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本特征

  摘要:邓小平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既继承和发扬了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优良传统,又是针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来的,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务实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理论特征。

  关键词: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本特征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6)07-0001-02

  

  邓小平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既继承和发扬了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优良传统,又是针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来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新时期的新情况、新特点的有机结合,使它呈现出鲜明的理论特征。

  

  一、时代性

  

  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时代性在于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时始终抓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这个当代中国最重大、最紧迫的时代主题。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离开这个主要的内容,政治就变成空头政治,就离开了党和人民的最大利益”[1]46。1984年6月,他指出:“我们的政治路线,是把四个现代化建设作为重点,坚持发展生产力,始终扭住这个根本环节不放松,除非打起世界战争。即使打世界战争,打完了还要搞建设。”[1]48同年11月,他说:“现在需要的是全国党政军民一心一意地服从国家建设这个大局,照顾这个大局。”[2]991985年6月,他再次强调:“把经济搞上去,一切都好办,现在就是要硬着头皮把经济搞上去,就这么一个大局,一切都要服从这个大局。”[1]49显然,在邓小平理论当中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服从并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这一论点是十分突出和鲜明的。这就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和方向就是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大局。

  邓小平强调在新时期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研究和解决改革开放中干部和群众反映出来的各种思想问题。“要研究如何适应新的条件,加强党的思想工作,防止埋头经济工作,忽视思想工作的倾向”[1]24。“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都必须大大加强,决不能削弱”[1]6。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能从理论上认清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要使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就必须认真研究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干部群众思想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对广大群众的深刻影响。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需要,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围绕“四有”这个主题,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市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去。搞市场经济,一方面将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也会衍生滋生。所以,发扬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紧密结合各行各业的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凝聚人心,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建国五十多年来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去召唤和鼓舞人们,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就显得尤其紧迫和重要

  

  二、务实性

  

  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有一个精髓和灵魂,这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的一贯作风。1983年1月,邓小平曾指出:“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要以是否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是否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作为衡量做得对或不对的标准。”[2]23在1992年初的南方谈话中,他更为明确地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372这些重要论述,都是邓小平务实精神的典型表现和集中反映。他总是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始终贯穿求真务实的革命精神,反对形式主义、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教育方式,要用事实说话,进行有充分说服力的教育。例如,针对端正社会风气问题,他说:“改善社会风气要从教育入手。教育一定要联系实际。对一部分干部和群众中流行的影响社会风气的重要思想问题,要经过充分调查研究,由适当的人进行周密细致、有充分说服力的教育,简单片面武断的说法是不行的。”[2]144又如,针对农村改革中有些地区不理睬、有些人观望的问题,邓小平指出:“我们的做法是允许不同观点存在,拿事实来说话。”[2]155“即使在主张和提倡改革的人当中,保留一点怀疑态度也有好处。处理的办法也一样,就是拿事实说话,让改革的实际进展去说服他们。”[2]156他坚决反对以阶级斗争为纲等“左”倾错误,反对用强制、强迫的办法对待改革中出现的思想认识问题,允许怀疑,允许看,强调用改革开放的实践来教育人。这些都充分反映了邓小平求真务实的思想方法。

  邓小平非常重视革命精神和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他强调二者的有机结合,要求既重视革命精神又重视物质利益。他认为,片面强调革命精神,不讲物质利益是不能说服人们的。“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1]60。要承认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实行改革政策,要让人们看到实行改革的结果,人民生活确实好起来了,国家兴旺发达起来了,国际信誉高起来了,人民就会拥护这个政策。这种理论,坚持了政治和经济的统一,先进性和广泛性的统一,是反对“空头政治”的有力武器,是求真务实的重要�体现。

  

  三、创新性

  

  创新性是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本质特征。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之所在。邓小平既尊重历史,继承前人的优良传统,又敢于突破成规,勇于开拓创新。他对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进行了辩证的分析,对其中科学的成分予以继承和发扬光大,对其不合理的成分予以否定。正如他在指导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所指出的:“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3]300邓小平抛弃了毛泽东主张的用群众运动的方式来解决人们思想认识问题的做法,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左”的禁锢中解放了出来,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向科学性、创新性方面大大推进了一步。邓小平告诫我们,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能重走过去“左”的老路,而是要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予以不断改进和创新,因为“马克思主义要发展,社会主义理论要发展,要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发展向前发展”[2]42。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继承优良传统和改进创新结合起来。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转变人的思想、观念、立场,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而人的思想、观念、立场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创新,才会有生机和活力,才能给予实践以极大的指导作用。邓小平指出:“我们现在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代任务不同了,要学习的新知识确实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努力针对新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2]146-147他一再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要根据它的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邓小平从新时期的实际出发,对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了许多新的论断。其思想主要是: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用四项基本原则来教育人民,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坚持“四有”教育,培养“四有”新人;要把提倡革命精神和关心群众的物质利益结合起来;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制建设结合起来;要求真务实,讲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要多为群众办实事;要以事实说服人;等等。所有这些,都是邓小平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是对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四、前瞻性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针对社会上已出现的思想认识问题创造新方式、新方法去做,而且还要做在前头,要从长远考虑,即站在今天,想到明天,不仅要思索解决已经发生的问题,而且要科学地预测将要出现的即处于萌芽状态的问题。邓小平指出:“在苗头出现时,不注意就会出事。”[2]379因此,我们必须根据人们思想的苗头以及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思想态势,提前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以防止各种不良思想苗头的发展、蔓延。

  邓小平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对于艰苦创业,对于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将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种教育都很少,这是我们很大的失误。”[2]306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要有前瞻性,要做在前头,不能等问题出来了,矛盾激化了再去做。

  思想政治教育前瞻性的工作,一是必须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活动特点和规律做出正确的预测和估计,不仅要看到现在已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而且要预测将要出现的新问题,据此来规划我们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即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现在应做些什么,怎样做,将来做些什么,怎样做。否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会陷于被动。二是必须把握教育对象所处的条件和环境的变化,从教育对象所处的条件和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中去把握他们的思想态势,并做出相应预测。为此,就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了解新情况、新问题,认真研究新形势、新环境下教育对象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并按规律前瞻性地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以上是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本特征。这一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指针。我们应深刻地把握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鲜明特征,以此来指导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使这一工作切实得到加强和改进,发挥其真正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徐光宗〕

  摘要:邓小平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既继承和发扬了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优良传统,又是针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来的,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务实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理论特征。

  关键词: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本特征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6)07-0001-02

  

  邓小平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既继承和发扬了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优良传统,又是针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来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新时期的新情况、新特点的有机结合,使它呈现出鲜明的理论特征。

  

  一、时代性

  

  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时代性在于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时始终抓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这个当代中国最重大、最紧迫的时代主题。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离开这个主要的内容,政治就变成空头政治,就离开了党和人民的最大利益”[1]46。1984年6月,他指出:“我们的政治路线,是把四个现代化建设作为重点,坚持发展生产力,始终扭住这个根本环节不放松,除非打起世界战争。即使打世界战争,打完了还要搞建设。”[1]48同年11月,他说:“现在需要的是全国党政军民一心一意地服从国家建设这个大局,照顾这个大局。”[2]991985年6月,他再次强调:“把经济搞上去,一切都好办,现在就是要硬着头皮把经济搞上去,就这么一个大局,一切都要服从这个大局。”[1]49显然,在邓小平理论当中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服从并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这一论点是十分突出和鲜明的。这就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和方向就是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大局。

  邓小平强调在新时期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研究和解决改革开放中干部和群众反映出来的各种思想问题。“要研究如何适应新的条件,加强党的思想工作,防止埋头经济工作,忽视思想工作的倾向”[1]24。“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都必须大大加强,决不能削弱”[1]6。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能从理论上认清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要使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就必须认真研究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干部群众思想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对广大群众的深刻影响。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需要,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围绕“四有”这个主题,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市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去。搞市场经济,一方面将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也会衍生滋生。所以,发扬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紧密结合各行各业的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凝聚人心,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建国五十多年来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去召唤和鼓舞人们,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就显得尤其紧迫和重要

  

  二、务实性

  

  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有一个精髓和灵魂,这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的一贯作风。1983年1月,邓小平曾指出:“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要以是否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是否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作为衡量做得对或不对的标准。”[2]23在1992年初的南方谈话中,他更为明确地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372这些重要论述,都是邓小平务实精神的典型表现和集中反映。他总是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始终贯穿求真务实的革命精神,反对形式主义、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教育方式,要用事实说话,进行有充分说服力的教育。例如,针对端正社会风气问题,他说:“改善社会风气要从教育入手。教育一定要联系实际。对一部分干部和群众中流行的影响社会风气的重要思想问题,要经过充分调查研究,由适当的人进行周密细致、有充分说服力的教育,简单片面武断的说法是不行的。”[2]144又如,针对农村改革中有些地区不理睬、有些人观望的问题,邓小平指出:“我们的做法是允许不同观点存在,拿事实来说话。”[2]155“即使在主张和提倡改革的人当中,保留一点怀疑态度也有好处。处理的办法也一样,就是拿事实说话,让改革的实际进展去说服他们。”[2]156他坚决反对以阶级斗争为纲等“左”倾错误,反对用强制、强迫的办法对待改革中出现的思想认识问题,允许怀疑,允许看,强调用改革开放的实践来教育人。这些都充分反映了邓小平求真务实的思想方法。

  邓小平非常重视革命精神和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他强调二者的有机结合,要求既重视革命精神又重视物质利益。他认为,片面强调革命精神,不讲物质利益是不能说服人们的。“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1]60。要承认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实行改革政策,要让人们看到实行改革的结果,人民生活确实好起来了,国家兴旺发达起来了,国际信誉高起来了,人民就会拥护这个政策。这种理论,坚持了政治和经济的统一,先进性和广泛性的统一,是反对“空头政治”的有力武器,是求真务实的重要�体现。

  

  三、创新性

  

  创新性是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本质特征。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之所在。邓小平既尊重历史,继承前人的优良传统,又敢于突破成规,勇于开拓创新。他对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进行了辩证的分析,对其中科学的成分予以继承和发扬光大,对其不合理的成分予以否定。正如他在指导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所指出的:“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3]300邓小平抛弃了毛泽东主张的用群众运动的方式来解决人们思想认识问题的做法,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左”的禁锢中解放了出来,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向科学性、创新性方面大大推进了一步。邓小平告诫我们,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能重走过去“左”的老路,而是要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予以不断改进和创新,因为“马克思主义要发展,社会主义理论要发展,要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发展向前发展”[2]42。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继承优良传统和改进创新结合起来。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转变人的思想、观念、立场,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而人的思想、观念、立场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创新,才会有生机和活力,才能给予实践以极大的指导作用。邓小平指出:“我们现在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代任务不同了,要学习的新知识确实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努力针对新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2]146-147他一再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要根据它的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邓小平从新时期的实际出发,对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了许多新的论断。其思想主要是: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用四项基本原则来教育人民,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坚持“四有”教育,培养“四有”新人;要把提倡革命精神和关心群众的物质利益结合起来;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制建设结合起来;要求真务实,讲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要多为群众办实事;要以事实说服人;等等。所有这些,都是邓小平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是对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四、前瞻性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针对社会上已出现的思想认识问题创造新方式、新方法去做,而且还要做在前头,要从长远考虑,即站在今天,想到明天,不仅要思索解决已经发生的问题,而且要科学地预测将要出现的即处于萌芽状态的问题。邓小平指出:“在苗头出现时,不注意就会出事。”[2]379因此,我们必须根据人们思想的苗头以及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思想态势,提前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以防止各种不良思想苗头的发展、蔓延。

  邓小平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对于艰苦创业,对于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将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种教育都很少,这是我们很大的失误。”[2]306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要有前瞻性,要做在前头,不能等问题出来了,矛盾激化了再去做。

  思想政治教育前瞻性的工作,一是必须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活动特点和规律做出正确的预测和估计,不仅要看到现在已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而且要预测将要出现的新问题,据此来规划我们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即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现在应做些什么,怎样做,将来做些什么,怎样做。否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会陷于被动。二是必须把握教育对象所处的条件和环境的变化,从教育对象所处的条件和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中去把握他们的思想态势,并做出相应预测。为此,就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了解新情况、新问题,认真研究新形势、新环境下教育对象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并按规律前瞻性地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以上是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本特征。这一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指针。我们应深刻地把握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鲜明特征,以此来指导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使这一工作切实得到加强和改进,发挥其真正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徐光宗〕


相关文章

  • 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与邓小平理论的国际意义
  • 山东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网 首页| 中心简介 | 最新动态 | 中心成果 | 宣传思想工作 | 重要文献 | 领导文库 |专家&特邀研究员 邓小平理论研究 | "三个代表"研 ...查看


  • 论两次历史性飞跃的基石
  • 作者:王琢 特区经济 1998年05期 中国人民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使中国革命面貌为之焕然一新.但是,怎样实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需要经过一个反复实践反复认识的艰难历程.实现这个结合,需要具备两个 ...查看


  • 毛中特考试总结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而言,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 ...查看


  • 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本质
  • 作者:陈仕龙 理论建设 1995年11期 1992年春,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科学论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查看


  • 大学生军事理论课本目录提纲(供开卷考试使用)
  • 第一章 中国国防 第一节 国防概述 一. 国防基本要素 (一) 国防的主体 (二) 国防的目的 (三) 国防的手段 (四) 国防的对象 (五) 国防的基本类型P9 二. 中国国防的历史 (一) 中国古代国防 (二) 中国近代国防 三. 中国 ...查看


  • 辩证地理解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
  • [收稿日期]2011-12-20� [作者简介]邸乘光(1954― ),男,安徽亳州人,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特邀研究员. [摘 要]邓小平"南方谈话&quo ...查看


  • 把社会生产力确立为检验社会主义的最高标准
  • 发展生产力是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20世纪末中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外交等一系列领域取得的辉煌成绩,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拥有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理论指南和锐利思想武器.邓小平理论是适应时代要求的充满无限生命力的马克思 ...查看


  • 当前我国私营经济的性质和基本特征新论_兼论私营经济的剥削问题
  • 2005年12月 第13卷第6期 中 共 成 都 市 委 党 校 学 报 Journal of Chengdu Municipal Party College of C.P.C. Dec.2005 Vol.13.No.6 当前我国私营经济的 ...查看


  • 毛概课程论文参考选题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参考选题 1.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2.论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意义 3.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4.论毛泽东思想与民族创新精神 5.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