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工作计划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一切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主要载体,是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条件,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影响。加快交通运输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重要内容。本规划是《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运输结构的重点专题规划,是“十五”综合交通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本规划包括甘肃省交通发展现状和未来交通发展形势的分析,“十五”交通发展的战略和目标、发展重点及主要的政
策措施等内容。
一、交通运输现状评价
(一)“九五”期间我省交通运输发展成绩显著
经过50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较快发展,已初步形成以干线铁路和公路国道主干线为骨架,其它国道和省道为脉络,民航运输为辅助的运输格局。国家干线铁路陇海、兰新、包兰、兰青线和国道主干线连云港至霍尔果斯(gz45)、丹东至拉萨(gz25)以及欧亚空中航线纵横贯穿我省,甘肃省作为我国西部交通枢纽的地位进一步加强。 “九五”期间,是甘肃交通建设尤其是公路、机场建设投资最多、发展最快、技术等级改善最大的时期。
铁路建设以提高干线铁路通过能力和局部提速为重点,在对陇海线、兰新线进行技术改造后,完成了干(塘)武(威南)线、包兰线兰州东至石嘴山段电
气化改造。同时开工建设了陇海铁路宝鸡至兰州二线。
到目前为止,甘肃境内铁路建设总里程为3275公里,铁路运营里程为2322公里,其中双线铁路926公里,占营业里程的39.9%;电气化铁路1169公里,占营业里程的50.3%。干线铁路实现牵引电气化和内燃化,沿线基本采用先进的通信、信号、调车设备和微机控制指挥操作系统,铁路的运输能力和安全可靠性有了较大地提高。1999年甘肃省铁路运输完成客运量101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22.71亿人公里;完成货运量2970万吨,货运周转量497.6亿吨公里。
公路主要围绕“两纵两横”主骨架高等级公路进行建设,同时,加快了其
它国省道、县乡道路及运输场站建设。
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6212公里,其中二级及以上公路达到3177公里。道路客运站229个,其中一级9个,二级33个;货运站35个,其中一级站1个,二级站4个,三级站30个。基本形成了以兰州为中心,以国省道为干线,县乡道路为分支,沟通城乡的公路网。1999年,全省公路运输完成客运量1.12亿人,旅客周转量65.95亿人公里;完成货运量1.93亿吨,货物周转量104.07亿吨公里。公路客货运量在全社会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比重分别占90.8%和87.6%。 民航机场开工建设兰州中川、敦煌机场扩建工程,开展了嘉峪关、庆阳等支线机场以及天水等军民合用机场改造的前期工作。1999年民航旅客发送量31.35万人次,货邮发送量3921吨,旅客吞吐量万人次,货邮吞吐量8660吨。开辟有地区航线1条,国内航线30条,可通达30多个城市和地区。 水运完成了黄河兰州段航道开发,开展了黄河白银段的前期工作。1999年水运航道为257.4公里,水运完成客运量167.4万人次,完成货运量33万吨。
(二)交通运输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
从我省国民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看,交通基础设施仍很薄弱,交通运输还不能适应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交通运输网规模总量不足,地区发展不平衡。甘肃现有的运输网密度处于落后状态,跨区域干线运输通道不足,铁路干线运输负荷过重,公路干线通过能力小,运输能力不适应市场需求。庆阳、陇南地区和甘南、临夏州不通铁路,公路技术等级低。农村公路通行条件差,还有一定数量的乡镇不通公路,一定数量的行政村不通汽车,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亟待提高。
二是运输体系尚未形成,结构矛盾突出。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运输方式之间内部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配合、运输设施的统筹规划建设、运输装备的发展以及运输经营管理尚未形成有机体系,没有
具备综合功能的运输枢纽,各种运输方式基本处于各自为政,缺乏有效衔接。
三是技术装备水平和运输质量不高。交通运输硬件设施的总体水平低,铁路复线和电气化率不高,运营管理自动化尚处于起步阶段,集装箱和冷藏等现代化运输装备不足;公路网等级低,三级及以下公路比重大,通行条件差;水运航道里程少,客货运输水平低下;民航机场少,不能形成干支结合的网络;
交通运输工作计划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一切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主要载体,是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条件,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影响。加快交通运输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重要内容。本规划是《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运输结构的重点专题规划,是“十五”综合交通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本规划包括甘肃省交通发展现状和未来交通发展形势的分析,“十五”交通发展的战略和目标、发展重点及主要的政
策措施等内容。
一、交通运输现状评价
(一)“九五”期间我省交通运输发展成绩显著
经过50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较快发展,已初步形成以干线铁路和公路国道主干线为骨架,其它国道和省道为脉络,民航运输为辅助的运输格局。国家干线铁路陇海、兰新、包兰、兰青线和国道主干线连云港至霍尔果斯(gz45)、丹东至拉萨(gz25)以及欧亚空中航线纵横贯穿我省,甘肃省作为我国西部交通枢纽的地位进一步加强。 “九五”期间,是甘肃交通建设尤其是公路、机场建设投资最多、发展最快、技术等级改善最大的时期。
铁路建设以提高干线铁路通过能力和局部提速为重点,在对陇海线、兰新线进行技术改造后,完成了干(塘)武(威南)线、包兰线兰州东至石嘴山段电
气化改造。同时开工建设了陇海铁路宝鸡至兰州二线。
到目前为止,甘肃境内铁路建设总里程为3275公里,铁路运营里程为2322公里,其中双线铁路926公里,占营业里程的39.9%;电气化铁路1169公里,占营业里程的50.3%。干线铁路实现牵引电气化和内燃化,沿线基本采用先进的通信、信号、调车设备和微机控制指挥操作系统,铁路的运输能力和安全可靠性有了较大地提高。1999年甘肃省铁路运输完成客运量101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22.71亿人公里;完成货运量2970万吨,货运周转量497.6亿吨公里。
公路主要围绕“两纵两横”主骨架高等级公路进行建设,同时,加快了其
它国省道、县乡道路及运输场站建设。
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6212公里,其中二级及以上公路达到3177公里。道路客运站229个,其中一级9个,二级33个;货运站35个,其中一级站1个,二级站4个,三级站30个。基本形成了以兰州为中心,以国省道为干线,县乡道路为分支,沟通城乡的公路网。1999年,全省公路运输完成客运量1.12亿人,旅客周转量65.95亿人公里;完成货运量1.93亿吨,货物周转量104.07亿吨公里。公路客货运量在全社会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比重分别占90.8%和87.6%。 民航机场开工建设兰州中川、敦煌机场扩建工程,开展了嘉峪关、庆阳等支线机场以及天水等军民合用机场改造的前期工作。1999年民航旅客发送量31.35万人次,货邮发送量3921吨,旅客吞吐量万人次,货邮吞吐量8660吨。开辟有地区航线1条,国内航线30条,可通达30多个城市和地区。 水运完成了黄河兰州段航道开发,开展了黄河白银段的前期工作。1999年水运航道为257.4公里,水运完成客运量167.4万人次,完成货运量33万吨。
(二)交通运输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
从我省国民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看,交通基础设施仍很薄弱,交通运输还不能适应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交通运输网规模总量不足,地区发展不平衡。甘肃现有的运输网密度处于落后状态,跨区域干线运输通道不足,铁路干线运输负荷过重,公路干线通过能力小,运输能力不适应市场需求。庆阳、陇南地区和甘南、临夏州不通铁路,公路技术等级低。农村公路通行条件差,还有一定数量的乡镇不通公路,一定数量的行政村不通汽车,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亟待提高。
二是运输体系尚未形成,结构矛盾突出。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运输方式之间内部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配合、运输设施的统筹规划建设、运输装备的发展以及运输经营管理尚未形成有机体系,没有
具备综合功能的运输枢纽,各种运输方式基本处于各自为政,缺乏有效衔接。
三是技术装备水平和运输质量不高。交通运输硬件设施的总体水平低,铁路复线和电气化率不高,运营管理自动化尚处于起步阶段,集装箱和冷藏等现代化运输装备不足;公路网等级低,三级及以下公路比重大,通行条件差;水运航道里程少,客货运输水平低下;民航机场少,不能形成干支结合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