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审计报告

民勤县热力供应站

源 审 计 报

二○一一年三月 能 告

摘 要

按照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委员会《关于对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节能和能源计量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通知》(甘质监量【2009】235号)文件要求和市、县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为全面了解我单位的能源管理水平及用能状况、排查在能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挖掘节能潜力、寻找节能方向、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提高单位经济效益。我们成立了能源审计工作小组,由站主要领导负责,并抽调各分站生产技术骨干配同站财务和分管节能减排工作人员,于2011年2月~3月对全站2010年度能源使用状况进行了审计,目前已完成《能源审计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一、单位概况

民勤县热力供应站成立于1999年5月,系全额自收自支科级事业单位,隶属县城建局领导,属于城市供热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单位内设三站一股三室(即党校供热分站、政府供热分站、小区供热分站、行政财务供应股、节能管理办公室、生产技术调度室、收费办公室),现有正式职工45人,冬季采暖期另聘季节性临时工40人。全站现有供热容量85MW(120吨),各种供热设备1679台(件),其中10吨层燃锅炉4台,20吨层燃锅炉1台,20吨循环流化床锅炉1台,40吨层燃锅炉1台,国外电器变频控制设备26台(件),总供热

能力为55万M,总装机容量1580KVA,拥有Φ89—Φ426mm供热管网42Km,共有建(构)筑物11座,总建筑面积4372平方米,总占地面积18608平方米,现已拥有固定资产2180万元。承担着城区66个单位、部门和4642户居民的冬季供热任务。

二、单位能源消费结构

我站2010年共消耗各种能源折标准煤12640吨(具体能源消费结构详见下表):

2三、能源利用效果评价

民勤县热力供应站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13.05吨标准煤/万元。单位的能源消费结构是以煤为主,其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低于全省同行业标准。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节能潜力分析

1、在产品电耗定额考核方面,由于未能分工序细化考核,对设备维修调试、维护保养不够细致、预巡措施执行不力等原因,因此电力资源尚有一定节约空间。

2、由于疏于对生产过程物料回收率指标的考核,造成过程损失存在资源浪费现象。

3、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对供热管网维修维护不够细致,巡查力度不够,存在一定的跑冒滴漏现象,对用户私自安装卸水装置稽查不到位,造成系统软化水浪费严重,存在着节水650立方米,折标准煤0.17吨节能潜力,价值人民币0.24万元。

4、能源基础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能源统计工作有待强化,涉及能源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和最终使用四个环节应当设置的分类统计报表的建立尚不够完善,原始记录存在丢失现象,不利于对能源利用的适时分析与细化考核。

综合能源审计结果,我站在生产过程的诸多环节存在着节约潜力,年节煤在300标吨左右,为此,我们制定了“十二五”总体节能目标,将五年规划期间的节能量力争控制在年节能495.6标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的根本目的。

五、审计结论和进一步改进计划

民勤县热力供应站产品单位工业生产值综合能耗为13.05吨标准煤/万元,在供暖锅炉、电气设备、管网设施等方面具有较大地节能技改潜力,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管理:

1、进一步完善节能管理的体系建设,使单位能源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2、尽快完善对各工序及主要耗能设备的二级计量仪表的配置,建立并完善细化的能耗考核指标体系,实施分级考核,强化

能源统计工作,完善各种能源消耗统计报表,以利于细化对工序的能耗考核。

3、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对变负荷运行的风机、循环水泵等进行节能技术改造,以降低电力消耗。

4、尽可能的对含碳超标煤渣进行二次回炉,以提高单位的热能利用率,降低能源成本。

5、按照绿色照明的要求,对照明系统的灯具进行节能改造,以降低电力消耗。

目 录

第一章 审计事项说明 ............................................................................. 6

第二章 单位基本情况 .............................................................................. 7

第一节 单位简况 ................................................................................ 7

第二节 单位主要生产工艺概况 ....................................................... 8

第三节 单位用能系统概况 .............................................................. 9

第三章 单位能源管理系统 .................................................................... 16

第一节 单位能源管理机构 .............................................................. 16

第二节 单位能源管理状况 .............................................................. 17

第四章 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分析 ........................................................... 22

第一节 单位能源消费状况 .............................................................. 22

第二节 产品能耗指标的核算.......................................................... 29

第五章 节能潜力分析和建议 ................................................................ 32

第一节 单位节能潜力分析 ............................................................ 32

第二节 节能技术改造方案和建议 ............................................... 39

第六章 审计结论 .................................................................................... 41

附件……………………………………………………………42

第一章 审计事项说明

一、审计目的

通过对各分站生产现场调查、资料核查和必要的测试,分析能源利用状况,并确认其利用水平,查找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分析对比挖掘节能潜力,提出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和建议,从而为我站提供真实可靠的能源利用状况,并指导单位提高能源管理水平,以实现“十二五”总体节能目标,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审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

《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GB/T17166-1997)

《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T15316)

《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GB/T2588-1981)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1990)

《企业能耗计量与测试导则》(GB/T6422-1986) 《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GB/T13234-1991)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1995)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GB/T17167-2006) 《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3485-1993) 《评价企业合理用水技术导则》(GB/T7119-1993)

《企业能量平衡统计方法》(GB/T16614-1996)

《企业能量平衡表编制方法》(GB/T16615-1996)

《企业能源网络图绘制方法》(GB/T16616-1996)

(本次审计主要数据来源于单位的生产统计报表,并得到了各分站节能减排人员确认,对于部分未经计量数据进行了现场测试)

三、审计期

2010年1—12月

四、审计范围和内容

本次能源审计的范围只涉及单位所属供热分站,鉴于单位所属的行财股、收费办等部门相对总体能耗较低,所以没有列入本次审计内容。

审计内容主要包括能源管理情况、用能情况及能源流程、能源计量及统计、能源消费结构、用能设备运行效率、产品综合能耗及实物能耗、能源成本、节能量、节能技改项目等。

第二章 单位基本情况

第一节 单位简况

民勤县热力供应站属于城市供热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单位内设三站一股三室(即党校供热分站、政府供热分站、小区供热分站、行政财务供应股、节能管理办公室、生产技

术调度室、收费办公室)。全站现有供热容量85MW(120吨),各种供热设备1679台(件),其中10吨层燃锅炉4台,20吨层燃锅炉1台,20吨循环流化床锅炉1台,40吨层燃锅炉1台,国外电器变频控制设备26台(件),总供热能力为55万M,总装机容量1580KVA,拥有Φ89—Φ426mm供热管网42Km,共有建(构)筑物11座,总建筑面积4372平方米,总占地面积18608平方米,现已形成固定资产2180万元。承担着城区66个单位、部门和4642户居民的冬季供热任务。 2

第二节 单位主要生产工艺概况

一、工艺流程图 鼓风机烟囱

引风机

锅炉

麻石除尘

图2-1

二、供热生产工艺流程说明

1、燃料(原煤)输送系统——燃料经皮带输送振动筛筛选后进入分层给煤装置,然后由炉前给煤装置送入炉膛;

2、烟风系统——新鲜空气通过一次风机鼓风升压,经空气预热器加热后从锅炉底部风室送入炉膛。其中一部分风经二次风机再次加压后从炉排上部送入炉膛;锅炉燃烧后产生的热烟气经高、低温蒸汽过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等再次利用后,经水浴式麻石除尘器除尘后由烟囱排入大气,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三、工艺能源消耗情况

本工艺主要消耗原煤、电力、水。原煤的主要消耗为锅炉设备,电力的主要消耗为锅炉鼓、引风机、循环水泵等专用设备。

第三节 单位用能系统概况

一、单位用能系统概况

我站的生产用能主要是原煤,单位内部设供热分站三个,为民勤县城55万余平米的建筑提供生产、生活用热。

原煤和电力是单位购入的主要能源,其中小区站安装7MW、14MW两台锅炉备用,正常生产使用一台29MW层燃锅炉;政府供热分站一台7MW层燃锅炉备用,正常生产使用一台14MW层燃锅炉;党校供热分站正常生产使用一台7MW层燃锅炉。详见下图(单位能源系统图):

单 位 能 源 系 统 图

原煤:

电力: 水:

图2-2

二、燃料生产系统 燃料生产系统情况简介

民勤县热力供应站的生产用煤从煤矿企业购进, 2010年度全站生产共耗煤17696吨。在各用煤部门中,小区分站用煤量最大,2010年度耗煤8498吨,约占单位总用电量的48%;其次是政府分站,2010年度耗煤6370吨,约占单位总用电量的36%;党校分站2010年度耗煤2828吨,约占单位总用电量的16%。耗煤比例图如下:

图2-3

三、电气系统 电力使用情况简介

民勤县热力供应站的生产用电均由社会电网提供,社会电网输入电压为10kV,2010年度全站生产共耗电142.9万千瓦时。在各用电部门中,小区分站用电量最大,2010年度耗电68.6万千瓦时,约占单位总用电量的47.9%;其次是政府分站,2010年度耗电50.9万千瓦时,约占单位总用电量的35.6%;党校分站2010年度耗电23.4万千瓦 时,约占单位总用电量的16.5%。耗电比例图如下:

图 2-4

具体用电设备耗电功率及运行状况详见下表(表2-5、表2-6、图2-7) 表2-5

信号采集设备表 表2-6

图2-7

- 14 -

四、供用水系统

民勤县热力供应站水资源的使用主要以自来水为主,购水方式基本以各分站单独取水为主,2010年度全站共计用水21000方。其中小区分站用水量最大,2010年度用水量为10000方,约占单位总用水量的47.6%;其次是政府分站,2010年度用水量为7300方,约占单位总用水量的34.8%;党校分站2010年度用水量为3600方,耗水约占单位总用水量的17.6%,具体详见各分站取水比例图:

各分站用水比例图

图 2-8

第三章 单位能源管理系统

第一节 单位能源管理机构

民勤县热力供应站能源管理系统实行总站、分站和班组三级能源管理体系。

总站设有节能管理办公室,该办公室为单位能源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由总站站长负责,总站主管生产技术和安全的副站长为副主任,总站节能减排专职人员和各分站站长为成员,全面负责供热站日常能源管理的组织、监督、检查和协调工作。

各分站的能源管理机构为分站能源管理小组,由分站长及班组长和安全技术人员组成,在节能管理办公室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班组长在当班时,负责本班节能管理工作。

单位节能管理(节能办公室)网络图

第二节 单位能源管理状况

民勤县热力供应站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节能、节材、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不断完善能源管理的体系建设,加强能源科学管理,坚持管理与技术创新,切实加快传统供热生产工艺的节能技术改造,在提升热转化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原煤消耗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但同时也存在薄弱之处有待加强:

一、单位能源管理制度建设

民勤县热力供应站现已初步建立了各项能源管理制度,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上下衔接不够、监督考核措施不到位的问题,致使节能工作无法全面贯彻实施,给单位切实开展节能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另外,应继续完善能源管理制度体系,如定额管理等。具体建立的制度有:

1、节能管理办公室工作职责:(略) 2、分站节能小组工作职责:(略) 3、原煤供应管理办法:(略)

4、合理用电、节约用电管理制度:(略) 5、能源财务管理制度:(略) 6、能源计量统计制度:(略) 7、能源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8、能源消耗定额、考核和奖惩制度:

二、单位能源计量管理

能源计量是单位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没有完善准确的计量器具配置,就不能为生产和生活的各个环节提供可靠的数据。它也是评价一个行业和单位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志。民勤县热力供应站在计量仪表管理方面,基本上已完善了一级和二级计量仪表的配置,对具体用能机组及工序的三级计量仪表配置率有待提高,这客观上也使得我站内部无法制订更为细化的工序能耗及单位产品能耗考核定额指标。

民勤县热力供应站能源计量系统由原煤、电力、自来水三大块组成,能源计量器具主要涵盖以上三个方面,通过统计计算,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和完好率分别为100%和100%(详见能源计量器具汇总表)。

能源计量器具汇总表

从现场自我考核情况看,民勤县热力供应站水、电能源

消耗的一、二级计量仪表配置较为完善,但原煤计量二级配备设施落后,计量也相对较差,对能源考核带来一定的难度。

在能源计量系统管理上也存在薄弱环节,计量器具档案尚不完善,对属于单位自行校准且自行确定校准周期的能源计量器具尚未落实现行有效的受控文件,因此对有关制度的执行还须下大功夫。

三、单位能源统计管理

能源统计是单位能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是编制单位能源计划的主要依据,又是进行能源利用分析、监督和控制能源消费的基础。只有对各部门能源消费进行统计,建立单位能源消费平衡表,掌握能源的来龙去脉,才能发现问题,找出能源消耗升降的原因,从而提出技术上和管理上的改进措施,不断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只有通过能源消费的统计分析,才能制定出先进的和合理的能耗定额,确保定额考核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否则极易挫伤职工节约能源的积极性。

目前民勤县热力供应站虽然制定了节能管理制度,组建了节能管理机构和管理网络,对供热能源消费情况建立了统计台帐,各类统计数据及报表实行了电脑网络化管理。但由于能源定额考核不够细化等原因,其能源统计台帐及报表也就缺少对单位产品能耗的统计内容。

针对上述能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今后民勤县热力供

应站在完善各工序及主要耗能设备(如供热锅炉、鼓、引风机、循环水泵等主要耗能设备)的三级计量仪表的配置的前提下,加强能源统计、细化定额考核。

强化能源统计具体途径:根据能源在单位内部流动的过程及其特点,按照能源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和最终使用四个环节设置对总站、各分站及班组主辅生产系统的各种能源消耗建立分类统计报表,原始记录应妥善保存,报表的内容应按工序细化到:主要生产、辅助生产、采暖、照明、运输、生活及其他,以利于细化对工序及产品的能耗考核。

四、单位能源定额管理

目前我站虽已建立了能源定额管理制度,但目前仅仅纳入分站生产总成本考核。总站对各分站现采取的是宏观管理的方法,仅对成本、利润和供热区域进行考核,制定的产品能耗定额考核指标受天气影响较大,致使指标考核不够科学合理,落实起来不到位。因此,制定的各分站内部考核指标也主要是供热效率及费用总额,即便是有的分站制定有能耗考核指标,也只是按能源费用金额而不是按实物量单耗进行考核,使各分站的能源成本也各不相同、不具可比性,因此我站仅以成本费用为控制目标的考核办法无法切实调动各分站加强能源定额管理的积极性。

下一步我站将尽快建立并完善工序及产品单耗考核管理体系,实施分级考核,进一步探索不同锅炉设备、不同用电设施考核定额指标的合理性,细化工序及产品的能耗定额,严格节奖超罚,以推动单位在生产管理、设备运行、过程控制等方面的节能潜力,达到节能降耗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五、单位节能技改管理

民勤县热力供应站在节能技术(工艺)上做了一定的工作,先后投入419.7万元积极推广节能技术。一是大胆选购新型炉型,提高原煤燃尽率。2003年投资197万元购置安装了国家重点推广的炉内脱硫脱氮,热效率高、原煤燃尽率达96%以上的高效节能环保型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该锅炉与同吨位的链条锅炉相比节煤10%以上,每年节约原煤280余吨,减少SO2排放2688公斤,氮氧化物排放3172.4公斤,烟尘排放量20000.4公斤,大大改善了环境质量。二是加强设备技术改造,改善锅炉燃烧状况和提高负荷利用率。先后投资38万元,对原有的链条锅炉燃烧装置进行了分层给煤装置节能技术改造,先后安装分层给煤节能装置4套,大大改善了锅炉原煤燃烧状况,使原煤燃尽率较技改前提高了10—12个百分点,炉渣含碳量降低15%左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仅此一项,年节约原煤200

余吨,减少SO2排放1920公斤,氮氧化物排放2266公斤,烟尘排放量14286公斤。三是先后投入86.7万元,购置安装自立式水力平衡装置325套,在供热网络中实行网络水力平衡技术改造,解决了供热负荷配水不均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负荷利用率。并对全站网区所有供热管道进行了新型加厚聚氨酯保温处理,减少了热能损耗,提高了供热效率,年节约原煤约160余吨,减少SO2排放1536公斤,氮氧化物排放1812.8公斤,烟尘排放量11428.8公斤,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四是投资98万元,对所有大功率电机设备一律进行变频控制技术改造。先后对锅炉鼓风机、引风机、循环水泵等13台大型电机设备安装日本产变频控制器,完全实现了设备运行过程中负荷量大小的有效控制,设备节电率达8%左右,年节电约10万余度,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第四章 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分析

第一节 单位能源消费状况

一、单位能源消费结构

民勤县热力供应站2010年度外购能源主要有:原煤、

电力、自来水。其中:电力145.3万千瓦时(办公生活用电2.4万千瓦时)、原煤17696吨、自来水21000立方米,共计购入能源净费用为1290.52万元。详见《单位购入能源费用

表》(表4-1)。

单位购入能源费用表 表4-1

附表:4-1

民勤县热力供应站在本审计期内共消耗各种能源按等价量折标准煤13222.4吨。其中电力142.9万千瓦时(已扣除生活、办公用电),折标准煤577吨;原煤17696吨,折标准煤12640吨;水21000立方米,折标准煤5.397吨。详见《单位能源消费结构表》(表4-1)

单位能源消费结构表

单位能源消费结构三维柱形图 图4-3

原煤电水

二、单位能源消费流向

原煤:原煤由三个分站生产中使用, 2010年我站共使用原煤17696吨,具体情况见附表4-4:

2010年供热站原煤平衡表 单位:吨 表4-4

电力:我站所用的电力由供电部门提供,经审计,我站

2010年共计从电网受电145.3万kWh,其中供热生产用电142.9万kWh。

2010年供热站电力平衡表 单位:万kWh 表4-5

水:主要用于单位的三个供热分站的生产系统、供热管网、辅助系统、附属生产系统、生活及其他方面。我站生产及生活用水全部从给排水站购进。2010年我站共购入自来水21000立方米。

2010年供热站水平衡表 单位:立方米

表4-6

综合上述各平衡表汇总单位能源消费流向如下表(表4-7)

企业能源消费流向表 表4-7

注:按当量值折标。

综合各种能源按当量值折标准煤量计算,其能源消耗全部为城市供热主要生产系统所耗用。

三、产品能源成本

通过对单位经营情况汇总表及财务核算有关资料的审查核对,在本审计期内,单位的全部生产成本为1508.5万元,其中能源成本为1290.52万元,能源成本占全部生产成本的85.5%。结果详见2010年单位生产经营情况汇总表(表4-8):

2010年单位生产经营情况汇总表 表4-8

1、主要耗能设备测试结果

1)机电设备节能监测结果汇总表(见表4-9)

主要机电设备节能监测结果汇总表 表4-9

- 28 -

第二节 产品能耗指标的核算

一、能源消耗量的核定

通过对单位各分站提供的生产及能源统计报表、生产核算资料、供电部门的电费交纳凭证等相关资料的核对并与单位的统计报表核实验证,同时结合现场测试结果,核定单位在本审计期内共消耗各种能源按等价量折标准煤13222.4吨。其中电力145.3万千瓦时,折标准煤577吨;原煤17696吨,折标准煤12640吨;自来水21000立方米(地表水、浅井水属于水资源范畴,不具有耗能工质的性质,因此不作为能耗统计),折标准煤5.4吨,(见表4-11《企业能源消费实物平衡表》)。

二、工业总产值的核定

通过对本单位有关财务帐表的核查,我站在审计期的2010年1~12月份,共计实现工业总产值为1013.2万元,以生产法计算工业增加值337万元。详见工业增加值计算表(表4-10):

单位能源消费实物平衡表

表4-11

单位名称:民勤县热力供应站 2010年1月~2010年12月

2010年各分站能源消耗统计表

表4-12

三、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

通过对本单位工业增加值及综合能耗的核定,可计算出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13.05吨标准煤/万元、产品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为35.07吨标准煤/万元,其中:单位工业增加值电耗为4240kwh/万元。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本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较低。

四、单位产品能耗的计算与分析

2010年民勤县热力供应站网区共有供热面积55万平方米,各类能源消耗状况为:原煤17696吨,电力142.9万kWh、水21000立方米。每平米原煤消耗量为0.032吨/平方米;电力单耗为2.59千瓦时/平方米;水单耗为0.04立方米/平方米,综合能耗0.024吨标准煤/平方米。

第五章 节能潜力分析和建议

通过对本单位各项能耗指标的计算分析,可以看出,我站产品能耗与单位定额及国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查找单位的节能潜力,为政府能源管理部门及单位自身加强能源管理、挖掘节能潜力、编制节能规划、实现“十二五”的节能目标提供科学的依据,我们通过对部分具有代表性且耗能较高的分站进行了详细的能源审计进行系统的分析。

第一节 单位节能潜力分析

一、供配电系统

目前我站各部门生产所用电量依靠供电部门供应。在进行电量核算时,采用以供电部门与单位内部分表合计之差作为线损进行分摊。但由于供电部门结算抄表日与单位的内部核算抄表日相差约10天,对供电部门所供电量的损耗统计则存在着较大的误差,且对供电部门的表计误差率也不能及时发现。

另一方面,经现场调查,单位各分站对配电系统功率因数的控制,主要采用在配电室集中补偿的方式,对分站的大功率用电设备基本上未进行就地补偿。这种运行方式虽然可补偿主变压器本身的无功损耗,减少配电室以上输电线路的无功电力,从而降低供电网络的无功损耗,但由于终端用电设备所需要的无功主要通过配电室以下的低压配电线路输送,因此,集中补偿的方式无法降低我站内

部配电网络的无功损耗。应按照“分级补偿,就地平衡,分散补偿与集中补偿相结合,以分散为主”的原则,合理布局补偿位置和补偿容量。根据节能监测结果,合理选择电容器的容量,对分站低压配电线路较长的集群用电负荷或单台功率大的设备进行就地无功补偿。通过无功补偿,可使补偿点以前的线路中通过的无功电流减小,既可增加线路的供电能力,又可减少线路损耗。

为了有效地降低统计误差,我站要加强对计量仪表的维修校验工作,并坚持每月2~3次与供电部门的计费表进行同步抄表比对,特别是每月的月底,应与供电部门的计费表同步比对,及时掌握仪表的计量状况,进行线损分析,科学分摊损耗,以便于细化考核。在具体生产用电管理方面还有较多节能潜力,综合考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供热生产天气变化因素致使生产电耗考核不能细化到班组机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工的节约积极性,导致了电力单耗偏高;

2、目前我站的照明系统大部分仍采用的是传统的日光灯和白炽灯,与国家提倡的绿色照明所要求的节能型灯具相比,存在着一定的节能潜力。

因此单位应在以下几方面予以改进:

1、尽快统计出各工序设备的电耗情况,以便于科学制定对班组、机台的定额考核指标,通过严格的奖惩,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节约积极性。

2、根据设备的负荷变化及运行状况,利用变频器的技术特点,对机电设备等进行节能技术改造,以降低电力消耗。

3、加强对设备的定、巡检管理及润滑管理,坚持预防为主、维修为辅的原则,采取动态维修的设备维护维修模式,及时发现和排除设备故障隐患。确保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在鼓、引风机的配件选用方面,应优先选用节能产品并合理调整传动系统的松紧度,减小摩擦系数;配置必要的检测仪器,对重点用能设备进行能源利用效率的实际监控,并与同类型的机台设备先进的能耗指标进行对比,以便查找是设备管理的问题还是设备自身工艺参数的控制问题,挖掘节能潜力。

4、按照绿色照明的要求,对照明系统的灯具进行节能改造,以降低电力消耗。

二、热能利用系统

通过对各分站供热设备耗能情况的审核及对部分重点设备的现场调查和节能监测,我们发现在供热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大的节能潜力。

一是工艺水、高温烟气余热:经现场调查,目前我站供热设备所产生热量在排烟、出渣等工艺流程回收利用不高,仅有一座预热水箱而不能及时将热量向管网输送,造成一定的热能浪费,由较大节约潜力。

从现场测试的情况来看,我站各分站的供热锅炉排烟温度大都在120℃-160℃左右,下一步我站将积极采用余热回收利用技术,

在排烟系统安装空气预热器或余热式蒸汽发生器,以回收烟气余热,改善燃烧状况,减少燃煤消耗,提高锅炉热效率。并尽可能的对工艺流程中所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将吸收的热量及时向管网输送,以提高企业的热能利用率,降低能源成本。

二是燃料管理方面。由于我站目前煤质化验的仪器设备配置不全,对燃料的发热量测定不是靠量热仪检验,而是利用工业分析的结果进行计算,并且由于受抽样方法、化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我站在煤质化验的监督制约方面存在着薄弱环节。

三是在燃料的管理方面仍然不够细致,未能定期进行实物盘存,对燃煤耗用的核算直接采用以每车定量估算的方法进行计量,对转供到各分站锅炉的燃煤未做到精确计量,并影响到成本的核算。

下一步我站将加强燃料管理工作,合理制定进厂煤全水分控制指标,按国家对商品煤的质量标准要求,全水分应控制在7%以内,超过部分应严格扣水扣杂;规范对原煤的抽样化验程序,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如采取抽样加密的方法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完善煤质化验仪器的配置,制定对进厂煤与入炉煤发热量允许偏差的考核指标(应小于418~627kJ/kg),并严格考核;加强仓储物资的管理工作,并定期进行物料实物盘存,与二级计量的燃料消耗量进行对比分析,以利于财务部门对燃料消耗的正确核算。

表5-1-36-

表5-22.运行管理

根据对各分站的现场调查及测试结果,我们发现,由于炉机系统的计量监控仪表配置不够完善、检修及维护不到位等原因,在炉机系统的运行管理方面尚存在以下问题:

从锅炉的燃烧情况来看,其鼓、引风的配风量欠佳。从理论上讲,鼓、引风的风量应和锅炉的蒸发量、燃煤量成正比,鼓、引风机应根据锅炉负荷的变化而不断调整风量,控制炉膛负压和排烟含氧量,以减小热损失。目前我站锅炉的负荷变动在40%左右,而鼓、引风的风门开度有时不能科学应对,造成排烟含氧量较高,相应的增加了热损失。建议分站应加强管理,合理调节配风量,改善燃烧状况,节约能源。

根据查看分站锅炉的运行记录及现场监测结果,我们发现一是锅炉的排烟温度较高,说明锅炉系统的空气预热器、省煤器,外表面可能已积灰,结垢,影响了换热效率。因此各分站要进一步做

好空气预热器、省煤器的除灰、除垢工作,使燃料燃烧余热充分回收利用,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二是加强对锅炉炉拱节能技术改造,控制入炉煤水分在合理的范围,对入炉煤采取动力配煤措施,确保入炉煤质适宜链条炉的燃烧,以降低灰渣可燃物的含量,减少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完善对机炉系统监控仪表的配置,如锅炉应安装氧量表,以利于操作人员合理配风,及时清理锅炉换热设备的集尘,以降低排烟温度,从而减少排烟热损失;积极开展小指标竞赛活动的内容,将标准煤耗、灰渣中可燃物含量、供回水温度、压力等反映锅炉经济安全运行的参数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以利于提高职工的工作责任心和生产积极性。

第二节 单位节能技术改造方案

根据第一节对本单位节能潜力的分析,我站制定了具体的节能技术改造方案。详见下表(表5-3):

表5-3备注:1.预计投资总额3项以54.5万元计;节约金额3项16.37万元计

2.表中数字分析为估算值,项目实施前应针对实际运行工况作具体可行性分析

-39-

第六章 审计结论

我站审计组通过对各分站相关数据的审计考核,核对取证,根据审计结果,做出如下结论:

民勤县热力供应站在站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体员工发扬团队精神、坚持走科学创新的道路,在2010年创出了较好的业绩:

1、在主要经济指标方面,2010年全站城区供暖面积达55万平方米,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13.2万元。

2、在生产技术管理方面,通过工艺技术创新、强化质量管理、加大技改投资力度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节能效果,通过对本单位工业增加值及综合能耗的核定,计算出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13.05吨标准煤/万元,产品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为35.07吨标准煤/万元,其中:单位工业增加值电耗为4240kwh/万元。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本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较低。

3、在能源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组建了较为完善的节能管理机构,制定了从能源采购、计量、统计、生产过程管理和定额考核等一系列的能源管理制度,并以经济责任制的方式严格考核,有力的促进了企业各项节能工作的有效展开取得了较好的节能降耗效果。 尽管如此,由于节能管理人员意识不强,在基础管理工作方面相对较为薄弱,能源管理工作尚不够细化,在以下方面仍存在着较大的节约潜力:

1、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各分站生产系统未能做到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对供热管网维修维护不够细致,巡查力度不够,存在一

定的跑冒滴漏现象,对用户私自安装卸水装置稽查不到位,造成系统软化水浪费严重,存在着节水650立方米,折标准煤0.17吨节能潜力,价值人民币0.24万元。

2、我站在余热余能利用方面还有一定差距,通过下一步节能技术改造,对热载体炉的热烟气等余热资源进行回收利用,存在着年节约1万元左右的节能潜力。

3、在燃料的质量指标制定及质检验收方面,由于考核不够科学细化,监督管理不力、化验设备配置不够完善及质检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等原因,存在着6万元左右的质量损失。

4、目前我站在能源定额管理方面还不够细化,对各分站仅实现了成本、供暖面积等宏观指标的考核,未制定详细的产品能耗定额考核指标,特别是针对不同机台更缺乏有效的考核及应对措施,不利于切实调动职工节能积极性。

5、我站的能源统计工作有待强化,涉及能源购入贮存、输送分配和最终使用三个环节应当设置的分类统计报表的建立尚不够完善,原始记录存在丢失现象,细化到主要生产系统的计量与统计工作尚不完善,不利于对能源利用的适时分析与细化考核。

6、在能源计量系统的管理方面较为薄弱,虽然我站的一、二级计量仪表配置较为完善,但三级计量仪表配置相对较差,计量器具档案建立不齐全,给能源消耗的细化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7、目前我站在原煤管理过程中缺乏定期盘存的管理制度,没有定期进行实物盘存,建立实物帐,核算消耗过程中直接采取二级

计量结果,容易造成物资的不明流失隐患,导致燃料成本核算不实。

结合我站供热生产运行的实际,我们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在今后加大对以下几方面工作的监管力度,切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1、国家应加大对新建建筑物节能措施的监管力度,切实实现建筑物节能,以便降低能源消耗;

2、加大对既有用热建筑物节能技术改造,大力推广建筑物墙体保温、房屋密封、计量用热等节能技术项目;

3、加大节能宣传力度,提高国民冬季用热节约意识,克服居民冬季室温要求普遍较高的用能浪费问题。

4、因天气变化因素无法控制,故建议不采用固定的任务指标来衡量供热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

附 件

水计量仪表统计表

原煤计量器具统计表

民勤县热力供应站

源 审 计 报

二○一一年三月 能 告

摘 要

按照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委员会《关于对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节能和能源计量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通知》(甘质监量【2009】235号)文件要求和市、县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为全面了解我单位的能源管理水平及用能状况、排查在能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挖掘节能潜力、寻找节能方向、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提高单位经济效益。我们成立了能源审计工作小组,由站主要领导负责,并抽调各分站生产技术骨干配同站财务和分管节能减排工作人员,于2011年2月~3月对全站2010年度能源使用状况进行了审计,目前已完成《能源审计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一、单位概况

民勤县热力供应站成立于1999年5月,系全额自收自支科级事业单位,隶属县城建局领导,属于城市供热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单位内设三站一股三室(即党校供热分站、政府供热分站、小区供热分站、行政财务供应股、节能管理办公室、生产技术调度室、收费办公室),现有正式职工45人,冬季采暖期另聘季节性临时工40人。全站现有供热容量85MW(120吨),各种供热设备1679台(件),其中10吨层燃锅炉4台,20吨层燃锅炉1台,20吨循环流化床锅炉1台,40吨层燃锅炉1台,国外电器变频控制设备26台(件),总供热

能力为55万M,总装机容量1580KVA,拥有Φ89—Φ426mm供热管网42Km,共有建(构)筑物11座,总建筑面积4372平方米,总占地面积18608平方米,现已拥有固定资产2180万元。承担着城区66个单位、部门和4642户居民的冬季供热任务。

二、单位能源消费结构

我站2010年共消耗各种能源折标准煤12640吨(具体能源消费结构详见下表):

2三、能源利用效果评价

民勤县热力供应站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13.05吨标准煤/万元。单位的能源消费结构是以煤为主,其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低于全省同行业标准。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节能潜力分析

1、在产品电耗定额考核方面,由于未能分工序细化考核,对设备维修调试、维护保养不够细致、预巡措施执行不力等原因,因此电力资源尚有一定节约空间。

2、由于疏于对生产过程物料回收率指标的考核,造成过程损失存在资源浪费现象。

3、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对供热管网维修维护不够细致,巡查力度不够,存在一定的跑冒滴漏现象,对用户私自安装卸水装置稽查不到位,造成系统软化水浪费严重,存在着节水650立方米,折标准煤0.17吨节能潜力,价值人民币0.24万元。

4、能源基础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能源统计工作有待强化,涉及能源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和最终使用四个环节应当设置的分类统计报表的建立尚不够完善,原始记录存在丢失现象,不利于对能源利用的适时分析与细化考核。

综合能源审计结果,我站在生产过程的诸多环节存在着节约潜力,年节煤在300标吨左右,为此,我们制定了“十二五”总体节能目标,将五年规划期间的节能量力争控制在年节能495.6标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的根本目的。

五、审计结论和进一步改进计划

民勤县热力供应站产品单位工业生产值综合能耗为13.05吨标准煤/万元,在供暖锅炉、电气设备、管网设施等方面具有较大地节能技改潜力,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管理:

1、进一步完善节能管理的体系建设,使单位能源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2、尽快完善对各工序及主要耗能设备的二级计量仪表的配置,建立并完善细化的能耗考核指标体系,实施分级考核,强化

能源统计工作,完善各种能源消耗统计报表,以利于细化对工序的能耗考核。

3、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对变负荷运行的风机、循环水泵等进行节能技术改造,以降低电力消耗。

4、尽可能的对含碳超标煤渣进行二次回炉,以提高单位的热能利用率,降低能源成本。

5、按照绿色照明的要求,对照明系统的灯具进行节能改造,以降低电力消耗。

目 录

第一章 审计事项说明 ............................................................................. 6

第二章 单位基本情况 .............................................................................. 7

第一节 单位简况 ................................................................................ 7

第二节 单位主要生产工艺概况 ....................................................... 8

第三节 单位用能系统概况 .............................................................. 9

第三章 单位能源管理系统 .................................................................... 16

第一节 单位能源管理机构 .............................................................. 16

第二节 单位能源管理状况 .............................................................. 17

第四章 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分析 ........................................................... 22

第一节 单位能源消费状况 .............................................................. 22

第二节 产品能耗指标的核算.......................................................... 29

第五章 节能潜力分析和建议 ................................................................ 32

第一节 单位节能潜力分析 ............................................................ 32

第二节 节能技术改造方案和建议 ............................................... 39

第六章 审计结论 .................................................................................... 41

附件……………………………………………………………42

第一章 审计事项说明

一、审计目的

通过对各分站生产现场调查、资料核查和必要的测试,分析能源利用状况,并确认其利用水平,查找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分析对比挖掘节能潜力,提出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和建议,从而为我站提供真实可靠的能源利用状况,并指导单位提高能源管理水平,以实现“十二五”总体节能目标,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审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

《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GB/T17166-1997)

《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T15316)

《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GB/T2588-1981)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1990)

《企业能耗计量与测试导则》(GB/T6422-1986) 《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GB/T13234-1991)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1995)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GB/T17167-2006) 《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3485-1993) 《评价企业合理用水技术导则》(GB/T7119-1993)

《企业能量平衡统计方法》(GB/T16614-1996)

《企业能量平衡表编制方法》(GB/T16615-1996)

《企业能源网络图绘制方法》(GB/T16616-1996)

(本次审计主要数据来源于单位的生产统计报表,并得到了各分站节能减排人员确认,对于部分未经计量数据进行了现场测试)

三、审计期

2010年1—12月

四、审计范围和内容

本次能源审计的范围只涉及单位所属供热分站,鉴于单位所属的行财股、收费办等部门相对总体能耗较低,所以没有列入本次审计内容。

审计内容主要包括能源管理情况、用能情况及能源流程、能源计量及统计、能源消费结构、用能设备运行效率、产品综合能耗及实物能耗、能源成本、节能量、节能技改项目等。

第二章 单位基本情况

第一节 单位简况

民勤县热力供应站属于城市供热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单位内设三站一股三室(即党校供热分站、政府供热分站、小区供热分站、行政财务供应股、节能管理办公室、生产技

术调度室、收费办公室)。全站现有供热容量85MW(120吨),各种供热设备1679台(件),其中10吨层燃锅炉4台,20吨层燃锅炉1台,20吨循环流化床锅炉1台,40吨层燃锅炉1台,国外电器变频控制设备26台(件),总供热能力为55万M,总装机容量1580KVA,拥有Φ89—Φ426mm供热管网42Km,共有建(构)筑物11座,总建筑面积4372平方米,总占地面积18608平方米,现已形成固定资产2180万元。承担着城区66个单位、部门和4642户居民的冬季供热任务。 2

第二节 单位主要生产工艺概况

一、工艺流程图 鼓风机烟囱

引风机

锅炉

麻石除尘

图2-1

二、供热生产工艺流程说明

1、燃料(原煤)输送系统——燃料经皮带输送振动筛筛选后进入分层给煤装置,然后由炉前给煤装置送入炉膛;

2、烟风系统——新鲜空气通过一次风机鼓风升压,经空气预热器加热后从锅炉底部风室送入炉膛。其中一部分风经二次风机再次加压后从炉排上部送入炉膛;锅炉燃烧后产生的热烟气经高、低温蒸汽过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等再次利用后,经水浴式麻石除尘器除尘后由烟囱排入大气,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三、工艺能源消耗情况

本工艺主要消耗原煤、电力、水。原煤的主要消耗为锅炉设备,电力的主要消耗为锅炉鼓、引风机、循环水泵等专用设备。

第三节 单位用能系统概况

一、单位用能系统概况

我站的生产用能主要是原煤,单位内部设供热分站三个,为民勤县城55万余平米的建筑提供生产、生活用热。

原煤和电力是单位购入的主要能源,其中小区站安装7MW、14MW两台锅炉备用,正常生产使用一台29MW层燃锅炉;政府供热分站一台7MW层燃锅炉备用,正常生产使用一台14MW层燃锅炉;党校供热分站正常生产使用一台7MW层燃锅炉。详见下图(单位能源系统图):

单 位 能 源 系 统 图

原煤:

电力: 水:

图2-2

二、燃料生产系统 燃料生产系统情况简介

民勤县热力供应站的生产用煤从煤矿企业购进, 2010年度全站生产共耗煤17696吨。在各用煤部门中,小区分站用煤量最大,2010年度耗煤8498吨,约占单位总用电量的48%;其次是政府分站,2010年度耗煤6370吨,约占单位总用电量的36%;党校分站2010年度耗煤2828吨,约占单位总用电量的16%。耗煤比例图如下:

图2-3

三、电气系统 电力使用情况简介

民勤县热力供应站的生产用电均由社会电网提供,社会电网输入电压为10kV,2010年度全站生产共耗电142.9万千瓦时。在各用电部门中,小区分站用电量最大,2010年度耗电68.6万千瓦时,约占单位总用电量的47.9%;其次是政府分站,2010年度耗电50.9万千瓦时,约占单位总用电量的35.6%;党校分站2010年度耗电23.4万千瓦 时,约占单位总用电量的16.5%。耗电比例图如下:

图 2-4

具体用电设备耗电功率及运行状况详见下表(表2-5、表2-6、图2-7) 表2-5

信号采集设备表 表2-6

图2-7

- 14 -

四、供用水系统

民勤县热力供应站水资源的使用主要以自来水为主,购水方式基本以各分站单独取水为主,2010年度全站共计用水21000方。其中小区分站用水量最大,2010年度用水量为10000方,约占单位总用水量的47.6%;其次是政府分站,2010年度用水量为7300方,约占单位总用水量的34.8%;党校分站2010年度用水量为3600方,耗水约占单位总用水量的17.6%,具体详见各分站取水比例图:

各分站用水比例图

图 2-8

第三章 单位能源管理系统

第一节 单位能源管理机构

民勤县热力供应站能源管理系统实行总站、分站和班组三级能源管理体系。

总站设有节能管理办公室,该办公室为单位能源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由总站站长负责,总站主管生产技术和安全的副站长为副主任,总站节能减排专职人员和各分站站长为成员,全面负责供热站日常能源管理的组织、监督、检查和协调工作。

各分站的能源管理机构为分站能源管理小组,由分站长及班组长和安全技术人员组成,在节能管理办公室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班组长在当班时,负责本班节能管理工作。

单位节能管理(节能办公室)网络图

第二节 单位能源管理状况

民勤县热力供应站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节能、节材、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不断完善能源管理的体系建设,加强能源科学管理,坚持管理与技术创新,切实加快传统供热生产工艺的节能技术改造,在提升热转化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原煤消耗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但同时也存在薄弱之处有待加强:

一、单位能源管理制度建设

民勤县热力供应站现已初步建立了各项能源管理制度,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上下衔接不够、监督考核措施不到位的问题,致使节能工作无法全面贯彻实施,给单位切实开展节能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另外,应继续完善能源管理制度体系,如定额管理等。具体建立的制度有:

1、节能管理办公室工作职责:(略) 2、分站节能小组工作职责:(略) 3、原煤供应管理办法:(略)

4、合理用电、节约用电管理制度:(略) 5、能源财务管理制度:(略) 6、能源计量统计制度:(略) 7、能源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8、能源消耗定额、考核和奖惩制度:

二、单位能源计量管理

能源计量是单位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没有完善准确的计量器具配置,就不能为生产和生活的各个环节提供可靠的数据。它也是评价一个行业和单位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志。民勤县热力供应站在计量仪表管理方面,基本上已完善了一级和二级计量仪表的配置,对具体用能机组及工序的三级计量仪表配置率有待提高,这客观上也使得我站内部无法制订更为细化的工序能耗及单位产品能耗考核定额指标。

民勤县热力供应站能源计量系统由原煤、电力、自来水三大块组成,能源计量器具主要涵盖以上三个方面,通过统计计算,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和完好率分别为100%和100%(详见能源计量器具汇总表)。

能源计量器具汇总表

从现场自我考核情况看,民勤县热力供应站水、电能源

消耗的一、二级计量仪表配置较为完善,但原煤计量二级配备设施落后,计量也相对较差,对能源考核带来一定的难度。

在能源计量系统管理上也存在薄弱环节,计量器具档案尚不完善,对属于单位自行校准且自行确定校准周期的能源计量器具尚未落实现行有效的受控文件,因此对有关制度的执行还须下大功夫。

三、单位能源统计管理

能源统计是单位能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是编制单位能源计划的主要依据,又是进行能源利用分析、监督和控制能源消费的基础。只有对各部门能源消费进行统计,建立单位能源消费平衡表,掌握能源的来龙去脉,才能发现问题,找出能源消耗升降的原因,从而提出技术上和管理上的改进措施,不断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只有通过能源消费的统计分析,才能制定出先进的和合理的能耗定额,确保定额考核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否则极易挫伤职工节约能源的积极性。

目前民勤县热力供应站虽然制定了节能管理制度,组建了节能管理机构和管理网络,对供热能源消费情况建立了统计台帐,各类统计数据及报表实行了电脑网络化管理。但由于能源定额考核不够细化等原因,其能源统计台帐及报表也就缺少对单位产品能耗的统计内容。

针对上述能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今后民勤县热力供

应站在完善各工序及主要耗能设备(如供热锅炉、鼓、引风机、循环水泵等主要耗能设备)的三级计量仪表的配置的前提下,加强能源统计、细化定额考核。

强化能源统计具体途径:根据能源在单位内部流动的过程及其特点,按照能源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和最终使用四个环节设置对总站、各分站及班组主辅生产系统的各种能源消耗建立分类统计报表,原始记录应妥善保存,报表的内容应按工序细化到:主要生产、辅助生产、采暖、照明、运输、生活及其他,以利于细化对工序及产品的能耗考核。

四、单位能源定额管理

目前我站虽已建立了能源定额管理制度,但目前仅仅纳入分站生产总成本考核。总站对各分站现采取的是宏观管理的方法,仅对成本、利润和供热区域进行考核,制定的产品能耗定额考核指标受天气影响较大,致使指标考核不够科学合理,落实起来不到位。因此,制定的各分站内部考核指标也主要是供热效率及费用总额,即便是有的分站制定有能耗考核指标,也只是按能源费用金额而不是按实物量单耗进行考核,使各分站的能源成本也各不相同、不具可比性,因此我站仅以成本费用为控制目标的考核办法无法切实调动各分站加强能源定额管理的积极性。

下一步我站将尽快建立并完善工序及产品单耗考核管理体系,实施分级考核,进一步探索不同锅炉设备、不同用电设施考核定额指标的合理性,细化工序及产品的能耗定额,严格节奖超罚,以推动单位在生产管理、设备运行、过程控制等方面的节能潜力,达到节能降耗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五、单位节能技改管理

民勤县热力供应站在节能技术(工艺)上做了一定的工作,先后投入419.7万元积极推广节能技术。一是大胆选购新型炉型,提高原煤燃尽率。2003年投资197万元购置安装了国家重点推广的炉内脱硫脱氮,热效率高、原煤燃尽率达96%以上的高效节能环保型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该锅炉与同吨位的链条锅炉相比节煤10%以上,每年节约原煤280余吨,减少SO2排放2688公斤,氮氧化物排放3172.4公斤,烟尘排放量20000.4公斤,大大改善了环境质量。二是加强设备技术改造,改善锅炉燃烧状况和提高负荷利用率。先后投资38万元,对原有的链条锅炉燃烧装置进行了分层给煤装置节能技术改造,先后安装分层给煤节能装置4套,大大改善了锅炉原煤燃烧状况,使原煤燃尽率较技改前提高了10—12个百分点,炉渣含碳量降低15%左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仅此一项,年节约原煤200

余吨,减少SO2排放1920公斤,氮氧化物排放2266公斤,烟尘排放量14286公斤。三是先后投入86.7万元,购置安装自立式水力平衡装置325套,在供热网络中实行网络水力平衡技术改造,解决了供热负荷配水不均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负荷利用率。并对全站网区所有供热管道进行了新型加厚聚氨酯保温处理,减少了热能损耗,提高了供热效率,年节约原煤约160余吨,减少SO2排放1536公斤,氮氧化物排放1812.8公斤,烟尘排放量11428.8公斤,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四是投资98万元,对所有大功率电机设备一律进行变频控制技术改造。先后对锅炉鼓风机、引风机、循环水泵等13台大型电机设备安装日本产变频控制器,完全实现了设备运行过程中负荷量大小的有效控制,设备节电率达8%左右,年节电约10万余度,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第四章 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分析

第一节 单位能源消费状况

一、单位能源消费结构

民勤县热力供应站2010年度外购能源主要有:原煤、

电力、自来水。其中:电力145.3万千瓦时(办公生活用电2.4万千瓦时)、原煤17696吨、自来水21000立方米,共计购入能源净费用为1290.52万元。详见《单位购入能源费用

表》(表4-1)。

单位购入能源费用表 表4-1

附表:4-1

民勤县热力供应站在本审计期内共消耗各种能源按等价量折标准煤13222.4吨。其中电力142.9万千瓦时(已扣除生活、办公用电),折标准煤577吨;原煤17696吨,折标准煤12640吨;水21000立方米,折标准煤5.397吨。详见《单位能源消费结构表》(表4-1)

单位能源消费结构表

单位能源消费结构三维柱形图 图4-3

原煤电水

二、单位能源消费流向

原煤:原煤由三个分站生产中使用, 2010年我站共使用原煤17696吨,具体情况见附表4-4:

2010年供热站原煤平衡表 单位:吨 表4-4

电力:我站所用的电力由供电部门提供,经审计,我站

2010年共计从电网受电145.3万kWh,其中供热生产用电142.9万kWh。

2010年供热站电力平衡表 单位:万kWh 表4-5

水:主要用于单位的三个供热分站的生产系统、供热管网、辅助系统、附属生产系统、生活及其他方面。我站生产及生活用水全部从给排水站购进。2010年我站共购入自来水21000立方米。

2010年供热站水平衡表 单位:立方米

表4-6

综合上述各平衡表汇总单位能源消费流向如下表(表4-7)

企业能源消费流向表 表4-7

注:按当量值折标。

综合各种能源按当量值折标准煤量计算,其能源消耗全部为城市供热主要生产系统所耗用。

三、产品能源成本

通过对单位经营情况汇总表及财务核算有关资料的审查核对,在本审计期内,单位的全部生产成本为1508.5万元,其中能源成本为1290.52万元,能源成本占全部生产成本的85.5%。结果详见2010年单位生产经营情况汇总表(表4-8):

2010年单位生产经营情况汇总表 表4-8

1、主要耗能设备测试结果

1)机电设备节能监测结果汇总表(见表4-9)

主要机电设备节能监测结果汇总表 表4-9

- 28 -

第二节 产品能耗指标的核算

一、能源消耗量的核定

通过对单位各分站提供的生产及能源统计报表、生产核算资料、供电部门的电费交纳凭证等相关资料的核对并与单位的统计报表核实验证,同时结合现场测试结果,核定单位在本审计期内共消耗各种能源按等价量折标准煤13222.4吨。其中电力145.3万千瓦时,折标准煤577吨;原煤17696吨,折标准煤12640吨;自来水21000立方米(地表水、浅井水属于水资源范畴,不具有耗能工质的性质,因此不作为能耗统计),折标准煤5.4吨,(见表4-11《企业能源消费实物平衡表》)。

二、工业总产值的核定

通过对本单位有关财务帐表的核查,我站在审计期的2010年1~12月份,共计实现工业总产值为1013.2万元,以生产法计算工业增加值337万元。详见工业增加值计算表(表4-10):

单位能源消费实物平衡表

表4-11

单位名称:民勤县热力供应站 2010年1月~2010年12月

2010年各分站能源消耗统计表

表4-12

三、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

通过对本单位工业增加值及综合能耗的核定,可计算出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13.05吨标准煤/万元、产品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为35.07吨标准煤/万元,其中:单位工业增加值电耗为4240kwh/万元。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本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较低。

四、单位产品能耗的计算与分析

2010年民勤县热力供应站网区共有供热面积55万平方米,各类能源消耗状况为:原煤17696吨,电力142.9万kWh、水21000立方米。每平米原煤消耗量为0.032吨/平方米;电力单耗为2.59千瓦时/平方米;水单耗为0.04立方米/平方米,综合能耗0.024吨标准煤/平方米。

第五章 节能潜力分析和建议

通过对本单位各项能耗指标的计算分析,可以看出,我站产品能耗与单位定额及国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查找单位的节能潜力,为政府能源管理部门及单位自身加强能源管理、挖掘节能潜力、编制节能规划、实现“十二五”的节能目标提供科学的依据,我们通过对部分具有代表性且耗能较高的分站进行了详细的能源审计进行系统的分析。

第一节 单位节能潜力分析

一、供配电系统

目前我站各部门生产所用电量依靠供电部门供应。在进行电量核算时,采用以供电部门与单位内部分表合计之差作为线损进行分摊。但由于供电部门结算抄表日与单位的内部核算抄表日相差约10天,对供电部门所供电量的损耗统计则存在着较大的误差,且对供电部门的表计误差率也不能及时发现。

另一方面,经现场调查,单位各分站对配电系统功率因数的控制,主要采用在配电室集中补偿的方式,对分站的大功率用电设备基本上未进行就地补偿。这种运行方式虽然可补偿主变压器本身的无功损耗,减少配电室以上输电线路的无功电力,从而降低供电网络的无功损耗,但由于终端用电设备所需要的无功主要通过配电室以下的低压配电线路输送,因此,集中补偿的方式无法降低我站内

部配电网络的无功损耗。应按照“分级补偿,就地平衡,分散补偿与集中补偿相结合,以分散为主”的原则,合理布局补偿位置和补偿容量。根据节能监测结果,合理选择电容器的容量,对分站低压配电线路较长的集群用电负荷或单台功率大的设备进行就地无功补偿。通过无功补偿,可使补偿点以前的线路中通过的无功电流减小,既可增加线路的供电能力,又可减少线路损耗。

为了有效地降低统计误差,我站要加强对计量仪表的维修校验工作,并坚持每月2~3次与供电部门的计费表进行同步抄表比对,特别是每月的月底,应与供电部门的计费表同步比对,及时掌握仪表的计量状况,进行线损分析,科学分摊损耗,以便于细化考核。在具体生产用电管理方面还有较多节能潜力,综合考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供热生产天气变化因素致使生产电耗考核不能细化到班组机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工的节约积极性,导致了电力单耗偏高;

2、目前我站的照明系统大部分仍采用的是传统的日光灯和白炽灯,与国家提倡的绿色照明所要求的节能型灯具相比,存在着一定的节能潜力。

因此单位应在以下几方面予以改进:

1、尽快统计出各工序设备的电耗情况,以便于科学制定对班组、机台的定额考核指标,通过严格的奖惩,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节约积极性。

2、根据设备的负荷变化及运行状况,利用变频器的技术特点,对机电设备等进行节能技术改造,以降低电力消耗。

3、加强对设备的定、巡检管理及润滑管理,坚持预防为主、维修为辅的原则,采取动态维修的设备维护维修模式,及时发现和排除设备故障隐患。确保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在鼓、引风机的配件选用方面,应优先选用节能产品并合理调整传动系统的松紧度,减小摩擦系数;配置必要的检测仪器,对重点用能设备进行能源利用效率的实际监控,并与同类型的机台设备先进的能耗指标进行对比,以便查找是设备管理的问题还是设备自身工艺参数的控制问题,挖掘节能潜力。

4、按照绿色照明的要求,对照明系统的灯具进行节能改造,以降低电力消耗。

二、热能利用系统

通过对各分站供热设备耗能情况的审核及对部分重点设备的现场调查和节能监测,我们发现在供热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大的节能潜力。

一是工艺水、高温烟气余热:经现场调查,目前我站供热设备所产生热量在排烟、出渣等工艺流程回收利用不高,仅有一座预热水箱而不能及时将热量向管网输送,造成一定的热能浪费,由较大节约潜力。

从现场测试的情况来看,我站各分站的供热锅炉排烟温度大都在120℃-160℃左右,下一步我站将积极采用余热回收利用技术,

在排烟系统安装空气预热器或余热式蒸汽发生器,以回收烟气余热,改善燃烧状况,减少燃煤消耗,提高锅炉热效率。并尽可能的对工艺流程中所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将吸收的热量及时向管网输送,以提高企业的热能利用率,降低能源成本。

二是燃料管理方面。由于我站目前煤质化验的仪器设备配置不全,对燃料的发热量测定不是靠量热仪检验,而是利用工业分析的结果进行计算,并且由于受抽样方法、化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我站在煤质化验的监督制约方面存在着薄弱环节。

三是在燃料的管理方面仍然不够细致,未能定期进行实物盘存,对燃煤耗用的核算直接采用以每车定量估算的方法进行计量,对转供到各分站锅炉的燃煤未做到精确计量,并影响到成本的核算。

下一步我站将加强燃料管理工作,合理制定进厂煤全水分控制指标,按国家对商品煤的质量标准要求,全水分应控制在7%以内,超过部分应严格扣水扣杂;规范对原煤的抽样化验程序,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如采取抽样加密的方法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完善煤质化验仪器的配置,制定对进厂煤与入炉煤发热量允许偏差的考核指标(应小于418~627kJ/kg),并严格考核;加强仓储物资的管理工作,并定期进行物料实物盘存,与二级计量的燃料消耗量进行对比分析,以利于财务部门对燃料消耗的正确核算。

表5-1-36-

表5-22.运行管理

根据对各分站的现场调查及测试结果,我们发现,由于炉机系统的计量监控仪表配置不够完善、检修及维护不到位等原因,在炉机系统的运行管理方面尚存在以下问题:

从锅炉的燃烧情况来看,其鼓、引风的配风量欠佳。从理论上讲,鼓、引风的风量应和锅炉的蒸发量、燃煤量成正比,鼓、引风机应根据锅炉负荷的变化而不断调整风量,控制炉膛负压和排烟含氧量,以减小热损失。目前我站锅炉的负荷变动在40%左右,而鼓、引风的风门开度有时不能科学应对,造成排烟含氧量较高,相应的增加了热损失。建议分站应加强管理,合理调节配风量,改善燃烧状况,节约能源。

根据查看分站锅炉的运行记录及现场监测结果,我们发现一是锅炉的排烟温度较高,说明锅炉系统的空气预热器、省煤器,外表面可能已积灰,结垢,影响了换热效率。因此各分站要进一步做

好空气预热器、省煤器的除灰、除垢工作,使燃料燃烧余热充分回收利用,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二是加强对锅炉炉拱节能技术改造,控制入炉煤水分在合理的范围,对入炉煤采取动力配煤措施,确保入炉煤质适宜链条炉的燃烧,以降低灰渣可燃物的含量,减少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完善对机炉系统监控仪表的配置,如锅炉应安装氧量表,以利于操作人员合理配风,及时清理锅炉换热设备的集尘,以降低排烟温度,从而减少排烟热损失;积极开展小指标竞赛活动的内容,将标准煤耗、灰渣中可燃物含量、供回水温度、压力等反映锅炉经济安全运行的参数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以利于提高职工的工作责任心和生产积极性。

第二节 单位节能技术改造方案

根据第一节对本单位节能潜力的分析,我站制定了具体的节能技术改造方案。详见下表(表5-3):

表5-3备注:1.预计投资总额3项以54.5万元计;节约金额3项16.37万元计

2.表中数字分析为估算值,项目实施前应针对实际运行工况作具体可行性分析

-39-

第六章 审计结论

我站审计组通过对各分站相关数据的审计考核,核对取证,根据审计结果,做出如下结论:

民勤县热力供应站在站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体员工发扬团队精神、坚持走科学创新的道路,在2010年创出了较好的业绩:

1、在主要经济指标方面,2010年全站城区供暖面积达55万平方米,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13.2万元。

2、在生产技术管理方面,通过工艺技术创新、强化质量管理、加大技改投资力度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节能效果,通过对本单位工业增加值及综合能耗的核定,计算出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13.05吨标准煤/万元,产品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为35.07吨标准煤/万元,其中:单位工业增加值电耗为4240kwh/万元。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本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较低。

3、在能源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组建了较为完善的节能管理机构,制定了从能源采购、计量、统计、生产过程管理和定额考核等一系列的能源管理制度,并以经济责任制的方式严格考核,有力的促进了企业各项节能工作的有效展开取得了较好的节能降耗效果。 尽管如此,由于节能管理人员意识不强,在基础管理工作方面相对较为薄弱,能源管理工作尚不够细化,在以下方面仍存在着较大的节约潜力:

1、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各分站生产系统未能做到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对供热管网维修维护不够细致,巡查力度不够,存在一

定的跑冒滴漏现象,对用户私自安装卸水装置稽查不到位,造成系统软化水浪费严重,存在着节水650立方米,折标准煤0.17吨节能潜力,价值人民币0.24万元。

2、我站在余热余能利用方面还有一定差距,通过下一步节能技术改造,对热载体炉的热烟气等余热资源进行回收利用,存在着年节约1万元左右的节能潜力。

3、在燃料的质量指标制定及质检验收方面,由于考核不够科学细化,监督管理不力、化验设备配置不够完善及质检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等原因,存在着6万元左右的质量损失。

4、目前我站在能源定额管理方面还不够细化,对各分站仅实现了成本、供暖面积等宏观指标的考核,未制定详细的产品能耗定额考核指标,特别是针对不同机台更缺乏有效的考核及应对措施,不利于切实调动职工节能积极性。

5、我站的能源统计工作有待强化,涉及能源购入贮存、输送分配和最终使用三个环节应当设置的分类统计报表的建立尚不够完善,原始记录存在丢失现象,细化到主要生产系统的计量与统计工作尚不完善,不利于对能源利用的适时分析与细化考核。

6、在能源计量系统的管理方面较为薄弱,虽然我站的一、二级计量仪表配置较为完善,但三级计量仪表配置相对较差,计量器具档案建立不齐全,给能源消耗的细化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7、目前我站在原煤管理过程中缺乏定期盘存的管理制度,没有定期进行实物盘存,建立实物帐,核算消耗过程中直接采取二级

计量结果,容易造成物资的不明流失隐患,导致燃料成本核算不实。

结合我站供热生产运行的实际,我们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在今后加大对以下几方面工作的监管力度,切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1、国家应加大对新建建筑物节能措施的监管力度,切实实现建筑物节能,以便降低能源消耗;

2、加大对既有用热建筑物节能技术改造,大力推广建筑物墙体保温、房屋密封、计量用热等节能技术项目;

3、加大节能宣传力度,提高国民冬季用热节约意识,克服居民冬季室温要求普遍较高的用能浪费问题。

4、因天气变化因素无法控制,故建议不采用固定的任务指标来衡量供热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

附 件

水计量仪表统计表

原煤计量器具统计表


相关文章

  • 企业能源审计实施办法
  • 企业能源审计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企业能源审计工作的开展,规范企业能源审计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 能源法>和<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企业能源审计,是指由 ...查看


  • 能源审计报告编写要求征求意见稿(非工业)20120316
  • 北京市非工业用能单位能源审计报告 编写基本技术要求 (试行) 二〇一二年三月 目 录 一. 适用范围 ..................................................................... ...查看


  • 用能单位能源审计规范
  • ICS27.060.30 J98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819-2007 用能单位能源审计规范 2007-11-30发布 2007-12-01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前 言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 ...查看


  • 能源审计报告怎么写1
  • 怎么写能源审计报告?(范文) 摘要 1.企业概况 企业名称.地址.隶属关系;企业性质.规模.历史发展及现状;企业在地区行业中的地位.(企业提供) 该企业在本审计期内工业总产值为 万元,工业增加值为 万元,税赋总额 万元.万元产值能耗 吨标煤 ...查看


  •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导则
  •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 能源审计导则 2007年10月 前 言 建筑能源审计是一种建筑节能的科学管理和服务的方法,其主要内容是对用能单位建筑能源使用的效率.消耗水平和能源利用的经济效果进行客观考察,对用能单位建筑能源利用状况进行定量 ...查看


  • 开展企业内部能源审计的内容与程序
  • 作者:王柏 中国审计 2008年08期 企业内部能源审计的内容 企业内部能源审计的基本原理是依据企业的能量平衡.物料平衡的原理.能源成本分析原理.工程经济与环境分析原理以及能源利用系统优化配置原理.根据审计目的.审计类型等的不同,审计内容会 ...查看


  • 能源审计需要提供的资料
  • 需要提供的资料 1.企业概况(工厂历史沿革.产能.产量.地理位臵及环境.行业所属地位.生产技术革新.能源消费结构.分厂组织机构网络图). 2.企业的工艺简介及流程图: 3.企业能源.原材料实物消费平衡表或能流.物流图: 4.各车间.部门统计 ...查看


  • 盐城工学院能源审计报告
  • 盐 城 工 学 院 建 筑 能 源 审 计 报 告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发展中心 二○一三年五月 目 录 一. 摘要 . ........................................................ ...查看


  • 能源审计程序及方法
  • 能源审计程序及方法 能源审计程序 能源审计方法 能源审计程序 1.审计策划与准备 1.1 沟通信息 审计机构审计人员,采用现场宣讲.交流.调查等方式,使用能单位充分了解能源审计的必要性以及作用.方法.内容等,也可使审计人员对用能单位的用能种 ...查看


  • 高级能源审计师考核试卷
  • 高级能源审计师考核试卷 满分16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行 A.开发为主,合理利用 B.利用为主,加强开发 C.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 D.开发与节约并举,把开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