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谚语的几种翻译方法

  摘要 英语谚语是英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准确的翻译英语谚语,就很难理解原文,获得必要的信息。文章从英语谚语与汉话谚语的对应关系中,提出直译、借用、意译等翻译方法。   关键词 谚语;对应关系;翻译方法      1 引言      谚语是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是“语言冰山之一角,素称‘语言活化石’,‘民族之明镜”’,是成百上千年来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的结晶,是语言中的精华。英汉谚语是习语的一种,具有固定的形式和语言色彩。其特点含蓄、幽默,严肃、典雅、言简意骇,形象生动,给人以启迪与思索:喻意明显,富于哲理,妙趣横生,给人以美的享受。      2 英语谚语与汉语谚语的对应关系及其翻译方法。      英语谚语与汉语谚语在表达对应关系上,主要有完全对应、部分对应及非对应关系三种情况。      2.1完全对应及其翻译方法   2,1,1完全对应   尽管不同国家的人们有不同的人文习惯和思维方式,然而人们的生存、劳动条件以及人类本身都存在相同之处。而且人们对外界客观规律及生活的认识大体上完全相同。因此有些英语谚语与汉语谚语在结构和含义上完全对应。例如:He laughs bestwho laughs last译为:“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Time is money译为:“时间就是金钱”,珍惜宝贵的时光是人们的共识,这同我国人民的“寸金难买寸光阴”相呼应。Knowledge is power译为:“知识就是力量”。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译为:“乘热打铁”。Diseases come on homeback,but go away 0n foot,译为:“疾病来时乘快马,去时踱漫步”。再者,老百姓喝酒的效果看来也是一致的,例there is truth is wine,译:“酒后吐真言”。尽管文化背景不同,但有的谚语却在诉说着相同的人情味。例如:My son is my sonstill he gets him a wife,but my daughter i8 my daug一ter allthe days of her life,译:“儿子在娶妻之前是自己的儿子,女儿却永远是自己的女儿”。在中国谚语中,则多少存点抱怨的意思,但在英语谚语中是诙谐。二者的含义是一致的。   2,1,2完全对应翻译方法:直译法   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完全对应的翻译方法是直译,这也就是“忠实、准确”地表达出原文的精神风貌。许多英语谚语前后两部分与汉语谚语相比较,结构对称齐整,节奏鲜明。而且音节数目也相等。例如:Easy come,easy go,“来得容易,去得快";Out of sight,out of mind,“眼不见,心不想”;No pains,no gains,"不劳无获”。以上例子中无论从句式还是从结构上形成了对偶,而且和汉语谚语的意思完全一致。像这样的英语谚语可以通过字面直接翻译。直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民族的特色,能使喻义清新,形象逼真,能表达出原文的喻义,能完整地保存原文的神韵和表达方式。读者容易接纳原语的民族文化特色。使原语能得以更广泛的传播,促进文化的交流。譬如:Bird of afeather flock together,译“鸟以类聚,物以群分”。指相同羽毛的鸟儿聚在一起,此谚语含有贬义,喻指乌合之众;Drop of water outwear the stone,译“滴水穿石”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如果具有水滴精神再难的事情也能办到。      2.2部分对应关系及其翻译方法   2,2,1部分对应关系   由于生存环境的差异性导致了两个不同的民族对外界的认知具有独特性。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英汉两种语言都具有各自的民族特色,谚语也不例外。所以,谚语在喻体选择使用上常表现出明显的民族特色。虽然英语与汉语谚语中的一部分喻体并不一样,但喻义基本上一致,表达方式也相似。例如;A new broom sweeps clean,译:“新官上任三把火”。这句谚语中“新扫帚”与“新官”是不同的喻体,但喻义相吻合,指二者都起实质性作用。Speak of the devil and he appears,译:“说曹操,曹操到”,devil指“恶魔”,虽然其与“曹操”喻体不同,但都有相同的含义,也可以译成“刚说道某人,某人就来了”。Two can play the game,从字面上来看,其意义为“两个人完不成游戏”,但用“孤掌难鸣”翻译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2,2,2部分对应关系翻译方法:借用法   对于喻体不同而喻义基本上一致部分对应的英语谚语则采用借用法进行汉译。也就是在保留有喻义的前提下,可借用含义相同或相似的汉语谚语喻体来代替英语谚语的喻体,这样可使译文喻义明显,又含而不露,且可再现原句所具有的语言效果,从而容易表达谚语真实含义。例如:Money makes themare go,其实mare意指“母马”,但在汉语谚语中没有相对应的词,也就是说,喻体不同,然而喻义相同。可以借用汉语谚语中“鬼”来代替,此谚语就译为“有钱能使鬼推磨”。在下面这个谚语“He who paysthe piper calls the tune,”中“pay the piper call thetune”承担费用而有决定权。此谚语可以借用汉语习语,译为:“谁掏钱谁点戏”,言简意赅,浅显易懂,又不失原文的含义。   采用借用法时,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汉语中具有典型民族、文化特征的词语来代替英语谚语中具有民族色彩的词语,这样会让人难以理解。比如:Carry coal to new castle,如果翻译成汉语俗语,就成为“倒贩槟榔到广东”。二者喻义相同,然而喻体相差太远,如果这样译,给人感觉是英国也有“广东”,让人不知所措。如果译成,“向煤区运煤,多此一举”。这样的话,可以使原文的含义,全面展示出来,又不会造成张冠李戴的错误。      2.3非对应关系及其翻译方法   2.3.1非对应关系   各民族语言的形成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谚语也不例外,它们在独特的民族文化背景和典型的宗教信仰下。设喻方式上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而且“许多英语谚语是从莎士比亚时代流传下来的,因此和现代英语用法不同”。⑧从而造成具有这样特征的英语谚语找不到相对应的汉语谚语。例如:A live dogis better than a dead lion,“活狗比死了的狮子好”。这样翻译有些牵强,只能找汉语习语“好死不如赖活着”。It never rains but it pours,直译:“不是微风细雨,而是大盆倾雨”这样让人摸不着头脑,应译为:

“祸不单行”,言简意赅恰倒好处。People who live inglass houses should not throws stones,译:“责人必先责己”。When in Rome,do as Romans do,译“随乡入俗”。Every Tom,Dick and Nary,译:“张三李四”。类似以上的例子,英语谚语与汉语谚语在喻体到喻义上完全不同。为此在翻译上千万不能生搬硬套,不能只在字面意思上下功夫,这样的话,译出的句子让人摸不着头脑,甚至闹笑话。      2.3.2非对应关系翻译方法:意译法   所谓意译,就是指在不脱离原文喻义的前提下把握好翻译的度,不拘泥于原文句法的结构,在“不逾矩”的前提下发挥汉语优势,进行再创作。许多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貌和神离,翻译时一定要揭示其内涵的意义。例如:Birds in their little nests agree,直译则为“在小巢中的鸟,观点一致”,这是个特别含蓄的谚语,这样翻译会让人摸不着头脑,如果抓住其喻体的喻义,深究其精神实质,可翻译成“家和万事兴”,这样则给人清新自然,易于接受。As you makeyour bed,so you must lie on it,与其译成“你铺你的床,你就躺在你它上”,倒不如译成“自己做事,自己当”。像这样的英语谚语在言外,语言含蓄,寓意深刻。如果仅从字面意义直译,而不领会原文的具体含义和效果,译文势必平淡无味这样既不能表达意思,又损于原文的语言形象和丰富内涵。因此,在翻译时,尽量按其喻义及寓意,找出具有相同效果的汉语成语、谚语或俗语来表达,则会使译文形象生动,准确达意。Man progress god disappear,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有通过努力,才会成功。这些来自人们日常生活的经验告诉了我们不容辩驳道理。虽然平淡朴实却让人深思、回味无穷。      2,4综合的翻译方法   综合的翻译方法是将上文所提及的翻译方法综合运用,这样可以解决使用一种不能达到解其义之目的。有相当多的英语谚语采用直译与意译并列对照的方式,使读者从表面意义上的了解转入到了内在的深意。例如:Give a lark to catch a kite,“放走百灵,抓住风筝”A good tree is a good shelter,“朝里有人好做官”另外的一种方法是进一步把直译和意译用对偶式合并一句,前半句是字面,后半句是含义,这样使读者一目了然。例如:Even the weariest riverwinds somewhere safe to sea,“恶水终归流人海,哪有人人无得意时。”Speak of aman as youfind him,“论人惟有观察,切莫人云我亦云”。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英汉谚语对照翻译时,不仅要吃透自己民族文化而且要在深入研究外国文化材料的同时也要加深其文化背景知识的理解。使原语与译文在各自的文化里的含义相当,尽量加强和促进不同的读者心目中的可理解性,缩短两种语言文化间的距离,消除由于缺乏理解甚至误解造成的不必要的麻烦。

  摘要 英语谚语是英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准确的翻译英语谚语,就很难理解原文,获得必要的信息。文章从英语谚语与汉话谚语的对应关系中,提出直译、借用、意译等翻译方法。   关键词 谚语;对应关系;翻译方法      1 引言      谚语是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是“语言冰山之一角,素称‘语言活化石’,‘民族之明镜”’,是成百上千年来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的结晶,是语言中的精华。英汉谚语是习语的一种,具有固定的形式和语言色彩。其特点含蓄、幽默,严肃、典雅、言简意骇,形象生动,给人以启迪与思索:喻意明显,富于哲理,妙趣横生,给人以美的享受。      2 英语谚语与汉语谚语的对应关系及其翻译方法。      英语谚语与汉语谚语在表达对应关系上,主要有完全对应、部分对应及非对应关系三种情况。      2.1完全对应及其翻译方法   2,1,1完全对应   尽管不同国家的人们有不同的人文习惯和思维方式,然而人们的生存、劳动条件以及人类本身都存在相同之处。而且人们对外界客观规律及生活的认识大体上完全相同。因此有些英语谚语与汉语谚语在结构和含义上完全对应。例如:He laughs bestwho laughs last译为:“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Time is money译为:“时间就是金钱”,珍惜宝贵的时光是人们的共识,这同我国人民的“寸金难买寸光阴”相呼应。Knowledge is power译为:“知识就是力量”。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译为:“乘热打铁”。Diseases come on homeback,but go away 0n foot,译为:“疾病来时乘快马,去时踱漫步”。再者,老百姓喝酒的效果看来也是一致的,例there is truth is wine,译:“酒后吐真言”。尽管文化背景不同,但有的谚语却在诉说着相同的人情味。例如:My son is my sonstill he gets him a wife,but my daughter i8 my daug一ter allthe days of her life,译:“儿子在娶妻之前是自己的儿子,女儿却永远是自己的女儿”。在中国谚语中,则多少存点抱怨的意思,但在英语谚语中是诙谐。二者的含义是一致的。   2,1,2完全对应翻译方法:直译法   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完全对应的翻译方法是直译,这也就是“忠实、准确”地表达出原文的精神风貌。许多英语谚语前后两部分与汉语谚语相比较,结构对称齐整,节奏鲜明。而且音节数目也相等。例如:Easy come,easy go,“来得容易,去得快";Out of sight,out of mind,“眼不见,心不想”;No pains,no gains,"不劳无获”。以上例子中无论从句式还是从结构上形成了对偶,而且和汉语谚语的意思完全一致。像这样的英语谚语可以通过字面直接翻译。直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民族的特色,能使喻义清新,形象逼真,能表达出原文的喻义,能完整地保存原文的神韵和表达方式。读者容易接纳原语的民族文化特色。使原语能得以更广泛的传播,促进文化的交流。譬如:Bird of afeather flock together,译“鸟以类聚,物以群分”。指相同羽毛的鸟儿聚在一起,此谚语含有贬义,喻指乌合之众;Drop of water outwear the stone,译“滴水穿石”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如果具有水滴精神再难的事情也能办到。      2.2部分对应关系及其翻译方法   2,2,1部分对应关系   由于生存环境的差异性导致了两个不同的民族对外界的认知具有独特性。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英汉两种语言都具有各自的民族特色,谚语也不例外。所以,谚语在喻体选择使用上常表现出明显的民族特色。虽然英语与汉语谚语中的一部分喻体并不一样,但喻义基本上一致,表达方式也相似。例如;A new broom sweeps clean,译:“新官上任三把火”。这句谚语中“新扫帚”与“新官”是不同的喻体,但喻义相吻合,指二者都起实质性作用。Speak of the devil and he appears,译:“说曹操,曹操到”,devil指“恶魔”,虽然其与“曹操”喻体不同,但都有相同的含义,也可以译成“刚说道某人,某人就来了”。Two can play the game,从字面上来看,其意义为“两个人完不成游戏”,但用“孤掌难鸣”翻译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2,2,2部分对应关系翻译方法:借用法   对于喻体不同而喻义基本上一致部分对应的英语谚语则采用借用法进行汉译。也就是在保留有喻义的前提下,可借用含义相同或相似的汉语谚语喻体来代替英语谚语的喻体,这样可使译文喻义明显,又含而不露,且可再现原句所具有的语言效果,从而容易表达谚语真实含义。例如:Money makes themare go,其实mare意指“母马”,但在汉语谚语中没有相对应的词,也就是说,喻体不同,然而喻义相同。可以借用汉语谚语中“鬼”来代替,此谚语就译为“有钱能使鬼推磨”。在下面这个谚语“He who paysthe piper calls the tune,”中“pay the piper call thetune”承担费用而有决定权。此谚语可以借用汉语习语,译为:“谁掏钱谁点戏”,言简意赅,浅显易懂,又不失原文的含义。   采用借用法时,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汉语中具有典型民族、文化特征的词语来代替英语谚语中具有民族色彩的词语,这样会让人难以理解。比如:Carry coal to new castle,如果翻译成汉语俗语,就成为“倒贩槟榔到广东”。二者喻义相同,然而喻体相差太远,如果这样译,给人感觉是英国也有“广东”,让人不知所措。如果译成,“向煤区运煤,多此一举”。这样的话,可以使原文的含义,全面展示出来,又不会造成张冠李戴的错误。      2.3非对应关系及其翻译方法   2.3.1非对应关系   各民族语言的形成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谚语也不例外,它们在独特的民族文化背景和典型的宗教信仰下。设喻方式上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而且“许多英语谚语是从莎士比亚时代流传下来的,因此和现代英语用法不同”。⑧从而造成具有这样特征的英语谚语找不到相对应的汉语谚语。例如:A live dogis better than a dead lion,“活狗比死了的狮子好”。这样翻译有些牵强,只能找汉语习语“好死不如赖活着”。It never rains but it pours,直译:“不是微风细雨,而是大盆倾雨”这样让人摸不着头脑,应译为:

“祸不单行”,言简意赅恰倒好处。People who live inglass houses should not throws stones,译:“责人必先责己”。When in Rome,do as Romans do,译“随乡入俗”。Every Tom,Dick and Nary,译:“张三李四”。类似以上的例子,英语谚语与汉语谚语在喻体到喻义上完全不同。为此在翻译上千万不能生搬硬套,不能只在字面意思上下功夫,这样的话,译出的句子让人摸不着头脑,甚至闹笑话。      2.3.2非对应关系翻译方法:意译法   所谓意译,就是指在不脱离原文喻义的前提下把握好翻译的度,不拘泥于原文句法的结构,在“不逾矩”的前提下发挥汉语优势,进行再创作。许多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貌和神离,翻译时一定要揭示其内涵的意义。例如:Birds in their little nests agree,直译则为“在小巢中的鸟,观点一致”,这是个特别含蓄的谚语,这样翻译会让人摸不着头脑,如果抓住其喻体的喻义,深究其精神实质,可翻译成“家和万事兴”,这样则给人清新自然,易于接受。As you makeyour bed,so you must lie on it,与其译成“你铺你的床,你就躺在你它上”,倒不如译成“自己做事,自己当”。像这样的英语谚语在言外,语言含蓄,寓意深刻。如果仅从字面意义直译,而不领会原文的具体含义和效果,译文势必平淡无味这样既不能表达意思,又损于原文的语言形象和丰富内涵。因此,在翻译时,尽量按其喻义及寓意,找出具有相同效果的汉语成语、谚语或俗语来表达,则会使译文形象生动,准确达意。Man progress god disappear,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有通过努力,才会成功。这些来自人们日常生活的经验告诉了我们不容辩驳道理。虽然平淡朴实却让人深思、回味无穷。      2,4综合的翻译方法   综合的翻译方法是将上文所提及的翻译方法综合运用,这样可以解决使用一种不能达到解其义之目的。有相当多的英语谚语采用直译与意译并列对照的方式,使读者从表面意义上的了解转入到了内在的深意。例如:Give a lark to catch a kite,“放走百灵,抓住风筝”A good tree is a good shelter,“朝里有人好做官”另外的一种方法是进一步把直译和意译用对偶式合并一句,前半句是字面,后半句是含义,这样使读者一目了然。例如:Even the weariest riverwinds somewhere safe to sea,“恶水终归流人海,哪有人人无得意时。”Speak of aman as youfind him,“论人惟有观察,切莫人云我亦云”。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英汉谚语对照翻译时,不仅要吃透自己民族文化而且要在深入研究外国文化材料的同时也要加深其文化背景知识的理解。使原语与译文在各自的文化里的含义相当,尽量加强和促进不同的读者心目中的可理解性,缩短两种语言文化间的距离,消除由于缺乏理解甚至误解造成的不必要的麻烦。


相关文章

  • 英语谚语的汉译方法知多少?
  • 英语谚语的汉译方法知多少? 根据中国著名翻译家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英语谚语的汉译必须意义正确.通顺达意,并且尽可能再现原句的各种修辞特点.另外,英语谚语的汉译必须表达出从语义到文体在译文中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 ...查看


  • 试论英语谚语的翻译.kdh
  • 试论英语谚语的翻译 专题与学科 试论英语谚语的翻译 汤月华(镇江高等专科学校丹阳校区江苏镇江212002) 摘 要:优秀的谚语内容广泛,丰富多彩,它既充满真知灼见,又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英语民族的社 会历史.风俗 ...查看


  • (全英文论文)汉英谚语中传统婚姻观念的对比研究
  • 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母语文化对译者风格的影响-红楼梦中称谓语的翻译为例 母语迁移对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母语对中国大学生口语学习的影响 如何运用情景教学法进行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探讨 通过中美90年代电影探讨两国价值 ...查看


  • 专业英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 选题的原因.基本内容: 英语成语(idiom)是英语的核心与精华.其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如果能在文章.谈话或对外交往中,恰当地加以运用,会大大增加语言的表达能力,收到良好的效果.英语谚语是英语语言的精华,是英国艺术宝库的 ...查看


  • 外国语学院近四年翻译方向毕业论文选题汇总
  • 外国语学院近四年翻译方向毕业论文选题汇总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thletic English and Its Translation 体育英语的特点及翻译 The Semantic Contrast of Col ...查看


  • 提升高考英语作文成绩的谚语
  • 谚语是一门语言的精华,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玩味谚语能够让人变聪明,使用谚语能让作文多加分!下面,英语老师将为大家整理一些常用的谚语,并加以内力引导,点穴你的写作命脉,给高中英语作文增色. 1. Happiness takes no acc ...查看


  • 英语经典谚语
  • 英语经典谚语 1. Pain past is pleasure. (过去的痛苦就是快乐.)[无论多么艰难一定要咬牙冲过去,将来回忆起来一定甜蜜无比.] 2. While there is life, there is hope. (有生命就 ...查看


  • 浅谈英语中名词化的形容词
  • 浅谈英语中名词化的形容词 邓 颖涛 (洛阳大学,河南 471000 洛阳) 摘 要:英语中形容词名词化是一个复杂的语言现象,可分为完全名词化和部分名词化.多数情况下完全名词化的形容词已经取得了名词的全部特性,为人们所熟悉.就从四方面论述部分 ...查看


  • 动物比喻谚语俗语英语翻译大全
  • 动物比喻谚语俗语英语翻译大全 动物比喻(Animal Metaphors)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均有广泛的使用,它使语言生气勃勃,形象鲜明.然而,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的不同,人们对动物比喻的正确理解和翻译存有障碍.从翻译的角度总体来说,动物比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