滴,先折射一次,然后在水滴的背面反射,最后离开水滴时再折射一次,最后射向人们的眼睛。
光穿越水滴时弯曲的程度,视光的波长(即颜色)而定——红色光的弯曲度最大,橙色光与黄色光次之,依此类推,弯曲最少的是紫色光。
因为水对光有色散的作用,不同波长的光的折射率有所不同,蓝光的折射角度比红光大。由于光在水滴内被反射,所以观察者看见的光谱是倒过来,红光在最上方,其他颜色在下。
每种颜色各有特定的弯曲角度,阳光中的红色光,折射的角度是42度,蓝色光的折射角度只有40度,所以每种颜色在天空中出现的位置都不同。
若用一条假想线,连接后脑勺和太阳,那么与这条线呈42度夹角的地方,就是红色所在的位置。这些不同的位置勾勒出一个弧。既然蓝色与假想线只呈 40度夹角,所以彩虹上的蓝弧总是在红色的下面。
7.制作陀螺
实验目的
学会制作变色陀螺。
实验方法提示
本实验为操作实验,根据实验步骤、实验原理,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
实验器材
白纸板、彩笔、铅笔、剪刀。
实验注意事项
1.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以免伤到手。
2.为了便于研究光的色散现象,可以选择顺畅、鲜艳的彩笔上色。
【制作答疑】
实验步骤提示
1.检查制作用品是否齐全。
2.把白纸板剪成一个直径为10厘米的圆盘,用彩笔按太阳光谱画出鲜艳的色彩。
3.把圆盘贴在用纸板做的半截线轴上,中间插入半截铅笔,让它旋转。
4.这时你会发现,陀螺像中了魔法一样,所有的色彩均消失不见了,整个圆盘变成了灰白色。
5.整理制作器材。
实验现象与结论
创新实验设计
同学们我们刚制作了一个彩色的陀螺,喜欢么?下面我们来尝试制作彩色的蜡烛,你们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然后大胆尝试一下吧!
实验器材
白色蜡烛、蜡笔、自制模具(用于为蜡烛塑型,一次性纸杯或牙膏的纸包装都是不错的材料,也可根据喜好自制各种形状的模具)、蜡烛引线(涂过蜡的棉线或蜡烛中的棉芯)、不锈钢小锅、牙签若干、香水 实验步骤 1. 把白色蜡烛切成段(注意不要切断棉芯),抽出棉芯待用,将蜡烛段弄碎。准备少许彩色蜡笔屑。
2. 将蜡烛碎块放在锅中加热,使蜡熔化。在熔化的蜡中加入蜡笔屑进行调色,可根据喜欢的颜色深浅决定碎屑的多少,一般来说淡淡的颜色效果更好。稍稍摇晃锅子使蜡笔颜色熔化并融入蜡液,洒几滴香水到蜡液中。
3. 将调好色的蜡液倒进准备好的模具,高度可以自定。如果是自制的模具注意不要留有缝隙,以防蜡液流出。
4. 事先将棉芯的一头打结套在牙签上(用牙签可防止被蜡液烫着,还可调整棉芯的位置),将另一头置于调好色的蜡液中,等待蜡液凝固。
5. 如果想做几种颜色的蜡烛,可一层层地往模子里倒。待第一层凝固后,再倒第二层,依此类推。
6. 彩色蜡烛完全凝固后,把模具撕开,将多余的烛芯剪短,一个香味彩色蜡烛就做好了
我的实验设计
我的收获
随堂练习
1、 将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时,会形成一种新的( )。
2、将绿光和红光混合在一起会产生( )
3、将红光、绿光和蓝光混合在一起会产生( )。
4、将蓝光和绿光混合在一起会产生( )。 博览园地
彩虹的秘密
彩虹(雨后光学现象)
彩虹,又称天虹,简称为“虹”,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当太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水滴时,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雨后常见。
形状弯曲,通常为半圆状。色彩艳丽。东亚、
中国对于七色光的最普遍说法(按波长从大
至小排序):红、橙、黄、绿、蓝、靛、紫。
名称释义
“彩”是“多种颜色”的意思
。“虹”字中的“工”表示“人工”,引申指“规整”;“虫”指“龙”;“虫”与“工”结合起来表示“龙吸水”。彩虹在民间俗称“杠吃水”“龙吸水”,以前的人们认为彩虹会吸干当处的水,所以人们在彩虹来临的时候敲击锅、碗等来“吓走”彩虹。
科学解释
彩虹(rainbow)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当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雨点,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的光谱。
彩虹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由于阳光射
到空气的水滴里,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造
成的。
形状
通常肉眼所见为拱曲形,似桥状,民
间常有“彩虹桥”的说法。
色彩
色彩一般为七彩色,从外至内分别为:红、橙、黄、绿、蓝、靛、
紫。按基础颜色排序为:红、黄、绿、青、蓝、品。在中国,也常有“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说法。 毛泽东曾于1933年夏所作《菩萨蛮·大柏地》一词描绘了彩虹的色彩:“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特殊现象
双彩虹
很多时候会见到两条彩虹同时出现,在平常的彩虹外边
旋转星空似彩虹
出现同心,但较暗的副虹(又称“称
霓”)。副虹是阳光在水滴中经两次反射而成。当阳光经过水滴时,它会被折射、反射后再折射出来。在水滴内经过一次反射的光缐,便形成人们常见的彩虹(主虹)。若光线在水滴内进行了两次反射,便会产生第二道彩虹(霓)。
霓的颜色排列次序跟主虹是相反的。由于每次反射均会损失一些光能量,因此霓的光亮度亦较弱。两次反射最强烈的反射角出现在50°至53°,所以副虹位置在主虹之外。因为有两次的反射,副虹的颜色次序跟主虹反转,外侧为蓝色,内侧为红色。副虹其实一定跟随主虹存在,只是因为它的光线强度较低,所以有时不被肉眼察觉而已。
晚虹
晚虹是一种罕见的现象,在月光强烈的晚上可能出现。由于人类视觉在晚间低光线的情况下难以分辨颜色,故此晚虹看起来好像是全白色的。
自然原理
七色光原因
彩虹是因为阳光射到空中接近圆形的小水滴,造成光的色散及反射而成的。阳光射入水滴时会同时以不同角度入射,在水滴内也是以不同的角度反射。当中以40-42度的反射最为强烈,形成人们所见到的彩虹。
其实只要空气中有水滴,而阳光正在观察者的背后以低角度照射,便可能产生可以观察到的彩虹现象。彩虹最常在下午,雨后刚转天晴时出现。这时空气内尘埃少而充满小水滴,天空的一边因为仍有雨云而较暗。而观察者头上或背后已没有云的遮挡而可见阳光,这样彩虹便会较容易被看到。虹的出现与当时天气变化相联系,一般人们从虹出现在天空中的位置可以推测当时将出现晴天或雨天。东方出现虹时,本地是不大容易下雨的,而西方出现虹时,本地下雨的可能性却很大。
彩虹的明显程度,取决于空气中小水滴的大小,小水滴体积越大,形成的彩
虹越鲜亮,小水滴体积越小,形成的彩虹就不明显。一般冬天的气温较低,在空
中不容易存在小水滴,下雨的机会也少,所以冬天一般不会有彩虹出现。
弯曲原因
事实上如果条件合适的话,可以看到整圈圆形的彩虹(例如峨眉山的佛光)。形成这种反射时,阳光进入水滴,先折射一次,然后在水滴的背面反射,最后离开水滴时再折射一次,最后射向人们的眼睛。
光穿越水滴时弯曲的程度,视光的波长(即颜色)而定——红色光的弯曲度最大,橙色光与黄色光次之,依此类推,弯曲最少的是紫色光。
因为水对光有色散的作用,不同波长的光的折射率有所不同,蓝光的折射角度比红光大。由于光在水滴内被反射,所以观察者看见的光谱是倒过来,红光在最上方,其他颜色在下。
每种颜色各有特定的弯曲角度,阳光中的红色光,折射的角度是42度,蓝色光的折射角度只有40度,所以每种颜色在天空中出现的位置都不同。
若用一条假想线,连接后脑勺和太阳,那么与这条线呈42度夹角的地方,就是红色所在的位置。这些不同的位置勾勒出一个弧。既然蓝色与假想线只呈 40度夹角,所以彩虹上的蓝弧总是在红色的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