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丛文化
高校班级建设的思路探索
王殿文陈红(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摘要:本文以高校辅导员的平民视角,针对目前高校班级建设中存在的班级内部制度建设不健全、班干部骨干作用发挥不明显、班级发展不平衡、班级中等生地位被忽视等失调现象进行重点剖析,试图从加强班级内部制度建设、班干部队伍建设、构建良性互动平台等几方面对高校班级建设的思路进行探索。
关键词:班级建设思路探索
一、班级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组织载体。在整个高校管理体系中,班级是基础性的一环,更是具有决定性的一环。班级建设,应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切入点。班级工作开展好了,其他工作便有了基础,从而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产生深远影响。
(一)班级建设有利于促进学风建设。学风建设的基本单位是班风,班风是一个班级的灵魂,而班级是班风的重要载体。班级与班风是“形”与“神”的关系,“形”与“神”之间相互促进、相互统一、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班风”是一个抽象概念,具体操作化起来包容太多的指标,而当我们将“班风”与“班级”有机地结合起来时,会骤然发现原来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有很多工作我们会做得更好。实践当中我们可以用优良的“班风”指导“班级”走在锦绣的康庄大道上,与此同时,和谐的班级也有力地加速了优良班风的形成,“班级”与“班风”相得益彰,从而大大促进学风建设。
(二)班级建设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班级建设为广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成才环境。班级同学朝夕相处在小环境中,小环境的优劣对学生的思想成长,学习进步和作风养成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个健康向上、刻苦学习、团结友爱的班级体是一个育人的小熔炉,它能促进学生相互学习、积极进取,能杜绝不良风气的滋生,能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高尚情操。因此班级建设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基础。
(三)班级建设有利于促进校园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阶段提出的治国方略,高校作为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理所当然应当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阵地。因此由小部分学生组成的班级便是基层单位,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子系统。班级和谐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只有班级和谐,学校的各项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只有班级和谐,学校才会和谐。
生活,从而保障班级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班级学生干部的骨干作用不够明显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干部本该是班级学生的领头羊,是联系老师和同学的纽带,是班级建设的中坚力量,然而由于一些班干部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原则性不够高,“老好人”现象比较突出,个别班干部不能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反而影响了普通同学的价值取向;另外,随着年级的升高,班干部的工作热情逐渐减弱,致使班级开展的活动逐渐递减。当然,也存在着由于班干部缺乏适当的培养,出现了“有些班干部只是辅导员的传声筒,有些不能正确处理与班级同学的关系,有些不能正确处理工作与同学的关系”等负面情况,对班级建设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三)班级建设良莠不齐。学院之间,学院内部不同辅导员所带的班级之间,甚至在同一个辅导员所带的不同班级之间,都存在着班级发展不平衡现象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缘于辅导员本身素质和经验,有的缘于学生自身综合水平,也有来自外部环境、不可抗力等因素,这些状况犹如一个个“研究课题”摆在事务冗繁的辅导员面前,需要其认真剖析,排除干扰项,厘清思路,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症结的方案,而要将问题“像蛛丝一样轻轻抹去”,着实需下一番功夫。
(四)班级中流砥柱的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一个班级的中等生是班级的中流砥柱。这一层次的同学一般具有四个特点:1、人数众多。在一个班级当中,中等生的比例通常占到百分之五十以上,拥有班级的大半壁江山;2、个性模糊。中等生通常不像优等生那样脱颖而出、备受瞩目,也不像后进生那样调皮捣蛋,令老师刻骨铭心,正因为如此他们常常以集体的形式存在,个体的名字往往被忽略不计;3、具有重大影响力。中等生的人口基数决定了其话语权,尽管中等生常常表现为“沉默的大多数”,但其舆论倾向直接关系着一个班级的价值取向;4、具有积极进取的心态。中等生的心态通常比较积极,在思想上基本与辅导员、班干部保持一致,也因为如此,中等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班级内部矛盾的作用。毫无疑问,中等生群体是班级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在实际工作当中通常对中等生重视不足,尤其是我们习惯使用的“抓两头、带中间”的老办法,极大地压抑了中等生的积极性,这样本该成为班级中流砥柱的中等生,实际当中却被人为地贴上了“信任”的标签,丢掷一旁。
二、目前班级建设中常见的几种失调现象(一)班级内部制度建设亟待加强
高校出于培养学生自我实践、自我管理能力的目的,通常在班级管理中较中学管理宽松许多,从而使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学生出现一种盲然感。毕竟同学们已经习惯了高中时代的紧张氛围,突然间没有了约束,反而会觉得生活没有了依据,由此暴露出的随意性、盲目性、“冷热病”等给班级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这些都凸显了班级内部制度建设亟待加强,用制度去规范和指导学生的日常
三、加强班级建设的思路探索
-163-
教育论丛文化
高校班级建设的思路探索
王殿文陈红(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摘要:本文以高校辅导员的平民视角,针对目前高校班级建设中存在的班级内部制度建设不健全、班干部骨干作用发挥不明显、班级发展不平衡、班级中等生地位被忽视等失调现象进行重点剖析,试图从加强班级内部制度建设、班干部队伍建设、构建良性互动平台等几方面对高校班级建设的思路进行探索。
关键词:班级建设思路探索
一、班级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组织载体。在整个高校管理体系中,班级是基础性的一环,更是具有决定性的一环。班级建设,应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切入点。班级工作开展好了,其他工作便有了基础,从而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产生深远影响。
(一)班级建设有利于促进学风建设。学风建设的基本单位是班风,班风是一个班级的灵魂,而班级是班风的重要载体。班级与班风是“形”与“神”的关系,“形”与“神”之间相互促进、相互统一、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班风”是一个抽象概念,具体操作化起来包容太多的指标,而当我们将“班风”与“班级”有机地结合起来时,会骤然发现原来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有很多工作我们会做得更好。实践当中我们可以用优良的“班风”指导“班级”走在锦绣的康庄大道上,与此同时,和谐的班级也有力地加速了优良班风的形成,“班级”与“班风”相得益彰,从而大大促进学风建设。
(二)班级建设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班级建设为广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成才环境。班级同学朝夕相处在小环境中,小环境的优劣对学生的思想成长,学习进步和作风养成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个健康向上、刻苦学习、团结友爱的班级体是一个育人的小熔炉,它能促进学生相互学习、积极进取,能杜绝不良风气的滋生,能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高尚情操。因此班级建设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基础。
(三)班级建设有利于促进校园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阶段提出的治国方略,高校作为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理所当然应当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阵地。因此由小部分学生组成的班级便是基层单位,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子系统。班级和谐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只有班级和谐,学校的各项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只有班级和谐,学校才会和谐。
生活,从而保障班级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班级学生干部的骨干作用不够明显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干部本该是班级学生的领头羊,是联系老师和同学的纽带,是班级建设的中坚力量,然而由于一些班干部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原则性不够高,“老好人”现象比较突出,个别班干部不能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反而影响了普通同学的价值取向;另外,随着年级的升高,班干部的工作热情逐渐减弱,致使班级开展的活动逐渐递减。当然,也存在着由于班干部缺乏适当的培养,出现了“有些班干部只是辅导员的传声筒,有些不能正确处理与班级同学的关系,有些不能正确处理工作与同学的关系”等负面情况,对班级建设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三)班级建设良莠不齐。学院之间,学院内部不同辅导员所带的班级之间,甚至在同一个辅导员所带的不同班级之间,都存在着班级发展不平衡现象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缘于辅导员本身素质和经验,有的缘于学生自身综合水平,也有来自外部环境、不可抗力等因素,这些状况犹如一个个“研究课题”摆在事务冗繁的辅导员面前,需要其认真剖析,排除干扰项,厘清思路,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症结的方案,而要将问题“像蛛丝一样轻轻抹去”,着实需下一番功夫。
(四)班级中流砥柱的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一个班级的中等生是班级的中流砥柱。这一层次的同学一般具有四个特点:1、人数众多。在一个班级当中,中等生的比例通常占到百分之五十以上,拥有班级的大半壁江山;2、个性模糊。中等生通常不像优等生那样脱颖而出、备受瞩目,也不像后进生那样调皮捣蛋,令老师刻骨铭心,正因为如此他们常常以集体的形式存在,个体的名字往往被忽略不计;3、具有重大影响力。中等生的人口基数决定了其话语权,尽管中等生常常表现为“沉默的大多数”,但其舆论倾向直接关系着一个班级的价值取向;4、具有积极进取的心态。中等生的心态通常比较积极,在思想上基本与辅导员、班干部保持一致,也因为如此,中等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班级内部矛盾的作用。毫无疑问,中等生群体是班级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在实际工作当中通常对中等生重视不足,尤其是我们习惯使用的“抓两头、带中间”的老办法,极大地压抑了中等生的积极性,这样本该成为班级中流砥柱的中等生,实际当中却被人为地贴上了“信任”的标签,丢掷一旁。
二、目前班级建设中常见的几种失调现象(一)班级内部制度建设亟待加强
高校出于培养学生自我实践、自我管理能力的目的,通常在班级管理中较中学管理宽松许多,从而使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学生出现一种盲然感。毕竟同学们已经习惯了高中时代的紧张氛围,突然间没有了约束,反而会觉得生活没有了依据,由此暴露出的随意性、盲目性、“冷热病”等给班级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这些都凸显了班级内部制度建设亟待加强,用制度去规范和指导学生的日常
三、加强班级建设的思路探索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