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用心去做

作文教学,用心去做

作文无须唠唠叨叨的讲授知识,需要的是亲自实践和有效的训练,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如何拔动学生心弦、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一吐为快,让学生感到写作文是件快乐的事呢?这是我们很多老师努力在做的事。我觉得这次的三堂作文课,都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合理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走进作文热爱作文。这种教学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动力,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写作。

第一节课:总分片断训练(有范文式)

优秀的范文对学生的习作是有引导作用的,王老师选取《北大荒的秋天》中的片段,确定本次习作的训练点: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断,

模仿迁移。读写结合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作文训练形式。借鉴课文中典型片段的写法,写一写生活中的其他内容,在模仿中习得方法、获得能力。这种读写结合范文式习作的做法值得提倡,因为作文与语文是统一体。老师在训练学生作文时,巧用课文中的范例,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不仅使学生掌握习作技巧,而且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尝试新题材、新手法、新构思。

习作评价重在激励。因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他们对写作材料、语言选择是不尽相同的,教师在给学生评分时,就本着“因材评分”的做法,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哪怕是微小的突破,都给予充分的肯定。有给100分的,也有200分的,充分肯定学生。

但是范文的运用不够细致,不够到位。没有挖掘到范文的“范点”。范文非常好,但是王老师没有进行深度挖掘,那么在指导范文时只重视面上的指导,没有观察到范文还有起到示范作用的点上,没有点化学生的思维。

第二节课: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无范文式)

刘老师的一堂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让我感触颇深,她能回归本源,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课堂教学。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中,于作文教学中呼唤人性的回归是作文教学的宗旨所在。而目前的作文教学呈现多是人性的泯灭。胡编乱套,千山一形,万水一色,缺乏鲜明的个性,作文中流露的是干瘪的感情,苍白的文字。快乐的作文在学生眼里却出乎意料地成了应试的毒药。因此,如何唤回作文教学中丢失的人性,如何恢复作文教学中应有的活力,让学生能真正用心写作就自然成了当务之急。刘老师这一堂写作课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作文教学要想适应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教师必须大胆创新,设计新颖的、灵活的和科学的教法,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用他们独到的笔触去描述眼中的世界,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表现和发展,在轻松的氛围中激发学生自己的创新精神。这就是轻松作文的真正价值所在。学生凭借很熟悉的生活素材,唤起对生活经历的回忆,在不知不觉地开阔思路,再现生活情景。这样,让学生“有话可表达”;接下来的交流和习作,水到而渠成。我想,这不就体现了课标所提出的写作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吗?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一种“范文讲解式”的指导模式,教学的流程是“教师命题→讲解文体结构和写作要求→提供范文→分析写作技巧→模仿范文进行习作”,学生积极性差,作文千篇一律,没有个性和生气。本节课,刘老师摒弃这种做法,根据课标所指出的“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等精神,采用课题所倡导的“以学生交流为主,自由式地谈谈自己的切身感受和体验”的精神来设计教学流程。教学主要流程是激发兴趣→开拓思路→放胆作文→评改指导。在教学中努力以学生交流为主,没有提纲,没有框框,解除束缚,解放心灵,让学生自由地谈谈自己的切身感受和体验,消除因讲究形式、注重文体等不合时宜的指导而引起学生情感倾泄的障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心情舒畅地自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努力做到怎么想就怎么写,说真话,吐真情。

观看板书,个人觉得:要求甚多,限制较多,一篇作文很难达到,如果达到,那是很了不起的。

第三节课:习作3作后讲评

李老师的习作讲评课为我们呈现了“在作文中引导学生进行心灵的创作,个性化的展示,真与美的追求”的习作理念。一、准备充分。李老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随时记下学生作文的有关情况,打印制成课件,包括学生作文出现的好中差典型例子,了解了学生作文的真实情况,使这节作文讲评课有的放矢。二、面向全体。李老师把多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概括进去,触及学生写作的得失,引起学生的共鸣。讲评中,把学生作文主流或倾向性问题,同有关的写作知识暗暗联系起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三、重点突出 。作文讲评的范围比较广泛,每次讲评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必须突出重点,让学生就此次作文中一至两个主要问题,在教师的“重锤”敲打中震惊起来,取得更大的收获。李老师重在评学生是否达到了此次习作的目标,紧紧围绕目标,突出重点问题进行讲评。 整堂课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美文赏析

美学大师朱光潜的一句话:“慢慢走,欣赏啊!”

讲评内容量大,学生参与比较多,体现了讲评是对习作的进一步指导的思想。欣赏佳作,尤其是欣赏学生的佳作,可以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智慧。李老师很注重在讲评课上引导学生赏析班里学生的成功习作。值得欣赏的篇幅很多,在赏读、聆听的过程中,使学生实现与小作者的沟通和对话。这样,学生一方面可以学习小作者如何准确运用语言、怎样贴切地表达,另一方面又可以从小作者观察与思考问题的角度,得到一种学习和借鉴,再加之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小作者见解中的独到之处,进行点拨和评价,对每个学生的思维又是一个启迪的过程。

第二步:病例门诊

在教师初评习作时,总会发现本次习作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共性问题,佳作欣赏时,教师会有意识地给以引导和点拨,以提示学生关注。佳作欣赏后教师有针对性的选择一篇“问题习作”和大家共同评改,谓之“病例门诊”。与先前欣赏的习作相比,此篇习作的问题显而易见。此时发挥集体的智慧,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共同评改,从用词上给以删换,从内容上给以予丰富,在表达方式上提出建议,使一篇成功习作跃然纸上。

第三步:修改完善

老师们都知道,习作课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

也是写作的人的共同经验。我有这样的感觉:稿子写好后,自己读一读,或者过些日子再拿出来看看,就会觉得有的地方需要改一改,需要磨一磨。学生初学作文,更需要修改。讲评课上。李老师为学生搭建了修改的坚实平台,让学生在上面自由地行走,最后学生呈现出来的修改后的文字是那么富有色彩,那么真实可信。

轻叩作文之门,让作文教学真正实现人的写作,心灵的写作还需要漫长的探索,需要用心去做,而这次的作文公开课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和经验的总结。让我受益匪浅。

作文教学,用心去做

作文无须唠唠叨叨的讲授知识,需要的是亲自实践和有效的训练,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如何拔动学生心弦、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一吐为快,让学生感到写作文是件快乐的事呢?这是我们很多老师努力在做的事。我觉得这次的三堂作文课,都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合理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走进作文热爱作文。这种教学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动力,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写作。

第一节课:总分片断训练(有范文式)

优秀的范文对学生的习作是有引导作用的,王老师选取《北大荒的秋天》中的片段,确定本次习作的训练点: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断,

模仿迁移。读写结合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作文训练形式。借鉴课文中典型片段的写法,写一写生活中的其他内容,在模仿中习得方法、获得能力。这种读写结合范文式习作的做法值得提倡,因为作文与语文是统一体。老师在训练学生作文时,巧用课文中的范例,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不仅使学生掌握习作技巧,而且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尝试新题材、新手法、新构思。

习作评价重在激励。因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他们对写作材料、语言选择是不尽相同的,教师在给学生评分时,就本着“因材评分”的做法,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哪怕是微小的突破,都给予充分的肯定。有给100分的,也有200分的,充分肯定学生。

但是范文的运用不够细致,不够到位。没有挖掘到范文的“范点”。范文非常好,但是王老师没有进行深度挖掘,那么在指导范文时只重视面上的指导,没有观察到范文还有起到示范作用的点上,没有点化学生的思维。

第二节课: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无范文式)

刘老师的一堂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让我感触颇深,她能回归本源,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课堂教学。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中,于作文教学中呼唤人性的回归是作文教学的宗旨所在。而目前的作文教学呈现多是人性的泯灭。胡编乱套,千山一形,万水一色,缺乏鲜明的个性,作文中流露的是干瘪的感情,苍白的文字。快乐的作文在学生眼里却出乎意料地成了应试的毒药。因此,如何唤回作文教学中丢失的人性,如何恢复作文教学中应有的活力,让学生能真正用心写作就自然成了当务之急。刘老师这一堂写作课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作文教学要想适应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教师必须大胆创新,设计新颖的、灵活的和科学的教法,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用他们独到的笔触去描述眼中的世界,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表现和发展,在轻松的氛围中激发学生自己的创新精神。这就是轻松作文的真正价值所在。学生凭借很熟悉的生活素材,唤起对生活经历的回忆,在不知不觉地开阔思路,再现生活情景。这样,让学生“有话可表达”;接下来的交流和习作,水到而渠成。我想,这不就体现了课标所提出的写作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吗?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一种“范文讲解式”的指导模式,教学的流程是“教师命题→讲解文体结构和写作要求→提供范文→分析写作技巧→模仿范文进行习作”,学生积极性差,作文千篇一律,没有个性和生气。本节课,刘老师摒弃这种做法,根据课标所指出的“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等精神,采用课题所倡导的“以学生交流为主,自由式地谈谈自己的切身感受和体验”的精神来设计教学流程。教学主要流程是激发兴趣→开拓思路→放胆作文→评改指导。在教学中努力以学生交流为主,没有提纲,没有框框,解除束缚,解放心灵,让学生自由地谈谈自己的切身感受和体验,消除因讲究形式、注重文体等不合时宜的指导而引起学生情感倾泄的障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心情舒畅地自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努力做到怎么想就怎么写,说真话,吐真情。

观看板书,个人觉得:要求甚多,限制较多,一篇作文很难达到,如果达到,那是很了不起的。

第三节课:习作3作后讲评

李老师的习作讲评课为我们呈现了“在作文中引导学生进行心灵的创作,个性化的展示,真与美的追求”的习作理念。一、准备充分。李老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随时记下学生作文的有关情况,打印制成课件,包括学生作文出现的好中差典型例子,了解了学生作文的真实情况,使这节作文讲评课有的放矢。二、面向全体。李老师把多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概括进去,触及学生写作的得失,引起学生的共鸣。讲评中,把学生作文主流或倾向性问题,同有关的写作知识暗暗联系起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三、重点突出 。作文讲评的范围比较广泛,每次讲评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必须突出重点,让学生就此次作文中一至两个主要问题,在教师的“重锤”敲打中震惊起来,取得更大的收获。李老师重在评学生是否达到了此次习作的目标,紧紧围绕目标,突出重点问题进行讲评。 整堂课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美文赏析

美学大师朱光潜的一句话:“慢慢走,欣赏啊!”

讲评内容量大,学生参与比较多,体现了讲评是对习作的进一步指导的思想。欣赏佳作,尤其是欣赏学生的佳作,可以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智慧。李老师很注重在讲评课上引导学生赏析班里学生的成功习作。值得欣赏的篇幅很多,在赏读、聆听的过程中,使学生实现与小作者的沟通和对话。这样,学生一方面可以学习小作者如何准确运用语言、怎样贴切地表达,另一方面又可以从小作者观察与思考问题的角度,得到一种学习和借鉴,再加之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小作者见解中的独到之处,进行点拨和评价,对每个学生的思维又是一个启迪的过程。

第二步:病例门诊

在教师初评习作时,总会发现本次习作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共性问题,佳作欣赏时,教师会有意识地给以引导和点拨,以提示学生关注。佳作欣赏后教师有针对性的选择一篇“问题习作”和大家共同评改,谓之“病例门诊”。与先前欣赏的习作相比,此篇习作的问题显而易见。此时发挥集体的智慧,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共同评改,从用词上给以删换,从内容上给以予丰富,在表达方式上提出建议,使一篇成功习作跃然纸上。

第三步:修改完善

老师们都知道,习作课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

也是写作的人的共同经验。我有这样的感觉:稿子写好后,自己读一读,或者过些日子再拿出来看看,就会觉得有的地方需要改一改,需要磨一磨。学生初学作文,更需要修改。讲评课上。李老师为学生搭建了修改的坚实平台,让学生在上面自由地行走,最后学生呈现出来的修改后的文字是那么富有色彩,那么真实可信。

轻叩作文之门,让作文教学真正实现人的写作,心灵的写作还需要漫长的探索,需要用心去做,而这次的作文公开课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和经验的总结。让我受益匪浅。


相关文章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让学生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作文
  • 让学生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作文 在作文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每当教师布置作文时,不少学生就眼睛盯着天花板,长叹着,无话可写.即使强迫着自己写下去,也是内容空洞,千人一面.应试教育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让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 ...查看


  • 书写自我彰显个性--我对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思考
  • 抒写自我,彰显个性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对学生的个性化作文能力的培养,提倡学生抒写自我,彰显个性,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时代命题.张扬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多向思考,培养学 ...查看


  • [我身边的小能人]作文讲评教案
  • 教学要求 1.学生通过作文讲评,学会选取典型事例,把生活中的小能人的事例写具体,写出真情 实感. 2.评价习作片段,并尝试修改习作,感受修改对习作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处着重修改. 教学过程: 一:回顾 ...查看


  • [我身边的小能人]作文讲评教案 1
  • 教学要求 1.学生通过作文讲评,学会选取典型事例,把生活中的小能人的事例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 2.评价习作片段,并尝试修改习作,感受修改对习作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处着重修改. 教学过程: 一:回顾要 ...查看


  • 作文教学怎样因材施教
  • 作文教学怎样因材施教 作者:吴洪敏 来源:<中外教学研究>2013年第09期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衡量语文素养的重要尺度,现今的作文教学状态令人担忧,教师懒于教,学生不愿写,教师疲于批改,学生进步甚微等现象比比皆是 ...查看


  • 走进生活中的作文
  •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 ...查看


  • 怎样提高初中学生的作文水平
  • 语文写作实际上是一种观察生活.思考人生和表情达意的方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心理过程,是一种把看到.想到的东西写清楚的能力.许多初中生怕上作文课,认为作文很难,慢慢地对语文也失去了兴趣.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1.利用作文的目的性.功利 ...查看


  • 二年级语文起步作文
  • 二年级语文起步作文:妈妈,我爱你 执教人:邓丹凤 教学目标:1.感知妈妈的爱,并懂得爱妈妈. 2.能体会妈妈对孩子的那种母爱,书面表达写一段妈妈对自己的照顾关心的事 情. 教学重点:能语句通顺地完整地记叙一件事情. 教学难点:体会妈妈的爱并 ...查看


  • 德育课题总结
  • 习惯养成教育与作文教学有机衔接的研究小结 庐江县城关小学 高丽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与作文教学的有机衔接>是省级课题"小学德育与作文教学整合"的子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是这样实施的,以<中小学生守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