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的朋友
一、 概述
《她是我的朋友》是一篇含蓄隽永、感人至深的佳作。记叙的是孤儿院里的孤儿阮恒,为了挽救同伴的生命,毅然献出自己鲜血的故事。选编本课的意图是为了进一步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高尚品格,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在学习课文1—4自然段的基础上,研读课文的5—14自然段。
2、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态的语句,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
体会人物的高尚品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感受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态的语句,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高尚品格。学习作者用精练准确的词语人物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三年级的学生对语文学习已有浓厚的兴趣,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的见解,期盼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肯定;
2.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感,能根据老师指导入情入境地读,感悟人物的动作神态。
3.对于人物的心理活动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循序渐进引导体会。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一节阅读课教学是否成功,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自已的感悟和体验,是否有探究的欲望。因此,在新课教学中,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质疑。“学贵有疑”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学中,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通过读,提出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并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寻疑读书,带疑读书,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喜悦。
2、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几种体验的方式:动作体验、表演体验。让学生体会到阮恒的哭声越来越大,内心越来越痛苦,从而为他坚持献血的高大形象设下铺垫。
3、探究。“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探究阮恒的内心世界,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友情观。”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教师从“词语的探究”及“角色的探究”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阮恒,诉说他献血时复杂的心理活动,从而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
4、悟情。“语文课教学,应该有语文味。”在本节课中,读不是停留在形式上,而是有指导性地读、深入地读,力求读出文章的意,读出文章的情,读出文章的味。以情带读,读中悟情,这样的读使人感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从中体会人物内心世界,感受阮恒的崇高品质。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一)、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二)、资源准备:
1、 课前让学生积累与动作神态相关的词语。
2、教学PPT。
六、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8课《她是我的朋友》前面四个自
然段,了解了故事发生的起因,下面,让我们借助画面,再次回到那令人惊心动魄的战争环境当中。 (播放课件,解说:战争开始了,敌人对孤儿院进行轰炸,这是被炸以后的孤儿院,有的孩子当场被炸死,有的孩子受了伤,其中有个小姑娘伤势最重,如果不及时输血,她一定会死去。)
师:看完刚才的画面,谁来说说故事发生的起因?
生:小姑娘伤重,如果不及时输血,就会死去。
师:概括得很准确。(板书:小姑娘 死)那么在这紧要关头,是谁
挺身而出,为小姑娘献血的呢?
生:阮恒。
师:对!(板书:阮恒)
二、精读品味,感受品质
师:阮恒是怎样献血的?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77页,默读课文的5
—10自然段,边读边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待会儿老师请同学们来提提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生默读)
师:一起交流问题吧!
生1:阮恒第一次举手时为什么手在颤抖?
生2:当医生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时,阮恒的手举起来、放下去、又
举起来?
生3:为什么在献血过程中阮恒会“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
速用另一手捂住脸”?
生4:为什么医生问阮恒打针疼不疼时,阮恒总是摇头?
„„
师: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问题不仅问得多,而且问得好!是啊!
我们的语文学习呀就离不开这个“问”字。(贴板书:问)
师:那么,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刚才你们所提的这些问题,都是
对阮恒哪一方面的描写?
生:动作、神态。
师:看来呀只要我们把描写阮恒动作和神态的句子学清楚,学明白,
那么刚才那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好,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
习惯的方式再读读5—10自然段,边读边用“—”线划出描写阮恒动作、神态的句子,同桌可以相互交流。(师巡视)
师:谁先来说说你找到的句子?
生: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
后又举起来。” (出示课件)
师:好,我们先看这句,请同学们轻声读读,找出描写阮恒动作的词。 生:举、放、举。
师:阮恒一共举了几次手?
生:两次。
师:这两次举手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次是颤抖地举起来,第二次是放下去后又举起来。
师:老师朗读这句话,请同学们模仿阮恒的动作,举手看看。(生模
仿阮恒的动作)
师:请同学们坐好。现在能不能告诉我第一次举手时阮恒的手为什么
在颤抖呢?
生:紧张、害怕
师:紧张、害怕什么?
生:他是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他想准会让他把所有的血都给那个小姑
娘,好让她活下来。
师:噢,是这样(板书:活)老师想问刚才那位同学,你是怎么知道
的?
生:课文后面的12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答案。
师:你把它读读!(生读12自然段)
师:这位同学可真会读书,会联系后面的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掌声送
给他!(生热烈鼓掌)
师:正因为这样,阮恒把手放了下去了。可是,后来为什么又举起来? 生:如果不及时输血,她就会死去,为了救朋友,还得献,于是又举
起了手。
师:说得真好!两次举手,反映了阮恒由紧张、害怕、犹豫不决到决
心献血救小姑娘的心理过程。那么怎样才能读好这句话呢?老师
想请一位同学先来读读,在他读之前,同学们有什么要提醒她注意的吗?
生1:“沉默”这个词应该读缓慢、轻一些,因为“沉默” 应该是没
有声音的,表示大家都在犹豫要不要献血?
生2:“突然”要读得快一些,表示时间很短,出乎意料。
生3:第二个“举”字应该读得大声、坚定,因为这时候的阮恒已经
下定决心献血了。
„„
师:提醒得真好,那么谁愿意来读读这段话。(指名读、师点拨、全班齐读)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动情,是的!我们读书的时候,如果每次都能够
像刚才这样用心去读、用情去读,那么就一定能读出文章的味道来。(贴板书:读)好!继续交流描写阮恒动作和神态的句子。 生:“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名话也不说。”
师:为什么?
生:因为阮恒又开始害怕、紧张了。
师:还有吗?(生交流找到的句子)
师:刚才同学们找到的句子都在9、10自然段里面了,我们一起看看。
(课件出示9、10自然段)在这两段话里,描写阮恒哭的词语是特别多,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
生:啜泣、呜咽、哭泣、抽泣。
师:“啜泣”是什么意思?
生:抽噎着哭泣。
师:“呜咽”呢?
生:低声哭。
师:“哭泣”呢?
生:轻声哭。
师:“抽泣”又是什么意思?
生:一吸一顿地哭。
师:同是一个哭字,意思却有所不同,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太丰
富了。那么同学们,你们是通过什么方法理解这些词语意思的? 生1:课前老师让我们预习时,我查了字典。
生2:我去请教父母。
生3:还可以上网去查找词语的意思。
„„
师:同学们理解词语的办法可真多呀!那么能够用把表演方式把这些
词语表达出来吗?同桌先试试。(生试表演,师巡视)
师:刚才同学们表演得很认真,有几个同学演得特别好,来,谁愿意
上台来试试!(请四名同学生上台)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注意听阮恒的哭声有什么变化?(生按顺序表
演“啜泣”、“呜咽”、“哭泣”、“抽泣”)
师:你们听出来了吗?阮恒的哭声有什么变化?
生:哭声越来越大!
师:哭的时间也—
生:越来越长。
师:从文中什么词语看出来?
生: “不时”、“持续不断”。
师:哭的声音越来越大,哭的时间越来越长,我们可以看出阮恒的心
情是越来越—
生1:痛苦
生2:紧张
生3:害怕
师:可当医生问他的时候,他却摇头。他一共摇了几次头?
生:两次。
师:都在什么情况下摇头的?
生:医生问针刺疼不疼时。
师:同学们你们打过针吗?打针其实疼不疼?
生:疼!
师:更何况这是在用针筒在抽血呀!他疼啊,他痛啊!可他为什么要
摇头呢?
生:阮恒想,如果我说疼,医生就会停止抽血,那就救不活朋友了,
千万要忍住。
师:除了“摇”字,还有哪些动作词也是在描写阮恒试图掩盖痛苦、制止哭泣的?
生:捂 、闭、咬。
师:为了救活小姑娘,献血中哭泣的阮恒捂住脸、摇摇头、紧闭眼睛、
咬着小拳头,这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我们一起看看吧!(播放课件)
师:抽血过程中,阮恒说话吗?
生:没有。
师:是的,阮恒一句话也不说,但此刻,他的内心却是千言万语啊!
老师请同学们替阮恒说说心里话吧!(出示课件)
生1:“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
(他想:我心里十分害怕,因为献完血我就会死去。不行!我不能让别人看出来,否则就救不活小姑娘了。
生2:“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他想:
献完血我就会死去,此刻我是多么痛苦!可是我不献血给小姑娘,她就会死去。我得用手掩盖自己的痛苦。)
生3:“医生又问是不是针刺疼了他,他又摇了摇头。”(他想:如果
我点头,医生就会停止抽血,这样小姑娘就会死去。)
生4:“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哭泣。”
(他想:血快要抽完了,我就要死了,我是多么痛苦啊!为了小姑娘,我还是得坚持住。)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都说出了阮恒的心里话。(贴板书:说)其
实千言万语可以凝结成一句话,那就是(师指板书):让我(生:死),让小姑娘(生:活)
师: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谁不珍惜它呢?因为害怕
献完血会死去,所以阮恒矛盾、哭泣、痛苦、紧张,毕竟他和你们一样,还是个孩子。可是,为了救活小姑娘,阮恒却心甘情愿献—
生:血。
师:不!他是甘愿献出—
生:自己的生命!
师:从阮恒身上,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生1:我体会到阮恒十分勇敢、富有爱心。
生2:阮恒拥有舍己为人的精神。
生3: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份真挚的友情。
(师板书:真挚的友情)
师:从这份真挚的友情我们看到了一个令人敬佩的阮恒!下面就让我
们带着这份敬佩的情感一起朗读这两段话。(师生合作读9、10自然段)
师:读得很有感情!老师能够感觉到你们已经走进了阮恒的内心世界,
好吧!此刻,就让我们把自己当成阮恒,再深情地读读这两段话,去感受那份浓浓的真挚的友情吧!(生在音乐中齐读9、10自然段)
三、深挖教材,领悟情感
师:读得很感人,老师的心被你们打动了!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
道献血时阮恒一直在试图掩盖他的痛苦,那么后来是谁消除他的痛苦呢?
生:是医生。
师:是的,医生轻柔的安慰不仅使阮恒立刻停止了哭泣,而且好像刚
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同学们想一想,医生会对阮恒说些什么呢?(贴板书:想)
生:不用怕,献点血是不会死的,你马上就会好起来。
师:同学们想像力可真丰富!(出示献血常识课件)老师也想告诉你们,
适量献血,其实是有益健康的。科学研究证明,我们人一次献血约为200毫升,过后人体很快就会得到补充,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可是这些献血的常识阮恒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残酷的战争让阮恒从小失去了许多学习的机会,他不知道献血常
识,我们是可以理解的。同学们你们说对吗?
师:虽然死亡的恐惧来得快,消失得也快,但阮恒毕竟经受了一次生
与死的考验,他纯洁美好、对友情真挚投入崇高精神在这次考验中放射出夺目的光彩。当医生问他为什么愿意这样做的时候,他没有豪言壮语,只说了一句话,那就是因为—(师指课题)
生:她是我的朋友(齐读课题)
师:她是指—
生:小姑娘
师:我是指—
生:阮恒
师:这是一句多么朴实、多么感人的话语呀!请同学们再满怀深情地
齐读一遍课题。
生:她是我的朋友。
四、口语实践,拓展延伸
师:一个孩子为了朋友,竟心甘情愿地付出自己的生命,世界上还有
什么样的友情能比这更真挚、更伟大呢?学到这里,同学们对“朋友”这个词一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下面就请大家谈谈:你认为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播放背景音乐《朋友》)
生1: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及伸出援助的双手,这样的朋友才
是真正的朋友。
生2:像阮恒这样对友情真挚投入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说得多好啊!患难见真情!所以,当你的朋友遇到
困难需要帮助的时侯,请别忘记—
生:她是我的朋友
师:当你的朋友遭到挫折需要鼓励的时侯,请别忘记—
生:她是我的朋友
师:当你的朋友在一切需要你的时候,请伸出你热情的双手吧,因为
—
生:她是我的朋友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问、读、说、想”这些方法学习了课文,
认识了一个真正的朋友阮恒,同时收获了这朵真挚的友情之花。我想,在今后的学习中,只要同学们能够像今天这节课这样多问、多读、多说、多想,那么我们一定能够把我们的语文学得更好。
五、布置作业,巩固内容
师:回去请同学们把课文中这个感人的故事说给自己的朋友、自己的亲人听。说的时候,还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和表情。
板书设计:
11
七、教学评价设计
“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是我们对学生评价的指导思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教学中,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等多元多向评价,让学生通过这样的评价,把评价权交给学生,才能真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主体意识,实现评价多层次化,从而让学生在一个充满自信的成长环境中得到可持续发展。
1. 课堂评价量化表
姓名: 班级: 学号:
12
13
注:1.得分为自评、互评、教师评总分之均值;
2.“我这样评价我自己”、“伙伴眼里的我”以及“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课堂学习情况的概括性评判和描述。 2.课堂小组协作互评表
八、帮助和总结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以“问、读、说、想”为线索,在渗透学法
14
的同时,自然、巧妙地把教学的内容一一呈现出来。
1、问
“学贵有疑”。问,其实就是让学生学会质疑。在分析课文前,我让学生边默读边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提出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通过细读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和神态的语句,在学习过程中巧妙地将问题一一化解。
2、读
“语文课教学,应该有语文味。”在本节课中,读的方式很多,从一开始的默读、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读再到后来的轻声读、指名读、齐读、合作读、配乐读,这些读不是停留在形式上,而是有指导性地读、深入地读,力求读出文章的意,读出文章的情,读出文章的味。
3、说
在本节课上,我千方百计让学生开口有话可说,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首先体现在重点词句的教学上,引导学生把体验化为语言,说说阮恒的心里话,以此走进阮恒的内心世界,体会他对朋友真挚的情感。
4、想
想,就是对学生进行想像能力的培养。在课文里,有一处留白,也就是没有写出医生安慰阮恒的话语。这正是对学生进行想像能力训练的好时机,于是我引导同学们想一想,医生会对阮恒说些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想像不仅丰富,而且十分合理。
15
她是我的朋友
一、 概述
《她是我的朋友》是一篇含蓄隽永、感人至深的佳作。记叙的是孤儿院里的孤儿阮恒,为了挽救同伴的生命,毅然献出自己鲜血的故事。选编本课的意图是为了进一步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高尚品格,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在学习课文1—4自然段的基础上,研读课文的5—14自然段。
2、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态的语句,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
体会人物的高尚品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感受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态的语句,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高尚品格。学习作者用精练准确的词语人物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三年级的学生对语文学习已有浓厚的兴趣,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的见解,期盼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肯定;
2.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感,能根据老师指导入情入境地读,感悟人物的动作神态。
3.对于人物的心理活动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循序渐进引导体会。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一节阅读课教学是否成功,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自已的感悟和体验,是否有探究的欲望。因此,在新课教学中,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质疑。“学贵有疑”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学中,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通过读,提出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并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寻疑读书,带疑读书,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喜悦。
2、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几种体验的方式:动作体验、表演体验。让学生体会到阮恒的哭声越来越大,内心越来越痛苦,从而为他坚持献血的高大形象设下铺垫。
3、探究。“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探究阮恒的内心世界,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友情观。”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教师从“词语的探究”及“角色的探究”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阮恒,诉说他献血时复杂的心理活动,从而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
4、悟情。“语文课教学,应该有语文味。”在本节课中,读不是停留在形式上,而是有指导性地读、深入地读,力求读出文章的意,读出文章的情,读出文章的味。以情带读,读中悟情,这样的读使人感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从中体会人物内心世界,感受阮恒的崇高品质。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一)、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二)、资源准备:
1、 课前让学生积累与动作神态相关的词语。
2、教学PPT。
六、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8课《她是我的朋友》前面四个自
然段,了解了故事发生的起因,下面,让我们借助画面,再次回到那令人惊心动魄的战争环境当中。 (播放课件,解说:战争开始了,敌人对孤儿院进行轰炸,这是被炸以后的孤儿院,有的孩子当场被炸死,有的孩子受了伤,其中有个小姑娘伤势最重,如果不及时输血,她一定会死去。)
师:看完刚才的画面,谁来说说故事发生的起因?
生:小姑娘伤重,如果不及时输血,就会死去。
师:概括得很准确。(板书:小姑娘 死)那么在这紧要关头,是谁
挺身而出,为小姑娘献血的呢?
生:阮恒。
师:对!(板书:阮恒)
二、精读品味,感受品质
师:阮恒是怎样献血的?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77页,默读课文的5
—10自然段,边读边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待会儿老师请同学们来提提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生默读)
师:一起交流问题吧!
生1:阮恒第一次举手时为什么手在颤抖?
生2:当医生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时,阮恒的手举起来、放下去、又
举起来?
生3:为什么在献血过程中阮恒会“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
速用另一手捂住脸”?
生4:为什么医生问阮恒打针疼不疼时,阮恒总是摇头?
„„
师: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问题不仅问得多,而且问得好!是啊!
我们的语文学习呀就离不开这个“问”字。(贴板书:问)
师:那么,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刚才你们所提的这些问题,都是
对阮恒哪一方面的描写?
生:动作、神态。
师:看来呀只要我们把描写阮恒动作和神态的句子学清楚,学明白,
那么刚才那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好,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
习惯的方式再读读5—10自然段,边读边用“—”线划出描写阮恒动作、神态的句子,同桌可以相互交流。(师巡视)
师:谁先来说说你找到的句子?
生: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
后又举起来。” (出示课件)
师:好,我们先看这句,请同学们轻声读读,找出描写阮恒动作的词。 生:举、放、举。
师:阮恒一共举了几次手?
生:两次。
师:这两次举手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次是颤抖地举起来,第二次是放下去后又举起来。
师:老师朗读这句话,请同学们模仿阮恒的动作,举手看看。(生模
仿阮恒的动作)
师:请同学们坐好。现在能不能告诉我第一次举手时阮恒的手为什么
在颤抖呢?
生:紧张、害怕
师:紧张、害怕什么?
生:他是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他想准会让他把所有的血都给那个小姑
娘,好让她活下来。
师:噢,是这样(板书:活)老师想问刚才那位同学,你是怎么知道
的?
生:课文后面的12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答案。
师:你把它读读!(生读12自然段)
师:这位同学可真会读书,会联系后面的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掌声送
给他!(生热烈鼓掌)
师:正因为这样,阮恒把手放了下去了。可是,后来为什么又举起来? 生:如果不及时输血,她就会死去,为了救朋友,还得献,于是又举
起了手。
师:说得真好!两次举手,反映了阮恒由紧张、害怕、犹豫不决到决
心献血救小姑娘的心理过程。那么怎样才能读好这句话呢?老师
想请一位同学先来读读,在他读之前,同学们有什么要提醒她注意的吗?
生1:“沉默”这个词应该读缓慢、轻一些,因为“沉默” 应该是没
有声音的,表示大家都在犹豫要不要献血?
生2:“突然”要读得快一些,表示时间很短,出乎意料。
生3:第二个“举”字应该读得大声、坚定,因为这时候的阮恒已经
下定决心献血了。
„„
师:提醒得真好,那么谁愿意来读读这段话。(指名读、师点拨、全班齐读)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动情,是的!我们读书的时候,如果每次都能够
像刚才这样用心去读、用情去读,那么就一定能读出文章的味道来。(贴板书:读)好!继续交流描写阮恒动作和神态的句子。 生:“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名话也不说。”
师:为什么?
生:因为阮恒又开始害怕、紧张了。
师:还有吗?(生交流找到的句子)
师:刚才同学们找到的句子都在9、10自然段里面了,我们一起看看。
(课件出示9、10自然段)在这两段话里,描写阮恒哭的词语是特别多,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
生:啜泣、呜咽、哭泣、抽泣。
师:“啜泣”是什么意思?
生:抽噎着哭泣。
师:“呜咽”呢?
生:低声哭。
师:“哭泣”呢?
生:轻声哭。
师:“抽泣”又是什么意思?
生:一吸一顿地哭。
师:同是一个哭字,意思却有所不同,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太丰
富了。那么同学们,你们是通过什么方法理解这些词语意思的? 生1:课前老师让我们预习时,我查了字典。
生2:我去请教父母。
生3:还可以上网去查找词语的意思。
„„
师:同学们理解词语的办法可真多呀!那么能够用把表演方式把这些
词语表达出来吗?同桌先试试。(生试表演,师巡视)
师:刚才同学们表演得很认真,有几个同学演得特别好,来,谁愿意
上台来试试!(请四名同学生上台)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注意听阮恒的哭声有什么变化?(生按顺序表
演“啜泣”、“呜咽”、“哭泣”、“抽泣”)
师:你们听出来了吗?阮恒的哭声有什么变化?
生:哭声越来越大!
师:哭的时间也—
生:越来越长。
师:从文中什么词语看出来?
生: “不时”、“持续不断”。
师:哭的声音越来越大,哭的时间越来越长,我们可以看出阮恒的心
情是越来越—
生1:痛苦
生2:紧张
生3:害怕
师:可当医生问他的时候,他却摇头。他一共摇了几次头?
生:两次。
师:都在什么情况下摇头的?
生:医生问针刺疼不疼时。
师:同学们你们打过针吗?打针其实疼不疼?
生:疼!
师:更何况这是在用针筒在抽血呀!他疼啊,他痛啊!可他为什么要
摇头呢?
生:阮恒想,如果我说疼,医生就会停止抽血,那就救不活朋友了,
千万要忍住。
师:除了“摇”字,还有哪些动作词也是在描写阮恒试图掩盖痛苦、制止哭泣的?
生:捂 、闭、咬。
师:为了救活小姑娘,献血中哭泣的阮恒捂住脸、摇摇头、紧闭眼睛、
咬着小拳头,这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我们一起看看吧!(播放课件)
师:抽血过程中,阮恒说话吗?
生:没有。
师:是的,阮恒一句话也不说,但此刻,他的内心却是千言万语啊!
老师请同学们替阮恒说说心里话吧!(出示课件)
生1:“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
(他想:我心里十分害怕,因为献完血我就会死去。不行!我不能让别人看出来,否则就救不活小姑娘了。
生2:“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他想:
献完血我就会死去,此刻我是多么痛苦!可是我不献血给小姑娘,她就会死去。我得用手掩盖自己的痛苦。)
生3:“医生又问是不是针刺疼了他,他又摇了摇头。”(他想:如果
我点头,医生就会停止抽血,这样小姑娘就会死去。)
生4:“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哭泣。”
(他想:血快要抽完了,我就要死了,我是多么痛苦啊!为了小姑娘,我还是得坚持住。)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都说出了阮恒的心里话。(贴板书:说)其
实千言万语可以凝结成一句话,那就是(师指板书):让我(生:死),让小姑娘(生:活)
师: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谁不珍惜它呢?因为害怕
献完血会死去,所以阮恒矛盾、哭泣、痛苦、紧张,毕竟他和你们一样,还是个孩子。可是,为了救活小姑娘,阮恒却心甘情愿献—
生:血。
师:不!他是甘愿献出—
生:自己的生命!
师:从阮恒身上,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生1:我体会到阮恒十分勇敢、富有爱心。
生2:阮恒拥有舍己为人的精神。
生3: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份真挚的友情。
(师板书:真挚的友情)
师:从这份真挚的友情我们看到了一个令人敬佩的阮恒!下面就让我
们带着这份敬佩的情感一起朗读这两段话。(师生合作读9、10自然段)
师:读得很有感情!老师能够感觉到你们已经走进了阮恒的内心世界,
好吧!此刻,就让我们把自己当成阮恒,再深情地读读这两段话,去感受那份浓浓的真挚的友情吧!(生在音乐中齐读9、10自然段)
三、深挖教材,领悟情感
师:读得很感人,老师的心被你们打动了!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
道献血时阮恒一直在试图掩盖他的痛苦,那么后来是谁消除他的痛苦呢?
生:是医生。
师:是的,医生轻柔的安慰不仅使阮恒立刻停止了哭泣,而且好像刚
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同学们想一想,医生会对阮恒说些什么呢?(贴板书:想)
生:不用怕,献点血是不会死的,你马上就会好起来。
师:同学们想像力可真丰富!(出示献血常识课件)老师也想告诉你们,
适量献血,其实是有益健康的。科学研究证明,我们人一次献血约为200毫升,过后人体很快就会得到补充,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可是这些献血的常识阮恒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残酷的战争让阮恒从小失去了许多学习的机会,他不知道献血常
识,我们是可以理解的。同学们你们说对吗?
师:虽然死亡的恐惧来得快,消失得也快,但阮恒毕竟经受了一次生
与死的考验,他纯洁美好、对友情真挚投入崇高精神在这次考验中放射出夺目的光彩。当医生问他为什么愿意这样做的时候,他没有豪言壮语,只说了一句话,那就是因为—(师指课题)
生:她是我的朋友(齐读课题)
师:她是指—
生:小姑娘
师:我是指—
生:阮恒
师:这是一句多么朴实、多么感人的话语呀!请同学们再满怀深情地
齐读一遍课题。
生:她是我的朋友。
四、口语实践,拓展延伸
师:一个孩子为了朋友,竟心甘情愿地付出自己的生命,世界上还有
什么样的友情能比这更真挚、更伟大呢?学到这里,同学们对“朋友”这个词一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下面就请大家谈谈:你认为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播放背景音乐《朋友》)
生1: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及伸出援助的双手,这样的朋友才
是真正的朋友。
生2:像阮恒这样对友情真挚投入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说得多好啊!患难见真情!所以,当你的朋友遇到
困难需要帮助的时侯,请别忘记—
生:她是我的朋友
师:当你的朋友遭到挫折需要鼓励的时侯,请别忘记—
生:她是我的朋友
师:当你的朋友在一切需要你的时候,请伸出你热情的双手吧,因为
—
生:她是我的朋友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问、读、说、想”这些方法学习了课文,
认识了一个真正的朋友阮恒,同时收获了这朵真挚的友情之花。我想,在今后的学习中,只要同学们能够像今天这节课这样多问、多读、多说、多想,那么我们一定能够把我们的语文学得更好。
五、布置作业,巩固内容
师:回去请同学们把课文中这个感人的故事说给自己的朋友、自己的亲人听。说的时候,还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和表情。
板书设计:
11
七、教学评价设计
“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是我们对学生评价的指导思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教学中,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等多元多向评价,让学生通过这样的评价,把评价权交给学生,才能真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主体意识,实现评价多层次化,从而让学生在一个充满自信的成长环境中得到可持续发展。
1. 课堂评价量化表
姓名: 班级: 学号:
12
13
注:1.得分为自评、互评、教师评总分之均值;
2.“我这样评价我自己”、“伙伴眼里的我”以及“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课堂学习情况的概括性评判和描述。 2.课堂小组协作互评表
八、帮助和总结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以“问、读、说、想”为线索,在渗透学法
14
的同时,自然、巧妙地把教学的内容一一呈现出来。
1、问
“学贵有疑”。问,其实就是让学生学会质疑。在分析课文前,我让学生边默读边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提出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通过细读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和神态的语句,在学习过程中巧妙地将问题一一化解。
2、读
“语文课教学,应该有语文味。”在本节课中,读的方式很多,从一开始的默读、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读再到后来的轻声读、指名读、齐读、合作读、配乐读,这些读不是停留在形式上,而是有指导性地读、深入地读,力求读出文章的意,读出文章的情,读出文章的味。
3、说
在本节课上,我千方百计让学生开口有话可说,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首先体现在重点词句的教学上,引导学生把体验化为语言,说说阮恒的心里话,以此走进阮恒的内心世界,体会他对朋友真挚的情感。
4、想
想,就是对学生进行想像能力的培养。在课文里,有一处留白,也就是没有写出医生安慰阮恒的话语。这正是对学生进行想像能力训练的好时机,于是我引导同学们想一想,医生会对阮恒说些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想像不仅丰富,而且十分合理。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