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其鬼而谄之"辩解

《论语》读书笔记

原文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历代注译家注译这句话,都译为“不是当祭的鬼而祭,这是谄媚;遇见该当做的事不做,这是没勇气。”这是只见文字而不见其义理。

我的今译是:“不该帮的你去帮、去讨好他,就好比不是你的祖宗你去祭祀一样,这是谄媚!应该做、应该帮的,你不去做、不敢帮,这是怯懦!”

为什么这样译呢?

揣摩孔子此言的问题情境,这两句话明显是指一件事而言。当是有人说了或做了某事,在孔子看来是不应该的。例如,某人遇见强者欺侮弱者,不但不去帮助弱者,反而讨好强者,为强者说项、张目。在这种情况下,孔子很气愤,就举例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该帮的,你去帮、去讨好,就好比不是你的祖宗你去祭祀一样,是谄媚!应该做、应该帮的,你不去做、不敢帮,是怯懦!”所以,这句话不是直接说祭祀之礼和义、勇的道理,而是借祭祀的例子以批评的口吻评论一件现实的事件,指斥某人没有是非、助纣为虐、既谄媚又怯懦的丑恶嘴脸。以往诸家的注解都将这两句话分别说成对待祭祀、对待人所不应作的两件事,直译为“不是当祭的鬼而祭,这是谄媚;遇见该当做的事不做,这是没勇气。”这是只就文字作解。如果孔子只说了前一句“非其鬼而祭之谄也”,或只说了后一句“见义不为无勇也”,这样的分开解释就很贴切。但明明是两句话连在一起,显然是在说一件事,作上述分别文字解显然不妥。进一步分析:

第一,《论语》所记载的孔子的话,都是针对具体的问题情境,指向具体的人和事,一章中一般只有一个主题。所以,这两句话上下句义一定是相关连的,不会“不須連上句”(朱子语,见《语类》),而是要上下句关连起来分析;

第二,孔子很少据理论理,而是因材施教、就事论理。所以这一章不会是讲祭祀的“礼”和见义勇为的“理”,而是指斥具体的人所作的事不守“礼”(不当为而为之)、不讲“义”(当为而不为);

第三,“谄,横求也。人若非己祖而祭之,是为谄求福也。”(何晏《论语集注义疏》)一个为求福而谄媚的人,怎么会“见义”?更谈不上勇为了。孔子不会把这两件不相干的事理放在一起表述,记述者(孔子的弟子)也不会把两者放在一章中记述。所以,孔子在这里一定是说一个人所做的一件事,指斥其“其罪一也”、“其罪二也!”

第四,孔子所批评的是有一定的身份和地位的人,而不是平民百姓。古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平民百姓不知礼、不懂礼,孔子也不会责之不守礼。这个人明知“礼”不当为而为之,明知“义”当为而不为,知礼、懂礼而不守礼。故孔子直斥之为“谄也!”、“无勇也!”是极其蔑视之的,有甚于“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类似于“获罪于天,无所祷也”的说法。

第五,“非其鬼”之“鬼”,在这里是贬义。《说文》:“人所歸爲鬼。从人,象鬼頭。鬼陰气賊害,从厶。”孔子在这里显然用指此意,而没有泛指祭祀的对象“鬼神”的意思。其指斥小人“同气相求”的意思倒十分明显。而朱子在其《语类》中解为:“「非其鬼而祭之」,如天子祭天地,諸侯祭山川,大夫祭五祀,庶人祭其先,上得以兼乎下,下不得以兼乎上也。庶人而祭五祀,大夫而祭山川,諸侯而祭天地,此所謂「非其鬼」也。”这段话明显偏离了文义,将象征坏人的贬义的“鬼”等同于褒义或中性的祭祀对象的“鬼神”了。

第六,如按照朱子的解释,又怎么理解“三家以雍彻”、“八佾舞于庭”、“季孙祭泰山”?季氏的行为仅仅是“谄也”吗?那离题可太远了,孔子一定不高兴。

《论语》读书笔记

原文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历代注译家注译这句话,都译为“不是当祭的鬼而祭,这是谄媚;遇见该当做的事不做,这是没勇气。”这是只见文字而不见其义理。

我的今译是:“不该帮的你去帮、去讨好他,就好比不是你的祖宗你去祭祀一样,这是谄媚!应该做、应该帮的,你不去做、不敢帮,这是怯懦!”

为什么这样译呢?

揣摩孔子此言的问题情境,这两句话明显是指一件事而言。当是有人说了或做了某事,在孔子看来是不应该的。例如,某人遇见强者欺侮弱者,不但不去帮助弱者,反而讨好强者,为强者说项、张目。在这种情况下,孔子很气愤,就举例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该帮的,你去帮、去讨好,就好比不是你的祖宗你去祭祀一样,是谄媚!应该做、应该帮的,你不去做、不敢帮,是怯懦!”所以,这句话不是直接说祭祀之礼和义、勇的道理,而是借祭祀的例子以批评的口吻评论一件现实的事件,指斥某人没有是非、助纣为虐、既谄媚又怯懦的丑恶嘴脸。以往诸家的注解都将这两句话分别说成对待祭祀、对待人所不应作的两件事,直译为“不是当祭的鬼而祭,这是谄媚;遇见该当做的事不做,这是没勇气。”这是只就文字作解。如果孔子只说了前一句“非其鬼而祭之谄也”,或只说了后一句“见义不为无勇也”,这样的分开解释就很贴切。但明明是两句话连在一起,显然是在说一件事,作上述分别文字解显然不妥。进一步分析:

第一,《论语》所记载的孔子的话,都是针对具体的问题情境,指向具体的人和事,一章中一般只有一个主题。所以,这两句话上下句义一定是相关连的,不会“不須連上句”(朱子语,见《语类》),而是要上下句关连起来分析;

第二,孔子很少据理论理,而是因材施教、就事论理。所以这一章不会是讲祭祀的“礼”和见义勇为的“理”,而是指斥具体的人所作的事不守“礼”(不当为而为之)、不讲“义”(当为而不为);

第三,“谄,横求也。人若非己祖而祭之,是为谄求福也。”(何晏《论语集注义疏》)一个为求福而谄媚的人,怎么会“见义”?更谈不上勇为了。孔子不会把这两件不相干的事理放在一起表述,记述者(孔子的弟子)也不会把两者放在一章中记述。所以,孔子在这里一定是说一个人所做的一件事,指斥其“其罪一也”、“其罪二也!”

第四,孔子所批评的是有一定的身份和地位的人,而不是平民百姓。古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平民百姓不知礼、不懂礼,孔子也不会责之不守礼。这个人明知“礼”不当为而为之,明知“义”当为而不为,知礼、懂礼而不守礼。故孔子直斥之为“谄也!”、“无勇也!”是极其蔑视之的,有甚于“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类似于“获罪于天,无所祷也”的说法。

第五,“非其鬼”之“鬼”,在这里是贬义。《说文》:“人所歸爲鬼。从人,象鬼頭。鬼陰气賊害,从厶。”孔子在这里显然用指此意,而没有泛指祭祀的对象“鬼神”的意思。其指斥小人“同气相求”的意思倒十分明显。而朱子在其《语类》中解为:“「非其鬼而祭之」,如天子祭天地,諸侯祭山川,大夫祭五祀,庶人祭其先,上得以兼乎下,下不得以兼乎上也。庶人而祭五祀,大夫而祭山川,諸侯而祭天地,此所謂「非其鬼」也。”这段话明显偏离了文义,将象征坏人的贬义的“鬼”等同于褒义或中性的祭祀对象的“鬼神”了。

第六,如按照朱子的解释,又怎么理解“三家以雍彻”、“八佾舞于庭”、“季孙祭泰山”?季氏的行为仅仅是“谄也”吗?那离题可太远了,孔子一定不高兴。


相关文章

  • 被误解时 切勿急于辩解
  • 许多人在被误解的时候,都会在第一时间为自己辩解,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是让人反感的,因为这种辩解很容易被看成是用撒谎来掩饰真相.于是,有些人在被误解后,第一反应并不是辩解,而是选择了沉默.他们并不会声嘶力竭地宣称自己是被冤枉的,而是镇定地告诉别 ...查看


  • 林肯不为过失辩解 转载
  • 林肯不为过失辩解 作者:未知 来源:<少年文摘> 有一次,林肯要参加一个州的议员竞选,发表演说的前几天,他就做好了准备.然而,就在演说前一天,他却生病了,头晕脑胀.四肢乏力,更糟糕的是嗓音也变得沙哑. 第二天,林肯仍坚持参加参议 ...查看


  • 被人诬陷别辩解
  • 汉代公孙弘年轻时家贫,后来虽贵为丞相,但生活依然十分俭朴.吃饭只有一个荤菜,睡觉只盖普通的棉被.就因为这样,大臣汲黯向汉武帝参了一本,批评公孙弘位列三公,有相当可观的俸禄,却只盖普通棉被,实质上是"使诈以沽名钓誉",为了 ...查看


  • 英语名言: 懒汉辩解,何患无词
  •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失败是成功之母. Fair and softly go far in a day. 谦和稳重,前程远大. Fall sick and you will see who is ...查看


  • 被告人翻供案件中合理怀疑的排除
  • 点击上面蓝色字体"刑事实务"可以关注本栏目,关注后可以每天自动收到专业信息 作者:柳华颖(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 来源:<人民司法>2014年第4期 被告人翻供案件中合理怀疑的排除 [内容提要]被告人翻供案件中 ...查看


  • 其他应收款长期挂账引出漏税大案
  • 其他应收款长期挂账引出漏税大案 2009年12月,杭州市某区税务稽查组收到通知,要求其对从事海洋运输的A公司进行检查.检查发现"其他应收款-B公司"账户2009年年末余额为贷方1 963.63万元,且由年初结转而来.检查 ...查看


  • 台立法机构打架场面震惊中外 台媒辩解:印度也打
  • 2017年07月18日 22:23:54 来源:海外网 1785人参与 286评论 民进党"立委"掐国民党"立委"脖子. 原标题:台立法机构打架场面震惊中外 台媒辩解:印度也打 海外网7月18日电近日 ...查看


  • 心虚胆怯,日本专门派人来华辩解福岛没有核武器-军情观察-军事天地-新闻社区
  • 心虚胆怯,日本专门派人来华辩解福岛没有核武器 2011-04-25 19:49:59  楼主  只看楼主   阅读 28676  回复 14 4月21日,日本政府特别派遣本国原子能机构理事佐藤达夫等数名专家来华与日本驻华使馆人员一起召开专门 ...查看


  • 谈刑事裁判文书控辩结构的修改
  • 随着新的刑事诉讼法的实施,我国的庭审方式已从以往的纠问式改为现在的控辩式,法官不再处于审问者的角色,庭审活动主要是在法官的主持下由控辩双方通过举证.质证.互相辩论进行,法官则充当仲裁者的角色,负责判断.辨别控辩双方宣读出示的证据材料.阐述的 ...查看


  • 超市经营过程中引发内盗的主要原因及处理
  • 经营过程中引发内盗的主要原因及处理 经验证明,引发员工偷盗行为的因素有许多,就某一个员工而言,其偷盗行为仅是涉及到下面的某个或若干个因素: 1.收入与支出失衡 2.沾染不良生活习性(赌博.嗜酒.吸食毒品等) 3 .结交有劣迹的朋友 4.存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