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t古诗词鉴赏之形象篇03

《古诗词鉴赏之形象篇》教学设计

一、明确考纲要求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以及情感态度。

二、学习要点

1、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2、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3、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4、如何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

5、如何鉴赏诗歌的物象(意象)

三、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形象(意象)

1、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四、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1. 、提问方式: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答题步骤:

第一步,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

第二步,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如果诗歌运用到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

第三步,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涵的作者情感。

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

简言之即(1)总括特点; (2)具体分析; (3)意义或情感。

3、把握分析人物形象的关键

①、聚焦描绘人物言行情态的重要词语。如:鉴赏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这首诗,应抓住第三句重点品析,其中“惊”字贴切传神地刻画了一个重病在身仍惦念友人的知音形象。

②、体味最能传达诗人心理活动的关键性词语。如:鉴赏朱庆馀的《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要揣摩第三句之“问”:它含蓄而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应试前向主考官打听情况时的忐忑不安的心理。

③、弄清形象塑造与物景描摹的内在关系。如:李白《独坐敬亭山》中的“众鸟”“孤云”“敬

亭山”,看似寻常物景,实为刻画诗人自我形象不可或缺的特殊意象,对表现诗人独坐敬亭山时流露出的孤寂情绪起到了映衬作用。

4、常见艺术形象类举(见《湘教考苑》207、208)

5、及时精炼

练习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简析: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 ”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练习2: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

(1)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

(2)垂钓小儿聪明(机灵),天真可爱; “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

五、鉴赏诗歌的物象(意象)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分析思路: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一)意象

诗歌的意象:有单一的比喻性意象,烘托性意象,象征性意象,还有组合的意象等。 意象之情感:杨柳—惜别 圆月—思念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大海—开阔 流水—叹惜 古迹—怀旧 梅花—傲视

审美的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掌握古典诗词常见意象(《湘教考苑》板块四教师用书213、214)

练习1: 闻 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 塘 赵 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问题: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答案: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使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的浓浓乡愁。

练习2: 早 梅 张 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题: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案: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1分)“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2分)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2分)

练习3:阅读下面三首宋诗,完成后面的习题。

病牛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禾熟 孙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

牛 王安石

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自无一毛利,至有千箱实。

这三首诗显示出“牛”各自不同的思想境界,请各用一句话阐明。

第一首:“病牛”心有不平而无怨尤。

第二首:“老牛”在结了债之后的轻松与满足之中,追求平和与淡泊的生活情趣。 第三首:“牛”朝暮耕耘全是为了人们的利益,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决不索取。

(二)意境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常见的诗歌的意境有:孤独凄凉、淡泊闲适、清新自然、优雅飘逸、沉郁顿挫、幽深僻远、安谧美好、华丽壮美、雄浑刚健„„

(一)考查方式

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二)鉴赏指导

①步骤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步骤二: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步骤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案组织】

1、表述思路:意象——图景——特点——思想感情

(1)抓住主要意象,用自己的语言描摹意境。

(2)描摹之后,用一句简练的话概括景物营造的意境的特点;

(3)谈谈寄予在此意境中诗人的感情。

2、句式选择:

这首诗(或哪几句)描绘„„的景物,描摹(展现)了一幅„„的图景,

营造(渲染)了„„的意境(氛围),寄予(抒发)了诗人„„的

3、备选词语:幽静雅致、萧瑟凄凉、孤寂凄清、生机勃勃、沉郁忧愁、和谐静谧、 雄浑壮丽、开阔苍凉、高远辽阔

练习:

1、结合注释,阅读下面这首诗,谈谈你对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的理解,100字左右。(6分)

听张立本女吟 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①,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砌竹②,清歌一曲③月如霜。

注:①“危冠广袖”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南方的贵族女装。②砌竹,阶沿下的修竹,以钗击节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③清歌一曲,即吟歌一首。

示例:这首诗创造了一种清雅幽静的意境(2分)。暗蓝色的天幕上一轮秋月高悬,凉爽的闲庭中一少女依阶低吟。清泠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拍飘荡在寂静的夜空,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出一个峨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身影。(2分)意境是情与景的融合。读者只要领会清雅幽静之境,便能走进女诗人超尘拔俗,淡雅清纯的内心世界。(2分)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① 望秦川 李颀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②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注]①这是诗人晚年官场失意,离别长安,回家途中写的诗。②五陵:指长安城郊西汉五个皇帝的坟墓。

这首诗的前四句和后四句所描写景物的特点不尽相同,诗人在诗中是想创造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请试作简述。

参考答案:

前四句描写的景物明净、壮丽,后四句描写的景物萧索、寒冷。诗人以“乐景”衬“哀情”,创造出冷落、凄清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去官归家途中的怅惘心情。

解析:诗人官场失意,离别长安,归途中回首京都,感慨不已,写下了这首诗。“秦川”即长安一带;“迥”,说明已经走了较远的路程。此时正是早晨,太阳从东边的山峰后面升起,远近的山水格外明净,长安城阙重叠壮丽。这一派景色似乎明朗宏丽,但却笼罩在秋风中、寒气里,于是“乐景”涂抹上了悲哀的色彩。往下接着写秋风动竹,寒色笼松,霜冷露浓,给人萧条、冷落、孤单、寒栗之感。再加上诗人归途的感叹、凄然的感受,全诗的意境也就完全营造出来了。

表面上看,本诗前四句和后四句所描写的景物,情调不尽相同,似乎难以统一。究竟孰主孰次,谁为谁服务? 这就要看诗人想表达什么感情。从尾联“客”、“归”、“叹”和“凄其(然)”等词语所表达的感情来看,冷落、悲凉之情是主要的,而且这也与注释中说诗人晚年官场不得志、去官归家的背景相一致。正因为诗人的感情如此,所以尽管早晨日出天阔,长安城以及周围的景色还不错,也不能激起他的丝毫兴趣,这也就是以“乐”衬“哀”了。

直击高考:

(2014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 )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 请简要说明。

答: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4分)

(答出幽静意思的,给2分;说明营造出静谧气氛的,给2分。)

(2014山东卷)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 回答问题。(8分)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①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②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中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①艳丽。“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清幽。“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级。

【试题解析】此题分析“景物形象”。分析两句诗描写景色的特点时,需要抓住原诗中的“园花”“雨”“乔木”“明月”等意象具体解说,还要注意诗句中描绘的园花“百般红”,即色彩艳丽的特点,乔木“峥嵘”,即高耸峭拔的特点。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

①行为洒脱:“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情趣高雅:“亭角寻诗满袖风 ” “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级。

【试题解析】此题分析“人物形象”。首先注意诗下的注释,这两首诗下面有对“居士,指文人雅士”的解释,我们可初步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然后抓住对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的特征。两首诗中对“陈居士”动作、神态描写的具体词句主要有“楚酒困人三日醉” “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莫笑侬” “醒来推户寻诗去”,由此我们便可准确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

《古诗词鉴赏之形象篇》教学设计

一、明确考纲要求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以及情感态度。

二、学习要点

1、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2、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3、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4、如何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

5、如何鉴赏诗歌的物象(意象)

三、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形象(意象)

1、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四、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1. 、提问方式: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答题步骤:

第一步,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

第二步,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如果诗歌运用到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

第三步,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涵的作者情感。

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

简言之即(1)总括特点; (2)具体分析; (3)意义或情感。

3、把握分析人物形象的关键

①、聚焦描绘人物言行情态的重要词语。如:鉴赏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这首诗,应抓住第三句重点品析,其中“惊”字贴切传神地刻画了一个重病在身仍惦念友人的知音形象。

②、体味最能传达诗人心理活动的关键性词语。如:鉴赏朱庆馀的《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要揣摩第三句之“问”:它含蓄而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应试前向主考官打听情况时的忐忑不安的心理。

③、弄清形象塑造与物景描摹的内在关系。如:李白《独坐敬亭山》中的“众鸟”“孤云”“敬

亭山”,看似寻常物景,实为刻画诗人自我形象不可或缺的特殊意象,对表现诗人独坐敬亭山时流露出的孤寂情绪起到了映衬作用。

4、常见艺术形象类举(见《湘教考苑》207、208)

5、及时精炼

练习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简析: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 ”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练习2: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

(1)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

(2)垂钓小儿聪明(机灵),天真可爱; “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

五、鉴赏诗歌的物象(意象)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分析思路: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一)意象

诗歌的意象:有单一的比喻性意象,烘托性意象,象征性意象,还有组合的意象等。 意象之情感:杨柳—惜别 圆月—思念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大海—开阔 流水—叹惜 古迹—怀旧 梅花—傲视

审美的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掌握古典诗词常见意象(《湘教考苑》板块四教师用书213、214)

练习1: 闻 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 塘 赵 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问题: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答案: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使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的浓浓乡愁。

练习2: 早 梅 张 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题: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案: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1分)“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2分)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2分)

练习3:阅读下面三首宋诗,完成后面的习题。

病牛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禾熟 孙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

牛 王安石

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自无一毛利,至有千箱实。

这三首诗显示出“牛”各自不同的思想境界,请各用一句话阐明。

第一首:“病牛”心有不平而无怨尤。

第二首:“老牛”在结了债之后的轻松与满足之中,追求平和与淡泊的生活情趣。 第三首:“牛”朝暮耕耘全是为了人们的利益,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决不索取。

(二)意境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常见的诗歌的意境有:孤独凄凉、淡泊闲适、清新自然、优雅飘逸、沉郁顿挫、幽深僻远、安谧美好、华丽壮美、雄浑刚健„„

(一)考查方式

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二)鉴赏指导

①步骤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步骤二: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步骤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案组织】

1、表述思路:意象——图景——特点——思想感情

(1)抓住主要意象,用自己的语言描摹意境。

(2)描摹之后,用一句简练的话概括景物营造的意境的特点;

(3)谈谈寄予在此意境中诗人的感情。

2、句式选择:

这首诗(或哪几句)描绘„„的景物,描摹(展现)了一幅„„的图景,

营造(渲染)了„„的意境(氛围),寄予(抒发)了诗人„„的

3、备选词语:幽静雅致、萧瑟凄凉、孤寂凄清、生机勃勃、沉郁忧愁、和谐静谧、 雄浑壮丽、开阔苍凉、高远辽阔

练习:

1、结合注释,阅读下面这首诗,谈谈你对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的理解,100字左右。(6分)

听张立本女吟 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①,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砌竹②,清歌一曲③月如霜。

注:①“危冠广袖”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南方的贵族女装。②砌竹,阶沿下的修竹,以钗击节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③清歌一曲,即吟歌一首。

示例:这首诗创造了一种清雅幽静的意境(2分)。暗蓝色的天幕上一轮秋月高悬,凉爽的闲庭中一少女依阶低吟。清泠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拍飘荡在寂静的夜空,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出一个峨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身影。(2分)意境是情与景的融合。读者只要领会清雅幽静之境,便能走进女诗人超尘拔俗,淡雅清纯的内心世界。(2分)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① 望秦川 李颀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②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注]①这是诗人晚年官场失意,离别长安,回家途中写的诗。②五陵:指长安城郊西汉五个皇帝的坟墓。

这首诗的前四句和后四句所描写景物的特点不尽相同,诗人在诗中是想创造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请试作简述。

参考答案:

前四句描写的景物明净、壮丽,后四句描写的景物萧索、寒冷。诗人以“乐景”衬“哀情”,创造出冷落、凄清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去官归家途中的怅惘心情。

解析:诗人官场失意,离别长安,归途中回首京都,感慨不已,写下了这首诗。“秦川”即长安一带;“迥”,说明已经走了较远的路程。此时正是早晨,太阳从东边的山峰后面升起,远近的山水格外明净,长安城阙重叠壮丽。这一派景色似乎明朗宏丽,但却笼罩在秋风中、寒气里,于是“乐景”涂抹上了悲哀的色彩。往下接着写秋风动竹,寒色笼松,霜冷露浓,给人萧条、冷落、孤单、寒栗之感。再加上诗人归途的感叹、凄然的感受,全诗的意境也就完全营造出来了。

表面上看,本诗前四句和后四句所描写的景物,情调不尽相同,似乎难以统一。究竟孰主孰次,谁为谁服务? 这就要看诗人想表达什么感情。从尾联“客”、“归”、“叹”和“凄其(然)”等词语所表达的感情来看,冷落、悲凉之情是主要的,而且这也与注释中说诗人晚年官场不得志、去官归家的背景相一致。正因为诗人的感情如此,所以尽管早晨日出天阔,长安城以及周围的景色还不错,也不能激起他的丝毫兴趣,这也就是以“乐”衬“哀”了。

直击高考:

(2014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 )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 请简要说明。

答: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4分)

(答出幽静意思的,给2分;说明营造出静谧气氛的,给2分。)

(2014山东卷)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 回答问题。(8分)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①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②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中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①艳丽。“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清幽。“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级。

【试题解析】此题分析“景物形象”。分析两句诗描写景色的特点时,需要抓住原诗中的“园花”“雨”“乔木”“明月”等意象具体解说,还要注意诗句中描绘的园花“百般红”,即色彩艳丽的特点,乔木“峥嵘”,即高耸峭拔的特点。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

①行为洒脱:“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情趣高雅:“亭角寻诗满袖风 ” “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级。

【试题解析】此题分析“人物形象”。首先注意诗下的注释,这两首诗下面有对“居士,指文人雅士”的解释,我们可初步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然后抓住对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的特征。两首诗中对“陈居士”动作、神态描写的具体词句主要有“楚酒困人三日醉” “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莫笑侬” “醒来推户寻诗去”,由此我们便可准确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


相关文章

  • 古典诗词鉴赏之步骤与方法
  • 古典诗词鉴赏之步骤与方法 对古代诗词的鉴赏可分为三个阶段:感知.感触:鉴赏.评价:总结.表述. 一.感知.感触 感知.感触,就是读诗.读懂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有古典诗词知识积淀 1.了解古典诗歌的发展变化. 应对中国古典诗歌 ...查看


  • 古典诗词鉴赏之步骤与方法 1
  • 古典诗词鉴赏之步骤与方法 对古代诗词的鉴赏可分为三个阶段:感知.感触:鉴赏.评价:总结.表述. 一.感知.感触 感知.感触,就是读诗.读懂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有古典诗词知识积淀 1.了解古典诗歌的发展变化. 应对中国古典诗歌 ...查看


  • 浅析古诗词鉴赏的角度
  • 浅析古诗词鉴赏的角度 作者:齐云惠 来源:<新课程学习·中>2014年第09期 摘 要:古诗词鉴赏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学生在鉴赏古诗词时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把握一定的题型,了解一定的解题方法,答题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顺利. ...查看


  • 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步骤
  • 对古代诗词的鉴赏可分为三个阶段:感知.感触:鉴赏.评价:总结.表述. 一.感知.感触 感知.感触,就是读诗.读懂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有古典诗词知识积淀 1.了解古典诗歌的发展变化. 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变化有相当清晰的认识 ...查看


  • 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例说
  • 高考古诗词鉴赏11类题型答题技巧例说 一.形象类 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试说说 ...查看


  • 诗词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
  • 教学课题 诗词鉴赏之人物形象 课    时 主 备 人 审 核 人 授 课 人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形象的内涵: 2.了解诗歌形象的分类: 3.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 教学重难点 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 ...查看


  • 二轮复习--诗歌鉴赏
  •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精要] 2015年语文科<考试说明>(新课标)对该考点的要求是:阅读鉴赏古代诗歌.具体要求有:①理解诗歌中的字句,属于"鉴赏评价(D)"层级:②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属于&q ...查看


  • 高中语文小组专题课教案
  • 高中语文小组专题课教案 诗词鉴赏 教学目的:1.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注意从历史发展的角 度,全面理解诗歌内容. 2.通过学习,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学会用现代观念审视诗歌,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教学重.难点:诗歌形象的鉴赏 教法:教师讲析 ...查看


  • 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技巧
  • 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技巧 解答古诗歌鉴赏题要注意三个方面: 一是整体感知,即阅读诗歌时不忘题目.作者.注解,注意辨析诗歌类别. 二是意象情感,即把握意象意境,并透过意象意境揣摩诗人所要抒发的感情. 三是答题要求,即审读题干,弄清要求,有针对性作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