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车间级安全教育内容

车间车间级安全教育内容

一、车间执行的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所有制度的核心,是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规定各级领导和员工,在生产活动中应负的安全责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作到有岗必有责,上岗必守责。

2、事故管理规定

对事故管理要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严肃自理不放过,职工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不放过。

在事故预防中,要切实做到“三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他人伤害。

3、安全教育规定

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教育规定,采取多层次、多角度、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要使每名职工都能掌握入厂须知的基本内容,通过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通过掌握的安全技术知识预防可能发生的事故,切实保障职在工生产劳动和工作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所有新员工(包括学徒工、外单位调入员工、全同工、代培人员和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上岗前应接受三级安全教育(厂级、车间级、班组级)。车间级不小于24小时,班组级不小于8小时。

禁烟制度

范围:进入厂大门后的所有厂区均为禁烟区。

处罚:凡在禁烟区内吸烟者,每人次罚款200元,发现烟头每个100元,在一个朋内,一个车间被查出一次违章吸烟者或5个以上烟头,对车间所有领导罚款200元。

禁止将火种、香烟带入禁烟区域,违者每人次处罚50元。 劳保用品穿戴

必须戴安全帽,在生产装置和作业场所不准穿高跟鞋、拖鞋、裙

子;从事转动机械操作,不准戴手套。女同志长发应系发网,不能露出安全帽。违章者每人次50元,在一个区域内查出3人次以上,车间HSE管理人中及领导应扣款。

二、车间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上班前四小内和上班中严禁饮酒。

不能代替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机器、设备

不能擅自动作作业区域内的阀门、开关、电源、转动设备等一切设备和设施,消防水和灭火机不得随意使用,只能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凡挂有“危险、禁止动手、禁止入内”标志的场所,不准乱摸、乱动、乱攀。

设备上所有的安全防护装置,一切地沟、阴井、坑沟的盖板、一切楼梯、平台、吊装孔的拉杆或格子板必须完好,不得随便拆除 上班时间遵守劳动纪律,不准打闹。

生产现场应注意周围安全环境,如格子板、阴井盖等。

下列场所严禁无关人中逗留:

正在运转的设备和吊装物下;

挂有禁止通行“或围拉警戒线的地方;

正在电、气、焊或其它作业的场所;

高处作业的下方;

处于事故状态的场所;

散发碎片或粉尘的场所;

各种排空管口、压缩气管口、易燃、有毒物质排放处;

有毒气体、酸、碱类管道或容器下面。

生产现场的设置的安全标志:

安全标志有四类:禁止标志:如“禁止吸烟”、“禁止攀登”“禁止抛物”等

警告标志:注意安全、当心滑跌、当心中毒、当心落物、当心碰头等 指令标志:必须戴安全帽、必须戴护耳器等

提示标志:紧急出口、避难处

安全标志是以几何图形和文字形式,直观地提供安全信息,不能代替安全规程和安全保护措施。

三、车间生产概况

3. 氧气(液氧)分子式:O2沸点:-183.1℃

危险特性:是助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元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与易燃物(乙炔、甲烷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液氧进入非低温设备会引起设备冻裂,急剧汽化会有爆炸危险。

健康与危害: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窒息。吸入的氧浓度 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皮肤接触液氧时,可引起严重冻伤。

防护措施: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高浓度环境中佩戴自给式呼吸器。工作现场严禁火源。避免高浓度吸入,罐内或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接触高浓度氧气时,衣服应在通风处置换后方可接触火源。进行液氧排放等有关操作时,应戴好劳动防护用品,严禁湿手或戴湿手套接触低温管道。

急救方案:皮肤接触:若有皮肤冻伤,先用温水洗浴,再涂抹冻伤膏,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暖并休息。呼吸困难进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 氮气(液氮)分子式:N2沸点:-195.6℃

危险特性:惰性气体,有窒息性,在密闭空间内可将人窒息死亡。若遇高温,容器内压力增大,有开裂和爆炸危险。液氮进入非低温设备会造成设备冻裂,急剧汽化会有爆炸危险。

健康与危害:氮气过量时,使氧分压下降,会引起缺氧。常

压下,当空气中氮含量超过84%时,引起吸入氧分压过低,人感觉呼吸不畅,有窒息感;高浓度氮(90%),引起单纯性窒息,严重时迅速昏迷。在高压下可致减压病和氮麻醉。液氮低温可冻伤皮肤。

防护措施: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高浓度环境中,佩戴自给式呼吸器,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内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进行液氮排放等有关操作时,应戴劳动防护用品,严禁湿手或湿手套接触低温管道。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暖并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进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7 氢气分子式:H2;沸点:-252.8℃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在空气中爆炸极限4.0~75%,自燃点为570℃。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健康与危害:在很高的浓度时,由于正常氧分压的降低造成窒息;在很高分压下,可出现麻醉作用。

防护措施:工艺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高浓度环境中,佩戴空气呼吸器。工作场所严禁烟火。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消防常识

1)化工厂每一名职工必须掌握“三懂三会”消防常识。三懂:懂得本岗位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懂得预防火灾的措施,懂得扑救火灾的方法。三会:会报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扑救初期火灾。

2)燃烧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要有助燃物,三是要有火源。

要发生燃烧,不仅要具备上述三个条件,而且要使可燃物和氧气彼此之间有一定的数量比例,着火源要有相应的温度或足够的热量,

这些条件要相互结合相互作用,否则燃烧也发生不了。

3)化学爆炸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一是要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第二是要有着火源(即:引爆源)。

4)防止形成燃烧爆炸的基本措施。一是要控制可燃物,二是要隔绝空气,三是清除火源。

5)灭火的基本方法。一是隔离法,二是窒息法,三是冷却法,四是抑制法(化学中断法)。

6)消防设施。消防给水设施、消防泡沫设施、灭火机、火灾报警设施{报警器、感烟感温探头}、火警电话等。

八、其它安全知识

防爆区域的划分:在凡是生产、使用、储存、处理装卸和运输甲、乙类具有爆炸危险性物质的生产装置、装备、设施、库房等均属防火防爆区。

生产装置内的辅助建筑属非防爆区。

防火区域划分:

凡是生产、储存、使用、处理、装卸和运输具有火灾危险性物质的装置、场所、库房及重要设施和要害部门等均属防火区。其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

防火防爆区域内,严禁穿带铁钉(掌)的鞋和使用非防爆传呼机、移动电话,不准使用闪光灯等非防爆灯具,如因特殊需要,应检测分析环境合格,经安全部门批准后才能使用。

防火防爆区域内应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 防火防爆区域内严禁烟火,严禁吸烟,严禁带入火种,禁止使用各种枪支。

防火防爆区域内必须严格遵守《用火安全管理规定》,禁止违章用火。无关人员及小孩禁止进入防火防爆区域内。

急救常识

1)人工呼吸法。凡是呼吸已经停止,而心脏未停止或刚停止跳动者,都可以施行人工呼吸来挽救其生命。在常温下若缺氧4~6分钟就会引起损害,时间再长损害更剧,以至不可恢复,所以,及时采取人工呼吸,达到充分换气,对挽救患者生命有着重大意义。人工呼吸施行正确与否,也关系到患者的生命能否获救,因此,每个职工正确掌握人工呼吸方法的基本要领。

(1)基本要求

患者的呼吸道要畅通无阻,以便以使气体容易进出。

外界没有力量阻碍胸廓的活动,使肺脏伸缩自如。

操作方法,原则上不加重或无害于患者已有的损伤。

不能少于正常换气量的一半。

(2)伤员的检查和初步处理

把患者放在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方。

松开患者的衣扣、裤带,必要时可脱去上衣。

检查口、鼻内有无泥、草、痰涕、食物、血块或其它分泌物,如有,应予以清除。如有活动假牙应取出,以免进入气管。 察看患者胸、背有无严重损伤,上臂有无骨折、脱臼和严重烧伤等情况,然后确定选用哪种人工呼吸方法。

(3)注意事项

人工呼吸不可间断,最好有1~2人更换,施行时压力要均匀(不要使拇指压紧背窝),动作要和缓,速度保持在每分钟20次左右,自主呼吸出现后,应保持每分钟15次左右。

在患者发生痉挛时,应将舌头放回,必要时可取下下颌。

患者最初出现自主呼吸时,周围人员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对患者造成刺激。

人工呼吸必须耐心地进行到患者自主呼吸达到稳定,或经医生鉴定确以死亡为止,否则,不得随意停止或中断。

常用人工呼吸方法有仰卧式压胸法、俯卧式压背法、自由牵臂法和口对口吹气法几种。

车间车间级安全教育内容

一、车间执行的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所有制度的核心,是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规定各级领导和员工,在生产活动中应负的安全责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作到有岗必有责,上岗必守责。

2、事故管理规定

对事故管理要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严肃自理不放过,职工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不放过。

在事故预防中,要切实做到“三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他人伤害。

3、安全教育规定

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教育规定,采取多层次、多角度、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要使每名职工都能掌握入厂须知的基本内容,通过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通过掌握的安全技术知识预防可能发生的事故,切实保障职在工生产劳动和工作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所有新员工(包括学徒工、外单位调入员工、全同工、代培人员和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上岗前应接受三级安全教育(厂级、车间级、班组级)。车间级不小于24小时,班组级不小于8小时。

禁烟制度

范围:进入厂大门后的所有厂区均为禁烟区。

处罚:凡在禁烟区内吸烟者,每人次罚款200元,发现烟头每个100元,在一个朋内,一个车间被查出一次违章吸烟者或5个以上烟头,对车间所有领导罚款200元。

禁止将火种、香烟带入禁烟区域,违者每人次处罚50元。 劳保用品穿戴

必须戴安全帽,在生产装置和作业场所不准穿高跟鞋、拖鞋、裙

子;从事转动机械操作,不准戴手套。女同志长发应系发网,不能露出安全帽。违章者每人次50元,在一个区域内查出3人次以上,车间HSE管理人中及领导应扣款。

二、车间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上班前四小内和上班中严禁饮酒。

不能代替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机器、设备

不能擅自动作作业区域内的阀门、开关、电源、转动设备等一切设备和设施,消防水和灭火机不得随意使用,只能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凡挂有“危险、禁止动手、禁止入内”标志的场所,不准乱摸、乱动、乱攀。

设备上所有的安全防护装置,一切地沟、阴井、坑沟的盖板、一切楼梯、平台、吊装孔的拉杆或格子板必须完好,不得随便拆除 上班时间遵守劳动纪律,不准打闹。

生产现场应注意周围安全环境,如格子板、阴井盖等。

下列场所严禁无关人中逗留:

正在运转的设备和吊装物下;

挂有禁止通行“或围拉警戒线的地方;

正在电、气、焊或其它作业的场所;

高处作业的下方;

处于事故状态的场所;

散发碎片或粉尘的场所;

各种排空管口、压缩气管口、易燃、有毒物质排放处;

有毒气体、酸、碱类管道或容器下面。

生产现场的设置的安全标志:

安全标志有四类:禁止标志:如“禁止吸烟”、“禁止攀登”“禁止抛物”等

警告标志:注意安全、当心滑跌、当心中毒、当心落物、当心碰头等 指令标志:必须戴安全帽、必须戴护耳器等

提示标志:紧急出口、避难处

安全标志是以几何图形和文字形式,直观地提供安全信息,不能代替安全规程和安全保护措施。

三、车间生产概况

3. 氧气(液氧)分子式:O2沸点:-183.1℃

危险特性:是助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元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与易燃物(乙炔、甲烷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液氧进入非低温设备会引起设备冻裂,急剧汽化会有爆炸危险。

健康与危害: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窒息。吸入的氧浓度 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皮肤接触液氧时,可引起严重冻伤。

防护措施: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高浓度环境中佩戴自给式呼吸器。工作现场严禁火源。避免高浓度吸入,罐内或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接触高浓度氧气时,衣服应在通风处置换后方可接触火源。进行液氧排放等有关操作时,应戴好劳动防护用品,严禁湿手或戴湿手套接触低温管道。

急救方案:皮肤接触:若有皮肤冻伤,先用温水洗浴,再涂抹冻伤膏,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暖并休息。呼吸困难进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 氮气(液氮)分子式:N2沸点:-195.6℃

危险特性:惰性气体,有窒息性,在密闭空间内可将人窒息死亡。若遇高温,容器内压力增大,有开裂和爆炸危险。液氮进入非低温设备会造成设备冻裂,急剧汽化会有爆炸危险。

健康与危害:氮气过量时,使氧分压下降,会引起缺氧。常

压下,当空气中氮含量超过84%时,引起吸入氧分压过低,人感觉呼吸不畅,有窒息感;高浓度氮(90%),引起单纯性窒息,严重时迅速昏迷。在高压下可致减压病和氮麻醉。液氮低温可冻伤皮肤。

防护措施: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高浓度环境中,佩戴自给式呼吸器,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内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进行液氮排放等有关操作时,应戴劳动防护用品,严禁湿手或湿手套接触低温管道。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暖并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进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7 氢气分子式:H2;沸点:-252.8℃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在空气中爆炸极限4.0~75%,自燃点为570℃。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健康与危害:在很高的浓度时,由于正常氧分压的降低造成窒息;在很高分压下,可出现麻醉作用。

防护措施:工艺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高浓度环境中,佩戴空气呼吸器。工作场所严禁烟火。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消防常识

1)化工厂每一名职工必须掌握“三懂三会”消防常识。三懂:懂得本岗位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懂得预防火灾的措施,懂得扑救火灾的方法。三会:会报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扑救初期火灾。

2)燃烧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要有助燃物,三是要有火源。

要发生燃烧,不仅要具备上述三个条件,而且要使可燃物和氧气彼此之间有一定的数量比例,着火源要有相应的温度或足够的热量,

这些条件要相互结合相互作用,否则燃烧也发生不了。

3)化学爆炸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一是要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第二是要有着火源(即:引爆源)。

4)防止形成燃烧爆炸的基本措施。一是要控制可燃物,二是要隔绝空气,三是清除火源。

5)灭火的基本方法。一是隔离法,二是窒息法,三是冷却法,四是抑制法(化学中断法)。

6)消防设施。消防给水设施、消防泡沫设施、灭火机、火灾报警设施{报警器、感烟感温探头}、火警电话等。

八、其它安全知识

防爆区域的划分:在凡是生产、使用、储存、处理装卸和运输甲、乙类具有爆炸危险性物质的生产装置、装备、设施、库房等均属防火防爆区。

生产装置内的辅助建筑属非防爆区。

防火区域划分:

凡是生产、储存、使用、处理、装卸和运输具有火灾危险性物质的装置、场所、库房及重要设施和要害部门等均属防火区。其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

防火防爆区域内,严禁穿带铁钉(掌)的鞋和使用非防爆传呼机、移动电话,不准使用闪光灯等非防爆灯具,如因特殊需要,应检测分析环境合格,经安全部门批准后才能使用。

防火防爆区域内应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 防火防爆区域内严禁烟火,严禁吸烟,严禁带入火种,禁止使用各种枪支。

防火防爆区域内必须严格遵守《用火安全管理规定》,禁止违章用火。无关人员及小孩禁止进入防火防爆区域内。

急救常识

1)人工呼吸法。凡是呼吸已经停止,而心脏未停止或刚停止跳动者,都可以施行人工呼吸来挽救其生命。在常温下若缺氧4~6分钟就会引起损害,时间再长损害更剧,以至不可恢复,所以,及时采取人工呼吸,达到充分换气,对挽救患者生命有着重大意义。人工呼吸施行正确与否,也关系到患者的生命能否获救,因此,每个职工正确掌握人工呼吸方法的基本要领。

(1)基本要求

患者的呼吸道要畅通无阻,以便以使气体容易进出。

外界没有力量阻碍胸廓的活动,使肺脏伸缩自如。

操作方法,原则上不加重或无害于患者已有的损伤。

不能少于正常换气量的一半。

(2)伤员的检查和初步处理

把患者放在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方。

松开患者的衣扣、裤带,必要时可脱去上衣。

检查口、鼻内有无泥、草、痰涕、食物、血块或其它分泌物,如有,应予以清除。如有活动假牙应取出,以免进入气管。 察看患者胸、背有无严重损伤,上臂有无骨折、脱臼和严重烧伤等情况,然后确定选用哪种人工呼吸方法。

(3)注意事项

人工呼吸不可间断,最好有1~2人更换,施行时压力要均匀(不要使拇指压紧背窝),动作要和缓,速度保持在每分钟20次左右,自主呼吸出现后,应保持每分钟15次左右。

在患者发生痉挛时,应将舌头放回,必要时可取下下颌。

患者最初出现自主呼吸时,周围人员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对患者造成刺激。

人工呼吸必须耐心地进行到患者自主呼吸达到稳定,或经医生鉴定确以死亡为止,否则,不得随意停止或中断。

常用人工呼吸方法有仰卧式压胸法、俯卧式压背法、自由牵臂法和口对口吹气法几种。


相关文章

  • 2012年化工企业三级安全教育内容
  • 化工单位三级安全教育内容 三级安全教育是指新入厂职员.工人的厂级安全教育.车间级安全教育和岗位(工段.班组)安全教育,它是厂矿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制度的基本形式. 三级安全教育制度是企业安全教育的基本教育制度.教育对象是新进厂人员,包括新调入的 ...查看


  • 机修车间管理制度汇编
  • 机修车间管理制度汇编 审核人: 批准人: 二00七年四月一日 目 录 1. 表彰制度DSH/WX 36-2007 2. 经济责任制考核管理制度DSH/WX 37-2007 包含<机修车间经济责任制考核细则> 3. 4. 5. 6 ...查看


  • 三级安全教育的内容
  • 三级安全教育 主要内容 三级安全教育是指新入厂职员.工人的厂级安全教育.车间级安全教育和岗位(工段.班组)安全教育,厂矿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制度的基本形式.三级安全教育制度是企业安全教育的基本教育制度.三级安全教育是入厂教育.车间教育和班组教育 ...查看


  • 谁知道建筑三级安全教育的内容是什么
  • 谁知道建筑三级安全教育的内容是什么? 三级安全教育是指公司.项目经理部.施工班组三个层次的安全教育.教育的内容.时间及考核过程要有记录. 公司教育内容: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和企业安全规章制度. 项目经理 ...查看


  • 化验室2014年安全重点工作计划
  • 中心化验室2014年安全生产重点工作计划 按照焦化公司及化工公司1号文文件精神,化验室为达到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及车间级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认真贯彻我公司安全生产方针及(17469)安全生产工作思路,进一步提升车间安全管理水平,现将车间201 ...查看


  • 行车二车间2016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 银山型钢有限公司炼钢厂 行车二车间2016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为进一步加强员工安全知识的培训,持续提升员工安全素养,车间研讨制定2016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具体如下: 一.成立车间安全教育工作小组 组 长:韩凯 副组长:李子良 解统明 方红 ...查看


  • 安全生产三级教育
  • 三级安全教育 三级安全教育是指对新的招收的职工.新调入职工,来厂实习的学生或其他人员所进行的厂级安全教育.车间安全教育.班组安全教育. 1.厂部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1)讲解劳动保护的意义.任务.内容和其重要性,使新入厂的职工树立起&quo ...查看


  • 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制度 1
  • 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制度 一.总则 为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提高职工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满足职工对安全素质方面的需求,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职责 人事部负责本制度的实施,并会同生产部落实生产岗位员工的三级安全教育的实施和管 ...查看


  • 车间级安全教育培训
  • 车间级安全教育培训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 为加强公司在生产工作过程中的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安全和健康,保障公司财产免遭损失,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公司事业的发展,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对新入厂员工进行三级安全教 ...查看


  • 2011年炼焦车间安全总结
  • 2011年炼焦车间安全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炼焦车间把安全当作首要工作来抓,突出在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制度建设.安全培训.班组建设.基础管理.现场管理等方面全面推进,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组织自检自查.加强技能培训.严格岗位操作.生产过程监督,有效的促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