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02日 15:45能源【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5条
【封面故事4】
中国应转变海洋政策
——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海洋地质学家汪品先
面对如此广阔的深海面积,中国错过了大好的机会,现在到发力的时候了。
文|本刊记者 李毅
在全球范围内,由海洋权益产生的争端和矛盾逐渐表面化,但中国对海洋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长期致力于海洋地质学研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对包括东海在内的中国领海油气资源潜力十分乐观,并呼唤在全球关注海洋能源的今天,国人应提高海洋意识,争取海洋利益。
《能源》:随着陆上能源的日趋枯竭,全球海洋油气的争夺也日益白热化。面对这一现状,您认为中国应做出那些改变与努力?
汪品先:随着能源形势的日益严峻,中国人的海洋能源意识也在逐渐苏醒。
从郑和下西洋至今的600年间,中国人从来没有这样重视海洋。从最高领导一直到普通百姓,海洋意识和从前不同了,主要因为中国的经济背景变了。自从中国实行市场经济,加入国际大市场中去之后,中国的利益已经远远超出原来的界限了。
中国的海洋政策,从林则徐时代的象征就是虎门炮台,凡是从海上来的我就打你。邓小平的海洋政策就是把近海守住,韬光养晦,不与人争利。但现在不行了,中国的石油有一多半都从国外运来,贸易也要依靠外国市场,如果再不争取海上利益就会为人所制。中国目前搞矿产、石油的企业在三大洋都已去勘探过了,我们做基础研究的很惭愧,没有为他们做什么贡献。
地球表面60%以上都是2000米及以上深度的海洋。而全球海洋的平均水深是3800米,因此世界上主要是深海。而且现在看来,未来能够给人惊喜的大油田也都是在深海,比如北冰洋。如此广阔的深海面积,完全可以任中国人去发挥,中国错过了这么多大好的机会,现在总该到发力的时候了。
《能源》:您如何评价中国领海的油气资源禀赋及开发前景?
汪品先:中国现在的海上石油,南海的潜力是相当大的;渤海是一个主力;东海也是有前景的,但是由于政治原因,没有怎么开发;黄海的情况一直到现在没有什么突破。早年英国石油公司等大公司也来钻探过,但没有什么发现。总的说来,中国最大的希望还是在南海。渤海和南海是中国现在海上石油的主要来源。而以潜力来说,最好的应该是南海。目前中国的石油开采已经到了深海,而南海的深海从这些年的迹象来看,是有很大希望的。
东海在这些年也有过很好的工作,但由于政治的原因,没有很好的铺开,现在新的进展几乎说不上。南海的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是,南海主要的油田在南边而不在北边。中国这些年都把主要力量放在了北部,南部当时做过的,但又缩回来了。中国如果早一点有这样的概念,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了。现在中国在南海已经很被动了,南部的石油产量比北部高得多,将来的预测也是南部的前景要更好。
《能源》:与世界其他油气富集海域相比,中国领海的油气生成原理有什么特点?
汪品先:中国的石油资源主要有两种产生方式,一种是中国一直宣传的陆相生油;一种是西方比较看重的海相生油。中国领海中主要油气田的产生都遵循的是陆相生油理论。一直到今天,渤海海底的油气资源也是陆地的。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的生油原理主要也是陆相的。现在从南海的情况来看,海里面形成的油气资源有可能比陆上形成的历史更长,钻井也就要钻到更深的地层才能找到,这方面的工作目前正在筹备之中。特别是南海深海的石油,估计大部分都是在远古的海洋中遵循海相生油的原理形成的。
海相生油在中国应该说有很好的前景,陆地上也一样。现在的中国华[0.13 1.56%]南地区找到的油也是很早的海相的油,未来可能会更多。
说到底,现在地球上所有的海洋,都是在后来的地质构造变动中被拉开的,原来已经形成陆地了,陆地张开以后又形成海了。而这些海张开是有各种方式的,学界曾依据南海的地质特点将其地质形态总结为“大西洋[19.40 0.10%]式的小洋盆”说的是盆地自身“张”的作用,同时也可能有地壳“压”的作用,也可以“挤”出海盆来,这是指的另外一种类型。
大西洋在它张开的时候,形成了很多非常重要的油田,大多数都是海里的。巴西现在为什么能跻身“金砖四国”呢?它就是靠得深海石油。巴西的大油田有90%以上都在深海,它就是在大西洋拉开的时候,形成了西海岸巴西的油田以及东海岸西非的油田。
那么南海是否在拉开的时候也产生了油田呢?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主要我们现在知道的太少。我在1999年主持了大洋钻探之后,就觉得南海存在海相生油的前景,但要想做这方面工作就要往地层更深处钻井,这是下一步的目标。这个应该是有前景的,但是现在做的工作太少。
《能源》:东海和南海是中国领海中面积最大的两个海域,它们海底的油气构造有哪些异同?
汪品先: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就是亚洲,最大的大洋就是太平洋[13.03 0.00%]。在这个大陆和大洋之间夹着一串海,我们叫它们边缘海。虽然中国的东海和南海都属于边缘海,但它们的地质情况完全不同,或者说这些海的“性格”是各不相同的——海有两种,一种本身还是陆地,被海水淹没了,称作大陆架,它是浅的。另一种就是大洋。大洋与大陆最大的区别在于地壳。大洋的地壳是玄武岩,比较重;大陆的地壳是花岗岩,轻一些。而大陆架有很好的油气资源,东海和南海目前开发的主要资源都是在大陆架上的,世界上的很多油气资源也都是大陆架上发现的。
这些年人们发现深海也有石油,东海没有什么深海,唯一的深海就是冲绳海槽。冲绳海槽和南海相比,属于尚未拉开的盆地,要再等几千万年才能拉开,从而形成油气构造,因此目前并没有被划入石油勘探的范围。
东海和南海主要的区别是,东海是大陆架为主的浅海;而南海中深海占的比例更大,也是中国唯一没有争议的深海海域。说到底,海底的沉积都是陆上掉下去的。都是海里的泥沙一步步搬下去的,先搬到陆架上,之后海平面变化了再把它推到深海去。
而现在全球主要新发现的油气资源都是在深海海域,东海没有更多的深海,因此下一步最大的希望当然是在南海。
东海的石油勘探工作本来做得很好,找到了大油田。很可惜由于争端而停了下来,进展并不顺利,其实那里是很有前景的。日本人之前不去开发,等到中国找到了油气资源,又跳出来提出异议,中国应当争取自己的海洋权益,据理力争。
2010年11月02日 15:45能源【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5条
【封面故事4】
中国应转变海洋政策
——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海洋地质学家汪品先
面对如此广阔的深海面积,中国错过了大好的机会,现在到发力的时候了。
文|本刊记者 李毅
在全球范围内,由海洋权益产生的争端和矛盾逐渐表面化,但中国对海洋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长期致力于海洋地质学研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对包括东海在内的中国领海油气资源潜力十分乐观,并呼唤在全球关注海洋能源的今天,国人应提高海洋意识,争取海洋利益。
《能源》:随着陆上能源的日趋枯竭,全球海洋油气的争夺也日益白热化。面对这一现状,您认为中国应做出那些改变与努力?
汪品先:随着能源形势的日益严峻,中国人的海洋能源意识也在逐渐苏醒。
从郑和下西洋至今的600年间,中国人从来没有这样重视海洋。从最高领导一直到普通百姓,海洋意识和从前不同了,主要因为中国的经济背景变了。自从中国实行市场经济,加入国际大市场中去之后,中国的利益已经远远超出原来的界限了。
中国的海洋政策,从林则徐时代的象征就是虎门炮台,凡是从海上来的我就打你。邓小平的海洋政策就是把近海守住,韬光养晦,不与人争利。但现在不行了,中国的石油有一多半都从国外运来,贸易也要依靠外国市场,如果再不争取海上利益就会为人所制。中国目前搞矿产、石油的企业在三大洋都已去勘探过了,我们做基础研究的很惭愧,没有为他们做什么贡献。
地球表面60%以上都是2000米及以上深度的海洋。而全球海洋的平均水深是3800米,因此世界上主要是深海。而且现在看来,未来能够给人惊喜的大油田也都是在深海,比如北冰洋。如此广阔的深海面积,完全可以任中国人去发挥,中国错过了这么多大好的机会,现在总该到发力的时候了。
《能源》:您如何评价中国领海的油气资源禀赋及开发前景?
汪品先:中国现在的海上石油,南海的潜力是相当大的;渤海是一个主力;东海也是有前景的,但是由于政治原因,没有怎么开发;黄海的情况一直到现在没有什么突破。早年英国石油公司等大公司也来钻探过,但没有什么发现。总的说来,中国最大的希望还是在南海。渤海和南海是中国现在海上石油的主要来源。而以潜力来说,最好的应该是南海。目前中国的石油开采已经到了深海,而南海的深海从这些年的迹象来看,是有很大希望的。
东海在这些年也有过很好的工作,但由于政治的原因,没有很好的铺开,现在新的进展几乎说不上。南海的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是,南海主要的油田在南边而不在北边。中国这些年都把主要力量放在了北部,南部当时做过的,但又缩回来了。中国如果早一点有这样的概念,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了。现在中国在南海已经很被动了,南部的石油产量比北部高得多,将来的预测也是南部的前景要更好。
《能源》:与世界其他油气富集海域相比,中国领海的油气生成原理有什么特点?
汪品先:中国的石油资源主要有两种产生方式,一种是中国一直宣传的陆相生油;一种是西方比较看重的海相生油。中国领海中主要油气田的产生都遵循的是陆相生油理论。一直到今天,渤海海底的油气资源也是陆地的。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的生油原理主要也是陆相的。现在从南海的情况来看,海里面形成的油气资源有可能比陆上形成的历史更长,钻井也就要钻到更深的地层才能找到,这方面的工作目前正在筹备之中。特别是南海深海的石油,估计大部分都是在远古的海洋中遵循海相生油的原理形成的。
海相生油在中国应该说有很好的前景,陆地上也一样。现在的中国华[0.13 1.56%]南地区找到的油也是很早的海相的油,未来可能会更多。
说到底,现在地球上所有的海洋,都是在后来的地质构造变动中被拉开的,原来已经形成陆地了,陆地张开以后又形成海了。而这些海张开是有各种方式的,学界曾依据南海的地质特点将其地质形态总结为“大西洋[19.40 0.10%]式的小洋盆”说的是盆地自身“张”的作用,同时也可能有地壳“压”的作用,也可以“挤”出海盆来,这是指的另外一种类型。
大西洋在它张开的时候,形成了很多非常重要的油田,大多数都是海里的。巴西现在为什么能跻身“金砖四国”呢?它就是靠得深海石油。巴西的大油田有90%以上都在深海,它就是在大西洋拉开的时候,形成了西海岸巴西的油田以及东海岸西非的油田。
那么南海是否在拉开的时候也产生了油田呢?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主要我们现在知道的太少。我在1999年主持了大洋钻探之后,就觉得南海存在海相生油的前景,但要想做这方面工作就要往地层更深处钻井,这是下一步的目标。这个应该是有前景的,但是现在做的工作太少。
《能源》:东海和南海是中国领海中面积最大的两个海域,它们海底的油气构造有哪些异同?
汪品先: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就是亚洲,最大的大洋就是太平洋[13.03 0.00%]。在这个大陆和大洋之间夹着一串海,我们叫它们边缘海。虽然中国的东海和南海都属于边缘海,但它们的地质情况完全不同,或者说这些海的“性格”是各不相同的——海有两种,一种本身还是陆地,被海水淹没了,称作大陆架,它是浅的。另一种就是大洋。大洋与大陆最大的区别在于地壳。大洋的地壳是玄武岩,比较重;大陆的地壳是花岗岩,轻一些。而大陆架有很好的油气资源,东海和南海目前开发的主要资源都是在大陆架上的,世界上的很多油气资源也都是大陆架上发现的。
这些年人们发现深海也有石油,东海没有什么深海,唯一的深海就是冲绳海槽。冲绳海槽和南海相比,属于尚未拉开的盆地,要再等几千万年才能拉开,从而形成油气构造,因此目前并没有被划入石油勘探的范围。
东海和南海主要的区别是,东海是大陆架为主的浅海;而南海中深海占的比例更大,也是中国唯一没有争议的深海海域。说到底,海底的沉积都是陆上掉下去的。都是海里的泥沙一步步搬下去的,先搬到陆架上,之后海平面变化了再把它推到深海去。
而现在全球主要新发现的油气资源都是在深海海域,东海没有更多的深海,因此下一步最大的希望当然是在南海。
东海的石油勘探工作本来做得很好,找到了大油田。很可惜由于争端而停了下来,进展并不顺利,其实那里是很有前景的。日本人之前不去开发,等到中国找到了油气资源,又跳出来提出异议,中国应当争取自己的海洋权益,据理力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