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理财的定义及传统与现代理财观念
1、 定义
个人理财,是在对个人收入、资产、负债等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根据个人对风险的偏好和承受能力,结合预定目标运用诸如储蓄、保险、证券、外汇、收藏、住房投资等多种手段管理资产和负债,合理安排资金,从而在各个人风险可以接受范围内实现资产增值的最大化的过程。
由此,现代意义的个人理财,不同于单纯的储蓄或投资,它不仅包括财富的积累,而且还囊括了财富的保障和安排。财富保障的核心是对风险的管理和控制,也就是当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出现了意外,或个人所处的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不利变化,如恶性通货膨胀、汇率大幅降低等问题时,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水平不致于受到严重的影响。
2、 传统与现代理财观念比较
根据上述定义,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至少在下述四个方面有别于现代人的个人理财观念:
(1) 节俭生财。节俭是一种美德,但如果现在还秉持节俭的理财习惯,实在是一种滞后于时代发展的理财习惯。节俭本身并不生财,并不能增大资产规模,而仅仅是减少支出,这会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改善。俗话说,理财关键是开源节流节俭虽然符合或免一项,单一靠节俭,断不会成为富翁。
(2) 理财是富人、高收入家庭的专利,要先有足够的钱,才有资格谈投资理财。事实上,影响未来财富的关键因素,是投资报酬率的高低与时间的长短,而不是资金的多寡。毫不夸张地说,个人理财已成为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3) 投机理财是投机活动。投机是投机取巧,使用损人利己的行为来谋取不义之财,而投资是“以钱赚钱”活动,再者有着本质区别。当然,投资与投机就像孪生兄弟,相伴而生,又投资必有投机。
(4) 只有把钱放在银行才是理财。目前,储蓄仍是大部分人传统的理财方式。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3年12月末,我国城乡居民外币储蓄存款余额首次超过11万亿元。国内居民储蓄增长速度也同样让人吃惊从2000年的7万亿到2001年的8万亿,用了22月,从2001年的8万亿到2002年的9万亿,则用了10个多月。应该说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储蓄理财最安全、最稳妥的,但是鉴于目前利率(投资报酬率)处于很低的水平,把钱存在银行从短期看好象是最安全的,长期而言却是非常危险的理财方式,因为利息收入远远赶不上货币贬值的速度,不适于作长期投资工具。
五大因素制约个人理财发展
近几年我国个人理财市场迅速发展,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都打起了个人理财的招牌,极力扩展各自的业务。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与国外成熟的个人理财市场相比,我国个人理财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互助理念和传统的家庭观念成为制约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直接原因。个人理财强调的是通过规划并采取综合财务手段来平衡个人的财务收支。而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守望相助是一种积极的入世观。亲戚、朋友、同事之间谁一旦有事,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遭遇天灾人祸,老百姓都习惯以实物或“份子”的形式表示关爱和帮助。老百姓能够较容易的解决大额开支困难,或者说渡过各种灾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人们的理财意识,弱化了老百姓对个人理财的需求。中国人传统的家庭观念也抑制了对个人理财的需求。比如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时期,现金收入较少,如果没有合理的理财方案,这一时期的生活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如住房就是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但是,中国老百姓对后代的关爱甚至超过了对自己的关心,孩子刚走向社会,父母就可能已经用毕生心血给孩子买好了房子。凡此种种,个人理财变得似乎多余,需求自然就少了。而在西方国家,无论
是亲友还是邻里之间,几乎没有类似于“份子”这种形式的经济上的“互助”;在家庭内部,也非常强调独立性,在孩子成人后,父母很少直接给后代以经济上的帮助。因此,在西方国家,个人理财规划几乎成为每个公民合理安排收支,提高生活水平的基本内容。
社会诚信缺失使我国个人理财业务丧失了发展的基石。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一切交易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个人理财业务是由专业理财人员通过与个人客户充分沟通,根据客户的阶段性生活目标和客户的生活、财务状况,确立理财目标,并且帮助客户制定出可行的理财方案的一种综合金融服务。它需要客户将自己和家庭的几乎所有有关财务、生活等信息告诉个人理财规划师,以便帮助其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理财规划。这样就要求客户对理财规划师给予充分的信任,也要求理财规划师绝对忠诚于客户,替客户保密。因此,个人理财业务对社会诚信的要求更甚于其他市场经济行为。但一方面,客户担心理财规划师将自己家底外露,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另一方面;客户也担心理财规划师在做理财规划时,并不是以客户效用最大化为原则,从而做出有损于自己的理财规划,导致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畸形,仅有投资理财,而无个人理财。
保险意识淡薄和忌讳是制约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思想诱因。具体表现在:一是对风险认识存有偏差,宁肯亡羊补牢,也不愿未雨绸缪。二是对保险的经济补偿本质理解不深。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人是最重要的,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尤其是当事人不幸身故时,大部分人都持有一种“人都没了,还要钱干嘛”的观念。但是,中国还有一句古话叫做:死者长矣已,生者常戚戚。逝者的离去,给生者带来的可能不仅仅是心灵上的沉重打击,而且还会给生者带来经济上的巨大冲击,特别是当逝者是家庭中重要的收入来源时。事实上,保险的重大意义在这时得以凸显,有了保险,一方面,生者能够在物质上获得保障,另一方面,逝者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承担对生者最后应尽的责任。三是中国人说话办事都图个吉利,不愿谈论不好的事情,对不好的事情比较忌讳。而一谈及保险似乎预兆有不祥的事发生,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将保险纳入自己的考虑范围。有人视上门的保险营销员为“不吉利”,甚至挂出“保险营销员禁止入内”的牌子;有人忌谈或不情愿触及保险条款中的某些风险灾害字眼,唯恐带来晦气。
分业经营是制约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重要瓶颈。目前我国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各自拥有相对独立的运营及监管体系,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信托公司只能经营各自的业务。虽然近年来在外资银行、金融超市的冲击下,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正在加强合作,但是,综合经营业务的开展仍受到许多限制。这种分业经营态势从以下两个方面制约了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一是分业经营不利于向客户提供涵盖储蓄、投资、保障等功能的综合金融服务;二是分业经营也不利于合格理财规划师的培养。
现行税收制度是影响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制度障碍。比如在个人所得税方面,我国实行分类征收和代扣代缴制度,税收制度相对简单,一般情况不需要自己计算也不需要自己上缴税款。而在西方国家,一般实行综合征收,所得税制度非常复杂,并实行先征后返制度,公民税收规划意识强;同时,由于税收计算及缴纳的复杂性,任何人在繁忙的工作之后再亲自处理税收缴纳等事务绝对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因此,拥有自己的理财规划师对西方人而言属于日常需求。再比如我国尚未开征遗产税,这也降低了老百姓对个人理财规划的需求。西方国家执行严格的遗产税收制度,在有些国家,继承人在继承遗产之前,必须缴清应缴的遗产税,否则不能继承。这种制度进一步促使人们合理有效的规划个人财产,以保证个人对现金流的需求。
虽然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还受到以上诸多因素的限制,但可以预计的是,随着我国居民理财观念的转变,保险意识的增强,诚信社会的建立,混业经营的形成,以及税收制度的变革,我国个人理财市场终将获得健康快速全面发展。
家庭理财四阶段
1.重积累的探索实习期
指从正式参加工作到婚后有子女之前的这段时间,大约为10年。该期的主要特点是没有太大的家庭负担,精力旺盛,但阅历和经验都不够丰富,需要体验社会,因此应尽力寻找高收入机会,广开财源,节约消费,不寻求高风险性投资,应作稳妥增值的投资理财计划,为将来打好基础。总体来说,这一时期就是经济的积累与对投资理财的初步探索实习。 2.重消费的理财综合期
指从孩子出生到其10岁左右这段时间。这期特点是抚养与教育孩子、赡养老人的负担较重,完善家庭生活的消费也占很大比例,因此投资与消费应综合考虑,如购房置业、增加保险险种、收集艺术藏品等尽量在消费中寻求保值和增值的可能。除此之外,应做好一定比例的低收益风险投资和储蓄保险、教育储蓄等多方面相结合的投资理财计划,为致富做好全方位的物质和精神准备。
3.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期
指40岁左右到退休前这段时间,约为20年。该期内人的内在素质、工作能力、经济状况已达到顶峰,精力充沛,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文化背景与社会环境的经济领域,在好的入市时机实行高风险性投资,通常成功率很高,即便遇有风险时,损失也不会太大。在投资中,理财显得更加重要,会理财才能生财,而且还要重视防险,一是买保险,二是预留出必要资金,以防遇到较大风险时,影响家庭生活和安度晚年。
4.安稳的守业期
无论你有多大家产,如果已超过60岁,就应该转化投资方式,把有形资产压缩得很少,而把无形资产——技术、经验、知名度、社会地位等尽量发扬,成为“无本生意”,也可以得到丰富收益。守住现有产业、家业是该期的主要任务,不必再从事新的风险性投资。
个人理财的定义及传统与现代理财观念
1、 定义
个人理财,是在对个人收入、资产、负债等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根据个人对风险的偏好和承受能力,结合预定目标运用诸如储蓄、保险、证券、外汇、收藏、住房投资等多种手段管理资产和负债,合理安排资金,从而在各个人风险可以接受范围内实现资产增值的最大化的过程。
由此,现代意义的个人理财,不同于单纯的储蓄或投资,它不仅包括财富的积累,而且还囊括了财富的保障和安排。财富保障的核心是对风险的管理和控制,也就是当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出现了意外,或个人所处的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不利变化,如恶性通货膨胀、汇率大幅降低等问题时,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水平不致于受到严重的影响。
2、 传统与现代理财观念比较
根据上述定义,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至少在下述四个方面有别于现代人的个人理财观念:
(1) 节俭生财。节俭是一种美德,但如果现在还秉持节俭的理财习惯,实在是一种滞后于时代发展的理财习惯。节俭本身并不生财,并不能增大资产规模,而仅仅是减少支出,这会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改善。俗话说,理财关键是开源节流节俭虽然符合或免一项,单一靠节俭,断不会成为富翁。
(2) 理财是富人、高收入家庭的专利,要先有足够的钱,才有资格谈投资理财。事实上,影响未来财富的关键因素,是投资报酬率的高低与时间的长短,而不是资金的多寡。毫不夸张地说,个人理财已成为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3) 投机理财是投机活动。投机是投机取巧,使用损人利己的行为来谋取不义之财,而投资是“以钱赚钱”活动,再者有着本质区别。当然,投资与投机就像孪生兄弟,相伴而生,又投资必有投机。
(4) 只有把钱放在银行才是理财。目前,储蓄仍是大部分人传统的理财方式。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3年12月末,我国城乡居民外币储蓄存款余额首次超过11万亿元。国内居民储蓄增长速度也同样让人吃惊从2000年的7万亿到2001年的8万亿,用了22月,从2001年的8万亿到2002年的9万亿,则用了10个多月。应该说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储蓄理财最安全、最稳妥的,但是鉴于目前利率(投资报酬率)处于很低的水平,把钱存在银行从短期看好象是最安全的,长期而言却是非常危险的理财方式,因为利息收入远远赶不上货币贬值的速度,不适于作长期投资工具。
五大因素制约个人理财发展
近几年我国个人理财市场迅速发展,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都打起了个人理财的招牌,极力扩展各自的业务。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与国外成熟的个人理财市场相比,我国个人理财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互助理念和传统的家庭观念成为制约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直接原因。个人理财强调的是通过规划并采取综合财务手段来平衡个人的财务收支。而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守望相助是一种积极的入世观。亲戚、朋友、同事之间谁一旦有事,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遭遇天灾人祸,老百姓都习惯以实物或“份子”的形式表示关爱和帮助。老百姓能够较容易的解决大额开支困难,或者说渡过各种灾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人们的理财意识,弱化了老百姓对个人理财的需求。中国人传统的家庭观念也抑制了对个人理财的需求。比如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时期,现金收入较少,如果没有合理的理财方案,这一时期的生活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如住房就是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但是,中国老百姓对后代的关爱甚至超过了对自己的关心,孩子刚走向社会,父母就可能已经用毕生心血给孩子买好了房子。凡此种种,个人理财变得似乎多余,需求自然就少了。而在西方国家,无论
是亲友还是邻里之间,几乎没有类似于“份子”这种形式的经济上的“互助”;在家庭内部,也非常强调独立性,在孩子成人后,父母很少直接给后代以经济上的帮助。因此,在西方国家,个人理财规划几乎成为每个公民合理安排收支,提高生活水平的基本内容。
社会诚信缺失使我国个人理财业务丧失了发展的基石。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一切交易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个人理财业务是由专业理财人员通过与个人客户充分沟通,根据客户的阶段性生活目标和客户的生活、财务状况,确立理财目标,并且帮助客户制定出可行的理财方案的一种综合金融服务。它需要客户将自己和家庭的几乎所有有关财务、生活等信息告诉个人理财规划师,以便帮助其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理财规划。这样就要求客户对理财规划师给予充分的信任,也要求理财规划师绝对忠诚于客户,替客户保密。因此,个人理财业务对社会诚信的要求更甚于其他市场经济行为。但一方面,客户担心理财规划师将自己家底外露,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另一方面;客户也担心理财规划师在做理财规划时,并不是以客户效用最大化为原则,从而做出有损于自己的理财规划,导致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畸形,仅有投资理财,而无个人理财。
保险意识淡薄和忌讳是制约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思想诱因。具体表现在:一是对风险认识存有偏差,宁肯亡羊补牢,也不愿未雨绸缪。二是对保险的经济补偿本质理解不深。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人是最重要的,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尤其是当事人不幸身故时,大部分人都持有一种“人都没了,还要钱干嘛”的观念。但是,中国还有一句古话叫做:死者长矣已,生者常戚戚。逝者的离去,给生者带来的可能不仅仅是心灵上的沉重打击,而且还会给生者带来经济上的巨大冲击,特别是当逝者是家庭中重要的收入来源时。事实上,保险的重大意义在这时得以凸显,有了保险,一方面,生者能够在物质上获得保障,另一方面,逝者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承担对生者最后应尽的责任。三是中国人说话办事都图个吉利,不愿谈论不好的事情,对不好的事情比较忌讳。而一谈及保险似乎预兆有不祥的事发生,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将保险纳入自己的考虑范围。有人视上门的保险营销员为“不吉利”,甚至挂出“保险营销员禁止入内”的牌子;有人忌谈或不情愿触及保险条款中的某些风险灾害字眼,唯恐带来晦气。
分业经营是制约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重要瓶颈。目前我国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各自拥有相对独立的运营及监管体系,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信托公司只能经营各自的业务。虽然近年来在外资银行、金融超市的冲击下,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正在加强合作,但是,综合经营业务的开展仍受到许多限制。这种分业经营态势从以下两个方面制约了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一是分业经营不利于向客户提供涵盖储蓄、投资、保障等功能的综合金融服务;二是分业经营也不利于合格理财规划师的培养。
现行税收制度是影响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制度障碍。比如在个人所得税方面,我国实行分类征收和代扣代缴制度,税收制度相对简单,一般情况不需要自己计算也不需要自己上缴税款。而在西方国家,一般实行综合征收,所得税制度非常复杂,并实行先征后返制度,公民税收规划意识强;同时,由于税收计算及缴纳的复杂性,任何人在繁忙的工作之后再亲自处理税收缴纳等事务绝对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因此,拥有自己的理财规划师对西方人而言属于日常需求。再比如我国尚未开征遗产税,这也降低了老百姓对个人理财规划的需求。西方国家执行严格的遗产税收制度,在有些国家,继承人在继承遗产之前,必须缴清应缴的遗产税,否则不能继承。这种制度进一步促使人们合理有效的规划个人财产,以保证个人对现金流的需求。
虽然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还受到以上诸多因素的限制,但可以预计的是,随着我国居民理财观念的转变,保险意识的增强,诚信社会的建立,混业经营的形成,以及税收制度的变革,我国个人理财市场终将获得健康快速全面发展。
家庭理财四阶段
1.重积累的探索实习期
指从正式参加工作到婚后有子女之前的这段时间,大约为10年。该期的主要特点是没有太大的家庭负担,精力旺盛,但阅历和经验都不够丰富,需要体验社会,因此应尽力寻找高收入机会,广开财源,节约消费,不寻求高风险性投资,应作稳妥增值的投资理财计划,为将来打好基础。总体来说,这一时期就是经济的积累与对投资理财的初步探索实习。 2.重消费的理财综合期
指从孩子出生到其10岁左右这段时间。这期特点是抚养与教育孩子、赡养老人的负担较重,完善家庭生活的消费也占很大比例,因此投资与消费应综合考虑,如购房置业、增加保险险种、收集艺术藏品等尽量在消费中寻求保值和增值的可能。除此之外,应做好一定比例的低收益风险投资和储蓄保险、教育储蓄等多方面相结合的投资理财计划,为致富做好全方位的物质和精神准备。
3.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期
指40岁左右到退休前这段时间,约为20年。该期内人的内在素质、工作能力、经济状况已达到顶峰,精力充沛,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文化背景与社会环境的经济领域,在好的入市时机实行高风险性投资,通常成功率很高,即便遇有风险时,损失也不会太大。在投资中,理财显得更加重要,会理财才能生财,而且还要重视防险,一是买保险,二是预留出必要资金,以防遇到较大风险时,影响家庭生活和安度晚年。
4.安稳的守业期
无论你有多大家产,如果已超过60岁,就应该转化投资方式,把有形资产压缩得很少,而把无形资产——技术、经验、知名度、社会地位等尽量发扬,成为“无本生意”,也可以得到丰富收益。守住现有产业、家业是该期的主要任务,不必再从事新的风险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