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2、理解分数的意义,特别是理解单位“1”、分子、分母的意,

会正确读写分数。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学习报告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但有 不少电教课效果欠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抓住电教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点。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 谈应从哪些方面来确定其最佳作用点:

一、在新旧知识连接点上

在领会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凭借电教手段助一臂之力,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新旧知识连 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从而轻松地获取新知识。

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设计了两组画面。第一组认识一个数或一个计量单位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再通过学具配以折折、摆摆、画画等实际操作,感知单位

第二组认识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如六个苹果组成的整体、八面小旗组成的整体 „„通过幻灯在银幕上依次显示。于此同时教师边引导边板书,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回答教师在讲解“分数的 意义”过程中所提出的有关问题。 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对单位

二、在教学重点处

如教学“相遇应用题”时,其要点是:①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②在能正确分析此类应用题数量关 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如教学时,在两张胶纸上各画一汽车,通过抽拉直观演示,显现两车相遇的 全过程。如这样分解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a时间:同时;b地点:两地;c方向:相对;d结果:相遇。待 学生掌握了这些特征后,进一步通过投影片抽、拉的演示,弄清速度和、相遇时间、相距距离等概念的含义。 即速度和——单位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相遇时间——从两车同时

出发到同时相遇所经过的时间;相距距离 ——相遇的这段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教者通过投影的直观演示,突出了相向 而行的两车各从起点出发开始 直到两车相遇难点。突破了难点后,学生对相遇应用题特征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因而解答起来就会得 心应手。

三、在教学关键处

在教学关键处,借助电教手段,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要求学生弄清楚分母不同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在教学1/ 2+1/3时,我设计了这样两框投影片:教学时,首先展示第一框,启发提问:1/2+1/3结果是多少呢?是2个1/2吗?是2个1/3吗?同时旋转动片, 从1/2片的阴影使学生看清2个1/2的阴影面积便是整个圆;然后旋转1/3片,使其占有2个1/3的阴影面积,此时 再将1/2阴影面积与1/3阴影面积相加后,与上两次2个1/2与2个1/3面积所得圆的阴影面积均不同,然后再旋转 它们各复原位。使学生直观观察到1/2+1/3既不是2个1/2,也不等于2个1/3。从而自然得出异分母分数分母不同 ,即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结论。明确了这个道理后,学生由于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正迁移的启示, 就会立刻联想到通分,化为同分母分数后再相加减。待学生答出各分数通分后的结果时,展示第二框,并将两 框图形完全重合在一起,如下图:

这样,整个思维过程、计算方法全容于一框投影片中,不知比传

统媒体——由几个不透明的图来讲述效果 要好多少呢。

四、在学生思维转折处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学生思维转折处采用恰当方法及时 点拨提示,尽可能地使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又少走弯路,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 又如当学生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学生在计算半圆周长时,常把圆周长的一半误为半圆周长。产生 这种错误的原因:一是受圆周长计算方法和“半”(1/2)字的影响。二是在思维转折处发生了障碍,没考虑圆周 长的一半与半圆周长二者的区别。此刻,展示半圆图(弧长和直径可以分离的复合片)。通过抽拉演示并伴以 “半圆周长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这一提问,学生就会立刻明白错在哪里,并使之印象非常深刻。

五、在学生思维困惑处

教者如能在学生思维困惑处介入电教媒体,既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也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解题能 力的培养。

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出示这样一题:把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 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 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的?

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通过投影在银幕呈现“切割、 旋转”、“提取”等动态过

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其间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 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总之,电教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确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益。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 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电教媒体的最佳作用点,绝不可认为电教媒体用得越多越好, 弄成了电教“满堂灌”。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2、理解分数的意义,特别是理解单位“1”、分子、分母的意,

会正确读写分数。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学习报告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但有 不少电教课效果欠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抓住电教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点。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 谈应从哪些方面来确定其最佳作用点:

一、在新旧知识连接点上

在领会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凭借电教手段助一臂之力,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新旧知识连 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从而轻松地获取新知识。

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设计了两组画面。第一组认识一个数或一个计量单位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再通过学具配以折折、摆摆、画画等实际操作,感知单位

第二组认识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如六个苹果组成的整体、八面小旗组成的整体 „„通过幻灯在银幕上依次显示。于此同时教师边引导边板书,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回答教师在讲解“分数的 意义”过程中所提出的有关问题。 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对单位

二、在教学重点处

如教学“相遇应用题”时,其要点是:①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②在能正确分析此类应用题数量关 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如教学时,在两张胶纸上各画一汽车,通过抽拉直观演示,显现两车相遇的 全过程。如这样分解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a时间:同时;b地点:两地;c方向:相对;d结果:相遇。待 学生掌握了这些特征后,进一步通过投影片抽、拉的演示,弄清速度和、相遇时间、相距距离等概念的含义。 即速度和——单位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相遇时间——从两车同时

出发到同时相遇所经过的时间;相距距离 ——相遇的这段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教者通过投影的直观演示,突出了相向 而行的两车各从起点出发开始 直到两车相遇难点。突破了难点后,学生对相遇应用题特征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因而解答起来就会得 心应手。

三、在教学关键处

在教学关键处,借助电教手段,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要求学生弄清楚分母不同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在教学1/ 2+1/3时,我设计了这样两框投影片:教学时,首先展示第一框,启发提问:1/2+1/3结果是多少呢?是2个1/2吗?是2个1/3吗?同时旋转动片, 从1/2片的阴影使学生看清2个1/2的阴影面积便是整个圆;然后旋转1/3片,使其占有2个1/3的阴影面积,此时 再将1/2阴影面积与1/3阴影面积相加后,与上两次2个1/2与2个1/3面积所得圆的阴影面积均不同,然后再旋转 它们各复原位。使学生直观观察到1/2+1/3既不是2个1/2,也不等于2个1/3。从而自然得出异分母分数分母不同 ,即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结论。明确了这个道理后,学生由于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正迁移的启示, 就会立刻联想到通分,化为同分母分数后再相加减。待学生答出各分数通分后的结果时,展示第二框,并将两 框图形完全重合在一起,如下图:

这样,整个思维过程、计算方法全容于一框投影片中,不知比传

统媒体——由几个不透明的图来讲述效果 要好多少呢。

四、在学生思维转折处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学生思维转折处采用恰当方法及时 点拨提示,尽可能地使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又少走弯路,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 又如当学生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学生在计算半圆周长时,常把圆周长的一半误为半圆周长。产生 这种错误的原因:一是受圆周长计算方法和“半”(1/2)字的影响。二是在思维转折处发生了障碍,没考虑圆周 长的一半与半圆周长二者的区别。此刻,展示半圆图(弧长和直径可以分离的复合片)。通过抽拉演示并伴以 “半圆周长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这一提问,学生就会立刻明白错在哪里,并使之印象非常深刻。

五、在学生思维困惑处

教者如能在学生思维困惑处介入电教媒体,既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也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解题能 力的培养。

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出示这样一题:把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 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 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的?

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通过投影在银幕呈现“切割、 旋转”、“提取”等动态过

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其间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 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总之,电教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确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益。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 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电教媒体的最佳作用点,绝不可认为电教媒体用得越多越好, 弄成了电教“满堂灌”。


相关文章

  • 分数乘整数说课稿(共10篇)
  • 篇一: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第一课时>说课稿 (鞠躬)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是1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分数乘法 ), 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 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四个阶段来完成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 分数乘 ...查看


  • 单元教学目标
  •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展开图,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对具体实例的观察,了解 ...查看


  •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4
  • 第十一册 第二单元 分数除法 活力组.四海.华农附小 一. 教学内容简析及教学总目标 1.教学内容简析 本单元第二.三节内容是在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用方程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题的基础上进行 ...查看


  • 第六单元百分数教案
  • 课题: 百分数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 互化.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能正确地解答百分 ...查看


  • 百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1
  •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说课稿 微山县鲁桥中心小学 胡思明 一. 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2.教材简析: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百分数实 ...查看


  • 百分数用1
  • <百分数> 马兰关小学 张坤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马兰关小学教师张坤,很荣幸与大家交流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百分数.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 首先说课标,这部分内容包括: ...查看


  • 分数乘法和除法-教师
  •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单元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 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 ...查看


  • 说教学目标
  • 说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会解答这类应用题. 2.培养学生类比.推理.分析.比较以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查看


  • 六年级教学计划
  • 小学 数学 科教学工作计划 制定人: 周建国 2013 年 9月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本人教授六年级,共有46名学生,其中女生居多,从上学年学习情况来看,学习习惯较差,特别是作业习惯.自习习惯,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培养: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因此对 ...查看


  • 百分数说课稿
  •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说课稿 册次:六年级数学上册 说课人: 曹黄林中心校 王明军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王明军,来自曹黄林中心校.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学理念.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 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