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1、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言慎行、讲求信用。
2、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解释】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
3、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4、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解释】父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5、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解释】冬天寒冷时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酷热时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
晚上伺候父母就寝后,才能入睡。
6、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解释】出门时告诉父母去向,返家后,面告父母报平安;起居作息,要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7、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解释】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
8、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解释】公物虽小,也不要私自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公物,缺失品德,就会让父母伤心;
9、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解释】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全力去做; 父母厌恶的事情,要小心谨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坏习惯);
10、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解释】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父母就会忧虑; 做出伤风败德的事,父母亲就会蒙受羞辱;
11、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解释】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不是困难的事情;父母不喜欢我们或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孝顺父母才是难能可贵;
12、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解释】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要和颜悦色、态度诚恳;
13、谏不入 悦复谏号泣随 挞无怨
【解释】如果父母不高兴时不听规劝,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继续规劝;父母不听恳劝,我们虽难过的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铸成大错;
14、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解释】父母亲生病时,要替父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要昼夜服侍,一时不离开父母床前;
15、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解释】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经常追思、感怀父母的
养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
16、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解释】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父母要诚心诚意;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样恭敬。 出则悌
17、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解释】兄长要友爱弟妹,弟妹要恭敬兄长;兄弟姊妹能和睦相处,父母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18、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解释】轻财重义,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上包容忍让,忿怒自然消失;
19、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解释】饮食用餐,就坐行走;长者优先,幼者在后;
20、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解释】长辈呼唤别人,应代为传唤和转告;如果那个人不在,前去转告;
21、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现能
【解释】称呼尊者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尊长面前,谦虚有礼,不可炫耀自己的才能;
22、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解释】路上遇见长辈,应恭敬问好;长辈没有说话时,应退后恭敬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
23、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解释】骑马或乘车,遇见长辈,应下马或下车问候;等待长者离开百步之远,方可续行;
24、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解释】长辈站立时,晚辈不可先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
25、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解释】在尊长面前说话,要低声细气;声音太低而听不清楚,也不合适;
26、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解释】 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前;退回去时,稍慢一些
才合礼节;长辈问话时,应当注视聆听,不可以东张西望;
27、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解释】对待别人的父辈,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别人的兄长,如同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谨
28、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解释】早上要比长辈起的早,晚上要比长辈睡的晚;人生易老,珍惜时光;
29、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解释】早晨起床,务必洗脸梳妆、刷牙漱口;大小便后,马上洗手;
30、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解释】穿戴仪容整洁,扣好衣服纽扣;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
31、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解释】放置衣服时,要有固定的位置;衣物不要乱放,避免造成脏乱;
32、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份 下称家
【解释】服装贵在整洁,不在华丽;穿着上要根据自己的身份,与家庭的情况相称;
33、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解释】对待饮食,不要挑食偏食;饮食适量,不要过少过量;
34、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解释】少年未成,不可饮酒;酒醉之态,最为丑陋;
35、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解释】走路步伐从容稳重,站立要端正;上门拜访他人时,拱手鞠躬,真诚恭敬;
36、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解释】进门时不要踩在门槛上,站立不要歪斜;坐的时候不可以伸出两腿,腿不可抖动;
37、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解释】进入房间时,揭帘子、开关门的动作轻缓,不要发
出声响;在室内行走,宽处转弯,不要撞到物品的棱角,以免受伤;
38、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解释】拿着空的器具,要像里面装满东西一样,小心谨慎以防跌倒或打破;进入无人的房间,也要像有人在一样,不可以随便;
39、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解释】做事不要慌慌张张,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惧困难,不可草率行事。
40、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解释】打斗、赌博、色情等不良场所,绝对不要接近;对邪恶的事情,不要好奇过问;
41、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解释】将要入门之前,应先问:“有人在吗?”进入客厅之前,应先提高声音,让屋里的人知道有人来了;
42、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解释】屋里的人问:“是谁呀?”,应该回答名字;若回答:
“是我”,让人无法分辨是谁;
43、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解释】借用别人的物品,要明着向人请求、征得同意;没有征得同意,擅自取用是偷窃行为;
44、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解释】借人物品,及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不难; 信
45、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解释】开口说话,诚信为先;欺骗和胡言乱语,不可使用;
46、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解释】话多不如话少;说话事实求是,不要妄言取巧;
47、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解释】不要讲奸邪取巧的话语、下流肮脏的词语;势利市井之气,千万都要戒之;
48、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解释】没有得知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不知道真
相的传言,不可轻信而再次传播;
49、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解释】对不合理的要求,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答应,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
50、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解释】说话时吐字清楚,语速缓慢;说话不要太快、吐字模糊不清;
51、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解释】不要当面说别人的长处,背后说别人的长短;不关自己的是非,不要无事生非;遇到他人来说是非好坏时,听听就算了,要有智慧判断,不要受影响,不要介入是非。如果与己无关,就不要多管闲事
52、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解释】看见他人的善举,要立即学习看齐;纵然能力相差很远,也要努力去做,逐渐赶上;
53、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解释】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行为,要反省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以警惕;
54、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解释】唯有品德才学可以与人相比,不如别人,应当自我激励,修养德才;
55、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解释】若是穿著饮食不如他人,不要攀比生气;
56、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解释】 如果听到别人的批评就生气,听到别人的称赞就欢喜,坏朋友就会来找你,良朋益友就会离你而去;
57、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解释】听到他人的称赞,唯恐过誉;听到别人的批评,欣然接受,良师益友就会渐渐和你亲近;
58、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解释】不是有心故意做错的 ,称为过错;若是明知故犯的,便是罪恶。
59、过能改 归于无 倘揜饰 增一辜
【解释】 知错改过,错误就会消失;如果掩饰过错,就是错上加错;
泛爱众
60、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解释】 凡是人类,皆须相亲相爱;因为同顶一片天,同住地球上;
61、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解释】德行高尚者,名声自然崇高;人们敬重他,并非他的容貌外表好;
62、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解释】大德大才者,威望自然高大;人们佩服他,并非他会说大话;
63、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解释】自己有能力,不要自私自利,要帮助别人;他人有能力,不要嫉妒,应当欣赏学习;
64、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解释】不要献媚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不要喜新厌旧;
65、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解释】别人正在忙碌,不要去打扰;别人心情不好,不要用闲言闲语去打扰;
66、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解释】别人的短处,切记不要去揭短;别人自私自利,切记不要去评说;
67、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解释】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别人听到你的称赞,就会更加勉励行善;
68、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解释】赞扬他人的恶行,就是在做恶事;对别人过分指责批评,会给自己招来灾祸;
69、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解释】互相劝善,德才共修;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亏欠。
70、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解释】取得或给予财物,贵在分明,该取则取,该予则予;
给予宜多,取得宜少;
71、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解释】要求别人做的事情,先反省问自己愿不愿意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应立刻停止要求,不要强求别人去做;
72、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解释】欲报答别人的恩情,就要忘记对别人的怨恨;应该短期抱怨、长期报恩;
73、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解释】对待婢女和仆人,自己要品行端正、以身作则;虽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宽厚更可贵;
74、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解释】仗势逼迫别人服从,对方难免口服心不服;以理服人,别人才会心悦诚服。
而亲仁
75、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稀
【解释】同样是人,善恶正邪,心智高低,良莠不齐;流于世俗的人众多,仁义博爱的人稀少;
76、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解释】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现,大家自然敬畏他;他直言不讳,不会查色献媚;
77、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解释】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是无限好的事情;他会使我们的德行与日俱增,过错逐日减少;
78、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解释】不肯亲近仁义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奸邪小人就会趁虚而入,影响我们,导致整个人生的失败。 余 力 学 文
79、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解释】不能身体力行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纵有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华而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
80、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解释】只是身体力行,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依著自己的偏见做事,也会看不到真理;
81、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解释】读书的方法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
82、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解释】做学问要专一,不能一门学问没搞懂,又想搞其他学问;
83、宽为限 紧用功 功夫到 滞塞通
【解释】读书计划要有宽限,用功要加紧;用功到了,学问就通了;
84、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解释】不懂的问题,记下笔记,就向良师益友请教,求的正确答案;
85、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解释】房间整洁,墙壁干净,书桌清洁,笔墨整齐;
86、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解释】墨磨偏了,心思不正,写字就不工整,心绪就不好
了。
87、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解释】书架取书,读完之后,放归原处;
88、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解释】虽有急事,也要把书本收好再离开,有缺损就要修补;
89、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解释】不良书刊,摒弃不看,以免蒙蔽智慧和坏了心志。
90、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解释】遇到挫折,不要自暴自弃,通过身体力行圣贤的训诫,就可以达到圣贤的境界。
这种父爱
一天早上,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 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父亲问儿子吃哪碗? “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碗说。 父亲说:“让我吧!孔融七岁能让梨!你都十岁了!” 儿子说:“他是他!我是我!不让!” 父亲试探的问:“真不让?” “真不让!”儿子回答坚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蛋咬了一半,表示给这碗面注册
了商标。 “不后悔?”父亲对儿子的动作和惊人的速度十分惊讶,但忍不住又问了最后一遍。 “不后悔!”为了表示坚不可摧的决心,儿子把最后剩的也吃了。 父亲默默的看着儿子吃完,自己端过无蛋的那碗,开始埋头苦吃。父亲碗里藏了两个蛋,儿子看得分明。父亲指着碗里的两个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儿子一脸无奈。在一个周日的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情景再现,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父亲若无其事的问:“吃哪碗?” “我十岁了,让蛋!”儿子说着,拿过了没蛋的那碗。 “不后悔?”父亲问。 “不后悔!”儿子回答坚决。儿子吃的很快,面见底也没看见蛋。父亲端过剩下的有蛋面,吃起来,儿子看见上面有一个蛋,更没想到的是下面还有一个蛋。父亲指着蛋说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大亏! 第三次,已过数月。道具还是跟原来一样。父亲问:“吃哪碗?” “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是长辈!您先吃!” “那我不客气了。”父亲果真不客气的端起有蛋的面。儿子平静的端起无蛋的面,一碗面很快见底。 儿子意外发现自己碗里也藏着蛋。 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不会让你吃亏。”
本文太棒了,值得存十五年。一则:儿两岁。某日,头撞桌角,长一包,大哭。 一分钟余,我走向桌子,大声问: “桌子呀,是谁把你撞疼了?哭得这么伤心?”儿止哭,泪眼看我。我抚桌,冲儿问: “谁呀?谁撞疼了桌子?” “我,爸爸,我撞的!” “哦,是你撞的,那还不快向桌子鞠个躬,说对不起!” 儿含泪,鞠躬,说:“对
不起”。 自此,儿学会了责任和担当!
二则:儿三岁。无故大哭,我问: “咋了,哪不舒服?” “没有不舒服。”“那为什么哭!” “就是要哭!”明显撒娇。 “好吧,你要哭我们都没意见,可是你在这儿哭不合适,会打扰我们说话的,爸爸给你找个地方,你一个人好好哭,哭够了再叫我们。” 说完将儿关进了洗手间:“哭完了敲门。”2分钟,儿拍门:“爸爸,爸爸,我哭完了!”。 “好,哭完了?哭完了就出来吧。”至今,儿18岁,仍未学会操纵和迁怒! ,
三则:儿5岁。傍晚,牵儿散步经小桥,桥下碧水见底,暗流汹涌。儿仰头看我: “爸爸,小河好美,我想跳下去游泳。”我一愣: “好吧,爸爸跟你一起跳。不过我们先回家,换一下衣服。” 回,儿换衣毕,见一盆水在面前,困惑。 “儿子,下水游泳得把脸埋进水里,这你懂吧?”儿点头。 “那我们现在就先练习一下,看看你能埋多久。”我看表。 “好!”儿把脸埋进水里,豪气冲天,仅10秒: “呸呸,爸爸,呛水了,好难受。” “是吗?等等跳到河里,可能会更难受些。” “爸爸,我们可以不去跳吗?” “好吧,不去就不去了。” 从此,儿学会了谨慎而不冒失,三思而后行。
四则:儿6岁,好吃。某晚,放学经麦当劳,驻足: “爸爸,麦当劳!”垂涎欲滴。 “嗯,麦当劳,想吃?” “想吃!” “儿子,一个人想吃就吃呢,叫狗熊;想吃而能不吃呢,叫英雄。” 接着问:“儿子,你要做英雄呢还是做狗熊?” “爸爸,我当然要做英雄!” “好! 那英雄想吃麦当劳时会怎样呢?” “能不吃!”很坚定! “太
棒了,英雄! 回家吧。”儿流着口水,随我回。 从此,儿学会了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经得起诱惑。
五则:儿8岁,顽皮,与大同学打架。伤痕累累,回,大哭不止。 “委屈?” “委屈!”儿泣答。“愤怒?” “愤怒!”儿嚎啕。 “你打算怎么办?”再问,“需要爸爸为你做点什么? ”“爸爸,我要找块砖头,明天从背后去砸他!”“嗯,我看行! 爸爸明天为你准备砖头。”继续问,“还有呢?” “爸爸,你给我弄把刀,我明天从背后去捅他!” “好! 这个更解气,爸爸这就去准备一下。”我上楼,儿渐平静。约20分钟,我从楼上搬一大堆衣服及棉被。“儿子,你决定了吗?是用砖头,还是用刀呀?” “但是,爸爸,你搬那么多衣服被子干吗?”儿困惑。 “儿子,是这样的:如果你用砖头砸他,那么警察就会把我们带走,在监狱里大概只要住一个月,我们就带些短衣薄被就可以;如果你用刀子捅他,那么我们在监狱里至少3年回不来,我们可要多带些衣服被子,四季都要带齐?” “所以,儿子你决定了吗?爸爸愿意支持你!” “要这样?”儿惊愕。 “是这样的,法律是这样规定的!”我趁机普法。 “爸爸,那我们就不干了吧?” “儿子,你不是很愤怒吗?” “嗨嗨,爸爸,我已经不愤怒了,其实我也有错。”儿脸红。 “好,爸爸支持你!”自此,儿学会了选择和代价。
六则:儿9岁,四年级,数学不及格,闷闷不乐。 “怎么了?考试不及格,还给我们脸色。” “因为数学老师很讨厌,她的课不爱听。”理直气壮。 “哦,怎么个讨厌法?”我很感兴趣。儿说了很
多,“总之她也不喜欢我。” “哦,别人喜欢你,你就喜欢她;别人不喜欢你,你就讨厌她。这说明你是个主动的人还是被动的人?” “是个被动的人!”儿子回答。 “是强者,还是弱者?是大人,还是小人?”继续问。 “是弱者,是小人!”儿怯怯。 “那你要做大人,还是小人?” “做大人! 爸爸,我知道了:无论老师喜不喜欢我,我都可以去喜欢她,尊敬她,主动影响她,做一个强者。” 翌日,开心上学,数学从此优秀,并知道了何为大人,何为小人。
七则:儿10岁,玩游戏。妻屡教,子不改。 “儿子,听说你每天玩这个?”我指着电脑。 “嗯。”承认,低头! “每次玩完之后,什么感受?” “茫然,空虚,没劲,自责,看不起自已。” “那为什么还玩呢?把持不住自己,是不?”“是的,爸爸。”儿很无助。 “好!爸爸帮助你!”我搬来电脑,给儿子一小锤,“儿子,砸了它!” “爸爸!”儿惊愕! “砸了它,爸爸可以没有电脑,但不能没了儿子!” 儿流泪,亲手砸了电脑! 从此,儿懂得了什么叫原则。 昔孟母 ,择邻处,子不学 ,断机杼 。
八则:儿11岁。我与妻久居异乡,每日致电老母亲,问候。一日,儿接电话: “爸爸,您好!”很兴奋! “嗯,好!奶奶呢?请奶奶听电话。” “爸爸,你为什么每天只给奶奶打电话呀?” “这有什么好奇怪?因为那是我妈!” “那我呢?我也想你们!” “你找你妈去呀!” “哦!” 从此,妻每天6点,能接到儿子问候,风雨无阻,至今已8年!
九则: 儿12岁,六年级,作业繁重,情绪焦躁。傍晚,儿放学归,
刚进门。 “臭小子,你昨天是不是把我的盘子打破了?”我妹妹开始发难。 “没有呀,姑姑,我没有!”一脸困惑。 “我看见你打的,还耍赖!”我母亲又铁证如山。 “我没有呀! 你们冤枉我。”大哭,躺地,情绪爆发约5分钟,我从房间出,厉声道: “咋了?在这里发疯!”“爸爸,姑姑和奶奶冤枉我!”“冤枉?冤枉你又咋样! 冤枉你就躺下了?没出息! 你是不是男子汉?” 儿止哭,站起,低头: “爸爸,她们冤枉我。” “男子汉大丈夫,就算天塌下来,也不能躺下!何况一个小小的盘子?没出息!”我继续,“人这一辈子,要经历多少风风雨雨,被冤枉、污蔑、背叛、出卖,你就趴下了?那是孬种!” 儿挺腰,抬头: “爸爸,我懂了,现在我该怎么办?” “现在?问问你自已,你有很多时间吗?”“没有,很多作业要做。”“那还不去做作业!记住,哪怕山崩地裂,不理它,先做好自己的事!”儿提起书包,向奶奶,姑姑行礼,从容走进书房。 我们仨会心一笑。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儿子,当你长大后,看到这幅对子时,或许,你会想起今天,想起奶奶,想起姑姑,想起爸爸的良苦用心!
十则: 儿13岁,初一,成绩一般。某日突然问: “爸爸,读书有用吗?考试成绩有用吗? ”“为什么问这个?”我一怔。 “这几天,家里來了很多叔叔阿姨,你总跟他们讲现代教育是5000年来最糟糕的教育。”哈,儿子旁听了我与朋友们的高谈阔论。 “没错呀,读书、考试确实没啥用。” “那我为什么还要去读这些没有用的东西呢?” “那是因为你还小,先搞些没有用的东西,试试你的本事。
如果你连这些没用的东西都做不好,那长大以后,有用的东西也肯定搞不好。所以,读书虽然没有用,但你还是要去读好它。” “哦,爸爸,我有本事把书读好!”从此,儿子成绩优秀。 儿子, 其实人生也是虚幻不实的,但日子还得认真过,以假修真的中道精神需要我们一生去体会。
十一则: 儿13岁半,走亲戚归。一身名牌,发型前卫,得意洋洋: “妈妈,我帅吗?二伯伯家哥哥给的衣服、鞋子,XX 牌子的,很贵的;奶奶,你看我的头发,哥哥带我去剪的,前面特别长,哈哈,酷不酷?”象一只蝴蝶,满屋子飞。我视而不见。两日后,儿在镜前,自我陶醉。我悄然,立其身后: “累不累呀,儿子?” “爸爸,吓我一跳!” “哈哈,累不累,时刻有牵挂;老担心,总有不妥当;总猜测,别人怎么想。何苦来哉,大活人,受衣冠须发之累,愚呀愚,痴呀痴。” “爸爸,取笑我。”儿脸红。 “爸爸还你轻松自在,怎样?” “嗯。”换上校服,酷发落地,“爸爸,好轻松,好踏实!” 从此,儿知道了何为美,何为丑。
十二则: 儿14岁,初二。一日回,闷闷不乐。 “咋了?有心事?说来听听。” “没啥事。只是很奇怪,最近有两同学,平时关系还挺好,可这几天,在校群里,公然污蔑攻击我。” “呵,你受伤了?” “这倒没有,爸爸,我不解的是,我没得罪他们呀,我最近挺好的呀!” 儿子眼神里,闪过一丝得意。 “你挺好的?来,说说你有多好。”“这学期成绩进入了前5名,作文比赛一等奖,演讲比赛第一名,篮球比赛团队冠军,个人被评为十佳运动员,优秀班干部。” “停,儿子,
你在找死!”我手心出汗,有点失控。 “咋了,爸爸?”“儿子,你犯了人生之大忌! 爸爸这半辈子,还从来没见过笨死的,但见了太多能死的。人的灾难,不是因为你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你拿多了什么。儿子,你拿多了,拿多了荣誉。”“那怎么办?爸爸。” “至少在一年内,禁止一切比赛,禁止任何评选;这叫双禁。人要有能力优秀,更要有能力让别人优秀! 荣誉就象玫瑰,看着美丽,拿着扎手。” “一年啊,别的都可以,就是篮球?” “好,球禁两个月!”儿接受。 老子曰,不敢为天下先。誉满天下者,必毁满天下。
十三则: 儿十四岁半,双禁两月,回。 “爸爸,双禁以后,同学关系融洽了许多,可还是有议论。” “议论啥?”“很多老师同学都认为我这样,太消极,不进取。” “哈哈,做人当然要积极,关键是积极索取,还是积极付出;是积极竞争,还是积极谦让。”“什么都谦让吗?” “是的,都可让,名、利、权皆可让;只有一样东西绝对不让。” “啥?” “当仁不让!” “???” “也就是:没人扫地时,你不让;同学生病时,你不让;别人需要帮助时,你不让;国家危难之时,你不让;凡大仁大义之事,决不退让。”“当仁不让! 我懂了,这才叫积极进取!”洒扫,应对,进退,此乃立身之本。 十四则: 儿15岁,暑假。我受邀参会,携儿同往。 一路上,儿神色焦虑忐忑。晚,宾客散,问: “儿子,你咋了,不舒服?” “没有,爸爸,只是有点不安。”“不安?” “嗯,今早出门:乘飞机,头等仓;下飞机,大奔驰;住宾馆,总统套,记得了静师父跟我说过: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我一时无语。 “爸爸,您为众生劳顿奔波,
有德,所以叔叔阿姨们这样款待您,您可以坦然接受;而我不同,还是个学生,还没为社会作过任何贡献,享受这样待遇,叫德不配位,今后恐有灾殃。” “儿子,爸爸太高兴了!”我激动,摸了摸儿子的头,“爸爸放心了,长大了! 凭你这番话,你这辈子就不会有大的灾祸!”我太高兴,高兴得流泪: “儿子,这样:今晚你就睡地上,明天去申请做义工,如何?” “太好了,爸爸,这下我可以睡个踏实觉了。”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当厚德载物。
十五则: 儿十五岁半,成绩优秀,考入重点高中。某日,家来闲人,唆老母亲给老师送红包。母心动。 “奶奶,听说您要给我老师送红包?” “是呀。听说现在兴这个,对老师都有礼数。” “礼数?没听说过!” “你小孩不懂的,你爸妈不在家,奶奶作主,咱可不能失了礼。” “奶奶,您真的要送?”“那还有假,红包都准备了,明天奶奶亲自去。” “奶奶,如果您明天真的送去,我就不去上学了,您这样做,对我们老师是一种污辱,他不会收的,到时,只会让我很丢人,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 “这小子,不听话,奶奶是为你好,怕你吃亏。”有点生气。 “奶奶,我知道您疼我。可您要相信我,相信您孙儿有实力,不送礼,老师一样喜欢我。” 老母亲被孙儿的豪气逗乐了。后,说起此事,我偷偷夸奖了儿子。 行有不得,反求诸已!君子,当光明磊落!
十六则: 儿16岁,高一。学业繁重,周日归。 “爸爸,我想辞去学校广播部部长的职务。” “为什么?”“高中学生,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考上名校,大多不愿意承担公共事务。而我呢,又当班长,
又当团干部,尤其是广播部的工作特别繁琐,我又是负责人,在同学们看来很傻冒。” “这份工作重要吗?” “很重要,学校里没有电视,不能上网,还不能随便走出校门,所以,广播是近万名学生,了解时事,放松身心的几乎唯一渠道。” “那你不干了,有合适的人愿意干吗?” “暂时没有。老师也觉得我比较合适。” “那就得当仁不让,要做一个讲义气的人。” “可是,爸爸,这样会占用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成绩!” “是吗?假如,家人都病了,你只能有其他同学一半的时间去投入学习,怎么办?” “我会严谨地安排好时间,提升专注度,提高学习效率。” “哈哈,为了让你成为这样的人,爸爸和妈妈都愿意去生病。” “不要! 爸爸,儿子懂了,谢谢广播部的这份工作,谢谢老师。” 儿子,顾此失彼的时空对立观念,是愚人们的永远借口。许多人:工作时,说家庭影响了事业;在家时,说事业耽误了亲情;这是无耻之徒。人这一生,父母、老婆、孩子、朋友、上司,众生都要照顾好,这是一种智慧和力量。 “哦,吃饭了。吃完饭,去帮姑姑洗碗。” “好的,爸爸,家务也要做好!”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十七则: 儿十六岁半,情窦开。妻告我,儿子喜欢上一女同学。 “儿子,过来一下。” “哦,爸爸,有事吗?” “最近,我瞧你,似喜忽忧,神色不定,有心事?” 低头,坦白,脸红。 “哈,这是好事,说明我儿子对人有兴趣,取向正常,爸爸放心了。” “爸爸?”“现在很多孩子,对人没兴趣,只对电脑有兴趣;对异性没兴趣,而对同性有兴趣。如果这样,爸爸就得在祖宗面前羞愧而死,呵
呵。”“哈哈,爸爸,我以为您会骂我呢,纠结了很多天。”儿子也乐了,一下放松了。 “儿子,爸爸考考你。” “嗯,请出题。”“何为礼?” “简单讲,礼就是人与人及人与天地万物间的最合理的关系。” “说得好! 那么,你跟那个女同学是什么关系?” “同学关系呀!”“好,同学关系! 那么,保持着同学关系就叫合礼,僭越了这个关系就叫非礼。这个道理懂吗,儿子?” “懂,爸爸。从六岁读经,已经10年,这个道理不懂,怎么对得起爸爸和妈妈的苦心教诲。” “只是懂还不够,怎样才能做到?”语气严厉。 “克已复礼,爸爸!”语气庄严。 从此,儿子顺利度过了“青春期”。
兴于诗 ,立于礼 , 成于乐。分享给我的朋友们,愿每一个教育的契机,我们都会准确把握。好爸妈胜过好老师!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1、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言慎行、讲求信用。
2、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解释】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
3、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4、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解释】父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5、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解释】冬天寒冷时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酷热时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
晚上伺候父母就寝后,才能入睡。
6、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解释】出门时告诉父母去向,返家后,面告父母报平安;起居作息,要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7、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解释】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
8、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解释】公物虽小,也不要私自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公物,缺失品德,就会让父母伤心;
9、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解释】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全力去做; 父母厌恶的事情,要小心谨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坏习惯);
10、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解释】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父母就会忧虑; 做出伤风败德的事,父母亲就会蒙受羞辱;
11、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解释】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不是困难的事情;父母不喜欢我们或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孝顺父母才是难能可贵;
12、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解释】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要和颜悦色、态度诚恳;
13、谏不入 悦复谏号泣随 挞无怨
【解释】如果父母不高兴时不听规劝,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继续规劝;父母不听恳劝,我们虽难过的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铸成大错;
14、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解释】父母亲生病时,要替父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要昼夜服侍,一时不离开父母床前;
15、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解释】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经常追思、感怀父母的
养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
16、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解释】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父母要诚心诚意;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样恭敬。 出则悌
17、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解释】兄长要友爱弟妹,弟妹要恭敬兄长;兄弟姊妹能和睦相处,父母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18、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解释】轻财重义,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上包容忍让,忿怒自然消失;
19、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解释】饮食用餐,就坐行走;长者优先,幼者在后;
20、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解释】长辈呼唤别人,应代为传唤和转告;如果那个人不在,前去转告;
21、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现能
【解释】称呼尊者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尊长面前,谦虚有礼,不可炫耀自己的才能;
22、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解释】路上遇见长辈,应恭敬问好;长辈没有说话时,应退后恭敬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
23、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解释】骑马或乘车,遇见长辈,应下马或下车问候;等待长者离开百步之远,方可续行;
24、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解释】长辈站立时,晚辈不可先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
25、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解释】在尊长面前说话,要低声细气;声音太低而听不清楚,也不合适;
26、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解释】 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前;退回去时,稍慢一些
才合礼节;长辈问话时,应当注视聆听,不可以东张西望;
27、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解释】对待别人的父辈,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别人的兄长,如同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谨
28、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解释】早上要比长辈起的早,晚上要比长辈睡的晚;人生易老,珍惜时光;
29、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解释】早晨起床,务必洗脸梳妆、刷牙漱口;大小便后,马上洗手;
30、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解释】穿戴仪容整洁,扣好衣服纽扣;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
31、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解释】放置衣服时,要有固定的位置;衣物不要乱放,避免造成脏乱;
32、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份 下称家
【解释】服装贵在整洁,不在华丽;穿着上要根据自己的身份,与家庭的情况相称;
33、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解释】对待饮食,不要挑食偏食;饮食适量,不要过少过量;
34、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解释】少年未成,不可饮酒;酒醉之态,最为丑陋;
35、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解释】走路步伐从容稳重,站立要端正;上门拜访他人时,拱手鞠躬,真诚恭敬;
36、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解释】进门时不要踩在门槛上,站立不要歪斜;坐的时候不可以伸出两腿,腿不可抖动;
37、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解释】进入房间时,揭帘子、开关门的动作轻缓,不要发
出声响;在室内行走,宽处转弯,不要撞到物品的棱角,以免受伤;
38、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解释】拿着空的器具,要像里面装满东西一样,小心谨慎以防跌倒或打破;进入无人的房间,也要像有人在一样,不可以随便;
39、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解释】做事不要慌慌张张,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惧困难,不可草率行事。
40、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解释】打斗、赌博、色情等不良场所,绝对不要接近;对邪恶的事情,不要好奇过问;
41、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解释】将要入门之前,应先问:“有人在吗?”进入客厅之前,应先提高声音,让屋里的人知道有人来了;
42、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解释】屋里的人问:“是谁呀?”,应该回答名字;若回答:
“是我”,让人无法分辨是谁;
43、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解释】借用别人的物品,要明着向人请求、征得同意;没有征得同意,擅自取用是偷窃行为;
44、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解释】借人物品,及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不难; 信
45、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解释】开口说话,诚信为先;欺骗和胡言乱语,不可使用;
46、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解释】话多不如话少;说话事实求是,不要妄言取巧;
47、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解释】不要讲奸邪取巧的话语、下流肮脏的词语;势利市井之气,千万都要戒之;
48、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解释】没有得知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不知道真
相的传言,不可轻信而再次传播;
49、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解释】对不合理的要求,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答应,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
50、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解释】说话时吐字清楚,语速缓慢;说话不要太快、吐字模糊不清;
51、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解释】不要当面说别人的长处,背后说别人的长短;不关自己的是非,不要无事生非;遇到他人来说是非好坏时,听听就算了,要有智慧判断,不要受影响,不要介入是非。如果与己无关,就不要多管闲事
52、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解释】看见他人的善举,要立即学习看齐;纵然能力相差很远,也要努力去做,逐渐赶上;
53、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解释】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行为,要反省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以警惕;
54、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解释】唯有品德才学可以与人相比,不如别人,应当自我激励,修养德才;
55、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解释】若是穿著饮食不如他人,不要攀比生气;
56、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解释】 如果听到别人的批评就生气,听到别人的称赞就欢喜,坏朋友就会来找你,良朋益友就会离你而去;
57、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解释】听到他人的称赞,唯恐过誉;听到别人的批评,欣然接受,良师益友就会渐渐和你亲近;
58、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解释】不是有心故意做错的 ,称为过错;若是明知故犯的,便是罪恶。
59、过能改 归于无 倘揜饰 增一辜
【解释】 知错改过,错误就会消失;如果掩饰过错,就是错上加错;
泛爱众
60、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解释】 凡是人类,皆须相亲相爱;因为同顶一片天,同住地球上;
61、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解释】德行高尚者,名声自然崇高;人们敬重他,并非他的容貌外表好;
62、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解释】大德大才者,威望自然高大;人们佩服他,并非他会说大话;
63、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解释】自己有能力,不要自私自利,要帮助别人;他人有能力,不要嫉妒,应当欣赏学习;
64、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解释】不要献媚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不要喜新厌旧;
65、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解释】别人正在忙碌,不要去打扰;别人心情不好,不要用闲言闲语去打扰;
66、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解释】别人的短处,切记不要去揭短;别人自私自利,切记不要去评说;
67、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解释】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别人听到你的称赞,就会更加勉励行善;
68、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解释】赞扬他人的恶行,就是在做恶事;对别人过分指责批评,会给自己招来灾祸;
69、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解释】互相劝善,德才共修;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亏欠。
70、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解释】取得或给予财物,贵在分明,该取则取,该予则予;
给予宜多,取得宜少;
71、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解释】要求别人做的事情,先反省问自己愿不愿意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应立刻停止要求,不要强求别人去做;
72、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解释】欲报答别人的恩情,就要忘记对别人的怨恨;应该短期抱怨、长期报恩;
73、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解释】对待婢女和仆人,自己要品行端正、以身作则;虽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宽厚更可贵;
74、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解释】仗势逼迫别人服从,对方难免口服心不服;以理服人,别人才会心悦诚服。
而亲仁
75、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稀
【解释】同样是人,善恶正邪,心智高低,良莠不齐;流于世俗的人众多,仁义博爱的人稀少;
76、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解释】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现,大家自然敬畏他;他直言不讳,不会查色献媚;
77、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解释】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是无限好的事情;他会使我们的德行与日俱增,过错逐日减少;
78、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解释】不肯亲近仁义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奸邪小人就会趁虚而入,影响我们,导致整个人生的失败。 余 力 学 文
79、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解释】不能身体力行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纵有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华而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
80、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解释】只是身体力行,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依著自己的偏见做事,也会看不到真理;
81、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解释】读书的方法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
82、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解释】做学问要专一,不能一门学问没搞懂,又想搞其他学问;
83、宽为限 紧用功 功夫到 滞塞通
【解释】读书计划要有宽限,用功要加紧;用功到了,学问就通了;
84、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解释】不懂的问题,记下笔记,就向良师益友请教,求的正确答案;
85、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解释】房间整洁,墙壁干净,书桌清洁,笔墨整齐;
86、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解释】墨磨偏了,心思不正,写字就不工整,心绪就不好
了。
87、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解释】书架取书,读完之后,放归原处;
88、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解释】虽有急事,也要把书本收好再离开,有缺损就要修补;
89、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解释】不良书刊,摒弃不看,以免蒙蔽智慧和坏了心志。
90、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解释】遇到挫折,不要自暴自弃,通过身体力行圣贤的训诫,就可以达到圣贤的境界。
这种父爱
一天早上,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 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父亲问儿子吃哪碗? “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碗说。 父亲说:“让我吧!孔融七岁能让梨!你都十岁了!” 儿子说:“他是他!我是我!不让!” 父亲试探的问:“真不让?” “真不让!”儿子回答坚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蛋咬了一半,表示给这碗面注册
了商标。 “不后悔?”父亲对儿子的动作和惊人的速度十分惊讶,但忍不住又问了最后一遍。 “不后悔!”为了表示坚不可摧的决心,儿子把最后剩的也吃了。 父亲默默的看着儿子吃完,自己端过无蛋的那碗,开始埋头苦吃。父亲碗里藏了两个蛋,儿子看得分明。父亲指着碗里的两个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儿子一脸无奈。在一个周日的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情景再现,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父亲若无其事的问:“吃哪碗?” “我十岁了,让蛋!”儿子说着,拿过了没蛋的那碗。 “不后悔?”父亲问。 “不后悔!”儿子回答坚决。儿子吃的很快,面见底也没看见蛋。父亲端过剩下的有蛋面,吃起来,儿子看见上面有一个蛋,更没想到的是下面还有一个蛋。父亲指着蛋说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大亏! 第三次,已过数月。道具还是跟原来一样。父亲问:“吃哪碗?” “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是长辈!您先吃!” “那我不客气了。”父亲果真不客气的端起有蛋的面。儿子平静的端起无蛋的面,一碗面很快见底。 儿子意外发现自己碗里也藏着蛋。 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不会让你吃亏。”
本文太棒了,值得存十五年。一则:儿两岁。某日,头撞桌角,长一包,大哭。 一分钟余,我走向桌子,大声问: “桌子呀,是谁把你撞疼了?哭得这么伤心?”儿止哭,泪眼看我。我抚桌,冲儿问: “谁呀?谁撞疼了桌子?” “我,爸爸,我撞的!” “哦,是你撞的,那还不快向桌子鞠个躬,说对不起!” 儿含泪,鞠躬,说:“对
不起”。 自此,儿学会了责任和担当!
二则:儿三岁。无故大哭,我问: “咋了,哪不舒服?” “没有不舒服。”“那为什么哭!” “就是要哭!”明显撒娇。 “好吧,你要哭我们都没意见,可是你在这儿哭不合适,会打扰我们说话的,爸爸给你找个地方,你一个人好好哭,哭够了再叫我们。” 说完将儿关进了洗手间:“哭完了敲门。”2分钟,儿拍门:“爸爸,爸爸,我哭完了!”。 “好,哭完了?哭完了就出来吧。”至今,儿18岁,仍未学会操纵和迁怒! ,
三则:儿5岁。傍晚,牵儿散步经小桥,桥下碧水见底,暗流汹涌。儿仰头看我: “爸爸,小河好美,我想跳下去游泳。”我一愣: “好吧,爸爸跟你一起跳。不过我们先回家,换一下衣服。” 回,儿换衣毕,见一盆水在面前,困惑。 “儿子,下水游泳得把脸埋进水里,这你懂吧?”儿点头。 “那我们现在就先练习一下,看看你能埋多久。”我看表。 “好!”儿把脸埋进水里,豪气冲天,仅10秒: “呸呸,爸爸,呛水了,好难受。” “是吗?等等跳到河里,可能会更难受些。” “爸爸,我们可以不去跳吗?” “好吧,不去就不去了。” 从此,儿学会了谨慎而不冒失,三思而后行。
四则:儿6岁,好吃。某晚,放学经麦当劳,驻足: “爸爸,麦当劳!”垂涎欲滴。 “嗯,麦当劳,想吃?” “想吃!” “儿子,一个人想吃就吃呢,叫狗熊;想吃而能不吃呢,叫英雄。” 接着问:“儿子,你要做英雄呢还是做狗熊?” “爸爸,我当然要做英雄!” “好! 那英雄想吃麦当劳时会怎样呢?” “能不吃!”很坚定! “太
棒了,英雄! 回家吧。”儿流着口水,随我回。 从此,儿学会了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经得起诱惑。
五则:儿8岁,顽皮,与大同学打架。伤痕累累,回,大哭不止。 “委屈?” “委屈!”儿泣答。“愤怒?” “愤怒!”儿嚎啕。 “你打算怎么办?”再问,“需要爸爸为你做点什么? ”“爸爸,我要找块砖头,明天从背后去砸他!”“嗯,我看行! 爸爸明天为你准备砖头。”继续问,“还有呢?” “爸爸,你给我弄把刀,我明天从背后去捅他!” “好! 这个更解气,爸爸这就去准备一下。”我上楼,儿渐平静。约20分钟,我从楼上搬一大堆衣服及棉被。“儿子,你决定了吗?是用砖头,还是用刀呀?” “但是,爸爸,你搬那么多衣服被子干吗?”儿困惑。 “儿子,是这样的:如果你用砖头砸他,那么警察就会把我们带走,在监狱里大概只要住一个月,我们就带些短衣薄被就可以;如果你用刀子捅他,那么我们在监狱里至少3年回不来,我们可要多带些衣服被子,四季都要带齐?” “所以,儿子你决定了吗?爸爸愿意支持你!” “要这样?”儿惊愕。 “是这样的,法律是这样规定的!”我趁机普法。 “爸爸,那我们就不干了吧?” “儿子,你不是很愤怒吗?” “嗨嗨,爸爸,我已经不愤怒了,其实我也有错。”儿脸红。 “好,爸爸支持你!”自此,儿学会了选择和代价。
六则:儿9岁,四年级,数学不及格,闷闷不乐。 “怎么了?考试不及格,还给我们脸色。” “因为数学老师很讨厌,她的课不爱听。”理直气壮。 “哦,怎么个讨厌法?”我很感兴趣。儿说了很
多,“总之她也不喜欢我。” “哦,别人喜欢你,你就喜欢她;别人不喜欢你,你就讨厌她。这说明你是个主动的人还是被动的人?” “是个被动的人!”儿子回答。 “是强者,还是弱者?是大人,还是小人?”继续问。 “是弱者,是小人!”儿怯怯。 “那你要做大人,还是小人?” “做大人! 爸爸,我知道了:无论老师喜不喜欢我,我都可以去喜欢她,尊敬她,主动影响她,做一个强者。” 翌日,开心上学,数学从此优秀,并知道了何为大人,何为小人。
七则:儿10岁,玩游戏。妻屡教,子不改。 “儿子,听说你每天玩这个?”我指着电脑。 “嗯。”承认,低头! “每次玩完之后,什么感受?” “茫然,空虚,没劲,自责,看不起自已。” “那为什么还玩呢?把持不住自己,是不?”“是的,爸爸。”儿很无助。 “好!爸爸帮助你!”我搬来电脑,给儿子一小锤,“儿子,砸了它!” “爸爸!”儿惊愕! “砸了它,爸爸可以没有电脑,但不能没了儿子!” 儿流泪,亲手砸了电脑! 从此,儿懂得了什么叫原则。 昔孟母 ,择邻处,子不学 ,断机杼 。
八则:儿11岁。我与妻久居异乡,每日致电老母亲,问候。一日,儿接电话: “爸爸,您好!”很兴奋! “嗯,好!奶奶呢?请奶奶听电话。” “爸爸,你为什么每天只给奶奶打电话呀?” “这有什么好奇怪?因为那是我妈!” “那我呢?我也想你们!” “你找你妈去呀!” “哦!” 从此,妻每天6点,能接到儿子问候,风雨无阻,至今已8年!
九则: 儿12岁,六年级,作业繁重,情绪焦躁。傍晚,儿放学归,
刚进门。 “臭小子,你昨天是不是把我的盘子打破了?”我妹妹开始发难。 “没有呀,姑姑,我没有!”一脸困惑。 “我看见你打的,还耍赖!”我母亲又铁证如山。 “我没有呀! 你们冤枉我。”大哭,躺地,情绪爆发约5分钟,我从房间出,厉声道: “咋了?在这里发疯!”“爸爸,姑姑和奶奶冤枉我!”“冤枉?冤枉你又咋样! 冤枉你就躺下了?没出息! 你是不是男子汉?” 儿止哭,站起,低头: “爸爸,她们冤枉我。” “男子汉大丈夫,就算天塌下来,也不能躺下!何况一个小小的盘子?没出息!”我继续,“人这一辈子,要经历多少风风雨雨,被冤枉、污蔑、背叛、出卖,你就趴下了?那是孬种!” 儿挺腰,抬头: “爸爸,我懂了,现在我该怎么办?” “现在?问问你自已,你有很多时间吗?”“没有,很多作业要做。”“那还不去做作业!记住,哪怕山崩地裂,不理它,先做好自己的事!”儿提起书包,向奶奶,姑姑行礼,从容走进书房。 我们仨会心一笑。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儿子,当你长大后,看到这幅对子时,或许,你会想起今天,想起奶奶,想起姑姑,想起爸爸的良苦用心!
十则: 儿13岁,初一,成绩一般。某日突然问: “爸爸,读书有用吗?考试成绩有用吗? ”“为什么问这个?”我一怔。 “这几天,家里來了很多叔叔阿姨,你总跟他们讲现代教育是5000年来最糟糕的教育。”哈,儿子旁听了我与朋友们的高谈阔论。 “没错呀,读书、考试确实没啥用。” “那我为什么还要去读这些没有用的东西呢?” “那是因为你还小,先搞些没有用的东西,试试你的本事。
如果你连这些没用的东西都做不好,那长大以后,有用的东西也肯定搞不好。所以,读书虽然没有用,但你还是要去读好它。” “哦,爸爸,我有本事把书读好!”从此,儿子成绩优秀。 儿子, 其实人生也是虚幻不实的,但日子还得认真过,以假修真的中道精神需要我们一生去体会。
十一则: 儿13岁半,走亲戚归。一身名牌,发型前卫,得意洋洋: “妈妈,我帅吗?二伯伯家哥哥给的衣服、鞋子,XX 牌子的,很贵的;奶奶,你看我的头发,哥哥带我去剪的,前面特别长,哈哈,酷不酷?”象一只蝴蝶,满屋子飞。我视而不见。两日后,儿在镜前,自我陶醉。我悄然,立其身后: “累不累呀,儿子?” “爸爸,吓我一跳!” “哈哈,累不累,时刻有牵挂;老担心,总有不妥当;总猜测,别人怎么想。何苦来哉,大活人,受衣冠须发之累,愚呀愚,痴呀痴。” “爸爸,取笑我。”儿脸红。 “爸爸还你轻松自在,怎样?” “嗯。”换上校服,酷发落地,“爸爸,好轻松,好踏实!” 从此,儿知道了何为美,何为丑。
十二则: 儿14岁,初二。一日回,闷闷不乐。 “咋了?有心事?说来听听。” “没啥事。只是很奇怪,最近有两同学,平时关系还挺好,可这几天,在校群里,公然污蔑攻击我。” “呵,你受伤了?” “这倒没有,爸爸,我不解的是,我没得罪他们呀,我最近挺好的呀!” 儿子眼神里,闪过一丝得意。 “你挺好的?来,说说你有多好。”“这学期成绩进入了前5名,作文比赛一等奖,演讲比赛第一名,篮球比赛团队冠军,个人被评为十佳运动员,优秀班干部。” “停,儿子,
你在找死!”我手心出汗,有点失控。 “咋了,爸爸?”“儿子,你犯了人生之大忌! 爸爸这半辈子,还从来没见过笨死的,但见了太多能死的。人的灾难,不是因为你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你拿多了什么。儿子,你拿多了,拿多了荣誉。”“那怎么办?爸爸。” “至少在一年内,禁止一切比赛,禁止任何评选;这叫双禁。人要有能力优秀,更要有能力让别人优秀! 荣誉就象玫瑰,看着美丽,拿着扎手。” “一年啊,别的都可以,就是篮球?” “好,球禁两个月!”儿接受。 老子曰,不敢为天下先。誉满天下者,必毁满天下。
十三则: 儿十四岁半,双禁两月,回。 “爸爸,双禁以后,同学关系融洽了许多,可还是有议论。” “议论啥?”“很多老师同学都认为我这样,太消极,不进取。” “哈哈,做人当然要积极,关键是积极索取,还是积极付出;是积极竞争,还是积极谦让。”“什么都谦让吗?” “是的,都可让,名、利、权皆可让;只有一样东西绝对不让。” “啥?” “当仁不让!” “???” “也就是:没人扫地时,你不让;同学生病时,你不让;别人需要帮助时,你不让;国家危难之时,你不让;凡大仁大义之事,决不退让。”“当仁不让! 我懂了,这才叫积极进取!”洒扫,应对,进退,此乃立身之本。 十四则: 儿15岁,暑假。我受邀参会,携儿同往。 一路上,儿神色焦虑忐忑。晚,宾客散,问: “儿子,你咋了,不舒服?” “没有,爸爸,只是有点不安。”“不安?” “嗯,今早出门:乘飞机,头等仓;下飞机,大奔驰;住宾馆,总统套,记得了静师父跟我说过: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我一时无语。 “爸爸,您为众生劳顿奔波,
有德,所以叔叔阿姨们这样款待您,您可以坦然接受;而我不同,还是个学生,还没为社会作过任何贡献,享受这样待遇,叫德不配位,今后恐有灾殃。” “儿子,爸爸太高兴了!”我激动,摸了摸儿子的头,“爸爸放心了,长大了! 凭你这番话,你这辈子就不会有大的灾祸!”我太高兴,高兴得流泪: “儿子,这样:今晚你就睡地上,明天去申请做义工,如何?” “太好了,爸爸,这下我可以睡个踏实觉了。”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当厚德载物。
十五则: 儿十五岁半,成绩优秀,考入重点高中。某日,家来闲人,唆老母亲给老师送红包。母心动。 “奶奶,听说您要给我老师送红包?” “是呀。听说现在兴这个,对老师都有礼数。” “礼数?没听说过!” “你小孩不懂的,你爸妈不在家,奶奶作主,咱可不能失了礼。” “奶奶,您真的要送?”“那还有假,红包都准备了,明天奶奶亲自去。” “奶奶,如果您明天真的送去,我就不去上学了,您这样做,对我们老师是一种污辱,他不会收的,到时,只会让我很丢人,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 “这小子,不听话,奶奶是为你好,怕你吃亏。”有点生气。 “奶奶,我知道您疼我。可您要相信我,相信您孙儿有实力,不送礼,老师一样喜欢我。” 老母亲被孙儿的豪气逗乐了。后,说起此事,我偷偷夸奖了儿子。 行有不得,反求诸已!君子,当光明磊落!
十六则: 儿16岁,高一。学业繁重,周日归。 “爸爸,我想辞去学校广播部部长的职务。” “为什么?”“高中学生,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考上名校,大多不愿意承担公共事务。而我呢,又当班长,
又当团干部,尤其是广播部的工作特别繁琐,我又是负责人,在同学们看来很傻冒。” “这份工作重要吗?” “很重要,学校里没有电视,不能上网,还不能随便走出校门,所以,广播是近万名学生,了解时事,放松身心的几乎唯一渠道。” “那你不干了,有合适的人愿意干吗?” “暂时没有。老师也觉得我比较合适。” “那就得当仁不让,要做一个讲义气的人。” “可是,爸爸,这样会占用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成绩!” “是吗?假如,家人都病了,你只能有其他同学一半的时间去投入学习,怎么办?” “我会严谨地安排好时间,提升专注度,提高学习效率。” “哈哈,为了让你成为这样的人,爸爸和妈妈都愿意去生病。” “不要! 爸爸,儿子懂了,谢谢广播部的这份工作,谢谢老师。” 儿子,顾此失彼的时空对立观念,是愚人们的永远借口。许多人:工作时,说家庭影响了事业;在家时,说事业耽误了亲情;这是无耻之徒。人这一生,父母、老婆、孩子、朋友、上司,众生都要照顾好,这是一种智慧和力量。 “哦,吃饭了。吃完饭,去帮姑姑洗碗。” “好的,爸爸,家务也要做好!”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十七则: 儿十六岁半,情窦开。妻告我,儿子喜欢上一女同学。 “儿子,过来一下。” “哦,爸爸,有事吗?” “最近,我瞧你,似喜忽忧,神色不定,有心事?” 低头,坦白,脸红。 “哈,这是好事,说明我儿子对人有兴趣,取向正常,爸爸放心了。” “爸爸?”“现在很多孩子,对人没兴趣,只对电脑有兴趣;对异性没兴趣,而对同性有兴趣。如果这样,爸爸就得在祖宗面前羞愧而死,呵
呵。”“哈哈,爸爸,我以为您会骂我呢,纠结了很多天。”儿子也乐了,一下放松了。 “儿子,爸爸考考你。” “嗯,请出题。”“何为礼?” “简单讲,礼就是人与人及人与天地万物间的最合理的关系。” “说得好! 那么,你跟那个女同学是什么关系?” “同学关系呀!”“好,同学关系! 那么,保持着同学关系就叫合礼,僭越了这个关系就叫非礼。这个道理懂吗,儿子?” “懂,爸爸。从六岁读经,已经10年,这个道理不懂,怎么对得起爸爸和妈妈的苦心教诲。” “只是懂还不够,怎样才能做到?”语气严厉。 “克已复礼,爸爸!”语气庄严。 从此,儿子顺利度过了“青春期”。
兴于诗 ,立于礼 , 成于乐。分享给我的朋友们,愿每一个教育的契机,我们都会准确把握。好爸妈胜过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