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个人是能否为国际法主体

浅论个人是能否为国际法主体

主要内容:二战结束后,国际环境日趋稳定。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 两大主题。随着各个主权国家的成立与确认,国际间的关于政治、经济、文化、 军事等往来越来越频繁。因此国际间的行为规则必然成为当前的、各个国际主 体必然注意的问题。一系列的国际法的制定与实施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必 然前提。在和平环境下的当今世界关系中,由于各个国家的利益的不一致性, 必然出现军事与经济上的摩擦。其中有些行为的发生和发展与某个个人有着密 切的联系。确立个人在国际法中的地位,有利于国际法的正确实施与执行。因 此,个人是否是国际法的主体,是目前法学界正在讨论的主要问题之一。 关键词:国际法主体个人权利与义务

关于个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1.) 是否能过成为国际法上的主体,法学界 对此争论很大,甚至是相互对立的。不同的法学工作者和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出 发,所得到的结论也不相同。就本人的观点认为,个人由于其享有权利与承担 义务的授予性,不能直接的认为是国际法上的主体。换言之,个人同其他国际 法上的主体相比较而言,并不具有更充分的权利与义务成为国家法上的主体。 讨论个人是否为国际法主体,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构成国际法主体的条件。 对于确立国际法主体的定义和条件一直以来都没有定论。“国际法的主体(也 被称为法律上的„人‟,具有„人格‟者)使之有能力(capacity) 享有国际 法上权利和承担国际法上的义务,有能力进行国际关系活动的实体。2. ”有的 学者在此基础上认为,国际法主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1) 具有享受国际权利 和承担国际义务的能力;(2) 具有参加国际关系活动的能力;(3) 是“实 体” 3. 。?? 个人是否具有以上的条件也是判断其是否是国家法的主体的一种依 据。

一、个人就其本身的能力来讲,并不具备国际法上的权利与义务。 国家作为国际法上的主体是毋庸置疑的。国际法上有比较确定的规定: “在法院得为诉当事者,限丁•国家。”4. 因此,作为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有 其:“(1) 固定的居民;(2) 确定的领土; (3) 政府;(4) 与他国交往的 能力。”5. 这样的一个实体,是具备了其他任何实体所不可能具有的内容。第 一次世界大战后,只有国家才是主体的传统定义稍微扩大到包括国际组织(指 政府间),即使如此,它们具有的也是非常有限的权利。虽然,国际法主体的 范围从单纯的国家主体,稍微的扩大到包括了了国际组织,但不意味着国际法 主体的范围就可以扩大到将个人纳入其中。国际法制定目的主要是在全球范围 内制定出统一的和谐的行为规则,使之在实施时可以保障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协调不同国家的不同利益,使之向共同的目标发展,促进人类的统一的和平与 经济的发展。而个人在这样的目的之中是不可能有能力去左右这样大范围的发 展。就出现的很多个人的行为而产生的比较大的具有国际影响的行为,只能说 是由于其本国的法律的授权才具有的能力。因此,国家和政府组织本身并不具 有什么国际法上的权利,而是法律赋予的。就这一点来看,个人不适宜成为国

际法上的主体。

二、个体不能与“实体”相比较

就个人观点认为,一个“实体”,应该具有其固定的组织、机构、人员以 及可以进行某些活动的团体。这一点上,这里最有争议的不再是自然人,而是 另一种形式的个人——跨国公司。跨国公司虽然作为一个全球性范围内的法人, 其经济领域必然涉及到很多方面,甚至一次性的经济活动可以影响几个国家和 地区。即使其作用的广泛性和关联性很广,但是,就其所享有的权利而言,不 能和国家级其他的政府组织同日而语。国家和政府组织虽然作为国际法的主体, 其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无非是为国家的利益而为。跨国公司,尤其是其中的 “一人制”公司,其行为的出发点和目的多半为S 身组织的利益。国际法的宗 旨和目的是协调全球范围内的和平与发展,这一点可以看出法人作为国际法上 的主体的理由是不够充分的。除此之外还有几点其他的原因可以说明个人不适 合成为国际法主体:

(一)个人国际法主体地位会削弱国家对个人的控制。从以上的论述可知, 就个人来讲,本应该不能具备过多的所谓的权利。承认个人的国际法地位,意 味着赋予了个人更多的权利,个人权利的扩大化,就有可能造成更多地因为其 自己的利益而不免损害其他的国家或组织的利益的情况出现。

(二)个人国际法主体的承认,会加重国际社会的某些负担。有些学者认 为,将个人纳入到国家法的主体的范围内,可以就某些问题节约时间和提高效 率,例如战犯、海盗问题的解决。但是,更多的人个人成为国家法主体后,一 旦出现问题后,更多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将个人的问题多用于国内法 的解决,必然会提高效率。

但是,现在个人被推向国际法庭的情况越来越多,其参加和接受国家法庭 的审判是否就意味着已经承认了个人的国际法主体地位?我认为,目前出现的 情况不能把其作为对某个人的审判,而是个人背后所承载的更大主体的审判。 作为影响国际上影响较大的案件,可以适当的在国家法庭上对某个人的行为加 以审判,但不宜过于频繁。

总之,国家法主体范围的确定,有利于国际法的制定、实施和执行,有利 于规范国际法活动,树立国际法的威信。个人不适宜作国家法的主体也是有其 相应的道理的。

参考文献:

1. 国际法上的法人特指跨国公司

2. 英国学者布朗利著《国际公法原理》(第四版)

3. 邵津主编《国际法》教材(第一版)第8页 4. 《国际法院规约》第三十四条

5. 转引 J.G. St ar ke ,An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Law , 7th

ed. , London: Butterworths, 1972, p.101

王贤

浅论个人是能否为国际法主体

主要内容:二战结束后,国际环境日趋稳定。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 两大主题。随着各个主权国家的成立与确认,国际间的关于政治、经济、文化、 军事等往来越来越频繁。因此国际间的行为规则必然成为当前的、各个国际主 体必然注意的问题。一系列的国际法的制定与实施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必 然前提。在和平环境下的当今世界关系中,由于各个国家的利益的不一致性, 必然出现军事与经济上的摩擦。其中有些行为的发生和发展与某个个人有着密 切的联系。确立个人在国际法中的地位,有利于国际法的正确实施与执行。因 此,个人是否是国际法的主体,是目前法学界正在讨论的主要问题之一。 关键词:国际法主体个人权利与义务

关于个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1.) 是否能过成为国际法上的主体,法学界 对此争论很大,甚至是相互对立的。不同的法学工作者和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出 发,所得到的结论也不相同。就本人的观点认为,个人由于其享有权利与承担 义务的授予性,不能直接的认为是国际法上的主体。换言之,个人同其他国际 法上的主体相比较而言,并不具有更充分的权利与义务成为国家法上的主体。 讨论个人是否为国际法主体,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构成国际法主体的条件。 对于确立国际法主体的定义和条件一直以来都没有定论。“国际法的主体(也 被称为法律上的„人‟,具有„人格‟者)使之有能力(capacity) 享有国际 法上权利和承担国际法上的义务,有能力进行国际关系活动的实体。2. ”有的 学者在此基础上认为,国际法主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1) 具有享受国际权利 和承担国际义务的能力;(2) 具有参加国际关系活动的能力;(3) 是“实 体” 3. 。?? 个人是否具有以上的条件也是判断其是否是国家法的主体的一种依 据。

一、个人就其本身的能力来讲,并不具备国际法上的权利与义务。 国家作为国际法上的主体是毋庸置疑的。国际法上有比较确定的规定: “在法院得为诉当事者,限丁•国家。”4. 因此,作为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有 其:“(1) 固定的居民;(2) 确定的领土; (3) 政府;(4) 与他国交往的 能力。”5. 这样的一个实体,是具备了其他任何实体所不可能具有的内容。第 一次世界大战后,只有国家才是主体的传统定义稍微扩大到包括国际组织(指 政府间),即使如此,它们具有的也是非常有限的权利。虽然,国际法主体的 范围从单纯的国家主体,稍微的扩大到包括了了国际组织,但不意味着国际法 主体的范围就可以扩大到将个人纳入其中。国际法制定目的主要是在全球范围 内制定出统一的和谐的行为规则,使之在实施时可以保障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协调不同国家的不同利益,使之向共同的目标发展,促进人类的统一的和平与 经济的发展。而个人在这样的目的之中是不可能有能力去左右这样大范围的发 展。就出现的很多个人的行为而产生的比较大的具有国际影响的行为,只能说 是由于其本国的法律的授权才具有的能力。因此,国家和政府组织本身并不具 有什么国际法上的权利,而是法律赋予的。就这一点来看,个人不适宜成为国

际法上的主体。

二、个体不能与“实体”相比较

就个人观点认为,一个“实体”,应该具有其固定的组织、机构、人员以 及可以进行某些活动的团体。这一点上,这里最有争议的不再是自然人,而是 另一种形式的个人——跨国公司。跨国公司虽然作为一个全球性范围内的法人, 其经济领域必然涉及到很多方面,甚至一次性的经济活动可以影响几个国家和 地区。即使其作用的广泛性和关联性很广,但是,就其所享有的权利而言,不 能和国家级其他的政府组织同日而语。国家和政府组织虽然作为国际法的主体, 其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无非是为国家的利益而为。跨国公司,尤其是其中的 “一人制”公司,其行为的出发点和目的多半为S 身组织的利益。国际法的宗 旨和目的是协调全球范围内的和平与发展,这一点可以看出法人作为国际法上 的主体的理由是不够充分的。除此之外还有几点其他的原因可以说明个人不适 合成为国际法主体:

(一)个人国际法主体地位会削弱国家对个人的控制。从以上的论述可知, 就个人来讲,本应该不能具备过多的所谓的权利。承认个人的国际法地位,意 味着赋予了个人更多的权利,个人权利的扩大化,就有可能造成更多地因为其 自己的利益而不免损害其他的国家或组织的利益的情况出现。

(二)个人国际法主体的承认,会加重国际社会的某些负担。有些学者认 为,将个人纳入到国家法的主体的范围内,可以就某些问题节约时间和提高效 率,例如战犯、海盗问题的解决。但是,更多的人个人成为国家法主体后,一 旦出现问题后,更多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将个人的问题多用于国内法 的解决,必然会提高效率。

但是,现在个人被推向国际法庭的情况越来越多,其参加和接受国家法庭 的审判是否就意味着已经承认了个人的国际法主体地位?我认为,目前出现的 情况不能把其作为对某个人的审判,而是个人背后所承载的更大主体的审判。 作为影响国际上影响较大的案件,可以适当的在国家法庭上对某个人的行为加 以审判,但不宜过于频繁。

总之,国家法主体范围的确定,有利于国际法的制定、实施和执行,有利 于规范国际法活动,树立国际法的威信。个人不适宜作国家法的主体也是有其 相应的道理的。

参考文献:

1. 国际法上的法人特指跨国公司

2. 英国学者布朗利著《国际公法原理》(第四版)

3. 邵津主编《国际法》教材(第一版)第8页 4. 《国际法院规约》第三十四条

5. 转引 J.G. St ar ke ,An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Law , 7th

ed. , London: Butterworths, 1972, p.101

王贤


相关文章

  • 个人能否成为国际法主体的理论研究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个人能否成为国际法主体的理论研究 作者:牛冀群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5年第18期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全球已经进入"地球村 ...查看


  • 论个人的国际法主体地位
  • 摘 要:个人在国际法上是否具有主体地位这个问题一直是国际法上的热点问题,而各国的国际法学者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学说,主要可以概括为三种:完全肯定说:部分肯定说和否定说.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学习,认为部分肯定说即认为个人属于国际法上的主体,但 ...查看


  • 论个人在国际法中的地位
  • 论个人在国际法中的地位 摘要:个人是不是国际法的主体,是一个复杂的争议问题.我国主流看法是否定个人是国际法的主体,但在国际法学界有一部分学者对此持肯定态度.从广泛和务实的观点来审视,国际法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决策过程,若将国际法简单地界定为&q ...查看


  • 一国两制能否解决台湾问题?
  • 一国两制能否适用于台湾问题? 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每个主权国家的神圣权利,也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联合国和它的成员国不得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件.联合国&l ...查看


  • 国际商务谈判技巧
  • 国际商务谈判技巧 经济管理系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升本) 学号:[1**********]72 姓名:郑学涛 任课教师:阎华清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了国际竞争,而国际商务谈判就成了企业国际 ...查看


  • 关于破产法适用范围的思考
  •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法律与政治学院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中文) 关于破产法适用范围的思考 论文题目(英文)班 级 07法学1班 学生姓名 XXX 学 号 XXXXXXX 指导教师 XXXX 职 称 XXXXX 2011年 6 月 10日 摘 要 ...查看


  • 当代国际关系中的普遍管辖权问题
  • 社会科学 2004年第6期 刘 杰:当代国际关系中的普遍管辖权问题 当代国际关系中的普遍管辖权问题 刘 杰 摘 要:普遍管辖权是近年来在西方流行的国际政治和国际法思潮.这一思潮的核心,是 强调通过超国家的权力机构对国际关系进行制度安排和规范 ...查看


  • [电商政策]关注电商法草案就要关注这6大焦点!
  • [电商政策]关注电商法草案 就要关注这 6大焦点! 作者: 新华社 来源: 新华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草案)>首次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这是我国第一部电商领域的综合性法律. 一直以来,立法滞后和监管空白让电商发展面临诸多 ...查看


  • 优化中国税收结构的几点思考
  • 优化中国税收结构的几点思考 税收结构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不同税种的配臵问,简言之就是税种的布局问题.税收结构的完善与否关系税制的整体运行与税收职能能否有效发挥.它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税收结构中主体税种的确定.主要考虑的因素是能否在财政收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