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的朋友 1

她是我的朋友

一、 概述

《她是我的朋友》是一篇含蓄隽永、感人至深的佳作。记叙的是孤儿院里的孤儿阮恒,为了挽救同伴的生命,毅然献出自己鲜血的故事。选编本课的意图是为了进一步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高尚品格,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在学习课文1—4自然段的基础上,研读课文的5—14自然段。

2、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态的语句,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

体会人物的高尚品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感受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态的语句,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高尚品格。学习作者用精练准确的词语人物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三年级的学生对语文学习已有浓厚的兴趣,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的见解,期盼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肯定;

2.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感,能根据老师指导入情入境地读,感悟人物的动作神态。

3.对于人物的心理活动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循序渐进引导体会。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一节阅读课教学是否成功,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自已的感悟和体验,是否有探究的欲望。因此,在新课教学中,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质疑。“学贵有疑”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学中,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通过读,提出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并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寻疑读书,带疑读书,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喜悦。

2、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几种体验的方式:动作体验、表演体验。让学生体会到阮恒的哭声越来越大,内心越来越痛苦,从而为他坚持献血的高大形象设下铺垫。

3、探究。“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探究阮恒的内心世界,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友情观。”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教师从“词语的探究”及“角色的探究”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阮恒,诉说他献血时复杂的心理活动,从而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

4、悟情。“语文课教学,应该有语文味。”在本节课中,读不是停留在形式上,而是有指导性地读、深入地读,力求读出文章的意,读出文章的情,读出文章的味。以情带读,读中悟情,这样的读使人感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从中体会人物内心世界,感受阮恒的崇高品质。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一)、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二)、资源准备:

1、 课前让学生积累与动作神态相关的词语。

2、教学PPT。

六、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8课《她是我的朋友》前面四个自

然段,了解了故事发生的起因,下面,让我们借助画面,再次回到那令人惊心动魄的战争环境当中。 (播放课件,解说:战争开始了,敌人对孤儿院进行轰炸,这是被炸以后的孤儿院,有的孩子当场被炸死,有的孩子受了伤,其中有个小姑娘伤势最重,如果不及时输血,她一定会死去。)

师:看完刚才的画面,谁来说说故事发生的起因?

生:小姑娘伤重,如果不及时输血,就会死去。

师:概括得很准确。(板书:小姑娘 死)那么在这紧要关头,是谁

挺身而出,为小姑娘献血的呢?

生:阮恒。

师:对!(板书:阮恒)

二、精读品味,感受品质

师:阮恒是怎样献血的?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77页,默读课文的5

—10自然段,边读边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待会儿老师请同学们来提提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生默读)

师:一起交流问题吧!

生1:阮恒第一次举手时为什么手在颤抖?

生2:当医生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时,阮恒的手举起来、放下去、又

举起来?

生3:为什么在献血过程中阮恒会“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

速用另一手捂住脸”?

生4:为什么医生问阮恒打针疼不疼时,阮恒总是摇头?

„„

师: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问题不仅问得多,而且问得好!是啊!

我们的语文学习呀就离不开这个“问”字。(贴板书:问)

师:那么,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刚才你们所提的这些问题,都是

对阮恒哪一方面的描写?

生:动作、神态。

师:看来呀只要我们把描写阮恒动作和神态的句子学清楚,学明白,

那么刚才那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好,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

习惯的方式再读读5—10自然段,边读边用“—”线划出描写阮恒动作、神态的句子,同桌可以相互交流。(师巡视)

师:谁先来说说你找到的句子?

生: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

后又举起来。” (出示课件)

师:好,我们先看这句,请同学们轻声读读,找出描写阮恒动作的词。 生:举、放、举。

师:阮恒一共举了几次手?

生:两次。

师:这两次举手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次是颤抖地举起来,第二次是放下去后又举起来。

师:老师朗读这句话,请同学们模仿阮恒的动作,举手看看。(生模

仿阮恒的动作)

师:请同学们坐好。现在能不能告诉我第一次举手时阮恒的手为什么

在颤抖呢?

生:紧张、害怕

师:紧张、害怕什么?

生:他是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他想准会让他把所有的血都给那个小姑

娘,好让她活下来。

师:噢,是这样(板书:活)老师想问刚才那位同学,你是怎么知道

的?

生:课文后面的12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答案。

师:你把它读读!(生读12自然段)

师:这位同学可真会读书,会联系后面的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掌声送

给他!(生热烈鼓掌)

师:正因为这样,阮恒把手放了下去了。可是,后来为什么又举起来? 生:如果不及时输血,她就会死去,为了救朋友,还得献,于是又举

起了手。

师:说得真好!两次举手,反映了阮恒由紧张、害怕、犹豫不决到决

心献血救小姑娘的心理过程。那么怎样才能读好这句话呢?老师

想请一位同学先来读读,在他读之前,同学们有什么要提醒她注意的吗?

生1:“沉默”这个词应该读缓慢、轻一些,因为“沉默” 应该是没

有声音的,表示大家都在犹豫要不要献血?

生2:“突然”要读得快一些,表示时间很短,出乎意料。

生3:第二个“举”字应该读得大声、坚定,因为这时候的阮恒已经

下定决心献血了。

„„

师:提醒得真好,那么谁愿意来读读这段话。(指名读、师点拨、全班齐读)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动情,是的!我们读书的时候,如果每次都能够

像刚才这样用心去读、用情去读,那么就一定能读出文章的味道来。(贴板书:读)好!继续交流描写阮恒动作和神态的句子。 生:“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名话也不说。”

师:为什么?

生:因为阮恒又开始害怕、紧张了。

师:还有吗?(生交流找到的句子)

师:刚才同学们找到的句子都在9、10自然段里面了,我们一起看看。

(课件出示9、10自然段)在这两段话里,描写阮恒哭的词语是特别多,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

生:啜泣、呜咽、哭泣、抽泣。

师:“啜泣”是什么意思?

生:抽噎着哭泣。

师:“呜咽”呢?

生:低声哭。

师:“哭泣”呢?

生:轻声哭。

师:“抽泣”又是什么意思?

生:一吸一顿地哭。

师:同是一个哭字,意思却有所不同,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太丰

富了。那么同学们,你们是通过什么方法理解这些词语意思的? 生1:课前老师让我们预习时,我查了字典。

生2:我去请教父母。

生3:还可以上网去查找词语的意思。

„„

师:同学们理解词语的办法可真多呀!那么能够用把表演方式把这些

词语表达出来吗?同桌先试试。(生试表演,师巡视)

师:刚才同学们表演得很认真,有几个同学演得特别好,来,谁愿意

上台来试试!(请四名同学生上台)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注意听阮恒的哭声有什么变化?(生按顺序表

演“啜泣”、“呜咽”、“哭泣”、“抽泣”)

师:你们听出来了吗?阮恒的哭声有什么变化?

生:哭声越来越大!

师:哭的时间也—

生:越来越长。

师:从文中什么词语看出来?

生: “不时”、“持续不断”。

师:哭的声音越来越大,哭的时间越来越长,我们可以看出阮恒的心

情是越来越—

生1:痛苦

生2:紧张

生3:害怕

师:可当医生问他的时候,他却摇头。他一共摇了几次头?

生:两次。

师:都在什么情况下摇头的?

生:医生问针刺疼不疼时。

师:同学们你们打过针吗?打针其实疼不疼?

生:疼!

师:更何况这是在用针筒在抽血呀!他疼啊,他痛啊!可他为什么要

摇头呢?

生:阮恒想,如果我说疼,医生就会停止抽血,那就救不活朋友了,

千万要忍住。

师:除了“摇”字,还有哪些动作词也是在描写阮恒试图掩盖痛苦、制止哭泣的?

生:捂 、闭、咬。

师:为了救活小姑娘,献血中哭泣的阮恒捂住脸、摇摇头、紧闭眼睛、

咬着小拳头,这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我们一起看看吧!(播放课件)

师:抽血过程中,阮恒说话吗?

生:没有。

师:是的,阮恒一句话也不说,但此刻,他的内心却是千言万语啊!

老师请同学们替阮恒说说心里话吧!(出示课件)

生1:“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

(他想:我心里十分害怕,因为献完血我就会死去。不行!我不能让别人看出来,否则就救不活小姑娘了。

生2:“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他想:

献完血我就会死去,此刻我是多么痛苦!可是我不献血给小姑娘,她就会死去。我得用手掩盖自己的痛苦。)

生3:“医生又问是不是针刺疼了他,他又摇了摇头。”(他想:如果

我点头,医生就会停止抽血,这样小姑娘就会死去。)

生4:“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哭泣。”

(他想:血快要抽完了,我就要死了,我是多么痛苦啊!为了小姑娘,我还是得坚持住。)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都说出了阮恒的心里话。(贴板书:说)其

实千言万语可以凝结成一句话,那就是(师指板书):让我(生:死),让小姑娘(生:活)

师: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谁不珍惜它呢?因为害怕

献完血会死去,所以阮恒矛盾、哭泣、痛苦、紧张,毕竟他和你们一样,还是个孩子。可是,为了救活小姑娘,阮恒却心甘情愿献—

生:血。

师:不!他是甘愿献出—

生:自己的生命!

师:从阮恒身上,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生1:我体会到阮恒十分勇敢、富有爱心。

生2:阮恒拥有舍己为人的精神。

生3: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份真挚的友情。

(师板书:真挚的友情)

师:从这份真挚的友情我们看到了一个令人敬佩的阮恒!下面就让我

们带着这份敬佩的情感一起朗读这两段话。(师生合作读9、10自然段)

师:读得很有感情!老师能够感觉到你们已经走进了阮恒的内心世界,

好吧!此刻,就让我们把自己当成阮恒,再深情地读读这两段话,去感受那份浓浓的真挚的友情吧!(生在音乐中齐读9、10自然段)

三、深挖教材,领悟情感

师:读得很感人,老师的心被你们打动了!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

道献血时阮恒一直在试图掩盖他的痛苦,那么后来是谁消除他的痛苦呢?

生:是医生。

师:是的,医生轻柔的安慰不仅使阮恒立刻停止了哭泣,而且好像刚

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同学们想一想,医生会对阮恒说些什么呢?(贴板书:想)

生:不用怕,献点血是不会死的,你马上就会好起来。

师:同学们想像力可真丰富!(出示献血常识课件)老师也想告诉你们,

适量献血,其实是有益健康的。科学研究证明,我们人一次献血约为200毫升,过后人体很快就会得到补充,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可是这些献血的常识阮恒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残酷的战争让阮恒从小失去了许多学习的机会,他不知道献血常

识,我们是可以理解的。同学们你们说对吗?

师:虽然死亡的恐惧来得快,消失得也快,但阮恒毕竟经受了一次生

与死的考验,他纯洁美好、对友情真挚投入崇高精神在这次考验中放射出夺目的光彩。当医生问他为什么愿意这样做的时候,他没有豪言壮语,只说了一句话,那就是因为—(师指课题)

生:她是我的朋友(齐读课题)

师:她是指—

生:小姑娘

师:我是指—

生:阮恒

师:这是一句多么朴实、多么感人的话语呀!请同学们再满怀深情地

齐读一遍课题。

生:她是我的朋友。

四、口语实践,拓展延伸

师:一个孩子为了朋友,竟心甘情愿地付出自己的生命,世界上还有

什么样的友情能比这更真挚、更伟大呢?学到这里,同学们对“朋友”这个词一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下面就请大家谈谈:你认为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播放背景音乐《朋友》)

生1: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及伸出援助的双手,这样的朋友才

是真正的朋友。

生2:像阮恒这样对友情真挚投入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说得多好啊!患难见真情!所以,当你的朋友遇到

困难需要帮助的时侯,请别忘记—

生:她是我的朋友

师:当你的朋友遭到挫折需要鼓励的时侯,请别忘记—

生:她是我的朋友

师:当你的朋友在一切需要你的时候,请伸出你热情的双手吧,因为

生:她是我的朋友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问、读、说、想”这些方法学习了课文,

认识了一个真正的朋友阮恒,同时收获了这朵真挚的友情之花。我想,在今后的学习中,只要同学们能够像今天这节课这样多问、多读、多说、多想,那么我们一定能够把我们的语文学得更好。

五、布置作业,巩固内容

师:回去请同学们把课文中这个感人的故事说给自己的朋友、自己的亲人听。说的时候,还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和表情。

板书设计:

11

七、教学评价设计

“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是我们对学生评价的指导思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教学中,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等多元多向评价,让学生通过这样的评价,把评价权交给学生,才能真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主体意识,实现评价多层次化,从而让学生在一个充满自信的成长环境中得到可持续发展。

1. 课堂评价量化表

姓名: 班级: 学号:

12

13

注:1.得分为自评、互评、教师评总分之均值;

2.“我这样评价我自己”、“伙伴眼里的我”以及“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课堂学习情况的概括性评判和描述。 2.课堂小组协作互评表

八、帮助和总结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以“问、读、说、想”为线索,在渗透学法

14

的同时,自然、巧妙地把教学的内容一一呈现出来。

1、问

“学贵有疑”。问,其实就是让学生学会质疑。在分析课文前,我让学生边默读边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提出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通过细读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和神态的语句,在学习过程中巧妙地将问题一一化解。

2、读

“语文课教学,应该有语文味。”在本节课中,读的方式很多,从一开始的默读、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读再到后来的轻声读、指名读、齐读、合作读、配乐读,这些读不是停留在形式上,而是有指导性地读、深入地读,力求读出文章的意,读出文章的情,读出文章的味。

3、说

在本节课上,我千方百计让学生开口有话可说,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首先体现在重点词句的教学上,引导学生把体验化为语言,说说阮恒的心里话,以此走进阮恒的内心世界,体会他对朋友真挚的情感。

4、想

想,就是对学生进行想像能力的培养。在课文里,有一处留白,也就是没有写出医生安慰阮恒的话语。这正是对学生进行想像能力训练的好时机,于是我引导同学们想一想,医生会对阮恒说些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想像不仅丰富,而且十分合理。

15

她是我的朋友

一、 概述

《她是我的朋友》是一篇含蓄隽永、感人至深的佳作。记叙的是孤儿院里的孤儿阮恒,为了挽救同伴的生命,毅然献出自己鲜血的故事。选编本课的意图是为了进一步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高尚品格,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在学习课文1—4自然段的基础上,研读课文的5—14自然段。

2、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态的语句,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

体会人物的高尚品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感受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态的语句,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高尚品格。学习作者用精练准确的词语人物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三年级的学生对语文学习已有浓厚的兴趣,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的见解,期盼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肯定;

2.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感,能根据老师指导入情入境地读,感悟人物的动作神态。

3.对于人物的心理活动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循序渐进引导体会。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一节阅读课教学是否成功,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自已的感悟和体验,是否有探究的欲望。因此,在新课教学中,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质疑。“学贵有疑”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学中,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通过读,提出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并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寻疑读书,带疑读书,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喜悦。

2、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几种体验的方式:动作体验、表演体验。让学生体会到阮恒的哭声越来越大,内心越来越痛苦,从而为他坚持献血的高大形象设下铺垫。

3、探究。“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探究阮恒的内心世界,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友情观。”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教师从“词语的探究”及“角色的探究”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阮恒,诉说他献血时复杂的心理活动,从而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

4、悟情。“语文课教学,应该有语文味。”在本节课中,读不是停留在形式上,而是有指导性地读、深入地读,力求读出文章的意,读出文章的情,读出文章的味。以情带读,读中悟情,这样的读使人感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从中体会人物内心世界,感受阮恒的崇高品质。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一)、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二)、资源准备:

1、 课前让学生积累与动作神态相关的词语。

2、教学PPT。

六、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8课《她是我的朋友》前面四个自

然段,了解了故事发生的起因,下面,让我们借助画面,再次回到那令人惊心动魄的战争环境当中。 (播放课件,解说:战争开始了,敌人对孤儿院进行轰炸,这是被炸以后的孤儿院,有的孩子当场被炸死,有的孩子受了伤,其中有个小姑娘伤势最重,如果不及时输血,她一定会死去。)

师:看完刚才的画面,谁来说说故事发生的起因?

生:小姑娘伤重,如果不及时输血,就会死去。

师:概括得很准确。(板书:小姑娘 死)那么在这紧要关头,是谁

挺身而出,为小姑娘献血的呢?

生:阮恒。

师:对!(板书:阮恒)

二、精读品味,感受品质

师:阮恒是怎样献血的?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77页,默读课文的5

—10自然段,边读边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待会儿老师请同学们来提提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生默读)

师:一起交流问题吧!

生1:阮恒第一次举手时为什么手在颤抖?

生2:当医生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时,阮恒的手举起来、放下去、又

举起来?

生3:为什么在献血过程中阮恒会“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

速用另一手捂住脸”?

生4:为什么医生问阮恒打针疼不疼时,阮恒总是摇头?

„„

师: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问题不仅问得多,而且问得好!是啊!

我们的语文学习呀就离不开这个“问”字。(贴板书:问)

师:那么,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刚才你们所提的这些问题,都是

对阮恒哪一方面的描写?

生:动作、神态。

师:看来呀只要我们把描写阮恒动作和神态的句子学清楚,学明白,

那么刚才那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好,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

习惯的方式再读读5—10自然段,边读边用“—”线划出描写阮恒动作、神态的句子,同桌可以相互交流。(师巡视)

师:谁先来说说你找到的句子?

生: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

后又举起来。” (出示课件)

师:好,我们先看这句,请同学们轻声读读,找出描写阮恒动作的词。 生:举、放、举。

师:阮恒一共举了几次手?

生:两次。

师:这两次举手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次是颤抖地举起来,第二次是放下去后又举起来。

师:老师朗读这句话,请同学们模仿阮恒的动作,举手看看。(生模

仿阮恒的动作)

师:请同学们坐好。现在能不能告诉我第一次举手时阮恒的手为什么

在颤抖呢?

生:紧张、害怕

师:紧张、害怕什么?

生:他是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他想准会让他把所有的血都给那个小姑

娘,好让她活下来。

师:噢,是这样(板书:活)老师想问刚才那位同学,你是怎么知道

的?

生:课文后面的12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答案。

师:你把它读读!(生读12自然段)

师:这位同学可真会读书,会联系后面的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掌声送

给他!(生热烈鼓掌)

师:正因为这样,阮恒把手放了下去了。可是,后来为什么又举起来? 生:如果不及时输血,她就会死去,为了救朋友,还得献,于是又举

起了手。

师:说得真好!两次举手,反映了阮恒由紧张、害怕、犹豫不决到决

心献血救小姑娘的心理过程。那么怎样才能读好这句话呢?老师

想请一位同学先来读读,在他读之前,同学们有什么要提醒她注意的吗?

生1:“沉默”这个词应该读缓慢、轻一些,因为“沉默” 应该是没

有声音的,表示大家都在犹豫要不要献血?

生2:“突然”要读得快一些,表示时间很短,出乎意料。

生3:第二个“举”字应该读得大声、坚定,因为这时候的阮恒已经

下定决心献血了。

„„

师:提醒得真好,那么谁愿意来读读这段话。(指名读、师点拨、全班齐读)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动情,是的!我们读书的时候,如果每次都能够

像刚才这样用心去读、用情去读,那么就一定能读出文章的味道来。(贴板书:读)好!继续交流描写阮恒动作和神态的句子。 生:“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名话也不说。”

师:为什么?

生:因为阮恒又开始害怕、紧张了。

师:还有吗?(生交流找到的句子)

师:刚才同学们找到的句子都在9、10自然段里面了,我们一起看看。

(课件出示9、10自然段)在这两段话里,描写阮恒哭的词语是特别多,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

生:啜泣、呜咽、哭泣、抽泣。

师:“啜泣”是什么意思?

生:抽噎着哭泣。

师:“呜咽”呢?

生:低声哭。

师:“哭泣”呢?

生:轻声哭。

师:“抽泣”又是什么意思?

生:一吸一顿地哭。

师:同是一个哭字,意思却有所不同,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太丰

富了。那么同学们,你们是通过什么方法理解这些词语意思的? 生1:课前老师让我们预习时,我查了字典。

生2:我去请教父母。

生3:还可以上网去查找词语的意思。

„„

师:同学们理解词语的办法可真多呀!那么能够用把表演方式把这些

词语表达出来吗?同桌先试试。(生试表演,师巡视)

师:刚才同学们表演得很认真,有几个同学演得特别好,来,谁愿意

上台来试试!(请四名同学生上台)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注意听阮恒的哭声有什么变化?(生按顺序表

演“啜泣”、“呜咽”、“哭泣”、“抽泣”)

师:你们听出来了吗?阮恒的哭声有什么变化?

生:哭声越来越大!

师:哭的时间也—

生:越来越长。

师:从文中什么词语看出来?

生: “不时”、“持续不断”。

师:哭的声音越来越大,哭的时间越来越长,我们可以看出阮恒的心

情是越来越—

生1:痛苦

生2:紧张

生3:害怕

师:可当医生问他的时候,他却摇头。他一共摇了几次头?

生:两次。

师:都在什么情况下摇头的?

生:医生问针刺疼不疼时。

师:同学们你们打过针吗?打针其实疼不疼?

生:疼!

师:更何况这是在用针筒在抽血呀!他疼啊,他痛啊!可他为什么要

摇头呢?

生:阮恒想,如果我说疼,医生就会停止抽血,那就救不活朋友了,

千万要忍住。

师:除了“摇”字,还有哪些动作词也是在描写阮恒试图掩盖痛苦、制止哭泣的?

生:捂 、闭、咬。

师:为了救活小姑娘,献血中哭泣的阮恒捂住脸、摇摇头、紧闭眼睛、

咬着小拳头,这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我们一起看看吧!(播放课件)

师:抽血过程中,阮恒说话吗?

生:没有。

师:是的,阮恒一句话也不说,但此刻,他的内心却是千言万语啊!

老师请同学们替阮恒说说心里话吧!(出示课件)

生1:“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

(他想:我心里十分害怕,因为献完血我就会死去。不行!我不能让别人看出来,否则就救不活小姑娘了。

生2:“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他想:

献完血我就会死去,此刻我是多么痛苦!可是我不献血给小姑娘,她就会死去。我得用手掩盖自己的痛苦。)

生3:“医生又问是不是针刺疼了他,他又摇了摇头。”(他想:如果

我点头,医生就会停止抽血,这样小姑娘就会死去。)

生4:“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哭泣。”

(他想:血快要抽完了,我就要死了,我是多么痛苦啊!为了小姑娘,我还是得坚持住。)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都说出了阮恒的心里话。(贴板书:说)其

实千言万语可以凝结成一句话,那就是(师指板书):让我(生:死),让小姑娘(生:活)

师: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谁不珍惜它呢?因为害怕

献完血会死去,所以阮恒矛盾、哭泣、痛苦、紧张,毕竟他和你们一样,还是个孩子。可是,为了救活小姑娘,阮恒却心甘情愿献—

生:血。

师:不!他是甘愿献出—

生:自己的生命!

师:从阮恒身上,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生1:我体会到阮恒十分勇敢、富有爱心。

生2:阮恒拥有舍己为人的精神。

生3: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份真挚的友情。

(师板书:真挚的友情)

师:从这份真挚的友情我们看到了一个令人敬佩的阮恒!下面就让我

们带着这份敬佩的情感一起朗读这两段话。(师生合作读9、10自然段)

师:读得很有感情!老师能够感觉到你们已经走进了阮恒的内心世界,

好吧!此刻,就让我们把自己当成阮恒,再深情地读读这两段话,去感受那份浓浓的真挚的友情吧!(生在音乐中齐读9、10自然段)

三、深挖教材,领悟情感

师:读得很感人,老师的心被你们打动了!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

道献血时阮恒一直在试图掩盖他的痛苦,那么后来是谁消除他的痛苦呢?

生:是医生。

师:是的,医生轻柔的安慰不仅使阮恒立刻停止了哭泣,而且好像刚

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同学们想一想,医生会对阮恒说些什么呢?(贴板书:想)

生:不用怕,献点血是不会死的,你马上就会好起来。

师:同学们想像力可真丰富!(出示献血常识课件)老师也想告诉你们,

适量献血,其实是有益健康的。科学研究证明,我们人一次献血约为200毫升,过后人体很快就会得到补充,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可是这些献血的常识阮恒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残酷的战争让阮恒从小失去了许多学习的机会,他不知道献血常

识,我们是可以理解的。同学们你们说对吗?

师:虽然死亡的恐惧来得快,消失得也快,但阮恒毕竟经受了一次生

与死的考验,他纯洁美好、对友情真挚投入崇高精神在这次考验中放射出夺目的光彩。当医生问他为什么愿意这样做的时候,他没有豪言壮语,只说了一句话,那就是因为—(师指课题)

生:她是我的朋友(齐读课题)

师:她是指—

生:小姑娘

师:我是指—

生:阮恒

师:这是一句多么朴实、多么感人的话语呀!请同学们再满怀深情地

齐读一遍课题。

生:她是我的朋友。

四、口语实践,拓展延伸

师:一个孩子为了朋友,竟心甘情愿地付出自己的生命,世界上还有

什么样的友情能比这更真挚、更伟大呢?学到这里,同学们对“朋友”这个词一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下面就请大家谈谈:你认为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播放背景音乐《朋友》)

生1: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及伸出援助的双手,这样的朋友才

是真正的朋友。

生2:像阮恒这样对友情真挚投入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说得多好啊!患难见真情!所以,当你的朋友遇到

困难需要帮助的时侯,请别忘记—

生:她是我的朋友

师:当你的朋友遭到挫折需要鼓励的时侯,请别忘记—

生:她是我的朋友

师:当你的朋友在一切需要你的时候,请伸出你热情的双手吧,因为

生:她是我的朋友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问、读、说、想”这些方法学习了课文,

认识了一个真正的朋友阮恒,同时收获了这朵真挚的友情之花。我想,在今后的学习中,只要同学们能够像今天这节课这样多问、多读、多说、多想,那么我们一定能够把我们的语文学得更好。

五、布置作业,巩固内容

师:回去请同学们把课文中这个感人的故事说给自己的朋友、自己的亲人听。说的时候,还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和表情。

板书设计:

11

七、教学评价设计

“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是我们对学生评价的指导思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教学中,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等多元多向评价,让学生通过这样的评价,把评价权交给学生,才能真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主体意识,实现评价多层次化,从而让学生在一个充满自信的成长环境中得到可持续发展。

1. 课堂评价量化表

姓名: 班级: 学号:

12

13

注:1.得分为自评、互评、教师评总分之均值;

2.“我这样评价我自己”、“伙伴眼里的我”以及“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课堂学习情况的概括性评判和描述。 2.课堂小组协作互评表

八、帮助和总结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以“问、读、说、想”为线索,在渗透学法

14

的同时,自然、巧妙地把教学的内容一一呈现出来。

1、问

“学贵有疑”。问,其实就是让学生学会质疑。在分析课文前,我让学生边默读边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提出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通过细读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和神态的语句,在学习过程中巧妙地将问题一一化解。

2、读

“语文课教学,应该有语文味。”在本节课中,读的方式很多,从一开始的默读、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读再到后来的轻声读、指名读、齐读、合作读、配乐读,这些读不是停留在形式上,而是有指导性地读、深入地读,力求读出文章的意,读出文章的情,读出文章的味。

3、说

在本节课上,我千方百计让学生开口有话可说,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首先体现在重点词句的教学上,引导学生把体验化为语言,说说阮恒的心里话,以此走进阮恒的内心世界,体会他对朋友真挚的情感。

4、想

想,就是对学生进行想像能力的培养。在课文里,有一处留白,也就是没有写出医生安慰阮恒的话语。这正是对学生进行想像能力训练的好时机,于是我引导同学们想一想,医生会对阮恒说些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想像不仅丰富,而且十分合理。

15


相关文章

  • 我的团长我的团(上部)
  • 作者:兰晓龙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状态:选载 分类:军事小说   点击数:795759    字数:136777 出版时间:-- 关键词: 远征军 抗日战争 川军 滇缅战争 滇缅之战 简介: 抗战末期,一群溃败下来的国民党士兵聚集在西南小镇 ...查看


  • [我的人生哲学]
  • 人生好像一只船,世界好像大海.人自身好像是驾船的舵手,历史的倾斜与时代的选择好像时而变化着走向的水流与或大或小的风. <我的人生哲学>内容简介 <我的人生哲学>作者简介 <我的人生哲学>编辑推荐 < ...查看


  • 爱德华个性偏好量表
  • 爱德华个性偏好量表(EPPS) 在线测试:http://www.chinahrd.net/renliziyuan_yjh/diaocha_aidehua.asp EPPS量表由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A. L. EDWARDS)于1953年编制 ...查看


  • 爱德华个性偏好量表(EPPS)
  • 爱德华个性偏好量表(EPPS) EPPS量表由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A. L. EDWARDS)于1953年编制.该量表是以美国心理学家默瑞(H. A. MURRAY)在1938年提出的人类15种需求为理论基础编制的.全量表包括225个题目( ...查看


  • 选修清朝答案
  • 1-1 1588年,努尔哈赤通过武力征讨,统一了: A.建州女真 B.海西女真 C.野人女真 D.大金 我的答案:A 2 清太祖是: A.康熙 B.乾隆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我的答案:C 3 清军入关是: A.1644年 B.1645 ...查看


  • 小班音乐活动[1234567我的朋友在哪里]
  • 小班音乐活动<1234567我的朋友在哪里> 小班音乐活动<1234567我的朋友在哪里> 活动目标: 1. 初步熟悉歌曲的节奏,了解歌词的内容. 2. 能演唱歌曲,并根据歌词的内容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3. 喜欢参加 ...查看


  • 2016尔雅超星慕课[书法鉴赏]课后题答案
  • 慕课习题 1 不同的人,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因为对自然的感受,对美的认识程度不同会有不同的鉴赏水平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2 鉴赏书法的人大部分都是书法家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3 中国最早可考的文字是下列哪种文字?() A ...查看


  • 商法的思维尔雅
  • [单选题]商法在以下哪一项的范畴之中:()     我的答案:D [判断题]商事法律制度不存在任何的伦理道德底线和价值追求.() 我的答案:× [单选题]以下哪一国家的商法典是由法律协会制定的:()  A.  B.  C.  ...查看


  • 朋友啊!我亲爱的朋友!
  • 朋友啊!我亲爱的朋友! (朗诵文) 王玉琢 冯跞怡 王莉妃 刁子熠 朗诵:赵埔 埔: 当春天绿了枝头, 我站在窗前轻轻的凝望, 那朦朦胧胧的彩霞便在一瞬间完整的, 美好的,毫无保留的展现在我的眼前! 我的朋友啊! 合:我亲爱的朋友啊! 熠: ...查看


  • 超星慕课答案
  • 心理学是在( )模式下研究人的问题的.     A.简单 B.健康 C.通约 D.一般 我的答案:C 2 心理学学科的发展迄今是( )的局面.     A.稳步向前 B.曲折坎坷 C.百花齐放 D.停滞不前 我的答案:C 3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