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是教育的本质
引领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具有权威性、科学性、规范性等等,我觉得除此之外,引领是教育的本质,引领决定方向,这是学生成长最为关键的。
玛格丽特·桑斯特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她在一个大城市的贫民窟工作期间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令她至今难以释怀。当时,在玛格丽特的不懈努力下,终于使一家健身房同意在贫民区的孩子们放学之后,免费为他们开放。一天下午,一个男孩架着双拐蹒跚着走进了健身房。他的一条腿严重扭曲,只好在旁边一脸羡慕地看着正在健身房兴高采烈玩耍着的同龄小孩儿。在和小男孩聊了一段时间后,玛格丽特得知,小男孩受了重伤的腿是被卡车碰撞而导致的。因为家中贫困,他一直没能到医院去治疗。
她立即将这个小男孩带到医院做了外科检查,检查后发现,如果经过一系列的手术治疗,小男孩的腿是完全有可能康复的,只是因为送来救治的时间太晚,手术的难度比较大,所需的费用也比较多。但是玛格丽特执意要帮帮这个可怜的孩子,后来经过她的努力,终于说服了医院,他们同意为孩子减免一部分医疗费用,另外,有一位银行家开出了一张限额支票,再加上小男孩的家人以及玛格丽特本人共同凑集了一部分资金,这个小男孩终于有了重获健康的机会。
终于有一天,小男孩踢掉拐杖,走进了健身房,他来到篮球架前,将篮球投进了篮球筐中,在以后的日子里,玛格丽特一直关注并帮助小男孩一步步走向康复。直到有一天,她看到小男孩能跑起来了。
再后来小男孩已经变成了一位健壮的小伙子。然后他却因为抢劫,被判了3年的刑。玛格丽特为此泪流满面的说道:“这是我一生中最愧疚的一件事情,我只顾忙于教他如何走路,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告诉他应该往哪里走!”
玛格丽特作为社会活动家,她为那个孩子做的不可以说不多的,但她过多关注了孩子的物质生活,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灵成长。没有方向的关爱,缺少向善的引领,最终让她彻底省悟。
玛格丽特的反思是值得我们教育者思考的。我们关注学生的,生活上关注多,学习上关注多,而人格素养的培养就不太关注了。当然,我们也有思品类的课程,也有各式各样的计划与行动,还有更多的口号与标语。问题是,我们停留在纸上与形式上的东西太多了,骨子里的引领则是少之又少的。
如果说当下教育还有什么不足,肯定问题多多,但最大的缺失恐怕还是人格力量的培养不够给力。现今社会滚滚红尘之中,趋利诉求似乎成了全社会主流价值取向,人心浮躁,道德滑坡越来越严重,已经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极不协调,离和谐社会的中心目标也渐行渐远了,这是值得我们教育人高度关注的。
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教育人一定要有意识,强化教育的引领性,哪怕能有一点点改变也是好的。如果“玛格丽特”式的反思多一点,那个孩子的悲剧就会少一点,我们社会文明的进程就会快一点。
教育的引领性还表现在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找到学生的兴奋点与个性特征,然后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发挥自身优势,完善自我,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成长空间、发展空间,进而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份果实。
埃里克森曾到美国中南部的一个小城讲学,顺道去看望一位同事的姑母。这位老人在世上已经无亲无故,重度抑郁,她独自居住在一间老屋,怎么也不肯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埃里克森来到她家中,通过观察发现这位老人比自己想象的更为孤单,一个人关在阴沉沉的百年老屋内,整个屋子里感觉不到一丝生气。再细细观察,终于在一间房间的窗台上,
引领是教育的本质
引领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具有权威性、科学性、规范性等等,我觉得除此之外,引领是教育的本质,引领决定方向,这是学生成长最为关键的。
玛格丽特·桑斯特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她在一个大城市的贫民窟工作期间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令她至今难以释怀。当时,在玛格丽特的不懈努力下,终于使一家健身房同意在贫民区的孩子们放学之后,免费为他们开放。一天下午,一个男孩架着双拐蹒跚着走进了健身房。他的一条腿严重扭曲,只好在旁边一脸羡慕地看着正在健身房兴高采烈玩耍着的同龄小孩儿。在和小男孩聊了一段时间后,玛格丽特得知,小男孩受了重伤的腿是被卡车碰撞而导致的。因为家中贫困,他一直没能到医院去治疗。
她立即将这个小男孩带到医院做了外科检查,检查后发现,如果经过一系列的手术治疗,小男孩的腿是完全有可能康复的,只是因为送来救治的时间太晚,手术的难度比较大,所需的费用也比较多。但是玛格丽特执意要帮帮这个可怜的孩子,后来经过她的努力,终于说服了医院,他们同意为孩子减免一部分医疗费用,另外,有一位银行家开出了一张限额支票,再加上小男孩的家人以及玛格丽特本人共同凑集了一部分资金,这个小男孩终于有了重获健康的机会。
终于有一天,小男孩踢掉拐杖,走进了健身房,他来到篮球架前,将篮球投进了篮球筐中,在以后的日子里,玛格丽特一直关注并帮助小男孩一步步走向康复。直到有一天,她看到小男孩能跑起来了。
再后来小男孩已经变成了一位健壮的小伙子。然后他却因为抢劫,被判了3年的刑。玛格丽特为此泪流满面的说道:“这是我一生中最愧疚的一件事情,我只顾忙于教他如何走路,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告诉他应该往哪里走!”
玛格丽特作为社会活动家,她为那个孩子做的不可以说不多的,但她过多关注了孩子的物质生活,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灵成长。没有方向的关爱,缺少向善的引领,最终让她彻底省悟。
玛格丽特的反思是值得我们教育者思考的。我们关注学生的,生活上关注多,学习上关注多,而人格素养的培养就不太关注了。当然,我们也有思品类的课程,也有各式各样的计划与行动,还有更多的口号与标语。问题是,我们停留在纸上与形式上的东西太多了,骨子里的引领则是少之又少的。
如果说当下教育还有什么不足,肯定问题多多,但最大的缺失恐怕还是人格力量的培养不够给力。现今社会滚滚红尘之中,趋利诉求似乎成了全社会主流价值取向,人心浮躁,道德滑坡越来越严重,已经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极不协调,离和谐社会的中心目标也渐行渐远了,这是值得我们教育人高度关注的。
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教育人一定要有意识,强化教育的引领性,哪怕能有一点点改变也是好的。如果“玛格丽特”式的反思多一点,那个孩子的悲剧就会少一点,我们社会文明的进程就会快一点。
教育的引领性还表现在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找到学生的兴奋点与个性特征,然后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发挥自身优势,完善自我,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成长空间、发展空间,进而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份果实。
埃里克森曾到美国中南部的一个小城讲学,顺道去看望一位同事的姑母。这位老人在世上已经无亲无故,重度抑郁,她独自居住在一间老屋,怎么也不肯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埃里克森来到她家中,通过观察发现这位老人比自己想象的更为孤单,一个人关在阴沉沉的百年老屋内,整个屋子里感觉不到一丝生气。再细细观察,终于在一间房间的窗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