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应定位于中间产品和工序贸易

2014年01月28日 07:11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打印本稿]

[字号大中小]

[手机看新闻]

商务部部长助理张向晨在日前召开的第12届中国企业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国外贸的产业政策应该定位于有比较优势的中间产品和工序贸易,而非整个产业链条。这是由全球产业价值链所决定。

定位中间产品和工序贸易

中国制造近年一直处在转型升级的调整阶段。从代加工起步的企业家们一直致力于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注重品牌、研发和销售,一方面向高端攀升,一方面在产业链覆盖上下功夫。

与向全价值链布局的做法相比,张向晨更认同中国制造做好“中间产品”的定位。三组数据表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每年以1个百分点的速度在缓慢而艰难地提升。

衡量的工具是贸易增加值。贸易增加值剔除了出口中的进口成分,表示出口1美元可以为本国带来多少国内增价值。2002年,中国货物出口总额中的国内增加值为51.8%。2011年这个比例攀升到60.4%。

9年间,中国贸易增加值提高了8.6个百分点,也即一年差不多提高一个百分点。“这就是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进步。”张向晨说。

中国加工贸易的增加值在下降。这种“两头在外”的贸易方式,在帮助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同时,也让中国业主局限在赚取相对低廉的加工费上。

1998年,中国加工贸易的国内增加值达到53%。2012年,这个数字降到了35%,2013年又降到了32%。加工贸易的国内增加值从入世前的1/2变成了1/3。“这说明,我们在出口中的进口成份在逐年下降。”张向晨说,“就国内增加值的情况而言,这1/3还会进一步下降。”

这几组数据证明了发展中国家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升级是可能的,但也是不容易的。根据OECD的报告,中国正在成为东亚地区全球价值链的核心。

在分析了全球价值链的特点之后,张向晨认为中国的产业政策该定位于中间产品和工序贸易。

中间产业占据全球贸易份额的60%。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的份额为20%,但占全球贸易80%比重的货物贸易中,有30%是服务贸易带动的。因此,实际服务贸易要占到全球贸易的半壁江山。

由此,张向晨说,中国的贸易政策应该努力减少和取消中间产品的关税,进一步开放服务贸易,促进贸易便利化。他给企业的创新策略建议,并非一味地追求原始创新,而是把目标定在从全球价值链中获取技术和升级的支持。

“由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特点,中国的企业具有一种二次创新的能力,虽然和美国原始创新的特点不一样,但由于有这种能力,它(中国企业)紧紧贴近全球价值链,紧跟着第一梯队,可以使中国的基础创新不断地提高。”张向晨说。

加工环节外移方式不同

加工贸易国内增加值的降低以及加工贸易在中国外贸中份额的降低,正是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侧影。

据张向晨介绍,伴随着产业升级,从出口角度来说,货物出口约有七成从沿海出口,但一些外贸企业已经转移了实际的生产加工环节,虽然报关依然留在了沿海,但加工环节已经转向了中西部和海外。

而加工环节转移至内陆地区和东南亚的方式也不一样。“转移到内地的是聚集式的转移和整体的承接,主要通过工业园区来承接;转移到东南亚的是订单和代工的转移,是租用厂房。”张向晨说。

他表示,未来的加工制造环节将继续向外转移,商务部调查约有三分之一的沿海外贸企业有这样的意愿。这些企业并不是停留在想一想的阶段,至少都去考察过。

对这种转移,他认为不必过于担心,因为要升级,有些东西就要转移走。中国的市场容量和需求会使相当一部分传统产业继续留在国内。“当然这是提升水平之后的传统产业。”

2014年01月28日 07:11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打印本稿]

[字号大中小]

[手机看新闻]

商务部部长助理张向晨在日前召开的第12届中国企业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国外贸的产业政策应该定位于有比较优势的中间产品和工序贸易,而非整个产业链条。这是由全球产业价值链所决定。

定位中间产品和工序贸易

中国制造近年一直处在转型升级的调整阶段。从代加工起步的企业家们一直致力于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注重品牌、研发和销售,一方面向高端攀升,一方面在产业链覆盖上下功夫。

与向全价值链布局的做法相比,张向晨更认同中国制造做好“中间产品”的定位。三组数据表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每年以1个百分点的速度在缓慢而艰难地提升。

衡量的工具是贸易增加值。贸易增加值剔除了出口中的进口成分,表示出口1美元可以为本国带来多少国内增价值。2002年,中国货物出口总额中的国内增加值为51.8%。2011年这个比例攀升到60.4%。

9年间,中国贸易增加值提高了8.6个百分点,也即一年差不多提高一个百分点。“这就是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进步。”张向晨说。

中国加工贸易的增加值在下降。这种“两头在外”的贸易方式,在帮助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同时,也让中国业主局限在赚取相对低廉的加工费上。

1998年,中国加工贸易的国内增加值达到53%。2012年,这个数字降到了35%,2013年又降到了32%。加工贸易的国内增加值从入世前的1/2变成了1/3。“这说明,我们在出口中的进口成份在逐年下降。”张向晨说,“就国内增加值的情况而言,这1/3还会进一步下降。”

这几组数据证明了发展中国家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升级是可能的,但也是不容易的。根据OECD的报告,中国正在成为东亚地区全球价值链的核心。

在分析了全球价值链的特点之后,张向晨认为中国的产业政策该定位于中间产品和工序贸易。

中间产业占据全球贸易份额的60%。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的份额为20%,但占全球贸易80%比重的货物贸易中,有30%是服务贸易带动的。因此,实际服务贸易要占到全球贸易的半壁江山。

由此,张向晨说,中国的贸易政策应该努力减少和取消中间产品的关税,进一步开放服务贸易,促进贸易便利化。他给企业的创新策略建议,并非一味地追求原始创新,而是把目标定在从全球价值链中获取技术和升级的支持。

“由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特点,中国的企业具有一种二次创新的能力,虽然和美国原始创新的特点不一样,但由于有这种能力,它(中国企业)紧紧贴近全球价值链,紧跟着第一梯队,可以使中国的基础创新不断地提高。”张向晨说。

加工环节外移方式不同

加工贸易国内增加值的降低以及加工贸易在中国外贸中份额的降低,正是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侧影。

据张向晨介绍,伴随着产业升级,从出口角度来说,货物出口约有七成从沿海出口,但一些外贸企业已经转移了实际的生产加工环节,虽然报关依然留在了沿海,但加工环节已经转向了中西部和海外。

而加工环节转移至内陆地区和东南亚的方式也不一样。“转移到内地的是聚集式的转移和整体的承接,主要通过工业园区来承接;转移到东南亚的是订单和代工的转移,是租用厂房。”张向晨说。

他表示,未来的加工制造环节将继续向外转移,商务部调查约有三分之一的沿海外贸企业有这样的意愿。这些企业并不是停留在想一想的阶段,至少都去考察过。

对这种转移,他认为不必过于担心,因为要升级,有些东西就要转移走。中国的市场容量和需求会使相当一部分传统产业继续留在国内。“当然这是提升水平之后的传统产业。”


相关文章

  • 香港利丰公司贸易供应链管理的启示
  • 目前外贸企业的处境比较困难,可以用"内忧外患"4个字来概括. 一.外贸企业面临的困境 "外患"有来自消费国的贸易磨擦,如反倾销.反补贴.技术壁垒.环保壁垒,还有海外权利人提出的知识产权争议. &quo ...查看


  • 双顺差原因
  •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研究 --对我国外汇储备即将突破万亿美元的理论思考 卢锋* 内容提要:本文研究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的特征含义.发生根源及其与汇率失衡的关系.首先以国际收支结构变动和外汇储备增长作为观察背景,从经济学理论和国际经验角度 ...查看


  • 化工行业背景研究
  • 化工行业背景研究 浪潮ERP-化工行业解决方案是浪潮通软结合多年来的项目管理和开发经验,采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先进的开发工具,鼎力向企业推出的一套全面解决方案. 行业背景分析 化工行业的企业主要是通过对原材料进行混合.分离.粉碎.加热等物理或 ...查看


  • 离心泵叶轮的加工工艺探讨 1
  • 第53卷第3期 53卷第No.Vol.第53期33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AGRICULTURALEQUIPMENT&VEHICLEENGINEERING 2015年3月 March2015 doi:10.3969/j.issn.16 ...查看


  • 离心泵叶轮的加工工艺探讨
  • 第53卷第3期 V01.53 No.3 AGRICU删RALEQUIPMENT&VEHICLE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5年3月 ENGINEERING March 2015 doi:10.3969巧.i蛐.1673-3142.2 ...查看


  • 意大利中小企业集群分析
  • 集群研究报告 意大利中小企业集群分析 小组成员:栾宇.马海涛.马涛坤.汤凯祥 目录 一.意大利中小企业集群的基本概况„„„„„„„„„„„„„3 二.意大利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区的形成条件„„„„„„„„„„3 (一).企业群和中间企业群的功能 ...查看


  • 机加工工艺
  •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内容: 1.零件制造的工艺过程 2.工艺规程的作用及设计步骤 3.定位基准的选择 4.工艺路线的拟定 5.加工余量的确定 6.尺寸链和工序尺寸的确定 7.时间定额和经济分析 课时分配:6,两个学时,1 ...查看


  • 机械工艺设计介绍
  • 机械加工工艺设计 一.机械零件概述 1. 零件的分类 零件按其结构一般可分为六类:轴类 .盘套类 .支架箱体类 .六面体类.机身机座类和特殊类 选择零件时以轴类 .盘套类 .支架类零件为主.(比较常见) 2.零件表面构成 1)零件表面构成 ...查看


  • 自考生产与作业管理复习要点 精华版 含内容
  • 第一章生产与作业管理导论 1. 生产与作业系统的基本框架 P2 领会 2. 生产与作业系统的功能 (首要功能 具体功能)P3 首要功能:满足社会需要,满足市场功能 具体功能:(1)质量, 它是用户购买产品和提供服务的第一需要.(2)数量(3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