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可爱的小猫]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可爱的小猫》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0、31页。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

际意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加减法。

2、进一步感知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抽象思维。

3、通过合作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本课教学,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由于减法的意义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如何把这个抽象的概念变为学生能够体会的事物呢?我是这样设想的,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可以理解的“小猫吃鱼”的具体情境出发,自己列式计算,初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其次,通过计数器让学生从抽象过渡到具体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再次,通过数学计算(找规律、摘星星)等加深对减法意义的理解,通过(套圈)练习体会加法与减法意义的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2、教学难点:初步体验加减法互逆关系的思想。

四、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多媒体课件出示“小猫吃鱼”图。板书课题:可爱的小猫。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主题图

师:猫妈妈把3条鱼做好了放在家里就出门了。小猫在家等了好长时间,妈

妈还没有回来,小猫又有点饿了,小猫会怎么做呢?

生:先把一条鱼吃掉。

师:那我们来看看吧。(课件出示图2)

师:发生了什么事情?你能用数学语言讲出来吗?

生:盘子里原来有3条鱼,小猫等妈妈等得实在太饿了,就吃了1条鱼,还

剩2条鱼,3-1=2。

(类似方式理解图3、4)

生:盘子里还有1条鱼,小猫又吃了1条鱼,还剩0条鱼。1-1=0。

师:我们一起来完整的看看这个故事吧!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把这个故事

说出来吗?跟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课件呈现)

(2)拓展

师:如果只看第一幅图和第四幅图的情境,可以怎么列式呢?

生:3-3=0。

师:如果只看第二幅图(盘子里有2条鱼)和第四幅图的情境,又该怎么列式

呢?为什么?

生:2-2=0,因为第二幅图的盘子里有2条鱼,第四幅图2条鱼被小猫吃了,所以说是2-2=0,最后1条鱼也没有了。

3、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师:数学的研究常常要借助工具,像之前帮助我们比较的天平。今天老师再

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计数器。

(学生数,老师拨5个珠子) 师:(拨走一颗珠子)你能用数学语言给大家说说刚才发生了什么吗?生:有5颗珠子,老师拨走了一颗,还剩4颗。算式是5-1=4。(板书)

师: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

生:1+4=5。

(继续以这样的形式探究,板书10个算式)

师:同学们仔细看看黑板上列出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呢?同桌之间交流下。 学生汇报。

4、进一步理解互逆关系

师:同学们都喜欢套圈的小游戏吧!套圈是一项健康有趣的娱乐项目,有个

小朋友的手里拿着4个圈,他可能套上几个?几个没套上?我们一起来看看!

(1)当小朋友套上1个圈时,你能看图列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

吗?(1+3=4或3+1=4)(4-1=3或4-3=1)

(2)当他套上2个圈时,该怎样列式呢?(2+2=4 4-2=2)

(3)当他套上3个圈时,该怎样列式呢?(1+3=4或3+1=4)(4-1=3或4-3=1)

(4)当他把所有的圈都套上了,该怎么列式呢?(0+4=4或4+0=4)(4-4=0或

4-0=4)

5、小结

师: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得数是0的计算,知道了当把所有的物体都拿走以后,一个也不剩,这时候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得数就是0。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0页,回顾我们刚才的学习过程,完成书上填空。

(三)练习

1、课本第31页第一题

(1)课件出示,理解图意,说一说(吹泡泡),同桌相互说。引导学生表达:淘气吹了5个泡泡,破了1个,还剩4个,又破了2个还剩2个,又破了2个,还剩0个。

(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摘星星,口算(出示题目,开火车完成)。

2+3=★ 3+1=★ 3+2=★

5-3=★ 2+2=★ 5-2=★

4+1=★ 1+3=★ 1+4=★

5-4=★ 5-5=★ 4-4=★

3、课本第31页差几个杯子和几把勺子。讲数学故事,(要求学生根据图意,简明地讲数学故事,并列出算式,算出得数,先在小组内进行,再在全班交流。)

(四)课堂作业:课本第31页第三题(独立完成在课本上)

(五)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评价〗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的教

学,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这节课主要有以下特点。

1、让学生经历具体情境,由抽象转化为具体的过程,使学生逐步体会减法的意义。教学中通过“小猫吃鱼”这一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减法的意义,然后通过计数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最后再由数字计算和规律探求加深理解。这样设计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规律,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注重了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差几个杯子和几把勺子)并利用“套圈”、“小鸡吃食”等材料进行讲故事、讨论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与合作交流能力。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可爱的小猫》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0、31页。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

际意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加减法。

2、进一步感知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抽象思维。

3、通过合作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本课教学,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由于减法的意义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如何把这个抽象的概念变为学生能够体会的事物呢?我是这样设想的,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可以理解的“小猫吃鱼”的具体情境出发,自己列式计算,初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其次,通过计数器让学生从抽象过渡到具体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再次,通过数学计算(找规律、摘星星)等加深对减法意义的理解,通过(套圈)练习体会加法与减法意义的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2、教学难点:初步体验加减法互逆关系的思想。

四、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多媒体课件出示“小猫吃鱼”图。板书课题:可爱的小猫。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主题图

师:猫妈妈把3条鱼做好了放在家里就出门了。小猫在家等了好长时间,妈

妈还没有回来,小猫又有点饿了,小猫会怎么做呢?

生:先把一条鱼吃掉。

师:那我们来看看吧。(课件出示图2)

师:发生了什么事情?你能用数学语言讲出来吗?

生:盘子里原来有3条鱼,小猫等妈妈等得实在太饿了,就吃了1条鱼,还

剩2条鱼,3-1=2。

(类似方式理解图3、4)

生:盘子里还有1条鱼,小猫又吃了1条鱼,还剩0条鱼。1-1=0。

师:我们一起来完整的看看这个故事吧!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把这个故事

说出来吗?跟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课件呈现)

(2)拓展

师:如果只看第一幅图和第四幅图的情境,可以怎么列式呢?

生:3-3=0。

师:如果只看第二幅图(盘子里有2条鱼)和第四幅图的情境,又该怎么列式

呢?为什么?

生:2-2=0,因为第二幅图的盘子里有2条鱼,第四幅图2条鱼被小猫吃了,所以说是2-2=0,最后1条鱼也没有了。

3、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师:数学的研究常常要借助工具,像之前帮助我们比较的天平。今天老师再

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计数器。

(学生数,老师拨5个珠子) 师:(拨走一颗珠子)你能用数学语言给大家说说刚才发生了什么吗?生:有5颗珠子,老师拨走了一颗,还剩4颗。算式是5-1=4。(板书)

师: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

生:1+4=5。

(继续以这样的形式探究,板书10个算式)

师:同学们仔细看看黑板上列出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呢?同桌之间交流下。 学生汇报。

4、进一步理解互逆关系

师:同学们都喜欢套圈的小游戏吧!套圈是一项健康有趣的娱乐项目,有个

小朋友的手里拿着4个圈,他可能套上几个?几个没套上?我们一起来看看!

(1)当小朋友套上1个圈时,你能看图列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

吗?(1+3=4或3+1=4)(4-1=3或4-3=1)

(2)当他套上2个圈时,该怎样列式呢?(2+2=4 4-2=2)

(3)当他套上3个圈时,该怎样列式呢?(1+3=4或3+1=4)(4-1=3或4-3=1)

(4)当他把所有的圈都套上了,该怎么列式呢?(0+4=4或4+0=4)(4-4=0或

4-0=4)

5、小结

师: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得数是0的计算,知道了当把所有的物体都拿走以后,一个也不剩,这时候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得数就是0。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0页,回顾我们刚才的学习过程,完成书上填空。

(三)练习

1、课本第31页第一题

(1)课件出示,理解图意,说一说(吹泡泡),同桌相互说。引导学生表达:淘气吹了5个泡泡,破了1个,还剩4个,又破了2个还剩2个,又破了2个,还剩0个。

(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摘星星,口算(出示题目,开火车完成)。

2+3=★ 3+1=★ 3+2=★

5-3=★ 2+2=★ 5-2=★

4+1=★ 1+3=★ 1+4=★

5-4=★ 5-5=★ 4-4=★

3、课本第31页差几个杯子和几把勺子。讲数学故事,(要求学生根据图意,简明地讲数学故事,并列出算式,算出得数,先在小组内进行,再在全班交流。)

(四)课堂作业:课本第31页第三题(独立完成在课本上)

(五)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评价〗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的教

学,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这节课主要有以下特点。

1、让学生经历具体情境,由抽象转化为具体的过程,使学生逐步体会减法的意义。教学中通过“小猫吃鱼”这一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减法的意义,然后通过计数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最后再由数字计算和规律探求加深理解。这样设计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规律,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注重了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差几个杯子和几把勺子)并利用“套圈”、“小鸡吃食”等材料进行讲故事、讨论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与合作交流能力。


相关文章

  • 最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详细版
  • 一.生活中的数 可爱的校园 快乐的家园 玩具 小猫钓鱼 文具 二.比较 动物乐园 高矮 较重 三.加减法(一) 有几枝铅笔 有几辆车 摘果子 小猫吃鱼 猜数游戏 跳绳 可爱的企鹅 分苹果 操场上 乘车 整理与复习(一) 大家来锻炼 迎新年 ...查看


  • 2015北师版小学数学目录
  • 一年级上册 准备课 可爱的校园 一 生活中的数 1 快乐的家园 2 玩具 3 小猫钓鱼 4 文具 5 快乐的午餐 6 动物乐园 二 比较 1 过生日 2 下课了 3 跷跷板 三 加与减(一) 1 一共有多少 2 还剩下多少 3 可爱的小猫 ...查看


  • [小猫吃鱼]教案
  • <小猫吃鱼>教学设计 群英小学 杨敏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一册P28.P29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加减法. 2.进一步感知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查看


  • [分桃子]教学设计 1
  • <分桃子>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32页"分桃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分桃子"的活动过程,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 ...查看


  • 2012新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可爱的校园 教学内容:可爱的校园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 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初步 ...查看


  •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游乐场]说课稿
  • 教材分析: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规律排序,孩子们在生活中会有意无意的发现这些规律美,如:路边的彩旗.窗帘上的图案等等,因此,教师应引导幼儿进行物体模式排序的教学.排序教学不仅可以引导幼儿发现物品的规律美,而且还可以促进幼儿观察.比较.思考 ...查看


  • 小猫钓鱼说课稿
  • 篇一:小猫钓鱼说课稿 <小 猫钓鱼>说课稿 说教材 小猫钓鱼是一篇童 话故事.课文讲述了一只小猫和一只老猫到河边钓鱼,因为小猫做事三心二意,所以连一条 小鱼也没有钓到.教学本课,除了要完成识字和写字的教学重点以外,还要让学生通过 ...查看


  •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 北师版一年级教材分析 第一项:一年级上册教材知识领域结构图 可爱的校园(数数)--由第一单元前移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 第二单元 比较 第三单元 加减法(一) 第七单元 加减法(二) 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位置与顺序 认识物体更名为认识图形 ...查看


  •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部分节选
  •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部分节选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创设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认识整时. 2.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