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千年大溪盘山古道

2010年3月28日 星期 日 《台州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者与“驴友”一起——

探访千年大溪盘山古道

记者与驴友在行进中

陡峭的山道

在乡野小道中穿越

标志界址点

登顶

本报记者 陈 超 文/图

温岭大溪镇的深山丛林间有条盘山古道,一直通往乐清,曾为汉初东瓯国官道,历经千年风霜后,王城已废,古道依旧。

上周末,“雪花啤酒古道探秘系列活动第四站”寻访的就是这条位于大溪镇太湖山上的盘山岭古道。一早,作为“一头菜驴”的我背起行囊,从椒江出发——

野趣篇

中午,与来自杭州温州等地的众老驴在大溪镇陈家洋村会合,午饭后开始徒步。

如果不是路口竖起的一块“盘山古道”的石碑,你一定会觉得这只是一条寻常的山间小道。古道与山溪相随,遇水则有石拱小桥、石碇点缀其间。蜿蜒而上的石阶已被岁月的脚步磨得光亮,所谓“古意”,大抵如此。一路行来,清幽恬静,深山的鸟鸣声,流泉的潺潺声,犹入“世外桃源”。

我忍不住遐想,千年前,这条稀疏平常的小道上,东瓯王邹摇曾往返过,宋王十朋赴考的双脚曾踏过,明徐霞客的身影亦曾留过。这里应该曾历经战火,也曾商贾如云。而今,古道上行走的不再是商贾官吏,也少了远方来客。即使是住在当地海拔500米高的盘山村的村民们,进出也都乘坐面包车了,偶尔见到在田间劳作的村民行走在古道上,或见村妇在古道边的溪里浣衣。

走过一段上坡的古道,就是岭脚路廊了,由南来北往的行人及当地民众集资所建,据说有千年的历史。我们看到的是2007年由当地政府修缮一新的路廊。石墙灰瓦,木石构架,看似简单却实用美观,行人可以在此躲避风雨,打尖歇脚。听说,这里曾住着一位热心肠的老人,在破路廊里给往来的行人馈赠茶水。如今,路廊尚存,老人已不知所踪。

一路上,盘山古道、古路廊、洪武庙、歇脚石、磨刀石……一一呈现于眼前,古意悠然。

历史篇

傍晚,众驴到达了太湖山顶的仰天斗安营扎寨。

仰天斗又名岩板洞,清时在洞口建杨府庙(岩板殿),为道教活动场所,多次重修,至今完好。此处空气清新,环境幽静,即使盛夏酷暑时节亦是凉风阵阵,暑气全消。如今,黄岩院桥镇在此建起了疗养院,供游人观光避暑之用。

清晨,84岁的老人陈永船坐在椅子上,眯着眼睛抽着烟,时间对他来说仿佛是静止的。老人在庙内生活了17年,款款地向我说起太湖山、仰天斗以及盘山古道的故事。

老人说,我们扎营的庙堂内有处天然景点岩板里,岩下有奇洞,深不见底,站立洞口,阵阵寒气逼人,故曰“岩板洞”。“这个洞,女子切不可入内!”老人信誓旦旦地嘱咐我,正说着,早有女香客前来焚香祭拜。

老人告诉我,古时这里有一处深水潭,约有数十亩,听说是远古火山喷发口,终年积水,俗称“龙潭”,太湖山之名由此而来。“这座庙旁,也就是现在茶园的位置,以前有个‘报恩寺’,清朝时,院桥有一僧人金公在太湖山顶开山泄水,填平大坞兴建‘报恩寺’,亦称太湖寺,现在寺庙已经没了,成了茶园。”

老人的故事一个接着一个,从建立东瓯王国到朱元璋倒马退敌,从宋朝的官府设寨驻兵到明朝这条古道上的农民起义……如数家珍的故事,听了令人神往。

到了仰天斗,就不得不登顶太湖山,这座温岭、黄岩、乐清的界山,海拔高733.9米,为温岭市最高山峰。看着两旁的悬崖峭壁,我有些眩晕,一度想要放弃,幸好众老驴一直为我加油鼓劲,终于爬上传说中的太湖尖。

据说从山顶举目四周,东南可俯瞰温岭繁荣景象和东海碧浪万顷,西南可看乐清湾水光接天,渔帆点点;北展黄、椒、路高楼林立,星罗棋布。不巧的是,当天大雾弥漫,只能看到众山在烟雾缭绕中若隐若现。不过也别有一番景致,站在山顶,我还在神往当年朱元璋倒马退敌时一定也是恰逢大雾弥漫,淹没山峦,掩藏人马,而身后追杀声渐近,朱元璋心生一计,就让人蒙着马眼睛,使马倒着往山顶上走。元军追至山下,一看马蹄印,以为朱元璋等人往山下而去,于是返折人马,掉头往反方向追杀。就这样,朱元璋才逃过一劫。

墨宝篇

大溪历史悠久,不但有徐偃王国故都、东瓯王国首府;不但出过南宋名臣王居安,还出过明代礼部右侍郎、祭酒谢铎,明代兵部尚书赵大佑等历史名人。

有古道必然有文人雅士造访,有文人雅士必然就有诗词歌赋。

“登盘山岭,望雁荡诸峰,芙蓉插天,片片扑人眉宇。”这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过盘山古道后,在卷首所题之诗。

有“东南大学士”之称的宋人王十朋,考取进士后回乐清老家路过盘山道,在路廊照壁上题诗道:“一岭迢迢十里赊,行人终日踏烟霞。青山遮莫盘千匝,归梦何曾不到家。”诗人到此兴怀,表达成就功名后的释怀和感念家人的心绪。

明夏拭诗:“千盘石磴依云斜,六月炎蒸怯路赊。险道有时来虎豹,平原何处问桑麻。望迷闽峤连烽火,愁入江城咽暮笳。漫说将军曾驻马,可怜黎庶已无家。”让人不禁想起,千年前,这条古道上曾经刀光剑影,血雨腥风过。

明闽人郑善夫诗:“绣岭行不及,盘山霄汉长。谁将钓渭意,同寄雁湖旁。野宿雀芋饭,岩居木槿墙。晨征莫相失,云气正茫茫。”

此外,宋代诗人虞似良、元代文人林天俊、诗人张羽、文人黄维栋、林温,清代雅士郑玉揩、王诗、项阳等均游过此地,并留有诗篇。

记者留言档

回来的路上,看见古道旁的石拱桥上,村民们正在洗晒被褥。对于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村民们而言,这只是条寻常不过的小路,对于日益增多的驴友来说,这是一条令人神往的千年古道。而无论世人如何解读,古道却不管历史的沧桑更迭,只是静静地藏于深山之中。

(部分图片来自“驴友”)

2010年3月28日 星期 日 《台州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者与“驴友”一起——

探访千年大溪盘山古道

记者与驴友在行进中

陡峭的山道

在乡野小道中穿越

标志界址点

登顶

本报记者 陈 超 文/图

温岭大溪镇的深山丛林间有条盘山古道,一直通往乐清,曾为汉初东瓯国官道,历经千年风霜后,王城已废,古道依旧。

上周末,“雪花啤酒古道探秘系列活动第四站”寻访的就是这条位于大溪镇太湖山上的盘山岭古道。一早,作为“一头菜驴”的我背起行囊,从椒江出发——

野趣篇

中午,与来自杭州温州等地的众老驴在大溪镇陈家洋村会合,午饭后开始徒步。

如果不是路口竖起的一块“盘山古道”的石碑,你一定会觉得这只是一条寻常的山间小道。古道与山溪相随,遇水则有石拱小桥、石碇点缀其间。蜿蜒而上的石阶已被岁月的脚步磨得光亮,所谓“古意”,大抵如此。一路行来,清幽恬静,深山的鸟鸣声,流泉的潺潺声,犹入“世外桃源”。

我忍不住遐想,千年前,这条稀疏平常的小道上,东瓯王邹摇曾往返过,宋王十朋赴考的双脚曾踏过,明徐霞客的身影亦曾留过。这里应该曾历经战火,也曾商贾如云。而今,古道上行走的不再是商贾官吏,也少了远方来客。即使是住在当地海拔500米高的盘山村的村民们,进出也都乘坐面包车了,偶尔见到在田间劳作的村民行走在古道上,或见村妇在古道边的溪里浣衣。

走过一段上坡的古道,就是岭脚路廊了,由南来北往的行人及当地民众集资所建,据说有千年的历史。我们看到的是2007年由当地政府修缮一新的路廊。石墙灰瓦,木石构架,看似简单却实用美观,行人可以在此躲避风雨,打尖歇脚。听说,这里曾住着一位热心肠的老人,在破路廊里给往来的行人馈赠茶水。如今,路廊尚存,老人已不知所踪。

一路上,盘山古道、古路廊、洪武庙、歇脚石、磨刀石……一一呈现于眼前,古意悠然。

历史篇

傍晚,众驴到达了太湖山顶的仰天斗安营扎寨。

仰天斗又名岩板洞,清时在洞口建杨府庙(岩板殿),为道教活动场所,多次重修,至今完好。此处空气清新,环境幽静,即使盛夏酷暑时节亦是凉风阵阵,暑气全消。如今,黄岩院桥镇在此建起了疗养院,供游人观光避暑之用。

清晨,84岁的老人陈永船坐在椅子上,眯着眼睛抽着烟,时间对他来说仿佛是静止的。老人在庙内生活了17年,款款地向我说起太湖山、仰天斗以及盘山古道的故事。

老人说,我们扎营的庙堂内有处天然景点岩板里,岩下有奇洞,深不见底,站立洞口,阵阵寒气逼人,故曰“岩板洞”。“这个洞,女子切不可入内!”老人信誓旦旦地嘱咐我,正说着,早有女香客前来焚香祭拜。

老人告诉我,古时这里有一处深水潭,约有数十亩,听说是远古火山喷发口,终年积水,俗称“龙潭”,太湖山之名由此而来。“这座庙旁,也就是现在茶园的位置,以前有个‘报恩寺’,清朝时,院桥有一僧人金公在太湖山顶开山泄水,填平大坞兴建‘报恩寺’,亦称太湖寺,现在寺庙已经没了,成了茶园。”

老人的故事一个接着一个,从建立东瓯王国到朱元璋倒马退敌,从宋朝的官府设寨驻兵到明朝这条古道上的农民起义……如数家珍的故事,听了令人神往。

到了仰天斗,就不得不登顶太湖山,这座温岭、黄岩、乐清的界山,海拔高733.9米,为温岭市最高山峰。看着两旁的悬崖峭壁,我有些眩晕,一度想要放弃,幸好众老驴一直为我加油鼓劲,终于爬上传说中的太湖尖。

据说从山顶举目四周,东南可俯瞰温岭繁荣景象和东海碧浪万顷,西南可看乐清湾水光接天,渔帆点点;北展黄、椒、路高楼林立,星罗棋布。不巧的是,当天大雾弥漫,只能看到众山在烟雾缭绕中若隐若现。不过也别有一番景致,站在山顶,我还在神往当年朱元璋倒马退敌时一定也是恰逢大雾弥漫,淹没山峦,掩藏人马,而身后追杀声渐近,朱元璋心生一计,就让人蒙着马眼睛,使马倒着往山顶上走。元军追至山下,一看马蹄印,以为朱元璋等人往山下而去,于是返折人马,掉头往反方向追杀。就这样,朱元璋才逃过一劫。

墨宝篇

大溪历史悠久,不但有徐偃王国故都、东瓯王国首府;不但出过南宋名臣王居安,还出过明代礼部右侍郎、祭酒谢铎,明代兵部尚书赵大佑等历史名人。

有古道必然有文人雅士造访,有文人雅士必然就有诗词歌赋。

“登盘山岭,望雁荡诸峰,芙蓉插天,片片扑人眉宇。”这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过盘山古道后,在卷首所题之诗。

有“东南大学士”之称的宋人王十朋,考取进士后回乐清老家路过盘山道,在路廊照壁上题诗道:“一岭迢迢十里赊,行人终日踏烟霞。青山遮莫盘千匝,归梦何曾不到家。”诗人到此兴怀,表达成就功名后的释怀和感念家人的心绪。

明夏拭诗:“千盘石磴依云斜,六月炎蒸怯路赊。险道有时来虎豹,平原何处问桑麻。望迷闽峤连烽火,愁入江城咽暮笳。漫说将军曾驻马,可怜黎庶已无家。”让人不禁想起,千年前,这条古道上曾经刀光剑影,血雨腥风过。

明闽人郑善夫诗:“绣岭行不及,盘山霄汉长。谁将钓渭意,同寄雁湖旁。野宿雀芋饭,岩居木槿墙。晨征莫相失,云气正茫茫。”

此外,宋代诗人虞似良、元代文人林天俊、诗人张羽、文人黄维栋、林温,清代雅士郑玉揩、王诗、项阳等均游过此地,并留有诗篇。

记者留言档

回来的路上,看见古道旁的石拱桥上,村民们正在洗晒被褥。对于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村民们而言,这只是条寻常不过的小路,对于日益增多的驴友来说,这是一条令人神往的千年古道。而无论世人如何解读,古道却不管历史的沧桑更迭,只是静静地藏于深山之中。

(部分图片来自“驴友”)


相关文章

  • 十一活动攻略
  • 十一活动攻略 一.疯狂水世界----安徽白际溯溪 [目的的介绍]黄山优美,西递漂亮,但这种随大流的路线不会给你带来多少新意.如果你真的想真正领略一下风景,在白际,能深深感觉到其实黄山不是唯一最美的,白际山的景色,还有上山的惊险刺激不是一般能 ...查看


  • 北纬30度中国行]各集内
  • 北纬30度中国行>各集内容简介(2012-07-14 19:48:50) 第一集:舟山海天之间(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 摄制组走进嵊泗.登东极岛看渔乡风情.海岛风光,体验军民鱼水情深:穿梭嵊泗列岛,走进嵊山渔村,踏上海洋牧场,收获鲜美贻 ...查看


  • 唐蕃古道2013年19期
  • 一条路,就像是一卷打开的长诗,让深邃和意向扑面而来. 这里,群山静穆,流水回转,经幡烈烈,水鸟啾鸣,风成为一种曲子在这条通往藏地的山路上吟唱.徘徊. 放眼古道,1000多年的风雨沧桑,1000多年的缄默忽略! 那一些浮动的白可是远古的马队带 ...查看


  • 环球人文地理:西藏边境线最完全自驾 穿行在喜马拉雅和冈底斯之间_读览天下
  • 2013年7月底,本刊特约作者兼摄影师"幸福150"以西藏林芝为起点,驾车一路西行,过山南,经日喀则,最终抵达阿里,历经十数天,行程几千公里,沿着连绵的边境线做了一次全景式的漫游:从巍峨雄壮的念青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到喜马 ...查看


  • 中国著名景点
  •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它的版图被形象地比作一只头朝东尾朝西的金鸡,地势西高东低,陆地面积约 960万平方公里. [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 [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 ...查看


  • 千里路云和月
  • 这是第二次来西宁,曾经在一个临时起意的旅途中到过这个地方,在清亮的青海湖畔感受过那份虔诚,那是上万修行者不辞辛苦而来的圣地 西宁取"西陲安宁"之意,这里是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古称西平亭,也是唐蕃古道起点.古丝绸之路 ...查看


  • 丝绸之路宁夏段的诗歌演绎
  • 浅析丝绸之路宁夏段的古代诗歌创作 何 超 宁夏大学政法学院 摘要: 关键字:丝绸之路 宁夏 诗歌 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时张骞和东汉时班超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 ...查看


  • [现代诗词大赛]吴隆文|一任人车频过往,长牵岸柳卧云烟.
  • 诗人简介 吴隆文,侗族,贵州省锦屏县人.大学本科学历,文学学士学位.中华诗词学会.贵州省诗词学会会员,黔东南州诗词楹联学会名誉会长,世界汉诗学会认定的中华诗词文化传承人:黔东南州级拔尖人才,政协黔东南州智库专家.擅长诗词楹联,风格多元,形式 ...查看


  • 李希光:探访归隐山林的尼泊尔末代国王
  • 作者:李希光 发布时间:2014-11-24 来源:乌有之乡 2014年9月1日下午,我约好小周带我上街逛一下加德满都小巷子,买一块藏式地毯带回北京,准备第二天回国.这时,小周打来电话说,"贾南德拉国王今晚六点半在山里的行宫与你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