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民事法律行为案例报告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民事法律行为案例分析报告

课程名称:经济法

组号:第六组

撰写人:郑静 张林 庞琳 杨丹 蒲芸梦

刘帅 刘雨声 蒲潞瑞 张丹蔓

班级:12级本科会计01班

行课时间:周三下午8、9、10节

日期: 2015 年 4 月 25 日

摘要

本篇论文主要内容是介绍2006年发生的“孙震上诉邢良坤悬赏广告”纠纷一案,由于对悬赏广告有着不同的判定,致使纠纷案件难以解决,从而扩展了两个案件,分别是快餐店事件和合同纠纷事件,都是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范畴。本篇论文分别描述了三个案例的案情介绍,结果分析以及其中涉及的相关法律知识。其中,主要涉及的相关法律知识包括:戏谑行为的定义及其构成的要素;要约与承诺的基本内容;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合同法的相关知识点。

【关键词】 戏谑行为 邀约与承诺 真实性 合同法

Abstract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paper is to introduce the 2006 case of "Sun Zhen Xing Liang kun appeal reward advertising" dispute case, because of the advertisement offering a reward have different judgment, resulting in difficult to resolve disputes, thereby expanding the two cases, which are fast-food restaurants Event and contract disputes event, are of the category of civil legal 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ree cases were case reports,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and relevant legal knowledge among involved. Among them, the relevant legal knowledge mainly covered include: the definition of joking behavior and elements of composition; the basic contents of the offer and commitments; basic principles of civil law; the relevant knowledge of contract law.

Key words: Joking behavior Solicitation and commitment Truth

Contract law

目 录

一、邢良坤案件 ....................................................................................................................... 5

(一)、案件介绍 ............................................................................................................... 5

(二)、相关法律知识 ....................................................................................................... 5

1、戏谑行为的特征 ......................................................................................................... 5

2、构成戏谑行为的要素 ................................................................................................. 6

3、要约与承诺的基本内容 ............................................................................................. 6

(三)、要约承诺在本案中是否适用 ............................................................................... 7

(四)、案件总结 ............................................................................................................... 8

二、快餐店事件 ....................................................................................................................... 8

(一)、案件介绍 ............................................................................................................... 8

(二)、相关法律知识 ....................................................................................................... 9

三、合同纠纷事件 ................................................................................................................. 10

(一)、案件介绍 ............................................................................................................. 10

(二)、相关法律知识 ..................................................................................................... 10

(三)、案件结果 ............................................................................................................. 11

一、邢良坤案件

(一)、案件介绍

2006年4月1日,被告刑良坤在中央电视台七套“乡约”节目的访谈中,将自己被称为“世界之谜”的五层吊球陶器制作发出要约,并在节目中明确宣称:我已经挑战十年了,直到现在还没有人琢磨出来,如果有人能完成五层吊球陶器制作,并且扬言“不用一样,差不多就行,只要一层一层搁进去,能吊起来,就算偏一点,斜一点都可以”,即可获得刑良坤楼盘及楼内所有财产。原告孙震看到悬赏后,潜心研究,经过多次努力于2007年1月完成了五层吊球陶器。原告作品完全符合被告要求,但是,被告在没有给予明确理由的情况下,拒绝原告的索取要求。原告于2007年6月8日向法院提交诉状,请求法院判决确认自己和被告关于“五层吊球陶器制作悬赏广告合同”成立并生效。

(二)、相关法律知识

1、戏谑行为的特征

其一,戏谑行为系表意人故意为之, 即意思与表示不一致是戏谑行为人故意造成的。其二,戏谑行为系意思与表示发生的不一致。其三, 戏谑行为系善意。其四,戏谑行为系外观可以被相对人识破的行为。其五, 戏谑行为系无效行为。

2、构成戏谑行为的要素

其一,行为人的目的意思能够为受领人识破。换句话说, 正是诚信原则和交易习惯迫使表意人对自己的过失负责, 从而使受领人对这些外形上成立但实质缺乏目的意思的法律行为产生了信赖。如果表意人没有过失, 比如戏谑行为人尽到了合理的谨慎, 那么该意思表示将不会产生法效, 也就不会产生相对的信赖利益。信赖是以对方责任作为基础的, 从这个意义讲, 是一种过错责任。

其二, 行为人的行为不具有效果意思。行为人的行为不具有效果意思, 也就是其行为不受表示行为效果约束。效果意思是行为人追求法律效果产生的意思, 即行为人欲依其表示发生特定法律效果的意思。

其三, 行为人的表示行为并不反映其真意。表示行为是指行为人将内在意思以一定方式表现于外部, 并足以为外界所客观理解的行为要素。

其四,行为人的表示行为不超过自己应负的谨慎义务。构成戏谑行为, 行为人的表示行为必须不得超过自己应负的谨慎义务。这是因为, 法律否认戏谑行为的法律效果, 虽然保护了表意人的利益, 但很可能会侵犯到相对人的信赖利益, 所以,对戏谑行为应给予更为严格的标准。

3、要约与承诺的基本内容

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提出要约的一方为要约

人,接受要约的一方为被要约人。要约应该具有如下条件:内容具体确定;要约必须具有订立合同的意图,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的拘束。

承诺指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承诺应该以通知的方式做出,但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做出承诺的除外。承诺具有如下条件: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做出;承诺只能向要约人做出;承诺的内容应该与要约的内容一致;承诺必须在承诺期限内发出。

(三)、要约承诺在本案中是否适用

在二审判决中,审判长认为邢良坤从一开始就被主持人幽默风趣的形式带着走,因此说出了许多天马行空、不找边际的话语。但是我认为,任何节目在开始录之前主持人以及嘉宾都会进行对台本,节目的问题和环节都会在节目开始之前告知嘉宾,所以邢良坤是完全能够知道主持人的提问而有所准备,在这种情况下不应该能说出一些狂话。而且节目都是可以剪辑的,在录完到播出是有一定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如果邢良坤认为自己的话说的不恰当是完全有时间让制作组剪掉的。

审判长的第二个观点是按照常理,悬赏广告的要约人发出的要约都是有准备的,都是要得到某种利益或者解决某个难题。而本案的上诉人的挑战语言是与主持人话赶话赶出来的,没有任何准备,具有相当的随意性。而我认为就如上面所说,主持这类节目在录制前会有相应的对台本工作,所以并不是能随意的。

(四)、案件总结

由于我国现行法律没有规定戏谑行为,所以法律适用只能依靠对现有法条扩张解释来完成。从《民法通则》到《合同法》,立法者将欺诈、胁迫、乘人之危和重大误解、显失公平一起作为导致民事法律行为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原因,归入撤销权制度的管辖合同效力中。这反映出立法者逐渐将合同效力决定权的主体由国家下放到当事人的思路,虽然不能体现出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的保护,但是至少当事人可以通过行使撤销权来避免损失。按照《民法通则》第59条和《合同法》第54条重大误解的规定,戏谑行为人在受领人主张该行为有效时,可以通过法院行使撤销权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如果该行为符合戏谑行为的构成要件,并遵守了相应的谨慎义务,那么将不产生信赖利益的赔偿责任,否则应参照缔约过失责任的信赖利益损失的确定方法予以确定赔偿数额。因此,本案中被告的行为完全符合戏谑行为的构成要件,即是戏谑行为。在原告要求其履行所谓的义务时,被告可以反诉行使撤销权,或者法院直接判决不构成悬赏广告,又因被告不存在违反谨慎义务的行为,所以对原告因“轻信”而产生的“信赖利益”损失不予赔偿,据此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二、快餐店事件

(一)、案件介绍

某快餐店为促销,在大众媒介上宣传称:凡在1996年3月1日—3

月15日期间来本店就餐的顾客,都能获得惊喜精美礼品一份;若想知道是什么惊喜,请在上述期限来本店就餐。3月12日,顾客王某一家来该店就餐,询问可获得什么礼品,被告知必须先消费满50元,然后在吃完离店时凭收银条领取奖品一份。于是王某一家购买了价值55元的食品。等他们吃完去领礼品时,又被告知最后一份礼品刚刚发完,没有了。双方遂发生争执,王某一家认为快餐店欺诈消费者,实际做法与广告不符;而快餐店店员认为是王某运气不好,吃得太慢,广告只是为了招揽顾客,本身就不全是真的。

(二)、相关法律知识

快餐店违反了广告应当真实的原则。尽管广告属于要约邀请,但《广告法》中明确规定禁止虚假广告。此外,我国《广告法》还规定:广告中对商品的性能、产地、用途、质量、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允诺或服务的内容、形式、质量、价格、允诺有表示的,应当清楚、明白;广告中表明推销商品、提供服务附带赠送礼品的,应当标明赠送的品种和数量。

快餐店对消费者应承担民事责任,因为它发布虚假广告,欺骗了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以补一份礼品并向消费者赔礼道歉。快餐店的行为还应受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处罚,可采取责令停止广告发布、公开更正、罚款等形式。

三、合同纠纷事件

(一)、案件介绍

原告南山支行因与被告富山公司发生用益物权抵押合同纠纷,向该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讼。

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1995年10月31日,被告富山公司为装修富山地下商贸城,与原告南山支行签订了两份借款合同,约定:南山支行分别借给富山公司人民币610万元和美元100万元。双方同时签订了两份抵押合同,约定:富山公司以其对富山地下商贸城(面积1万平方米)拥有的管理权和出租权分别为这两笔借款进行抵押担保。但借款到期后富山公司不能依约还款,南山支行因此提出诉讼。 另查明:富山地下商贸城(面积11178平方米),是该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修建的地下设施。在修建过程中,被告富山公司的前身太和珠宝有限公司曾投资约5000万元参与建设,该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为此曾下文件确定:该项设施的产权归国家所有,富山公司对投入建设部分有长期使用管理权、出租权。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对富山地下商贸城的长期使用管理权、出租权因现在的权利人不能履行债务而转移给他人行使一事,表示同意。

(二)、相关法律知识

抵押合同为有效合同。因为富山公司对富山地下商贸城享有长期使用管理权和出租权,是能够给权利人带来利益的财产权利,行使权利

的结果完全能够达到保证债务履行的目的。并且将这种用益物权用于抵押,担保法虽没有明文规定许可,也未明文禁止,同时富山地下商贸城的所有权人对因该抵押引起的用益物权转移表示同意。同时该合同是在自愿、公平、等价有偿基础上签订的用益物权抵押合同,应为有效合同。

(三)、案件结果

被告富山公司在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偿还原告南山支行借款本金人民币610万元和美元100万元及其利息,至本判决生效期间的利息按双方合同约定计算。被告富山公司逾期不履行判决,以富山公司抵押的富山地下商贸城的用益物权折价或以拍卖、变卖该用益物权所得价款抵偿给南山支行。案件受理费由被告富山公司负担。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民事法律行为案例分析报告

课程名称:经济法

组号:第六组

撰写人:郑静 张林 庞琳 杨丹 蒲芸梦

刘帅 刘雨声 蒲潞瑞 张丹蔓

班级:12级本科会计01班

行课时间:周三下午8、9、10节

日期: 2015 年 4 月 25 日

摘要

本篇论文主要内容是介绍2006年发生的“孙震上诉邢良坤悬赏广告”纠纷一案,由于对悬赏广告有着不同的判定,致使纠纷案件难以解决,从而扩展了两个案件,分别是快餐店事件和合同纠纷事件,都是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范畴。本篇论文分别描述了三个案例的案情介绍,结果分析以及其中涉及的相关法律知识。其中,主要涉及的相关法律知识包括:戏谑行为的定义及其构成的要素;要约与承诺的基本内容;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合同法的相关知识点。

【关键词】 戏谑行为 邀约与承诺 真实性 合同法

Abstract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paper is to introduce the 2006 case of "Sun Zhen Xing Liang kun appeal reward advertising" dispute case, because of the advertisement offering a reward have different judgment, resulting in difficult to resolve disputes, thereby expanding the two cases, which are fast-food restaurants Event and contract disputes event, are of the category of civil legal 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ree cases were case reports,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and relevant legal knowledge among involved. Among them, the relevant legal knowledge mainly covered include: the definition of joking behavior and elements of composition; the basic contents of the offer and commitments; basic principles of civil law; the relevant knowledge of contract law.

Key words: Joking behavior Solicitation and commitment Truth

Contract law

目 录

一、邢良坤案件 ....................................................................................................................... 5

(一)、案件介绍 ............................................................................................................... 5

(二)、相关法律知识 ....................................................................................................... 5

1、戏谑行为的特征 ......................................................................................................... 5

2、构成戏谑行为的要素 ................................................................................................. 6

3、要约与承诺的基本内容 ............................................................................................. 6

(三)、要约承诺在本案中是否适用 ............................................................................... 7

(四)、案件总结 ............................................................................................................... 8

二、快餐店事件 ....................................................................................................................... 8

(一)、案件介绍 ............................................................................................................... 8

(二)、相关法律知识 ....................................................................................................... 9

三、合同纠纷事件 ................................................................................................................. 10

(一)、案件介绍 ............................................................................................................. 10

(二)、相关法律知识 ..................................................................................................... 10

(三)、案件结果 ............................................................................................................. 11

一、邢良坤案件

(一)、案件介绍

2006年4月1日,被告刑良坤在中央电视台七套“乡约”节目的访谈中,将自己被称为“世界之谜”的五层吊球陶器制作发出要约,并在节目中明确宣称:我已经挑战十年了,直到现在还没有人琢磨出来,如果有人能完成五层吊球陶器制作,并且扬言“不用一样,差不多就行,只要一层一层搁进去,能吊起来,就算偏一点,斜一点都可以”,即可获得刑良坤楼盘及楼内所有财产。原告孙震看到悬赏后,潜心研究,经过多次努力于2007年1月完成了五层吊球陶器。原告作品完全符合被告要求,但是,被告在没有给予明确理由的情况下,拒绝原告的索取要求。原告于2007年6月8日向法院提交诉状,请求法院判决确认自己和被告关于“五层吊球陶器制作悬赏广告合同”成立并生效。

(二)、相关法律知识

1、戏谑行为的特征

其一,戏谑行为系表意人故意为之, 即意思与表示不一致是戏谑行为人故意造成的。其二,戏谑行为系意思与表示发生的不一致。其三, 戏谑行为系善意。其四,戏谑行为系外观可以被相对人识破的行为。其五, 戏谑行为系无效行为。

2、构成戏谑行为的要素

其一,行为人的目的意思能够为受领人识破。换句话说, 正是诚信原则和交易习惯迫使表意人对自己的过失负责, 从而使受领人对这些外形上成立但实质缺乏目的意思的法律行为产生了信赖。如果表意人没有过失, 比如戏谑行为人尽到了合理的谨慎, 那么该意思表示将不会产生法效, 也就不会产生相对的信赖利益。信赖是以对方责任作为基础的, 从这个意义讲, 是一种过错责任。

其二, 行为人的行为不具有效果意思。行为人的行为不具有效果意思, 也就是其行为不受表示行为效果约束。效果意思是行为人追求法律效果产生的意思, 即行为人欲依其表示发生特定法律效果的意思。

其三, 行为人的表示行为并不反映其真意。表示行为是指行为人将内在意思以一定方式表现于外部, 并足以为外界所客观理解的行为要素。

其四,行为人的表示行为不超过自己应负的谨慎义务。构成戏谑行为, 行为人的表示行为必须不得超过自己应负的谨慎义务。这是因为, 法律否认戏谑行为的法律效果, 虽然保护了表意人的利益, 但很可能会侵犯到相对人的信赖利益, 所以,对戏谑行为应给予更为严格的标准。

3、要约与承诺的基本内容

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提出要约的一方为要约

人,接受要约的一方为被要约人。要约应该具有如下条件:内容具体确定;要约必须具有订立合同的意图,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的拘束。

承诺指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承诺应该以通知的方式做出,但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做出承诺的除外。承诺具有如下条件: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做出;承诺只能向要约人做出;承诺的内容应该与要约的内容一致;承诺必须在承诺期限内发出。

(三)、要约承诺在本案中是否适用

在二审判决中,审判长认为邢良坤从一开始就被主持人幽默风趣的形式带着走,因此说出了许多天马行空、不找边际的话语。但是我认为,任何节目在开始录之前主持人以及嘉宾都会进行对台本,节目的问题和环节都会在节目开始之前告知嘉宾,所以邢良坤是完全能够知道主持人的提问而有所准备,在这种情况下不应该能说出一些狂话。而且节目都是可以剪辑的,在录完到播出是有一定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如果邢良坤认为自己的话说的不恰当是完全有时间让制作组剪掉的。

审判长的第二个观点是按照常理,悬赏广告的要约人发出的要约都是有准备的,都是要得到某种利益或者解决某个难题。而本案的上诉人的挑战语言是与主持人话赶话赶出来的,没有任何准备,具有相当的随意性。而我认为就如上面所说,主持这类节目在录制前会有相应的对台本工作,所以并不是能随意的。

(四)、案件总结

由于我国现行法律没有规定戏谑行为,所以法律适用只能依靠对现有法条扩张解释来完成。从《民法通则》到《合同法》,立法者将欺诈、胁迫、乘人之危和重大误解、显失公平一起作为导致民事法律行为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原因,归入撤销权制度的管辖合同效力中。这反映出立法者逐渐将合同效力决定权的主体由国家下放到当事人的思路,虽然不能体现出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的保护,但是至少当事人可以通过行使撤销权来避免损失。按照《民法通则》第59条和《合同法》第54条重大误解的规定,戏谑行为人在受领人主张该行为有效时,可以通过法院行使撤销权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如果该行为符合戏谑行为的构成要件,并遵守了相应的谨慎义务,那么将不产生信赖利益的赔偿责任,否则应参照缔约过失责任的信赖利益损失的确定方法予以确定赔偿数额。因此,本案中被告的行为完全符合戏谑行为的构成要件,即是戏谑行为。在原告要求其履行所谓的义务时,被告可以反诉行使撤销权,或者法院直接判决不构成悬赏广告,又因被告不存在违反谨慎义务的行为,所以对原告因“轻信”而产生的“信赖利益”损失不予赔偿,据此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二、快餐店事件

(一)、案件介绍

某快餐店为促销,在大众媒介上宣传称:凡在1996年3月1日—3

月15日期间来本店就餐的顾客,都能获得惊喜精美礼品一份;若想知道是什么惊喜,请在上述期限来本店就餐。3月12日,顾客王某一家来该店就餐,询问可获得什么礼品,被告知必须先消费满50元,然后在吃完离店时凭收银条领取奖品一份。于是王某一家购买了价值55元的食品。等他们吃完去领礼品时,又被告知最后一份礼品刚刚发完,没有了。双方遂发生争执,王某一家认为快餐店欺诈消费者,实际做法与广告不符;而快餐店店员认为是王某运气不好,吃得太慢,广告只是为了招揽顾客,本身就不全是真的。

(二)、相关法律知识

快餐店违反了广告应当真实的原则。尽管广告属于要约邀请,但《广告法》中明确规定禁止虚假广告。此外,我国《广告法》还规定:广告中对商品的性能、产地、用途、质量、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允诺或服务的内容、形式、质量、价格、允诺有表示的,应当清楚、明白;广告中表明推销商品、提供服务附带赠送礼品的,应当标明赠送的品种和数量。

快餐店对消费者应承担民事责任,因为它发布虚假广告,欺骗了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以补一份礼品并向消费者赔礼道歉。快餐店的行为还应受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处罚,可采取责令停止广告发布、公开更正、罚款等形式。

三、合同纠纷事件

(一)、案件介绍

原告南山支行因与被告富山公司发生用益物权抵押合同纠纷,向该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讼。

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1995年10月31日,被告富山公司为装修富山地下商贸城,与原告南山支行签订了两份借款合同,约定:南山支行分别借给富山公司人民币610万元和美元100万元。双方同时签订了两份抵押合同,约定:富山公司以其对富山地下商贸城(面积1万平方米)拥有的管理权和出租权分别为这两笔借款进行抵押担保。但借款到期后富山公司不能依约还款,南山支行因此提出诉讼。 另查明:富山地下商贸城(面积11178平方米),是该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修建的地下设施。在修建过程中,被告富山公司的前身太和珠宝有限公司曾投资约5000万元参与建设,该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为此曾下文件确定:该项设施的产权归国家所有,富山公司对投入建设部分有长期使用管理权、出租权。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对富山地下商贸城的长期使用管理权、出租权因现在的权利人不能履行债务而转移给他人行使一事,表示同意。

(二)、相关法律知识

抵押合同为有效合同。因为富山公司对富山地下商贸城享有长期使用管理权和出租权,是能够给权利人带来利益的财产权利,行使权利

的结果完全能够达到保证债务履行的目的。并且将这种用益物权用于抵押,担保法虽没有明文规定许可,也未明文禁止,同时富山地下商贸城的所有权人对因该抵押引起的用益物权转移表示同意。同时该合同是在自愿、公平、等价有偿基础上签订的用益物权抵押合同,应为有效合同。

(三)、案件结果

被告富山公司在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偿还原告南山支行借款本金人民币610万元和美元100万元及其利息,至本判决生效期间的利息按双方合同约定计算。被告富山公司逾期不履行判决,以富山公司抵押的富山地下商贸城的用益物权折价或以拍卖、变卖该用益物权所得价款抵偿给南山支行。案件受理费由被告富山公司负担。


相关文章

  • 股东是否有权查阅和复制会计账簿.原始凭证?公司章程可否对股东知情权作出特殊规定?
  • 作者:唐青林 李舒 张德荣 单位: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 转载须在文首醒目注明作者和来源(侵权必究) 编者按:我们将陆续推出100篇针对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公司法诉讼案例的分析解读.从败诉方角度深度剖析败诉原因,从他人的败诉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查看


  • 第三节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 第三节 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45分钟) 引言: (一)程序的价值 [PPT] 程序是法治和恣意而治的分水岭. --英国法谚 [PPT] 标题:如何确保蛋糕分得公平? 情景图片:蛋糕-利益 [讲解](对同学的回答予以回应)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 ...查看


  • 员工造成企业损失担企业保人是否承担责任
  • 「案例」    一.赵某为某银行员工,根据银行规定,赵某需找一名经济担保人.于是,赵某的亲戚张某同意作为赵某劳动合同期内的经济担保人,在<经济责任担保书>上签字,某银行亦在该担保书上签字.该担保书约定,担保人有责任教育被担保人严 ...查看


  • 独立董事对财务报告的法律责任%3a一项案例分析
  • 第16卷第5期2003年10月管理科学 MANAGEMENTSCIENCESINCHINAVoI.16No.5October,2003 !!!!!!!!!!!!!!!!!!!!!!!!!!!!!!!!!!!!!!!!!!!!!!!!!!!! ...查看


  • 蔡守秋:从案例的角度看环境公益诉讼的标准
  • 从案例的角度看环境公益诉讼的标准 蔡守秋 导语 在中国可以说环境公益诉讼与环保是两个相联系的事物,这两个事物至少在中国在学界受到了注意,也受到了国际的注意.目前来看,环保法庭可以说在中国发展最快,因为环保法庭的出现在我国取得了明显的突破. ...查看


  • 环境保护法案例分析
  • 环境保护法案例分析 1.[案情] 某市郊四个村委会起诉位于该市郊的水泥厂.原告诉称,被告在生产水泥过程中超标排放粉尘,污染环境,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人畜健康,给原告造成了损害.因而请求赔偿11年的经济损失共约693万元,水泥厂停产或搬迁.被告辩 ...查看


  • 法律基础知识教学大纲(试行20170911)
  • 法律基础知识教学大纲(试行)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法律基础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有关法律基础知识的教育.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牛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基本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 ...查看


  • 旧文一篇--我的大专(法学专业)毕业时的调查报告
  • 这篇<毕业调查报告>,是我修读大专阶段(法学专业)的毕业论文.当时,按照学院的要求,把毕业论文写成调查报告的形式.只要求内容真实,不必一定要按论文的格式来撰写.而我这篇报告的内容在当时来说,算得上是"言词过于激烈&qu ...查看


  • 宪法基本权利案例的法理分析
  • 作者:周伟 云南法学(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1年01期 中图分类号:DFO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人民法院的审判实践中,为了保障宪法上的基本权利切实有效的执行,在无普通法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人民法院通过民事诉讼或者行政诉讼审判的方式,直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