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为规范在职攻读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管理,确保培养质量,根据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制订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
指导意见》制订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要求
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是培养面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主战场,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
计算机技术和管理人才。
具体培养要求是:
1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
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
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
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3 、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入学要求
1、招收对象主要为具有学士学位和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但未获得学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或在职工作人员,年龄不限。但录取时无学士学位的人数不得超过录取总人数
的10%。
2、申请报考者,需要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技术领域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技术领
域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
3、报考人员须参加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GCT)和计算机技术领域的专业课考试。专业课考试包括专业基础考试和专业综合考试,其重点是考核考生对计算机科学专业
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采用系统的课程学习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工程实践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工程项目实践,完成必要的技术方案设计、开发、
项目管理等工作,并在所取得的工程实践成果基础上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
2、学生采取边工作边学习的学习方式,各门课程(包括实验性课程)的要求和课时数与全日
制研究生要求相同。
3、学校聘请具有丰富实践和教学指导经验的企业资深技术或管理人员参与课程教学,并对学
生的工程实践进行联合指导。
4、学习年限一般为2到5年,其中从事工程实践的时间不少于1年。
四、专业方向设置
计算机安全技术;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图形学与应用;空间信息系统;IT 战略与IT 服
务管理。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课程设置原则
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课程体系应遵循五个基本原则,即先进性、灵活性、复合性、
工程性和创新性。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选修课程等。
2、学分要求
总学分应不少于37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32学分(学位课程不少于18学分) ,必
修环节5学分。 主要课程:
注: 课程名前标注*的为本领域学位课。
六、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的相关要求遵照《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条例》及《中
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关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规定》执行。
为规范在职攻读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管理,确保培养质量,根据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制订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制订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是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对软件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式软件工程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
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有较宽的培养方向,包括软件工程、系统工程、领域工程、数字化技术、嵌入式软件及应用、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技术,以及软件项目管理、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软件质量保证、系统管理与支持、市场营销等方向。 具体培养要求如下:
1、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 软件工程领域扎实 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软件分析、设计、开发、维护等工作的能力,以及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和撰写外语资料的能力和进行 国际化交流的能力。
二、入学要求
1 、招收对象主要为具有学士学位和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但未获得学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或在职工作人员,所学专业和年龄不限。但录取时无学士学位的人数不得超过录取总人数的10%。
2 、申请报考者,需要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特别是计算机软件和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软件开发或软件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能力。 3 、报考人员须参加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GCT)和软件工程领域的专业课考试。专业课考试包括专业基础考试和专业综合考试,其重点是考核考生对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特别是计算机软件与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解决软件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软件工程硕士采用系统的课程学习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软件工程实践要求学生直接参与软件工程项目实践,完成必要的技术方案设计、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等工作,并在所取得的工程实践成果基础上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
2、研究生可以采取边工作边学习的学习方式,各门课程(包括实验性课程)的要求和课时数与全日制研究生要求相同。
3、学校聘请具有丰富实践和教学指导经验的企业资深技术或管理人员参与课程教学,并对学生的软件工程实践进行联合指导。
4、不少于二分之一的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包括直接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聘请国外教授讲课或讲学等。
5、学习年限一般为2到5年,其中从事软件工程实践的时间不少于1年。
四、专业方向设置
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
五、 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课程设置原则
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课程体系应遵循五个基本原则,即先进性、灵活性、复合性、工程性和创新性。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和专业课、选修课程等。 2、学分要求
总学分应不少于40学分,课程学习要求不少于35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0学分),必修环节5学分。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为规范在职攻读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管理,确保培养质量,根据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制订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
指导意见》制订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要求
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是培养面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主战场,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
计算机技术和管理人才。
具体培养要求是:
1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
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
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
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3 、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入学要求
1、招收对象主要为具有学士学位和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但未获得学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或在职工作人员,年龄不限。但录取时无学士学位的人数不得超过录取总人数
的10%。
2、申请报考者,需要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技术领域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技术领
域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
3、报考人员须参加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GCT)和计算机技术领域的专业课考试。专业课考试包括专业基础考试和专业综合考试,其重点是考核考生对计算机科学专业
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采用系统的课程学习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工程实践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工程项目实践,完成必要的技术方案设计、开发、
项目管理等工作,并在所取得的工程实践成果基础上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
2、学生采取边工作边学习的学习方式,各门课程(包括实验性课程)的要求和课时数与全日
制研究生要求相同。
3、学校聘请具有丰富实践和教学指导经验的企业资深技术或管理人员参与课程教学,并对学
生的工程实践进行联合指导。
4、学习年限一般为2到5年,其中从事工程实践的时间不少于1年。
四、专业方向设置
计算机安全技术;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图形学与应用;空间信息系统;IT 战略与IT 服
务管理。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课程设置原则
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课程体系应遵循五个基本原则,即先进性、灵活性、复合性、
工程性和创新性。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选修课程等。
2、学分要求
总学分应不少于37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32学分(学位课程不少于18学分) ,必
修环节5学分。 主要课程:
注: 课程名前标注*的为本领域学位课。
六、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的相关要求遵照《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条例》及《中
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关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规定》执行。
为规范在职攻读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管理,确保培养质量,根据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制订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制订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是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对软件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式软件工程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
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有较宽的培养方向,包括软件工程、系统工程、领域工程、数字化技术、嵌入式软件及应用、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技术,以及软件项目管理、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软件质量保证、系统管理与支持、市场营销等方向。 具体培养要求如下:
1、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 软件工程领域扎实 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软件分析、设计、开发、维护等工作的能力,以及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和撰写外语资料的能力和进行 国际化交流的能力。
二、入学要求
1 、招收对象主要为具有学士学位和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但未获得学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或在职工作人员,所学专业和年龄不限。但录取时无学士学位的人数不得超过录取总人数的10%。
2 、申请报考者,需要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特别是计算机软件和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软件开发或软件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能力。 3 、报考人员须参加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GCT)和软件工程领域的专业课考试。专业课考试包括专业基础考试和专业综合考试,其重点是考核考生对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特别是计算机软件与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解决软件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软件工程硕士采用系统的课程学习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软件工程实践要求学生直接参与软件工程项目实践,完成必要的技术方案设计、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等工作,并在所取得的工程实践成果基础上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
2、研究生可以采取边工作边学习的学习方式,各门课程(包括实验性课程)的要求和课时数与全日制研究生要求相同。
3、学校聘请具有丰富实践和教学指导经验的企业资深技术或管理人员参与课程教学,并对学生的软件工程实践进行联合指导。
4、不少于二分之一的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包括直接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聘请国外教授讲课或讲学等。
5、学习年限一般为2到5年,其中从事软件工程实践的时间不少于1年。
四、专业方向设置
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
五、 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课程设置原则
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课程体系应遵循五个基本原则,即先进性、灵活性、复合性、工程性和创新性。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和专业课、选修课程等。 2、学分要求
总学分应不少于40学分,课程学习要求不少于35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0学分),必修环节5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