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施效颦”的故事出自《庄子·天运》一文:“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这一段文章说的是,春秋时期,越国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无论举手投足,还是音容笑貌,样样都惹人喜爱。西施略用淡雅妆扮、朴素的衣着,无论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很高的“回头率”,没有人不惊叹她的美貌。但是,西施常有一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见她手捂胸口,双眉皱起,流露出一种娇媚柔弱的女性美。当她从乡间路上走过的时候,乡里人无不睁大眼睛注视着她。而西施的邻居是一个丑女子,相貌一般,没有修养。她平时动作粗俗,说话大声大气,却一天到晚做着当美女的梦。今天穿这样的衣服,明天梳那样的发式,却仍然没有一个人说她漂亮。这一天,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着双眉的样子竟博得这么多人的青睐,因此回去以后,她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手捂胸口,紧皱眉头,在村里走来走去。哪知这丑女的娇揉造作使她样子更难看了。结果,乡里的富人看见丑女的怪模样,马上把门紧紧关上;乡间的穷人看见丑女走过来,马上拉着妻、带着孩子远远地躲开。人们见了这个怪模怪样模仿西施心口疼,在村里走来走去的丑女人,简直像见了瘟神一般。这名丑女只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知道她为什么很美,而去简单模仿她的样子,结果反被人讥笑。
这个故事看起来十分简单,西施美貌人所共知,也深受乡人羡慕,而邻居的丑女看到生病的西施皱眉的模样很是美丽,便自己也来装扮人家那般的模样。只可惜,这个丑女只知“颦美”却不知“颦之所以为美”:这个“颦”只有在西施那样的美人那里才会是美的。既然如此,效颦的结果自然便可想而知了:富人见了这个丑女的怪模样,“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了呢,则是“挈妻子而去之走”。其实,当时写文章的庄子只知道有西施,而不知有东施。只是后来的人,把那个丑女命名成“东施”,结果才有了“东施效颦”这样的成语典故。于是,后人臆造的这个“东施”就被定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直到如今也未能解脱。那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何丑女东施就不能有爱美之心?为何不能效颦、不能学习一下美女西施呢?
·电视连续剧《越王勾践》中的美女西施(周 扬饰)。
说起来这邻居东施,虽然是一丑女,但并没有什么错误,由于人的容貌的美丽和丑陋都是先天的,是自己无法选择的,因此,她的唯一错误不过在于自己不知道怎样效颦而已,就是“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可细细一想,东施却有不少可取之处,最起码,她知道什么是美?怎样才能达到美?这比那些分不清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的人强多了。所以,她便以西施之颦而去效颦。没想到自己以这天生的丑陋去效那美人之颦,竟然惨做后人妖魔化的千年笑柄,而自己只能掩面抽泣,难道不是很有点冤屈的吗?难的不应该有人为她伸张一下这历经千年的不白之冤吗?
俗语说得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对大自然的美景,人们会流连忘返;置身于美妙的旋律中,人们会如痴如醉。美的需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方面,人们通过爱美来表现人的本质力量,连不懂事的小孩都知道爱漂亮。虽然人人都知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但在人际交往中却总是特别注意他人的外貌。和外貌好的人打交道,心情就舒畅,而与相貌丑陋的人打交道,心里总感到有点不舒服。就像《庄子·天运》一文中的人们见到丑女子一样,“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这就是说,如果像东施这样的丑女再不走效颦之路,就会连和人家说话的资格都没有了。面对这样严重的情况,东施效颦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长期以来,人们只注意了东施效颦的可笑,但没有看到一个人的两个面貌,即形体面貌和精神面貌,而形体又是受精神支配的。一个人的长相、体型是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结果,任何人都无法选择。但是,品德和才能却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获得的。因此,长相一般的人只要有心灵美、道德美、智慧美、勤劳美、创造美和文明美,仍比单纯外貌美的人更具有永恒的吸引力。战国时期的钟离春,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丑女。她额头前突,双眼下凹,鼻孔向上翻翘,头颅大,头发少,颈部喉结比男人的还要大,皮肤黑红,好大年纪未出嫁。当时执政的齐宣王政治腐败,国事昏暗,性格暴烈,喜欢被人吹棒,全国上下人心惶惶。钟离春虽然貌丑,但饱读诗书,志向远大,她为了拯救国家,冒着杀头的危险,当着齐宣王的面而陈述他的种种劣迹,并指出如果不悬崖勒马,就会国破家亡。齐宣王听后不但没有杀钟离春,反而大受感动,把钟离春看成是自己的一面宝镜,并封为王后。
由此可见,长相美与心灵美并不存在必然的关系,一个美貌的人可能有一个丑陋的灵魂;一个容貌一般甚至丑陋的人,也可能怀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千百年来,人们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东施效颦的笑柄上,但是,谁都没有看到东施与许多人一样,还有一颗沉淀于心底的爱美之心。人只要有一颗爱美之心,就不会被社会所淘汰,就不应该被定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以至千百年来都无法解脱。
“东施效颦”的故事出自《庄子·天运》一文:“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这一段文章说的是,春秋时期,越国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无论举手投足,还是音容笑貌,样样都惹人喜爱。西施略用淡雅妆扮、朴素的衣着,无论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很高的“回头率”,没有人不惊叹她的美貌。但是,西施常有一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见她手捂胸口,双眉皱起,流露出一种娇媚柔弱的女性美。当她从乡间路上走过的时候,乡里人无不睁大眼睛注视着她。而西施的邻居是一个丑女子,相貌一般,没有修养。她平时动作粗俗,说话大声大气,却一天到晚做着当美女的梦。今天穿这样的衣服,明天梳那样的发式,却仍然没有一个人说她漂亮。这一天,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着双眉的样子竟博得这么多人的青睐,因此回去以后,她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手捂胸口,紧皱眉头,在村里走来走去。哪知这丑女的娇揉造作使她样子更难看了。结果,乡里的富人看见丑女的怪模样,马上把门紧紧关上;乡间的穷人看见丑女走过来,马上拉着妻、带着孩子远远地躲开。人们见了这个怪模怪样模仿西施心口疼,在村里走来走去的丑女人,简直像见了瘟神一般。这名丑女只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知道她为什么很美,而去简单模仿她的样子,结果反被人讥笑。
这个故事看起来十分简单,西施美貌人所共知,也深受乡人羡慕,而邻居的丑女看到生病的西施皱眉的模样很是美丽,便自己也来装扮人家那般的模样。只可惜,这个丑女只知“颦美”却不知“颦之所以为美”:这个“颦”只有在西施那样的美人那里才会是美的。既然如此,效颦的结果自然便可想而知了:富人见了这个丑女的怪模样,“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了呢,则是“挈妻子而去之走”。其实,当时写文章的庄子只知道有西施,而不知有东施。只是后来的人,把那个丑女命名成“东施”,结果才有了“东施效颦”这样的成语典故。于是,后人臆造的这个“东施”就被定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直到如今也未能解脱。那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何丑女东施就不能有爱美之心?为何不能效颦、不能学习一下美女西施呢?
·电视连续剧《越王勾践》中的美女西施(周 扬饰)。
说起来这邻居东施,虽然是一丑女,但并没有什么错误,由于人的容貌的美丽和丑陋都是先天的,是自己无法选择的,因此,她的唯一错误不过在于自己不知道怎样效颦而已,就是“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可细细一想,东施却有不少可取之处,最起码,她知道什么是美?怎样才能达到美?这比那些分不清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的人强多了。所以,她便以西施之颦而去效颦。没想到自己以这天生的丑陋去效那美人之颦,竟然惨做后人妖魔化的千年笑柄,而自己只能掩面抽泣,难道不是很有点冤屈的吗?难的不应该有人为她伸张一下这历经千年的不白之冤吗?
俗语说得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对大自然的美景,人们会流连忘返;置身于美妙的旋律中,人们会如痴如醉。美的需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方面,人们通过爱美来表现人的本质力量,连不懂事的小孩都知道爱漂亮。虽然人人都知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但在人际交往中却总是特别注意他人的外貌。和外貌好的人打交道,心情就舒畅,而与相貌丑陋的人打交道,心里总感到有点不舒服。就像《庄子·天运》一文中的人们见到丑女子一样,“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这就是说,如果像东施这样的丑女再不走效颦之路,就会连和人家说话的资格都没有了。面对这样严重的情况,东施效颦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长期以来,人们只注意了东施效颦的可笑,但没有看到一个人的两个面貌,即形体面貌和精神面貌,而形体又是受精神支配的。一个人的长相、体型是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结果,任何人都无法选择。但是,品德和才能却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获得的。因此,长相一般的人只要有心灵美、道德美、智慧美、勤劳美、创造美和文明美,仍比单纯外貌美的人更具有永恒的吸引力。战国时期的钟离春,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丑女。她额头前突,双眼下凹,鼻孔向上翻翘,头颅大,头发少,颈部喉结比男人的还要大,皮肤黑红,好大年纪未出嫁。当时执政的齐宣王政治腐败,国事昏暗,性格暴烈,喜欢被人吹棒,全国上下人心惶惶。钟离春虽然貌丑,但饱读诗书,志向远大,她为了拯救国家,冒着杀头的危险,当着齐宣王的面而陈述他的种种劣迹,并指出如果不悬崖勒马,就会国破家亡。齐宣王听后不但没有杀钟离春,反而大受感动,把钟离春看成是自己的一面宝镜,并封为王后。
由此可见,长相美与心灵美并不存在必然的关系,一个美貌的人可能有一个丑陋的灵魂;一个容貌一般甚至丑陋的人,也可能怀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千百年来,人们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东施效颦的笑柄上,但是,谁都没有看到东施与许多人一样,还有一颗沉淀于心底的爱美之心。人只要有一颗爱美之心,就不会被社会所淘汰,就不应该被定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以至千百年来都无法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