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成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主动力 领导者并不好当

自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后,2008-2016年的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降到3.1%,增长动力严重不足。根据世界银行统计,这8年间全球新增GDP为24.36万亿美元,其中中国新增9.33万亿美元,对全球新增GDP贡献是38.8%。事实上,2016年如果不是中国实现了6.7%的增长,当年的世界经济增长率不会超过2%。也就是说,即使中国什么也不做,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也比其他国家更大。

但中国的领导人显然想做得更多。一方面中国需要世界:随着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的程度加深,全球经济、特别是周边国家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成长至关重要;另一方面,世界也需要中国,特别是在英国脱欧、美国退出TPP,西半球的全球化趋势突然逆转之时,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就显得尤为宝贵,被许多经济学家视为全球经济增长不可多得的动力,并寄望于中国能够引领全球化下一轮的发展。

过去3年间,“一带一路”的进展超出许多人的预期,并开始向纵深推进。前些年“一带一路”项目多属能源、工程基建等领域,2016年很多企业在沿线国开展教育、文化、医疗、通信合作,大型民企如华为等趁势而上。经济合作从领域到主体都多元化、立体化。

除经济层面外,政治沟通也斩获颇丰。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朋友圈的规模和质量都在提高,从整体理念到具体项目都获得当地政府支持。2016年12月中国老挝铁路全线开工时,由老挝总理通伦亲自挥铲破土,鸣锣九响。

美国退出,但全球化仍在继续

就在几年前,还很难设想,一个没有美国或美国不居于主导的全球化,会是怎样的情景?但现在,这种局面将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

目前世界经济领域正面临全球增长动能不足、全球经济治理滞后、全球发展失衡三大突出矛盾。正如今年1月的达沃斯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全球经济面临的根本问题是缺乏增长的动力。世界经济长期低迷的根源在于,全球增长动能不足,难以支撑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全球经济治理滞后,难以适应世界经济新变化;全球发展失衡,难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这些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缺陷问题只能通过进一步、公正的全球化,而非逆转全球化才能解决。但在特朗普当选之后,指望美国能这样做显然并不现实。

在1990年代,秉持新自由主义和华盛顿共识的美国,在跨国公司的支持下硬推全球化,结果自己却没能承受住全球化所带来的国内变局。在国内中产阶级衰落、金融危机的情况下,转而反对经济全球化。世界银行2017年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指出,贸易保护主义是全球经济的主要风险。而最大的贸易保护主义威胁正是来自当初力推全球化的美国。

和美国不同,中国一向反对把当今世界的问题简单归咎于经济全球化。这既不符合事实,也无助于问题解决。不过,中国所着眼的全球化与美国所推动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必须有所不同。例如,和美国推动普遍制度规则先行不同,“一带一路”模式,突出表现为一事一议,这给合作各方都提供了灵活变通的空间;中国所着眼的亚非地区的发展,是从基础设施而不是商业企业起步,也是新的经济合作模式。

更重要的是,“一带一路”沿线某些国家在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中并未搭上快车,甚至被新兴工业体甩在后面,一度成为全球化的“弃子”。而“一带一路”战略为促进落后国家经济增长,解决全球经济不均衡发展提供了新的出路。事实上,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正是适应全球化要求,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其更好地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公正全球化”举措。

美国退出,为中国用自己的方式重塑全球化提供了重要机遇。习近平的达沃斯发言受到与会国家的高度评价;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5次提及“一带一路”,均表明中国从以往通过自身闷头发展来带动世界经济成长,到如今已开始有带动全球化和其他国家经济共同发展的自觉意识。

中国不光这样说,也是这样做。三年多来,“一带一路”从无到有、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渐形成区域乃至跨区域合作。其影响和意义早已超越了局部地区。这也是为什么“一带一路”被认为是引领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动力的原因。

全球化的领导者并不好当

不过,全球化的领导者并不好当。今天世界经济发展乏力,不仅仅是资源投入不足的问题,更是正义投入不足的问题。即在全球化中受益的少数人和在全球化中受损的人群之间,存在日益加深的鸿沟。从而人们缺乏支持全球化的统一意愿。这就不难理解,传统的以新自由主义为内核的经济全球化模式受到的广泛质疑。

英国和美国这两个一向支持全球化的国家,如今成了反全球化的急先锋,就是因为全球化在两国内部造成了大量的利益受损人群,进而影响到两国国内政治的稳定,甚至加剧了族群分裂的危险。这些利益受损的人群出于对财富分配不公、资源流动无序、草根权利被剥夺等现实问题,进行了情绪化反击。

所以,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不仅着眼于经济领域,而必须更加全面,以涵盖解决这些全球经济问题的基本要素。即“一带一路”必须在经济、社会、政治等领域全方位地发展,而不仅仅是经济合作。

中国领导人意识到了。也是在达沃斯发言中,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要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要坚持与时俱进,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要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将“一带一路”从单纯的沿线投资,扩展为模式建设,并重视社会全面发展,是“一带一路”的升级版,也是全球发展之所必需。

今年5月,中国将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说明中国开始谋求制度软实力,解决目前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硬实力到位而软实力不足的问题。

不过,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软实力仍是自身的繁荣。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称,中国在经济增速低于以往的情况下,还创造了1314万新增城镇就业,这说明中国经济发展动力仍在,仍有对世界经济的带动能力。而对“一带一路”来说更好的消息则是,中国将在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同时提出抓好体制改革,并开放竞争性业务。这说明中国经济的结构性改革已经悄然开启。而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动员市场和社会的力量,不但是中国软实力发展的关键所在,也决定了“一带一路”战略究竟能走多远。

(责任编辑:宋政 HN002)

自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后,2008-2016年的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降到3.1%,增长动力严重不足。根据世界银行统计,这8年间全球新增GDP为24.36万亿美元,其中中国新增9.33万亿美元,对全球新增GDP贡献是38.8%。事实上,2016年如果不是中国实现了6.7%的增长,当年的世界经济增长率不会超过2%。也就是说,即使中国什么也不做,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也比其他国家更大。

但中国的领导人显然想做得更多。一方面中国需要世界:随着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的程度加深,全球经济、特别是周边国家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成长至关重要;另一方面,世界也需要中国,特别是在英国脱欧、美国退出TPP,西半球的全球化趋势突然逆转之时,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就显得尤为宝贵,被许多经济学家视为全球经济增长不可多得的动力,并寄望于中国能够引领全球化下一轮的发展。

过去3年间,“一带一路”的进展超出许多人的预期,并开始向纵深推进。前些年“一带一路”项目多属能源、工程基建等领域,2016年很多企业在沿线国开展教育、文化、医疗、通信合作,大型民企如华为等趁势而上。经济合作从领域到主体都多元化、立体化。

除经济层面外,政治沟通也斩获颇丰。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朋友圈的规模和质量都在提高,从整体理念到具体项目都获得当地政府支持。2016年12月中国老挝铁路全线开工时,由老挝总理通伦亲自挥铲破土,鸣锣九响。

美国退出,但全球化仍在继续

就在几年前,还很难设想,一个没有美国或美国不居于主导的全球化,会是怎样的情景?但现在,这种局面将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

目前世界经济领域正面临全球增长动能不足、全球经济治理滞后、全球发展失衡三大突出矛盾。正如今年1月的达沃斯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全球经济面临的根本问题是缺乏增长的动力。世界经济长期低迷的根源在于,全球增长动能不足,难以支撑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全球经济治理滞后,难以适应世界经济新变化;全球发展失衡,难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这些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缺陷问题只能通过进一步、公正的全球化,而非逆转全球化才能解决。但在特朗普当选之后,指望美国能这样做显然并不现实。

在1990年代,秉持新自由主义和华盛顿共识的美国,在跨国公司的支持下硬推全球化,结果自己却没能承受住全球化所带来的国内变局。在国内中产阶级衰落、金融危机的情况下,转而反对经济全球化。世界银行2017年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指出,贸易保护主义是全球经济的主要风险。而最大的贸易保护主义威胁正是来自当初力推全球化的美国。

和美国不同,中国一向反对把当今世界的问题简单归咎于经济全球化。这既不符合事实,也无助于问题解决。不过,中国所着眼的全球化与美国所推动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必须有所不同。例如,和美国推动普遍制度规则先行不同,“一带一路”模式,突出表现为一事一议,这给合作各方都提供了灵活变通的空间;中国所着眼的亚非地区的发展,是从基础设施而不是商业企业起步,也是新的经济合作模式。

更重要的是,“一带一路”沿线某些国家在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中并未搭上快车,甚至被新兴工业体甩在后面,一度成为全球化的“弃子”。而“一带一路”战略为促进落后国家经济增长,解决全球经济不均衡发展提供了新的出路。事实上,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正是适应全球化要求,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其更好地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公正全球化”举措。

美国退出,为中国用自己的方式重塑全球化提供了重要机遇。习近平的达沃斯发言受到与会国家的高度评价;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5次提及“一带一路”,均表明中国从以往通过自身闷头发展来带动世界经济成长,到如今已开始有带动全球化和其他国家经济共同发展的自觉意识。

中国不光这样说,也是这样做。三年多来,“一带一路”从无到有、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渐形成区域乃至跨区域合作。其影响和意义早已超越了局部地区。这也是为什么“一带一路”被认为是引领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动力的原因。

全球化的领导者并不好当

不过,全球化的领导者并不好当。今天世界经济发展乏力,不仅仅是资源投入不足的问题,更是正义投入不足的问题。即在全球化中受益的少数人和在全球化中受损的人群之间,存在日益加深的鸿沟。从而人们缺乏支持全球化的统一意愿。这就不难理解,传统的以新自由主义为内核的经济全球化模式受到的广泛质疑。

英国和美国这两个一向支持全球化的国家,如今成了反全球化的急先锋,就是因为全球化在两国内部造成了大量的利益受损人群,进而影响到两国国内政治的稳定,甚至加剧了族群分裂的危险。这些利益受损的人群出于对财富分配不公、资源流动无序、草根权利被剥夺等现实问题,进行了情绪化反击。

所以,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不仅着眼于经济领域,而必须更加全面,以涵盖解决这些全球经济问题的基本要素。即“一带一路”必须在经济、社会、政治等领域全方位地发展,而不仅仅是经济合作。

中国领导人意识到了。也是在达沃斯发言中,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要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要坚持与时俱进,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要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将“一带一路”从单纯的沿线投资,扩展为模式建设,并重视社会全面发展,是“一带一路”的升级版,也是全球发展之所必需。

今年5月,中国将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说明中国开始谋求制度软实力,解决目前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硬实力到位而软实力不足的问题。

不过,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软实力仍是自身的繁荣。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称,中国在经济增速低于以往的情况下,还创造了1314万新增城镇就业,这说明中国经济发展动力仍在,仍有对世界经济的带动能力。而对“一带一路”来说更好的消息则是,中国将在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同时提出抓好体制改革,并开放竞争性业务。这说明中国经济的结构性改革已经悄然开启。而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动员市场和社会的力量,不但是中国软实力发展的关键所在,也决定了“一带一路”战略究竟能走多远。

(责任编辑:宋政 HN002)


相关文章

  •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之我见
  •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之我见 当前的中国,不论是政治抑或是经济,都不能之简简单单的用一句好或是不好来形容,2000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可谓是逐步攀升,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也慢慢浮出水面,经济形势究竟是好与不好,尚有些不好评断. 房地产可谓是国民经济中 ...查看


  • 论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 今日<经济日报>刊登 论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钟经文 < 人民日报 >( 2014年07月28日 06 版) 一位专家最近提出,现在不少人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仅仅理解为增长速度下降几个百分点,这显然太过简单了.对于不少 ...查看


  • 8一带一路与经济新常态
  •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OneBeltAndOneRoad,简称OBAOR;或OneBeltOneRoad,简称OBOR;或BeltAndRoad简称,BA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 ...查看


  • 关于钓鱼岛问题的研究
  • 关于钓鱼岛问题的解决方法的探讨 提要: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日本觊觎其重要战略位置以及巨大经济资源和军事价值,近年来纵容右翼势力不断登上该岛设置灯塔.神社等设施,企图造城该岛是日本领土的既成事实,并妄想最终通过"时效取得&q ...查看


  • 当前国际局势特点及中国外部环境的新挑战
  • 当前国际局势特点及中国外部环境的新挑战 2010年是新世纪头十年国际局势大震荡.大调整.大变革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年份,具有国际秩序加速变革过程中鲜明的阶段性和过渡性特征.国际力量格局的多极化.均衡化势头不减,但总体上仍属于美国一超之下的三元( ...查看


  • 在十三五时期将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中国在十三五时期将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分析 今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勾画了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中国已经进入全面改革新时代,"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主要包括全面改革深入推进带来的 ...查看


  • 文明演进视阈下的中国能源革命
  • 文明演进视阈下的中国能源革命 张宪昌* (中共聊城市委党校 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山东 聊城 252000) 摘 要: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视阈来看,新的文明形态的形成和成熟是以能源革命的推行和完成为前提的.正如农耕文明之于薪材时代,工商文明之于化石 ...查看


  • 无锡经济转型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 调查与研究 无锡经济转型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无锡市社科联 2005年以来,无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当好全省现代化建设先行军,争创科学发展先导区.和谐发展示范区.党的建设模范区"为主要发展目标.把自主创新作为推动经济 ...查看


  • 李迅雷:中国实物投资高收益时代结束
  • 李迅雷:中国实物投资高收益时代结束 应投这4种产品 2015年11月26日 07:59 来源:凤凰财经 27人参与 3评论 来源: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23日海通证券[0.72% 资金 研报]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李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