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穿井得人]一处注释的商榷

关于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穿井得人》一处注释的商榷

武汉市江夏区郑店中学 杨竞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23课·短文两篇之二《穿井得人》中,关于“闻之于宋君”一句的注释有:“‘闻’是‘使听见’的意思,就是向宋君报告”,又有“于”注释为“向、对”。全句的意思是:“(全国的人都议论这件事,)并传到宋国国君那儿。”(湖北教育出版社《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上)

我觉得教师用书上的译文与课本上的注释有些不一致,还不如把全句译为“(全国的人都议论这件事,)(有人)向宋君报告了”来得直白。这样一来,“于”用在名词前,且无义,似有些欠妥。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教师用书上的译文与课本上的注释牵强附会呢?我觉得课本上的注释值得商榷。“闻”在这里是“听到”的意思,“闻之”就是“听到这件事”。“于”在这里应该解释为“被”,表示被动。全句的意思是“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

文言翻译要遵循“信、达、雅”三个基本要求,“信”就是要做到译文忠实于原文的内容,不能遗漏,也不能多余,要求字字落实。很明显,按照课本上的注释,教师用书上的译文是不符合“信”这一基本要求的。如果将课本上的注释换成以上注释,全句译文就既通顺畅达又忠实于原文了。从实际上说,不管是“有人向宋君报告”也好,还是无意“传到宋国国君那儿”也罢,宋君都是被动的。所以,只要将“于”解释为“被”,其它的也就都好理解了,也就不会有让人读来十分别扭的“‘闻’是‘使听见’的意思,就是向宋君报告”的注

释了。

文言文中“于”当“被”解释,也是比较常见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关于“于”的字条就有:③介词。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诗经•大雅•嵩高》:“闻于四方。”而关于《穿井得人》中“闻之于宋君”一句大多也都是把它看作被动句。不妨罗列几家汉语网站的解释如下。

汉辞网:(都城的人人纷纷传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

文言汉语网:(流言传开后,)被宋国国君听到了。

语文网·查字典: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

金山词霸·汉语站: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

古诗文网:(国人谈论这件事,)让宋国国君听到了。

鉴于此,我觉得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穿井得人》中关于“闻之于宋君”一句的注释实在值得商榷。

2014年10月30日星期四于学校

关于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穿井得人》一处注释的商榷

武汉市江夏区郑店中学 杨竞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23课·短文两篇之二《穿井得人》中,关于“闻之于宋君”一句的注释有:“‘闻’是‘使听见’的意思,就是向宋君报告”,又有“于”注释为“向、对”。全句的意思是:“(全国的人都议论这件事,)并传到宋国国君那儿。”(湖北教育出版社《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上)

我觉得教师用书上的译文与课本上的注释有些不一致,还不如把全句译为“(全国的人都议论这件事,)(有人)向宋君报告了”来得直白。这样一来,“于”用在名词前,且无义,似有些欠妥。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教师用书上的译文与课本上的注释牵强附会呢?我觉得课本上的注释值得商榷。“闻”在这里是“听到”的意思,“闻之”就是“听到这件事”。“于”在这里应该解释为“被”,表示被动。全句的意思是“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

文言翻译要遵循“信、达、雅”三个基本要求,“信”就是要做到译文忠实于原文的内容,不能遗漏,也不能多余,要求字字落实。很明显,按照课本上的注释,教师用书上的译文是不符合“信”这一基本要求的。如果将课本上的注释换成以上注释,全句译文就既通顺畅达又忠实于原文了。从实际上说,不管是“有人向宋君报告”也好,还是无意“传到宋国国君那儿”也罢,宋君都是被动的。所以,只要将“于”解释为“被”,其它的也就都好理解了,也就不会有让人读来十分别扭的“‘闻’是‘使听见’的意思,就是向宋君报告”的注

释了。

文言文中“于”当“被”解释,也是比较常见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关于“于”的字条就有:③介词。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诗经•大雅•嵩高》:“闻于四方。”而关于《穿井得人》中“闻之于宋君”一句大多也都是把它看作被动句。不妨罗列几家汉语网站的解释如下。

汉辞网:(都城的人人纷纷传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

文言汉语网:(流言传开后,)被宋国国君听到了。

语文网·查字典: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

金山词霸·汉语站: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

古诗文网:(国人谈论这件事,)让宋国国君听到了。

鉴于此,我觉得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穿井得人》中关于“闻之于宋君”一句的注释实在值得商榷。

2014年10月30日星期四于学校


相关文章

  • 六年级下册.doc两小儿辩日
  • 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人教版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课堂实录] 一.从题入手,营造学习氛围 师:带有"日"字的诗句,你能说出一两句吗?生1 ...查看


  •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期末考试结束了,学生的试卷成绩一出来,他们都很开心,我看了考分也还比较满意.学生考得最差的得了35分(该生考试的时候发烧),其他学生全部75分以上,而且,九十分以上占了大半 ...查看


  • 王教授点评
  • 第二届"中语杯"课堂教学大赛现场评课实录(作者 王鹏伟,吉林省教育学院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 会副理事长.) 教育教改 2010-08-03 17:39:40 阅读60 评论4 字号: ...查看


  • 苏教版[师说]课文注释献疑三则
  • 苏教版<师说>课文注释献疑三则 韩愈<师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也是高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现行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将其选入.此篇系韩愈针对当时社会"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而作的,文中强调&quo ...查看


  • 高中课文(人教版)[氓]注释指瑕
  • 高中课文(人教版)<氓>注释指瑕 囗龙正海高华娟 摘要:<氓>是中学语文中的经典之篇,人教版高中语文(2007版)收录 了此篇.注释者将"帷裳"释为"车两旁的布幔":将&quo ...查看


  • 2016年初一下学期末语文模拟试题
  • 一.(选择题,共30分)(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各项中词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恍惚(hū) 渊搏(bó) 瞠(táng)目结舌 斟酌(zhuó) B.菜畦(qí) 祷(dǎo)告 甄(zhēn)别 墓冢(zhǒng ...查看


  • [狼]专题评课稿
  • <狼>专题评课稿 郭薇 有幸欣赏了李长元老师这节洋溢着创新气息.人文关怀的<狼>.总的来说,这一课课型新颖,过程流畅,方法新颖,合适有效,调动合理,应该是一节很不错的古文教学课.但任何人.任何一堂课,总是有这样或那样 ...查看


  • [滕王阁序]注释之商榷
  • <滕王阁序>注释之商榷 <滕王阁序>是一篇千古传诵的骈文名篇.文章内容充实,文辞华美,气势奔放,音调铿锵.在译成现代汉语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文辞简洁明快,注重音韵和谐.否则,会破坏文章的整齐美.抑扬美.回环美.在教学 ...查看


  • 2014年3月武汉市部分学校七年级语文联考试题
  • 七年级三月月考语文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30分)(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各项中词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恍惚(hū) 渊搏(bó) 瞠(táng)目结舌 斟酌(zhuó) B.菜畦(qí) 祷(dǎo)告 甄(zh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