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多年后,据说中国人民马上就能吃到南极磷虾了

相关新闻

南极科考钻取出长 3.55 米深冰芯,研究气候变化的「金钥匙」

中国的南极科考那么多年取得了什么成果?

  Duang Zhou,脚踝已废,球衣退役,搞搞学术,客串教练

相信知乎上肯定还有人了解的比我多,我只是说一些我了解的,回答粗略还望见谅。

1、南极古环境研究:南极附近海域的表层重力样和抓斗样品经过一系列的分析研究之后可以得到该地区沉积物的起源和演化,以及该地区古气候的变化情况;南极内陆的冰心纪录,长而完整的古冰心是地质学家和气象学家求之不得的样品,可以了解整个地区乃至全球的古气候变化情况。

2、南极矿物研究:南极内陆队深入南极腹地寻找可能存在或可能有利用价值的矿产。

3、南极地区构造变化研究:通过重力仪全程走航获取的重力资料反演地质构造或通过某一海区放置的 OBS 反演该海区地质构造及变化。

4、南极生物研究:主要是浮游藻类和极地微生物,通过拖网和表层水取样获得。动物好像主要研究的是磷虾,据说南极磷虾过不了几年就可以和中国人民见面了。

5、南极附近海域洋流及水团研究:主要是利用 CTD、ADCP 等仪器获得该海区的温、盐、密和海流流速等资料。

6、南极内陆的冰盖、冰川变化研究:主要是利用重力卫星或遥感卫星。

我了解的也就这么多。很多资料是专项资料里面很多东西涉密并不公开,但还有很多东西是公开的,比如各种论文。对于海洋局招聘南极后勤人员的信息我用我一位好朋友的话来回答你“这个策划的牛逼之处在于以圆南极梦为核心进行展开,包吃包住,还给钱。反之,直接以招聘为中心,这么艰苦的地方,才 20w 一年,哪个傻逼会去”!南极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好玩,考察站的队员们虽然就在那里呆“一白天一晚上”,但当你们聊完七大姑八大姨等等的时候,你们就真的没有的聊了。

总之,对于南极的研究战略是这样的,歪果仁有的我必须要有,歪果仁知道的我必须知道,南极是全世界的不是歪果仁自己的,我必须要在南极有存在感有话语权不能让歪果仁说了算,南极的企鹅有一部分也要起中国名字。

最后给大家上图两张,祝我明天出发去南极的师兄一路顺风

  李雨珊,天文小朋友

不知道关联大不大,上面说了地理海洋方面的,我就来扯几句天文气象方面的。

中澳合作的南极项目,在中国的南极昆仑站建几台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南极最棒的一点是它超长的极夜,可以长时间连续观测,还有它稀薄的大气层,很低的水蒸气含量,寒冷而荒无人烟所以很低的天光背景,所以它是地球上最好的观测台址没有之一,就是低温会给设备建造和维护造成很大的困难。

在这个项目中,中国提供台址和镜子的建造测试,澳洲设计镜子和买 CCD(买 CCD 是很重要的……红外 CCD 只有美国能造,不卖给中国,因为怕用于军事)。这就需要对南极的那几个台址附近的气象条件和天光背景有一个长期的观测(当然望远镜架到那就能更好地长期观测了),或者通过测定大气中不同成分的含量来进行模拟,当然在之前选址的时候也需要对不同位置的天光湿度视宁度等有一个细致的考察和比较。为了达到最佳的观测效果,望远镜设计的时候,涉及到的还有仪器在低温条件下的特殊设计等。

我了解比较多的其实是澳洲那边。现在 AST3 第三台镜子 AST3-3 正在设计建造中,就准备建在山顶的 Dome A(其实还有 AST3-4,是个毫米波亚毫米波的镜子……),我 15 年暑假去悉尼大学实习,机缘巧合下参与了这台红外望远镜的滤光片设计工作,这个项目叫做 KISS:the Kunlun Infrared Sky Survey,设计在 K_dark 波段下,是第一个时变宇宙的 K 波段巡天,也是为后续的 KDUST 等项目做前期研究。K_dark 波段就是利用南极条件的特殊性,在中心波长为 2.4 微米,带宽为 0.18 微米的波段内,天光非常低(低于仪器辐射,且比夏威夷低俩量级),故有此名,它为我们观测暗弱目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

然而隔三差五地坏。夏天装好镜子,定好一冬天的观测计划,下一个夏天一看,得,半截儿镜子坏了。求此时天文学家的心理阴影面积。

而且一般不像想象中是冻坏的,而恰恰是为了维持仪器的一定温度,同时还要给 CCD 制冷,最后烧坏的。红外 CCD 要用液氮甚至液氦制冷,南极的温度并不够低,而且还影响外围仪器的运转。

前面几幅图都来自 13 年周济林院长讲课的 PPT,他是做系外行星的,也参与了南极项目。KDUST 将在国际上首次同时实现大视场与高分辨的观测。与哈勃望远镜相比,KDUST 可以在 83 小时内获得与哈勃极深场同样的深度。将研究的领域有:弱引力透镜效应 ,星系和黑洞的多波段观测 ,高红移超新星、伽玛暴研究, 外行星搜寻和研究。

我们的项目是通过模拟观测来确定滤光片中心和带宽的最佳选择,这其中就需要大气消光谱、天光背景谱、仪器辐射谱等一些资料,所以我们除了一个仪器小组之外,还有一个南极气象小组,很多资料都需要在南极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获得。

紫色的是南极的大气透过率(本宝宝最喜欢紫色了),绿色是 CCD 的设计量子效率,红色是标准的 K_dark 波段,蓝色是我们的某个版本的结果,中心差不多带宽窄一点,最终版结果改变了些不过差别不太大。

蓝色和绿色是不同的观测数据,绿色好像有点问题,红色是仪器辐射(不同部分黑体谱模拟的叠加),紫色是不同温度下(240K、230K、220K)模拟的结果,可以看到在图中间 2.4 微米附近的天光背景是低于仪器辐射的。Dome A 的实际数据比较少,所以还要具体讨论一下,做些特殊处理,它的条件也是比 Dome C 好得多的。

望远镜设计建造好了以后,会在中国的某处雪山进行测试,最终没问题了,还得靠人力运到南极相应的站点,进行安装和调试,观测完成再把数据硬盘拿下来换新的,这是最方便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笑)。所以天文这边也总会有人过去,据说大家去了一次就不想再去第二次了,都是做体力活,不过没去过的人想去的也很多。有个教授在主页写从 93 年开始他有 5 个 PhD 去了南极。还没听说有赚钱的好事,不过总应该有点补贴吧。

话说你们可以找楼下的南极雪橇犬谈谈使用南极观测数据的体验嘛。

更多更好玩的科学新闻,走进科学前沿,感受科学之美,推荐关注「科学日报」。

查看知乎原文(15 条讨论)

相关新闻

南极科考钻取出长 3.55 米深冰芯,研究气候变化的「金钥匙」

中国的南极科考那么多年取得了什么成果?

  Duang Zhou,脚踝已废,球衣退役,搞搞学术,客串教练

相信知乎上肯定还有人了解的比我多,我只是说一些我了解的,回答粗略还望见谅。

1、南极古环境研究:南极附近海域的表层重力样和抓斗样品经过一系列的分析研究之后可以得到该地区沉积物的起源和演化,以及该地区古气候的变化情况;南极内陆的冰心纪录,长而完整的古冰心是地质学家和气象学家求之不得的样品,可以了解整个地区乃至全球的古气候变化情况。

2、南极矿物研究:南极内陆队深入南极腹地寻找可能存在或可能有利用价值的矿产。

3、南极地区构造变化研究:通过重力仪全程走航获取的重力资料反演地质构造或通过某一海区放置的 OBS 反演该海区地质构造及变化。

4、南极生物研究:主要是浮游藻类和极地微生物,通过拖网和表层水取样获得。动物好像主要研究的是磷虾,据说南极磷虾过不了几年就可以和中国人民见面了。

5、南极附近海域洋流及水团研究:主要是利用 CTD、ADCP 等仪器获得该海区的温、盐、密和海流流速等资料。

6、南极内陆的冰盖、冰川变化研究:主要是利用重力卫星或遥感卫星。

我了解的也就这么多。很多资料是专项资料里面很多东西涉密并不公开,但还有很多东西是公开的,比如各种论文。对于海洋局招聘南极后勤人员的信息我用我一位好朋友的话来回答你“这个策划的牛逼之处在于以圆南极梦为核心进行展开,包吃包住,还给钱。反之,直接以招聘为中心,这么艰苦的地方,才 20w 一年,哪个傻逼会去”!南极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好玩,考察站的队员们虽然就在那里呆“一白天一晚上”,但当你们聊完七大姑八大姨等等的时候,你们就真的没有的聊了。

总之,对于南极的研究战略是这样的,歪果仁有的我必须要有,歪果仁知道的我必须知道,南极是全世界的不是歪果仁自己的,我必须要在南极有存在感有话语权不能让歪果仁说了算,南极的企鹅有一部分也要起中国名字。

最后给大家上图两张,祝我明天出发去南极的师兄一路顺风

  李雨珊,天文小朋友

不知道关联大不大,上面说了地理海洋方面的,我就来扯几句天文气象方面的。

中澳合作的南极项目,在中国的南极昆仑站建几台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南极最棒的一点是它超长的极夜,可以长时间连续观测,还有它稀薄的大气层,很低的水蒸气含量,寒冷而荒无人烟所以很低的天光背景,所以它是地球上最好的观测台址没有之一,就是低温会给设备建造和维护造成很大的困难。

在这个项目中,中国提供台址和镜子的建造测试,澳洲设计镜子和买 CCD(买 CCD 是很重要的……红外 CCD 只有美国能造,不卖给中国,因为怕用于军事)。这就需要对南极的那几个台址附近的气象条件和天光背景有一个长期的观测(当然望远镜架到那就能更好地长期观测了),或者通过测定大气中不同成分的含量来进行模拟,当然在之前选址的时候也需要对不同位置的天光湿度视宁度等有一个细致的考察和比较。为了达到最佳的观测效果,望远镜设计的时候,涉及到的还有仪器在低温条件下的特殊设计等。

我了解比较多的其实是澳洲那边。现在 AST3 第三台镜子 AST3-3 正在设计建造中,就准备建在山顶的 Dome A(其实还有 AST3-4,是个毫米波亚毫米波的镜子……),我 15 年暑假去悉尼大学实习,机缘巧合下参与了这台红外望远镜的滤光片设计工作,这个项目叫做 KISS:the Kunlun Infrared Sky Survey,设计在 K_dark 波段下,是第一个时变宇宙的 K 波段巡天,也是为后续的 KDUST 等项目做前期研究。K_dark 波段就是利用南极条件的特殊性,在中心波长为 2.4 微米,带宽为 0.18 微米的波段内,天光非常低(低于仪器辐射,且比夏威夷低俩量级),故有此名,它为我们观测暗弱目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

然而隔三差五地坏。夏天装好镜子,定好一冬天的观测计划,下一个夏天一看,得,半截儿镜子坏了。求此时天文学家的心理阴影面积。

而且一般不像想象中是冻坏的,而恰恰是为了维持仪器的一定温度,同时还要给 CCD 制冷,最后烧坏的。红外 CCD 要用液氮甚至液氦制冷,南极的温度并不够低,而且还影响外围仪器的运转。

前面几幅图都来自 13 年周济林院长讲课的 PPT,他是做系外行星的,也参与了南极项目。KDUST 将在国际上首次同时实现大视场与高分辨的观测。与哈勃望远镜相比,KDUST 可以在 83 小时内获得与哈勃极深场同样的深度。将研究的领域有:弱引力透镜效应 ,星系和黑洞的多波段观测 ,高红移超新星、伽玛暴研究, 外行星搜寻和研究。

我们的项目是通过模拟观测来确定滤光片中心和带宽的最佳选择,这其中就需要大气消光谱、天光背景谱、仪器辐射谱等一些资料,所以我们除了一个仪器小组之外,还有一个南极气象小组,很多资料都需要在南极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获得。

紫色的是南极的大气透过率(本宝宝最喜欢紫色了),绿色是 CCD 的设计量子效率,红色是标准的 K_dark 波段,蓝色是我们的某个版本的结果,中心差不多带宽窄一点,最终版结果改变了些不过差别不太大。

蓝色和绿色是不同的观测数据,绿色好像有点问题,红色是仪器辐射(不同部分黑体谱模拟的叠加),紫色是不同温度下(240K、230K、220K)模拟的结果,可以看到在图中间 2.4 微米附近的天光背景是低于仪器辐射的。Dome A 的实际数据比较少,所以还要具体讨论一下,做些特殊处理,它的条件也是比 Dome C 好得多的。

望远镜设计建造好了以后,会在中国的某处雪山进行测试,最终没问题了,还得靠人力运到南极相应的站点,进行安装和调试,观测完成再把数据硬盘拿下来换新的,这是最方便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笑)。所以天文这边也总会有人过去,据说大家去了一次就不想再去第二次了,都是做体力活,不过没去过的人想去的也很多。有个教授在主页写从 93 年开始他有 5 个 PhD 去了南极。还没听说有赚钱的好事,不过总应该有点补贴吧。

话说你们可以找楼下的南极雪橇犬谈谈使用南极观测数据的体验嘛。

更多更好玩的科学新闻,走进科学前沿,感受科学之美,推荐关注「科学日报」。

查看知乎原文(15 条讨论)


相关文章

  • 德媒:西方贪婪南极资源 反而指责中国南极开发
  • 德国之声网站5月11日文章,原题:争夺南极一对中国新婚夫妇站在雪地中,紧紧拥抱,面朝相机镜头露出微笑.他们很冷,但拍出来的照片让这短暂的寒冷时刻变得值得. 一只企鹅摇摇晃晃地走入镜头.随着南极短期旅游在中国变得火热,未来它不得不适应此类情景 ...查看


  • 第十二讲 南极洲和北冰洋2015.7.13
  • 第二单元 世界地理(导学案) 第十二讲 两极地区 北极地区和南极洲的位置及自然环境特点:理解人类对北极地区和南极洲科学考察和保护南极北极 地区环境的意义:运用自然地理原理分析北极地区和南极洲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 南极地区 (1)地理位置: ...查看


  • 我国的科技成就简介
  • 我国主要科技成就 项目 科 技 发 展 规 划 略) 1985年日 (战 3月13 时间 科技成果 中国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国务院制订了新中国第一个 1956年 长期科技发展规划--<1956 至1967年 ...查看


  • 科技手抄报:海洋生物技术需超前储备
  •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我国海洋科技取得了哪些成绩?还有哪些困难亟待克服?当我们强调海洋经济的时候,是不是已经对海洋有了深入的了解?海洋科学技术研究有哪些特点,需要怎样的管理机制创新?5月28日,科技日报社与科技部社会 ...查看


  • 带您认识一下"南极磷虾"的价值
  • 冠彩锦鲤饲料呈现出红色,原因是添加了南极磷虾粉和破壁雨生红球藻. 近日,居然有某锦鲤饲料品牌造谣:"南极磷虾有毒,不能用做饲料原料!" 我们只能回应:"呵呵,现在都21世纪了,居然还有人不会用百度". ...查看


  • 2015年国电集团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
  • 说明: 请仔细阅读以下的注意事项,这对你顺利通过考试非常重要: 1. 监考老师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 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写在本题册上的答案无效,请勿折叠答题卡.  答题卡"试卷类型"必填,&q ...查看


  • 2011年国电集团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
  • 说明: 请仔细阅读以下的注意事项,这对你顺利通过考试非常重要: 1. 监考老师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写在本题册上的答案无效,请勿折叠答题卡. 答题卡"试卷类型"必填," ...查看


  • 七下地理期末试卷201005(答案)
  •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地理期末测试卷 (考试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请将选择题答案统一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答在题目括号中无效. 1.世界上面积最大和最小的大洲分别是 ( ...查看


  • 中考科技说明文阅读
  • 中考科技说明文阅读 一.中考要求 阅读科技作品,能指出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的顺序,能概括文章的说明中心,分析关键性词句,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如下定义.打比方.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用图表等)的表达作用,理解说明性语言平实.简明.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