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生的心灵导师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

据载,某市182中学一位女教师的自行车胎总被人扎破,学校发现这是一位新入学的女生所为。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老师通过调查才明白,这个学生正经历着一场感情危机。因父母离异,她长期生活在缺少母爱的家庭里,入学的第一天,一位女教师和蔼可亲的谈话,给她留下了极好的印象,可是她没分在这位老师当班主任的班里,心里十分苦闷。为了引起女老师的注意,她竟想出如此下策。当学校教育她不能用损害他人来满足自已的要求后,她又采取了另一种办法:一遇到这位老师她就用小针扎自己,以期引起女老师对她的特别关心。

这则关于在校生心理偏执的报导,着实给学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课题:学校的素质教育到底是什么?说到“素质教育”,不少教育者往往更多的是把眼光投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考试制度等等的改革,这些当然是必要的,但是素质教育决不仅仅是教育技术层面的事,它首先是一种充满情感的教育,是充分体现教育者爱心与童心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重视和加强情感教育、心理教育,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做学生心灵的导师,在教育教学中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是学校素质教育对每一位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世界里,那颗好奇的心总是时刻感受着这个世界的冷暖。“亲其师、信其道”,说明情感教学自有独特的魅力。教师接近孩子、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是当代青少年对良师益友的渴望,也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前提。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安全、归属、爱及尊重的需要是缺失性需要,对于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得到一定的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实践也证实,一个没有爱心(爱人和被爱)的孩子是不可能成人成材的。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尽可能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一一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了解儿童,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恐怕没有比这一点更重要的事了” (赞可夫语)。做好孩子心灵的导师,注重情感教育,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培养心理健康的一代新人,是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 教育部颁布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把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情感教育、心理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得到加强和改进。陶行之先生说得好: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教书是为了育人,教学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学生学会做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而应试教育的片面性削弱了对人的情感、心理教育,中小学生的

心理问题日渐突出,这一切都呼唤着教育的改革,而改革的重要一面就是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心理教育,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奏响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乐章。

愿182中的女生事件不再重演。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

据载,某市182中学一位女教师的自行车胎总被人扎破,学校发现这是一位新入学的女生所为。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老师通过调查才明白,这个学生正经历着一场感情危机。因父母离异,她长期生活在缺少母爱的家庭里,入学的第一天,一位女教师和蔼可亲的谈话,给她留下了极好的印象,可是她没分在这位老师当班主任的班里,心里十分苦闷。为了引起女老师的注意,她竟想出如此下策。当学校教育她不能用损害他人来满足自已的要求后,她又采取了另一种办法:一遇到这位老师她就用小针扎自己,以期引起女老师对她的特别关心。

这则关于在校生心理偏执的报导,着实给学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课题:学校的素质教育到底是什么?说到“素质教育”,不少教育者往往更多的是把眼光投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考试制度等等的改革,这些当然是必要的,但是素质教育决不仅仅是教育技术层面的事,它首先是一种充满情感的教育,是充分体现教育者爱心与童心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重视和加强情感教育、心理教育,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做学生心灵的导师,在教育教学中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是学校素质教育对每一位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世界里,那颗好奇的心总是时刻感受着这个世界的冷暖。“亲其师、信其道”,说明情感教学自有独特的魅力。教师接近孩子、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是当代青少年对良师益友的渴望,也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前提。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安全、归属、爱及尊重的需要是缺失性需要,对于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得到一定的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实践也证实,一个没有爱心(爱人和被爱)的孩子是不可能成人成材的。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尽可能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一一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了解儿童,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恐怕没有比这一点更重要的事了” (赞可夫语)。做好孩子心灵的导师,注重情感教育,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培养心理健康的一代新人,是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 教育部颁布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把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情感教育、心理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得到加强和改进。陶行之先生说得好: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教书是为了育人,教学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学生学会做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而应试教育的片面性削弱了对人的情感、心理教育,中小学生的

心理问题日渐突出,这一切都呼唤着教育的改革,而改革的重要一面就是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心理教育,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奏响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乐章。

愿182中的女生事件不再重演。


相关文章

  • 一次心灵的沟通
  • 本案例通过给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进行了一次班导师.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一次有效沟通,起到了家长转变了对孩子升学考试的看法与态度,家长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父母与孩子都认识到了沟通的重要性,对原本幸福家庭的家长是一个警示,学生受到了教育的作用.可见 ...查看


  •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 1
  • 付出心血,收获幸福 -------读<做学生的心灵导师>有感 寒假里拜读了马志国老师的著作<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这本书,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原因是这本书里所列举的例子贴近我们做老师的生活,有些事例甚至就在我们的生活里发 ...查看


  • 书,我的人生导师
  • 读书 书,我的人生导师 我从小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回忆孩童时代,放学后捏着钱同小伙伴去买冰棍.糖人,却被街边书摊的图书吸引住了,花上一两分钱就可以看一本小人书,忘了回家.书里的故事感染了我,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难以忘怀的故事,教会我初识好与 ...查看


  • 第四届读书节宣传语
  • "经典与我同行,书香溢满校园" 南京理工大学第四届读书节系列活动之--读书讲座(开幕式) 大学里的读书,其主要目的是在于教会我们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作为中国未来希望的新一代,我们身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读书为学做研究, ...查看


  • 尊严来自高贵的心灵
  • (2012-08-12 06:10:39) 转载▼ 标签:尊严 心灵 教育 分类:其他 没查过词典,但我以为我对"尊严"一词的理解不会太离谱--所谓"尊严",通俗地说,是一种被人尊重的权利.既然是&q ...查看


  • 上强中学德育导师制工作探索与总结
  • 务实 细化 实效 ──上强中学德育导师制工作探索与总结 一.高度的认识 "德育导师制"是学校满足学生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等方面希望得到教师帮助的需要,选择一批师德修养好.教学水平高.乐于奉献.在师生中较高威信的 ...查看


  • 读[教育就是解放心灵]
  • 读<教育就是解放心灵>感悟 2016.8 这是写给学校的书信合成的集子,内容与之前所想象的说教式教育类书籍大相径庭,阅读着这位心灵导师的文字,似乎走进了内剖心灵的新世界,但个中言论又似曾相识. 边读边写写划划,划的多是怦然心领神 ...查看


  • 让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 让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湖州四中关注后20%学生健康成长工作经验交流 著名的"木桶效应"告诉我们,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但劣势部分却往往决定着整个组织的水平.问题是"最短的部分"是组织 ...查看


  • 对导师的感恩寄语
  • [导语]欢迎来到本站,本文是为您特别搜集的对导师的感恩寄语,欢迎鉴赏! [个性版] 1.辛勤培育,守候成才.呕心沥血,见证成长.孜孜不倦,不计成本.倾囊相授,百炼成钢.学生成功,教师成就.桃李天下,成千上万.感谢老师,祝福老师.健康平安,节 ...查看


热门内容