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核燃料循环体系研究进展

 第36卷第2期 2002年3月原子能科学技术

AtomicEnergyScienceandTechnology

Vol.36,No.2Mar.2002

先进核燃料循环体系研究进展

顾忠茂,()

摘要:2嬗变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技术发展趋势关键词:;后处理;分离2嬗变

中图分类号:TL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6931(2002)0220160208

RecentDevelopmentsinStudiesofAdvancedNuclearFuelCycleSystem

GUZhong2mao,YEGuo2an

(DepartmentofRadiochemistry,ChinaInstituteofAtomicEnergy,Beijing102413,China)

Abstract:Theconceptofadvancednuclearfuelcyclesystemisintroduced.Therecentprogressandthedevelopmenttrendsofthestudiesonspentfuelreprocessingandpartition2ing2transmutationaredescribed.

Keywords:advancednuclearfuelcyclesystem;reprocessing;partitioning2transmutation

  目前,全世界核发电能力约为350GW,每年产生的乏燃料约10500t,累计存量达到130000t。乏燃料中含有大量的U、Pu、次量锕系元素(MA)和裂变产物(FP),其中的锕系

域,尤其是在分离2嬗变方面所取得的主要进展。

1 先进燃料循环体系概念[1~3]

目前,国际上有2种核燃料循环方式,即

(once2throughcycle)和“一次通过”“后处理燃(reprocessingfuelcycle)。料循环”

所谓“一次通过”方式,是将乏燃料作为废

物直接进行地质处置。由于乏燃料中包含了所有的放射性核素,要在处置过程中衰减到低于天然铀矿的放射性水平,将需要10万年以上。所以“,一次通过”方式对环境安全的长期威胁极大(图1曲线1)。

元素(如Pu、Np、Am和Cm等)和长寿命裂变产物(LLFP)构成了对地球生物和人类环境主要的长期放射性危害。这一问题如不能妥善解决,则将制约核能的持续发展。

近年来,国际上正在积极开展先进燃料循环体系或洁净核能体系的研究,其目标是降低核电生产成本,

提高核电生产体系的经济性;减少废物产生量,促成生态和谐;充分利用铀资源;确保核不扩散。本文将介绍近年来这一领

收稿日期:2001201213;修回日期:2001207220

),男,江苏江阴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放射化工专业作者简介:顾忠茂(1944—

第2期  顾忠茂等:先进核燃料循环体系研究进展161

“后处理燃料循环”方式是通过后处理将乏燃料中的U和Pu提取出来进行再循环,以充分利用铀资源。后处理所产生的高放废液(HLLW)经玻璃固化后进行地质处置。由于玻璃固化废物中含有所有的MA和FP,其长期放射性危害依然存在(图1曲线2)。如果将MA和LLFP从HLLW中分离出来,则所制得的玻璃固化废物存放

103a左右后,其放射性毒性即可降至天然铀矿水平。如果将分离出的和LLFP素,(13。同时,嬗变,从而进一步提高铀资源的利用率。MA和LLFP的分离2嬗变方案是对“后处理燃料循环”体系的延伸,

(advanced在此基础上,将形成“先进燃料循环”

fuelcycle)体系。

能生产经济性、更佳的环境安全性以及更强的防核扩散能力。

为此,今后的燃料循环过程将进一步简化。例如,在满足快堆燃料循环要求的前提下,水法后处理可开发“一循环”Purex流程,钚产品对FP的去污因子可降至103,降低1/23,,。后,相应的燃料元件的制备过程必须实现远距离操作,由此导致的费用上升可以通过简化燃料元件制备工艺得以补偿。燃料循环过程中产生的Pu、MA和LLFP,将在快堆或ADS中燃烧或嬗变,以减少其长期放射性危害,保证环境安全,并利用燃烧过程中释放的能量。

“先进燃料循环”可以通过下述途径实现:1)运行现有的热堆核电厂及其相关的燃料循环设施(包括后处理),实现U和Pu的再循环;2)从乏燃料中除了分离U和Pu外,进一步分离出MA和LLFP,将其制成燃料或靶件,利用快堆或ADS进行嬗变。日本将这种燃料循环

(doublestratafuel方式称为“双重燃料循环”

cycle)。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先进燃料循环”体系极大地消除了长寿命核素的放射性危害,但最终仍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需要地质处置的废物。图2表示“先进核燃料循环”体系的概念。由图可见,分离2嬗变是“先进燃料循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1 不同燃料循环方式下核废物长期放射性风险

Fig.1 Long2termradioactiveriskofdifferentnuclearfuelcycles

1———乏燃料直接处置;2———回收9915%铀和钚;

3———回收9915%锕系核素

2 分离研究进展

有关分离2嬗变的探索性研究始于70年

代,但围绕这一研究,一直存在相当大的争议。自从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法国和日本分别提出SPIN(separation2incineration)计算和OMEGA(optionsmakingextragainsfromac2tinides)计划以后,分离2嬗变研究在全世界重新得到重视,并取得了较大进展。211 水法后处理流程改进研究

“先进燃料循环”体系不仅要求从乏燃料中提取U和Pu,而且要求分离所有的MA和LLFP。针对上述要求,各国目前主要的技术路线是改进现有的Purex流程,使之与后续的从

“先进燃料循环”体系是对现有核能生产及其燃料循环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它是现有的热堆燃料循环与将来的快堆或加速器驱动系统(accelerator2drivensystem,ADS)燃料循环的结合。随着快堆和ADS燃料循环的逐步引入,今后的先进后处理技术将同时处理热堆和快堆乏燃料以及嬗变靶件,实现U、Pu的闭路循环和MA的嬗变。

与现有的燃料循环体系相比,先进燃料循环体系应具有更高的铀资源利用率、更好的核

162

原子能科学技术  第36卷

图2 先进燃料循环体系概念

Fig.2 Conceptofadvancednuclearfuelcycle

HLLW中分离MA的流程更好衔接,即所谓(reprocessing2partitioning)方案。“后处理2分离”

也有一些学者,从U、Pu、MA和LLFP全分离角度出发,试图推出全新的一体化分离流程。

目前,国际上对常规Purex流程的改进,主要是在分离U、Pu的基础上,强化

Np和Tc等的分离,改进并加强对14C和129I气体排放的控制。

日本JNC研究了用无盐试剂从Purex流程中提取Np的方法[4]:在首端溶解中维持适

当酸度(516mol/L)情况下延长保温时间(100℃),使部分Pu以Pu(Ⅵ)的形态存在,

依)将Np氧化至Np(Ⅵ),这样,在共去靠Pu(Ⅵ

)的定量萃取,再用无盐试剂污槽实现了Np(Ⅵ

后用羧酸络合剂洗下。为了避免Tc的干扰,

在U/Pu分离之前,用高酸洗下Tc。2)更为简化的流程:采用无盐还原剂分别将Pu(Ⅳ)和

)还原为Pu(Ⅲ)和Np(Ⅴ)而与U分离,Np(Ⅵ

Np进入Pu产品后,可以制备MOX燃料。羟

)那样进一步将Np(Ⅴ)还原成胺不象U(Ⅳ

),故Np不会进入U产品中[5]。Np(Ⅳ

日本JAER1将其开发的先进Purex流程称为PARC(partitioningconundrumkey)流程。报告[6]中介绍了Np的走向控制方法。经向溶解槽和调料槽中通入NOx产生的少量HNO2

),实现U、可将Np氧化到Np(ⅥPu、Np和Tc的共萃取。为确保Np定量萃取,在萃取段再)。共萃取后的有机相,可用加入氧化剂V(Ⅴ

)产品,正丁醛选择性还原反萃Np,得到Np(Ⅴ再用高酸将Tc洗下。Baetsle等[7]也认为可用

)将Np氧化为Np(Ⅵ)后与U和Pu共V(Ⅴ

萃,但该法可能存在腐蚀和增加固体废物量等问题。

溶解器中的HNO2还可将I-和IO3-转化为I2,有利于I2的汽化与捕集。

上述对于常规Purex流程的各种改进方

硝酸羟胺(HAN),将Np(Ⅵ)和Pu(Ⅳ)/Pu(Ⅵ)一起还原反萃,得到Pu/Np/U产品。

英国BNFL与俄罗斯镭研究所合作,在THORP后处理厂运行经验的基础上,正在开

发“一循环”Purex流程。它包括了两种设计方案。1)比较接近THORP厂的流程:采用)将Pu(Ⅳ)还原成Pu(Ⅲ)而与U分离,U(Ⅳ

)被还原成Np(Ⅳ),部分进入U产品,最Np(Ⅵ

第2期  顾忠茂等:先进核燃料循环体系研究进展163

案,其优点是只需对成熟的Purex工艺稍加调整即可实现,再在现有商用后处理厂附近,建设从HLLW中分离MA的工厂,就能实现核素的全分离。所以,该方案投资费用较低,目前各国大都沿着这一思路开展研究。212 从HLLW中分离MA

卡尔斯鲁厄超铀元素研究所用稀释过的

HLLW进行了热验证。该流程的提取效果较好,但萃取前HLLW必须稀释,Cyanex301试剂的稳定性亦待改善。

4)DIAMEX2SESAME流程[15,16]该流程由法国CEA于80,采用(maloamides)是一种含氮,因。SESAME流程是一种

)氧电化学氧化2萃取过程,选择性地将Am(Ⅲ

)后将其萃取,从而实现Am/Cm分化为Am(Ⅳ

离。

在上述4个流程中,国际上公认较好的流程是DIAMEX流程和TRUEX流程[3,7]。德国超铀元素研究所B.S tmark等用真实

料液进行了几个典型分离流程的热实验[17]。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从Purex流程高放废液中共萃MA和镧系,双酰胺是最好的萃取剂,它不仅不需调料,还因只含C、H、O、N而可彻底焚烧。对于An(Ⅲ)与Ln(Ⅲ)之间的分离,BTP(双三嗪吡啶)是最好的萃取剂,其分离系数高,且不需对料液调酸,在连续逆流萃取情况下,可使Am/Cm产品中的镧系的含量低于1%。

总之,从HLLW中分离MA的工作,各国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An/Ln分离处于探索性研究阶段。实现工业应用至少还需要10a以上的努力。首先,必须筛选或研究出最佳工艺方案,在此基础上,进行放大实验,并用真实料液加以验证。在An/Ln分离方面,需继续寻找高效的分离方法。研究工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尽量减少二次废物的产生,这就要求尽量采用无盐试剂。213 干法后处理目前,动力堆燃料燃耗为33~45GWd/t,今后,核燃料的燃耗将进一步加深,快堆燃料的燃耗将达到150GWd/t以上。核燃料循环的经济性希望缩短乏燃料的冷却时间,这将导致待处理的乏燃料的辐射极强,从而使以有机溶剂为萃取剂的水法后处理难以胜任。于是,30多年前各国曾争相研究的干法后处理又成为一个颇为活跃的研究领域。目前,正在积极开发

如前所述,在改进的Purex流程中Np的走向控制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而对于放射性毒性很大的三价MA(主要是Am和其分离则比较复杂,(Ⅲ)与

)n()Ln(Ⅲ

高量,An(Ⅲ)与含量比),所以,两者的分Ln(Ⅲ离极其困难。

自70年代以来,各国开发的从HLLW中分离MA的流程有20余个[8],但比较有代表性的流程只有4个。

1)TRUEX流程[9]

该流程由美国于70年代开发成功,采用双官能团萃取剂,可以不经稀释而直接从HLLW

)和Ln(Ⅲ),故可与Purex流程中萃取An(Ⅲ

相衔接。TRUEX流程早期采用的萃取剂为酰

胺甲基磷酸酯(CMP),后改为酰胺甲基氧化磷(CMPO),可从015~610mol/LHNO3介质中)。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10]有效萃取An(Ⅲ

自80年代起,采用国内合成的萃取剂CMP,取

得了较好的提取MA的结果。早期采用的溶剂体系为CMP2二乙基苯,后改为CMP2TBP2煤油[11]。

2)DIDPA2TALSPEAK流程[12]

DIDPA流程是日本JAER1于70年代提出的,采用二异癸基磷酸(DIDPA)作萃取剂。首先用TBP萃取HLLW中残留的U和Pu,再将HLLW用甲醛脱硝至015mol/LHNO3,用DIDPA萃取Am2Cm和Ln,最后引入TALS2PEAK流程(萃取剂仍为DIDPA),实现(Am2Cm)/Ln分离。该流程的缺点是脱硝过程易导致金属离子的水解并生成沉淀,降低分离效果。

3)TRPO2Cyanex301流程[13,14]

TRPO流程由清华大学于80年代提出,采用一种混合三烷基(C6~C8)氧化磷作萃取剂,以煤油作稀释剂,可从≤110mol/L的硝酸溶液中有效地萃取An3+和Ln3+。该流程在德国

164原子能科学技术  第36卷

干法后处理研究的国家有美国[18]、俄罗斯、日

本[19,20]、法国[21]、印度[22]和韩国[23]。

与水法后处理相比,干法后处理的优点是:1)采用的无机盐介质具有良好的耐高温和耐辐照性能;2)工艺流程简单,设备结构紧凑,具有良好的经济性;3)试剂循环使用,废物产生量少;4)Pu与MA一起回收,有利于防止核扩散。

燃料循环的侯选技术,料取代,,必须采用干法技术。,,元件的强辐照要求整个过程必须实现远距离操作;需要严格控制气氛,以防水解和沉淀反应;结构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耐高温和耐腐蚀性能等。

目前,大多数国家在干法后处理方面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只有美国[24]已完成实验室规模(50g重金属)和工程规模(10kg重金属)的模拟实验,正在着手准备中试规模(约100kg重金属)的热实验。在美国的加速器驱动核废物嬗变计划中[25],核素分离的首选方案是水法2干法过程,第二方案是全干法过程。可见,干法处理是确定要采用的方法。日本近年来在此领域的研究十分活跃,自1995年以来,日本平行推进水法2干法后处理研究,在充分积累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将于2005年左右,全面评估水法2干法后处理,确定下一步后处理方案[20]。

日本JNC已制定了一项系统性研究计划[8],研究含MA的MOX燃料的制备技术,并检验其辐照性能。已研究了两种Np2基燃料棒的制备方法———颗粒填充法和振动填充法,在JNC东海村实验室用颗粒填充法制备燃料棒,

在瑞士PSI。

γ设为了制备2基燃料,Jα2

施GF)()和FMF中均,预计于2003年开始在常阳(JOYO)快堆中进行辐照实验。

4 嬗变研究进展

嬗变是核素在中子照射下发生的核转换过程,目的是使长寿命核素转变成短寿命或稳定核素,从而消除长寿命核素的长期放射性危害,并利用嬗变所释放的能量。嬗变反应可以是裂变反应,也可以是中子俘获反应。可提供中子源的嬗变设施包括热中子堆、快中子堆和ADS。比较系统地进行嬗变研究的主要国家为法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法国研究了压水堆和快堆嬗变MA和LLFP的可行性,并将在2004年之前,利用快堆(PHENIX)进行嬗变的实验研究。在ADS研究方面,法国将于2002年确定技术方案,2006年完成可行性研究,并开始建造设施。日本JNC的嬗变研究以快堆为主,已研究了MA和LLFP在快堆中的装料方式,测定了MA与235

U的裂变截面比。JNC还制定了一项系统性计划,研究含MA的MOX元件制备方法及其辐照行为[8]。俄罗斯除了在快堆方面的经验之外,在ADS所需的某些关键技术上,如Pb/Bi共熔体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美国,ADS

技术被称为加速器废物嬗变(acceleratortrans2mutationofwaste,ATW)。美国的ATW研究已开展9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27]。其它国家,如德国、瑞典、捷克、意大利、西班牙和韩国,都在积极开展嬗变研究,我国在丁大钊院士等的倡导下,正在开展ADS探索研究[28]。

迄今,有些国家在MA和LLFP嬗变研究方面,已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工作,也进行了一些实验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有关Np、Am、I和Tc等的嬗变实验数据。下面简单介绍利用

3 嬗变用燃料元件或靶件的制备

今后快堆可能采用的氮化物燃料中,Pu和MA的相容性更好,有利于它们在快堆中的燃烧。日本准备开展这种乏燃料元件的小规模辐照实验[2]。

对于加速器驱动的嬗变装置,美国准备采用金属燃料,因为金属的导热性能好,也利于辐照燃料的干法处理。金属燃料将采用钢包壳,燃料组成为23%的TRU和77%的Zr[26]。

在分离2嬗变循环中,含MA或LLFP的燃料元件或靶件的制备是重要环节,由于所操作的材料放射性毒性高、辐射强,制备工作必须通过远距离操作实现。

第2期  顾忠茂等:先进核燃料循环体系研究进展165

Cm,所以,分离流程中Am/Cm分离似无必要。

2)LLFP的嬗变

热中子堆、快中子堆和ADS的嬗变研究情况。411 利用热中子堆进行嬗变[3,7]

1)次锕系的嬗变

经一次循环,Np的嬗变率为40%~50%,其结果是减少了237Np的长期放射性危害,但产生了高毒性的238Pu;经一次循环,Am的嬗变率为73%,产生了以中长寿命毒物238Pu和240Pu为主的混合核素。Cm在LWR中辐照,将会产生一系列长寿命核素。由于Cm244

Cm的寿命不长,Cm100a,日本对LLFP在快堆中的嬗变做了大量可行性研究,参数评估计算表明[8],99Tc和129I的嬗变率每年分别可达到10%和512%。法国将于2000~2004年间,在PHEN快堆上进行Tc和I,并于告MA时,因堆芯反应性的提高而使堆安全性下降,所以,快堆中加入MA的量一般不能超过燃料总量的215%。在ADS中嬗变MA,由加速器所驱动的次临界装置确保了良好的安全性。如前所述,在快堆嬗变过程中,因新的MA的产生而导致长期的An消长平衡,而在ADS嬗变MA时,由于裂变份额极高,几乎不产生新的更重的MA。研究表明,ADS的嬗变能力比快堆高一个数量级[29]。

ADS在安全和长期稳定运行方面尚存在

件中。

2)I和129

I和99Tc在LWR中辐照,可分别转化成

稳定同位素130Xe和100Ru。由于I和Tc的中子俘获截面很小,嬗变过程十分缓慢,半嬗变期在几十年以上。412 利用快中子堆进行嬗变

由于在LWR中的嬗变以热中子俘获为主,MA在嬗变过程中产生新的MA,这些新生MA(如244Cm)的高毒性使得多级循环几乎无法操作;对于LLFP,由于其中子俘获截面太低,嬗变所需时间很长。所以,热中子照射的嬗变效率很低,只有利用快中子照射,提高裂变份额,才能实现高效率的MA嬗变。

用Pu做燃料的快中子堆在嬗变MA的同时,一部分Pu将通过中子俘获产生新的MA,所以,在快堆中,在相当长时间内存在MA的消长平衡。下面简要介绍快堆中几个主要核素的嬗变情况。

1)次锕系的嬗变当燃耗为120GWd/t时,Np在快堆中的嬗变率达60%,但其中的裂变率仅为27%左右,中子俘获率达30%以上;燃耗提高至150~250GWd/t时,嬗变率可进一步提高。但欲显著提高嬗变率,则必须进行Np的多次循环。据估计,经过5次循环后,Np的嬗变率可达90%[7]。当燃耗为120GWd/t时,Am在快堆中嬗变率达45%,其中裂变率仅为18%。如果将Am2Cm靶件置于ZrH2或CaH2慢化的堆芯外围,则可以一直辐照到包壳所能承受的极限,经10~15a辐照,Am的嬗变可达90%~98%[7]。由于Am的嬗变产物中有显著量的

许多问题。该技术通向实用的道路仍然很长,开发ADS耗资巨大。作为ADS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美国,最近认为,ATW(ADS)的希望与挑战并存[30]。美国国会于1998年授权能

(Roadmap2源部(DOE)提出一份称作“里程图”ping)计划的ATW发展战略研究报告。1999

年秋,DOE在向国会提交的ATW发展战略报告[30]中指出:导致最终建立一套接近工业规模的ATW原型装置的研究发展工作将大约历时20a,耗资110亿美元。为谨慎起见,该报告建

议开展一项投资2181亿美元的研究发展六年计划。

必须指出,不论是快堆还是ADS,都不能消灭而只能减少MA和LLFP。所以,地质处置库仍然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待处置的高放废物量将大大减少。参考文献:

[1] SuzukiA.Global’99ProceedingsoftheInterna2

tionalConferenceonFutureNuclearSystem:Japan’sProgramonResearchandDevelopmentofAdvancedFuelCycleTechnologies[M/CD].SnowKingResort,JacksonHole,Wyoming,

USA:AmericanNuclearSociety,1999.

166

[2] KasaiY,KakehiI,MoroS,etal.Global’99Pro2

ceedingsofth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FutureNuclearSystem:DesignStudyonAdvancedNuclearFuelRecyclingSystem[M/CD].SnowKingRe2sort,JacksonHole,Wyoming,USA:AmericanNuclearSociety,1999.

[3] BaetsleLH,WakahayashiT,SakuraiS.Global’99

Proceedingsofth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Fu2tureNuclearSystem:StatusandAssessmentReportonActinideandFissionProductTransmutation,anety,[4] KomaY,KoyamaT,TanalaY.RecoveryofMi2

norActinidesinSpentFuelReprocessingBasedonPurexProcess[A].RECOD’98,Vol1[C].NiceFrance:ConventionCenter2France,1998.409~416.

[5] TaylorRJ,MayI,DennissIS.TheDevelopment

ofChemicalSeparationTechnologyforanAd2vancedPurexProcess[A].RECOD’98,Vol1[C].NiceFrance:ConventionCenter2France,1998.417~424.

[6] AsakuraT,UchuyamaG,KiharaT,etal.ATest

LineNewlyInstalledinNUCEFandResearchPro2gramonAdvancedReprocessingProcessbyUtiliz2ingIt[A].RECOD’98,Vol3[C].NiceFrance:ConventionCenter2France,1998.746~753.[7] BaetsleLH,deRaedtC,VolckaertG.Global’99

Proceedingsofth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Fu2tureNuclearSystem:ImpactofAdvancedFuelCy2cleandIrradiationScenariosonFinalDisposalIs2sues[M/CD].SnowKingResort,JacksonHole,Wyoming,USA:AmericanNuclearSociety,1999.[8] OzawaM,WakabayashiT.Global’99Proceedings

ofth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FutureNuclearSystem:StatusonNuclearWasteSeparationandTransmutationTechnologiesinJNC[M/CD].SnowKingResort,JacksonHole,Wyoming,USA:AmericanNuclearSociety,1999.

[9] SchulzWW,HorwitzEP.TheTRUEXProcess

andtheManagementofLiquidTRUWaste[J].SepSeiTechnol,1988,23:1191~1210.[10]赵沪根,叶玉星,杨学先1双配位基有机磷萃取

)的研究[J].原子能剂DHDECMP萃取Am(Ⅲ

K,,:NuclearSoci2

原子能科学技术  第36卷

[11]叶玉星,吴冠民,赵沪根1CMP2TBP2煤油萃取锕

系元素的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0,34(增刊):128~1331

[12]WeaverB,KappelmannFA.TALSPEAK:ANew

MethodofSeparatingAmericiumandCuriumFromtheLanthanidesbyExtractionFromanAqueousSolutionofanAminopolyaceticComplexWitha2acidicorPhosphate:RUS[]睿,,,等1用三烷基氧膦(TR2

)[J]1核科学与

工程,1989,2:141~1511

[14]朱永贝睿1十年来强放废液中锕系元素去除的进

展[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1989,11(2):212~

2211

[15]CuillerdierC,MusikasC,HoelP,etal.Malon2

amidesasNewExtractantsforNuclearWasteSolu2tions[J].SepSeiTechnol,1991,26(9):1229~12441

[16]AdnetJM,DonnetL,FaureN,etal.TheDeve2

lopmentoftheSESAMEProcess[A].RECOD’98,Vol1[C].NiceFrance:ConventionCenter2France,1998.432~4391

[17]S tmarkB,ApostolidisC,MalmbeckR,etal.

AdvancedAqueousReprocessinginTandTStrate2gies:ProcessDemonstrationsonGenuineFuelandTargets[A].Atalante’2000[C].Avignon,Fran2ce:CEA,OralReport02202.

[18]ChangYI.TheIntegralFastReactor[J].Nucl

Technol,1989,88:129~134.

[19]BychkovAV.PyroelectrochemicalReprocessingof

IrradiatedFBRMOXFuel[A].Global’97,Vol2[C].Yokohama,Japan:JapanNuclearSociety,1997.912~918.

[20]FujiokaT,KosakaY,EnokidaY,etal.Develop2

mentofFuelRecycleSystemBasedonDryPyro2chemicalProcessingTechnology[A].RECOD’98,Vol1[C].

Nice

France:ConventionCenter2

France,1998.125~133.

[21]MyochinM,KitawakiS,FunasakaH,etal.

Global’99ProceedingsoftheInternationalConfer2enceonFutureNuclearSystem:ApproachtoPyro2processDevelopmentatJNC[M/CD].SnowKingResort,JacksonHole,Wyoming,USA:AmericanNuclearSociety,1999.

[22]SubramanianT,PrabhajaraRB,KamdanR,etal.

LaboratoryScaleStudiesRelatedtoPyrochemical

科学技术,1983,(3):332~339.

第2期  顾忠茂等:先进核燃料循环体系研究进展

Reprocessing[A].RECOD’98,Vol3[C].NiceFrance:ConventionCenter2France,1998.775~782.

[23]ShinYJ,KimIS,LeeWK,etal.AnExperimen2

talStudyontheReductionofUraniumOxidebyLithium[A].

RECOD’98,Vol3[C].Nice

France:ConventionCenter2France,1998.1046

167

enceonFutureNuclearSystem:TheRoleofFastReactorsinUtilizationofLong2livedNuclearWastes[M/CD].ety,1999.

[27]ContiA,OttavianiJP,KoningsRIM,etal.Glob2

al’99ProceedingsoftheConferenceon2livedFissionCD].SnowResort,Wyoming,USA:NuclearSociety,1999.

[28]丁大钊1未来核能利用的方案探讨———加速器

Snow

KingResort,Jackson

Hole,Wyoming,USA:AmericanNuclearSoci2

~1050.

[24]HerrmannSD,DurstineKR,SimpsonMF,etal.

Global’99ProceedingsoftheinternationalenceonFuture:2mentof].ingResort,,,USA:AmericanNuclearSociety,1999.

[25]BernardP,BarreB,CamarcatN,etal.Global’99

Proceedingsofth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Fu2tureNuclearSystem:ProgressinR&DRelativetoHighLevelandLong2livedRadioactiveWastesManagement:Lines1(Partitioning2transmutation)and3(conditioning,LongTermInterimStorage)ofthe1991FrenchLaw[M/CD].SnowKingRe2sort,JacksonHole,Wyoming,USA:AmericanNuclearSociety,1999.

[26]MatveevVI,KrivitskiIY,EliseevVA,etal.

Global’99ProceedingsoftheInternationalConfer2

驱动放射性洁净核能系统[A].赵志祥1加速器驱动放射性洁净核能系统概念研究论文集[C].北京:原子出版社,2000.3~16.

[29]SailorWC,BeardCA,VenneriF,etal.Compari2

sonofAccelerator2basedWithReactor2basedWasteTransmutationSchemes[R].LosAlamos:LosAlamosNationalLaboratory,1994.

[30]BreseeJC,WoodTW.Global’99Proceedingsof

th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FutureNuclearSystem:DevelopingaRoadmapforResearchonAc2celerator2basedTransmutationofWaste2TheUnit2edStatusDOEApproach[M/CD].SnowKingRe2sort,JacksonHole,Wyoming,USA:AmericanNuclearSociety,1999.

材料的电子衍射与显微术课题

TopicsinElectronDiffractionand

MicroscopyofMaterials

编者:P.B.Hirsch。1999年物理学会出版。

本书阅读对象为从事材料科学、冶金学与物理学的研究人员。内容如下:1)早期的衍射对比透射电子显微法;

2)电子显微法弱束技术的应用;3)双束衍射与n束衍射;4)晶体的原子分辨电子显微法的无像差自然聚焦成像

法;5)用快中子探测原子键,介绍了相稳定性;6)空间可分辨价损失光谱;7)分子成像的可能性;8)应用反散射电子的衍射成像;9)RHEED力学理论及其在MBE生长的就地监测中的应用。

摘自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科技信息》

 第36卷第2期 2002年3月原子能科学技术

AtomicEnergyScienceandTechnology

Vol.36,No.2Mar.2002

先进核燃料循环体系研究进展

顾忠茂,()

摘要:2嬗变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技术发展趋势关键词:;后处理;分离2嬗变

中图分类号:TL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6931(2002)0220160208

RecentDevelopmentsinStudiesofAdvancedNuclearFuelCycleSystem

GUZhong2mao,YEGuo2an

(DepartmentofRadiochemistry,ChinaInstituteofAtomicEnergy,Beijing102413,China)

Abstract:Theconceptofadvancednuclearfuelcyclesystemisintroduced.Therecentprogressandthedevelopmenttrendsofthestudiesonspentfuelreprocessingandpartition2ing2transmutationaredescribed.

Keywords:advancednuclearfuelcyclesystem;reprocessing;partitioning2transmutation

  目前,全世界核发电能力约为350GW,每年产生的乏燃料约10500t,累计存量达到130000t。乏燃料中含有大量的U、Pu、次量锕系元素(MA)和裂变产物(FP),其中的锕系

域,尤其是在分离2嬗变方面所取得的主要进展。

1 先进燃料循环体系概念[1~3]

目前,国际上有2种核燃料循环方式,即

(once2throughcycle)和“一次通过”“后处理燃(reprocessingfuelcycle)。料循环”

所谓“一次通过”方式,是将乏燃料作为废

物直接进行地质处置。由于乏燃料中包含了所有的放射性核素,要在处置过程中衰减到低于天然铀矿的放射性水平,将需要10万年以上。所以“,一次通过”方式对环境安全的长期威胁极大(图1曲线1)。

元素(如Pu、Np、Am和Cm等)和长寿命裂变产物(LLFP)构成了对地球生物和人类环境主要的长期放射性危害。这一问题如不能妥善解决,则将制约核能的持续发展。

近年来,国际上正在积极开展先进燃料循环体系或洁净核能体系的研究,其目标是降低核电生产成本,

提高核电生产体系的经济性;减少废物产生量,促成生态和谐;充分利用铀资源;确保核不扩散。本文将介绍近年来这一领

收稿日期:2001201213;修回日期:2001207220

),男,江苏江阴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放射化工专业作者简介:顾忠茂(1944—

第2期  顾忠茂等:先进核燃料循环体系研究进展161

“后处理燃料循环”方式是通过后处理将乏燃料中的U和Pu提取出来进行再循环,以充分利用铀资源。后处理所产生的高放废液(HLLW)经玻璃固化后进行地质处置。由于玻璃固化废物中含有所有的MA和FP,其长期放射性危害依然存在(图1曲线2)。如果将MA和LLFP从HLLW中分离出来,则所制得的玻璃固化废物存放

103a左右后,其放射性毒性即可降至天然铀矿水平。如果将分离出的和LLFP素,(13。同时,嬗变,从而进一步提高铀资源的利用率。MA和LLFP的分离2嬗变方案是对“后处理燃料循环”体系的延伸,

(advanced在此基础上,将形成“先进燃料循环”

fuelcycle)体系。

能生产经济性、更佳的环境安全性以及更强的防核扩散能力。

为此,今后的燃料循环过程将进一步简化。例如,在满足快堆燃料循环要求的前提下,水法后处理可开发“一循环”Purex流程,钚产品对FP的去污因子可降至103,降低1/23,,。后,相应的燃料元件的制备过程必须实现远距离操作,由此导致的费用上升可以通过简化燃料元件制备工艺得以补偿。燃料循环过程中产生的Pu、MA和LLFP,将在快堆或ADS中燃烧或嬗变,以减少其长期放射性危害,保证环境安全,并利用燃烧过程中释放的能量。

“先进燃料循环”可以通过下述途径实现:1)运行现有的热堆核电厂及其相关的燃料循环设施(包括后处理),实现U和Pu的再循环;2)从乏燃料中除了分离U和Pu外,进一步分离出MA和LLFP,将其制成燃料或靶件,利用快堆或ADS进行嬗变。日本将这种燃料循环

(doublestratafuel方式称为“双重燃料循环”

cycle)。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先进燃料循环”体系极大地消除了长寿命核素的放射性危害,但最终仍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需要地质处置的废物。图2表示“先进核燃料循环”体系的概念。由图可见,分离2嬗变是“先进燃料循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1 不同燃料循环方式下核废物长期放射性风险

Fig.1 Long2termradioactiveriskofdifferentnuclearfuelcycles

1———乏燃料直接处置;2———回收9915%铀和钚;

3———回收9915%锕系核素

2 分离研究进展

有关分离2嬗变的探索性研究始于70年

代,但围绕这一研究,一直存在相当大的争议。自从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法国和日本分别提出SPIN(separation2incineration)计算和OMEGA(optionsmakingextragainsfromac2tinides)计划以后,分离2嬗变研究在全世界重新得到重视,并取得了较大进展。211 水法后处理流程改进研究

“先进燃料循环”体系不仅要求从乏燃料中提取U和Pu,而且要求分离所有的MA和LLFP。针对上述要求,各国目前主要的技术路线是改进现有的Purex流程,使之与后续的从

“先进燃料循环”体系是对现有核能生产及其燃料循环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它是现有的热堆燃料循环与将来的快堆或加速器驱动系统(accelerator2drivensystem,ADS)燃料循环的结合。随着快堆和ADS燃料循环的逐步引入,今后的先进后处理技术将同时处理热堆和快堆乏燃料以及嬗变靶件,实现U、Pu的闭路循环和MA的嬗变。

与现有的燃料循环体系相比,先进燃料循环体系应具有更高的铀资源利用率、更好的核

162

原子能科学技术  第36卷

图2 先进燃料循环体系概念

Fig.2 Conceptofadvancednuclearfuelcycle

HLLW中分离MA的流程更好衔接,即所谓(reprocessing2partitioning)方案。“后处理2分离”

也有一些学者,从U、Pu、MA和LLFP全分离角度出发,试图推出全新的一体化分离流程。

目前,国际上对常规Purex流程的改进,主要是在分离U、Pu的基础上,强化

Np和Tc等的分离,改进并加强对14C和129I气体排放的控制。

日本JNC研究了用无盐试剂从Purex流程中提取Np的方法[4]:在首端溶解中维持适

当酸度(516mol/L)情况下延长保温时间(100℃),使部分Pu以Pu(Ⅵ)的形态存在,

依)将Np氧化至Np(Ⅵ),这样,在共去靠Pu(Ⅵ

)的定量萃取,再用无盐试剂污槽实现了Np(Ⅵ

后用羧酸络合剂洗下。为了避免Tc的干扰,

在U/Pu分离之前,用高酸洗下Tc。2)更为简化的流程:采用无盐还原剂分别将Pu(Ⅳ)和

)还原为Pu(Ⅲ)和Np(Ⅴ)而与U分离,Np(Ⅵ

Np进入Pu产品后,可以制备MOX燃料。羟

)那样进一步将Np(Ⅴ)还原成胺不象U(Ⅳ

),故Np不会进入U产品中[5]。Np(Ⅳ

日本JAER1将其开发的先进Purex流程称为PARC(partitioningconundrumkey)流程。报告[6]中介绍了Np的走向控制方法。经向溶解槽和调料槽中通入NOx产生的少量HNO2

),实现U、可将Np氧化到Np(ⅥPu、Np和Tc的共萃取。为确保Np定量萃取,在萃取段再)。共萃取后的有机相,可用加入氧化剂V(Ⅴ

)产品,正丁醛选择性还原反萃Np,得到Np(Ⅴ再用高酸将Tc洗下。Baetsle等[7]也认为可用

)将Np氧化为Np(Ⅵ)后与U和Pu共V(Ⅴ

萃,但该法可能存在腐蚀和增加固体废物量等问题。

溶解器中的HNO2还可将I-和IO3-转化为I2,有利于I2的汽化与捕集。

上述对于常规Purex流程的各种改进方

硝酸羟胺(HAN),将Np(Ⅵ)和Pu(Ⅳ)/Pu(Ⅵ)一起还原反萃,得到Pu/Np/U产品。

英国BNFL与俄罗斯镭研究所合作,在THORP后处理厂运行经验的基础上,正在开

发“一循环”Purex流程。它包括了两种设计方案。1)比较接近THORP厂的流程:采用)将Pu(Ⅳ)还原成Pu(Ⅲ)而与U分离,U(Ⅳ

)被还原成Np(Ⅳ),部分进入U产品,最Np(Ⅵ

第2期  顾忠茂等:先进核燃料循环体系研究进展163

案,其优点是只需对成熟的Purex工艺稍加调整即可实现,再在现有商用后处理厂附近,建设从HLLW中分离MA的工厂,就能实现核素的全分离。所以,该方案投资费用较低,目前各国大都沿着这一思路开展研究。212 从HLLW中分离MA

卡尔斯鲁厄超铀元素研究所用稀释过的

HLLW进行了热验证。该流程的提取效果较好,但萃取前HLLW必须稀释,Cyanex301试剂的稳定性亦待改善。

4)DIAMEX2SESAME流程[15,16]该流程由法国CEA于80,采用(maloamides)是一种含氮,因。SESAME流程是一种

)氧电化学氧化2萃取过程,选择性地将Am(Ⅲ

)后将其萃取,从而实现Am/Cm分化为Am(Ⅳ

离。

在上述4个流程中,国际上公认较好的流程是DIAMEX流程和TRUEX流程[3,7]。德国超铀元素研究所B.S tmark等用真实

料液进行了几个典型分离流程的热实验[17]。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从Purex流程高放废液中共萃MA和镧系,双酰胺是最好的萃取剂,它不仅不需调料,还因只含C、H、O、N而可彻底焚烧。对于An(Ⅲ)与Ln(Ⅲ)之间的分离,BTP(双三嗪吡啶)是最好的萃取剂,其分离系数高,且不需对料液调酸,在连续逆流萃取情况下,可使Am/Cm产品中的镧系的含量低于1%。

总之,从HLLW中分离MA的工作,各国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An/Ln分离处于探索性研究阶段。实现工业应用至少还需要10a以上的努力。首先,必须筛选或研究出最佳工艺方案,在此基础上,进行放大实验,并用真实料液加以验证。在An/Ln分离方面,需继续寻找高效的分离方法。研究工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尽量减少二次废物的产生,这就要求尽量采用无盐试剂。213 干法后处理目前,动力堆燃料燃耗为33~45GWd/t,今后,核燃料的燃耗将进一步加深,快堆燃料的燃耗将达到150GWd/t以上。核燃料循环的经济性希望缩短乏燃料的冷却时间,这将导致待处理的乏燃料的辐射极强,从而使以有机溶剂为萃取剂的水法后处理难以胜任。于是,30多年前各国曾争相研究的干法后处理又成为一个颇为活跃的研究领域。目前,正在积极开发

如前所述,在改进的Purex流程中Np的走向控制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而对于放射性毒性很大的三价MA(主要是Am和其分离则比较复杂,(Ⅲ)与

)n()Ln(Ⅲ

高量,An(Ⅲ)与含量比),所以,两者的分Ln(Ⅲ离极其困难。

自70年代以来,各国开发的从HLLW中分离MA的流程有20余个[8],但比较有代表性的流程只有4个。

1)TRUEX流程[9]

该流程由美国于70年代开发成功,采用双官能团萃取剂,可以不经稀释而直接从HLLW

)和Ln(Ⅲ),故可与Purex流程中萃取An(Ⅲ

相衔接。TRUEX流程早期采用的萃取剂为酰

胺甲基磷酸酯(CMP),后改为酰胺甲基氧化磷(CMPO),可从015~610mol/LHNO3介质中)。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10]有效萃取An(Ⅲ

自80年代起,采用国内合成的萃取剂CMP,取

得了较好的提取MA的结果。早期采用的溶剂体系为CMP2二乙基苯,后改为CMP2TBP2煤油[11]。

2)DIDPA2TALSPEAK流程[12]

DIDPA流程是日本JAER1于70年代提出的,采用二异癸基磷酸(DIDPA)作萃取剂。首先用TBP萃取HLLW中残留的U和Pu,再将HLLW用甲醛脱硝至015mol/LHNO3,用DIDPA萃取Am2Cm和Ln,最后引入TALS2PEAK流程(萃取剂仍为DIDPA),实现(Am2Cm)/Ln分离。该流程的缺点是脱硝过程易导致金属离子的水解并生成沉淀,降低分离效果。

3)TRPO2Cyanex301流程[13,14]

TRPO流程由清华大学于80年代提出,采用一种混合三烷基(C6~C8)氧化磷作萃取剂,以煤油作稀释剂,可从≤110mol/L的硝酸溶液中有效地萃取An3+和Ln3+。该流程在德国

164原子能科学技术  第36卷

干法后处理研究的国家有美国[18]、俄罗斯、日

本[19,20]、法国[21]、印度[22]和韩国[23]。

与水法后处理相比,干法后处理的优点是:1)采用的无机盐介质具有良好的耐高温和耐辐照性能;2)工艺流程简单,设备结构紧凑,具有良好的经济性;3)试剂循环使用,废物产生量少;4)Pu与MA一起回收,有利于防止核扩散。

燃料循环的侯选技术,料取代,,必须采用干法技术。,,元件的强辐照要求整个过程必须实现远距离操作;需要严格控制气氛,以防水解和沉淀反应;结构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耐高温和耐腐蚀性能等。

目前,大多数国家在干法后处理方面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只有美国[24]已完成实验室规模(50g重金属)和工程规模(10kg重金属)的模拟实验,正在着手准备中试规模(约100kg重金属)的热实验。在美国的加速器驱动核废物嬗变计划中[25],核素分离的首选方案是水法2干法过程,第二方案是全干法过程。可见,干法处理是确定要采用的方法。日本近年来在此领域的研究十分活跃,自1995年以来,日本平行推进水法2干法后处理研究,在充分积累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将于2005年左右,全面评估水法2干法后处理,确定下一步后处理方案[20]。

日本JNC已制定了一项系统性研究计划[8],研究含MA的MOX燃料的制备技术,并检验其辐照性能。已研究了两种Np2基燃料棒的制备方法———颗粒填充法和振动填充法,在JNC东海村实验室用颗粒填充法制备燃料棒,

在瑞士PSI。

γ设为了制备2基燃料,Jα2

施GF)()和FMF中均,预计于2003年开始在常阳(JOYO)快堆中进行辐照实验。

4 嬗变研究进展

嬗变是核素在中子照射下发生的核转换过程,目的是使长寿命核素转变成短寿命或稳定核素,从而消除长寿命核素的长期放射性危害,并利用嬗变所释放的能量。嬗变反应可以是裂变反应,也可以是中子俘获反应。可提供中子源的嬗变设施包括热中子堆、快中子堆和ADS。比较系统地进行嬗变研究的主要国家为法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法国研究了压水堆和快堆嬗变MA和LLFP的可行性,并将在2004年之前,利用快堆(PHENIX)进行嬗变的实验研究。在ADS研究方面,法国将于2002年确定技术方案,2006年完成可行性研究,并开始建造设施。日本JNC的嬗变研究以快堆为主,已研究了MA和LLFP在快堆中的装料方式,测定了MA与235

U的裂变截面比。JNC还制定了一项系统性计划,研究含MA的MOX元件制备方法及其辐照行为[8]。俄罗斯除了在快堆方面的经验之外,在ADS所需的某些关键技术上,如Pb/Bi共熔体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美国,ADS

技术被称为加速器废物嬗变(acceleratortrans2mutationofwaste,ATW)。美国的ATW研究已开展9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27]。其它国家,如德国、瑞典、捷克、意大利、西班牙和韩国,都在积极开展嬗变研究,我国在丁大钊院士等的倡导下,正在开展ADS探索研究[28]。

迄今,有些国家在MA和LLFP嬗变研究方面,已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工作,也进行了一些实验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有关Np、Am、I和Tc等的嬗变实验数据。下面简单介绍利用

3 嬗变用燃料元件或靶件的制备

今后快堆可能采用的氮化物燃料中,Pu和MA的相容性更好,有利于它们在快堆中的燃烧。日本准备开展这种乏燃料元件的小规模辐照实验[2]。

对于加速器驱动的嬗变装置,美国准备采用金属燃料,因为金属的导热性能好,也利于辐照燃料的干法处理。金属燃料将采用钢包壳,燃料组成为23%的TRU和77%的Zr[26]。

在分离2嬗变循环中,含MA或LLFP的燃料元件或靶件的制备是重要环节,由于所操作的材料放射性毒性高、辐射强,制备工作必须通过远距离操作实现。

第2期  顾忠茂等:先进核燃料循环体系研究进展165

Cm,所以,分离流程中Am/Cm分离似无必要。

2)LLFP的嬗变

热中子堆、快中子堆和ADS的嬗变研究情况。411 利用热中子堆进行嬗变[3,7]

1)次锕系的嬗变

经一次循环,Np的嬗变率为40%~50%,其结果是减少了237Np的长期放射性危害,但产生了高毒性的238Pu;经一次循环,Am的嬗变率为73%,产生了以中长寿命毒物238Pu和240Pu为主的混合核素。Cm在LWR中辐照,将会产生一系列长寿命核素。由于Cm244

Cm的寿命不长,Cm100a,日本对LLFP在快堆中的嬗变做了大量可行性研究,参数评估计算表明[8],99Tc和129I的嬗变率每年分别可达到10%和512%。法国将于2000~2004年间,在PHEN快堆上进行Tc和I,并于告MA时,因堆芯反应性的提高而使堆安全性下降,所以,快堆中加入MA的量一般不能超过燃料总量的215%。在ADS中嬗变MA,由加速器所驱动的次临界装置确保了良好的安全性。如前所述,在快堆嬗变过程中,因新的MA的产生而导致长期的An消长平衡,而在ADS嬗变MA时,由于裂变份额极高,几乎不产生新的更重的MA。研究表明,ADS的嬗变能力比快堆高一个数量级[29]。

ADS在安全和长期稳定运行方面尚存在

件中。

2)I和129

I和99Tc在LWR中辐照,可分别转化成

稳定同位素130Xe和100Ru。由于I和Tc的中子俘获截面很小,嬗变过程十分缓慢,半嬗变期在几十年以上。412 利用快中子堆进行嬗变

由于在LWR中的嬗变以热中子俘获为主,MA在嬗变过程中产生新的MA,这些新生MA(如244Cm)的高毒性使得多级循环几乎无法操作;对于LLFP,由于其中子俘获截面太低,嬗变所需时间很长。所以,热中子照射的嬗变效率很低,只有利用快中子照射,提高裂变份额,才能实现高效率的MA嬗变。

用Pu做燃料的快中子堆在嬗变MA的同时,一部分Pu将通过中子俘获产生新的MA,所以,在快堆中,在相当长时间内存在MA的消长平衡。下面简要介绍快堆中几个主要核素的嬗变情况。

1)次锕系的嬗变当燃耗为120GWd/t时,Np在快堆中的嬗变率达60%,但其中的裂变率仅为27%左右,中子俘获率达30%以上;燃耗提高至150~250GWd/t时,嬗变率可进一步提高。但欲显著提高嬗变率,则必须进行Np的多次循环。据估计,经过5次循环后,Np的嬗变率可达90%[7]。当燃耗为120GWd/t时,Am在快堆中嬗变率达45%,其中裂变率仅为18%。如果将Am2Cm靶件置于ZrH2或CaH2慢化的堆芯外围,则可以一直辐照到包壳所能承受的极限,经10~15a辐照,Am的嬗变可达90%~98%[7]。由于Am的嬗变产物中有显著量的

许多问题。该技术通向实用的道路仍然很长,开发ADS耗资巨大。作为ADS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美国,最近认为,ATW(ADS)的希望与挑战并存[30]。美国国会于1998年授权能

(Roadmap2源部(DOE)提出一份称作“里程图”ping)计划的ATW发展战略研究报告。1999

年秋,DOE在向国会提交的ATW发展战略报告[30]中指出:导致最终建立一套接近工业规模的ATW原型装置的研究发展工作将大约历时20a,耗资110亿美元。为谨慎起见,该报告建

议开展一项投资2181亿美元的研究发展六年计划。

必须指出,不论是快堆还是ADS,都不能消灭而只能减少MA和LLFP。所以,地质处置库仍然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待处置的高放废物量将大大减少。参考文献:

[1] SuzukiA.Global’99ProceedingsoftheInterna2

tionalConferenceonFutureNuclearSystem:Japan’sProgramonResearchandDevelopmentofAdvancedFuelCycleTechnologies[M/CD].SnowKingResort,JacksonHole,Wyoming,

USA:AmericanNuclearSociety,1999.

166

[2] KasaiY,KakehiI,MoroS,etal.Global’99Pro2

ceedingsofth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FutureNuclearSystem:DesignStudyonAdvancedNuclearFuelRecyclingSystem[M/CD].SnowKingRe2sort,JacksonHole,Wyoming,USA:AmericanNuclearSociety,1999.

[3] BaetsleLH,WakahayashiT,SakuraiS.Global’99

Proceedingsofth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Fu2tureNuclearSystem:StatusandAssessmentReportonActinideandFissionProductTransmutation,anety,[4] KomaY,KoyamaT,TanalaY.RecoveryofMi2

norActinidesinSpentFuelReprocessingBasedonPurexProcess[A].RECOD’98,Vol1[C].NiceFrance:ConventionCenter2France,1998.409~416.

[5] TaylorRJ,MayI,DennissIS.TheDevelopment

ofChemicalSeparationTechnologyforanAd2vancedPurexProcess[A].RECOD’98,Vol1[C].NiceFrance:ConventionCenter2France,1998.417~424.

[6] AsakuraT,UchuyamaG,KiharaT,etal.ATest

LineNewlyInstalledinNUCEFandResearchPro2gramonAdvancedReprocessingProcessbyUtiliz2ingIt[A].RECOD’98,Vol3[C].NiceFrance:ConventionCenter2France,1998.746~753.[7] BaetsleLH,deRaedtC,VolckaertG.Global’99

Proceedingsofth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Fu2tureNuclearSystem:ImpactofAdvancedFuelCy2cleandIrradiationScenariosonFinalDisposalIs2sues[M/CD].SnowKingResort,JacksonHole,Wyoming,USA:AmericanNuclearSociety,1999.[8] OzawaM,WakabayashiT.Global’99Proceedings

ofth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FutureNuclearSystem:StatusonNuclearWasteSeparationandTransmutationTechnologiesinJNC[M/CD].SnowKingResort,JacksonHole,Wyoming,USA:AmericanNuclearSociety,1999.

[9] SchulzWW,HorwitzEP.TheTRUEXProcess

andtheManagementofLiquidTRUWaste[J].SepSeiTechnol,1988,23:1191~1210.[10]赵沪根,叶玉星,杨学先1双配位基有机磷萃取

)的研究[J].原子能剂DHDECMP萃取Am(Ⅲ

K,,:NuclearSoci2

原子能科学技术  第36卷

[11]叶玉星,吴冠民,赵沪根1CMP2TBP2煤油萃取锕

系元素的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0,34(增刊):128~1331

[12]WeaverB,KappelmannFA.TALSPEAK:ANew

MethodofSeparatingAmericiumandCuriumFromtheLanthanidesbyExtractionFromanAqueousSolutionofanAminopolyaceticComplexWitha2acidicorPhosphate:RUS[]睿,,,等1用三烷基氧膦(TR2

)[J]1核科学与

工程,1989,2:141~1511

[14]朱永贝睿1十年来强放废液中锕系元素去除的进

展[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1989,11(2):212~

2211

[15]CuillerdierC,MusikasC,HoelP,etal.Malon2

amidesasNewExtractantsforNuclearWasteSolu2tions[J].SepSeiTechnol,1991,26(9):1229~12441

[16]AdnetJM,DonnetL,FaureN,etal.TheDeve2

lopmentoftheSESAMEProcess[A].RECOD’98,Vol1[C].NiceFrance:ConventionCenter2France,1998.432~4391

[17]S tmarkB,ApostolidisC,MalmbeckR,etal.

AdvancedAqueousReprocessinginTandTStrate2gies:ProcessDemonstrationsonGenuineFuelandTargets[A].Atalante’2000[C].Avignon,Fran2ce:CEA,OralReport02202.

[18]ChangYI.TheIntegralFastReactor[J].Nucl

Technol,1989,88:129~134.

[19]BychkovAV.PyroelectrochemicalReprocessingof

IrradiatedFBRMOXFuel[A].Global’97,Vol2[C].Yokohama,Japan:JapanNuclearSociety,1997.912~918.

[20]FujiokaT,KosakaY,EnokidaY,etal.Develop2

mentofFuelRecycleSystemBasedonDryPyro2chemicalProcessingTechnology[A].RECOD’98,Vol1[C].

Nice

France:ConventionCenter2

France,1998.125~133.

[21]MyochinM,KitawakiS,FunasakaH,etal.

Global’99ProceedingsoftheInternationalConfer2enceonFutureNuclearSystem:ApproachtoPyro2processDevelopmentatJNC[M/CD].SnowKingResort,JacksonHole,Wyoming,USA:AmericanNuclearSociety,1999.

[22]SubramanianT,PrabhajaraRB,KamdanR,etal.

LaboratoryScaleStudiesRelatedtoPyrochemical

科学技术,1983,(3):332~339.

第2期  顾忠茂等:先进核燃料循环体系研究进展

Reprocessing[A].RECOD’98,Vol3[C].NiceFrance:ConventionCenter2France,1998.775~782.

[23]ShinYJ,KimIS,LeeWK,etal.AnExperimen2

talStudyontheReductionofUraniumOxidebyLithium[A].

RECOD’98,Vol3[C].Nice

France:ConventionCenter2France,1998.1046

167

enceonFutureNuclearSystem:TheRoleofFastReactorsinUtilizationofLong2livedNuclearWastes[M/CD].ety,1999.

[27]ContiA,OttavianiJP,KoningsRIM,etal.Glob2

al’99ProceedingsoftheConferenceon2livedFissionCD].SnowResort,Wyoming,USA:NuclearSociety,1999.

[28]丁大钊1未来核能利用的方案探讨———加速器

Snow

KingResort,Jackson

Hole,Wyoming,USA:AmericanNuclearSoci2

~1050.

[24]HerrmannSD,DurstineKR,SimpsonMF,etal.

Global’99ProceedingsoftheinternationalenceonFuture:2mentof].ingResort,,,USA:AmericanNuclearSociety,1999.

[25]BernardP,BarreB,CamarcatN,etal.Global’99

Proceedingsofth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Fu2tureNuclearSystem:ProgressinR&DRelativetoHighLevelandLong2livedRadioactiveWastesManagement:Lines1(Partitioning2transmutation)and3(conditioning,LongTermInterimStorage)ofthe1991FrenchLaw[M/CD].SnowKingRe2sort,JacksonHole,Wyoming,USA:AmericanNuclearSociety,1999.

[26]MatveevVI,KrivitskiIY,EliseevVA,etal.

Global’99ProceedingsoftheInternationalConfer2

驱动放射性洁净核能系统[A].赵志祥1加速器驱动放射性洁净核能系统概念研究论文集[C].北京:原子出版社,2000.3~16.

[29]SailorWC,BeardCA,VenneriF,etal.Compari2

sonofAccelerator2basedWithReactor2basedWasteTransmutationSchemes[R].LosAlamos:LosAlamosNationalLaboratory,1994.

[30]BreseeJC,WoodTW.Global’99Proceedingsof

th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FutureNuclearSystem:DevelopingaRoadmapforResearchonAc2celerator2basedTransmutationofWaste2TheUnit2edStatusDOEApproach[M/CD].SnowKingRe2sort,JacksonHole,Wyoming,USA:AmericanNuclearSociety,1999.

材料的电子衍射与显微术课题

TopicsinElectronDiffractionand

MicroscopyofMaterials

编者:P.B.Hirsch。1999年物理学会出版。

本书阅读对象为从事材料科学、冶金学与物理学的研究人员。内容如下:1)早期的衍射对比透射电子显微法;

2)电子显微法弱束技术的应用;3)双束衍射与n束衍射;4)晶体的原子分辨电子显微法的无像差自然聚焦成像

法;5)用快中子探测原子键,介绍了相稳定性;6)空间可分辨价损失光谱;7)分子成像的可能性;8)应用反散射电子的衍射成像;9)RHEED力学理论及其在MBE生长的就地监测中的应用。

摘自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科技信息》


相关文章

  • 十二五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 "十二五"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分布广.种类多,长期以来一直是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的宝贵资源.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下,农业连年丰收,农作物秸秆(以下简称& ...查看


  •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为推动节能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节约能源和优化用能结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以下简称<大 ...查看


  • 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
  • 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 为推动节能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节约能源和优化用能结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以下简称<大 ...查看


  • 热电(冷)联产系统
  • 第三章 热电(冷)联产系统 一.什么是热电(冷)联产系统  如图1所示,通过能源的梯级利用,燃料通过热电联产装置发电后,变为低品味的热能用于采暖.生活供热等用途的供热,这一热量也可驱动吸收式制冷机,用于夏季的空调,从而形成热电冷三联供系统 ...查看


  • ["十二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08]105号),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指导各地秸秆规划的实施,2011年11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财政部以发改环资[2011]2615号 ...查看


  • 对我县建设"绿色北京示范区"的思考
  • 对我县建设"绿色北京示范区"的思考 [内容概要]本文多层面分析了我县建设"绿色北京示范区"的条件,在借鉴国内外绿色发展成功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要从强化示范项目引进建设.扩大对外合作.健全相关制度. ...查看


  • 我对核能的认识
  • 我对核能的认识 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物质基础,过去200多年里,建立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基础上的能源体系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然而,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的同时,也越来越感悟到大规模使用化石燃料所带来的严重后 ...查看


  • 安徽省"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 安徽省"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O一O年十一月 目 录 前 言 ................................................. ...查看


  • 内河运输船舶标准船型指标体系
  • 内河运输船舶标准船型指标体系 1. 通则 1.1 目的和意义 内河运输船舶标准船型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本指标体系)的建立旨在按<全面推进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建设现代化内河运输船队的要求,从"安全.高效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