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能效作业本诗歌赏析参考答案

九年级下能效作业本诗歌赏析参考答案

第一课

20.满、 压。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21.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而“留连”不仅写出蝴蝶留恋花间的情景,还流露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做到情景交融。

第二课

18.答:以送者对行人的口吻,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怅然凄苦的思想感情。

19.答:“春江正渺茫”写春江烟云迷漫,辽远而又含混,一如离人迷茫无奈的心绪,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第三课

21.答:“日色昏”极言大漠风沙遮天蔽日,也烘托了军事形势的紧张;“红旗”即写色彩的明丽,也写军队的强劲凌厉.由此构成了一幅在大漠苍苍、天昏地暗之中,一支大军半卷红旗,卷尘挟风,奋勇挺进的画面。

22.答:因为军队主动骁勇,战事大捷喜人,所以整诗洋溢着轻快振奋的感情基调。 第四课

17.答:从空间的隔离,联络的断绝,时间的久远三个角度来写,强化和加深了作者贬居期间的孤苦情绪.

18.答:表达作者因等待团聚过久,在团聚即将来临之际,突发不祥之感,深怕出现意外而团聚不得的复杂心理。

第五课

19.“白玉条”句是恰当的,因为这样更能体现梅花开得旺盛,压满枝头,同时,也能说明诗人当时的立足点是在远处,和颔联相呼应。

20、这两句是写诗人的观察发现。远望寒梅,似雪非雪,迷离恍惚;定睛细看,溪畔桥边,寒梅近水,迎风怒放。诗人的感受和发现既凸现了探索寻觅的惊喜,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独放的风姿。

第六课

22.苍凉(悲凉凄凉凄清)

23.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忧伤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执着的相思之情。

第七课

23.空、闲

24.抒发了作者对薛道士的怀念之情(或写出了物在人亡的悲伤之情);以乐景衬哀情(或对比)

第八课

22.(1)满院盛开 (2)入迷、留连忘返

23.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

第九课

21、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22、通过寄家书时“临发又开封”这一动作细节来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深深牵挂。

第十课

22.“出”符合荡秋千时在围墙之上时隐时现的情况,暗中写出了秋千女的形象。

23.词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愉快心情。

第十一课

21.阳光(或天气)温暖,花儿芬芳,万物充满勃勃生机。(“勃勃生机”必答,1分,其他任意答出1点得1分)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自然万物的热爱和欣喜之情。(1分)(共3分)

22.“迸”字突出了笋急于破土而出的冲劲(2分)和强劲的生命力。(1分)。“偎”字用拟人手法,(1分)写出了花的娇美。(2分)(共3分)

第十二课

21.(2分)“卧”字把小儿的天真、活泼、顽皮和盘托出,跃然纸上。(答出天真、活泼、顽皮任意一词1分、任意两词2分)

22.(4分)全词充满了和谐闲适,其乐融融的农村生活情趣(2分,意思基本相同即可);表现出词人对和谐快乐、闲适恬淡的乡村生活的喜爱赞赏之情(2分,答到对乡村生活的喜爱赞赏即可)。

第十三课

19.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钟乳的精巧美丽。

20.对冰壶洞瀑布磅礴气势的赞美和无人赏识的感慨。

第十四课

19.答案:写出了秋夜的漫长。

20.答案:凄清孤寂。寂寞悠思的心情。

第十五课

20.“乱”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互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

21.写出了游人愉快的心情。

第十六课

13.从“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一句可以感受出诗人不服老,不怕病,积极用世的精神。诗人以落日自比,表现了自己虽已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情怀。

14.尾联主要表现手法是用典。借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现出老当益壮渴望报国的热情。用典的好处是使表达含蓄而不浅露,同时内蕴比较丰富。

第十七课

23.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4.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第十八课

33.答:“一挥手 ” 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 ” 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34.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第十九课

22. 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

23. 人虽老,为国收复失土的雄心仍在。(要求说出鬓残,未死的含义,“心”的具体内涵。)

第二十课

21.流水 白云

22.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第二十一课

19留连忘返的情态。

20.要找出材料中两位古稀老人的共同点,就要认真阅读材料,找出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分析它们的相同点。仔细分析两则材料,可看出首句就是材料的中心句,把这两句话概括后就是:两位古稀老人都用40年的时间成就一桩事业。

第二十二课

17. 表现了诗人对山水、田园的热爱之情。

18. 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象。

第二十三课

22.“破”字,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膨胀,终于撑破了原来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破”字不仅有动态,而且似乎能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

“鸣”字,虽写声音,但可以让人想见黄犊吃草时的悠闲,神态。

“点”字,形象而准确地写出了乌鸦在没有树叶的寒林中或飞或栖,有如一团墨点,在林中历历可见的情状。

23.(写早春乡村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流连之情。

第二十四课

21.赞美了梨花不被风尘所染的高尚纯洁的品质。

22.崔护的诗,把“人面”放在前,是用桃花衬托姑娘的美丽。这里把“桃花”放在前面,是突出桃花的红艳。从而反衬出了梨花的雪白。

九年级下能效作业本诗歌赏析参考答案

第一课

20.满、 压。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21.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而“留连”不仅写出蝴蝶留恋花间的情景,还流露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做到情景交融。

第二课

18.答:以送者对行人的口吻,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怅然凄苦的思想感情。

19.答:“春江正渺茫”写春江烟云迷漫,辽远而又含混,一如离人迷茫无奈的心绪,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第三课

21.答:“日色昏”极言大漠风沙遮天蔽日,也烘托了军事形势的紧张;“红旗”即写色彩的明丽,也写军队的强劲凌厉.由此构成了一幅在大漠苍苍、天昏地暗之中,一支大军半卷红旗,卷尘挟风,奋勇挺进的画面。

22.答:因为军队主动骁勇,战事大捷喜人,所以整诗洋溢着轻快振奋的感情基调。 第四课

17.答:从空间的隔离,联络的断绝,时间的久远三个角度来写,强化和加深了作者贬居期间的孤苦情绪.

18.答:表达作者因等待团聚过久,在团聚即将来临之际,突发不祥之感,深怕出现意外而团聚不得的复杂心理。

第五课

19.“白玉条”句是恰当的,因为这样更能体现梅花开得旺盛,压满枝头,同时,也能说明诗人当时的立足点是在远处,和颔联相呼应。

20、这两句是写诗人的观察发现。远望寒梅,似雪非雪,迷离恍惚;定睛细看,溪畔桥边,寒梅近水,迎风怒放。诗人的感受和发现既凸现了探索寻觅的惊喜,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独放的风姿。

第六课

22.苍凉(悲凉凄凉凄清)

23.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忧伤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执着的相思之情。

第七课

23.空、闲

24.抒发了作者对薛道士的怀念之情(或写出了物在人亡的悲伤之情);以乐景衬哀情(或对比)

第八课

22.(1)满院盛开 (2)入迷、留连忘返

23.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

第九课

21、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22、通过寄家书时“临发又开封”这一动作细节来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深深牵挂。

第十课

22.“出”符合荡秋千时在围墙之上时隐时现的情况,暗中写出了秋千女的形象。

23.词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愉快心情。

第十一课

21.阳光(或天气)温暖,花儿芬芳,万物充满勃勃生机。(“勃勃生机”必答,1分,其他任意答出1点得1分)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自然万物的热爱和欣喜之情。(1分)(共3分)

22.“迸”字突出了笋急于破土而出的冲劲(2分)和强劲的生命力。(1分)。“偎”字用拟人手法,(1分)写出了花的娇美。(2分)(共3分)

第十二课

21.(2分)“卧”字把小儿的天真、活泼、顽皮和盘托出,跃然纸上。(答出天真、活泼、顽皮任意一词1分、任意两词2分)

22.(4分)全词充满了和谐闲适,其乐融融的农村生活情趣(2分,意思基本相同即可);表现出词人对和谐快乐、闲适恬淡的乡村生活的喜爱赞赏之情(2分,答到对乡村生活的喜爱赞赏即可)。

第十三课

19.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钟乳的精巧美丽。

20.对冰壶洞瀑布磅礴气势的赞美和无人赏识的感慨。

第十四课

19.答案:写出了秋夜的漫长。

20.答案:凄清孤寂。寂寞悠思的心情。

第十五课

20.“乱”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互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

21.写出了游人愉快的心情。

第十六课

13.从“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一句可以感受出诗人不服老,不怕病,积极用世的精神。诗人以落日自比,表现了自己虽已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情怀。

14.尾联主要表现手法是用典。借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现出老当益壮渴望报国的热情。用典的好处是使表达含蓄而不浅露,同时内蕴比较丰富。

第十七课

23.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4.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第十八课

33.答:“一挥手 ” 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 ” 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34.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第十九课

22. 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

23. 人虽老,为国收复失土的雄心仍在。(要求说出鬓残,未死的含义,“心”的具体内涵。)

第二十课

21.流水 白云

22.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第二十一课

19留连忘返的情态。

20.要找出材料中两位古稀老人的共同点,就要认真阅读材料,找出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分析它们的相同点。仔细分析两则材料,可看出首句就是材料的中心句,把这两句话概括后就是:两位古稀老人都用40年的时间成就一桩事业。

第二十二课

17. 表现了诗人对山水、田园的热爱之情。

18. 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象。

第二十三课

22.“破”字,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膨胀,终于撑破了原来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破”字不仅有动态,而且似乎能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

“鸣”字,虽写声音,但可以让人想见黄犊吃草时的悠闲,神态。

“点”字,形象而准确地写出了乌鸦在没有树叶的寒林中或飞或栖,有如一团墨点,在林中历历可见的情状。

23.(写早春乡村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流连之情。

第二十四课

21.赞美了梨花不被风尘所染的高尚纯洁的品质。

22.崔护的诗,把“人面”放在前,是用桃花衬托姑娘的美丽。这里把“桃花”放在前面,是突出桃花的红艳。从而反衬出了梨花的雪白。


相关文章

  • 登岳阳楼(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 课题 登岳阳楼(赛课教案)三维目标 1.背诵本诗.2.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3.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4.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 ...查看


  • 六年级古诗赏析[送友人]附答案
  • 六年级古诗赏析<送友人> 班级               姓名            学号_______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 ...查看


  • 八年级语文古诗四首诗歌鉴赏和练习
  • 第9课<古诗四首>诗歌鉴赏和练习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 <春望>抒发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首联点明时 ...查看


  • 九年级下教案全集[诗两首](教师中心稿)
  • 诗两首  从容说课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 ...查看


  • 九年级语文说课稿
  • <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说课稿 康驿二中 王召云 我说课的题目是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下面我便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等五方面作具体说明: 一.说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 ...查看


  • 白居易诗歌村夜阅读答案
  • 篇一:白居易诗歌村夜阅读答案 篇二:白居易诗歌村夜阅读答案 [赏析]: 这首诗没有惊人之笔,也不用艳词丽句,只以白描手法画出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 ...查看


  • 诗歌炼字例题
  •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查看


  • 诗歌鉴赏方法指导--鉴赏李杜的诗篇(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2. 指导学生学会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 体会诗歌意境美.2. 归纳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语同学们,中国是诗歌的王国,而唐朝更是盛 ...查看


  • 赏析诗歌语言特色
  • 学•习 卷 科目:语文 设计者:张文娜 高三年级 班 学生姓名 鉴赏古典诗词的语言风格 一.学习目标 1.能赏析古诗词的语言风格. 2.能规范解答鉴赏古诗词语言题型的语言风格题. 二.考情透视 1. 赏析语言风格 不同的诗人.或者同一诗人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