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热传导

金属材料 成分比(%) 热传导率

银 100 1.000

无氧铜 100 0.952

金 100 0.690

铝合金 100 0.531

73黄铜 70Cu-30Zn 0.289

镍 100 0.198

5%磷青铜 95Cu-5Sn 0.194

锡 100 0.160

8%磷青铜 92Cu-8Sn 0.149

铅 100 0.083

最佳答案 - 由提问者1年前选出

热传导(导热)

依靠分子、原子、离子、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实现的热量传递称为热传导,简称导热。导热可发生在固体中,也可发生在液体和气体中,但它们的导热机理各不相同。气体热传导是由作不规则热运动的气体分子相互碰撞的结果。物理学指出,温度代表着分子的动能,高温区的分子运动速度比低温区的大,能量高的分子与能量低的分子相互碰撞的结果,热量就由高温处传到低温处;液体热传导的机理与气体类似,但由于液体分子间距较小,分子力场对分子碰撞过程中的能量交换影响很大,故变得更加复杂些;固体以两种方式传导热能:自由电子的迁移和晶格振动。对于良好的导电体,由于有较高浓度的自由电子在其晶格结构间运动,则当存在温度差时,自由电子的流动可将热量由高温区快速移向低温区,这就是良好的导电体往往是良好的导热体的原因,当金属中含有杂质时,例如合金,由于自由电子浓度降低,则其导热性能也将大大下降;而在非导电的固体中,热传导是通过晶格结构的振动来实现的,通常通过晶格振动传递能量的速率要比通过自由电子传递能量的速率小。

描述热传导现象的物理定律为傅立叶定律(Fourier’s Law),其数学表达式为

(5-1)

式中q ——热传导速率,W ;

S ——与热传导方向垂直的传热面(等温面)面积,m2;

k ——物质的导热系数,W/( m .oC);

——温度梯度,℃/m。

式(5-1)中的负号表示热传导服从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热通量 的方向与温度梯度 的方向相反,也即热量朝着温度下降的方向传递。

2.导热系数

式(5-1)可改写为

(5-2)

上式即为导热系数的定义式,该式表明,导热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温度梯度下的热通量。导热系数k 表征了物质导热能力的大小,是物质的基本物理性质之一。导热系数的大小和物质的形态、组成、密度、温度及压力等有关。

(1)气体的导热系数与液体和固体相比,气体的导热系数最小,对热传导不利,但却有利于保温、绝热。工业上所使用的保温材料,如玻璃棉等,就是因为其空隙中有气体,所以其导热系数较小,适用于保温隔热。

单原子稀薄气体的导热系数可根据气体分子运动理论计算,即

(5-3)

式中, 为玻尔兹曼常数,T 为气体的热力学温度,M 为摩尔质量,d 为分子直径。

上式表明,k 与压力无关,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与实验结果甚为吻合,事实上,在相当大的压力范围内,气体的导热系数随压力的变化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仅当气体压力很高(大于200MPa )或很低(低于2.7kPa )时,才考虑压力的影响,此时导热系数随压力升高而增大。

对于多原子气体的导热系数,由于其分子能量的复杂性,目前仅对除H2之外的双原子气体有较好的半经验计算公式,其余大都依靠实验方法测定。

常压下气体混合物的导热系数可用下式估算

(5-4)

式中yi ——气体混合物中i 组分的摩尔分数;

Mi ——气体混合物中i 组分的摩尔质量,kg/kmol。

(2)液体的导热系数由于液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液体导热系数的理论推导比较困难,目前主要依靠实验方法测定。

液体可分为金属液体(液态金属)和非金属液体。

大多数金属液体的导热系数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在非金属液体中,水的导热系数最大。除水和甘油外,大多数非金属液体的导热系数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液体的导热系数基本上与压力无关。

(3)固体的导热系数在所有固体中,金属是最好的导热体,大多数纯金属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导热系数与电导率密切相关,纯金属的导热系数k 与电导率ke 可近似关联如下,即

(5-5)

此即著名的魏德曼(Wiedeman )-弗兰兹(Franz )方程。式中,k 为导热系数,ke 为电导率,L 为洛伦兹(Lorvenz)数。

式(5-5)的重要性在于建立了导热系数与电导率之间的定量关系,它表明,良好的电导体必然是良好的导热体,反之亦然。

金属的纯度对导热系数影响很大,合金的导热系数比纯金属要低。

非金属的建筑材料或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与温度、组成及结构的紧密程度有关,一般k 值随密度增加而增大,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对大多数均质固体,其k 值与温度近似呈线性关系,即

(5-6)

式中k ——固体在t oC时的导热系数,W/( m.oC);

k0——固体在0 oC时的导热系数,W/( m.oC);

b ——温度系数,对大多数金属材料,b 为负值;而对大多数非金属材料,b 为正值;对理想气体, ,1/K。

应予指出,在热传导过程中,由于物体内不同位置的温度各不相同,故导热系数也有所不同,但可以证明(参见例5-1),在进行热传导计算时,只要导热系数随温度呈线性关系,则可以取固体两侧面温度下k 的算术平均值或两侧面算术平均温度下的k 作为物体的平均导热系数。在以后的热传导计算中,一般都采用平均导热系数。

工程计算中常见物质的导热系数可从有关手册中查取。

金属材料 成分比(%) 热传导率

银 100 1.000

无氧铜 100 0.952

金 100 0.690

铝合金 100 0.531

73黄铜 70Cu-30Zn 0.289

镍 100 0.198

5%磷青铜 95Cu-5Sn 0.194

锡 100 0.160

8%磷青铜 92Cu-8Sn 0.149

铅 100 0.083

最佳答案 - 由提问者1年前选出

热传导(导热)

依靠分子、原子、离子、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实现的热量传递称为热传导,简称导热。导热可发生在固体中,也可发生在液体和气体中,但它们的导热机理各不相同。气体热传导是由作不规则热运动的气体分子相互碰撞的结果。物理学指出,温度代表着分子的动能,高温区的分子运动速度比低温区的大,能量高的分子与能量低的分子相互碰撞的结果,热量就由高温处传到低温处;液体热传导的机理与气体类似,但由于液体分子间距较小,分子力场对分子碰撞过程中的能量交换影响很大,故变得更加复杂些;固体以两种方式传导热能:自由电子的迁移和晶格振动。对于良好的导电体,由于有较高浓度的自由电子在其晶格结构间运动,则当存在温度差时,自由电子的流动可将热量由高温区快速移向低温区,这就是良好的导电体往往是良好的导热体的原因,当金属中含有杂质时,例如合金,由于自由电子浓度降低,则其导热性能也将大大下降;而在非导电的固体中,热传导是通过晶格结构的振动来实现的,通常通过晶格振动传递能量的速率要比通过自由电子传递能量的速率小。

描述热传导现象的物理定律为傅立叶定律(Fourier’s Law),其数学表达式为

(5-1)

式中q ——热传导速率,W ;

S ——与热传导方向垂直的传热面(等温面)面积,m2;

k ——物质的导热系数,W/( m .oC);

——温度梯度,℃/m。

式(5-1)中的负号表示热传导服从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热通量 的方向与温度梯度 的方向相反,也即热量朝着温度下降的方向传递。

2.导热系数

式(5-1)可改写为

(5-2)

上式即为导热系数的定义式,该式表明,导热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温度梯度下的热通量。导热系数k 表征了物质导热能力的大小,是物质的基本物理性质之一。导热系数的大小和物质的形态、组成、密度、温度及压力等有关。

(1)气体的导热系数与液体和固体相比,气体的导热系数最小,对热传导不利,但却有利于保温、绝热。工业上所使用的保温材料,如玻璃棉等,就是因为其空隙中有气体,所以其导热系数较小,适用于保温隔热。

单原子稀薄气体的导热系数可根据气体分子运动理论计算,即

(5-3)

式中, 为玻尔兹曼常数,T 为气体的热力学温度,M 为摩尔质量,d 为分子直径。

上式表明,k 与压力无关,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与实验结果甚为吻合,事实上,在相当大的压力范围内,气体的导热系数随压力的变化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仅当气体压力很高(大于200MPa )或很低(低于2.7kPa )时,才考虑压力的影响,此时导热系数随压力升高而增大。

对于多原子气体的导热系数,由于其分子能量的复杂性,目前仅对除H2之外的双原子气体有较好的半经验计算公式,其余大都依靠实验方法测定。

常压下气体混合物的导热系数可用下式估算

(5-4)

式中yi ——气体混合物中i 组分的摩尔分数;

Mi ——气体混合物中i 组分的摩尔质量,kg/kmol。

(2)液体的导热系数由于液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液体导热系数的理论推导比较困难,目前主要依靠实验方法测定。

液体可分为金属液体(液态金属)和非金属液体。

大多数金属液体的导热系数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在非金属液体中,水的导热系数最大。除水和甘油外,大多数非金属液体的导热系数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液体的导热系数基本上与压力无关。

(3)固体的导热系数在所有固体中,金属是最好的导热体,大多数纯金属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导热系数与电导率密切相关,纯金属的导热系数k 与电导率ke 可近似关联如下,即

(5-5)

此即著名的魏德曼(Wiedeman )-弗兰兹(Franz )方程。式中,k 为导热系数,ke 为电导率,L 为洛伦兹(Lorvenz)数。

式(5-5)的重要性在于建立了导热系数与电导率之间的定量关系,它表明,良好的电导体必然是良好的导热体,反之亦然。

金属的纯度对导热系数影响很大,合金的导热系数比纯金属要低。

非金属的建筑材料或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与温度、组成及结构的紧密程度有关,一般k 值随密度增加而增大,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对大多数均质固体,其k 值与温度近似呈线性关系,即

(5-6)

式中k ——固体在t oC时的导热系数,W/( m.oC);

k0——固体在0 oC时的导热系数,W/( m.oC);

b ——温度系数,对大多数金属材料,b 为负值;而对大多数非金属材料,b 为正值;对理想气体, ,1/K。

应予指出,在热传导过程中,由于物体内不同位置的温度各不相同,故导热系数也有所不同,但可以证明(参见例5-1),在进行热传导计算时,只要导热系数随温度呈线性关系,则可以取固体两侧面温度下k 的算术平均值或两侧面算术平均温度下的k 作为物体的平均导热系数。在以后的热传导计算中,一般都采用平均导热系数。

工程计算中常见物质的导热系数可从有关手册中查取。


相关文章

  • 氢氧根传导离子交换膜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氢氧根传导离子交换膜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核心提示:氢氧根传导离子交换膜材料项目投资环境分析,氢氧根传导离子交换膜材料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氢氧根传导离子交换膜材料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氢氧根传导离子交换膜材料行业竞争格局分析,氢氧根传导离子交 ...查看


  • SiO2气凝胶导热系数与密度的关系探讨
  • 文章编号:1003・1545(2010)01-0038-03 Si02气凝胶导热系数与密度的关系探讨 乔冬平,张福承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河南洛阳,,71039) 摘要:本文以双层玻璃窗平面热传导模型为基础,建立了si02 ...查看


  • 热传递的原理与基本方式
  • 热传递的原理与基本方式 热传递的原理与基本方式 虽然我们常将热称为热能,但热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能算是一种能量,而只是一种传递能量的方式.从微观来看,区域内分子受到外界能量冲击后,由能量高的区域分子传递至能量低的区域分子,因此在物理界普遍认 ...查看


  • 根据热传导方程推导水力传输过程
  • 根据热传导方程推导水力传输过程 如果一个物体内各点的含水量不全相同,试验证明:在物体内有水分传输,而且水分是由湿润处向干燥处传播,现只考虑一维情况下的水分扩散.设时刻t时材料内部x点处的含水量为(t,x).(含水量是指体积含水量,即水的体 ...查看


  • LED_热_阻_计_算_方_法
  • LED 热 阻 计 算 方 法 随着LED 超高亮度的出现及LED 色彩的丰富,LED 的应用也由最初的指示扩展到交通.大屏幕显示.汽车刹车灯.转向灯.工程建筑装饰灯.特种照明领域并正在向普通照明积极推进.阻碍这一发展的最大敌害是LED 的 ...查看


  • 注 塑 成 型 工 艺 1
  • 注塑成型工艺是指将熔融的原料通过加压.注入.冷却.脱离等操作制作一定 形状的半成品件的工艺过程.塑件的注塑成型工艺过程主要包括 等5个阶段. 工艺流程 这5个阶段直接决定着制品的成型质量,而且这5个阶段是一个完整的连续过程. 是整个注塑循环 ...查看


  • 双层玻璃怎样设计厚度才合理?
  • 双层玻璃怎样设计厚度才合理? 陕西省宝鸡市 宝鸡中学 杨霄 指导教师 李文辉 [摘要] 本文主要就双层玻璃在设计的过程中,如何才能使其空隙达最佳比例从而获得最佳保温效果,又节省材料,运用热传导模型,对这问题进行了解决 [关键词]双层中空玻璃 ...查看


  • 导热系数和传热系数区别
  • (W/㎡·K ,此处K 可用℃代替). 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 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 ℃),在1小时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为瓦/米•度(W/m•K,此处为K 可用℃代替) .导热系数与材料的组成结构 ...查看


  • 成形与结合工艺
  • 成形与结合工艺 切削 应用最广的散热片成形技术.所有的散热片在成形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的使用到切削. 切削工艺的具体种类很多,无润滑切削/润滑切削,高速切削,激光切割,为了获得一些较特殊.精细的形状,都需要使用切削工艺. 具体用途主要有板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