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哀江南

16 哀江南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了解《桃花扇》的剧情梗概及其写作主旨。诵读、赏析曲词,体会其中表达的真挚、强烈的思想感情。

2.鉴赏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鉴赏课文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二、过程和方法

诵读、感悟、理解、讨论、鉴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剧中人苏昆生、柳敬亭等反对权奸、关心国事、不做顺民的正义感和民族气节,培养热爱国家、民族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赏读曲词,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分析抒情的表现手法是学习的重点,最后一支曲子[离亭宴带歇拍煞]的赏读分析是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桃花扇》是明清传奇的优秀剧目,被列入“中国十大古典悲剧”。

传奇与杂剧。

明清传奇是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形式,是宋元南戏的进一步发展。它与杂剧主要有以下区别。

(1)杂剧体制的通例是四折一楔子,不标折目;传奇不称“折”而称“出”,并加出目,出数不定,多是四五十出的长篇。传奇没有楔子,第一出是“家门”,又叫“开场”,由副本说明创作意图,介绍剧情概况,它不是剧情的组成部分。开场之后,第二出才是正戏。开场用的是词牌而不是曲牌。

(2)传奇和杂剧一样有唱、白、科,但不像杂剧那样通常由一个角色唱到底,而是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传奇中不称“科”而称“介”;重要人物上场时先唱引子,继以一段定场白,每出戏有下场诗。

(3)杂剧和传奇在音乐上都采取曲牌联套的方式,所不同的是: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传奇每出不限只用一个宫调,可以换韵。杂剧演唱用北曲,传奇多用南曲,并吸收北曲,创造了“南北合套”的方法。例如《哀江南》就是一套北曲。北曲豪迈雄壮,南曲婉转柔媚,因而传奇与杂剧的音乐风格各异。

(4)传奇的角色与杂剧大同小异,但角色增多,分工更细。杂剧的主角是末、旦,传奇的角色是生、旦。传奇也有末,但不是主角。

总之,传奇与杂剧相比,规模宏大,曲调更丰富,角色分工更细致,形式更自由灵活因此更便于表现生活。

二.介绍作者与作品: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又号岸堂,尝自称云亭山人。曲阜(今属山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代著名戏曲家。少年就开始搜集资料,准备写南明兴亡的戏剧。中年后,因他是孔子第六十四代孙,曾得到康熙帝的褒奖,被任命为国子监博士,官至户部员外郎,曾参加疏浚淮河的工作,结识了很多著名的明末遗民,感受了浓重的爱国思想,终于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经营十载的《桃花扇》,终于“三易稿而书成”,并轰动京城。这出戏的创作成功,使他誉满文坛,与《长生殿》作者洪昇齐名,称“南洪北孔”。

《桃花扇》共40出(其中有4出各加1出,实际共44出),写明末复社名士侯方域,寄居南京莫愁湖畔,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相爱。成亲之日,侯方域赠宫扇给香君作为定情之物。奸党余孳阮大铖为了拉拢侯方域,出重金置办妆奁,被李香君坚决拒绝。阮大铖恼羞成怒,对侯、李施加种种迫害。侯方域只身遣往扬州,投奔爱国将领史可法。阮大铖仰仗权奸马士英的势力,*迫李香君嫁给新任漕抚田仰,香君誓死不从,将头撞破,血溅宫扇。侯方域之友点血在宫扇上画成一枝桃花,所以称为桃花扇。南明王朝覆灭后,侯方域在栖霞山同李香君相会。这时,复社文人死的死,散的散,爱国将领史可法也壮烈牺牲了,他们相对嗟叹,百感交集,怀着亡国之恨,割断情根,双双出家。

三、情节结构。

课文由七支曲子组成。

七支曲子可依次概括为:战后郊外的凄凉景象、吊明孝陵、吊明故宫、吊秦淮河、吊长桥、吊旧院、总吊南京并点明主旨。

七支曲子可以分为3个层次:

第一支曲子,是引子,写苏昆生重到南京所见的战后郊外的凄凉景象,为全文定下沉郁、悲怆的基调。 第二支曲子至第六支曲子,写苏昆生凭吊昔日国都的各处地方,重点写明孝陵、明故宫的残败和秦淮一带(包括长板桥和旧院)的冷落。通过对比,突出地表现了南明兴亡的历史变迁,寄寓了无限怀念故国的哀思。

第七支曲子是尾声,写苏昆生总吊南京,慨叹南京今昔景象的变化,痛悼南明的灭亡,唱出强烈的亡国哀痛。结尾“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点明全篇主旨。

四、讨论、交流

1.【北新水令】中,“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二句构成对仗工整的一联。试分析句中四个形容词的修饰作用。

四个形容词是“残”、“废”、“瘦”、“空”,分别修饰“军”、“垒”、“马”、“壕”四字,可看作曲词炼字的范例。战事已成过去,眼前只剩下“废垒”、“空壕”和卧于空壕中的“瘦马”,使人联想到南明王朝军败如崩、四散溃逃的情景。上下联不过寥寥十字,就真实地重现了经历过战争浩劫的城池伤痕累累的凄凉景象。

2.从【驻马听】到【太平令】,五支曲子分别写了金陵古城的哪些景物?怎样凸现其残破、冷落的景象?

解答此题,可将五支曲子的曲词与曲词前三人的宾白作比较。宾白与曲词,都是按苏昆生故地重游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作描述的。从城郊始,依次写了孝陵、故宫、秦淮、板桥和旧院。孝陵乃皇家陵园,故宫乃赫赫皇城,秦淮乃歌舞繁华之地,当年玉柱红墙,琉璃瓦,翡翠窗,何等威严;长桥旧院,粉黛成群,处处笙箫,又何等热闹。而今却只有山松野草,枯枝败叶,断墙残垣,枯井颓巢,又是何等破落萧条。两相对比,更显出江山沦亡、时过境迁的悲伤。这些曲子都以写景为主,但寓情于景,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

3.最后一支曲子【离亭宴带歇拍煞】是画龙点睛之笔。这支曲子与前六支曲子关系如何?在语言和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

前六支曲子集中笔墨写景,一气贯穿,层层铺叙描述,层层蓄势,最后则水到渠成,激情进发,激越动人。前六支曲子主要是寓情于景,末一支曲子则直抒胸臆。从语言上说,末尾一曲多用对偶、排比,又兼用三个散句,既句式整齐又骈散结合,错落有致,读来气韵酣畅,令人慷慨击节。

五、咀嚼、鉴赏

(一)景与情

这套曲子先铺写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自开篇头两句以后,前六支曲子以教曲师傅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板桥写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

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这六支曲子集中笔墨写景,一气贯穿,层层蓄势,使第七支曲子的抒情水到渠成,猛然爆发,动人心魄。

(二)语言

这套曲子,语言准确、生动、形象。例如,“舞丹墀燕雀常朝”,一个“舞”字,写出燕雀在丹墀上跳来跳去、自由自在的情形,一个“朝”字,又把这种情形与臣子拜见天子的庄严礼仪联系起来,给人以今昔对比的联想,表现了昔日神圣宫廷的今日极端衰败景象;“剩一树柳弯腰”的“剩”字,意味深长,表明柳树不仅只有一株,是孤独之柳,而且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使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饱含今非昔比、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

尾声一曲,多用对偶、排比,兼用三个散句,既句式整齐又骈散结合,错落有致,读起来一气贯通,急促有力,令人慷慨击节。

(三)完成课后练习二。品味课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尾声多用对偶、排比的修辞特点和表达效果。

1.“山松野草带花挑”,描写苏昆生肩挑柴草、信步走来的形象,点出他在南明灭亡后隐居山林的樵夫身份。“猛抬头”三字不仅可以使人想见苏昆生心怀亡国之痛、低头沉思的情形,而且陡然一转,表现了他的感情的急剧变化,使人仿佛看到他突然发现“秣陵重到”的情态。“重到”的“重”字,提起全篇,表明了南明灭亡之前和灭亡之后、往昔和今日的时间界限,引出苏昆生目睹的南明灭亡之后南京的凄凉景象,定下了全篇今非昔比、怀旧伤今的写景抒情基调。

2.“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写的是苏昆生“重到”南京后第一眼看到的景象。这里一连用

“残”“废”“瘦”“空”四个词作修饰语。以“残”修饰“军”,使人想见败军溃逃的情形,这是虚写,是因“废垒”这一眼前实景而引起的联想;“残军”与“瘦马”也是虚实相对,前者为眼前之未见,后者为眼前之所见;昔日用于战争的“垒”“壕”,如今已“废”“空”,又衬之以卧在空荡荡的城壕中的瘦弱之马,更显凄凉。这些描写生动具体,寥寥数字,就真切地呈现了南京城郊战后伤痕累累的凄凉景象。

3.【沽美酒】一曲描写的是长板桥边的景象,这是其中的后两句。长板桥本是歌伎集居之地,风景十分优美,如今却美景全消。不但昔日横跨青溪的半里长桥,如今已没有一片红板,而且秋水长天行人稀少,冷清清的夕照下,只见剩下的一株弯弯的垂柳。夕阳残照本来就显得冷冷清清,而这夕阳残照下的柳树不仅只有一株,是孤独之柳,而且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冷清清的落照”与“一树柳弯腰”互相映衬,愈显冷清;一个“剩”字,尤其意味深长,使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饱含今非昔比、时过境迁、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这里只略加点染,就勾勒出一幅凄清的画面,把人带入十分悲凉的意境,用笔极简,造境极精。

将“剩”改为“留”或“见”不好。“剩”与“留”意思相近,但“剩”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留”可以是被动的,也可以是主动的。“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今昔对比的变迁感。用“剩”字比用“留”字或“见”字更贴切地表达了唱曲人的故国情怀。

4.对偶句

金陵玉阶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

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

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排比句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

以上这些对偶句、排比句都可以视为对仗句(其中有的对仗并不严格)。这段曲词运用大量的对仗句,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语势贯通,使曲词具有声情并茂的强烈表达效果。

六、总结、扩展

《桃花扇》是孔尚任经十余年长期酝酿写成的传奇剧杰作。作者意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即通过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歌伎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借与此事相关联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来揭示南明王朝覆灭的原因。他是第一个用戏剧形式艺术地总结南明亡国历史教训的人。

《哀江南》的是传奇《桃花扇》结尾的一套北曲。这套曲子,通过教曲师傅苏昆生在南明灭亡后重游南京所见的凄凉景象,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痛,表达了强烈的故国哀思。

六、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桃花扇》或选读其他明清传奇作品。

附:板书设计

哀 江 南

曲一 曲二——曲六 曲七

(总起) (铺写) (总结)

昔日故都,残破冷落

(寓情于景)

舆图换稿,令人欷歔 (直抒胸臆)

16 哀江南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了解《桃花扇》的剧情梗概及其写作主旨。诵读、赏析曲词,体会其中表达的真挚、强烈的思想感情。

2.鉴赏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鉴赏课文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二、过程和方法

诵读、感悟、理解、讨论、鉴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剧中人苏昆生、柳敬亭等反对权奸、关心国事、不做顺民的正义感和民族气节,培养热爱国家、民族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赏读曲词,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分析抒情的表现手法是学习的重点,最后一支曲子[离亭宴带歇拍煞]的赏读分析是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桃花扇》是明清传奇的优秀剧目,被列入“中国十大古典悲剧”。

传奇与杂剧。

明清传奇是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形式,是宋元南戏的进一步发展。它与杂剧主要有以下区别。

(1)杂剧体制的通例是四折一楔子,不标折目;传奇不称“折”而称“出”,并加出目,出数不定,多是四五十出的长篇。传奇没有楔子,第一出是“家门”,又叫“开场”,由副本说明创作意图,介绍剧情概况,它不是剧情的组成部分。开场之后,第二出才是正戏。开场用的是词牌而不是曲牌。

(2)传奇和杂剧一样有唱、白、科,但不像杂剧那样通常由一个角色唱到底,而是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传奇中不称“科”而称“介”;重要人物上场时先唱引子,继以一段定场白,每出戏有下场诗。

(3)杂剧和传奇在音乐上都采取曲牌联套的方式,所不同的是: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传奇每出不限只用一个宫调,可以换韵。杂剧演唱用北曲,传奇多用南曲,并吸收北曲,创造了“南北合套”的方法。例如《哀江南》就是一套北曲。北曲豪迈雄壮,南曲婉转柔媚,因而传奇与杂剧的音乐风格各异。

(4)传奇的角色与杂剧大同小异,但角色增多,分工更细。杂剧的主角是末、旦,传奇的角色是生、旦。传奇也有末,但不是主角。

总之,传奇与杂剧相比,规模宏大,曲调更丰富,角色分工更细致,形式更自由灵活因此更便于表现生活。

二.介绍作者与作品: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又号岸堂,尝自称云亭山人。曲阜(今属山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代著名戏曲家。少年就开始搜集资料,准备写南明兴亡的戏剧。中年后,因他是孔子第六十四代孙,曾得到康熙帝的褒奖,被任命为国子监博士,官至户部员外郎,曾参加疏浚淮河的工作,结识了很多著名的明末遗民,感受了浓重的爱国思想,终于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经营十载的《桃花扇》,终于“三易稿而书成”,并轰动京城。这出戏的创作成功,使他誉满文坛,与《长生殿》作者洪昇齐名,称“南洪北孔”。

《桃花扇》共40出(其中有4出各加1出,实际共44出),写明末复社名士侯方域,寄居南京莫愁湖畔,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相爱。成亲之日,侯方域赠宫扇给香君作为定情之物。奸党余孳阮大铖为了拉拢侯方域,出重金置办妆奁,被李香君坚决拒绝。阮大铖恼羞成怒,对侯、李施加种种迫害。侯方域只身遣往扬州,投奔爱国将领史可法。阮大铖仰仗权奸马士英的势力,*迫李香君嫁给新任漕抚田仰,香君誓死不从,将头撞破,血溅宫扇。侯方域之友点血在宫扇上画成一枝桃花,所以称为桃花扇。南明王朝覆灭后,侯方域在栖霞山同李香君相会。这时,复社文人死的死,散的散,爱国将领史可法也壮烈牺牲了,他们相对嗟叹,百感交集,怀着亡国之恨,割断情根,双双出家。

三、情节结构。

课文由七支曲子组成。

七支曲子可依次概括为:战后郊外的凄凉景象、吊明孝陵、吊明故宫、吊秦淮河、吊长桥、吊旧院、总吊南京并点明主旨。

七支曲子可以分为3个层次:

第一支曲子,是引子,写苏昆生重到南京所见的战后郊外的凄凉景象,为全文定下沉郁、悲怆的基调。 第二支曲子至第六支曲子,写苏昆生凭吊昔日国都的各处地方,重点写明孝陵、明故宫的残败和秦淮一带(包括长板桥和旧院)的冷落。通过对比,突出地表现了南明兴亡的历史变迁,寄寓了无限怀念故国的哀思。

第七支曲子是尾声,写苏昆生总吊南京,慨叹南京今昔景象的变化,痛悼南明的灭亡,唱出强烈的亡国哀痛。结尾“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点明全篇主旨。

四、讨论、交流

1.【北新水令】中,“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二句构成对仗工整的一联。试分析句中四个形容词的修饰作用。

四个形容词是“残”、“废”、“瘦”、“空”,分别修饰“军”、“垒”、“马”、“壕”四字,可看作曲词炼字的范例。战事已成过去,眼前只剩下“废垒”、“空壕”和卧于空壕中的“瘦马”,使人联想到南明王朝军败如崩、四散溃逃的情景。上下联不过寥寥十字,就真实地重现了经历过战争浩劫的城池伤痕累累的凄凉景象。

2.从【驻马听】到【太平令】,五支曲子分别写了金陵古城的哪些景物?怎样凸现其残破、冷落的景象?

解答此题,可将五支曲子的曲词与曲词前三人的宾白作比较。宾白与曲词,都是按苏昆生故地重游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作描述的。从城郊始,依次写了孝陵、故宫、秦淮、板桥和旧院。孝陵乃皇家陵园,故宫乃赫赫皇城,秦淮乃歌舞繁华之地,当年玉柱红墙,琉璃瓦,翡翠窗,何等威严;长桥旧院,粉黛成群,处处笙箫,又何等热闹。而今却只有山松野草,枯枝败叶,断墙残垣,枯井颓巢,又是何等破落萧条。两相对比,更显出江山沦亡、时过境迁的悲伤。这些曲子都以写景为主,但寓情于景,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

3.最后一支曲子【离亭宴带歇拍煞】是画龙点睛之笔。这支曲子与前六支曲子关系如何?在语言和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

前六支曲子集中笔墨写景,一气贯穿,层层铺叙描述,层层蓄势,最后则水到渠成,激情进发,激越动人。前六支曲子主要是寓情于景,末一支曲子则直抒胸臆。从语言上说,末尾一曲多用对偶、排比,又兼用三个散句,既句式整齐又骈散结合,错落有致,读来气韵酣畅,令人慷慨击节。

五、咀嚼、鉴赏

(一)景与情

这套曲子先铺写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自开篇头两句以后,前六支曲子以教曲师傅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板桥写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

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这六支曲子集中笔墨写景,一气贯穿,层层蓄势,使第七支曲子的抒情水到渠成,猛然爆发,动人心魄。

(二)语言

这套曲子,语言准确、生动、形象。例如,“舞丹墀燕雀常朝”,一个“舞”字,写出燕雀在丹墀上跳来跳去、自由自在的情形,一个“朝”字,又把这种情形与臣子拜见天子的庄严礼仪联系起来,给人以今昔对比的联想,表现了昔日神圣宫廷的今日极端衰败景象;“剩一树柳弯腰”的“剩”字,意味深长,表明柳树不仅只有一株,是孤独之柳,而且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使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饱含今非昔比、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

尾声一曲,多用对偶、排比,兼用三个散句,既句式整齐又骈散结合,错落有致,读起来一气贯通,急促有力,令人慷慨击节。

(三)完成课后练习二。品味课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尾声多用对偶、排比的修辞特点和表达效果。

1.“山松野草带花挑”,描写苏昆生肩挑柴草、信步走来的形象,点出他在南明灭亡后隐居山林的樵夫身份。“猛抬头”三字不仅可以使人想见苏昆生心怀亡国之痛、低头沉思的情形,而且陡然一转,表现了他的感情的急剧变化,使人仿佛看到他突然发现“秣陵重到”的情态。“重到”的“重”字,提起全篇,表明了南明灭亡之前和灭亡之后、往昔和今日的时间界限,引出苏昆生目睹的南明灭亡之后南京的凄凉景象,定下了全篇今非昔比、怀旧伤今的写景抒情基调。

2.“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写的是苏昆生“重到”南京后第一眼看到的景象。这里一连用

“残”“废”“瘦”“空”四个词作修饰语。以“残”修饰“军”,使人想见败军溃逃的情形,这是虚写,是因“废垒”这一眼前实景而引起的联想;“残军”与“瘦马”也是虚实相对,前者为眼前之未见,后者为眼前之所见;昔日用于战争的“垒”“壕”,如今已“废”“空”,又衬之以卧在空荡荡的城壕中的瘦弱之马,更显凄凉。这些描写生动具体,寥寥数字,就真切地呈现了南京城郊战后伤痕累累的凄凉景象。

3.【沽美酒】一曲描写的是长板桥边的景象,这是其中的后两句。长板桥本是歌伎集居之地,风景十分优美,如今却美景全消。不但昔日横跨青溪的半里长桥,如今已没有一片红板,而且秋水长天行人稀少,冷清清的夕照下,只见剩下的一株弯弯的垂柳。夕阳残照本来就显得冷冷清清,而这夕阳残照下的柳树不仅只有一株,是孤独之柳,而且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冷清清的落照”与“一树柳弯腰”互相映衬,愈显冷清;一个“剩”字,尤其意味深长,使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饱含今非昔比、时过境迁、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这里只略加点染,就勾勒出一幅凄清的画面,把人带入十分悲凉的意境,用笔极简,造境极精。

将“剩”改为“留”或“见”不好。“剩”与“留”意思相近,但“剩”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留”可以是被动的,也可以是主动的。“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今昔对比的变迁感。用“剩”字比用“留”字或“见”字更贴切地表达了唱曲人的故国情怀。

4.对偶句

金陵玉阶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

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

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排比句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

以上这些对偶句、排比句都可以视为对仗句(其中有的对仗并不严格)。这段曲词运用大量的对仗句,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语势贯通,使曲词具有声情并茂的强烈表达效果。

六、总结、扩展

《桃花扇》是孔尚任经十余年长期酝酿写成的传奇剧杰作。作者意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即通过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歌伎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借与此事相关联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来揭示南明王朝覆灭的原因。他是第一个用戏剧形式艺术地总结南明亡国历史教训的人。

《哀江南》的是传奇《桃花扇》结尾的一套北曲。这套曲子,通过教曲师傅苏昆生在南明灭亡后重游南京所见的凄凉景象,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痛,表达了强烈的故国哀思。

六、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桃花扇》或选读其他明清传奇作品。

附:板书设计

哀 江 南

曲一 曲二——曲六 曲七

(总起) (铺写) (总结)

昔日故都,残破冷落

(寓情于景)

舆图换稿,令人欷歔 (直抒胸臆)


相关文章

  • 水性江南(有删改)阅读答案
  • 现代文阅读 水性江南(有删改) 王本道 每次去江南,大抵是在莺飞草长的三四月间.去的次数多了,便萌生了探究江南真谛的念头. 江南是烟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江南出芳草鲜花,出才子佳人,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但江南又是英雄辈出的地方.古往今 ...查看


  • 江南美,江南女子更美
  • 琴韵芳华,淡染流年,默然相爱,寂静喜欢.江南是神驰梦想的圣地:江南女子是梦寐恬适的梦境. 时光荏苒,岁月春秋,几经红尘漫路,几番南北逆转,独有江南之美驻于心,唯有江南之倩绣于魂. 江南美,江南的女子更美! 江南,优雅呈画,轻柔为骨,婉约成诗 ...查看


  • 江南江南阅读答案
  •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江南  江南 ①这个春天,我总是想起江南. ②想起江南暗香浮动的油菜田,高过人头的油菜花,花间盈耳的蜂鸣虫吟.我行走于花间,循着声音寻找劳作的妈妈.青青田埂上,我忘情地追逐一只只粉蝶,我咯咯的笑声惊落了流金的花雪. ...查看


  • 江南江南阅读及答案
  • 江南 江南 ①这个春天,我总是想起江南. ②想起江南暗香浮动的油菜田,高过人头的油菜花,花间盈耳的蜂鸣虫吟.我行走于花间,循着声音寻找劳作的妈妈.青青田埂上,我忘情地追逐一只只粉蝶,我咯咯的笑声惊落了流金的花雪.我仰起花一样绽放的笑脸,任粉 ...查看


  • 1忆江南课堂实录
  • <忆江南>教学实录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中心小学 汪秀梅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词的教学,是第十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词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谢秋娘&g ...查看


  • [忆江南]教学设计
  • <忆江南>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4.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激发热爱古诗词 ...查看


  • 唐诗宋词中的江南
  • 唐诗宋词中的江南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 ...查看


  • 江南古镇旅游开发与保护初探
  • 江南古镇旅游开发与保护初探 姓名:丁珂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旅游管理 旅馆41班 2224101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旅游业更成为全球性的朝阳产业.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江南古镇以 ...查看


  • 关于江南的话题
  • 2010年第4期 关于江南的话题 t 摘 杨景春X 要:/江南0的含义,历来都变化不定,学界从未统一过.江南是一个区域概念,位在长 江以南;江南是一个行政概念,唐设江南道,宋设江南路,相当现在的省;江南还是一个文化概念,是一种特定的意境.情 ...查看


  •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词意解说
  • 蔡义江先生析韦端己<菩萨蛮>词意,以为"词的主题是赞美江南"(见<唐宋词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苏教版教参引为参考),细读殊觉不妥,思之再三,思归似是正解,今从三个方面试为探析,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