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到了纸上]教材分析及教案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教材分析及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作者通过写一个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鱼、怎样画鱼以及作者与他之间的“谈话”,把一个热爱生活的残疾青年形象生动地勾画出来了。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四大段。第一段(1、2自然段)概括地讲玉泉是观鱼的好地方,有许多爱鱼的人到这里观鱼。先讲作者喜欢玉泉;然后写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池水清澈,坐在池边的茶室,边品茶边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动,可以得到一种美的享受;最后写茶室的后院有十几缸金鱼,这里有许多爱鱼的人,有老人,有小孩,也有青年。第二段(3、4自然段)讲“我”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第一句是过渡句,指出“我”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围绕这一句首先描写了青年的外貌,特别强调了:“他那一双大眼就像玉泉的水。”接着具体描写了他的特别之处:“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举止的特别引起了“我”的注意,也为下文埋下了伏笔。第三段(5—9自然段)讲青年人画鱼画得非常逼真,把鱼画活了。这段分三层。第一层(一个星期天„„惊奇的叫起来)讲青年人画的鱼吸引了许多人。“挤满”和一个小女孩惊奇的叫声:“金鱼游到纸上来啦!”可以使人充分地感觉出青年画的鱼是多么惟妙惟肖,多么逼真!这一层从侧面说明青年把鱼画活了。第二层讲青年在认真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勾出鱼的动态。”从正面写青年把鱼画“活”了。第三层讲青年作画的专注。第四段(“我仍旧喝茶”——完)讲“我”和青年的“交谈”。天快黑了,青年仍在金鱼缸边画画。作者从他胸前的厂徽上发现了他是个聋哑人。于是他们用笔在纸上交谈。作者从中了解到:这个青年学画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当作者告诉他小女孩所说的话时,他笑得那么甜,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心里。”这说明他非常爱鱼。因为爱鱼,才如醉如痴地观察鱼。通过观察,鱼的样子、鱼的动态就活灵活现地刻在他脑子里。只要一想,鱼的造型、姿态、顽皮的样子就展现在他眼前,所以说:“先游到了我心里。”他虽然听不到美妙的音乐,表达不出真挚的情感,但他却用一双明亮的眼睛去捕捉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并用自己的画笔表现出生活的美,从而美化人们的生活,这充分证明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只要热爱生活,聋哑人的生活,聋哑人的心灵世界也是丰富多彩的。《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是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积累材料”。积累材料是以仔细观察作为前提的。只有通过仔细观察,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这一课有两个观察角度:一个是作者通过仔细观察青年的一举一动,把聋哑青年写“活”的;二是聋哑青年通过仔细观察鱼的每个部位和鱼游动的样子,把鱼画“活”的。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就要根据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和篇目安排的特点,以及这篇课文的特点来设计这一课的教法,让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了解作者及聋哑青年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作者是怎样积累材料的,并把学到的积累材料的方法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中。(一)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词,理解“赏心悦目”、“一丝不苟”、“唯一”等词的意思。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热爱生活的精神,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去美化生活。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和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事物的。(三)教学难点:“鱼游到了我心里”句子意思。(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具准备:幻灯片二、教案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自学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分段概括段意。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知道鱼儿离不开水,鱼在水里游。今天我们学习7课《鱼游到了纸上》(板书)。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呢?1.鱼怎么会游到纸上了?2.“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下面,同学们根据预习提示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再读课文,布置自学:自学生字词,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划分段落,概括段意。(三)检查自学:1.生字:罢、苟、唯、骄2.词意:赏心悦目、聚集、忘我、融为一体、一丝不苟3.分

段、概括段意。(四)再读课文,提出问题:刚才,我们已经划分了段落,下面我们就根据逻辑段提问题。归纳:1.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说明了什么?2.“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3.为什么说“鱼游到了他的纸上”?你从哪看出来的?4.从哪看出这是个聋哑青年?5.“鱼先游到了我心里”是什么意思?“游到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是什么关系?根据提出的

这些问题自学,圈点勾画,四人小组交流、讨论。(五)作业:1.熟读课文。2.写课后词语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教学过程:上节课,我们根据逻辑段提出了问题,并自学,在小组进行了讨论,这节课我们集体讨论。1.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2.“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之处?“忘我的境界”什么意思?指导朗读,表达出青年的特别之处。指名读三段,分层、层意。3.为什么说“鱼游到了他纸上”?从哪里看出?朗读、体会青年作画的认真,鱼的逼真。

《鱼游到了纸上》教材分析及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作者通过写一个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鱼、怎样画鱼以及作者与他之间的“谈话”,把一个热爱生活的残疾青年形象生动地勾画出来了。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四大段。第一段(1、2自然段)概括地讲玉泉是观鱼的好地方,有许多爱鱼的人到这里观鱼。先讲作者喜欢玉泉;然后写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池水清澈,坐在池边的茶室,边品茶边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动,可以得到一种美的享受;最后写茶室的后院有十几缸金鱼,这里有许多爱鱼的人,有老人,有小孩,也有青年。第二段(3、4自然段)讲“我”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第一句是过渡句,指出“我”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围绕这一句首先描写了青年的外貌,特别强调了:“他那一双大眼就像玉泉的水。”接着具体描写了他的特别之处:“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举止的特别引起了“我”的注意,也为下文埋下了伏笔。第三段(5—9自然段)讲青年人画鱼画得非常逼真,把鱼画活了。这段分三层。第一层(一个星期天„„惊奇的叫起来)讲青年人画的鱼吸引了许多人。“挤满”和一个小女孩惊奇的叫声:“金鱼游到纸上来啦!”可以使人充分地感觉出青年画的鱼是多么惟妙惟肖,多么逼真!这一层从侧面说明青年把鱼画活了。第二层讲青年在认真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勾出鱼的动态。”从正面写青年把鱼画“活”了。第三层讲青年作画的专注。第四段(“我仍旧喝茶”——完)讲“我”和青年的“交谈”。天快黑了,青年仍在金鱼缸边画画。作者从他胸前的厂徽上发现了他是个聋哑人。于是他们用笔在纸上交谈。作者从中了解到:这个青年学画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当作者告诉他小女孩所说的话时,他笑得那么甜,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心里。”这说明他非常爱鱼。因为爱鱼,才如醉如痴地观察鱼。通过观察,鱼的样子、鱼的动态就活灵活现地刻在他脑子里。只要一想,鱼的造型、姿态、顽皮的样子就展现在他眼前,所以说:“先游到了我心里。”他虽然听不到美妙的音乐,表达不出真挚的情感,但他却用一双明亮的眼睛去捕捉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并用自己的画笔表现出生活的美,从而美化人们的生活,这充分证明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只要热爱生活,聋哑人的生活,聋哑人的心灵世界也是丰富多彩的。《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是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积累材料”。积累材料是以仔细观察作为前提的。只有通过仔细观察,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这一课有两个观察角度:一个是作者通过仔细观察青年的一举一动,把聋哑青年写“活”的;二是聋哑青年通过仔细观察鱼的每个部位和鱼游动的样子,把鱼画“活”的。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就要根据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和篇目安排的特点,以及这篇课文的特点来设计这一课的教法,让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了解作者及聋哑青年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作者是怎样积累材料的,并把学到的积累材料的方法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中。(一)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词,理解“赏心悦目”、“一丝不苟”、“唯一”等词的意思。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热爱生活的精神,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去美化生活。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和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事物的。(三)教学难点:“鱼游到了我心里”句子意思。(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具准备:幻灯片二、教案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自学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分段概括段意。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知道鱼儿离不开水,鱼在水里游。今天我们学习7课《鱼游到了纸上》(板书)。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呢?1.鱼怎么会游到纸上了?2.“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下面,同学们根据预习提示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再读课文,布置自学:自学生字词,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划分段落,概括段意。(三)检查自学:1.生字:罢、苟、唯、骄2.词意:赏心悦目、聚集、忘我、融为一体、一丝不苟3.分

段、概括段意。(四)再读课文,提出问题:刚才,我们已经划分了段落,下面我们就根据逻辑段提问题。归纳:1.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说明了什么?2.“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3.为什么说“鱼游到了他的纸上”?你从哪看出来的?4.从哪看出这是个聋哑青年?5.“鱼先游到了我心里”是什么意思?“游到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是什么关系?根据提出的

这些问题自学,圈点勾画,四人小组交流、讨论。(五)作业:1.熟读课文。2.写课后词语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教学过程:上节课,我们根据逻辑段提出了问题,并自学,在小组进行了讨论,这节课我们集体讨论。1.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2.“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之处?“忘我的境界”什么意思?指导朗读,表达出青年的特别之处。指名读三段,分层、层意。3.为什么说“鱼游到了他纸上”?从哪里看出?朗读、体会青年作画的认真,鱼的逼真。


相关文章

  • 如何写教案
  • 如何写教案 教案是什么 教案构成的基本要素 教案基本要素说明 教案编写的基本要求 教案编写的步骤 编写教案的原则(怎么编) 教案编写的过程与方法 教案编写注意事项 教案是什么? 教案是指为了实现一定阶段预期的课程目标,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 ...查看


  • 怎么写教案
  • 篇一:什么是教案?教案怎么写? 什么是教案?教案具体怎么写?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我认为教师在写教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 所谓符合科学性,就是教师要 ...查看


  • 校本教研教材编写方案
  • 校本教材编写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十七大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精神,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核心,以二期课改方案及学科改革行动纲领为向导,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以"三个研究&qu ...查看


  • 实习指导意见
  • 实习指导意见 该学生实习期间工作认真,勤奋好学,踏实肯干,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能够虚心向富有经验的前辈请教,善于思考,能够举一反三.对于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可以虚心听取.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加时加班完成任务.能够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灵活应 ...查看


  • [有效教学的基本功1--备课技能教案]
  • <有效教学的基本功1--备课技能教案> 龙广一中 郑鸿钰 时间:2013年7月30日 上午 地点:龙广一中 学时:4学时 话题二 备课中对教材的使用与处理 一个有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 公开课,听课的教师们和视 ...查看


  • 数学第四单元试卷讲评课教案
  • 临邑县中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 ...查看


  • 如何撰写小学数学教案
  • 如何撰写小学数学教案 根据即墨教研室的要求,特将小学数学教案撰写的标准下发到各学校,请各位数学教师认真学习,按照要求,撰写教案. 一个完整的教案包括以下内容: [教学内容] [教材简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过 ...查看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
  • 中学部 九 年级上教案(试行) 学科:语文 授课教师: 授课日期:2012年8 月 日 此次授课内容属于教材第 一 单元,课题名称 <沁园春 雪>(第一课时) .通过研读章头语.透析教材和新课标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得出本单元需 ...查看


  • 教学设计和教案的区别
  • 教学设计和教案的区别(一) 一.概念的范畴不同 教案是教育科学领域这的一个基本概念,又叫课时计划,是以课时为单元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案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教学进程,内含教学纲要和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和各种组成部 ...查看


  •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_以_中东_教学设计为例
  • 王利华1 罗丽丽2 胡春波3 (1.松原市宁江区第二中学, 吉林 松原 138000; 2.松原市前郭县第三中学, 吉林 松原 131100; 3. 吉林省松原市教育学院, 吉林 松原 138000) 教学设计最早可追溯到苏格拉底.柏拉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