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 F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008-02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为基础,通过龙头企业及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将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形成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和利益互补机制的一种新型的现代化农业经营管理形式。 1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作用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产生而发展起来的,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适应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的客观规律,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增加农民的收入,是我们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在最近这一阶段,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1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农业产业化结构的调整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结构调整的信号来自市场供求关系。广大农村普遍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以后,这种家庭承包经营形式在市场竞争中是难以形成专业化,区域化和适度规模化的。因此,要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来调整产业结构。龙头企业一方面面对市场,另一方面引导农户生产,依托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施“订单农业”等特点,按照市场信号发展农业一体化经营,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农业产业和农业产业体系,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州以生产“香格里拉?藏秘”青稞干红、干白酒为主的“云南香格里拉酒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以国营、集体和个体青稞加工企业形成了庞大的青稞加工产业化经营体系,每年需要青稞加工原料达10000多吨。但是,我州青稞生产的集约化和市场化程度很低,优质青稞品种较少,栽培技术落后,产量不高,区内难以自给。因此,各级有关农业主管部门必须提高认识,增加投资力度,培育和引进优良适宜的加工型的青稞品种,发展“订单农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区位优势。 1.2 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过去把农业一直被认为是“弱质产业”,其实弱质在传统体制下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条块分割上,农业只从事农业生产,不能参与分享加工,销售等环节增值带来的利润,导致农业长期处于发展缓慢状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在两个方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一是延长链条,将农产品加工、销售与农业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即产加销一条龙服务),形成农业发展的整体优势和综合效益;二是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形成特色农业。特色农业产品具有比较优势易于加工和销售,能形成市场优势和价格优势,通过加工和销售转化增值,能大大改变农业原料产品的不利地位,提高农民进一步发展农业的信心。 1.3 依托科技,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业化龙头企业深深的感受到,发展农业必须从农业生产的源头来提高技术含量,提高农业的科技素质,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同时要获得高额市场利润,龙头企业就必须对新技术、新成果以及新品种有强烈的要求,就要与科技单位开展广泛的合作,缩短科技转化周期,提高科技成果的利用率,这就依托科技改造传统农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大大推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作为农牧业科技部门,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现代科技知识传授到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当中。 1.4 完善投资机制,增加农民的收入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从事农产品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参与农业生产的投入,由于投入机制的改变和保障机制的建立,解决了农民大规模发展生产的资金短缺问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总之,为了更好的发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作用,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类型。 一是采用龙头企业带动型。主要是以农副产品加工或流通企业为龙头,通过合同契约、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从事专业生产,将生产、加工和销售有机结合起来,实施一体化经营的组织类型,该类型一般以“公司+农户”为基本组织形成,这种形式在养殖业特别是外向型创汇农业中最为流行,其主要特点是“龙头”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户结成紧密的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体系,最主要和最普遍的联结方式是合同契约,“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村和农户签订产销合同,规定签约双方的责权利,企业对基地和农房提供全过程服务,有的还实行优惠价格并保证优先收购,农户按合同规定定时定量向企业交售优质产品,由“龙头”企业加工,出售制成品。 二是中介组织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主要是指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含农民专业协会)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等为中介,通过合作制或股份合作制度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从事专业生产,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施一体化经营的组织类型,该类型一般以“合作经济组织+农户”为基础组织模式。该类型的主要特点是按照合作制的原则和运作机制农户在农业生产中不仅是财产的所有者,直接参加生产和经营,同时,作为社会参加民主管理,实行“农办、民管、民受益”,对外讲求经济效益,对内不以营利为目的,实行赢余返还,开展多样化服务,所办企业与农户正真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这一类型各地都普遍采用,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完善,发挥着主要作用。 三是专业市场带动型,专业市场带动型是以专业批发为依托,通过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农户从事商品生产,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一种组织形式,这一类型一般与农民的联系比较松散,利益机制发育不成熟的地区可以选择的类型。 2 培植主导产业,加强龙头企业的建设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是培植主导产业,加强龙头企业的建设,并在主导产业的关键环节或基础上建设龙头企业,以带动整个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发挥其主导作用。 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业要得到长足稳定的发展,必须拥有自己的优势产品或特色产品,并具有一定规模,否则就难以进入市场参与竞争,这样就必须围绕这种产品确立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的培植要以市场为导向,从资源、技术、资金等优势出发,主导产业一旦确定,就必须围绕主导产业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培植主导产业必须坚持做到“适地布局,特优产品,科技先行,集中化生产”的原则建设为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火车头”作用。 龙头企业的兴衰不仅影响企业本身的发展,还影响到农民收入的增长和农村的稳定,它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加工转化,销售服务等综合功能。因此,只要是一体化经营,与农民有利益联结机制,经济效益好,能带动广大农民致富的农产品加工,流动企业,都应视为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要打破部门隶属关系及行政区划界限,提倡和鼓励通过股份制,股份合同制度形式对现有企业进行改制、兼并、通过资产重组以及组建企业集团来增强龙头企业的活力和辐射能力,因地制宜的制定龙头企业的标准和扶持体系,要放宽对从事大宗农产品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的认定标准,不论其大小,也不论所有制,只要有经营条件与实力,能与农民平等交换,带动农民进入市场,就允许其直接收购农副产品,并允许其加工经营,要积极协助和鼓励龙头企业。提高认识,总结经验,促使龙头企业真正成为联系政府与农户的纽带和桥梁。
[中图分类号] F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008-02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为基础,通过龙头企业及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将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形成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和利益互补机制的一种新型的现代化农业经营管理形式。 1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作用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产生而发展起来的,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适应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的客观规律,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增加农民的收入,是我们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在最近这一阶段,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1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农业产业化结构的调整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结构调整的信号来自市场供求关系。广大农村普遍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以后,这种家庭承包经营形式在市场竞争中是难以形成专业化,区域化和适度规模化的。因此,要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来调整产业结构。龙头企业一方面面对市场,另一方面引导农户生产,依托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施“订单农业”等特点,按照市场信号发展农业一体化经营,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农业产业和农业产业体系,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州以生产“香格里拉?藏秘”青稞干红、干白酒为主的“云南香格里拉酒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以国营、集体和个体青稞加工企业形成了庞大的青稞加工产业化经营体系,每年需要青稞加工原料达10000多吨。但是,我州青稞生产的集约化和市场化程度很低,优质青稞品种较少,栽培技术落后,产量不高,区内难以自给。因此,各级有关农业主管部门必须提高认识,增加投资力度,培育和引进优良适宜的加工型的青稞品种,发展“订单农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区位优势。 1.2 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过去把农业一直被认为是“弱质产业”,其实弱质在传统体制下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条块分割上,农业只从事农业生产,不能参与分享加工,销售等环节增值带来的利润,导致农业长期处于发展缓慢状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在两个方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一是延长链条,将农产品加工、销售与农业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即产加销一条龙服务),形成农业发展的整体优势和综合效益;二是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形成特色农业。特色农业产品具有比较优势易于加工和销售,能形成市场优势和价格优势,通过加工和销售转化增值,能大大改变农业原料产品的不利地位,提高农民进一步发展农业的信心。 1.3 依托科技,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业化龙头企业深深的感受到,发展农业必须从农业生产的源头来提高技术含量,提高农业的科技素质,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同时要获得高额市场利润,龙头企业就必须对新技术、新成果以及新品种有强烈的要求,就要与科技单位开展广泛的合作,缩短科技转化周期,提高科技成果的利用率,这就依托科技改造传统农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大大推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作为农牧业科技部门,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现代科技知识传授到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当中。 1.4 完善投资机制,增加农民的收入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从事农产品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参与农业生产的投入,由于投入机制的改变和保障机制的建立,解决了农民大规模发展生产的资金短缺问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总之,为了更好的发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作用,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类型。 一是采用龙头企业带动型。主要是以农副产品加工或流通企业为龙头,通过合同契约、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从事专业生产,将生产、加工和销售有机结合起来,实施一体化经营的组织类型,该类型一般以“公司+农户”为基本组织形成,这种形式在养殖业特别是外向型创汇农业中最为流行,其主要特点是“龙头”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户结成紧密的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体系,最主要和最普遍的联结方式是合同契约,“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村和农户签订产销合同,规定签约双方的责权利,企业对基地和农房提供全过程服务,有的还实行优惠价格并保证优先收购,农户按合同规定定时定量向企业交售优质产品,由“龙头”企业加工,出售制成品。 二是中介组织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主要是指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含农民专业协会)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等为中介,通过合作制或股份合作制度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从事专业生产,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施一体化经营的组织类型,该类型一般以“合作经济组织+农户”为基础组织模式。该类型的主要特点是按照合作制的原则和运作机制农户在农业生产中不仅是财产的所有者,直接参加生产和经营,同时,作为社会参加民主管理,实行“农办、民管、民受益”,对外讲求经济效益,对内不以营利为目的,实行赢余返还,开展多样化服务,所办企业与农户正真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这一类型各地都普遍采用,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完善,发挥着主要作用。 三是专业市场带动型,专业市场带动型是以专业批发为依托,通过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农户从事商品生产,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一种组织形式,这一类型一般与农民的联系比较松散,利益机制发育不成熟的地区可以选择的类型。 2 培植主导产业,加强龙头企业的建设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是培植主导产业,加强龙头企业的建设,并在主导产业的关键环节或基础上建设龙头企业,以带动整个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发挥其主导作用。 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业要得到长足稳定的发展,必须拥有自己的优势产品或特色产品,并具有一定规模,否则就难以进入市场参与竞争,这样就必须围绕这种产品确立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的培植要以市场为导向,从资源、技术、资金等优势出发,主导产业一旦确定,就必须围绕主导产业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培植主导产业必须坚持做到“适地布局,特优产品,科技先行,集中化生产”的原则建设为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火车头”作用。 龙头企业的兴衰不仅影响企业本身的发展,还影响到农民收入的增长和农村的稳定,它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加工转化,销售服务等综合功能。因此,只要是一体化经营,与农民有利益联结机制,经济效益好,能带动广大农民致富的农产品加工,流动企业,都应视为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要打破部门隶属关系及行政区划界限,提倡和鼓励通过股份制,股份合同制度形式对现有企业进行改制、兼并、通过资产重组以及组建企业集团来增强龙头企业的活力和辐射能力,因地制宜的制定龙头企业的标准和扶持体系,要放宽对从事大宗农产品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的认定标准,不论其大小,也不论所有制,只要有经营条件与实力,能与农民平等交换,带动农民进入市场,就允许其直接收购农副产品,并允许其加工经营,要积极协助和鼓励龙头企业。提高认识,总结经验,促使龙头企业真正成为联系政府与农户的纽带和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