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马龙与张继科在分别对阵马琳、王皓、波尔的比赛进行研究。通过观察比赛录像,从技术、得失分2个维度对马龙、张继科比赛中接发球技战术特征与规律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优秀运动员先进技术的走向,从而为今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马龙;张继科;乒乓球;接发球技战术
1.前言
乒乓球运动发展到目前阶段,发球、接发球技术质量越来越高,方法和手段灵活多样,其手段越来越多。在乒乓球比赛中,相对其它的环节,难度最大,接发球技术在比赛中作用日益突出。马龙和张继科是当今乒坛最具实力的优秀运动员,两人的实力均衡,且打法类似,属横板弧圈结合快攻打法,特长突出,技术全面,无明显漏洞。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比分析马龙、张继科在接发球技术上的共性与个性,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全面、深刻地认识接发球技术,对接发球技术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中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马龙、张继科分别对阵王皓、马琳、波尔三位优秀运动员比赛中接发球技术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录像观察法、逻辑分析法及三段统计法进行研究.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马龙与张继科在比赛中接发球使用技术情况对比分析
3.1.1 马龙与张继科在比赛中接发球使用技术类别分析
本研究将马龙与张继科在比赛中使用的接发球技术分为两种类别:进攻技术和控制技术。进攻技术包括正手挑、反手拧、正手抢拉、反手抢拉和侧身抢拉等技术;控制技术包括摆短、劈长和撇等技术。
由表2可以看出,马龙在比赛中接发球技术主要以控制性技术为主,进攻技术为辅。三场比赛控制性技术使用次数为104次,使用率是62.3%,而进攻性接发球技术为37.7%,但成功率无多大差异,分别为87.5%、84.5%,说明马龙的接发球技术主要是在遏制对方的进攻前提下,寻找战机,抢先上手,为自己的进攻创造机会。反观张继科的接发球技术主要是以进攻性技术为主,他的进攻技术使用率达到了64.9%,而控制性技术使用率为35.1%,成功率分别为89.7%、85.4%。
由此可以看出,马龙是以控制性技术为主,控制对手的进攻,说明积极主动并不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猛打猛冲,更讲究一种恰如其分的控制;而张继科以进攻技术为主,目的是遏制对手上手,在遏制对手进攻的前提下,争取主动上手,说明张继科善于以进攻性技术接发球且接发球抢攻质量较高,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高水平运动员接发球上手更加积极主动,已摆脱过去较为被动控制的局面。
3.1.2 马龙与张继科在比赛中接发球段具体技术运用特征分析
由表3可见,马龙接发球技术的使用次数最多的是劈长以及摆短,分别是52次、40次,使用率为31.1%、24%。运用技术最少的的是反手拉。马龙的接发球成功率比较高,尤其是控制技术方面摆短、劈长、撇成功率分别为82.7%、86.4%、94.5%,说明马龙的控制性技术已非常娴熟。马龙的进攻性技术中的正手挑、正手拉、侧身拉成功率都很高,这与马龙的技术风格是吻合的。张继科接发球技术的使用以摆短和反手拧为主,使用率分别为25.2%、43.7%,反手拧技术几乎占到接发球技术的一半。
马龙接发球常常使用劈长迫使对手拉接形成相持,与自己具有优势的正手弧圈球技术抗衡,其次多以正手摆、搓近网短球为主。张继科的接发球技术是以摆短和反手拧为主,目的就是为了压制对手上手,迫使对手与自己形成相持。张继科使用反手拧技术接发球大多是侧上旋球,有效的压制了对手的进攻。张继科的其他接发球技术使用率太低,忽略的接发球技术的多样性。
3.2 马龙与张继科在比赛中接发球直接得分或失分情况对比分析
由表4可见,马龙三场比赛接发球直接得分为16分,直接失分为18分,得分率与失分率分别为9.6%、10.8%,相差不大,但是相对于整场比赛的得分来说,得分率相对较少。马龙的接发球直接得分大多来自于台内的摆短球,威胁性挺高,往往使对手猝不及防,但是经统计得出他的得分概率偏低,侵略性不高。张继科接发球直接得分为18分,失分为13分,得分率和失分率为11.9%、8.6%,可以看出张继科的接发球的技术较稳定,失误较少,但是得分率还是相对较少,侵略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马龙的接发球技术是以控制性技术为主,进攻性技术为辅;而张继科却截然相反;4.1.2 马龙接发球技术运用相对丰富,而张继科的技术性对单一,过于依赖反手拧拉;4.1.3 张继科的接发球技术在主动性和侵略性上相对于马龙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和先进性
4.2 建议
4.2.1 在平时的训练和比赛中要注意接发球控制的练习,有机会上手,没有机会控制住对手;4.2.2 在接发球技术的训练中应加强其多样化的训练,避免技术过于单一;4.2.3 专业程度不高的运动员训练反手拧技术时,需加强手腕、前臂肌肉的力量练习。(作者单位:天津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邱团,李超,陈拙,中国乒乓球主力运动员马琳与马龙接发球技战术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0,(09):10-14.
[2]翟洪军,李振彪,赵卫滨,张继科右2/3台反手侧拧接发球技术效果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02):25-27.
[3]王学生,我国优秀乒乓球男子选手接发球技术对接发球轮次得失分的影响[J].安徽体育科技,2011,(12):31-35.
[4]文国兴,对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王皓、张继科反手接发球技战术对比分析[J].体育世界,2012,(06).
摘要: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马龙与张继科在分别对阵马琳、王皓、波尔的比赛进行研究。通过观察比赛录像,从技术、得失分2个维度对马龙、张继科比赛中接发球技战术特征与规律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优秀运动员先进技术的走向,从而为今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马龙;张继科;乒乓球;接发球技战术
1.前言
乒乓球运动发展到目前阶段,发球、接发球技术质量越来越高,方法和手段灵活多样,其手段越来越多。在乒乓球比赛中,相对其它的环节,难度最大,接发球技术在比赛中作用日益突出。马龙和张继科是当今乒坛最具实力的优秀运动员,两人的实力均衡,且打法类似,属横板弧圈结合快攻打法,特长突出,技术全面,无明显漏洞。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比分析马龙、张继科在接发球技术上的共性与个性,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全面、深刻地认识接发球技术,对接发球技术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中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马龙、张继科分别对阵王皓、马琳、波尔三位优秀运动员比赛中接发球技术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录像观察法、逻辑分析法及三段统计法进行研究.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马龙与张继科在比赛中接发球使用技术情况对比分析
3.1.1 马龙与张继科在比赛中接发球使用技术类别分析
本研究将马龙与张继科在比赛中使用的接发球技术分为两种类别:进攻技术和控制技术。进攻技术包括正手挑、反手拧、正手抢拉、反手抢拉和侧身抢拉等技术;控制技术包括摆短、劈长和撇等技术。
由表2可以看出,马龙在比赛中接发球技术主要以控制性技术为主,进攻技术为辅。三场比赛控制性技术使用次数为104次,使用率是62.3%,而进攻性接发球技术为37.7%,但成功率无多大差异,分别为87.5%、84.5%,说明马龙的接发球技术主要是在遏制对方的进攻前提下,寻找战机,抢先上手,为自己的进攻创造机会。反观张继科的接发球技术主要是以进攻性技术为主,他的进攻技术使用率达到了64.9%,而控制性技术使用率为35.1%,成功率分别为89.7%、85.4%。
由此可以看出,马龙是以控制性技术为主,控制对手的进攻,说明积极主动并不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猛打猛冲,更讲究一种恰如其分的控制;而张继科以进攻技术为主,目的是遏制对手上手,在遏制对手进攻的前提下,争取主动上手,说明张继科善于以进攻性技术接发球且接发球抢攻质量较高,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高水平运动员接发球上手更加积极主动,已摆脱过去较为被动控制的局面。
3.1.2 马龙与张继科在比赛中接发球段具体技术运用特征分析
由表3可见,马龙接发球技术的使用次数最多的是劈长以及摆短,分别是52次、40次,使用率为31.1%、24%。运用技术最少的的是反手拉。马龙的接发球成功率比较高,尤其是控制技术方面摆短、劈长、撇成功率分别为82.7%、86.4%、94.5%,说明马龙的控制性技术已非常娴熟。马龙的进攻性技术中的正手挑、正手拉、侧身拉成功率都很高,这与马龙的技术风格是吻合的。张继科接发球技术的使用以摆短和反手拧为主,使用率分别为25.2%、43.7%,反手拧技术几乎占到接发球技术的一半。
马龙接发球常常使用劈长迫使对手拉接形成相持,与自己具有优势的正手弧圈球技术抗衡,其次多以正手摆、搓近网短球为主。张继科的接发球技术是以摆短和反手拧为主,目的就是为了压制对手上手,迫使对手与自己形成相持。张继科使用反手拧技术接发球大多是侧上旋球,有效的压制了对手的进攻。张继科的其他接发球技术使用率太低,忽略的接发球技术的多样性。
3.2 马龙与张继科在比赛中接发球直接得分或失分情况对比分析
由表4可见,马龙三场比赛接发球直接得分为16分,直接失分为18分,得分率与失分率分别为9.6%、10.8%,相差不大,但是相对于整场比赛的得分来说,得分率相对较少。马龙的接发球直接得分大多来自于台内的摆短球,威胁性挺高,往往使对手猝不及防,但是经统计得出他的得分概率偏低,侵略性不高。张继科接发球直接得分为18分,失分为13分,得分率和失分率为11.9%、8.6%,可以看出张继科的接发球的技术较稳定,失误较少,但是得分率还是相对较少,侵略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马龙的接发球技术是以控制性技术为主,进攻性技术为辅;而张继科却截然相反;4.1.2 马龙接发球技术运用相对丰富,而张继科的技术性对单一,过于依赖反手拧拉;4.1.3 张继科的接发球技术在主动性和侵略性上相对于马龙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和先进性
4.2 建议
4.2.1 在平时的训练和比赛中要注意接发球控制的练习,有机会上手,没有机会控制住对手;4.2.2 在接发球技术的训练中应加强其多样化的训练,避免技术过于单一;4.2.3 专业程度不高的运动员训练反手拧技术时,需加强手腕、前臂肌肉的力量练习。(作者单位:天津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邱团,李超,陈拙,中国乒乓球主力运动员马琳与马龙接发球技战术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0,(09):10-14.
[2]翟洪军,李振彪,赵卫滨,张继科右2/3台反手侧拧接发球技术效果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02):25-27.
[3]王学生,我国优秀乒乓球男子选手接发球技术对接发球轮次得失分的影响[J].安徽体育科技,2011,(12):31-35.
[4]文国兴,对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王皓、张继科反手接发球技战术对比分析[J].体育世界,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